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狀況分析
『壹』 中國環境污染的具體數據分析
1981~1998年,我國的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量在逐年增加,
「六五」期間(1981~1985年)為166.23億元,佔GNP比例為0.50%;
「七五」期間(1986~1990年)為476.42億元,佔GNP比例為0.69%;
「八五」期間(1991~1995年)為1306.57億元,佔GNP比例為0.73%;
「九五」前3年(1996~1998年)為1632.50億元,佔GNP比例為0.74%,其中1998年在國家加大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投資的拉動下,污染治理投資顯著增加,為721.80億元,佔GNP比例為0.91%。
「九五」期間,雖然這一比重接近1%,但遠低於發達國家1.5%的水平。「十五」期間。計劃投資7000億元。從現在情況來看,資金缺口仍會很大。
「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投資需求預計投資達13750億元,預計占同期GDP的1.6%。
2001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1106.6億元,占本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15%
2002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1363.4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3%
2003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1627.3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9%
2004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1908.6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占當年GDP的1.4%,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2005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2388.0億元,占當年GDP的1.31%。
2006年,污染治理投資總額2567.8 億元,占當年GDP1.23%;
2007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3387.6億元,占當年GDP的1.36%。
參考資料:全國環境統計公報;《中國環境報》2000-3-20第三版;
污染的現狀
根據世行報告(2007),中國污染的經濟損失達到了5.8%GDP。中國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達到二千八百三十億元人民幣,其中,僅水污染一項,估計一年造成經濟損失約五百億元。大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二百億元,由於城市燃煤、工廠排放廢氣及汽車死氣污染,大氣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懸浮微粒彌漫在城市上空,空氣污染導致許多城市肺癌死亡率增至萬分之二,全國酸雨覆蓋面積已達百分之三十,所有這些損失加起來也等於二百億元。
而生態環境破壞和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估計高達二千億元,森林覆蓋率由四九年的三成左右,現已下降至不足一成四,草原的嚴重退化,水土流失面積達一百五十五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百分之十六。
同時,城鎮建設卻仍以每年侵佔一百五十萬公頃土地的速度發展,破壞自然生態平衡,加上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每年至少損失二百億元。
其他污染如固體廢物排放、噪音污染等造成的損失也高達一百三十億元。
專家分析表示,造成環境污染引起的經濟損失原因眾多,但國家工業規劃布局失誤,調控措施不力和公民環保意識不強是主要原因。
『貳』 中國環境污染問題的分析
1社會的發展人口的增多2了防治環境污染,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國政府宣布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戰略方針。1994年,我國政府制定了今後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行動指南——《中國21世紀議程》,指出「通過高消耗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而必須努力尋求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對滿足後代人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的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在防治環境污染方面做了許多方面的工作,諸如:成立環境保護部;頒布實施政策法規;制定科技標准;控制、治理污染;保護自然生態;進行環境評價;開展宣傳教育;發展國際合作;進行環境監察等等。政府有關部門在防治環境污染方面也做了許多方面的工作,象財政部、化工部、國家海洋局、國務院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都頒發過相關法規和規章。例如:2006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91次會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有關環境污染犯罪行為,規定了
「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罰。再如:2008年2月6日國家環境保護部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局(廳),副省級城市環境保護局,計劃單列市環境保護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解放軍環境保護局頒發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於加強防範應對雨雪冰凍災害次生環境污染事故的緊急通知》;2008年5月13日環境保護部向各有關地區省環境保護(廳)局頒發了:《關於防範和應對地震災害次生環境污染事件的通知》。為了做好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們每一個公民必須努力增強環境意識:一方面要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往往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另一方面要把這種認識轉變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態度積極參加各項環境保護活動,自覺培養保護環境的道德風尚。防治環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與生物科學密切相關的有利用生物凈化來消除環境污染和發展綠色食品等。
『叄』 環境污染情況分析100字
柴靜霧霾復調查,蒼穹制之下,同呼吸共命運。分析的相當透徹啊,一組組數據非常有說服力,注意做好防護。遇到霧霾天氣的時候,盡量減少外出活動的次數,和晨練的次數,盡量在室內活動,這樣可以避免外出活動的過程中人體吸入大量的有害氣體,從而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的朋友,要更加註意了。
>02
如果一定要外出活動的情況下,應戴口罩,口罩的質量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最好是棉質的,或者是專用的防毒口罩,用更專業的口罩,這樣可以更好的抵擋粉塵的侵入;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03
遇到霧霾天氣,應該避免開窗戶通風,因為開窗戶會讓外面的污染空氣進到室內,最好是關上窗戶,這樣可以避免一些有害氣體的入侵;
>04
霧霾天氣時有發生的情況下,我們就應該多吃蔬菜,例如海帶、木耳之類的,這樣蔬菜有清肺的功效,此外還要多吃一些水果,從而可以補充一下維生素,對人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05
可以適當的在屋內擺放一些綠色的植物,如綠蘿、吊籃等等,這些綠色植物可以吸收空氣內的有害氣體,釋放氧分,使空氣保持清新。
『肆』 環境現狀調查的污染物分析同工程分析中的污染物有何關系,是獨立的嗎
環境來空氣導則和地面水導則中對自於污染源調查的內容並不相同。
環境空氣方面,工程分析是進行企業擬建工程的廢氣產排放分析,對現有的廢氣污染源進行調查,回答現有污染源的達標、排放、治理等相關情況。污染源調查的內容,一方麵包括了企業的污染源情況,還包括了區域與項目污染物有關的在建、擬建、替代、削減工程。
地表水方面,主要進行目前排入河流的排污來源調查,調查排水水質、排水量等相關內容,具體請仔細看導則要求吧。
『伍』 青島市環境污染狀況調查
環境安全情況報告對可能影響青島市前海海域水質的陸源因素、城市基礎設施故障對前海水域的影響、部分違法排污單位對前海水質影響及涉油單位對前海水質影響進行了分析,並針對上述影響因素,根據環保部門職責,為了保障前海一線海域水質質量,積極採取了多項措施。
可能影響前海海域水質的陸源因素。
城市基礎設施故障對前海水域的影響。沿延安一路至石老人前海一線,青島市共建設了6個泵站,主要用於收集城市生活污水並輸送至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前海青島市建設了團島污水處理廠和麥島污水處理廠,主要用於處理市南和嶗山區產生的污水。一旦泵站或城市污水處理廠出現故障,必將導致污水直接排入前海,影響海域水質。部分違法排污單位對前海水質影響。從延安一路至石老人一線共分布了25個暗渠,主要用於雨水排放。但是從去年檢查情況看,部分飯店為了方便直接將污水排入暗渠,並通過暗渠排入海域,對海域水質造成一定影響。當時已對違法排污企業進行了處理並限期整改。
涉油單位對前海水質影響。青島市前海一線分布了大量使用燃料油的單位,一旦出現燃料油泄漏,將可能導致燃料油通過暗渠進入海域,對海域水質造成污染。
針對上述影響因素,根據環保部門職責,青島市環保局積極採取各項措施,以保障前海一線海域水質質量。
組織開展了風險源排查工作。按照"預防與應急並重、常態管理與非常態管理結合"的原則,對前海一線范圍內33家使用燃料油單位和61家汽車修理廠進行了逐一調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單位進行了限期整改。同時製作了《青島市影響浮山灣海域環境陸源隱患點點陣圖》,在圖上詳細標注了暗渠、泵站和涉油單位的位置,一旦出現海域污染,青島市環保局執法人員將根據圖紙迅速查明陸源污染源位置,並採取截住污染源等有效措施控制污染。
組織召開奧帆賽期間環境風險保障會。4月3日青島市環保局組織召開了奧帆賽期間環境風險專家保障會。在市南分局、嶗山分局結合前海一線排污以及前海一線燃料油產生的溢油污染等問題匯報了保障措施及建議的基礎上,與會專家就前海排污、溢油污染以及危險化學品管理等反面發表了意見,提出了相應防範措施。
建立應急信息化管理系統,並組織培訓。為保障環境安全,加強隱患單位管理,迅速、科學的處理突發環境事件,青島市環保局建立了突發環境信息化管理系統。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統將青島市重點隱患單位基本情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專家咨詢庫、應急物資信息庫、突發環境事件指揮系統、危險化學品性質、應急演練等內容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信息化系統的建立,既有助於青島市監察人員對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企業的監管,又便於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現場處置。尤其在應對突發環境事件處置過程中,依靠信息化管理系統,監察人員能迅速查明事發單位的危險化學品存儲狀況、事發單位廠區環境以及廠區外區域環境,確定處置方式以及預防重點。同時,於5月5日對全市環境監察系統的監察科長和負責應急工作的人員進行了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統培訓。通過培訓,監察人員初步掌握了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和有關數據的錄入,為更好的使用此系統奠定了基礎。。。
1.海水質量差,水上經常有海草,人越來越多,使得海域污染嚴重
2.汽車逐漸增多,空氣質量變差
3.開發日益嚴重,四處都是居民樓和賓館大廈
4.賓館蚊子蒼蠅增加,說明環境變差
其一.保護環境有益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有利於動植物的成長
其二.良好的市貌會給外來遊客一個良好的印象,作為奧運夥伴城市應該有一個良好的市容
其三.保護環境也有利於我們的下一代
『陸』 工程分析和環境現狀調查兩個階段為什麼都要做污染源分析
1、工程分析要做污染源源強分析和核算——本項目自身的污染源情況,包括原有、現回有及新、擴建後的各種源答項。2、環境現狀調查和評價要做污染源分析——具體調查評價范圍內的其他項目的污染源情況(非本項目)。
查看原帖>>
『柒』 當今世界環境污染狀況
人類活動所引起的環境質量下降而有害於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現象。當進入環境的廢物濃度或有害於人類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總量超過環境自凈的能力,就會造成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資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費,使可用資源作為廢物排入環境而造成危害。環境污染不僅能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而且能對機體的免疫功能產生影響,引起生物體遺傳物質的變化。長期接觸環境中的致癌因素還可引起惡性腫瘤,稱為環境(性)癌。環境污染按環境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物的性質可分為生物污染、化學污染和物理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態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液污染、固體廢物污染、雜訊污染、輻射污染等;按污染產生的原因可分為生產污染和生活污染,前者又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圍又可分為全球性污染、區域性污染和局部性污染等。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的1/4,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而且每年仍以5萬至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展;全世界受荒漠化危害的國家達110多個,10億人口受到直接威脅這意味著,地球上已有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類生存的條件
森林銳減直接導致了全球六大生態危機。
一、綠洲淪為荒漠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的1/4,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而且每年仍以5萬至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展;全世界受荒漠化危害的國家達110多個,10億人口受到直接威脅。這意味著,地球上已有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類生存的條件。
二、水土大量流失
水土流失是森林破壞導致的最直接最嚴重的後果之一。只要地表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葉層,就可以把地表徑流減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量減少到裸地的7%以下;林地土壤的滲透力更強,一般為每小時250毫米,超過了一般降水的強度。一場暴雨,一般可被森林完全吸收。由於森林的嚴重破壞,全球水土流失日益加劇。目前,全世界有l/3的土地受到嚴重侵蝕,每年約有600多億噸肥沃的表土流失,其中耕地土壤流失250多億噸。全球地力衰退和養分缺乏的耕地面積已達29.9億公頃,占陸地總面積的23%。
三、乾旱缺水嚴重
森林被譽為「綠色的海洋」、「看不見的綠色水庫」。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可以涵蓄降水約1000立方米,l萬公頃森林的蓄水量即相當於1000萬立方米庫容的水庫。由於森林銳減及水污染,造成了全球性的嚴重水荒。目前,60%的大陸面積淡水資源不足,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嚴重的國家達40多個,20多億人飲用水緊缺。預計今後30年內,全球約有2/3的人口處於缺水狀況。
四、洪澇災害頻發
水災與旱災是一對「孿生子」。破壞森林,必然導致無雨則旱,有雨則澇。大量事實說明,森林有很強的截留降水、調節徑流和減輕澇災的功能。森林憑借它龐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葉層和發達的根系,能夠起到良好的調節降水的作用。森林的防洪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截留和蓄存雨水;二是防止江、河、湖、庫淤積。這兩個作用削弱後,一遇暴雨必然洪水泛濫。
五、物種紛紛滅絕
科學家分析,一片森林面積減少10%,能繼續在森林中生存的物種就將減少一半。地球上有500萬至5000萬種生物,其中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棲息繁衍。由於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壞,現有物種的滅絕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聯合國預測,1990—2000年每年可能失去了1.5萬至5萬個物種。目前,地球上的物種已消失了25%,還有20%—30%存在滅絕的危險。
六、溫室效應加劇
近代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在過去110多年裡由270毫升/立方米上升到350毫升/立方米,到21世紀中期將達到600毫升/立方米。而森林吸收二氧化碳並放出氧氣,每公頃森林平均每生產10噸干物質,吸收16噸二氧化碳,釋放12噸氧氣。
從這六大生態危機可以看出,破壞森林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科學家們斷言,假如森林從地球上消失,陸地90%的生物將滅絕;全球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生物固氮將減少90%;生物放氧將減少60%;許多地區的風速將增加60%至80%;同時將伴生許多生態問題和生產問題,人類將無法生存。目前,森林銳減導致的一系列生態危機,已經構成了對人類的嚴重威脅。
土地資源是三大地質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之一,是人類生產活動最基本的資源和勞動對象。人類對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但同時也造成對土地資源的直接破壞,這主要表現為不合理墾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鹽鹼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 土流失尤為嚴重,乃當今世界面臨的又一個嚴重危機。據估計,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約為230億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澱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常與土壤形成過程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坡地還能保持完整。這種侵蝕稱為自然侵蝕,也稱為地質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特別是人類嚴重地破壞了坡地植被後,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流失過程加速,即發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遭到破壞的最常見的地質災害,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嚴重。我國目前水土流失總的情況是:點上有治理,面上有擴大,治理趕不上破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為17.4億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於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噸/年。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層土壤喪失。據統計,我國每年流失土壤約50億噸,損失N、P、K元素約4000多萬噸。
水庫淤積,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濫成災。
威脅工礦交通設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災害,危及工礦交通設施安全。
惡化生態環境。20世紀30~60年代,人們對於水土流失災害的認識還停留在對土地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後,開始聯繫到人類整個環境所受的影響,包括沉澱物的污染,生態環境的惡化等。
水土流失是地表徑流在坡地上運動造成的。各項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減少坡面徑流量,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沖能力,並盡可能抬高侵蝕基準面。在採取防治措施時,應從地表徑流形成地段開始,沿徑流運動路線,因地制宜,步步設防治理,實行預防和治理相結合,以預防為主;治坡與治溝相結合,以治坡為主;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為主。只有採取各種措施綜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續治理,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