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醫療衛生新聞

醫療衛生新聞

發布時間: 2021-03-06 22:14:28

㈠ 如何寫微信醫療熱點新聞

近期,三水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官方微信「健康三水」正式上線《健康有約》欄目。據悉,該欄目將提供兩大方面的服務內容:一是了解三水各大醫院名醫名科;二是解答市民健康問題。區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該欄目,市民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三水醫院的醫生風采、科室技術以及專業團隊等,其主要目的是方便廣大患者尋醫問葯,同時提升醫院品牌,推動醫院良性發展。
照此出發點,《健康有約》走進三水醫院名醫名科,顯得很有必要。而其首期推送的微信圖文內容《心臟驟停,搶救2個多小時,竟被三水醫生救活了!》得到了市民的強烈關注。
醫院藉助微信公眾平台,有目的、有計劃地宣傳醫院醫療技術、科研成果、服務特色、醫院文化等相關資訊;推送專家、科室、講座、公益活動等服務信息,一方面將醫院品牌根植與公眾心中,喚起公眾對醫院的認知,引導其就醫傾向,增加對醫院的信任;另一方面,在微信內容推送之後,與公眾形成的互動,也使醫院與公眾的聯系變得更為緊密,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有一定意義。
正鑒於此,目前國內很多醫院已經利用微信平台發布就醫訊息、導醫服務、患者教育等資訊,還有部分醫院實現了微信掛號、微信支付等服務功能。隨著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微信「問診」的模式在未來必將成為上班族、都市白領以及急需通過快速治療人群的推崇模式。甚至,在網友總結出的2015年移動醫療五大新趨勢中,「微信+醫療」便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三水部分醫院也已開通微信公眾號,這就意味著,醫院在觀念上發生了轉變,主動讓市民看到醫院的積極嘗試和努力改變。然而,醫院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只是完成了「互聯網+醫療」的第一步,距離構建醫院醫療品牌還有很漫長的路。
三水醫院如何抓住「微信+醫療」契機,通過包裝名醫,打造名科,進而通過多個名科的打造,創造名院,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筆者認為,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一是強化外培。醫院應加強與高等院校或國內外著名醫療機構的協作,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定期選派優秀人才前往進修、培訓,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二是建立內部培養平台。落實衛技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尤其要注重「名醫」和學科帶頭人的培養,通過與省內外高校合作,建立一批碩士、博士授予單位,著力打造一批在三水甚至全省有影響力的專家以提高整個醫療人員隊伍的素質和水平;三是建設優秀醫院文化。醫院文化是名院建設的靈魂,是提高醫院整體素質和凝聚醫院核心競爭力的活化劑。樹立正確的辦院理念,擅於經營的醫院帶頭人,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管理機制,配備完善的設施,打造溫馨的醫療環境等都是建設一家實至名歸的品牌醫院的標配。

㈡ 我想醫院讓它上新聞,請問怎麼做

推薦選擇到當地三抄甲醫院進襲行診斷治療。因為三甲醫院履行對下級醫療機構技術指導是醫院的職責和義務,建立經常性技術指導與合作關系,幫助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解決疑難問題,培養衛生技術和管理人才。完成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或支農工作。

㈢ 江蘇省鹽城市城南醫院的新聞

7月13日下午,江蘇省人民醫院與鹽城市政府合作辦醫框架協議在市迎賓館簽訂,雙方就聯辦城南醫院有關事項達成共識。由此,正在緊張建設之中的市城南醫院成為江蘇省人民醫院鹽城分院,將引進省人民醫院的先進管理理念、醫療技術和高層次優秀人才,努力將其打造成三級綜合性醫院,滿足全市乃至蘇北地區百姓的就醫需求。 市長李強出席簽約儀式並講話,省衛生廳副廳長黃祖瑚、省人民醫院院長王虹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正邦分別在協議上簽字。副市長朱傳耿主持簽約儀式。
近年來,我市衛生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目前,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858個,病床2萬余張,衛生技術人員2萬多人,人均期望壽命、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三大指標進入全國先進、全省中等水平行列。為順應沿海開發戰略和大市區建設需要,我市在城南新區新建一所三級綜合性醫院——市城南醫院。醫院佔地面積212畝,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設置床位2000張。為建設管理好這所醫院,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社會效益,我市與省人民醫院合作辦醫,發揮省人民醫院醫療資源優勢,迅速提高我市衛生管理和醫療技術水平,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 李強在講話中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對黃祖瑚、王虹一行來鹽表示熱烈歡迎,並感謝省衛生廳和省人民醫院長期給予我市衛生事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李強指出,我市衛生事業處於發展之中,面臨衛生人才、技術、管理經驗欠缺等問題,醫療技術水平與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在新一輪發展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衛生事業發展,藉助國家、省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東風,全力推進大市區為主的醫葯衛生事業發展,正在擴建新建的醫院就有11所,衛生事業進入發展高潮期。省人民醫院是江蘇醫療衛生的「龍頭」,醫療、教學、科研、人才等方面代表著江蘇醫院的最高水平。歡迎省人民醫院的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到鹽城來,與我們合辦醫院,以滿足我市百姓的健康需求。
李強指出,我市作為人口大市,大市區按照200萬人口城市的定位,在「十二五」期間經濟和人口將得到快速增長,因此對衛生事業發展的需求將越來越旺盛,醫療市場潛力巨大。市城南醫院的遠期目標定位和省人民醫院目前發展定位相吻合,雙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礎,我們有誠意、也有信心與省人民醫院合作好,把城南醫院建設好、管理好。我們將在合作框架協議指引下,組建專門班子,與省人民醫院就各項專項合作進一步對接協商,把工作具體化。市有關部門要積極做好城南醫院基礎工程建設,並做好服務工作,積極為管理團隊來鹽工作生活創造良好條件。

㈣ 經營性ICP證,寫著「從事新聞,出版,教育,醫療保健,葯品和醫療器械等互聯網信息服務的,應提交有關主管

這個必須先到公司注冊所在省的省教育廳審批,獲得批文之後再到北版京的國家教育部審批權,這個審批難度非常大,能批下來的是屈指可數的。因為之前做遠程教育的,網路教育的泛濫了,現在審批的難度提高了,沒有教育背景的企業,基本不可能批下來。
建議你先把ICP證辦理下來,再去拿教育局的審批(沒有網站,教育局怎麼給您批?)
我的網路號就是QQ,不懂問我。

㈤ 媒體是雙刃劍,對醫療衛生事業有好有壞

為提升有關精神衛生新聞的報道質量,促進公眾提高心理健康的意識和能力,由健康報社主辦、禮來制葯支持的「精神衛生與媒體社會責任高端論壇」日前在京舉辦。此次論壇旨在搭建一個政府主管部門、精神衛生專家與媒體高層溝通的平台。論壇上,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辦公室專家、衛生部相關負責人、精神衛生專家,以及國內近20家媒體負責人,就我國精神衛生的現狀、媒體報道對精神衛生的影響、媒體在精神衛生報道中應擔負的責任等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精神衛生報道需把握好媒體責任
衛生行業的新聞宣傳和其他領域、行業的新聞宣傳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就是,除了宣傳解讀政府的政策、介紹工作成績外,還要開展健康教育,傳播健康知識,提高公眾的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防護能力。精神衛生的新聞宣傳工作更是如此。
精神衛生工作關繫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促進精神健康與防治精神疾病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其中新聞媒體的作用至關重要,這就涉及到媒體的社會責任。
在日常的衛生精神新聞報道中,如何把握好媒體的責任?國際上一些組織在這方面還是有很好的做法,我們可以借鑒。公開資料顯示,「香港報業評論會」就有一個新聞從業人員專業操守守則。其第三條規定,新聞從業人員在處理涉及暴力、性犯罪、自殺等社會新聞的時候,應該避免不雅或煽情的用詞,除非涉及重大公眾利益,否則應低調處理。電視台必須顧及其強大的影響力而把有關新聞安排在非主要時段播出,避免報道自殺過程等。在涉及精神衛生方面,報道自殺者的名字和刊登照片這些舉動可免則免,避免給人以錯誤的觀念引導。世界衛生組織也給媒體提供關於精神衛生報道包括自殺內容等方面的要求。這些規定包括慎重使用自殺行為的概括語言,比如「X國是全球自殺率最高的」或者「X省是全國自殺率最高的」;當列舉自殺事實的時候,要與精神衛生領域的專家共同協商,給受眾有益的資訊。
這些都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對於媒體報道的指引,我們可以通過舉辦培訓班、研討班等,把國際上這些值得借鑒的做法提供給媒體。
媒體要能夠架起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橋梁
我在工作中,深深感受到媒體宣傳報道和知識普及對於我們精神衛生工作特別重要。精神病患者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特別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而我國精神衛生事業起步晚,基礎薄弱,它就像是一棵小樹,還需要發展,需要進步,需要提高,也與媒體息息相關。近年來,媒體的宣傳報道,包括很多報刊的內參,對精神衛生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很多領導做得很有力的一些指示,對精神衛生工作措施的落實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精神衛生工作涉及的領域和人群非常廣泛,可以說貫穿整個人的生命過程。從涉及的領域來說,很多精神衛生事件跟政治、社會息息相關。「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希望媒體能夠架起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橋梁,進行積極向上的報道,給精神病人帶來希望,促進精神衛生工作和諧發展與進步。
精神疾病在中國疾病總負擔中排名首位
精神衛生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還演變成了關繫到國家和諧與穩定的社會問題。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現代人承受的壓力不斷增加,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也日益升高。根據最新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精神疾病總患病率達到15%。精神疾病在中國疾病總負擔中已排名首位,約佔中國疾病總負擔的20%。預計到2020年,這個比率將上升至1/4。但公眾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不足5成,就診率則更低。
一方面精神病患者在不斷增加,另一面是精神衛生方面的資源短缺。我自己感受特別深的就是我國精神科醫生嚴重短缺。我的很多同事就是因為感到收入和付出以及所承受的壓力不成正比從精神科醫生轉到葯企的。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作為在全球中樞神經領域居領先地位的制葯企業,禮來公司多年來奮戰在中樞神經葯物研發陣線的前沿,並長期與衛生部及相關單位合作。我們希望能在精神衛生知識普及,醫生和患者教育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我國精神衛生工作的「三步走」策略
精神衛生問題不僅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而且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在21世紀之初預測,如果不採取措施,中國神經精神疾病負擔到2020年將上升至疾病總負擔的1/4。
精神衛生關注的對象范圍很廣泛,包括重性精神病患者、常見精神疾病患者,也包括類似軀體亞健康狀態的「心理亞健康狀態」即心理行為問題者,還有健康人。2002年4月衛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殘聯聯合發布的《中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02~2010年)》提出,「我國精神衛生工作既包括防治各類精神疾病,也包括減少和預防各類不良心理及行為問題的發生」,並提出精神衛生工作指導原則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重點干預、廣泛覆蓋、依法管理」。
與我國過去情況相比,現在全國精神衛生的資源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較大進步。但是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我國每萬人平均擁有的資源數量仍然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精神衛生發展應該採取怎樣的工作策略?2008年,衛生部疾控局組織全國精神醫學、心理衛生、公共衛生、行政管理等專家開展研究,提出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推進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即首先將工作重點放在治療和管理好對社會安全危害最大而且對患者健康損害最大的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上,建立並完善全國精神衛生防治工作體系和服務網路。近年,國家實施了中央轉移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項目」這為我們邁開第一步提供了契機和依託。第二步,提高常見精神疾病的治療率。主要是開展以抑鬱症為主的常見精神疾病防治,減少自殺危害。同時,開展心理危機干預,提供社會心理支持服務,例如,在城市建設心理援助熱線電話等。落實這一階段的工作,需要依託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和精神衛生防治服務網路,還需要加強綜合醫院、專科醫療機構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精神衛生服務能力培訓,增加服務人員的數量。目前,這一步工作已在少數地方試點。第三步,開展精神疾病預防和心理行為問題干預。這一步工作的對象范圍廣泛,衛生部門不可能獨自承擔,需要協同相關部門和團體共同開展。目前,我們開展了少量精神衛生的宣傳和健康教育工作。由於大多數精神疾病的病因不清楚,針對性的精神疾病預防手段依然缺乏,有待科學研究。
讓媒體「拯救更多的生命」

如果你同時在抱怨3個人,你就得反省一下自己的精神狀態是不是有問題
精神衛生這個詞,有3個含義:第一,它是一個學科,最核心的內容是精神病學,還包括心理學、行為醫學等,以及對精神疾病預防、治療與康復、心理健康促進等方面進行研究。第二,為有精神障礙的群體提供的醫療和社會服務。第三,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感受比較多的,作為一個個體的精神健康狀態。
判斷自己和他人的精神健康,簡單說就是3個標准:第一,你自己感覺怎麼樣。整天愁眉苦臉恐怕不健康。第二,跟人家相處得怎麼樣。看誰誰不順眼恐怕不健康。第三,你得干點兒什麼,得干成點什麼,這是一個社會功能。總之,一個主觀感覺,一個人際關系,還有就是社會功能,根據這3點可判斷一個人是否精神健康。如果你同時在抱怨3個人,你就得反省一下自己的精神狀況是不是有問題。
研究證實:媒體報道可以導致模仿行為,致使自殺增加
媒體對於精神衛生能夠產生顯著的影響力。聯合國艾滋病署執行總監曾說過「媒體人可以比醫生拯救更多的生命」。這只是一個可能性,怎麼做才能拯救更多的生命?就以自殺問題為例,一些國家和地區制定了指南,對自殺的報道做了一些規定。但在實際報道過程中,香港、台灣、韓國、日本,包括中國大陸都對自殺報道得比較多。報道的題目很直觀很醒目,不乏一些細節描寫,而且濫用圖片,但有關心理治療及危機干預的信息卻很少提供。
這種與指南相背離的報道會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呢?有關自殺的媒體報道與自殺率變化之間的關系,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問題。
韓國自殺的明星、政界名人被報道得很多。2008年10月2日~7日,韓國有3個影視界明星接連自殺,最開始是知名度非常高的演員崔真實。以自殺事件發生後的28天為觀察期,跟蹤韓國自殺率的變化,我們發現,韓國自殺人數的變化從10月份的不到1100人一下增加到11月的1800人。即使不做任何進一步的所謂統計分析,不排除其他干擾因素,我認為這已經足夠讓我們警醒並採取一些行動了。在英國,名人明星自殺之後,自殺率也有20%左右的增加。在我國香港,張國榮自殺後,香港自殺率的增加是28%。相關數據顯示,對於自殺的模仿,受影響最大的是20歲~50歲的女性。
國際上在探討「特定人的自殺和媒體報道之間的關系」方面進行了長期大量的研究,一個簡單的結論是:媒體報道可以導致模仿行為,致使自殺增加。因此媒體有義務權衡言論自由、公眾知情權與可能造成的傷害,要謹慎報道。
借鑒國外做法優化媒體在精神衛生方面的報道
那麼,媒體怎麼辦?國外媒體的歷史比我國要長一些,從他們的經驗、教訓里產生的種種做法值得我們借鑒:第一,法律法規。第二,自律。媒體通過制訂行為守則來自律。第三,由有關部門、機構或組織發布指南性文件。第四,培訓與教育。第五,獎優懲劣。第六,監督機制。第七,研究評估。
在紐西蘭,對於自殺的報道只可以報道姓名、年齡、住址、職業等信息,其他任何細節報道必須有驗屍官的准許。我國盡管有很多相關的法規條例涉及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任何具體的法規條例。
媒體自行制定規范守則對於行業自律至關重要。有研究證實,出台行業規范來調節、改變、引導媒體的報道,是預防自殺很有效的策略。
由有關部門、機構或組織發布指南性文件是十分常見的做法。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上世紀90年代制定了「自殺報道指南」,主要內容包括:要利用報道自殺的機會進行自殺的教育,避免煽情、誇大的報道,避免使自殺正常化或者提示自殺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的表述等。再者,就是盡量提供諸如熱線號碼、診所機構等求助的信息等。值得欣慰的是,最早編制指南的國家是奧地利,在指南發布傳播之後,奧地利在地鐵發生的自殺率減少了75%,整個奧地利國家的自殺率減少了20%。
就培訓而言,不僅要培訓在職人員,還有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就是在新聞傳播學院對在校學生就開始著手這方面的教育。
在監督機制方面,英國以前的媒體完全依靠自律,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以後,議員開始推動立法來規范媒體的行為,建立了出版投訴委員會「PCC」。這是一個獨立的實體,跟媒體沒有利益關系,接受各種各樣的投訴。現在,還有一些專門的監督組織,以及監督網站等新媒體也發揮越來越大的監督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實施新政策或採取新措施,都應該進行系統的評估,確定有關措施和政策的反響、可行性、實施的成本、取得的效果,以及面臨的挑戰,從而不斷修正完善。
負面報道有可能加深對精神病人的歧視
歧視就是一個區別對待。它有幾個要素:一是一種態度,伴隨有情感的反應,或者生氣或者厭惡或者憎恨。二有行為上的表現,可以是個體的行為(如攻擊、謾罵),也可以是一種社會行為,體現在制度及法律法規方面。歧視對精神病人的生活質量和預後都有很大的影響。
以「精神病」為關鍵詞,檢索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一年間20個省市各一家平面媒體和一家國家新聞媒體的報道情況,我們發現媒體關注的重點以肇事肇禍的比例最高,而專家的聲音、精神衛生服務的現狀和對精神病人的正面報道則相對較少。
如果通過媒體這個窗口來看的話,我們可以了解到,單就精神病人的管理與治療而言,很多病人沒有接受到正規治療。而且,精神疾病患者明顯受到歧視。這里既有患者受到的歧視,也有家屬受到的歧視,甚至有對於精神衛生機構與從業人員的偏見。對於精神病人根深蒂固的偏見和各種錯誤的認識充斥這個社會。從語言方面來看,也有一些帶歧視的措詞,比如,使用「瘋、傻、怪」這種詞語。
總之,媒體對精神病病人的報道以負面的居多,通過媒體看精神病人更多是非常可怕、瘋狂、暴力、臟、怪的形象。媒體報道一方面是現實社會大眾對精神病人歧視的反映,另一方面,這樣的報道有可能會更加深對精神病人的歧視。
為改變這種現狀,建議專業機構與媒體聯手,使媒體報道得到專業支持;媒體要多傳播知識,並在報道中注意准確、平衡、善意,避免使用歧視性語言;同時,多一些正面報道,並加強媒體監測和自審。
還精神病學以真相
精神科大夫對精神疾病的診斷與處理,有一個倫理規范問題。2005年,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制定的《精神科醫師道德倫理規范》明確提出:精神科醫生應該尊重每一個病人的基本人權和尊嚴;為病人的臨床資料保守秘密;在採取任何處置或治療前應該徵得病人或家屬的知情同意;從事研究工作應該遵守公認的倫理學准則。這個規范跟聯合國的規范是一致的。
但公眾和媒體對精神障礙的認知往往存在誤解。第一,精神障礙等於精神病、等於瘋子。這顯然是錯誤的。精神障礙涵蓋的范圍很廣,而重性精神障礙只佔人群的1%左右。第二,能夠比較正常工作、生活就不是精神病。實際上,即使是有些精神病性的障礙,也能相對正常地工作、生活、學習,維持比較好的社會功能,這些病人的問題往往局限於精神問題的某一個方面,如思維等。第三,不承認有病的就是精神病。這是一個悖論。精神病學裡面講,有沒有自製力是指病人對過去的精神障礙有沒有一個充分、正確的認識。正常人沒有精神病性症狀,當然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第四,精神障礙的原因都是精神刺激或者是遺傳的結果。目前的研究還不能得出精神障礙的確切病因。研究發現,精神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與遺傳以及社會心理刺激有一定的關系,但絕對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只是遺傳因素會使得精神障礙的幾率增加。例如,夫婦雙方一方有精神病的,如分裂症,大概生的小孩10%的概率有精神病。如果夫婦雙方都有精神病,生的小孩大概50%有問題。第五,精神病都是思想病,是因為想不開所致,精神障礙治不好。這是錯的。從醫學上說,很多內科毛病都治不好。糖尿病能治得好?腎臟病能治得好?如果從根治的角度來看,都治不好。但是精神病的治療,臨床痊癒能夠恢復正常功能比內科病好得多。我們認為,精神障礙是一類可以治療、臨床效果比較好的疾病。第六,精神病人違法犯罪不負責任。不對,肯定要負責任,只有一些人比如在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出了問題,才可能不受法律制約,但是這些人一定要被強制治療。一個人醉酒駕車或者人格有問題而致違法、犯罪的,必須要承擔責任。
還有諸如「把精神病人關起來就是促進社會和諧」、「炒作精神病人攻擊行為有助於社會、政府重視精神衛生」等觀點都是值得質疑的。
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誤解解決了,我相信我們的社會會更協調。本版文字由李陽和整理
■觀點集納
精神衛生的意義可以歸納成三句話:矛盾凸現井噴課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問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長期任務。評估目前我國精神衛生的現狀,我個人感覺,精神疾患對全社會的困擾比我們想像的要大;有很多關於精神疾患的誤解在我們身邊還大量存在;受眾對相關信息的需求比我們所能提供的要多得多。希望衛生領域的專家多做科普性的工作,把我們關於這方面最新的進展、最新的成果等比較通俗地解釋給讀者。媒體還可以設置議題,請專家就精神衛生領域的話題作深入的闡釋。
我們對精神衛生領域的報道,偏向於進行科學的、細水長流的解讀。我相信,所有健康傳媒一塊兒推動一個事情,一塊兒推動一個意識、一個理念或者一個概念,對我們國家和社會的健康教育都會很有益。
對精神衛生領域方面的內容,怎樣科學報道,怎樣進行不影響核心穩定的報道,我認為,首先我們要重視這方面的報道,其次是要提升在這方面的報道藝術。
為做好精神衛生方面的知識普及和宣傳報道,編輯記者要跟專家進行溝通,以便把專業的知識轉化成更直接更簡單為老百姓服務的工具和手段。
■ 觀點集納
在類似自殺事件的精神衛生的宣傳報道上,新華社的做法是不炒作,以新聞、消息來關注事件本身,並邀請專家從知識的角度來做一些宣傳。我們希望在類似的宣傳上能夠有一個指南,進行一些具體的規范。
作為媒體人,我反思我們報紙在傳播精神衛生方面做得遲、做得少,也做得不深。精神衛生問題越來越重要,發生率也越來越高了。媒體在報道中要注意避免各種各樣的歧視,包括身份的歧視、群體的歧視、疾病的歧視等。報社可以考慮編一些手冊,把禁用的詞彙列進去。在這個基礎上,媒體報道還要體現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要做到「無害」。
在精神衛生方面,媒體報道有哪些注意的,目前我們還是缺少這方面的基本知識,需要加強。就以「無害」原則來說,怎麼做到「無害」,需要再細化,並有較強的操作性。
中宣部有很多媒體領導培訓班,建議中宣部把「如何把握好對精神衛生的報道」這方面內容融入到對報社領導培訓的課程裡面去。精神衛生方面的內容哪些是可以在媒體公開的,用什麼形式公開,不妨在網上讓大家討論,讓大家都有警醒意識。畢竟,精神衛生問題不只是一個專業話題,還是社會話題,跟現在社會的文化包括宗教信仰實際有很深層次的聯系,不是一個醫生或者某一個社會問題專家或者政治家能解決的問題。
衛生領域的報道一是要有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為本」。如果把不當的信息加以披露,進行不當的炒作,會引發群體性感應,引起一些恐慌。二是要有科學精神。好的媒體報道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但是不當的報道則會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所以科學知識的宣傳普及很重要。三是要有專業精神,即要做到平衡報道,不僅是客觀的報道,還要有解釋性的提供、背景的提供,以及對策的提供等。
維護社會和人們的精神健康,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它是人的精神問題,甚至涉及到思想意識問題,所以需要我們媒體共同配合來做這個工作。建議用好媒體,多發一些專業指導性的文章,甚至開一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的欄目。
現在社會正經歷大變革,必然給人們的精神帶來很多影響。在這種大變革中,媒體的宣傳引導存在一些問題,這跟媒體的社會責任和新聞價值取向有關。維護好人們的精神健康,需要發揮媒體的社會責任,建議新聞界做好宣傳的同時,也呼籲通過政府的職能部門把精神衛生納入政府工作規劃和民生科普工程中。
媒體在事關公共衛生的話題當中,起著樞紐和信息集散地的作用,具體來講就是,媒體一頭聯系著專業人員也就是醫生群體,另一頭連著公眾或是病患群體。在這樣一個關系中,媒體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未來,媒體應該做的工作,首先是要提高媒體自身的健康素質,其次是與精神科醫生應該有更多的聯系,把這個群體動員起來積極介入到精神衛生健康教育工作之中。在此提兩個建議:一是制定衛生報道操守原則,給健康類媒體的記者提供很好的參照;二是做一些公民精神衛生素養的調查。精神衛生素養指數的發布,對動員政府、媒體及整個社會共同關心精神疾病患者群體,消除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見可能會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
精神衛生既是一個小眾話題,也是一個大眾話題,既是冷題材,也是熱題材。媒體報道在精神衛生領域能做些什麼?第一,影響衛生政策。第二,多傳遞人文關懷。對於重症的精神病人,多傳遞一些溫暖。第三,加強生命教育。針對大家可能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媒體也要進行專業指導,請專家把好的、有操作性的方法簡明扼要地教給大家,以幫助解決問題。
人民網地方協作部總監周雷剛:
精神衛生宣傳工作有必要發揮網路在傳播方面的優勢。建議由衛生部和疾控局牽頭,把精神疾病的診斷標准普及出去,讓大家有一個自我教育和自我認識的平台,能夠根據標准評判自己是否心理有問題。同時,還需要專家做科普工作,告訴公眾精神衛生疾病哪些是可以治癒的,治癒的標準是什麼。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早間新聞部副主任姜保紅:
我們關於精神衛生的報道之前報道得比較少,原因我想大概和社會對心理精神衛生、心理疾病的重視不夠有關。以前社會不大承認精神衛生和心理疾病,今天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說明社會在進步、文明程度在提高進步。

㈥ 看新聞說事業單位將要改革,請問鄉鎮衛生院屬於社會公益事業單位嗎是公益一類還是公益二類呢

改革與削減人員不可劃等號。
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機構運行更加的版通暢,引入競爭機制,讓權機構發揮其應當發揮的作用。
國家對醫療的補貼是作為一種社會福利,是讓人民充分分享社會發展成果的一種具體體現。財政撥款仍舊會有,但是對象應該是葯物和就醫的人。
事業編的考試會有,因為改革不會一蹴而就。

㈦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改革,這么久以來成效如何

分類診斷和治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療保健、葯物供應安全、綜合監管、五個制度建設作為一個整體,促進相關領域的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成效如下:
一、分級診療制度正在形成

醫療改革計劃提出,到2020年,逐步形成分類診療模式,建立符合國情的分類診療體系。姚建紅表示,目前94.7%的地級以上城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80%以上的居民15分鍾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
分級診療體系的形成離不開醫學協會、遠程醫療和家庭醫生診療服務的建設。
目前,全國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都參與了醫聯體的建設。遠程醫療服務逐步推廣,重點放在貧困縣和偏遠地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穩步實施,組建家庭醫生團隊35.6萬余個。
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配套政策不斷完善。提高基層門診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對轉診患者連續計算起付線,實行長效處方和延長處方,加強基層醫院與上級醫院的葯品聯系。

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穩步推進。
「以葯養醫」曾是公立醫院一大頑疾。2017年9月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開綜合改革並全部取消葯品加成(不包含中葯飲片)。
為了取消葯品加成減少合理的收入,大多數省份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來補償80%,政府補貼10%,醫院內部消化10%。
同時,薪酬制度改革的試點成果也開始顯現。目前試點范圍已擴大到所有城市,全國公立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28%提高到2017年的36%。

三、全民醫保制度逐步健全
衛生保健制度對國計民生至關重要。姚建紅指出,基本醫保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率穩固在95%以上。
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政策范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穩定在50%和70%左右。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中,醫療保障資金從2015年的5657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6916億元。
中新網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9月底,中國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達13995家,累計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106.3萬人次。醫療費用256.1億元,基金支付比例為58.6%。
此外,隨著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健康扶貧工程的深入實施,一系列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減輕了居民就醫負擔。
個人醫療支出比重繼續下降,2017年貧困人口平均醫療費用比重為16%,貧困返貧問題逐步緩解。

四、葯品供應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姚建紅說,通過改革葯品審批制度,推進非專利葯品質量和功效評價,實行葯品購銷「兩票制」,保證了葯品短缺。對於139份臨床易缺葯品清單,絕大部分已恢復生產供應。
為減輕群眾葯品費用負擔,國家對進口葯品實行零關稅,組織葯品集中采購試點,降低抗癌葯品采購價格,開展全國葯品價格談判。
開展國家葯品價格談判,在對39種專利葯品和獨家生產葯品開展談判(平均降價50%左右)的基礎上,又對17種抗癌葯開展醫保准入國家談判,平均降幅達56.7%。
為進一步健全基本葯物制度,國家出台《關於完善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的意見》,並於今年10月發布2018版國家基葯目錄,數量由原來的520種增加到685種,基本覆蓋臨床主要疾病病種。

五、綜合監管制度加快建立
在逐步推進全行業全面監督的同時,繼續實施國家監督和抽查計劃,重點加強對葯品質量和醫療衛生服務的監督。
在推進醫療保險智能化監控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姚建紅說,超過90%的地區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健康醫療服務的智能監控,逐步實現門診,醫院,買葯,各種各樣的醫療服務行為的全面監控。

六、相關領域改革加快推進
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面,姚建紅表示,人均補助水平由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18年的55元。
在深化醫務人員培訓方面,完善全科醫生的培訓使用激勵措施。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有全科醫生25.3萬人,平均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1.81人。
在「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中,應促進互聯網與醫療服務、公共健康等服務的整合。姚建紅表示,目前「互聯網+醫療健康」呈現良好態勢。

七、提高居民醫療衛生服務利用水平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實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居民醫療健康服務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統計顯示,居民平均就診次數由2015年的5.6次提高到2017年的5.9次,年住院率由15.3%增加到17.6%。
會上提供的材料顯示,2017年全國醫療機構門診量達81.8億人次,比2015年增加4.9億人次,增幅為6.37%;住院量達24436萬人次,比2015年增加3383萬人次,增幅為16.07%。
醫療改革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不僅減輕了居民的醫療負擔,而且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全球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公布了195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可及性和質量」排行榜,認為中國醫療事業發展迅速,醫療質量不斷提升,是全球進步最大的5個國家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發表報告稱,中國正迅速走向全民醫保,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機會更加平衡。

㈧ 最近,國家衛生部推行了網路新聞發言人制度,專門負責在網上發布有關醫療衛生的信息,受到了社會和網民的

目的是好的,出發點是好的,就看堅持的時間和執行力夠不夠力度。這個是我關心的。

㈨ 求助醫療衛生服務工作新聞發布會發布稿範本

一般是星期六日休息,建議你在星期一到五的上班時間去。

㈩ 醫療健康新聞網站有哪些

衛生部網站,健康報網站,中國急救網等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