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簡政放權
Ⅰ 簡政放權 企業和群眾得到哪些實惠
縱覽全球,不僅諸多國家行進在大刀闊斧地改革調整之路上,而且一些國際組織也處於擇機而動地改革調整計劃中.事實上,改革已成世界大潮、人心所向.放眼中國,深化改革更是到了最緊要關頭.因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紅利都源於改革開放這一根本動力,如果沒有後續改革的不斷跟進,紅利將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日益枯竭,原有的也可能喪失殆盡.從這個意義上說,一是深化改革成為不可逆轉、不可停步的一條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正道,二是對於興於改革、成於改革的我國來說,什麼都不要養成路徑依賴,但唯有改革促發展這條路徑,必須永遠依賴.因此,改革甚至應當是我們的總路徑、總依賴.那麼,今日中國深化改革的總開關和牛鼻子是什麼呢?四個字:簡政放權.因此,必須自上而下地做好簡政放權的頂層設計,既贏得改革時空主動權,又獲得人民群眾廣泛支持.
簡政放權:是什麼和為什麼
如果說,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那麼簡政放權就是這個核心的核心.而且,簡政放權應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關鍵.從字面上理解,簡政放權就是指精簡政府機構及人員、下放權力於社會和市場.
第一個問題,簡什麼政、放什麼權?說白了,就是政府必須精簡機構部門、下放由此派生出來的巨大權力.一般而言,機構和權力是相互孽生的,機構派生助長權力、權力做實擴張機構.這就意味著,雖然一方面,簡政放權必須雙管齊下,否則缺一而不可為繼.但是另一方面,機構為外在形式、權力才是實質內容,因而放權比簡政更重要、也更困難.唯有放權,才能做到「皮存毛附焉」.關於權力,有兩句傳播極廣的話,「官僚主義有自我膨脹的天性」和「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其含義十分深刻.有兩點必須強調,一是說明權力的自我約束是十分困難的,二是說明唯其困難更需迎難而上.因此,權力之道,一是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二是放回社會手掌中.具體來說,所謂放權就是減少對資源特別是優質資源的佔有權、控制權、審批權、決策權和分配權等,把相關的權力及其利益放還給企業、社會和市場.只作下述一個假設,就足見其意義之巨.如果真的放權到政府「無租被尋」的話,還會發生權力尋租腐敗嗎?理論上說,不會發生.可見,現在一些企業之所以熱衷「傍政府」、「搞定政府」,個中玄機無非就是沖著政府權力而已.反過來,那些拚命攬權不放的,遲早是自掘墳墓、葬身在權力這把雙刃利劍之下.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要簡政放權?一句話,為了更高效且更公平地配置資源,而這是由經濟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經濟學,簡單說就是研究有限資源如何有效配置的一門科學.從斯密的市場「看不見的手」到凱恩斯的政府「看得見的手」,人類調節經濟或者配置資源就有了兩個可供選擇的手段.但也恰恰是可以有選擇惹的禍,市場和政府往往容易掐架,而且往往是政府占上風.政府稍占上風也可能無大礙,但是政府一旦無節制地干預市場經濟,陷入無窮無盡、紛繁復雜、千變萬化的管理決策漩渦後,勢必瞎指揮、亂操控、窮折騰,無疑會給經濟生活的健康運行帶來極大危害,甚至讓整個國民經濟「攤上大事」.中外歷史上及現實中這方面的無數經驗教訓無不極其深刻慘痛地警示著這樣一條真理:唯有簡政並放權,才有生機與活力.
回顧這些年來的改革歷程,圍繞簡政放權這個中心,取得的成就無比巨大也有目共睹,但是和人民的更高期待相比,和深化改革還有更大的潛力與餘地待挖掘相比,和完全可以通過放權以鏟除腐敗滋生土壤來極大地減少權力尋租、從而更好更有效地反腐甚至達到杜絕腐敗的目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換個角度看,差距就是潛力、機遇與希望,因此簡政放權大有可為.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要自己革自己的命時困難無以復加.
因此,真要在簡政放權上有實質性作為,就必須自頂層設計而為之,才會勢如破竹、功到自然成.而我們現在常講頂層設計,那麼,到底什麼是頂層設計呢?最簡單地說,就是自上而下、高屋建瓴進行的富有源頭性、全局性、治本性和前瞻性的總體改革發展規劃.
頂層設計第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雖然說,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動靈魂更難,但是這絕對不是說不要觸動靈魂或者更新觀念,而是極言當前利益固化程度之冥頑.恩格斯曾說:「思維是世界花園中最美麗的一朵鮮花」.具體指,思維決定觀念,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可見,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簡政放權的頂層設計中同樣具有源頭性的特徵與地位,必須作為首選與第一步.
首先,必須鼓足勇氣.就是說,在思想觀念方面,要有自我改革、自我舍棄、自我加壓的勇氣.雖還說不上是壯士斷臂、自剪羽翼,但所需要的勇氣應該毫不亞於前者.當前,因政府公權不當引發的社會矛盾糾紛持續高發多發,觸點很多、燃點較低.如果缺乏規范行政、約束公權等簡政放權的真心誠意,思想的懶惰麻痹必然導致個別公權行動的放肆妄為,一旦在現實生活中出現公權使用的事實性過失行為,就很容易激化矛盾,甚至爆發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因而,無論是出於天下為公為民的內省自願,還是出於時代潮流所迫的倒逼無奈,都是激發起簡政放權勇氣的合理源泉,從而激發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更大勇氣.
其次,必須善用智慧.如果有一個最簡單的詞可以概括我們黨的智慧,那就非「與時俱進」莫屬.這一智慧結晶同樣適用於簡政放權.如果時代已經呼喚簡政放權,卻繼續抱殘守缺、循規蹈矩、逆勢而為,即為不智.所以,如果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一種勇氣智慧的話,那麼,知其無可為而堅決不為之更是一種勇氣智慧,一種被稱之為捨得和放棄的「急轉彎」式勇氣智慧.在對待權力上,無疑更需要因時制宜、與時俱進而放權的大智慧.
再者,必須領導帶頭.有這樣兩句話印證這個觀點,一句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另一句是改革開放初期流行的「老大難、老大難,老大來管就不難」.意思都很明確,只要領導動之於心、痛下決心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簡政放權就一定會「步步為贏」.
因此說,頂層設計的第一條應該就是把勇於自我改革、放權讓利於社會作為思想認識的基點和具體實踐的出發點.
頂層設計的第二步:科學定位、轉變職能
思想認識一旦能夠統一到願意自覺減少政府的資源權和干預權,應該說,就有了付之行動的一個重要基礎.但是光說而不練是不行的.因此,頂層設計接下來的第二步就是科學合理地界定政府職能.這實際上也是我們一直在說、一直在做的事情,即轉變政府職能.
從理論來說,政府職能定位問題實質上就是政府和市場孰輕孰重、孰強孰弱的問題,而這已經成了人們治理經濟的永恆性課題.這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其關鍵就在於如何把握好一個「度」.一般地,從微觀角度來說,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由一個個分散主體決策的經濟行為,只有「看不見的手」反而能加以自動調節;從宏觀角度來說,市場由於其分散性與復雜性所決定,個體難以或者甚至無法自動從總量即宏觀的角度予以調節,這就決定必須動用「看得見的手」,即政府幹預.正是這兩手的適度運用,微觀層面的資源配置不僅高效而且簡約,宏觀層面的資源配置得以公平與均衡.問題在於,政府之手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插手到微觀層面,而違背其存在的初衷,從而添亂.而市場之手又總是會如脫韁的野馬毫無駕馭,無限放任的結果就是供求失衡,從而引發經濟危機.因此,只有科學合理地界定政府與市場各自的職能邊界,特別是明確政府職能,才能相安無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從歷史來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就十分注意研究解決政府職能定位的問題,特別是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問題.回顧一段經典歷史文獻中的真知灼見是非常有價值的.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針對過去及當時國家對企業統得過多過死的問題,已經十分深刻而鮮明地指出「沒有觸及賦予企業自主權這個要害問題,也就不能跳出原有的框框.」進而強調「按照政企職責分開、簡政放權的原則進行改革,是搞活企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迫切需要.」並為此在緊接著的闡述中具體規定了政府機構管理經濟的主要職能.說實話,我們既應為此而自豪,因為差不多三十年前,我們就已經認識到、提出來、並付之行動了;我們又應為此而慚愧,因為同樣將近三十年過去了,雖不能說完全沒有破題或者進步,但至少問題依然存在、個別甚至十分頑固.
從現實來說,我們黨對政府職能定位問題的理論探索和具體實踐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可以十分肯定的是我們今後還將不斷探索完善下去.同時,根據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對於政府職能定位也已形成相對一致的共識.黨的十八大報告就對政府職能作了十分精闢的最新概括,即「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禁讓人拍案叫好!再一細想,更覺確實如此.如果政府能幹好這三條,不僅可以很好地解決好長期困擾我們的政府職能「越位、缺位和錯位」等問題,而且已經相當不容易.因此,政府何苦再攬那些干不好、幹了也費力不討好的事呢?果如此,人民有福、國家有福、政府自身亦有福.
頂層設計的第三步:建章立制、依法行政
對於簡政放權,頂層設計有了思想觀念的認識到位,以及政府職能的切實轉變這兩步之後還是不夠的.因為相對於迷戀權力、戀棧職位等容易作祟的思想來說,僅依靠提高思想覺悟仍不夠牢靠;同樣,相對於搞不清楚什麼時候政府職能就走了回頭路的「怪圈」來說,僅依靠一時轉變也是不會長久的.
很自然地,第三步就是如何在做實方面加以深究.應該說,沒有比把對簡政放權形成的一切理論認識和實踐做法訴諸法律法規、以立法形式加以確定下來更穩妥、更權威、更長久的了.因為,唯有法律制度、白紙黑字才是最為可靠的.而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稱市場經濟為法治經濟的最為根本的原因,正所謂有法可循、依法辦事.
從現實意義上講,簡政放權有關的不管是思想出發點、良好的意願,還是機構的設置、職能的設定、權力的劃分、責任的履行等,都立法明確下來.一句話,把簡政放權頂層設計有關的黨的意志和路線方針政策等統統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明確,使之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和法律化.一方面可以凡事做到師出有名,所謂名正則言順;另一方面可以凡事做到從心所欲但不逾矩,所謂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惟其如此,頂層設計的良好願望才能化為現實,才能確保一切黨政機關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才能使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從實踐操作上講,就是必須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具體對於簡政放權而言,在內容上,簡什麼政、放什麼權,要立法;在時間上,什麼時候簡政放權,簡政放權到什麼時候,要立法;在保障上,簡政放權後賦予了企業、社會和市場的權利又怎樣保證落到實處,也要立法.只有以法律為依據,以法律為約束,以法律為監督從而把簡政放權納入法制化軌道,使之形成法治化網路,才能最終杜絕所謂的「二政府」、「影子行政」、「附加職能」等等現象.
從今後發展上講,將傳統的政策扶持為主的經濟治理模式轉變為法治制度為主的新經濟治理模式.這就意味著,無論是在資源配置上,還是在監督管理上,都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市場經濟法治體系,強調市場調節的基礎性作用,加強經濟領域的立法工作,以立法來減少政府幹預特別要規避政策可能產生的隨意性,從而使中國經濟治理適用規范性、預期性、透明性更強的法治方式.
頂層設計的第四步:講求方法、穩步推進
上述三步,思想認識的轉彎、政府職能的轉變、行政方式的轉型,單純從實現簡政放權目標來說,是完備的.但是,簡政放權作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關鍵方面,考慮到牽一發而動全身、固有格局的慣性阻力和盡量減少損失動盪的試錯等因素,最後必須在方式方法步驟等方面注意採取先行先試、逐步推廣的穩健型模式.
古今中外改革史都表明,改革能否最終成功的一個關鍵變數就是看是否注意方式方法.從成功的改革事例及其經驗來說,無論是商鞅變法、羅斯福新政,還是我國波瀾壯闊、奔流不息的改革開放.從大的方面看,其成功當然是順應歷史潮流、符合客觀實際、抓住問題關鍵、勇於開拓創新、把握發展機遇等根本原因所造就.但確實在方式方法上也都具有「啟發說服、反復比較、理論支撐、輿論造勢、廣泛宣傳、鼓勵探索、寬容失誤、局部試點、典型引導、經驗總結、逐步推廣、及時反饋、修正完善」等內容與特點.而從失敗的改革事例及其經驗來說,無論是王安石變法、俄羅斯「休克療法」,還是現如今由「阿拉伯之春」演變為「阿拉伯動盪之秋」的亂局,除了大的方面有重大失誤以外,在方式方法上也犯了「紙上談兵、強行實施、禁錮異見、打擊異己、強求一致、急躁冒進、急於求成、甚至一意孤行」等嚴重錯誤.歷史反復昭示,方式方法不可謂不重要、不可不講求.正所謂「不改不行,改慢了不行,過於激進也不行」,一切盡在多做少說之中.
為此,在大原則、大方向確定的前提下,具體路線圖反而應該是遵循由簡入繁、由易而難、循序漸進的「讓利→放權→簡政」的過程.先從政府讓利開始,比如降低企業稅負、控制通貨膨脹、增加居民收入等等;再把已經因為讓利出來的相應權力在觸動較小的情況下、比較易於接受而順理成章地返還給市場與社會並以立法的形式確立下來;而後,權力一旦還給了社會,與之相應的機構及人員也就會比較自然並心悅誠服地逐步隨之精簡.這種兼顧各方、考慮承受、有理有序、減少震盪的方式方法就會使我們的簡政放權不斷迎來廣闊天地而不是阻力重重、困難重重,從而最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簡政放權之路.
最後,還是引用上面已經提到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的一句話作為簡政放權頂層設計的指針,「改革的進行,只應該促進而絕不能損害社會的安定、生產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國家財力的增強」,此言適用於今天,乃至於今後.
Ⅱ 如何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出部署,強調「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和著力點,也是依法治國的重心。陝西省要確保與全國同步實現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標,必須在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上實現新突破。
一、建設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舉措
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改革發展也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步顯現,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呈現多元化,社會利益調整更加復雜困難,這些都對建設法治政府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解決新時期各類矛盾和問題的根本途徑。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行政事務,把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全面准確落實到位,就能創造公平的社會環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從根本上減少矛盾糾紛,保障和促進改革發展進一步深化。
建設法治政府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水平的客觀要求。政府要不負人民的重託,履行好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至關重要的是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建設法治政府,是促進各級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環境保護等職能的必要前提,是增強公務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維護好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步伐,從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三個陝西」的基礎和保障。趙正永書記在「樹立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建設法治陝西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建設富裕陝西、和諧陝西、美麗陝西,必須要法治陝西,要確立「前提是法,關鍵在治,基礎靠法制宣傳教育」的理念。法治是實現「三個陝西」的有力保障。法治陝西是建設「三個陝西」的根本要求。因此,建設法治政府是陝西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備條件和現實需要。
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必須著力抓住六個重點
著力提高全省依法行政水平。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線。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抓好依法行政各項工作落實。各級法制機構必須積極履行依法行政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督促指導等職能,並進行深入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要持續抓好依法行政示範創建活動,適度擴大范圍,發揮好典型引領作用,推進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成效。要嚴格落實領導幹部法律學習培訓和法律知識測試等制度,縣級以上政府每年要組織3次以上領導集體學法,把依法行政納入各級幹部培訓的教學內容,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提高各級幹部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著力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政府治理始於決策,決策是否科學民主,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利益有重大影響。要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凡作出的決策不得與法律及其精神相抵觸。凡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容易引觸社會穩定問題的,必須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要強化決策責任,建立健全重大決策跟蹤反饋評估機制,及時採取措施糾正偏差,減少決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對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追究責任,而且要終身追究。
著力提高立法質量。完備的法制是依法行政、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前提。按照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的要求,要把立法重點轉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上來,立經濟社會急需之法,立人民群眾期盼之法。同時,健全定期清理機制,及時修訂和廢止不適應形勢、有礙發展的法規規章。要掌握真實情況,不盲目追求數量,制定真正管用的措施,使法規規章反映客觀規律,符合省情實際,切實解決問題。要將群眾路線貫穿於立項、調研、起草、審議等各環節,通過徵集民意、專家咨詢、座談論證等方式,拓展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使立法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體現民情。要嚴格立法程序,更加註重利益的協調平衡,重視立法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執行性。法制機構在立法工作中要堅持原則、加強協調,堅決克服立法中的「部門利益化」傾向,多立高質量的法,提高立法的生命力。
著力規范行政執法。行政執法是群眾對政府的「第一印象」,直接影響著法治政府建設的成效。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在縱向上,合理劃分各級政府職權,推進執法重心下移;在橫向上,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和綜合執法工作,著力解決多頭執法、交叉執法和重復執法的問題。要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完善行政執法程序,細化自由裁量權,最大限度地壓縮執法「彈性」。不斷創新執法方式,嚴格執法人員管理制度,狠抓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能力。落實縣級行政執法部門編制和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行政執法經費要向基層傾斜,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和罰繳分離制度,杜絕亂收費、亂罰款,決不允許無資格人員從事執法活動。
著力強化行政監督。要繼續簡政放權,大力推行權力清單制,積極推進網上電子審批、一個窗口集中辦理等,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審批服務。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創新公開方式,扎實開展「邀請公民代表走進政府」等活動,擴大重大決策、公共資源配置、部門財政預算等公開內容,不斷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要依法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司法監督,支持新聞媒體對違法行政行為進行曝光,積極回應網路輿論監督。要把行政不作為、亂作為作為重點,加強對安全生產、食品葯品、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違法和不當的執法行為。加強法制監督與行政監察的協調配合,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強化規范性文件的監督管理,在全省推行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發布」制度。堅持好規范性文件「逢文必審」制度,加大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力度,從源頭上防止行政行為違法。
著力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切實發揮行政復議的主渠道作用,暢通復議受理渠道,改革和完善審理方式,提高行政復議的公信力。加強行政復議工作規范化建設,在總結渭南、延安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擴大試點范圍,推進行政復議機制創新。把行政調解作為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重要職責,建立健全行政調解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積極引導當事人採用行政調解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加強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效銜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系。
三、發揮好三個作用,確保法治政府建設落到實處
發揮好各級領導的「領頭雁」作用。建設法治政府,關鍵在領導。各級行政首長作為依法行政的第一責任人,應親自研究部署,每年至少聽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匯報,及時解決突出問題;分管領導應加強依法行政工作的協調、督促和指導;其他領導也應堅持抓好依法行政工作,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發揮好依法行政考核的「指揮棒」作用。要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把依法行政納入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建立科學的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不斷完善考核監督制度,使法治政府建設真正成為一種硬標准、硬要求、硬約束。
發揮好法制機構的「參謀部」作用。重視和依靠法制機構推進依法行政,應是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的明智選擇。要進一步加強各級法制機構特別是縣市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努力改善工作條件,保障其充分履行職能。各級法制機構也要准確把握法治政府建設的內在規律和任務要求,擔負起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重擔,振奮精神、強化素質,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建設法治政府當好參謀和助手。
Ⅲ 如何推進依法行政 建設法治政府
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規定行政機關不得法外設定權力,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因此,必須依法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繼續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加快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讓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
Ⅳ 十八屆四中全會在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方面有什麼具體措施
(1)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
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2)減政放權,政府權力「瘦身」,職能定位更清晰;建立權力清單,清晰劃定行政權力范圍,激發市場活力;
依法治官、依法治權,制度反腐邁出重要步伐,用改革的辦法和法治的思維規范權力運行,清潔黨的肌體,提升執政能力。
(3)化解當下社會復雜矛盾,必須緊緊依靠法治。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國之路。
(4)依法行政簡政放權擴展閱讀
依法執政、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
(1)黨要緊緊抓住制度建設這個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重要環節,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
(2)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3)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是實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依法執政與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之間是辯證統一的:
(3)科學執政是基本前提,民主執政是本質所在,依法執政是基本途徑。三者相互聯系、有機結合,構成了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基本理論框架。科學執政與民主執政必須通過依法執政的途徑來實現。
Ⅳ 簡政放權是不是依法行政
簡抄政放權不是依法行政,簡政放權和依法行政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沒有對比性。
簡政放權:指精簡政府機構,把經營管理權下放給企業。是中國在經濟體制改革開始階段,針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政企職責不分、政府直接經營管理企業的狀況,為增強企業活力,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而採取的改革措施。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並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後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依法行政也是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對政府活動的要求是政治、經濟及法治建設本身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Ⅵ 中央簡政放權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中央簡政放權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精簡國家機構,有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推進政府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