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污染防治
A. 治理霧霾的科技小製作
去年冬季以來,我國不少城市霧霾天氣頻現。特別是作為首都的北京,嚴重的霧霾天氣更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陝西省西安、咸陽等關中地區,也出現了霧霾天氣。霧霾天氣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出行和身體健康。如何治理霧霾天氣,一時也成為熱點話題。迷霧重重不是美麗陝西,建設美麗陝西從讓人們呼吸上新鮮清潔的空氣開始。科學規劃城市 治理霧霾的關鍵一步 據省氣象局的一份數據顯示,近年來西安霧霾天氣持續多發,是由於氣候特點、地形構造、社會發展、人為因素等多重原因綜合造成的。關中地區霧霾現象嚴重,與其特殊的地理特徵有很重要的關系。 關中地區南有秦嶺,北有陝北黃土高原,地在「盆中」,地理上相對封閉,氣流閉塞受外界氣候影響較小,容易發生靜風,以及逆溫現象頻發,導致高空比低空氣溫高的現象,十分不利於霧霾散去。如果能夠在城市發展之初,充分考慮西安的地理氣候特點,在布局上合理規劃,會有效防止霧霾天氣發生。做好城市布局規劃,是防治霧霾天氣關鍵的第一步。 城市規劃不合理,城市規模過大,大氣擴散不好,工業區、生產區混雜,污染高度集中,陝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振文這樣總結關中地區城市霧霾天氣成因。當務之急是搞清楚關中地區大氣污染特徵,為城市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合理規劃城市布局。例如,城市核心區的規模應該多大,如何布局有利於污染物擴散,多大規模的工礦企業應該建在什麼位置等等。「自然條件、氣候條件難以改變,但城市規劃中應該合理規避不利因素。我們應該根據西安地理氣候條件,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進程中做好規劃,為城市發展提出科學的意見。」張振文說。 針對整個關中地區的大氣污染治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專業張承中教授認為,目前,陝西省對大力污染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安地區,其他區域相對薄弱。關中地區作為中國三大霧霾地區之一,應該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應該深入對咸陽、渭南、銅川等地研究,摸清楚污染源譜關系,弄清楚周邊地區對關中地區的影響。從而構建關中地區生態區的劃分,在規劃、布局甚至工業規模上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科學技術創新 推動節能減排減少污染源 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是工業污染、汽車尾氣、燃煤、揚塵等等。陝西省正處在工業化的中後期階段,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產業結構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業為主,高能耗、高排放企業較多,以技術創新推動節能減排有著巨大的空間。 陝西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在煤炭、化工、石油、新材料、新技術開發等領域,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如果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對於治理大氣霧霾治理將十分有利。 例如,陝西省現有6000萬噸的水泥生產規模,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關中地區。據統計,關中地區水泥行業顆粒物排放量佔到工業總排放量的41%,僅次於燃煤鍋爐。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徐德龍院士的高固比水泥生產工藝,改變了燃料通風方式,使尾氣中氮氧化物濃度較之傳統生產工藝可以下降60%到70%。「如果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尾氣治理,其污染濃度可以控制在20%,領先國際水平。類似的技術若能得到有效推廣和應用,陝西省的大氣污染治理將會上一個新台階。」張振文說。 技術創新是治理霧霾的重要突破口。據統計,機動車尾氣排放佔到PM2.5的20%到25%,是大氣污染物的重要來源。其中,油品低劣是禍首。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採用的「國三」標准,汽油含硫量超過歐盟等發達國家地區15倍之多。西安市現有機動車150多萬輛,預計2015年將翻一番,尾氣排放將大大增加。控制尾氣污染,首要的就是油品升級。我國的石油冶煉技術,與國外比起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不斷進行技術攻關。此外,從尾氣中極細污染物的監測,到替代燃料機動車、在用柴油車、地下停車場機動車尾氣排放以及機動車尾氣凈化元件等方面,都需要不斷進行技術攻關,從而確定針對關中地區的技術指南和行業標准。 燃煤排放的細顆粒物,是我國北方地區大氣污染的重要貢獻者,佔到冬季大氣細顆粒物的20%到25%。據陝西省環境科學院規劃所所長陳潔介紹,目前,盡管熱電企業對顆粒物的排放都採取了相應的控制措施,但去除率較低,細顆粒物排放量仍較大。同時,我國燃煤鍋爐的除塵、脫硫等採取分開治理辦法,對最後排污口的綜合監測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我們正在努力攻關,希望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綜合治理技術。」科學統籌措施 遠離霧霾天氣 近年來,陝西省在治理大氣污染,開發推廣節能減排產品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在緊迫的現實面前,相比於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新技術和產品推廣、成果轉化方面還存在差距。特別是在綜合統籌運用科技手段、稅收財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借鑒的地方。 以天厚濾清技術公司為例,這是陝西省一家生產柴油凈化系列產品的科技型企業,其環保產品已獲國家專利99項,注冊商標33項,在中石油、中石化生產系統中廣泛運用。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出台政策,通過政府出資70%、漁民出資30%的方式,鼓勵漁民使用柴油凈化產品,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其技術在陝西省的推廣情況遠不及外省。「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需要大量資金,迫切需要政府的支持,市場拓展需要政府強力推動。同時,政府還要加大科技創新扶持力度,對科研示範工程進行財政補貼,鼓勵科研單位和企業降低成本,開發經濟實用技術。」張振文建議。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台。1968年以後,英國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氣污染防控法案,這些法案針對各種廢氣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並制定了明確的處罰措施,有效減少了煙塵和顆粒物。當前,我國在環保方面,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但是在內容的細致程度,標准要求方面,體系的完備性等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張振文呼籲,「科技要投入,管理政策也要跟上。採取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治理霧霾天氣,讓人們呼吸上新鮮清潔的空氣!」
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B. 請問陝西省渭南市車管所對外省遷入車輛是否有排放要求我買的是二手車,本人是渭南人在外地工作。
截止年11月,陝西省渭南市車管所對外省遷入車輛有國五排放要求,具體如下:
根據《渭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執行國家第五階段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通告》:
第二條 自2017年4月1日起,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所有生產、進口、銷售、注冊和轉入登記的輕型汽油車、輕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可消耗燃料為柴油的除外)、輕型兩用燃料車、輕型單一氣體燃料車及部分重型柴油車(僅限客車、公交、環衛和郵政用途),須符合國五排放標准要求。
自2017年7月1日起,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所有生產、進口、銷售、注冊和轉入登記的重型柴油車、重型兩用燃料車、重型單一氣體燃料車,須符合國五排放標准要求。
自2018年1月1日起,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所有生產、進口、銷售、注冊和轉入登記的輕型柴油車、可消耗燃料為柴油的輕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須符合國五排放標准要求。
(2)渭南污染防治擴展閱讀
《陝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中規定:
第四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發展電動、燃氣等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清潔燃料,加快充電樁、加氣站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在用機動車加裝其他燃料系統,鼓勵柴油車、計程車每年更換高效尾氣凈化裝置,完善柴油車車用尿素供應體系,減少機動車污染物排放。
國家機關和公交、計程車、環衛等行業購置、更新車輛應當優先選購新能源汽車,並享受國家和省有關稅費、信貸、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
第四十五條 經機動車檢驗機構排氣檢測合格的機動車,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環境保護分類合格標志;排氣檢測不合格的機動車,應當及時維護並在三十日內進行復檢。
未取得環境保護分類合格標志的機動車,不得上路行駛。
C. 陝西渭河治理近況
前幾天到公路大修工地幹活路過渭南渭河,我發現渭河水好像變清了一些,地震後為了檢查渭河大橋的安全情況,我還下到渭河河床上去過,發現河水聞起來幾乎沒有什麼異味了,考慮到當時剛剛下過雨,我不認為渭河水質有了明顯好轉,因為渭河上的一條小支流——尤河上的排水孔並沒有像報紙上說的那樣得到徹底封堵和改道
幾年沒有去過楊凌了,對那裡的情況也只能依靠報紙電視和網路去了解,都說是改善了,但實際上是不是那樣,真的說不好。
老百姓對環境問題什麼時候有決定權了,渭河才能得到徹底的治理,才能重現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
本人在渭南公路局下屬單位幹活,平時比較關心環境,
D. 渭南市二手車過戶現在可以辦國四的汽油轎車嗎
我今天到渭南市車輛管理所問了,國四是可以落戶的。車是西安公司的麵包車,長安之星2
公司要把這個車過戶到渭南公司。
E.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建立國家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什麼等相關信
目前國家已經建立:
「2+26」城市:是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邯鄲、邢台、保定、滄州、廊坊、衡水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市(含河北省定州市,河南省濟源市)。
「2+4」城市:在2015年5月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2015年重點工作》中,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唐山、廊坊、保定、滄州6個城市被劃為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核心區。
「1+2」核心城市:北京、保定、廊坊。
74城市: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秦皇島、邯鄲、邢台、保定、張家口、承德、滄州、廊坊、衡水、太原呼和浩特、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上海、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雲港、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宿遷、杭州、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衢州、舟山、台州、麗水、合肥、福州、廈門、南昌、濟南、青島、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肇慶、惠州、東莞、中山、南寧、海口、重慶、成都、貴陽、昆明、拉薩、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
169城市:石家莊、唐山、邢台、太原、陽泉、濱州、常德、淄博、江門、萊蕪、南寧、佛山、珠海、廊坊、北京、荊州、中山、襄陽、保定株洲、濟南、焦作、武漢、呂梁、忻州、洛陽、廣州、晉中、東營、濟寧、平頂山、湘潭、漯河、長沙、達州、臨汾、銀川、駐馬店、常州、晉城、許昌、天津、泰安、滄州、咸陽、三門峽、安陽、承德、渭南、鄭州、西安、商丘、聊城、岳陽、蚌埠、益陽、棗庄、荊門、深圳、開封、周口、淮南、六安、呼和浩特、包頭、東莞、惠州、肇慶、濰坊、菏澤、鶴壁、濮陽、黃石、朔州、蘭州、徐州、邯鄲、宿州、阜陽、九江、孝感、萍鄉、安慶、西寧、大同、滁州、鄂州、德州、合肥、宜昌、衡水、馬鞍山、南陽、亳州、銅川、信陽、蕪湖、宣城、南京、隨州、張家口、臨沂、沈陽、杭州、新鄉、新余、咸寧、黃岡、長治、揚州、重慶、南昌、宿遷、宜春、南充、無錫、成都、蘇州、淮北、秦皇島、鎮江、銅陵、寧波、衢州、南通、朝陽、湖州、池州、寶雞、運城、淮安、金華、烏魯木齊、廣安、鹽城、青島、紹興、泰州、遂寧、哈爾濱、錦州、麗水、連雲港、溫州、嘉興、瀘州、宜賓、廈門、上海、海口、長春、自貢、日照、貴陽、昆明、資陽、德陽、雅安、黃山、福州、眉山、葫蘆島、綿陽、大連、樂山、內江、台州、拉薩、舟山。
F. 關於渭河水質污染情況的調查報告
摘要:渭河是陝西省的第一大河,是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然而近年來渭河水體污染嚴重,水質嚴重惡化,基本喪失了生態功能,嚴重阻礙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針對渭河流域水質現狀,尋根溯源並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根據2007年陝西省渭河流域水質監測資料對渭河流域水質現狀進行了評價,並分析了污染產生的主要原因,同時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渭河流域水質污染控制對策。
關鍵詞: 渭河流域 水質現狀 保護對策
1 概況
1.1 渭河基本情況
渭河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的烏鼠山,流經隴東高原、天水盆地、關中平原(寶雞、咸陽、西安、銅川、渭南等重要城市和楊陵區),至潼關港口入黃河,共經甘肅、寧夏、山西三省(區)26個縣(市、區),幹流全長818 km,流域面積134766km2,其中陝西境內河長502.2 km,西起寶雞,東到潼關,南依秦嶺,北至黃龍山,流域面積67059 km2。
1.2 渭河水系特徵
渭河北岸支流源遠流長,但數量較少,主要有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涇河、石川河和北洛河等;南岸支流均發源於秦嶺北坡,比降大,流程短,流域而積小,由西向東主要有清姜河、石頭河、黑河、澇河、灃河、灞河、尤河等。
涇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流經寧夏、甘肅、陝西三省,至陝西省高陵縣的涇渭堡匯入渭河。涇河全長455km,流域而積4.54萬km2。陝西段河長275km,流域面積0.94萬km2,僅占總流域面積的21%。省內支流有黑河、三水河和泔河等。
北洛河是渭河第二大支流,發源於陝北吳旗白於山區的草梁山,流經延安地區,穿越渭北高原東部至大荔縣朝邑入渭,全長680.3km,區內長145km,全流域面積26905km2,區內面積3813km2,河系不發育,僅有石堡川、白水河、大峪河等短小支流。
1.3渭河流域社會經濟概況
渭河流域地處陝西中部,包括寶雞、咸陽、西安、楊凌、銅川、渭南等6個地市,工業集中,人口密集,農業發達,旅遊資源豐富,科技、教育實力雄厚,是陝西省政治、經濟、文化、金融及信息中心。2007年區內總人口2340萬人,集中了陝西省62.7%的人口,85%的工業,81%的國民生產總值,是陝西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全區社會經濟概況詳見下表。
表1 渭河流域2007年社會經濟概況
分類 單位 西安 銅川 寶雞 咸陽 楊凌 渭南
總人口 萬人 822.52 83.19 375.86 497.44 15.68 545.65
耕地面積 千公頃 263.86 64.50 306.62 358.52 4.35 513.09
國內生產總值 億元 1450.02 83.63 476.93 483.97 19.58 350.07
工業總產值 億元 948.87 69.20 364.80 320.79 8.43 277.79
農業總產值 億元 69.5 8.47 45.1 124.4 1.77 76.6
註:資料來源於《陝西省統計年鑒2007》。
1.4污水排放現狀
渭河橫貫關中地區,已經成為關中地區的排污河,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入,使渭河深受其害。從2007年監測資料來看,渭河水不僅作為飲用水源己經不可能,作為農業灌溉用水也受到嚴重的威脅,而且幹流水體魚類等水生生物已經基本絕跡。渭河不僅基本喪失了它原有的功能,還影響到黃河的水質。關中地區入渭排污口及排污狀況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渭河流域關中地區排污口及排污狀況統計表
排污口 指標及單位 西安 咸陽 寶雞 渭南 銅川 楊凌 合計
排污口總計 污水量(108?m3/a) 4.46 1.03 0.94 1.028 0.167 0.080 7.71
COD(104?t/a) 9.35 2.90 1.993 2.52 0.334 2.52 17.12
NH3—N(104?t/a) 0.832 0.217 0.205 0.174 0.023 0.009 1.46
排污口數量(個) 117 11 101 13 67 3 312
1.5面源污染
區域非點源污染的產生主要是降雨徑流過程,土地利用類型、植被情況及人類活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研究表明,渭河水系水質污染主要來自點源污染,即城鎮工業及生活廢污水的大量排放所致。由於沒有對河流面源污染狀況做詳細調查監測,在此僅對能夠產生面污染的主要影響因素作些分析。區域面源污染的發生
(1)與該區的水土流失密切相關,經多年治理後,1995年度關中地區尚有水土流失面積1.63萬km2,占關中總土地面積的29.5%,佔全省的流失面積26.9%。年產沙量5529萬t,佔全省7.4%,多年平均侵蝕模數為998t/ km2。
(2)與土壤背景值有關,渭河流域耕層土壤的有機質、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鉀的平均含量分別為1.11%、0.08%、49PPM、7.4PPM、155PPM,含量都稍高於全省的平均值,西安市耕層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為最高,依次是寶雞、銅川、咸陽、渭南等市。在自然區域上的分布呈現出關中平原腹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於渭北原區。
(3)與農葯化肥的使用狀況有關,據統計,渭河流域農葯年總使用量為4728t,畝均使用量0.279kg,高於全省畝均使用量的81.2%;化肥年總使用量341.5萬t,畝均使用量128kg,高於全省畝均使用量70.2%。農葯畝均使用量西安市為最高(0.348kg),依次是渭南、咸陽、寶雞、銅川。農葯畝均使用量超過0.5kg的有西安的四個郊縣及渭河兩岸的部分縣。西安市蓮湖區高達0.761kg/畝。咸陽市的化肥畝均使用量超過150kg,其中有10個縣超過200kg/畝。
(4)與大氣污染與酸雨有關,據監測,1995年渭河流域7個市縣二氧化硫年均值為0.085mg/m3,日均值范圍為0.003—1.130,超標率14.1%,超過國家二級標準的只有銅川市,出現在冬季;7個縣市氮氧化物年均值為0.042 mg/m3,未超過國家二級標准。日均值范圍為0.002—1.000,超標率9.8%;總懸浮顆粒年日均值為0.618 mg/m3,日均值范圍為0.063—2.439,超標率為70.6%,7個縣市年日均值全部超標;自然降塵年平均為24.51t/km2.月,超過我省暫行標准(18.0 t/km2.月)的0.36倍。年平均降塵量范圍為12.26—41.46 t/km2.月;1995年關中地區降水PH值范圍為4.35—9.35,全年採集酸雨總量占采水總量的2.75%,酸雨樣品占總雨量的2.0%。關中僅在西安和渭南兩市出現酸雨。
(5)與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狀況有關,根據陝西省土地管理局土地面積調查結果,渭河流域總土地面積5558.7千公頃,佔全省總土地面積26.7%,其中耕地面積2162.26千公頃,占渭河流域總面積的38.9%,佔全省耕地面積的40.1%。園地面積107.89千公頃,占渭河流域總面積的0.01%。林地面積1850.45千公頃,占渭河流域總面積的33.3%。牧草地面積256千公頃占渭河流域總面積的4.6%居民及工礦地面積375.98千公頃,占渭河流域總面積的6.8%。交通用地面積74.28千公頃,占總面積1.3%。水域面積168.51千公頃占總面積的3.0%。未利用土地面積562.59千公頃,占總面積的10.1%。研究表明: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如陡坡地的增加,森林覆蓋率的降低,人類活動的加劇等,都會使面源污染負荷量增大,目前渭河流域地區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有:首先是有林地和草地的總面積也是呈銳減的趨勢,由於耕地的減少,引起亂墾荒地,關中地區大於25°陡坡耕地有124.94公頃,佔到耕地面積5.8%,其中寶雞地區陡坡耕地佔到17.1%,這些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破壞生態環境的隱患所在;其次是渭河水系水質的惡化,帶來的是渭河流域廣大灌區土壤作物的嚴重污染,渭河流域環境保護形勢十分嚴峻,加強水資源保護已刻不容緩。
2 渭河流域水質現狀
2.1河流水質現狀
2.1.1 斷面選擇與評價標准
1.1 斷面選擇
選擇了渭河幹流陝西段的6個監測斷面(拓石、林家村、咸陽公路橋、耿鎮、華縣、潼關吊橋)、支流8個監測斷面(黑河黑峪口、灃河入渭口、灞河馬渡王、涇河張家山、景村、北洛河吳旗、交口、狀頭)作為評價斷面,控制河長493公里。
1.2 評價指標、評價標准、評價方法
評價指標和標准:根據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表1中的24個指標。
1.3評價結果:
北洛河水系
北洛河水系評價河長541.4公里。全年平均、非汛期水質評價結果相同:Ⅳ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58.8%,劣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41.2%;汛期全部為劣Ⅴ類水質。主要超標項目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等。
涇河水系
涇河水系評價河長為222.5公里,汛期和全年平均水質評價結果相同: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72.6%,劣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7.4%;汛期Ⅳ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72.6%,劣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7.4%。主要超標項目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等。
渭河水系
渭河水系干、支流評價河長總計524.7公里。汛期:Ⅱ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31.6%,Ⅲ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12.2%,Ⅳ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0.6%,劣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35.6%;Ⅰ~Ⅲ類的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43.8%;Ⅳ~Ⅴ類的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0.6%;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非汛期:Ⅱ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22.8%、Ⅳ類水質河長26.0%、劣Ⅴ類水質河長51.2%;Ⅰ~Ⅲ類的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2.8%;Ⅳ~Ⅴ類的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6.0%;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全年平均:Ⅱ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2.8%,Ⅲ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12.2%,Ⅳ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9.4%,劣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35.6%;Ⅰ~Ⅲ類的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35.0%;Ⅳ~Ⅴ類的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9.4%;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2.2功能區達標評價
渭河流域: 2007年參加評價的水功能區僅22段,評價河長1288.6公里。按個數評價達標率全年平均31.8%;累計河長達標率全年平均14.3%。
表3 渭河流域按功能區評價統計表
水功能區 按個數達標評價 按河流長度達標評價
區劃個數 評價個數 達標個數 個數達標率(%) 評價河長(km) 達標河長(km) 河長達標率(%)
一級區 36 6 1 16.7 527.6 71.7 13.6
二級區 116 16 4 25.0 761.0 112.0 14.7
水功能區 152 22 7 31.8 1288.6 183.7 14.3
在評價的22段水功能區中一級區6段,河長527.6公里。按個數評價達標率全年平均和16.7%;累計河長達標率全年平均13.6%。超標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在評價的22段水功能區中二級區16段,河長761.0公里。按個數評價達標率全年平均25.0%;累計河長達標率全年平均14.7%;超標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3 污染原因分析
3.1 河道生態水量不足
渭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兩季,年內6~10月可得60%的降水和70%的徑流。渭河流域關中地區自產徑流約70億m3/a,扣除汛期水量,僅餘20億-30億m3/a水量,從渭河年取地表水約20億-25億m3,其中,渭河寶雞峽林家村引渭工程近10年平均年取水量4.83億m3,占河道水量的49.07%(見表3)。因此平時河道生態水量甚少,河流稀釋凈化能力很低。
從表4看出:1995年以後,盡管年徑流量逐年減少,但年引水量並沒有因此減少,且有加重的趨勢,造成河道的生態水量大幅下降,致使水體中的污染物濃度得不到稀釋和降解,從而說明河道生態水量的不足是1995年以後污染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表4 渭河林家村引渭工程近10年引水量
*年引水量=年徑流量-斷面下游實測年徑流量。
年份 年徑 流量/億m3 斷面下游實測徑流量/億m3 年引水量/億m3 年引水量/年徑流量(%)
1990 25.82 21.63 4.19 16.23
1991 12.65 6.36 6.29 49.72
1992 22.84 17.91 4.93 21.58
1993 19.72 15.65 4.07 20.64
1994 10.74 5.94 4.80 44.69
1995 6.66 2.28 4.38 65.77
1996 7.66 3.25 4.41 57.57
1997 4.02 0.84 3.18 79.10
1998 9.43 4.08 5.35 56.73
1999 9.45 4.07 5.38 56.93
2000 8.74 2.55 6.19 70.82
平均 12.52 7.69 4.83 49.07
3.2化肥和農葯使用不合理
據資料報道,寶雞市土壤養分失衡的問題一直比較突出,有機肥施用量偏低,而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使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土壤板結、耕層變淺、保水保肥性能差等現象日趨嚴重[7];且由於大量使用廉價低質的氮肥和農葯,以及氮、磷、鉀肥施用不成比例,因而使氮肥溶解而被沖人水體中造成污染[7]。這也是寶雞市區附近的卧龍寺橋、虢鎮橋斷面NH3-N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3.3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協調是造成水質惡化的重要因素
在生產活動中,只注重對環境的索取,過分強調人在環境中的主宰,割裂了與環境的對立統一關系,片面地認識和利用整體性的「人類—環境」系統,則是產生渭河水污染的根源所在。只注重開發、不注重保護、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等,從宏觀到微觀對環境的認識和相互矛盾的決策,則是造成渭河水污染的重要認識根源。
3.4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型缺水,加劇了水環境問題
由於用水量加大而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造成水質型缺水。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用水量的增大,排入江河的廢污水量不斷增加。據《陝西省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記報告》資料,渭河廢污水年排放量達7.05億噸,是水體的主要污染源。
渭河水資源嚴重不足,污徑比不斷增大,自凈能力下降,同時,由於上游築壩攔水使渭河水量巨減。沿岸大量未經任何處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入渭河,且遠大於渭河本身的環境容量,使得渭河幾乎喪失了自然稀釋凈化的功能。
3.5水土流失問題
渭河流域多年平均輸沙量達4.58億噸,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面污染加劇。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還嚴重地威脅到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4 保護對策
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環境保護法制在實現持續發展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實行的「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和「強化環境管理」的三大政策,確立了我國環境立法的基本原則。強化政府職能。建議成立由一位省級領導負責,相關部門參加的統一協調機構,加大對綜合治理、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區域水體功能及產業布局等方面的研究和監管力度,提高科學治污的能力和水平。
4.1 保證河道生態需水量
從分析可知,渭河寶雞林家村斷面以上引水量占斷面下遊河流徑流量的百分比由1991年的16%提高到2000年的71%,致使渭河徑流量大為減少,環境容量喪失殆盡,污染嚴重加劇。因此通過農業節水灌溉技術,降低農業灌溉用水量,以減少引水量,提高河流徑流量,在近期內使該斷面下游(渭河中下游,渭河污染最嚴重的河段)的河流徑流量提高2-3倍,以改善渭河中下游的水質,減輕中下游城市的治污壓力。
同時,關中平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水資源,主要來源於南北山地森林、丘陵的補給。因此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營造水源涵養林以增加渭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量,從而保證河道生態需水量 。
4.2 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及其污染控制
通過分析可知,渭河流域造紙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分布廣,是造成COD污染的一個主要原因。 因此:
1) 通過工業布局, 產業結構, 產品結構的調整, 淘汰排污量大的重點污染企業和產品。結合企業的技術改造, 推行清潔生產工藝技術。
2) 結合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和流域治理, 關閉、搬遷一批污染嚴重而效益差的小造紙廠、小煉油廠等"五小企業", 使流域水環境污染得到緩解。
3) 對重大工業污染戶嚴格實行限期治理。對機械、電力和造紙工業等, 其污水必須治理達標後才允許排放。
4.3 加強面源污染控制
1) 推廣、採用各種類型的"持續農業"耕作法,減少土壤侵蝕,使排入渭河的泥沙沉積物減少,從而減少化肥中N、P流入水體的量,防止渭河水體富營養化。
2) 完善農田灌溉方式,採用噴灌、滴灌、滲灌等新技術以及肥料與水混合的灌溉技術,節約灌溉用水,節省肥料,防止水體污染。
3) 改善施肥方式,減少肥料流失。
4) 加強土壤和化肥的化驗和檢測, 科學定量施肥。
5) 調整化肥品種結構, 加強開發生態肥料與農葯,開發和推廣土壤及作物的固氮、固磷技術,鼓勵使用有機肥,減少常規化肥、農葯的使用量。
6) 加強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增加地表覆蓋,實施濕地恢復工程,保護生態環境,避免水土流失及肥料流入水體。
4.4 實施生物生態治理
渭河沿岸的中小城鎮和農村排放的城鎮生活污水,也是渭河污染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根據中小城鎮和農村的基本現狀,首先考慮採用荒地、廢地、劣地以及坑、塘、窪,建一廢水土地處理系統和廢水穩定塘系統等多種形式的處理系統,以低成本、有效的控制水質。這種經濟、簡易、節能的處理技術,如果與當地的生態農業相結合,形成污水回收與再用的生態農業就可以實現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達到生態治理的目的。
4.5 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如果水體污染後再治理,要使水域生態系統恢復到原有的良性循環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保護水環境應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綜合利用方針。對於將來可能產生新污染的新工業,首先要嚴格控制興建,污染不重的要從預防為主,是工業污染物要在生產過程中解決;其次對污染物進行綜合利用;再次就是進行污水處理,根據河段和行政區域情況把污水處理到一定程度後才排放。
4.6 總量控制
採取綜合防治措施,既污水處理設施、生物措施和水利措施等有機的結合起來,並合理利用各種水環境的稀釋自凈能力,將過去的排放濃度控制改為總量控制。結合各水功能區、各行政區,及時對流域內的各種水體進行監測,逐漸做到從根本上解決污染。
4.7 嚴格生產管理,開展清潔生產
嚴格生產管理可以減少或降低生產過程中水、能資源和原材料的浪費,從而減少向水環境的排污;開展清潔生產除了加強生產管理外,還包括開發合理使用自然資源,保護自然環境的實用技術、方法和措施。其目的是將污染消滅在生產過程中,它於污染的末端治理相比,效果更佳,因為前者不僅排污,還具有相當的經濟效益,從而使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統一。
4.8 經濟手段
利用經濟手段使污染者對其造成的污染損失進行賠償,即使社會凈損失為零。
要改變原有的水資源無償使用的局面和觀念,明確水資源的產權,建立起一個合理的水資源價格體系,逐步推行排污總量控制,應用市場機制,有償使用環境容量。
污水經過處理變成可利用的水資源,具有雙重意義,既減輕了污染又增加了水資源。為此,應制定和頒布一系列有關污水資源化方面的法規、政策和獎勵制度,實行按質供水。
G. 關於保護環境的資料有嗎
你可曾看到濃密的黑煙遮住了藍天?您可曾見到那墨黑的廢水污染了碧河?你可曾聽到樹林臨伐前的呼救?您可曾聞到鳥兒在槍口下絕望的哀鳴?您也許會說:是啊,我只看到城市閃爍的霓虹燈,卻尋不到星星的蹤跡;您也許會說:是啊,我兒時的那一方秀水已乾涸,我夢中的青山已荒蕪,我見不到鳥兒成群地飛過天空,只能偶爾聽到它們孤單凄歷的鳴聲。
仔細看看我們的四周吧,環境正發生著可怕的變化,別再亂排廢氣污水了,別再濫伐樹木了,別再捕殺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了……人類在野蠻地破壞大自然!地球,這顆曾經蔚藍美麗的水球,如今卻面臨著被黃沙吞噬的危險,然而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破壞自然的每一秒,便是給我們自己頭上套上一把可怕的枷鎖,毀滅自然的那一天,也就是人類自己的臨行日!
為了我們的生存,為了我們的明天不會上演各種悲劇,我們作為社會成員的一分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小事開做起,持之以恆,為此我們倡議如下:
1、 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從點滴做起,節約利用資源。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一次性飯盒、筷子等消費品,不浪費紙張,不浪費水電,隨手關燈關緊水龍頭,節約能源,做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 綠色消費、環保選擇。使用環保電池,防止汞、鉻污染,慎用洗滌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認准綠色食品標志,選購環保食品。
3、 講究衛生、保護環境。制止亂貼亂畫、亂停亂放等不文明行為。不隨地吐痰,不製造噪音。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常開窗戶多通風,勤換衣服勤洗手。不亂扔垃圾,正確處理好廢棄物,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
4、 保護自然、萬物共存。不獵殺、食用珍惜動物和受保護動物,關愛救助野生動物。植樹造林,愛護身邊的每一份綠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樹林。
行動起來吧!加入我們的環保行列,共同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只有一個」,讓我們共同珍惜,共同維護。讓我們的家園再呈現昔日的碧水青山,鳥語花香。那麼,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來美化我們的家園!
地球是我家,美化靠大家!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們人類!
1)防止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4) 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編輯本段我國的環境問題
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污染物排放量還相當大,遠遠高於環境的自凈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有些經過治理的地方又出現反復,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副產品有害殘留物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等等。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嚴峻的環境形勢迫使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是持續發展還是自我毀滅。毫無疑問,我們應當刻不容緩地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否則,日益惡化的環境將使我們在其他領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編輯本段相關發展
我國環境保護的發起及發展
環境保護是由於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污染問題過於嚴重,首先引起工業化國家的重視而產生的,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和輿論宣傳而使全社會重視和處理污染問題。 1962年美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出版了一本名為《寂靜的春天》的書,書中闡釋了農葯殺蟲劑滴滴涕(DDT)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作用,由於該書的警示,美國政府開始對劇毒殺蟲劑問題進行調查,並於1970年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各州也相繼通過禁止生產和使用劇毒殺蟲劑的法律。該書被認為是20世紀環境生態學的標志性起點。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聯合國發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第一屆人類環境大會」, 為人類和國際環境保護事業樹起了第一塊里程碑。會議通過的《人類環境宣言》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保護環境的全球性國際文件,它標志著國際環境法的誕生。 1975年在貝爾格萊德召開的國際環境教育會議,該會議發表了著名的《貝爾格萊德憲章》,此憲章闡明了環境教育的目的、目標、對象和指導原理。 1977年在蘇聯邦喬治亞共和國首都第比利斯召開的第一次環境教育政府間會議,會議發表了《關於環境教育的第比利斯政府間會議宣言》和《環境教育政府間會議建議書》 2009年12月7日—18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召開了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召開峰會,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毫無疑問,對地球今後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這是一次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的會議。會議發表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中國環境保護的起步
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1972年開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廳水庫保護辦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廢處理辦公室共同研究處理位於官廳水庫畔屬於河北省的沙城農葯廠污染官廳水庫問題,導致中國頒布法律正式規定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和使用滴滴涕。1973年成立國家建委下設的環境保護辦公室,後來改為有國務院直屬的部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各省{市、區}也相繼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廳}。
中國環境保護的發展
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環境保護,締結或參加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公約、議定書和雙邊協定,其中主要有: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及該議定書的修正; 生物多樣性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關於特別是水禽生境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及其該公約的修正,東南亞及太平洋區植物保護協定、國際熱帶木材協定; 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防止因傾倒廢物及其它物質而引起的海洋污染的公約;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關於1973年國際防止船舶污染公約的1978年議定書,關於油類以外物質造成污染時在公海上進行干涉的議定書,國際捕鯨管制公約,國際油污染損害民事責任公約; 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和儲存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核材料的實質保護公約,核事故或輻射緊急情況援助公約,核事故及早通報公約,禁止在海底洋床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它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條約; 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職責是執行各級議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勵開發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以控制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