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公共產品
Ⅰ 政府,市場,公共產品三者之間有什麼關系
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會介入市場。做宏觀引導。
政府會提供一部分公共產品。
對於一些政府提供不了的公共產品市場會介入並且提供。
對於這其中市場跟政府的交叉影響 你可以參照國民教育。
Ⅱ 公共產品與市場失靈的案例
、政府經濟學:是專門研究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管理規律的學科。 2、競爭失靈:市場處於不完全競爭狀態,也稱之競爭失靈。在現實經濟運行中,市場往往達不到完全競爭狀態,而是存在壟斷,即不完全競爭。至於壟斷的具體情況,還可進一步劃分,主要包括完全壟斷、寡頭壟斷和壟斷競爭。 3、俱樂部物品:可能發生擁擠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稱之為"俱樂部物品"。當消費人數低於擁擠點時,該物品是非競爭的,而當消費人數超過擁擠點時,這種物品的消費就變成競爭的。 4、信息的不對稱:通常是指進行商品和勞務交易的雙方,由於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開展公平競爭,從而對資源配置產生扭曲。 5、自然壟斷:有時也稱之為天然壟斷,是與某些商品和勞務自身的特點有關,即這類商品和勞務在由一家企業提供時其成本比由多家企業提供時低,有利於節約社會資源。供電、供水、供氣等公用事業服務的生產和提供,具有明顯的自然壟斷特徵。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經濟職能。 (1)政府收入分配職能;政府收入分配職能,是指政府通過各種政策工具,參與一定時期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與再分配,實現收入在全社會各部門、各地區、各單位,以及各社會成員之間進行合理分割,縮小收入差距,體現社會公平。在調節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過程中,政府需要運用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和措施,主要包括:稅收制度,稅收是政府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各項稅收特別是所得稅,實行累進稅率,收入調節功能很強,是各國政府實施分配政策的主要工具;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為社會成員在喪失勞動能力、失業、疾病、工傷、生育等情況下,提供基本生活資料,保障其生存需要。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優撫等內容。而這種制度保障應為所有社會成員提供,與其所繳納稅的多少不完全對等;工資制度,政府公務人員和政府直接舉辦的公共事業機構工作人員的工資、津貼、獎金等工資性支出,由政府財政支出安排,其支出總額和支出標准,直接關繫到這部分社員成員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進而影響全社會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工資制度構成政府調節收入分配,實現其政策目標的重要工具;財政補貼,財政補貼是政府單方面的價值讓渡,屬轉移性支出,其目的是為了執行政府政策的需要,對企業、個人的某些特定行為給予資金支持,以影響相關產品和勞務價格結構,調節市場供求關系。而政府財政補貼數額、補貼對象,則直接影響有關企業、個人在收入分配中所佔比例和份額。 (2)政府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政府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是指通過干預、調節國民經濟運行,達到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等目標,實現經濟發展的目的。政府穩定經濟職能,還意味著實現經濟增長與發展的目的。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屬不同的概念,經濟增長通常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的增加,可用經濟增長率或增長額來表示。而經濟發展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經濟運行和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包括產業結構優化、貧富差距縮小,生產生活環境改善、人們醫療教育文化生活質量得到提高等。即經濟的增長,最終要有利於人民福利水平的改善,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重要職能。為實現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政府需要運用相應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主要有: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工具,保證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運用財政制度的自動調節功能,實現經濟穩定與增長 (3)政府資源配置職能 政府資源配置職能,是指通過政府經濟活動,引導人力、物力、財力等社會資源流動,形成一定的產業結構、區域經濟結構等經濟結構,優化資源配置結構,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Ⅲ 公共物品和公共產品的區別
公共物品與公共產品是一個概念,只是表述方式略有不同。是與私人物品相對專應的一個概念,消費具屬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特徵,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過市場機制由企業和個人來提供,主要由政府來提供。比如國防服務。
所謂非競爭性,是指某人對公共物品的消費並不會影響別人同時消費該產品及其從中獲得效用,即在給定的生產水平下,為另一個消費者提供這一物品所帶來的邊際成本為零。所謂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費一種公共物品時,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費這一物品(不論他們是否付費),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經濟學上真正與這兩個概念相區別的是「公共資源」,是指具備競爭性卻不具備排他性的物品,比如海魚,都可以去捕獵,但是一個人捕的多了,就會減少他人能捕到的數量。
Ⅳ 公共產品的分類
公共產品可分為純公共產品和准公共產品(即混合品兩類)。 一般說來,公共產品(此處指純公共品)是指那些為整個社會共同消費的產品。嚴格地講,它是在消費過程中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產品,是任何一個人對該產品的消費都不減少別人對它進行同樣消費的物品與勞務。
純公共產品的本質特點:
(1)邊際成本為零。這里所述的邊際成本是指增加一個消費者對供給者帶來的邊際成本,例如增加一個電視觀眾並不會導致發射成本的增加。
(2)邊際擁擠成本為零。每個消費者的消費都不影響其他消費者的消費數量和質量。如國防、外交、立法、司法和政府的公安、環保、工商行政管理以及從事行政管理的各部門所提供的公共產品都是屬於這一類,不會因該時期增加或減少了一些人口享受而變化。
(4)市場公共產品擴展閱讀:
公共產品生產和供給的方式有三種:
1、公共生產
公共提供這種情況是指由公共部門生產出公共產品,然後,由公共部門向社會提供(包括物品和勞務)。
所謂公共提供,首先是指這些公共產品是由公共部門供給的,其次它是一種以不收費的方式來提供公共產品的。政府的純公共產品,特別是行政部門,主要採用公共生產和公共提供方式來供給的公共勞務或服務。
2、私人生產
公共提供公共產品並不一定都要由公共部門生產,有時,由政府購入私人產品,然後向市場提供。例如,國家可以將製片商已經拍好的電視片購買過來,在電視台播放。甚至武器和軍事裝備也由私人部門生產,然後由政府采購來的。
3、混合生產
混合提供一般來說,公共產品應當由公共部門來提供。然而,有些准公共產品,尤其是在性質上接近於私人產品的准公共產品在向社會提供過程中,為了平衡獲益者與非獲益者的負擔,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益。
Ⅳ 市場為什麼不能有效解決公共產品的供給問題
公共產品的復基本特徵:
一是非競爭制性。一部分人對某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該產品的消費,一些人從這一產品中受益不會影響其他人從這一產品中受益,受益對象之間不存在利益沖突。
二是非排他性。是指產品在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利益不能為某個人或某些人所專有,要將一些人排斥在消費過程之外,不讓他們享受這一產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而市場機制的特徵之一就是競爭性,往往價高者得,顯然和公共產品的原則是相悖的
Ⅵ 市場為什麼不能有效解決公共產品的供給問題
公共產品的基本特徵:
一是非競爭性。一部分人對某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該產品的消費,一些人從這一產品中受益不會影響其他人從這一產品中受益,受益對象之間不存在利益沖突。
二是非排他性。是指產品在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利益不能為某個人或某些人所專有,要將一些人排斥在消費過程之外,不讓他們享受這一產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而市場機制的特徵之一就是競爭性,往往價高者得,顯然和公共產品的原則是相悖的
Ⅶ 為什麼公共產品會出現市場失靈問題
純公共產品包括兩個特點,非競爭性(成本不隨著消費人數的增加而增加,就是沒有邊際成本的概念,定價成了難題)與非排他性(任何一個人的使用,不能夠排除其他人的使用),所以市場會缺乏供應,只有政府來提供了
Ⅷ 公共產品能不能進行市場化供給
一是非競爭性。一部分人對某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該產品的消費,一些人從這一產品中受益不會影響其他人從這一產品中受益,受益對象之間不存在利益沖突。例如國防保護了所有公民,其費用以及每一公民從中獲得的好處不會因為多生一個小孩或出國一個人而發生變化。
二是非排他性。是指產品在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利益不能為某個人或某些人所專有,要將一些人排斥在消費過程之外,不讓他們享受這一產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消除空氣中的污染是一項能為人們帶來好處的服務,它使所有人能夠生活在新鮮的空氣中,要讓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鮮空氣的好處是不可能的。
因此,為了保證最優化的公共產品的供應量,就只能由政府來供應公共產品。
\第一,非競爭性消費造成了市場失靈。消費的非競爭性意味著,某人享受了消費利益,並不因此減少別人的消費利益。於是,進行排斥是無效率的行為。因為,有效的資源使用要求價格等於邊際成本,但這里邊際成本是零,所以價格也該是零。例如,對一座不太擁擠的橋徵收通行費,雖然可行但卻無效率,因為邊際成本為零,收費只能妨礙橋的使用。這說明,對有些公共產品,排斥別人消費是「可行」的,但卻是不「應該」的。
然而,雖然增加消費者的邊際成本是零,但提供公共產品的成本必須收回,同時,公共產品的提供規模必須確定。在排斥性不存在時,這種成本收回,不能通過市場買賣來實現,需要通過政府來完成。
第二,非排它性造成市場失靈。由於公共產品的非排它性,任何個人即使不對公共產品的提供付費,也能同樣享用,個人就有動力成為「免費搭車者」。如果所有個人均這樣行事,那麼,公共產品提供就會不足。也就是說市場本身提供的公共產品通常將低於最優數量,出現市場失靈
Ⅸ 生活中哪些屬於公共產品哪些是純公共產品哪些是准公共產品為什麼請具體分析。
公共產品不是指公家生產的產品,不是指公共部門提供的產品;一種產品之所以是公共產品,回是因為它在消費答上具備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特徵。
准公共產品:是只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產品,它介於純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之間,如教育、政府興建的公園、擁擠的公路等都屬於准公共產品。
純公共產品必須同時具有三個特徵: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費的非競爭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典型的純公共產品是國防。
拓展資料:
公共產品(Public good)是私人產品的對稱,是指具有消費或使用上的非競爭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產品。公共產品,亦稱"公共財貨"、"公共物品"。西方經濟學用語。指能為絕大多數人共同消費或享用的產品或服務。如國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財物和勞務,以及義務教育、公共福利事業等。特點是一些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它的消費,具有非競爭性;某些人對這一產品的利用,不會排斥另一些人對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會團體提供。
Ⅹ 公共物品為什麼會導致市場失靈呢
由於公來共物品的非競爭非排他,市場源無法運用市場機制配置,所以導致市場失靈,所以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非競爭性對物品的使用不減少其他人的使用,比如高速公路、有線電視,非排他性對物品的使用不阻礙其他人的使用,比如國道、免費公園。正是由於公共物品不具備排他性或(和)競爭性,一旦生產出來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稱為(純)公共物品。
(10)市場公共產品擴展閱讀
參考由於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導致市場機制決定的公共物品供給量遠遠小於帕累托最優狀態。先後出現庇古均衡、林達爾均衡、薩繆爾遜均衡和馬斯格雷夫均衡等四種主要的公共物品均衡模型對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進行研究。
既然市場機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是失靈的,政府的介入就成為必要。但是政府介入公共物品的供給,並不等於政府生產所有的公共物品,更不等於政府完全取代公共物品的市場。政府對以通過直接生產公共物品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委託私人企業的間接生產方式來實現。
資料來源:網路-公共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