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分為
公共行政管理可以分為三個鮮明的發展階段:前傳統階段、公共行政管理傳統模式階段和公共行政管理改革階段。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從上一個階段過渡到下一個階段並非輕而易舉,從傳統的公共行政到公共行政管理的過渡至今尚未完成。但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因為新模式背後的理論基礎非常強大。這場變革運動以「新公共行政管理」著稱,盡管這個名稱引起了爭論,然而它不但在蓬勃發展著,而且是對大多數發達國家已經採取的管理模式的最佳表述。傳統的行政模式相對於它所處的時代是一項偉大的改革,但是,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一、前傳統模式
很顯然,在19世紀末官僚體制理論尚未健全之前,已經存在著某種形式的公共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它與(政)府這一概念以及文明的興起一樣歷史悠久。正如格拉登(Gladden)指出的那樣,行政的某種模式自從(政)府出現之後就一直存在著。
二、傳統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
在19世紀末期,另外一種模式開始在全世界流行,這就是所謂的傳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理論基礎來源於幾個國家的學者,即,美國的伍德羅·威爾遜和德國的馬克斯·韋伯,人們把他們和官僚制模式相聯系;弗雷德里克·泰勒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管理理論,該理論也來源於對美國私營部門的運用,為公共行政提供了方法。與其他理論家不同,泰勒沒有著力關注公共部門,可是他的理論卻在該領域具有廣泛影響。這三位理論家是傳統公共行政模式的主要影響者。對於其他國家來說,還要加上諾思科特和屈維廉,他們對美國之外的國家的行政尤其是威爾遜的行政體制產生了重要影響。在19世紀中期,諾思科特和屈維廉最先提出了通過考試和品德來任命官員的主張,並提出了無偏見和行政中立的觀點。
三、新公共行政管理模式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公共部門出現了一種針對傳統行政模式的缺陷的新管理方法。這種方法可以緩解傳統模式的某些問題,同時也意味著公共部門運轉方面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這種新的管理方法有很多名稱:「管理主義」、「新公共行政管理模式」、「以市場為基礎的公共行政」、「後官僚制典範」或「企業型政府」。到90年代後期,人們越來越傾向於使用「新公共行政管理模式」的概念。
㈡ 社會公共行政有哪些
第一,國家行政組織或公共行政組織是行政管理的主體,由於各國國家政治體制和行政體制各不相同,行政管理的主體也不同,用這種較為抽象的概念可以更多地概括它們的本質和共同點;
第二,行政管理的主體並不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而是與立法、司法部門相對而言的行政執行部門或國家權力的執行機關,它對執行憲法和各種政策、法律負有責任;
第三,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突出了「公共」的特性,涉及到公共權力的運用、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務等問題。
公共行政主體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構,即行政機關。在我國,行政管理主體是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共行政客體是國家事務、社會公共事務和行政機關的內部事務。行政管理活動的根本原則是依法管理。
㈢ 公共行政的內涵是什麼作用有哪些
公共行政的內涵:
公共行政就是國家行政機構依法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有效活動。這一定義的含義包括:
首先,公共行政是一種活動,這一活動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構,即通常所說的政府或者行政當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機構。
其次,這一活動的客體是社會公共事務,與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主體相應的必然是具有社會公共權威的機構,而這一機構在現代社會中非政府莫屬。
第三,作為一種活動,它必須依法舉行,而且必須是有效的。有效包含兩層含義,即有效性和效率。
公共行政的作用:
1、提供公共產品
公共產品是和私人產品相對而言的,是指產品和勞動的利益由社會成員共同享有。它與私人產品能夠加以分割並且提供給不同的個人是根本不同的。公共產品同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兩個基本特徵。
公共產品的范圍十分廣泛,從政治、法律、國防、治安、政府行政管理、大中型水利設施,到城市規劃、公共道路、環境治理、環境衛生、防病防疫、天氣預報、科學研究以及鐵路、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廣播、電視、教育以及抗旱、防洪等,都屬於公共產品的范圍。
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基本方式是服務,無論是公安、法律、政府行政管理,還是教育、衛生等都是服務。
2、實現社會公平
社會公平有三個不同的標准:第一是貢獻標准,第二是需求標准,第三是機會均等標准。
3、實施管制
政府發揮著為社會和市場提供必要的法律和制度的作用。管制意味著政府以法律方式對社會發展和市場運行進行規范。管制可以是經濟方面也可以是社會方面的。
㈣ 62. 在公共行政領域,對效率的解釋大致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即_________與_________。
經濟效率 行政效率
㈤ 公共行政學考試資料(簡答題)
里格斯將公共行政分為三種模式:
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農業社會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點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給自足經濟基礎上的家長制,任人唯親,實行等級森嚴的世卿世祿制度;
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工業社會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點是建立在大工業生產方式基礎上的民主行政,官員依法任命,依法行政;
三是稜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農業社會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點,也有工業社會公共行政的某些特點,是兩者混合體。
㈥ 什麼是公共行政學
稱公共行政學也叫行政管理學,它是一門研究政府對社會進行有效管理規律的科學,是國家公務員和其他公共部門工作人員必備的知識。
行政管理學研究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官員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機關內部事務的客觀規律。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行政管理的規律性和方法。行政管理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論聯系實際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行政方法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公共組織的效率問題。科學的行政方法可以促進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可以加強政府的合法性。
(6)公共行政分為擴展閱讀
公共行政研究的議題非常廣泛,切斯特·紐蘭德(Chester
Newland)將公共行政研究描述為:「該領域的研究基本上是亂七八糟的大雜燴。」對此,悲觀派會憂心重重地說:「如果公共行政學一直未能就其范疇與核心達成共識,不僅有認同危機,更將淪為仍在尋求學科的地位的科目。
作為公共行政技術設計學派的代表人物,西蒙從「行政原則」的相互矛盾出發,對行政原則提出了挑戰。西蒙在1946年發表的《行政諺語》中對傳統公共行政中的原則進行了解析,認為這些普遍原則的自相矛盾之處,使人們在決策的時候陷入了無所適從的困惑。
將公共行政的相互獨立的理論連接在一起的,是試圖在民主責任感的框架下建立一種以對人類行為的實證主義理解為基礎的理性行政理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行政管理學(社會管理規律學科)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曹堂哲:公共行政學方法論流派爭論的焦點
㈦ 公共行政職能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長期過程,轉變政府職能是貫穿這一過程的重要課題。政府職能轉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一定時期內對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職責、作用、功能的轉換與發展變化。包括管理職權、職責的改變(對哪些事務負有行政管理權責,管什麼,管多寬,管到什麼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轉換,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轉變等。十六大報告指出政府的職能主要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政府機構需按這個總要求轉變職能。
一、努力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一個機構龐大、人員臃腫的政府,不僅會加重財政負擔,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導致效率低下,遠遠適應不了行政管理現代化的要求。經濟想要加速發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建設廉潔政府,就要充分認識政府在反腐敗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設,真正樹立起廉潔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約行政權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約機制。在公務員收入相對不高,而又面臨市場經濟種種利益誘惑、物價頻頻升高的情況下,要從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務員廉潔行政的機制。同時,必須保證每一個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廣泛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監督,特別是來自人民群眾的輿論和批評監督。建設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簡機構,建設精乾的強有力的政府系統,進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脫穎而出; 要下放權力,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集權與分權的關系,既要加強宏觀調控,維護中央的權威,又要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建設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絕官僚作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同時還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盡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根本上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體現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強化市場監督職能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對市場秩序的規范和監管還十分薄弱,規范市場秩序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政壟斷嚴重,加上執法不嚴,管理鬆懈,紀律鬆弛,甚至有法不依,違法不究,致使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突出表現為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偷稅、逃稅、騙稅、走私等,建築領域弄虛作假、工程質量低劣等問題嚴重。
為此,必須建立現代市場監管制度,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建立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關市場規范的法律法規建設,比如盡快出台反壟斷法,採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壟斷,防止企業相互勾結,形成價格聯盟,損害消費者利益;其次,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嚴格執法,從嚴治政,採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擊各種違法亂紀、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再次,在石油、天然氣、電力等行業與政府維持公平市場秩序密切相關,在實施政企分開改革的同時,要建立獨立的監管委員會,將政府決策職能與監管職能分開,以加強對權力的監督。
三、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市場經濟中,政府職責之一是宏觀調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現象普遍存在,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過多過細。特別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項目審批制度,已成為影響我國投資環境、影響企業競爭能力的嚴重問題。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勢在必行,只有擺脫了大量微觀審批事項的政府,才能夠研究超前性、深層次的戰略性重大問題,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觀調控。
加快審批制度的改革,一要搞好行政審批項目的審核和處理工作,減少政府審批事項和審批范圍;二要縮短審批環節和審批周期;三要公開審批標准,規范審批程序;四要明確審批責任,健全監督機制,對審批行為進行必要的監督;五要改革審批部門普遍存在著的重審批、輕監管,重權力、輕責任現象。
四、轉變政府管理方式,實現微觀管理向宏觀調控的轉變
微觀管理,指政府站在出資者立場上,依靠行政命令、參與企業治理結構或直接介入市場的方式,對微觀經濟主體實施的一種直接管理,主要指國家和地方政府機構對公有制企業的直接管理活動。宏觀調控,指政府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對宏觀經濟運作所進行的「控制」或「調節」,它是政府通過調整其所掌握的某些經濟變數(如財政支出、貨幣供給),來影響市場經濟中各種變數的取值,從而影響私人經濟部門行為的政策過程。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政府壟斷一切,宏觀、微觀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後,政府應該減少對經濟主體的直接管理,更多地運用間接調控手段,以更靈活多樣、更講究效益的方式進行宏觀調控。凡是企業和個人能夠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場能夠優化資源配置的領域,政府盡力為其創造有利條件。即使在「市場失靈」領域,也要考慮是否需要政府發揮作用,政府發揮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辦法。只有在不僅需要而且能夠做好時,政府才進行干預。
五、切實轉變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轉變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做到嚴格依法行政。根據世貿組織要求,政府要保證法律法規在全國的統一實施,有比較完善的依法行政體制,政府行政過程應當是透明的、可預見的、公開的。各級政府部門應當摒棄陳舊的管理方式,嚴格依法行政,由權力行政轉向規則行政,從隨意裁決轉向依法辦事。其次,要公開。透明度原則是世貿組織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改進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個基本方法。各級政府在管理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決策公開、過程公開。再次,要推行管理信息化。盡快實現政府管理信息化,不僅有利於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強政府各級機關及各級部門間的信息溝通,也有利於政府與內外商人之間的聯系和方便商人們辦事,使行政管理更准確、快捷地實現互動。
六、加強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管理職能(社會管理職能)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人口、資源、環境工作,不僅要把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結合起來考慮,而且要更多地考慮國際因素。加入世貿組織,既為我們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對我們提高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必須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強化國土資源管理與合理利用,建立政府管理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資源優化配置新機制,全面加快資源調查、規劃和管理,不斷提高對資源的保護,深化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推進國土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做到產權明晰、規則完善、調控有力、運行規范,依法保護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把國土資源的管理、利用與開發納入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的軌道;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加強水利建設和對水資源的管理。
七、加強公共服務,建設服務型的政府
建立服務型政府就是要確立服務理念,樹立服務意識,當好人民公僕。新形勢下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是為企業發展和各類創業者提供良好的環境。政府應通過發揮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職能,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為企業及人民群眾幹事創業提供優質到位的服務;通過不斷完善硬環境、優化軟環境,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氛圍,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繼續推進機構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機構改革必須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基礎,與政府職能轉變同步進行。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行政機構改革,至今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但轉變政府職能仍然是一個努力的目標,具有長期性和漸進性,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它。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許多領域要同國際接軌,要按國際慣例辦事,政府行使其職能(尤其是經濟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必須相應地不斷做出新的調整。我們既要有長遠規劃,又要有近期目標,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2]桂世鏞等,鄧小平行政理論與我國政府機構改革[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1998.
[3]韓繼志,政府機構改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夏海,中國政府架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5]郭濟,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舉措[J].中國行政管理,2001,(1)。
㈧ 里格斯將公共行政模式劃分為( )。
里格斯將公共行政分為三種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三是稜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所以答案是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