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系的本質
1. 公關的本質
公關原則 重要性
公關原則即公關的基本思想、理念,這是公關的本質、靈魂。是公關實踐的准則,對公關的操作具有指導作用。學習這些原則能幫助我們從真正意義上深入理解公關的本質、內涵,並自覺地以之指導公關實踐。否則,會對公關產生模糊的理解乃至庸俗化的認識,並導致公關實務操作的偏差。
公關原則內涵
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以誠信為原則
(一)、這是公關與庸俗的關系學的根本區別之一。是從公關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教訓。
(二)、該原則的含義及具體要求
1、 先有事實(調查),後有公關。
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開展公關工作;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確定公關工作的方針、措施。
2、 說真話。
3、 做實事。
公眾至上
公眾是組織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是「衣食父母」。喪失公眾,就喪失生存發展的合理性。反之,就擁有良好的社會環境。「得人心者,得天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1、 樹立公眾意識
2、 千方百計、竭盡全力地為公眾提供優質地的服務。
3、 注重對公眾的研究。了解公眾的意願、興趣、愛好、性別、年齡、文化背景、信仰等等,掌握公眾的動態。以次作為決策的依據,公關工作的出發點。同時對企業來說也有助於幫助開拓、決勝市場。
互惠互利
1、「雙贏原則」,共存共榮,攜手共進。
2、投入性:必須都要向對方進行物質和精神的投入。
4、 限制性:自我利益的剋制(讓利)。
履行社會職責,注重整體效應
本組織應負的社會職責和義務
積極投入社會服務之中,為社會送溫暖、獻愛心,為社會的文明昌盛做貢獻。
長遠方針
全員公關
全體員工都要樹立公關的意識,都要為組織的公關工作做出努力、奉獻,盡綿薄之力。
1、組織的最高領導層必須要有公關意識和行為。「公共關系的動力來自上層」。要給予支持、協作、領導。
2、 全體員工群策群力,眾志成城。
3、 公關工作的整體協調性,人、財、物的協調;部門協調。
以科學理論為指導
公關不是兒戲,是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技術工作,是一門科學,要樹立科學的意識,要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
1、以公共關系學的理論為指導。
2、以與公關相關的學科理論為指導。
3、要掌握某些專業知識理論。
審美原則
1、 重創新,講究技巧。不一味模仿因襲,機械雷同。
2、 注重藝術性,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陶冶、美的啟迪。
3、 播撒文明,開啟心靈,提升境界,創建健康向上、與時俱進的社會環境。
2. 公共關系的三要素及本質特徵
三要素:組織——公共關系的主體、公眾——公共關系的對象、傳播溝通——公共關系的過程和方式。
特徵:要揭示公共關系的本質,需要遵循以下思維程序:首先,需要分析構成公共關系活動的基本要素;其次,分析公共關系的基本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本質聯系;最後,還要考慮這一本質聯系在公共關系原理中的滲透性以及在公共實務中的指導性。
作為公共關系主體長期發展戰略組合的一部分,公共關系的涵義是指這種管理職能:評估社會公眾的態度,確認與公眾利益相符合的個人或組織的政策與程序,擬定並執行各種行動方案,提高主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改善形象,爭取相關公眾的理解與接受。
(2)公共關系的本質擴展閱讀:
公共關系主要從事組織機構信息傳播,關系協調與形象管理事務的咨詢、策劃、實施和服務的管理職能。包括選創組織的成功,降低組織失敗的影響,宣布變更等等。和中國傳統個人關系的中的面子類似。
在市場營銷學體系中,公關關系是企業機構唯一一項用來建立公眾信任度的工具。
由於社會上的分工越來越細,公關人員的重要性愈顯增加,許多大專院校紛紛成立公共關系學系,為社會培養不同領域的公關人才。
就學科特點而言,公共關系學不僅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邊緣性學科,在理論上是個綜合性、交叉性的學科,涉及的學科有社會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傳播學、管理學、營銷學、倫理學、心理學等等,是以傳播學和管理學為基礎建立起的新興學科。
3. 公共關系工作的實質是什麼
你好,公共關系實質就是穿針引線,牽線搭橋。
4. 在所有公共關系系概念、要素和特徵中,揭示公共關系本質的是
在所有公共關系系概念、要素和特徵中,揭示公共關系本質的是( ) 公共關系的基本要素 公共關系的核心概念 公共關系的特徵 公共關系的理念
5. 如何理解公共關系的本質
公共關系的本質是一種管理職能 公共關系是一種組織的「傳播溝通關系」,一種組織的「傳播溝通職能」,一門組織的「傳播管理學科」。「組織與公眾之間的傳播溝通」是公共關系的本質屬性。
6. 公共關系的實質內涵是
公共關系的實質內涵是傳播溝通。
公共關系一詞源自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Public意為版「公共的」、權「公開的」、 「公眾的」,Relations即「關系」之謂,兩詞合起來用中文表述便是「公共關系」,有時候又稱「公眾關系、機構傳訊」,簡稱PR或公關。
7. 如何理解公共關系的核心概念
國內公關學者對公共關系核心概念的看法可謂是眾說紛紜,形象說、傳播溝通說、協調關系說、參與說等各執一詞,自成體系,至今仍未形成統一而權威的觀點。還有一些學者則乾脆迴避這個問題,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國外理論的介紹、借鑒以及在中國的應用上。其實作為一門學科,當然應該有它的核心概念。下面先來看看其中關於公共關系核心概念的代表性觀點:
1.傳播溝通說
這種觀點的典型代表是我國著名公共關系學者廖為建。他認為,公共關系的實質是傳播溝通,公共關系的核心概念也是傳播溝通。為了論證這一觀點,廖為建分析了公共關系的三組概念和范疇,提出傳播溝通是最基本的概念,它滲透在 公共關系的其他概念和范疇中,是貫穿公關理論和實務的一條基線,抓住它就抓住了公共關系的本質,並且在此基礎上構造了一個公共關系常用概念圖(見圖3-1)。
2.協調關系說
李道平、單振遠是協調說的積極探索者,在他們合著的《公共關系協調原理與實務》一書中提出:社會組織與公眾的協調是公共關系理論的核心概念,應圍繞這一核心概念構建公共關系理論體系。邱偉光、韓虹也把公共關系的核心概念定位在協調社會關系。他們認為:協調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溝通、協調、形象是公共關系概念三個重要組成內容,其中溝通是協調的前提,形象是協調的結果,溝通和形象都離不開協調。因此,協調是公共關系的核心內容,它既是公共關系原理中抽象的理論知識,又是公共關系實務中具體的操作行為,是揭示公共關系科學內涵的關鍵。
3.關系說
王朝文在其《當代公共關系學》中提出,公共關系的本質屬性是關系,它的核心概念應歸到關系學說。公共關系就是「研究組織在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中與其他組織群體、個人之間的關系,研究如何協調組織與其公眾關系的學問」。張克非未直接提出的公共關系的核心概念,但也認為公共關系的性質就是組織與公眾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公共關系作為組織與社會環境交流的紐帶,其核心是組織與公眾的利益關系。
4.形象說
中國影響最大的公共關系教材《公共關系學》的主編熊源偉認為:組織形象問題是公共關系理論的核心問題,組織形象概念是整個公共關系理論概念群中的核心概念。而這一認識是從公共關系歷史、理論和實務中的地位得來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考慮,公共關系發展史就是一部以塑造組織形象為主導的發展史。我們把公共關系發展史分成前公共關系時期和現代公共關系時期,其標准實際上是公關意識即組織形象意識的覺醒。因為從形式上看,古代的准公關活動與現代公關活動確實非常相似,只不過到了現代,大眾傳播媒介和傳播技術更發達而已。
從概念的涵蓋面來看,只有組織形象才能全方位地涵蓋公共關系的理論。
公眾、傳播、關系都是比較重要的公關概念,但它們都不能承擔核心概念特有的功能。將公眾視為核心概念,將使公關理論立足點偏向於公關客體,未免有本末倒置之嫌;將「關系」作為公關核心概念,則流於空泛,也易給公關理論和實踐活動造成一定混亂(拉關系、搞關系、關系學的說法,對公關學科聲譽的負面影響極大)。「傳播」只是公關運作中的必要手段,把其當成傳播學的核心概念比作為公關核心概念更合適。
從公關職能來考慮,在公關的許多職能中,塑造良好形象職能是最為重要的,從某種程度上,公關就是塑造形象的學問。從這個角度出發,就能夠把公關學同其他學科區分開來。從組織形象這個核心概念出發,就能構建起公共關系的理論大廈,促進公關不斷發展。
本教材同意組織形象說,把組織形象作為公共關系的核心概念,以此為基石來展開公共關系的基本理論,並以此作為公關活動和公關實務的出發點。
8. 公共關系是公關嗎實質是什麼
公共關系學指以公共關系的客觀現象和活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專是研究組織與公眾之屬間傳播與溝通的行為、規律和方法的一門學科。公共關系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課程,適用於個人及任何組織。
公共關系是是社會組織同構成其生存環境、影響其生存與發展的那部分公眾的一種社會關系,是一個組織為了達到一種特定目標,在組織內外部員工之間、組織之間建立起一種良好關系的科學。根據愛德華·伯尼斯(Edward Bernays)定義,公共關系是一項管理功能,制定政策及程序來獲得公眾的諒解和接納。它是一種有意識的管理活動。組織中建立一種良好的公共關系,需要良好的公共關系活動的策劃來實施和實現的。
9. 公共關系本質的依據和方法
公共關系」一詞源自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Public一詞可譯作「公共的」、「公開的」,也可譯作「公眾的」。Relations則宜譯作「關系」。因此,中文表述可稱為「公共關系」,也可稱為「公眾關系」。譯作「公眾關系」在涵義上更為直接,因為這個詞的本義就是指一個組織與公眾之間的關系。但「公共關系」一詞已經在國內廣為流傳,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而且「公共」一詞與「私人」一詞相對應,准確地表達了「公共關系」與「私人關系」的不同性質,因此用「公共關系」的譯法更為准確。
美國《公共關系季刊》詳細羅列了公共關系的14個特徵:
(1)公共關系是一個完整的職能,目的在於增進公司利益和達成其他整體的目標。
(2)公共關系並不制定政策,但是可以幫助管理當局表白公司的政策。
(3)對於受公司措施影響的人們,公共關系人員注意他們的 印象和可能的反應,因此,重大的措施雖然表面上與公共關系無關,也應先向公共關系部門咨詢。
(4)行動比空言有力,所有信譽都建立在行動而非語言文字之上,但如果要讓他人知悉並了解公司的行動,就得藉助於語言文字。
(5)公共關系雖然是管理部門的職責,卻仍然有其明確的責任范圍,如果要實行這種責任,就必須配備適當的預算及人員,至於所擔負的任務必須限於公司公共關系范圍以內的工作。
(6)公共關系人人有責,公共關系部門的最終目標是使人人了解傳播對於良好的管理是必要而不可分割的。
(7)關於公司的形象是相對的,要依據某種公眾對於公司的具體要求和興趣而定,例如股東、金融界、政府、教育家和輿論界,就會各有各的看法。
(8)人們經常根據不完全的證據形成對公司的印象,例如公司的名稱,與某一位員工通信或偶然的會晤,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應盡力去注意為公司爭取良好的印象。
(9)因為公司是在輿論所形成的環境下營運發展的,因此對於任何人士所具有的訪問權利均應尊重。
(10)人們通常對於了解最少的事物感到厭惡、恐懼或猜疑,如果不提出理由並加以解釋,人們就會自行想像,因此透露、傳播資料信息不要吝惜。
(11)不可歪曲及誇大事實,公共關系的主旨在於陳述事實,以便他人對於公司能公平評估,引起公眾興趣,進而對他們發生影響。
(12)少做做得好,比多做做不好要強。
(13)在觀念的領域中,要引起特別的注意,競爭非常激烈,公共關系的一項基本任務就是要引起別人對於公司的好感和興趣。
(14)公共關系藝術成分多於科學成分,這種藝術一定要以社 會科學的嶄新知識為基礎對於公眾對象的組成及態度要作科學的評估,對於公司本身要有透徹的認識。
參考資料:http://www.newtop5.cn
http://www.chinapr.com
10. 政府公共關系的本質是
現代政府公共關系的本質是:政府組織和公眾之間的雙向溝通
政府公共關回系:即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傳播答管理。 從動態上看,政府公共關系即政府機構與社會公眾之間的雙向傳播溝通活動; 從靜態上看,政府公共關系是發生在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一種信息交流、溝通與傳播的行為和狀態; 從管理學角度看,政府公共關系是一種組織職能,政府公共關系管理即對政府組織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傳播行為與狀態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