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依法治國視頻

依法治國視頻

發布時間: 2020-11-20 18:46:10

⑴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24個字各是什麼意思

1、富強

富強即國富民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的應然狀態,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願,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

2、民主

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3、文明

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建設的應有狀態,是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概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

4、和諧

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5、自由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嚮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

6、平等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

7、公正

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

8、法治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

9、愛國

愛國是基於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准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

10、敬業

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准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

11、誠信

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

12、友善

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

(1)依法治國視頻擴展閱讀:

1、國家層面: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發展目標上的規定,是立足國家層面提出的要求。

在當代中國,實現國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符合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尋求民族復興的共同願景,是一個能夠凝聚起億萬人民群眾智慧和力量的宏偉目標。

2、社會層面: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價值導向上的規定,是立足社會層面提出的要求,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屬性,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奉行的核心價值理念。

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人的自由和全面的發展,我們黨從成立之初就將其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並為之做出不懈奮斗,在實踐上極大發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極大發展了社會的公正和法治。

3、公民層面:愛國 敬業 誠信 友善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道德准則上的規定,是立足公民個人層面提出的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為的本質屬性。

⑵ 結合看過的法律節目視頻,談談法律對國家重要性

盧梭說:「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們的內心裡。」法律信仰是人類走向法治和秩序的必由之路。可見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對建立法治國家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什麼是法律意識呢?《法律基礎》教材上這樣說的法律意識是人們關於法律的心理、情感、知識和觀點的總合,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包括法律感性認識和法律理性認識。

在我國自1986年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民主法制建設,已經逐步從傳統人治國家轉向現代法治國家。 現如今,老百姓從「屈死不告狀」,到為主張權利去打「一分錢、五分錢、一元錢」官司;從令人難以啟齒的離婚訴訟,到均能以平常心來對待;從「親吻權」、「男人生育權」的訴訟,到「陽光權」、「環境審美權」的要求,都顯示了民眾法律意識的覺醒與進步。這一現代化的過程必然離不開法治政府的建構、法治社會的形成和法治公民的培育。其中,公民法治意識的培育又是法治建設的基礎,沒有廣大的、普遍的公民法治意識提高,法治國家的大廈就不能穩固建立。

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然要求公民法律意識要有所提高。

一、公民法律意識是法治國家制度的思想基礎。

一般的說,在近現代西方法治國家理論中,「保護與促進公民權利」是國家與法存在的正當性理由,也是國家權力資源配置、運作與調整理論的邏輯論證出發點。而反映這種權利要求的「公民法律意識」,則構成了法治國家制度的思想基礎。根據馬克思「市民社會決定法與國家」理論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理論,我們可以斷定,如果社會決定國家與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那麼以 「公民法律意識」在法治國家的建立中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盡管因各國的國情、時代與思想家個性稟賦的差異,使已有的各種法治理論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即法治國家理論應該以公民意識作為思想基礎,才可能真正體現現代民主、法治的精義。當然,西方的法治國家理論因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而帶有明顯的不足,但是「公民法律意識」在法治國家理論建構中的重要作用應該為我們所借鑒。社會主義公民法律意識應該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制度的思想基礎。

二、公民意識是法治國家制度的心理基礎

「法治」,不僅是一種依法辦事的活動原則,而且意味著全體民眾共同守法、崇法和護法的社會狀態。法治國家制度的建立,不僅要以完善的法律體系作為前提條件,而且要有普遍的公民法治意識作為人文心理基礎。可以說,民主、法治制度演進的歷史,也是公民不斷爭取、維護和行使公民權利的歷史,與公民法治意識不斷發展的歷史。

「公民法治意識」的缺位是中國近代史上法治體制未能建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文革」浩劫之後,人們在反思歷史教訓的同時才逐漸意識到民主、法治的重要性和公民法治意識的重要意義。中共中央在《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中強調,「要在全體人民中堅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識,增強社會主義公民意識」,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廣東省曾多次組織討論公民教育問題。這說明,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問題,已經引起我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成為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基礎工程。

三、培養公民法治意識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要條件

鑒於公民意識對於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價值,在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借鑒其它國家的經驗教訓,發揮「公民法治意識」在法治國家理論建構中的重要作用,培養我國公民的公民法治意識。

正如美國學者詹姆斯·F·李所說,「正是在公民這一層次上,而不是在精英層次上,決定著民主自治政府的最終潛能是否存在」。法治國家制度的建立與形成,有賴於普遍的公民法治意識作為其人文心理基礎。只有廣大的、普遍的公民的法治意識有所提高,法治國家的大廈才能穩固建立

⑶ 解密無罪抗訴 維權最後一公里 結合視頻撰寫你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做出了全面部署,中央不僅制定出了一套更為完備的頂層設計,系統闡述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而且詳細規劃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戰略部署,明確了依法治國的「路線圖」和「任務書」。具體說,就是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特別是提出了「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的任務。
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有人不理解,認為我們國家2010年底就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建成,這次中央為什麼又提出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不是舊話重提或是一個文字游戲?顯然不是。筆者認為,從法律體繫到法治體系,僅一字之差,但含義豐富,意義重大,深刻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依法治國方略認識的不斷深化,是對依法執政規律不斷探索的結果。
法治體系不同於法律體系。法律體系是一個靜態結構,法治體系是一個動態結構。法律體系指的是一個國家的全部法律規范性文件的總和,反映的是國家的立法水平和現狀,法治體系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法治建設的總體水平,不僅包括立法,還包括執法、監督、司法救濟等法治建設全過程,是一個立體的、全方位的標准。科學完善的法律體系是法治體系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是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僅包括國家的法律法規,還包括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范圍遠遠大於法律體系。把黨內法規納入國家法治體系之中,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偉大創舉,也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重大貢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並納入法治中國建設之中,是對「如何處理法治建設與黨的領導關系」重大課題的科學回答,是我們黨對執政規律探索的結果,為黨依法執政提供了法律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提出,是我們黨執政方式的又一次重大轉變,是我們黨治國理念的又一次飛躍。就像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國方略一樣,是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又一個里程碑。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們黨深刻總結文革教訓,提出了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方針,開始了從依政策執政到依法執政的轉變,20年後又提出了「實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方略,向世人表明了要徹底擺脫人治實行法治的決心,在中華民族走向全面復興的背景下,又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人類政治文明的又一偉大成果。
(作者系市委黨校法學副教授)

⑷ 依法治國的視頻 觀後感

自1997年的十五大提出要在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來,我黨一直在不斷地推進法律體系的建設,時至今日這一目標已如期實現;此次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中國未來要形成「法治體系」,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變化。
「法治體系」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應包含多方面內容:排在第一位的是黨的依法執政,然後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會共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治體系」的目標是實現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義在於充分保障公民權利、提升公共決策績效、建設和諧社會、維持國家長治久安。
中共十八大報告確立科學發展觀為黨的指導思想,這也意味著中國的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將從「國本」法律觀回歸「人本」法律觀。這一法律觀將使中國法治在價值理念上發生重大變化。
自十七大以來,我國的法治工作有兩項基本成就:一是法律體系如期形成。中國僅用三十幾年時間就走過了他國三百年走過的道路,改革開放之初「無法可依」的局面已不復存在。二是人權事業全面發展,其成就可與經濟相媲美。
雖然我們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也應當看到目前我們仍存在一些問題,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法律的實施特別是法律准確、有效、全面、統一的實施就成為法治建設新的主要矛盾。中國建設法治國家已進入攻堅時期,因此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也是必須要解決的。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
法治思維是以合法性為判斷起點而以公平正義為判斷重點的一種邏輯推理方式。其包含四方面內容並要相統一:「合法性思維」,即任何行政措施的採取、任何重大決策的作出都要合乎法律;「程序思維」,要求權力必須在既定程序及法定許可權內運行;「權利義務思維」,即以權利義務作為設定人與人關系及人與公共權力關系的准則;「公平正義思維」,即公權力要以追求、維護公平與正義為價值尺度。
十八大報告重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就是要用平等的憲法原則去「反人治」「反特權」「反腐敗」。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是法治社會的基本特徵。
十八大報告強調的就是要把領導幹部已習慣的行政思維、領導思維、管理思維轉變為法治思維。領導幹部要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典範。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運用法治方式應成為領導幹部「依法執政」和管理社會的基本功。
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其中法治又有新目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中國法治建設有三個關鍵問題:一解決黨的依法執政問題,只要黨能夠依法執政,法治國家就有保證;二是建成法治政府的問題,只要能夠依法行政,法治國家就有希望;三是司法公正問題,只有公正司法,人們才會信賴法律。
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要注意兩個「權威」一是法律的權威,即憲法法律至上;另一個是司法的權威,它是維護法律權威的權威。沒有後一種權威,前一種權威就樹立不起來。司法是法治的「最後一道防波堤」。
十八大報告就此提出:「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深化司法改革的關鍵,應繼續深化司法職權配置,把法治的重心建立在司法之上,黨和國家要逐步習慣通過司法實現長期執政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將憲法賦予的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的原則落到實處;通過提升司法機關的政治地位和落實其憲法地位來樹立司法權威。

⑸ 十四個堅持的內容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堅持新發展理念。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

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以上十四條,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全黨同志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更好引領黨和人民事業發展。

「十四個堅持」,它主要是回答怎樣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上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它告訴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路徑、方略、步驟等等。



(5)依法治國視頻擴展閱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次概括的不僅是理論體系,而且提出了基本方略,這個是很大的理論創新,十四個方面涵蓋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內容。

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合為一體,這在以前的理論發展中是少見的,甚至可以說是這一次最大的一個理論亮點。

是一個整體性的對三大規律的認識,也是對從1917年十月革命到現在一百年的整個世界社會主義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所以,十四個基本方略確實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理論判斷和理論創新。


⑹ 依法治國從我做起,實踐作業怎麼去完成,要求拍視頻,拍怎樣的視頻,

隨便拍一個唄,反正老師也沒理由說你。

⑺ 唐山一中高愛國依法治國公開課視頻是不是被刪了

優酷中有他的中國法治夢一課的視頻

⑻ 改革開放前後,中國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1、經濟體制的變化

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變化。

2、社會風氣的變化

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面開放的社會變化。

3、人民生活的變化

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變化。

(8)依法治國視頻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

一、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中國的經濟奇跡是建立在中國耀眼的經濟發展成就基礎上的。從經濟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名義增速高達14.5%,刨除年均4.8%通脹率,年均實際增速仍高達9.3%。

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整體提高

從經濟增長的角度看,中國近40年的經濟增長確實稱得上是一大奇跡。從數量規模上看,到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高達82.71萬億元人民幣,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三、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從經濟增長的質量上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經濟發展同樣可圈可點。在已經過去的40年裡,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後包括了不同階段的發展思路。整體而言,中國的經濟發展思路日趨成熟,逐漸由初始「唯GDP」論的發展思路過渡到可持續發展思路。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