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內容包括

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內容包括

發布時間: 2021-03-10 18:32:00

⑴ 關於公務員的依法行政有哪些介紹

我國要抄建設全面的小康襲社會,就必須依法行政,同時依法行政也是當今社會解決基層建設問題特別是農村各類問題的關鍵。依法行政的目的是保護公務員,更重要的是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已經明確載入我國憲法。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對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行具有決定性意義。

⑵ 依法行政有哪些基本內容

依法行政是現代國家政府行使權力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但在不同的國家,它有著不同的要求和內容。在我國,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和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合法行政:行政主體是行政活動的具體實施者,是行政法律關系的主要一方,是指具有國家行政權,能夠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能獨立對自己行使行政職權行為產生的後果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機關或組織。

(二)合理行政:行政合理就是要求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在行政行為過程中的動因必須符合行政目的,其行為的選擇應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行為的內容應合乎情理。為此,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過程中,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外,都應當公開並注意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

(三)程序正當:行政機關的職權是指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及其所屬各部門所擁有的職權,它不是行政機關所固有的,而是由憲法或法律規定的。對於行政機關來說,法律沒有授權其行使某項職權,就是禁止行使此項職權。行政機關擅自使用此項職權,就屬於超越職權,是違法行為。如果法律禁止其作為的職權,行政機關當然更不得進行作為。

(四)高效便民:行政機關基於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工作出發點,高效、便利的地解決行政事物。比如各地方人民政府為了提高行政服務效率而設置的綜合行政服務中心,為廣大群眾大開方便之門,贏得了群眾的好評。只要認真總結經驗,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覺悟,在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力強,就會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就會不斷提高行政機關的公信力,為創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五)誠實守信:行政機關誠實守信不僅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還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體現。同時,行政機關的自身建設同樣也離不開誠實守信。

(六)權責統一:權力和責任是統一的,法律在授予行政機關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權力的同時,也賦予了行政機關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政府在行使權力時必須承擔法定的責任。要求行政主體承擔違法行政所引起的法律責任是實現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證,也是依法行政原則的重要內容,離開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就無法建立法律所預期的社會秩序。

⑶ 公務員考試行政能力測驗裡麵包括哪些內容

找份卷子看看比別人說什麼都好

(一)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主要測查報考者從事公務員職業必須具備的潛能。試卷主要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常識判斷和資料分析等五個部分,全部為四選一的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間為90分鍾,滿分為100分。
第一部分:言語理解與表達
言語理解與表達著重考察報考者對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運用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它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准確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准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等。一般包含一段話或一個句子,要求考生選出與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項。
例題:我國是桂花的故鄉,西南、中南地區是它的原產地。早在戰國時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現「桂舟」、「桂酒」等詞,這是最早以桂入詩的例子。陝西省勉縣城南定軍山武侯墓前有兩株桂花,相傳栽種於漢代,已有1700多年歷史,人們稱它們為「漢桂」。
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
A.桂花早在1700多年前就被引入我國
B.桂花多在我國西南、中南地區種植
C.「漢桂」是最早入詩的桂樹
D.《九歌》是我國最早的詩詞
(解答:B)
又例如:
一個治學嚴謹的大學,開辦一個專業非常 ,不僅要考慮專業的成熟程度,還要看本校有無學科優勢,有無財政能力支持這一學科的長期發展。
A.嚴格 B.在行 C.前瞻 D.慎重
(解答:D)
第二部分:數量關系
數量關系重點測查報考者對數量關系的理解、計算和判斷推理的能力。主要有兩種類型的題型。
第一種題型:數字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個數列,但其中缺少一項,要求報考者仔細觀察這個數列各數字之間的關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規律,然後從四個供選擇的答案中選出最合適、最合理的一個來填補空缺項,使之符合原數列的排列規律。
例題:1, 3, 5, 7, 9, ( )
A.7 B.8 C.11 D.13
解答:正確答案是11。原數列是一個等差數列,公差為2,故應選C。
第二種題型:數學運算。每道題給出一道算術式子,或者表達數量關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報考者熟練運用加、減、乘、除等基本運演算法則,利用基本的數學知識,准確、迅速地計算出結果。
例題:甲、乙兩地相距42公里,A、B兩人分別同時從甲乙兩地步行出發,相向而行,A的步行速度為3公里/小時,B的步行速度為4公里/小時,問A、B步行幾小時後相遇?
A.3 B.4 C.5 D.6
解答:正確答案為D。你只要把A、B兩人的步行速度相加,然後被甲、乙兩地間距離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第三部分:判斷推理
判斷推理主要考察報考者邏輯推理判斷能力,主要包括四種類型的題目:
第一種題型:圖形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套或兩套圖形,要求報考者認真觀察找出圖形排列的規律,選出符合規律的一項。
例題:

在例題中,黑點在正方形中順時針移動。在第5個圖形中,應該正好移動到左上角。因此,正確答案是B。

第二種題型:定義判斷。每道題先給出一個概念的定義,然後分別列出四種情況,要求報考者嚴格依據定義選出一個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答案。
例題:
健康:指一個人智力正常,行為合乎情理,能夠適應正常工作、社會交往或者學習,能夠抵禦一般疾病。根據健康的定義,下列屬於健康的是:
A.大學教授老李,雖然五十多歲但工作起來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張嬸十九歲的兒子肖聰,讀書十一年還是小學二年級水平,但是從小到大沒生過什麼大病,體力活可以幹得很好
C.小胡碩士畢業後,工作表現一直很優秀。自一次事故後,當工作壓力比較大的時候就會精神失常
D.小劉身體很好,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很多同事說他古怪,不願與其交往
解答:此題的正確答案為A。
第三種題型:類比推理。給出一對相關的詞,然後要求報考者在備選答案中找出一對與之在邏輯關繫上最為貼近或相似的詞。
例題:義工:職員
A.球迷:球員 B.學生:老師
C.初學者:生手 D.志願者:雇員
解答:志願者與義工、雇員與職員詞義相同,故正確答案為D。
第四種題型:邏輯判斷。每道題給出一段陳述,這段陳述被假設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報考者根據這段陳述,選擇一個最恰當答案,該答案應與所給的陳述相符合,應不需要任何附加說明即可以從陳述中直接推出。
例題:彭平是一個計算機編程專家,姚欣是一位數學家。其實,所有的計算編程專家都是數學家。我們知道,今天國內大多數綜合性大學都在培養著計算機編程專家。據此,我們可以認為:
A.彭平由綜合性大學所培養的
B.大多數計算機編程專家是由綜合性大學所培養的
C.姚欣並不是畢業於綜合性大學
D.有些數學家是計算機編程專家
解答:觀察A、B、C、D四個選項,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結論D是由陳述「所有的計算機編程專家都是數學家」直接推出來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設和補充而得出的結論,因此,D是正確答案。

第四部分:常識判斷
常識判斷,主要側重測查報考者的法律知識運用能力,涉及憲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等。
例題:下列屬於地方性法規的是:
A.**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省人才市場管理暫行條例》
B.**省人事廳頒布的《**省人才流動管理暫行辦法》
C.**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省城市供水管理辦法》
D.**省人事廳轉發人事部制定的《公務員錄用面試考官管理暫行辦法》
解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的規定,正確答案為A。

第五部分: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著重考察報考者對文字、圖形、表格三種形式的數據性、統計性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推理與加工的能力。針對一段資料一般有1~5個問題,報考者需要根據資料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計算,從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2003年第一季度五城市GDP情況圖
例題:根據所給圖回答問題:
1.2003年第一季度GDP總量和增速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解答:C)
2.下列哪個組合的陳述是正確的?
Ⅰ.2003年第一季度五個城市的GDP總量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Ⅱ.2003年第一季度廣州的經濟總量首次超過了北京
Ⅲ.2002年同期重慶的GDP總量也是第五位
A.Ⅰ B.Ⅰ和Ⅲ C.Ⅰ和Ⅱ D.Ⅰ、Ⅱ和Ⅲ
(解答:A)

(二)申論
主要通過報考者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報考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全部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20分鍾,滿分100分。
申論材料通常涉及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要求報考者能夠准確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全面分析問題所涉及的各個方面,並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礎上,形成並提出自己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准確流暢地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

⑷ 依法行政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依法行政的基本內容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

⑸ 依法行政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依法行政作為一種行政管理模式,它是法治原則在行政管理領域的具體表現。一般地,它主要包回括以下幾方面的基本答內容:
(1)行政管理意識的法制化。
(2)行政職權的法定化,就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能范圍、許可權大小與關系都要有法律規范的明確授予與規定。
(3)行政編制的法定化,就是指行政機關的設立、機構規模、人員定額等編制內容都應該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當今各國主要是以行政編製法、國家公務員法等國家基本法律的形式對行政編制加以規范。
(4)行政程序的法定化,是行政機關與行政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管理職能過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具有時間上的銜接性的行為步驟、方式與過程的集合。
(5)行政責任的法定化。依法行政模式要求在法律規范上明確體現這一原則,即通過各種行政法律規范的形式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由於沒有履行法定職責和義務所應該承擔的行政與法律責任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這就是所謂的行政責任法定化。

⑹ 公務員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應該具備怎樣的知識結構

讀懂公務員法,再就是多看與自己工作有密切關系的法律書籍,不斷充實自己,以人為本,理解群眾的難處,多扶持,做好本職工作,你的執法力度以及威信自然就會提高!

⑺ 什麼是依法行政能力

行政機關的職權和各種具體的行動是通過公務員實施的。依法行政能力是一項綜合性能力,它需要多種能力作為提高的基礎。我們可以將依法行政能力分為核心能力和輔助能力。

依法行政的核心能力是指理解法律和按照法律具體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核心能力是公務員依法行政過程中最基本的能力要求,這可以體現為依法行政的認知力、決策力和執行能力。第一,依法行政的認知力。即對法律基本原理准則和內容有全面認知,而具備學習和理解法律的能力。這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公務員應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和觀念。這是公務員在法定的行政許可權內,按照法定的行政程序,進行行政活動的自覺意識的體現。第二,依法行政的決策力。所謂決策,顧名思義,就是作出決定。依法行政的決策力指公務員為履行管理國家公共事務的行政職能,在法律法規的指導下對需要解決問題出主意作決定的能力。第三,依法行政的執行力。依法行政執行力是指公務員在進行依法行政的時候,把制訂的目標和計劃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能力。執行力是依法行政的核心能力,可以說一個公務員依法行政成功,5%在戰略,95%在執行。

依法行政的輔助能力指影響公務員按照法律具體處理公共事務的其他能力。公務員在依法行政的過程中,要處理好自身和各種社會關系,例如自身的廉潔問題,與民眾、與其他公務員、與親友的關系等,這些輔助能力對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的切實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輔助能力可以表現為依法行政的協調力,社會關系的處理力和依法行政的影響力。第一,依法行政的協調力。依法行政的協調力是指為有效地實現依法行政的目標,各行政機關和公務員之間分工協作、互相配合,和諧地完成依法行政事務的能力。第二,社會關系的處理力。在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中,可能最難處理的一項內容就是對待親朋好友等社會關系,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就要努力提升自身這些社會關系的處理力。親友容易把擁有權力的公務員看作自己提升、發財致富和化解疑難問題的重要途徑。作為人民的公僕,公務員應加強自律,分清公與私的界限,不用權力辦私事,並通過一定的方法努力贏得親友的支持,使其理解自身工作的范圍和宗旨。

第三,依法行政的影響力。依法行政影響力是指在依法行政中,凝結在公務員身上能夠影響別人協助自己完成依法行政事務的能力。這是一個公務員具有高超依法行政能力的外在表現,較強的個人影響力會取得行政對象的支持和擁護,促使他們積極地支持公務員執法。這種非權力的影響方式對依法行政具有較強的內在推動力,這就需要公務員不斷培養自身良好的執法品格,公道正派、光明磊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群眾面前樹立仁義寬厚的形象,取信於民。

⑻ 我國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和要求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第一,公務員依法行政觀念和法律意識的落後,嚴重影響著依法治國的進程。依法行政作為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和核心。依法治國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決於依法行政。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80%以上的法律、近90%的法規都要靠行政機關執行,靠公務員來落實。可以說,公務員能否做到依法行政,直接關繫到國家的法律、法規能否得以實現。然而,我國公務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法律意識還不能適應依法治國的需要,一些行政機關和公務員把法律當成管老百姓的工具,把依法行政簡單化,認為依法行政就是依章辦事,遵守上級下達的有關紅頭文件就是依法行政,而不管所奉行的「章」,所遵守的「法」的等級、效力和內容如何。

其次,公務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管理,就是制訂計劃和實施計劃,行政命令是行政活動的唯一方式。而市場經濟則相反,它是一種自由經濟,本身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即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發生作用。這樣公務員在管理中的角色發生變化,由過去經濟活動的直接組織者、指揮者轉變為間接的監督者、調控者,也就是說公務員由市場秩序的組織者、策劃者變成了市場秩序的維護者,市場規則的執行者。

為此,這就要求公務員學會運用法律手段進行行政管理,即熟悉與其專業相關的各種法律規則,在復雜的環境中學會恰當得運用法律規范,依法執行行政職能,依法行使行政權力。

然而,我們有相當一部分公務員還仍然習慣於計劃經濟時期的工作方法。比如執法定任務,罰款定指標,運動方式執法,以政策替代法律,以文件作為管理依據等。所有這一切,表明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與水平不能適用於市場經濟的需要,弱化了法律規則的權威性,影響了政府的形象。培根有句名言說得好,「一次枉法裁判的罪惡甚於十次犯罪。因為犯罪污染的是水流,而枉法裁判污染的是水源」。可見,行政執法水平的高低,依賴於公務員素質的高低。

所以,現階段公務員要提高自身的依法行政能力,增強公務員的依法行政能力是全國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是建設廉潔、務實、高效政府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國家公務員履行義務的基本要求。

二、公務員法律責任意識有哪些錯誤觀念?

(一)法律就是管治百姓的

這種錯誤的觀念代表了一部分公務員的思想狀況。他們認為,法律就是管老百姓的法,強調法律責任意識,就是為了更好地管治老百姓。這種思想是極其錯誤的,必須糾正,首先,公務員的公共權力最終來自於人民所賦予,人民賦予公務員權力並不是期望得到片面的管治,而是希望作為政府行政主體的公務員能夠貫徹法治精神,更好地服務於民眾。同時,法律也不只是僅對老百姓有約束作用,公務員同樣也要受法律制約,所以公務員不能把法律單純地看成是只針對老百姓。

(二)法律居於人權之上

部分公務員在執法的過程中,不注重執法對象所應擁有的基本人權,他們認為法律和人權是不能同時共存的,要執行法律就必須鐵面無私,而不能注重人情。之所以產生這種錯誤的觀念,一是因為把法律和人權看成互相對立的兩個層面,沒有理解法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保障人權。其實法律和人權是相互促進的,法律維護基本的人權發展,而人權的發展又反過來推動社會法制的進步。二是因為把人權和人情混為一談,以為在執法過程中,尊重人權就是看重人情,就是違背了法律責任。

(三)執法時不用顧及方式

這種觀點認為,只要是發現民眾有了違法行為,就必須堅決的打擊,積極「斗爭」,決不手軟。產生這種誤區的原因之一,在於把自身和民眾放在了一個對立的立場上,把自己塑造成大公無私的執法者,而把民眾看成對立階級;原因之二是認為執行法律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堅決打擊,而忽視了對待民眾要以教育為主,法律為輔。執行法律的最終目的不是要讓民眾變得懼怕法律,而是要讓民眾得到教育和啟示,從而更好地守法護法。

(四)法律就是用來阻止老百姓非議的

這種觀點認為,保持和諧就是要消除民間的不同聲音,不準許民眾有任何異議。比如某些民眾對政府機關的工作有誤解,可能產生類似上訪、投訴等行為。一些公務員就把這部分民眾視作危害正常社會秩序的搗亂分子,動輒以履行公權力的名義阻撓老百姓的訴求。出現這種誤區的原因,一是在於這些公務員受到傳統官僚主義思想的影響,自以為是;二是在於這些公務員執政方式仍停滯不前,沒有隨著時代實際需要而改進。

(五)法律就是讓權力不作為

這部分公務員明白了法律對於權力的監督作用,但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以為做到自己不違法亂紀的最好辦法就是不作為或少作為,多做多出錯,少做少出錯,不做不出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種行政不作為的現象在機關工作中可能經常看到,一些人安於現狀,不動腦筋,思想保守,不思進取。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是因為對責任意識理解上的偏頗,不敢承擔責任,認為什麼都不做就代表是遵紀守法。事實上,消極的不作為已經背離了法律所要求的責任意識,有時甚至出現更大的責任事故。

由於公務員法律責任意識存在以上方面的偏差,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公務員的公權力的正確履行,影響了政府的威信,降低了政府的能力,引起民眾對公務員公權力的質疑。

當前,必須要更新和改變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意識,進一步強化公務員對於法律責任的了解,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進一步加強公務員的執法能力建設,杜絕公務員階層中存在的官僚主義思想和作風。繼續加強對公務員的責任意識教育,在平時的工作中,及時糾正錯誤的執法理念,樹立正確的法律責任意識。

三、培養公務員法律責任意識有什麼意義?

現代文明社會就是法治社會,它要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遵循規則,遵守法制。公務員的法治意識的本質在於以思想上的規則意識,指導、控制個人行為的規范性,從主觀意識上自覺地約束自己,保證個人行為過程的合法性與行為結果的合理性。

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意識就是要改變因人廢法、以言代法、有法不依的局面,防止執法不嚴、濫用職權、違法不究的現象;就是要尊重法律權威,自覺遵守法律,以「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為行動指導方針,切實做到依法行政。

我國個別地方行政管理有著濃厚「人治」色彩,按領導意志行事,「人大於法、權大於法」的觀念仍然存在;視法律為兒戲,目中無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踐踏法律的行為時有發生;法制意識淡薄,隨意行政的習慣依然存在。

這些輕視法治的行政行為極大地阻礙了行政效率的提高,破壞了政府的形象,損害了公民的利益,擾亂了行政活動的正常秩序和正義原則。

公務員法律責任意識的要旨,就是以法治精神指導自己的日常行政行為;將法治的理念在內心紮根,使法律成為高於一切的權威,使行政行為的指導思想法治化,行政行為的運作合法化;使法律所體現的正義、公正、自由、平等的精神大行其道,成為行政活動的主導價值原則。

憲法及法律在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都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一切國家機關、團體、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嚴格服從和遵守。

公務員如果沒有憲法和法律至高無上的權威性意識,在行政活動中就可能無視甚至突破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就可能違背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標,失去人民支持,最終便可能使政府失去其合法性基礎。

公務員只有樹立正確的法律責任意識,才能以規范性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把為黨、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當作自己神聖的職責,處理好用權與守法之間的關系,在法律、法紀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力,不以權代法,以權抗法;才能正確處理好權力與責任之間的關系,把權力與責任有機地統一結合起來,防止和克服以權謀私,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陞官發財等封建意識,從而正確運用手中權力,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處理好權力與權威的關系,以自己的模範守法行為贏得群眾的信任,而不以權壓人,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公民利益;才能處理好公權與私利之間的關系,做到公權公用,不圖私利,不貪便宜,對家屬、子女、同鄉、同事、戰友、朋友等都一視同仁,按規則辦事,不徇私枉法。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