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嘉祥公共

嘉祥公共

發布時間: 2021-03-06 01:13:28

1. 急急急!!!《論語》十則譯文加註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老師傳授過的知識並時常溫習,不也非常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到這里與你做朋友,不也非常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卻不生氣,不也稱得上是君子嗎?"
重點字詞解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拼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養的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
重點字詞解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前436年,魯國人 南武城(現在山東嘉祥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註:反省。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多次檢查;二是從多個方面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重點字詞解釋:
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並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范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復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故:舊的知識。
知:領悟。
可:可以。
以:憑。
為:做。
(直譯: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借這一點成為老師。)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讀書,這是有害的。」"學"與"思"要結合起來。
重點字詞解釋:
而:連詞,表示轉折。
則:連詞,相當於「就」「便」。
罔:迷惑不解。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的。
[編輯本段]第五則:學習方法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重點字詞解釋: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知識點:「汝」通「女」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聰明智慧。(其他知不變)
誨的意思:教,傳授。
乎的意思:語音助詞。
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魯莽,好勇力,事親至孝。除學詩、禮外,還為孔子趕車,做侍衛,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深得器重。孔子稱贊說:「子路好勇,聞過則喜。」初仕魯,後事衛。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他任季孫氏的宰,後任大夫孔俚的宰。衛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君,脅迫孔俚弒衛庄公,出公聞訊而逃。子路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蒯聵。蒯聵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目毗盡裂,嚴厲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纓,從容就義。
子路性格爽直,為人勇武,信守承諾,忠於職守,以擅長「政事」著稱。對孔子的言行,雖然常提出意見,但卻是個好弟子。曾協助孔子「墮三都」,都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他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講信義,是孔門弟子中性格較為獨異的一位。仲由後做衛國大夫孔悝之蒲邑宰,衛國貴族發生內訌,因參與斗爭而被殺害。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衛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內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為「衛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仲子」。
[編輯本段]第六則:學習態度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孔子說:「看見他的優點就向他學習,看見他的缺點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
重點字詞解釋:
思:希望,想著。
[編輯本段]第七則:學習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必有我師焉:一定有我的老師在其中。焉,相當於「於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編輯本段]第八則:怎樣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編輯本段]第九則:怎樣做人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孔子說:"(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樹是最後凋謝的."
[編輯本段]第十則:怎樣做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重點字詞解釋:
一言:一句話。
行:奉行。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許。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編輯本段]各則註解: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復習對知識的必要性。
第四則是學習態度,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
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思想修養。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學習態度,強調要惜時而學。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總共三類:學習方法,學習樂趣,個人修養.
補充知識:
文言文翻譯有五種方法:
1 留 專有名詞,人名.
2 補 省略部分,主語賓語.
3 刪 刪去不要翻譯的.
4 換 將古詞換成現代漢語詞.
5 調 調整倒裝語序.
[編輯本段]「樂」之解釋
不亦樂乎的「樂」應該讀lè,不應該讀yuè。
因為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第一篇第一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釋是:說,同悅;樂,音洛。《論語 雍也》中還有一句孔子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朱熹注釋也是:好,去聲;樂,音洛。按今天的讀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為快樂的「樂」和「洛」都屬於入聲「十一葯」韻部(見《平水韻》),可見「洛」、「樂」的韻母一樣,加上聲母都是l,當然完全是同音字了。這在南方人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因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樂」發音完全一樣,都讀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話讀,「不亦樂乎」中的「樂」也應該和「快樂」中的「樂」字一樣,都讀成lè。
「樂」是多音字,除了讀yuè(音樂)、lè(快樂)外,在《論語 雍也》篇中還有一處也有很多人讀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朱熹的注釋是:知,去聲。樂,上二字並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國傳統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聲母(也叫「聲紐」,「五」字的聲母是「疑」,相當於今天的y) ,與下一字的韻母(即「教」的韻母iao)拼讀成yao。可見,在「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二句中,「樂」字作為「喜愛、喜歡」的意思時應該讀yao。
歸納起來,「樂」在古書中的讀音主要有三種:(1)作名詞用的意思是「音樂、樂器、樂工」等,音yuè。(2)作形容詞用的意思是「喜悅、快樂」,音lè。(3)作動詞用的意思是「喜愛、喜歡」,音yào。
[編輯本段]成語
不亦樂乎:指快樂的無法形容了
死而後已:死了以後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斗終身。
溫故知新 :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任重道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
擇善而從:選擇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見賢思齊 :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三人行必有我師 :必定有可以作為我的老師的人。指應該虛心地向一切有長處的人學習。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做學問態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誠實。
[編輯本段]通假字
不亦說乎:「 說」同「悅」 ,愉快;
誨女知之乎:女同汝,代詞,代指你;
是知也:「知」同「智」聰明。
[編輯本段]活用現象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名詞作狀語;
溫故而知新:舊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傳不習乎:傳授的知識,動詞作名詞。
[編輯本段]古今異義
學而時習之:「時」:古義:按一定的時間,今義:時間
「習」:古義:復習,今義:學習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日,今義:一日
「三」古義:泛指多數,虛數 今義:數詞,三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義:真誠,誠實,今義:相信
溫故而知新:「故」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此古義變今義是意擴大了范圍)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優點,今義:善良的人
「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此古義變今義也是意擴大了范圍)
可以為師矣:「可以」:古義:可以(憑借)把,今義:可能、許可
是知也:「是」:古義:這,今義:表判斷
[編輯本段]孔子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以「應材施教」和「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來教育學生。他後來被尊稱為「聖人」。
【 家 世 】
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後裔。周武王滅殷後,封殷宗室微子啟於宋。由微子經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傳至泯公共。泯公長子弗父何讓國於其弟鮒祀。弗父何為卿。孔子先祖遂由諸侯家轉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孫正考父,連續輔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為上卿,以謙恭著稱於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繼任宋大司馬。按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侯,「五世親盡,別為公候」,故其後代以孔為氏。後宋太宰華父督作亂,弒宋殤公,殺孔父嘉。其後代避難奔魯(孔氏為魯國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魯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跡無考。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叔梁紇先娶施氏,無子,其妾生男,病足,復娶顏徵在,生孔子。
【 生 平 】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記》未記,按《穀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生」。換算為當今之公歷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魯國。魯國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對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禮樂之邦」之稱。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觀樂於魯,嘆為觀止。魯昭公二年(前540年)晉大夫韓宣子訪魯,觀書後贊嘆「周禮盡在魯矣!」魯國文化傳統與當時學術下移的形勢對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志於學」。他善於取法他人,曾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人也贊他「博學」。
孔子「三十而立」,並開始授徒講學。凡帶上一點「束修」的,都收為學生。如顏路、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是較早的一批弟子。連魯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來學禮,可見孔子辦學已名聞遐邇。私學的創設,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
魯國自宣公以後,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符軍權。孔了曾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表示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國內亂,孔子離魯至齊。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說:「政在節財。」齊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齊不得志,遂又返魯,「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從遠方來求學的,幾乎遍及各諸侯國。其時魯政權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於其家臣陽貨。孔子不滿這種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國命」的狀況,不願出仕。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陽貨被逐,孔子才見用於魯,被任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歲。「行之一年,四方則之」。遂由中都宰遷司空,再升為大司寇。魯定公十年(前500年)齊魯夾谷之會,魯由孔子相禮。孔子認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早有防範,使齊君想用武力劫持魯君之預謀未能得逞,並運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齊侵佔的鄆、灌、龜陰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加強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提出「墮三都」的計劃,並通過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實施。由於孔子利用了三桓與其家臣的矛盾,季孫氏、叔孫氏同意各自毀掉了費邑與後邑。但孟孫氏被家臣公斂處父所煽動而反對墮成邑。定公圍之不克。孔子計劃受挫。
孔子仕魯,齊人聞而懼,恐魯強而並己,乃饋女樂於魯定公與季桓子。季桓子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孔子政治抱負難以施展,遂帶領顏回、子路、子貢、冉有等十餘弟子離開「父母之邦」,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周遊列國的顛沛流離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歲。先至衛國,始受衛靈公禮遇,後又受監視,恐獲罪,將適於陳。過匡地,被圍困五天。解圍後原欲過蒲至晉,因晉內亂而未往,只得又返衛。曾見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衛靈公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說:「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後衛國內亂,孔子離衛經曹至宋。宋司馬桓魁欲殺孔子,孔子微服過宋經鄭至陳,是年孔子六十歲。其後孔子往返陳蔡多次,曾「厄於陳蔡之間」。據《史記》記載:因楚昭王來聘孔子,陳、蔡大夫圍孔子,致使絕糧七日。解圍後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衛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問曰,為政必以「正名」為先。返衛後,孔子雖受「養賢」之禮遇,但仍不見用。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歸魯,率軍在郎戰勝齊軍。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孔子遂歸魯,時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歸魯後,魯人尊以「國老」,初魯哀公與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 嘉祥一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與反思

第一篇

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中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煉才乾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中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近三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我在實踐中得到許多的感悟!

一:掙錢的辛苦

整天在公司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對的都是同一樣事物,真的好無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時,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來父母在外打工掙錢真的很不容易!

二:人際關系

在這次實踐中,讓我很有感觸的一點就人際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會上人際交往非常復雜,但是具體多麼復雜,我想也很難說清楚,只有經歷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要跟他(她)們處理好關系得需要許多技巧,就看你怎麼把握了.我想說的一點就是,在交際中,既然我們不能改變一些東西,那我們就學著適應它.如果還不行,那就改變一下適應它的方法。讓我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掌握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在這次實踐中使我深深體會到我們必須在工作中勤於動手慢慢琢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設法解決,實在不行可以虛心請教他人,而沒有自學能力的人遲早要被企業和社會所淘汰。

三:管理者的管理

在公司里邊,有很多的管理員,他們就如我們學校里邊的領導和班級裡面的班幹部.要想成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須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藝術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員工,你的下屬,你班級里的同學們!要想讓他們服從你的管理.那麼你對每個員工或每個同學,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說:在管理時,要因人而異!

四:自強自立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招"難!"意思就是說:在家裡的時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顧,關心,呵護!那肯定就是日子過得無憂無慮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時候,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是靠自已一個人去解決,在這二個多月里,讓我學會了自強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現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邊,我都能夠自已獨立!

五:認識來源於實踐

一切認識都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說明了親身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並不排斥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實踐的不斷發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促使人們去解決這些問題。而隨著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此同步,人的認識能力也就不斷地改善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認識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但是認識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對實踐進行指導。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六:專業的重要性

選擇了會計為專業的我,在這次實踐中自然比較關注這一環。雖然在實踐中只是負責比較簡單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出來也使我頗感興奮!在學校上課時都是老師在教授,學生聽講,理論部分佔主體,而我自己對專業知識也能掌握,本以為到了企業實踐應該能夠應付得來,但是在企業里並沒想像中如此容易。平時在學校,數字錯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工廠里,數字絕對不可以出錯,因為質量是企業的第一生命,質量不行,企業的生產就會跟不上,而效率也會隨之降低,企業就會在競爭的浪潮中失敗,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要時時保持著這種競爭狀態,才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因為這樣,企業會對每一個在廠的員工嚴格要求,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這種要求在學校的課堂上是學不到的,在學校里可能會解一道題,算出一個程式就行了,但這里更需要的是與實際相結合,只有理論,沒有實際操作,只是在紙上談兵,是不可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而且一旦出錯並不是像在學校里一樣老師打個紅叉,然後改過來就行了,在工廠里出錯是要負上責任的,這關乎工廠的利益損失。

第二篇

很多在學校讀書的人都說寧願出去工作,不願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的人都寧願回校讀書。我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為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在今天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明天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而且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涌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在餐廳里,別人一眼就能認出我是一名正在讀書的學生,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總說從我的臉上就能看出來,呵呵,也許沒有經歷過社會的人都有我這種不知名遭遇吧!我並沒有因為我在他們面前沒有經驗而退後,我相信我也能做的像他們一樣好.我的工作是在那做傳菜生,每天9點鍾-下午2點再從下午的4點-晚上8:30分上班,雖然時間長了點,但熱情而年輕的我並沒有絲毫的感到過累,我覺得這是一種激勵,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簇了社會,了解了未來.在餐廳里雖然我是以傳菜為主,但我不時還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時要做一些清潔的工作,在學校里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里,不一定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自覺地去做,而且要盡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會得到別人不同的評價。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而這里是工作的場所,每個人都會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著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里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盡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著學生的身份。而走進企業,接觸各種各樣的客戶、同事、上司等等,關系復雜,但我得去面對我從未面對過的一切。記得在我校舉行的招聘會上所反映出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在校理論學習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次實踐中,這一點我感受很深。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很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項任務。有時候我會埋怨,實際操作這么簡單,但為什麼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得這么吃力呢?這是社會與學校脫軌了嗎?也許老師是正確的,雖然大學生生活不像踏入社會,但是總算是社會的一個部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們也要感謝老師孜孜不倦地教導,有些問題有了課堂上地認真消化,有平時作業作補充,才能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點,才有更多的知識層面去應付各種工作上的問題,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著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畢竟,3年之後,我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要與社會交流,為社會做貢獻。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以後的人生旅途是漫長的,為了鍛煉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很多在學校讀書的人都說寧願出去工作,不願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的人都寧願回校讀書。我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為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在今天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明天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第三篇

實踐單位: XXX有限公司 實踐時間: XX-X-X至XX-X-X 實踐內容: 西餐廳服務與西方禮儀培訓 實踐目的: 通過實習了解西餐廳的基本操作過程, 掌握服務技巧提高服務水平,鍛煉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 隨著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會交往的活躍,我國吃西餐的人越來越多。在組織的涉外活動中,為適合國外客人的飲食習慣,有時要用西餐來招待客人。西餐廳一般比較寬敞,環境幽雅,吃西餐又便於交談,因此,在公共關系宴請中,是一種比較受歡迎又方便可取的招待形式。西餐源遠流長,又十分注重禮儀,講究規矩,所以,了解一些西餐方面的知識是十分重要的。今年暑假,我在XXX有限公司實踐了一個月時間,獲得了經驗,更增長了見識,使我對西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XXX有限公司一個多月的實習已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在這里,第一次接觸社會的實踐生活,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總體來說還是有不少的收獲和所得。從一個對西餐行業無知的少年變成一個既具有西餐知識,又懂得西方禮儀和社會交往的青年。實習的收獲是不能用語言一一所能描述的,總的來說有酸有甜、有苦有樂,苦的是讓人記住那些幾十種西餐食品的特點與製作方法,還得分清它們的消費對象。還有那些中國人不太懂得的西方禮儀培訓工作;快樂的是和同事領導的和睦相處以及老闆的風趣幽默;快樂的是顧客對自己付出服務的肯定與贊賞;樂的是自己既充實又有滋有味的實習生活過程.其實實習的日子不是很長,當初的我們不知道牛排還要吃七八成熟?不知道生菜沙拉和水果沙拉是什麼東西,以及自己不怎麼熟練的在西餐廳鋪檯布.擺刀叉,給客人介紹菜單的種種場景就像昨天才發生一樣,是那麼的叫人印象深刻. 在這里,自己對西餐方面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品味西餐文化,建議大家到正宗的西餐廳看一看,一般都法國浪漫派風格布置的西餐廳比較好,裝璜華麗典雅,樂池內小樂隊演奏著古典的名曲,服務員是身著燕尾服的小夥子。研究西餐的學者們,經過長期的探討和歸納認為吃西餐最講究6個「M」。第一個是「Menu」(菜單) ,第二個是「Music」(音樂) , 第三個是「Mood」(氣氛),第四個是「Meeting」(會面),第五個是「Manner」(禮俗),第六個是「Meal」(食品),這些都是西餐行業內必須具有而且重視的地方,好的西餐老闆會特別重視這幾個方面的投資與開發研究。西餐禮儀也是特別重要的方面,好的西餐廳店,會對所有的員工進行西方禮儀的培訓,會對服務人員進行定期的考核和認定。 在XXX實習最刻骨銘心的是XXX員工竭盡全力為客人提供"溫馨細微,物有所值"的服務.還有就是典雅淳美的美國西部音樂,韻味悠長的咖啡,以及聞名遐邇的菲力牛排。都說服務是餐廳的形象之本,是西餐廳的競爭之道,那麼XXX的服務魅力有表現在哪呢?那就是一張誠摯動心的笑臉,一聲聲悅耳動聽的話語,一次次全身心投入的服務而凝結出一個個回味無窮的優質服務。在那裡實習的一個多月期間學到的東西可不少,感觸也頗多,若要為客人提供優質的服務,就是要充分讀懂客人的心,充分理解客人的需求,甚至是超越客人的期望,在日常工作崗位上為客人提供富有人性化的和藝術化的服務,高層次的滿足客人的需求,讓客人愉悅地有頻頻光顧的慾望.有人說服務是個即時的工作,過去了就不會再來,所以要在當下滿足客人的多方面要求,把服務的質量提高。 在西餐廳實習的這一個多月,在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付出的不光有汗水,還有智慧和技巧,更多的是自我超越。因此,自己變的成熟了,少了一份脆弱,多了份堅強,忘了如何去依靠,想的是如何去學習讓自己獨立自強。沒有了父親和母親的關懷,沒有了老師和同學的指點,自己的一切事物都得要自己親自去解決,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從這次實習中我深深的體會到沒有自己辦不成的事,只有自己不去做,認認真真的學習,勤勤懇懇的做事,這就是生活,是真正的生活! 通過實訓、實習,我對西餐的專業知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了,尤其是服務意識、語言交流與表達能力、外語能力、處理賓客關系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提高,特別是自己的外語口語交際水平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以前在學校裡面沒有條件鍛煉自己的口語,在這里,來吃西餐的也會有很多的外國朋友,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說得能力,為自己以後走上社會做了個好的開始。社會上由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那就是社會經驗,為人處世的經驗,想想自己明年就要真正的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也許自己的這次實習就是自己新的開始,也就意味著自己的成熟,我會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不怕困難,勇於克服,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 結束語:通過這次社會的實踐,我學會了自立,懂得了團隊在工作中的作用,為以後的工作和學習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我會依次為起點,以後更加勤奮學習,鍛煉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

第四篇

假期來了,我還能像以前一樣來揮霍自己的時間嗎?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說意氣風發,我們年少輕狂,經受不住暴雨的洗禮?誰說校園里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能否不辜負他人的期望,為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的答卷……
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假期社會實踐作為促進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舉措,作為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創新和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一直來深受學校的高度重視。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視為學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跨世紀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寒假期間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實踐也是學生學習知識、鍛煉才乾的有效途徑,更是學生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多年來,社會實踐活動已在我校蔚然成風。
學校是一個小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社會是一所更能鍛煉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並有效的為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今後的工作中,是在過去社會實踐活動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范圍,挖掘實踐活動培養人才的潛力,堅持社會實踐與了解國情,服務社會相結合,為國家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出謀劃策。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特點相結合,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為社會創造了新的財富。
這個假期我沒有選擇自己所學的專業去實踐,而是在一個親戚開的電腦配件櫃台幫忙賣貨,過的十分充實。在此次實踐過程中我學到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它讓你開闊視野、了解社會、深入生活、回味無窮。也對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電腦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深入。社會實踐作為廣大青年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國情、服務大眾的重要形式,對於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這次假期實踐我以「善用知識,增加社會經驗,提高實踐能力,豐富假期生活」為宗旨,利用假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檢驗自我。
雖然在這假期我沒有在我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上有所提升·但是我感覺我懂得了太多的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假期實踐 增強了我的辦事能力交往能力,叫我懂得錢來之不易,叫我懂得人要打拚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第五篇(這篇改一下就可以交了!!)

這是我第一次經歷社會實踐。對於一個大學生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雖天氣嚴寒,寒風呼嘯,我毅然踏上了社會實踐的道路。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現今社會,就業問題就似乎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成了說不完的話題。招聘會上的大字報都總寫著「有經驗者優先」,可還在校園裡面的我們這班學子社會經驗又會擁有多少呢?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變化,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來到了xxx,開始了我這個假期的社會實踐。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
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組織後,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涌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在實踐的這段時間內,我們穿街走戶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這些都是在學校里無法感受到的,在學校里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里,不會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要知道做什麼,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盡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著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里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盡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著學生的身份。接觸那些剛剛畢業的學長學姐,他們總是隊我說要好好珍惜在學校的時間。在這次實踐中,我感受很深的一點是,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
回想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從我接觸的每個人身上學到了很多社會經驗,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這些在學校里是學不到的。
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沒有工作的機會,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還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會經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會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句什麼都會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礙,那一切就變得容易解決了。
知識的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猶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這次接觸的釀造業,對我來說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對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應用於工作中。
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後我要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

3. 石牌坊建在景點、村頭和公共場合,難建造嗎

在古時候,一個牌坊算是高難度的大型建築物,建造起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也不是人人都版可以隨便去權建牌坊的,更不用說牌坊是建造在公眾場合當中,一個牌坊的建立,需要得到當地的一致認可。
現在我們想要一個牌坊,只需要找到石牌坊廠家就可以進行購買或是進行定做。

4. 山東嘉祥縣的公共汽車站要搬遷嗎

要搬遷,位置在國際商貿城北,現在
主體結構
已經完成,正在進行內外裝修,按照縣里的
時間節點
,今年12月之前要投入使用。希望能採納。

5. 汶上到嘉祥坐公共汽車怎麼走

您可以到汶上汽車站看一下有沒有直達的車(我想應該沒有),沒有的話您可以先坐車到濟寧,然後再坐到嘉祥的車就行了。

6. 長高有什麽好辦法.....

注意營養,多連連長跑就行,我就這樣長到1.83m的

7. 想知道: 濟寧市 從嘉祥縣到紙坊鎮怎麼坐公交

車很多。先坐到嘉祥,在從嘉祥坐去紙坊的就行。在一個車站。很方便。我經常走。

8. 內職班一般保送的都是什麼大學

內職班一般保送的都是什麼大學:

1、一般的招本科職教班的大學有5個:四川理工學院、四川農業大學、內江師范學院、樂山師范學院、宜賓學院。

2、其他保送學校:

a、上海市群益職業技術學校

b、上海市工程技術管理學校

c、上海市奉賢中等專業學校

d、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e、山東省棗庄市薛城職業中專

f、山東省濟南護理職業學院

g、廣東省廣州市市政職業學校

h、廣東省廣州市商貿職業學校

i、廣東省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

j、廣東省東莞市威遠職業高級中學

k、廣東省肇慶市工業貿易學校

l、天津民族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m、安徽省合肥鐵路工程學校

n、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

o、安徽省安慶醫葯高等專科學校

p、安徽電氣工程學校

q、江西省南昌工學院

r、浙江省長興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

s、浙江省寧波行知中等職業學校

3、其餘的根據學校情況而定。

拓展資料:

內職班學生完成三年課程學習和實習,經考核合格後准予畢業。學生畢業後,學習成績優異者可選擇繼續升學;在就業方面允許留內地就業,鼓勵回新疆就業,就業工作堅持市場引導、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原則。
自治區內地新疆學生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內職班的招生錄取及管理工作。

1、上海市群益職業技術學校
2、上海市工程技術管理學校
3、上海市奉賢中等專業學校
4、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5、山東省棗庄市薛城職業中專
6、山東省濟南護理職業學院
7、廣東省廣州市市政職業學校
8、廣東省廣州市商貿職業學校
9、廣東省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
10、廣東省東莞市威遠職業高級中學
11、廣東省肇慶市工業貿易學校
12、天津民族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13、安徽省合肥鐵路工程學校
14、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
15、安徽省安慶醫葯高等專科學校
16、安徽電氣工程學校
17、江西省南昌工學院
18、浙江省長興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名字好長)
19、浙江省寧波行知中等職業學校
20、浙江省平湖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平湖職業中專)
21、浙江省義烏市城鎮職業技術學校
22、浙江省杭州市旅遊職業學校
23、浙江省紹興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24、浙江省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
25、浙江省衢州市工程技術學校
26、江蘇省連雲港中等專業學校
27、江蘇省徐州機電工程高等職業學校
28、江蘇省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
29、遼寧職業學院(中專部)
30、遼寧省撫順市農業特產學校
31、遼寧省鞍山技師學院
32、遼寧省沈陽現代製造服務學校
33、遼寧省沈陽市汽車工程學校

9. 小乘佛教的聲聞乘

學過佛法的人大概都知道佛教在印度的大致發展過程。我們可以把佛陀的教法分為三種:一是正法,一是像法,一是末法。相信有很多人認為現在是末法時期吧?在這里我們先不談現在是什麼時期,先來探討一下印度的佛教。 佛教在中印度一帶地區大概存在了1500年,但就整個印度來說則存在了1600年到1700年,因為最後的一、二百年只是在東印度那一個地方苟延殘喘了。 我們依照印度佛教的大致發展情況,將佛教分為三個時期,即: ⑴. 第一期是正法時期。正法(Saddhamma)——純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這一個時期從佛陀在世時直至佛滅五百年間,大概有500年(一說千年)。佛滅後兩百多年(公元前240年左右),正法傳入了各地,包括斯里蘭卡、緬甸等地。 ⑵.第二期是像法時期。像法——相像的、相似的佛法,似是而非的佛法。這個時期從佛滅後五百年直至一千年間,大概有500年(一說千年)。這個時期,佛教界開始大量傳出各種相似佛法的經典和教法。 ⑶.第三期是末法時期。末法,即末流的佛法、枝末的佛法。從佛滅後一千年直至佛教在印度本土消亡。這個時期大概也是500年(一說萬年)。[18] 這是依照三期教法來劃分佛教的大致發展過程。[19] 雖然佛陀的教法可以依其流變而分為正法、像法與末法三個時期,但這主要還是指在印度本土的歷史發展情形。傳承自大寺一派的南傳佛教認為現在並非末法時期,現在仍然屬於正法時期!根據上座部佛教,正法將住世5000年。 在《長部注》中提及正法住世五千年時說: 「以證得無礙解而住立了一千年,以六通為一千年,以三明為一千年,以干觀者為一千年,以別解脫而住立一千年。」 在《相應部注》、《增支部注》以及律疏《心義燈》中也有類似的說法。 這里所說的住世正法與剛才所說的正法稍微有點不同。剛才所指的是佛教的正法時期,在那個時期,僧團是和合統一的,在教法、經典上也幾乎是一樣的,相差不會很多,正法是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的。 但是,南傳佛教所說的正法是從教法、修行與證果的角度上來說的: ⑴. 上座部佛教相信三藏聖典還在,佛陀的言教還在; ⑵. 現在的上座部佛教還有很系統、很完整的禪修方法,也就是現在南傳的止觀禪修、戒定慧的傳承還在; ⑶. 在這個時期還可以證果,證得聖道聖果。 上座部佛教講的正法是從這三個角度上來說的。 在這正法住世的五千年當中,第一個千年可以證悟四無礙解智,也就是在斷盡一切煩惱的同時,也證得四無礙解智。當然這並不是說在那個時期每個證果的人都能證得四無礙解智,而是說有這樣的可能。 第二個千年是六通阿拉漢的時期。如果在那個時期證悟阿拉漢果的話,有可能同時擁有六神通。 第三個千年是可以證得三明阿拉漢的時期。現在是佛滅2500多年,也即是處於第三個千年,如果禪修者很有系統地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的話,還有機會證得阿拉漢果,甚至還能夠證悟「三明阿拉漢」(tevijjà arahata)[20]。是哪三明呢?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和漏盡明,相當於一般所說的宿命通、天眼通和漏盡通。如果認為現在已經是不能再證悟道果的時期之觀點,被認為是造成「法障」 (Dhamma antaràyika)的邪見。 第四個千年是純觀阿拉漢時期,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如果精進修行,還是可以斷除煩惱,但是已經不可能證得神通了。 到了第五個千年,想要斷盡煩惱都很困難,只能夠證得比較低的三個果位,即初果、第二果、第三果。 在這個五千年當中,巴利三藏一直都存在。但是到了五千年之後,三藏就會慢慢地消失,乃至正法最後隱沒殆盡。那個時候的出家人只是披著袈裟,沒有持戒,沒有修行,更談不上證果了。 在我們苟答馬佛陀的教法可以住世五千年,是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現在大家知道佛陀的正法仍然住世,就應當生起信心,精進修行,乃至斷煩惱、證道果。只要巴利三藏仍然存在於世間,只要佛弟子們仍然能夠真正地實踐佛陀的教導,正法時期就會繼續存在! 所以,在《大般涅盤經》中世尊很明確地說過: 「蘇跋達,於此,只要比庫們正確地安住,則世間將不空缺阿拉漢!」
依據業果法則,造作善業能造成善趣的結生,並招感樂之果報;造作不善業能導致投生於惡趣,並帶來苦果。只要導致生死流轉的煩惱還沒有被根除,就還會繼續造業,並將隨著所造作的善業或不善業繼續投生、繼續輪回。 如果想要解脫痛苦、止息輪回就必須修行。修行的方法包括布施、持戒、修習止觀等。然而,唯有修行觀慧直至證悟聖道果,才能斷除煩惱、出離生死輪回。為什麼呢?因為布施、持戒等雖然屬於善業,但是卻不能斷除煩惱,只能造成投生到人界或欲界天趣。如果禪修者修習定而達到禪那,而且能夠將禪那維持到臨死那一刻,他將能夠投生於梵天界。所有這一切,都是依照業果法則而發生的。能夠達到禪那並維持到死亡時刻固然很好,但是禪那隻能夠鎮伏煩惱,仍然不能拔除煩惱之根。至於其它的善業,則是更加的不保險。大多數的情況是:盡管布施、持戒等善業能夠導致投生到善趣,然而,由於臨死時的不如理作意,惡業也可能會超越善業,而造成投生到惡趣。 根據上座部佛教,佛陀出現於世間的目的乃是為了令眾生解脫痛苦、止息輪回、導向寂止——涅盤。佛陀說: 「諸比庫,猶如大海唯有一味,即鹹味;正是如此,諸比庫,此法、律唯有一味,即解脫味[21]。」(《律藏 遮止說戒篇》、《增支部 第8集 伍波薩他經》、《自說伍波薩他經》) 佛陀也曾經明確地教導大弟子伍巴離(Upàli,優婆離)尊者說: 「伍巴離,對於某些法,如果你知道:『這些法並非導向完全厭離、離欲、滅盡、寂止、勝智、正覺、涅盤。』伍巴離,你就可以肯定地受持:『這是非法,這是非律,這不是導師的言教。』 伍巴離,對於某些法,如果你知道:『這些法導向完全厭離、離欲、滅盡、寂止、勝智、正覺、涅盤。』伍巴離,你就可以肯定地受持:『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導師的言教。』」(《增支部第七集 導師言教經》) 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明白,佛陀教法的特點是導向解脫,導向寂止,導向正覺。同樣,作為佛陀的弟子,我們就必須依循佛陀的教導,精進修行,以期達到斷除煩惱、解脫生死、止息輪回、導向寂滅——涅盤。 對於禪修者來說,他最低限度必須在今生今世證悟初果(入流果),如此才可以說是拿到了解脫生死輪回的保險。初果聖者不會再退轉回凡夫的境界,而只會不斷前進;而且,無論他們投生至何處,都不會再墮落到惡趣,而只會不斷地投生至更高的生命界,直到徹底止息生死、證趣無余依涅盤。 佛陀的教法是以人為本的。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就是要求我們應當好好地珍惜來之不易的人身,珍惜生命,精進地修持萬劫難聞的殊勝佛法,乃至斷除煩惱、現證涅盤。佛法絕非「等死」的教導,解脫也不會在死亡的那一刻自動實現。如果出家、修行只是為了等死,那隻會浪費生命、糟蹋人身,辜負佛陀的慈悲教導。 正因為上座部佛教遵照佛陀以及當時聲聞聖弟子們所教導的正法、律修學與禪修,以期在今生今世現證寂靜涅盤為主要奮斗目標,所以上座部佛教在傳統上是以所謂的「聲聞乘佛教」或「解脫道」[22]為主流的。 聲聞,巴利語sàvaka的直譯,意為「弟子」,即親自聽聞佛陀音聲言教的弟子,或者說是佛陀的親傳弟子。在嚴格意義上,只有那些已經證悟道果的聖弟子,即四雙八輩聖者才有資格稱為聲聞弟子。不過,在廣義上的「聲聞弟子」,也可以泛指一切遵照世尊所教導的正法、律修行乃至證果的弟子,這就包括實踐佛陀教法的一切聖凡弟子。[23] 雖然上座部佛教以朝向解脫為主流,但在上座部典籍中也記載有菩薩的修行方法,稱為「大菩提乘」 (Mahàbodhiyàna),而且自古至今皆不乏其實踐者。 要成為菩薩(bodhisatta)必須發「至上願」 ,並且須得到佛陀的親自授記。要發「至上願」必須具備八項條件,即: 1.獲得人身; 2.生為男性; 3.具備只需通過聽聞佛陀的簡要開示即能夠證悟阿拉漢果的能力; 4.遇見活著的佛陀; 5.出家; 6.擁有八定及五神通的成就; 7.增上行; 8.想要成佛之極強善欲。 在得到佛陀授記之後,菩薩至少必須用四阿僧祇(不可數,無數)及十萬大劫的時間來圓滿十種巴拉密[24]。這十種巴拉密分別是:布施巴拉密、持戒巴拉密、出離巴拉密、智慧巴拉密、精進巴拉密、忍耐巴拉密、真實巴拉密、決意巴拉密、慈巴拉密、舍巴拉密。當菩薩修習諸巴拉密達到圓滿時,就能證悟無上正自覺者,成為一切知佛陀。 註:[18] 北傳大乘佛教,包括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都普遍認為現在是末法時期。隋嘉祥吉藏的《法華義疏》卷五中說:「佛雖去世,法儀未改,謂正法時。佛去世久,道化訛替,謂像法時。轉復微末,謂末法時。」(大正34, p0518a) 又如唐代良賁的《仁王護國經疏》卷下說:「有教有行,有得果證,名為正法;有教有行,而無果證,名為像法;唯有其教,無行無證,名為末法。」(大正33, p0520) 這是根據歷史學的看法。 [20] 緬甸近現代有些大長老被普遍認為已經證悟阿拉漢果。 [21] 解脫味:即解脫煩惱之味。一切於教法中得成就者必定只是心無執取而從諸漏解脫。 [22] 所謂的聲聞乘、解脫道是北傳佛教所安立的名詞,南傳上座部佛教並無此說。 [23] 有些人喜歡批評與貶低「聲聞」,說他們是所謂的「小乘」,是佛陀「但為鈍根少智眾生,假分別說。」甚至詆毀為「焦芽敗種」。 「小乘」的「小」,梵語意為低級的;「小乘」即「低級乘」之義。這種論調旨在譴責成為佛陀的聲聞弟子是一種低劣的選擇。 [24]巴拉密:是以大悲心與行善的方便善巧智為基礎的聖潔素質,例如布施、持戒等;而且這些素質必須不受渴愛、我慢與邪見所污染。古代音譯作波羅蜜多。 至今仍有許多人認為上座部佛教屬於「小乘佛教」,教人「灰身滅智」,證阿羅漢做「自了漢」,對世事不聞不問,不發大心出來救度眾生雲雲。其實這是對上座部佛教的莫大誤解。 佛陀曾對諸比庫說: 「諸比庫,諸婆羅門、居士對你們有許多幫助,因為他們供養你們衣服、飲食、住所、病人所需的醫葯資具。你們對諸婆羅門、居士也有許多幫助,因為你們為他們宣說初善、中善、後善,有義有文的正法,顯示完全圓滿、遍凈的梵行。諸比庫,如此,通過彼此間的互相資助,使導向超越諸流、正盡苦邊的梵行得以住立。」(《小部如是語》第107經) 作為佛教比庫,第一要務當然是精進修行以期早日解脫生死(自利)。此外,比庫尚擔負著住持佛法的職責。住持佛法包括學習三藏聖典以傳續佛陀的正法,以及說法利人。比庫們通過從事高尚聖潔的梵行生活來培育心智,同時也通過實踐世尊的正法、律以及弘揚佛法來回報社群、自利利他。 在《長部.教誡新嘎喇經》中,佛陀提及出家沙門與在家人之間應當承擔的相互責任與義務。在家人應當以五種方式來奉待作為上方的沙門、婆羅門: 1.以身行慈; 2.以語行慈; 3.以意行慈; 4.不關閉門戶; 5.供養必需品。 相應的,作為上方的沙門、婆羅門,應以六種方式來慈愍在家人: 1.勸阻他們作惡; 2.令他們住立於善; 3.以善意慈愍; 4.令聽聞未曾聽聞之法; 5.已經聽聞者令清凈; 6.指示生天之道。 佛陀提及的這些責任與義務是相互關系的,唯有彼此之間皆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僧俗之間的關系才是正常的,佛陀的正法才能因此而得以久住。 在家信眾布施供養出家人衣服、飲食、住所、醫葯等日用必需品,在物質生活方面資助出家人。而作為對廣大信眾的回報,佛陀要求比庫們應當在言行舉止上能夠作為人天師范、道德楷模,在心靈上、信仰生活上也應當對在家人起到幫助鼓勵和皈依投靠的作用,比庫們必須是在家信眾的精神導師和心理醫生。因此,一位佛教比庫除了嚴持戒律、潛心止觀禪修、保持佛法傳承之外,還應當以適當的方式適時地向在家人宣揚佛法、開導群迷。 那麼,誰才有資格說法與教禪呢?是否只需看過幾本經論、了解一些名相、懂得談玄說妙就可以高升法座、廣開法筵了呢?是否曾經打過幾天坐、有些禪修覺受就可以著書立說、傳法授徒了呢? 世尊在《中部?減損經》中對大准達尊者說: 「准達,他自己確實已陷入沼澤,而將能救出其它陷入沼澤者,無有此事!准達,他自己確實沒有陷入沼澤,而將能救出其它陷入沼澤者,乃有此事! 准達,他自己確實未調御、未調伏、未般涅盤,而將能調御、調伏他人,令般涅盤者,無有此事![25]准達,他自己確實已調御、已調伏、已般涅盤,而將能調御、調伏他人,令般涅盤者,乃有此事!」 已經證悟聖道聖果的禪修者,堪稱為照亮這個世間的「世間燈」,堪作世間最上福田,眾生對他們哪怕只是一合掌、一贊嘆,皆已種下殊勝之善業因,更何況是禮敬、奉事、供養、布施!所謂「一切布施中,法布施最勝」。真正的救度眾生應該是使眾生越渡生死苦海,而不是只種些世間的小善小福而已。「正人先正己」,人們應自己先修好善法,知解法、徹見法、悟入於法,然後才能教導他人。一位已經證悟道果的聖者有能力更好地指導他人正確地禪修。佛陀曾把生死譬喻為瀑流,把世間譬喻為苦海。如果自己尚沈溺生死瀑流,如何救拔有情出離苦海?如果自己尚是凡夫俗子,如何教導眾生具足聖智?如果自己尚未徹悟聖法,又如何能指引眾人體證涅盤? 當然,如果說唯有證悟阿拉漢果、證悟涅盤的聖者才有資格講經說法的話,那麼,在當今聖賢寥若晨星、阿拉漢更是如鳳毛麟角的時代,比庫僧團幾乎就無法弘揚佛法,談不上化世導俗了。為此,《清凈道論》在談及親近善友時提到:正自覺者是最好的善友,其次為八十位大弟子,然後依次是漏盡阿拉漢、不來、一來、入流、得禪凡夫、三藏持者、二藏持者、一藏持者;若一藏持者也沒有,則可親近精通一誦及其義注的知恥者,因為這樣的知恥者能夠維護傳統而不會自我作古。 上座部佛教的在家信眾有每月四齋日[26]前往塔寺布施、持戒、聞法與禪修的優良傳統。同時,寺院也會在這幾天選派比庫為信眾授戒、講經開示。 在此以緬甸毛淡棉的帕奧禪林(Pa-Auk Tawya Forest Monastery)為例:在帕奧禪林,只有三種比庫被選派為大眾作開示: 1. 德高望重的督導長老; 2. 學完止觀禪修學程、堪任教禪的業處導師(禪師); 3. 通達經論、取得「法師」 (達摩阿闍梨)資格的比庫。 雖然帕奧禪林人才濟濟,但真正能被選派者的比例還不到全寺比庫人數(全寺人數約800人,比庫500位左右,尚不包括沙馬內拉)的4%。 由此可見,雖然說弘法利生是比庫僧團的本分,但是,基於對法的恭敬與對傳統的尊重,上座部佛教在對弘法者資格的認定方面還是比較嚴格和謹慎的。
上座部佛教流傳的地區幾乎都是全民信教的地區,這固然與當地的風俗習慣及歷代諸王的護持有關,但佛教僧團所起到的表率作用也不容忽視。在傳統上,上座部佛教寺院既是兒童接受傳統教育的學校,又是當地村民小區活動的中心,基本上村中所有的會議、公共活動,都是在寺院中舉行。作為上座部比庫,他們既是知識的代表及道德的楷模,又是積累功德的對象及道德理想的倡導者,他們充當著廣大在家信徒精神導師和心理醫生的角色。佛教的影響在上座部教區無所不在,幾乎滲透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價值觀念、人生趣向等方面。 在泰國,一位佛教徒一生的追求就是成為一名僧人、修建寺塔、供養僧團、服役寺僧、日常守持五戒、齋日供佛並守持八戒等。受到佛教「不殺生」的影響,在緬甸,屠宰、狩獵、網捕、畜牧被視為令人厭惡的職業。據說市場上鮮魚活蝦沒有人買,以至有些外國人還認為緬甸人喜歡吃臭魚死蝦。在下緬甸克因邦帕安地區(Hpa-An Township, Karin State)有位薩曼雅道西亞多,在其慈悲的感化之下,周圍方圓3英里(約5公里)范圍之內的人都不吃肉、不飲酒。 在緬甸,佛教寺院基本上可以分為經教寺院和禪修中心兩大類[27]。經教寺院(Pariyatti Kyaung)以學習三藏、研究教理為主;而禪修中心(Sàsana Yeikthar)則以修習禪觀、實踐佛法為主。除此之外,還有一類緬語稱為Pondawkyi Pinnyathin的寺院。這類寺院義務辦學,免費教導廣大村民的孩子讀書識字,為他們提供上學受教的機會,同時還解決無家可歸的孤兒們的食宿問題。這一類的寺院在現代型的世俗學校尚未興辦之前,充當著普及全民基礎教育的角色。時至今日,它們仍然遍布全緬各地鄉間村落,承擔著普及教育的義務。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亞洲各國紛紛掀起一股「主義」熱潮,在一些落後的農村地區及山地少數民族爆發了反政府斗爭及武裝暴動。為了遏制這股熱潮,增加農村人民的福利,泰國政府於1964年開始先後推行了「傳法使計劃」和「弘法計劃」,想用佛教思想來統一各民族,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被選派前往各地弘法比庫的任務是向村民講解佛法,勸人皈依佛教、受持五戒、樂善好施、熱愛國家及效忠國王,幫助解決心理和精神的煩惱與壓力。此外,比庫們還教導公共衛生、健康常識、現代農業技術,幫教罪犯、濟助窮困等。據泰國宗教事務局統計的數字,僅1971年,傳法僧人為2105人,人民受教數為1,055,884人,公共場所受教人數為2,336,699人,宣誓的佛教徒有533,771,修禪者為172,582人。上個世紀中葉,泰國周邊的緬甸、寮國、柬埔寨等國家一直動盪不安,而泰國在經濟等領域的穩步發展,與佛教所起到的作用不無關系。 當代上座部佛教比庫到政府機關、學校、醫院等地弘法教化是司空見慣之事,許多寺院還定期不定期舉行各種弘法、禪修、星期日學校、社會公益、節慶等活動,有些德高望重的長老比庫還經常受邀前往歐美澳等西方國家弘法教禪。 從種種的現實事例來看,南傳上座部佛教並非自私自利、不顧眾生苦難的「小乘佛教」。 除了上述五點以外,上座部佛教還有許多特色,比如重視傳統、敬重長老、僧俗分明、盛行頭陀、龍象輩出、禮敬佛塔等。限於篇幅,於此不作詳述。 註:[25] 未調御(adanto):在此是指未能自製者。 未調伏:未通學律藏者。 未般涅盤(aparinibbuto):未寂止諸煩惱者。他自己尚且如此,而想要調御他人、制止他人,令他人調伏與學習三學,令他人證悟般涅盤或寂止諸煩惱者,這是不可能的事! [26] 齋日(uposatha):又作伍波薩他日、布薩日。約相當於中國夏歷每個月的初八、十五、二十三與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 [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