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與高度
『壹』 空氣污染是在大氣層的多少米左右最嚴重
在30米左右,也就是8-11層之間。
近地面的污染物隨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後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
一般條件下,氣溫是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平均每上升100米,溫度約降低0.6度,這樣,大氣低層溫度高,空氣密度小;高層溫度低,空氣密度相對較大,造成了「頭重腳輕」的現象,大氣層結就不穩定容易上下翻滾而形成對流.
這樣就會使低層特別是近地面層空氣中的污染物和粉塵向高空移散,從而減輕在大氣低層污染程度。而這個移散高度就是環境學上的揚灰層,揚灰層的存在是指:「由於氣流和建築微環境的影響,建築物在一定高度范圍內的部分灰塵密度較大。」
也就是說,空氣中的塵埃、有害物質在這個高度有個停留的過程,其實,由於「峽谷效應」的影響(「峽谷效應」指的是周邊有公交幹道或工廠、以及高樓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風的作用下,含有灰塵的氣流不是平穩移動、而是在高樓之間的某個區間上下「徘徊」。)
(1)污染與高度擴展閱讀
大氣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危害人體
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是呼吸道疾病與生理機能障礙,以及眼鼻等粘膜組織受到刺激而患病,是造成老年哮喘的慢性因素,肺氣不足導致體力下降。
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很高時,會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狀惡化,甚至在幾天內奪去幾千人的生命。其實,即使大氣中污染物濃度不高,但人體成年累月呼吸這種污染了的空氣,也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及肺癌等疾病。
國家衛生計生委最新發布的我國城市居民死亡原因排序中,惡性腫瘤死亡排在第一,其中肺癌又居其首位。我國肺癌發病在惡性腫瘤構成比男性27%,女性是22%。[3]
2、對植物的危害
大氣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對植物的危害是十[4]分嚴重的。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使植物葉表面產生傷斑,或者直接使葉枯萎脫落;
當污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慢性危害,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不見什麼危害症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3、影響氣候
大氣污染物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①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從工廠、發電站、汽車、家庭取暖設備向大氣中排放的大量煙塵微粒,使空氣氣變得非常渾濁,遮擋了陽光,使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減少。
據觀測統計,在大工業城市煙霧不散的日子裡,太陽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量比沒有煙霧的日子減少近40%。大氣污染嚴重的城市,天天如此,就會導致人和動植物因缺乏陽光而生長發育不好。
②增加大氣降水量:從大工業城市排出來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氣凝結核的作用。因此,當大氣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條件與之配合的時候,就會出現降水天氣。在大工業城市的下風地區,降水量更多[2]。
③下酸雨:有時候,從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這種酸雨是大氣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經過氧化形成硫酸,隨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農作物毀壞,能使紙品、紡織品、皮革製品等腐蝕破碎,能使金屬的防銹塗料變質而降低保護作用,還會腐蝕污染建築物。
在大工業城市上空,由於有大量廢熱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氣的溫度比四周郊區要高一些。這種現象在氣象學中稱作"熱島效應"。
經過研究,人們認為在有可能引起氣候變化的各種大氣污染物質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從地球上無數煙囪和其他種種廢氣管道排放到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約有50%留在大氣里。二氧化碳能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使近地面層空氣溫度增高,這叫做"溫室效應"。
經粗略估算,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氣溫可以增加0.5~2℃。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溫度可以增高1.5~6℃。有的專家認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2000年以後的速度增加下去,會使得南北極的冰融化加速,導致全球的氣候異常。
『貳』 住在幾樓空氣污染最嚴重,空氣污染度與高度有沒有關系
「高層建築的—11樓是揚灰層,臟空氣到這個高度就會停頓,這里的污染物密度最高……」這則關於樓房揚灰層的說法流傳甚廣,引起一些人的擔憂。揚灰層存在嗎?空氣中的顆粒物會在9—11層的高度聚集形成污染區嗎?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調查采訪發現,所謂「9—11樓是揚灰層」的說法不科學。
9—11層污染最重?
【回應】PM10、PM2.5在各樓層的濃度相差不大
在寧夏銀川市森林公園附近的某樓盤售樓部,銷售員劉麗娟說,「9—11層是揚灰層」的說法她聽過,也有客戶在買房咨詢時問到,但是感覺對銷售沒什麼影響。
在四川成都三環外一新盤,楊小剛帶著全家來挑房,當被問及會不會選9—11層時,他一口回絕:「不會選。據說那幾層是揚灰層,污染最嚴重。」
廣州市房地產專家韓世同表示,「樓房9—11層是揚灰層」這個說法,起源於2003年一篇《售樓小姐真情自白》的網文,這篇網文以「揭秘」的口吻說:「不要以為高層中的9—11樓不錯,這些樓層正好是揚灰層,臟空氣到這個高度就會停頓。」文中的觀點並未得到科學證實,但這個說法流傳開來,使人真假莫辨。
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羅彬告訴記者,所謂的揚灰主要就是顆粒物,根據粒徑的不同,分為三種:一種是粒徑≤100微米的顆粒;一種是PM10,粒徑≤10微米;一種是PM2.5,粒徑≤2.5微米。這三種顆粒物在環境中的來源、污染構成以及存在時間和高度都不一樣。
寧夏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陳世功介紹,PM2.5的形成機理是,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質在空氣中遇到水汽,形成了酸性的凝結核。從氣象角度及凝結核形成機理來說,所謂9—11層的揚灰層並不存在。
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馬德剛教授表示,在環境科學研究領域,並沒有揚灰層的說法,也不能籠統認為建築物的9—11層污染最嚴重。「大氣運動是在三維空間內進行的,不僅有垂直運動,也有水平運動,以高層建築為例,不考慮風影響的條件下,陰陽面因太陽輻射產生的對流就不同,因此很難以樓層來區分污染物分布。」
『叄』 霧霾的高度離地面有多高
逆溫層像「大鍋蓋」
將污染物扣留在低空
高空的藍天白雲和低空的霧霾,怎麼會同時出現?
正常的天氣情況下,空間高度越高氣溫越底,這樣高空上面冷空氣相對密度大,比下面的暖空氣重.形成了冷空氣下沉促使暖空氣上升,這樣就出現了垂直層面氣流交替循環的過程,使得低空的污染物隨著氣流也開始向上垂直升高,並且在高空向四周擴散.
但是在冬季突然升溫的晴朗微風或者無風的白天,以及微風的夜晚,這樣的正常循環體系將會被「打破」.與地面較近的低空空氣冷卻急劇降溫後,但是上面高空卻冷卻降溫慢,出現「下冷上熱」的情況,這就出現了大氣流動的逆溫層.
空氣「下重上輕」,導致流動性差,不利於污染物擴散.這樣的逆溫層就像是一個無形的「大鍋蓋」,將沈陽低空緊緊蓋上,而低空中工業、機動車、供暖燃煤排放、工地揚塵等污染物擴散流動不出去,在低空聚集加重污染.
同時,城市中接近地面低空空氣接納的污染物排放量較多,一般大型熱源廠、熱電廠和大型工礦企業煙囪高度都在二三百米以上,這樣就能直接將污染物穿過「大鍋蓋」排放到高空進行擴散.但是低空中小供暖煙囪、工地揚塵、地麵灰塵、機動車尾氣、餐飲油煙等污染點源數量巨大,排放總量較多,這樣都聚集在低空中.
『肆』 空氣中污染最嚴重是在多少高度
厄,這么說吧,平流層空氣質量最好,(平流層位於距離地表8公里左右)。往上和往回下空氣質量逐漸答降低。低空的大氣受到更多有害氣體和懸浮顆粒物的污染,高層則受到強烈宇宙輻射以及太空垃圾的污染,污染類型不同,需要分別對待。
『伍』 城市空氣污染層高度是21-33米有什麼科學依據
有科學依據,主要來講就是「峽谷效應」, 在街道風的作用下,含有灰塵的氣流回不是平穩移答動, 而是在高樓之間的某個區間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污染物隨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後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這個「高度」,大概在 30 米左右。
『陸』 城市空氣污染集中在多少米
揚灰層的存在是指:「由於氣流和建築微環境的影響,建築物在一定高度范
圍內專的部分灰塵密度較屬大。」但不一定是高層的9到11層,因為「其具體高度
受諸多方面因素影響,在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不同市區甚至不同小區都有
差異,這跟灰塵密度、周圍建築高度和氣流湍流特性都有關系」。這就表示
,不同的「揚灰層」並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同時,因為要綜合的科學因
素太多,老百姓算不出來。
小高層選樓層最好不要超過六樓。六樓最好,接著依次為
五樓,四樓、二樓、三樓,七樓、八樓九樓……一樓鉛(一般懸浮在2米以下
)等重金屬集結,其實對老人也不利。
有人也說是8到10樓!
『柒』 空氣的污染和樓層的高度有關系嗎
有。要看具體情況。假如污染源來自道路上的汽車尾氣,顯然樓層越高空氣越潔凈。但如果污染源是來自工廠利用高煙囪向大氣排放的廢氣,那麼底層的空氣更清凈。
『捌』 空氣中什麼高度的污染最重
大概在九層到十一層那個位置,是揚塵層
『玖』 霧霾一般高度在多少米
霧霾主要聚集在高空50米以下的空間中,50米以上的樓層為「安全區」,可以呼吸到相對干凈的空氣。
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多出現於秋冬季節(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國大面積霧霾天氣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的存在會降低空氣透明度,使能見度惡化,如果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00米以內,就將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或凝華)物的天氣現象稱為霧(Fog)。
霾(mái),也稱灰霾(煙霧) 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氣混濁。將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在1000~10000米的這種現象稱為輕霧或靄(Mist)。
形成霧時大氣濕度應該是飽和的(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濕度不一定達到100%就可能出現飽和)。由於液態水或冰晶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系不大,因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9)污染與高度擴展閱讀:
一、霧霾形成的三要素
一是生成顆粒性揚塵的物理基源。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地區,其土壤質地最易生成顆粒性揚塵微粒。
二是運動差造成揚塵。例如,道路中間花圃和街道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潑水後若有泥漿流到路上,一小時乾涸後,被車輪一旋就會造成大量揚塵,即使這些顆粒性物質落回地面,也會因汽車不斷駛過,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
三是揚塵基源和運動差過程集聚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顆粒最終與水分子結核集聚成霾。目前來看,在我國黃土平高原地區350多座城市中,霧霾構造三要素存量相當豐裕。
二、「安全區」高度不定
氣象專家解釋,當氣流相對穩定時,空氣中顆粒物確實會沉澱,集中在一定的高度范圍內,但高度多少是不確定的,這要看顆粒物的大小和霧霾污染的濃度而定。
當有風時,顆粒物在空氣中並不穩定,它會因為氣流的滾動而運動,也就不會沉澱在低空里。在風量偏大的情況下,氣流是混合的,這種情況下顆粒物的指數與樓層的高低沒有直接關系,因為氣流的原因,顆粒物甚至會盤旋在好幾百米的高空。因此以高度來判斷霧霾「安全區」的說法並不準確。
『拾』 空氣質量與樓層高度關系
以前好像聽說現在許多樓盤的1、2層是底商層,那麼3至5層因為緊鄰底商會存在雜訊和安全隱患等問題,視野也會被底商的屋頂所遮擋。這些樓層不適合居住。而近地面30米左右,污染物隨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後會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空氣質量較差,這個高度又正好是9到11層的高度,其他樓層都沒問題
還有點收藏,你看看吧,希望能幫到你
在歐洲,住在六層以上的樓層被認為有害健康;在美國,高層住宅的房價比低層便宜一半;在俄羅斯,一樓失寵……實際上,每層都有自己的小氣候。樓層不同,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也不同。 日前,俄羅斯《科學與生活》上發表文章,探討人類合理居住高度的問題。 從一樓到三樓,人們通常生活在樹冠下,離地面很近,常常能傾聽到樹枝敲打窗戶———要說心理上舒適,這里是最好的:同外部世界保持現實聯系,不用朝下瞧人。 但接近地面的生活也有不足:空氣循環減緩、空氣換氣受阻、陰影和濕度增大、污染也比較嚴重。因為汽車和柏油馬路使空氣中飽含甲醛、一氧化碳、氮……至少遠離汽車路干線200米才算安全。 一般人認為,三樓是最理想的,而恰恰正是這里集結大量有害物質。五樓的有害物質就少得多,因為它們開始下沉或水平方向消散。 那麼,是不是越高越好呢?高層空氣清新、雜訊也少、景色也很優美。但是,城建生態學家卻認為,居住樓層不要超過六樓。因為高層的空氣並不像想像的那麼新鮮,大大小小的煙囪幾乎包圍城市,30米以上難免集結起有害物質。 心理學家和生態學家認為,如果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不要住在六樓以上的樓層,窗外的環境十分重要。身居高層,整天面對的是磚牆,能引起孩子對自己和對世界的不由自主的敵意。 理想住宅的標準是:房子不超過六樓,自然景色優美,一邊是公園,另一邊是秀水。樹和水都是極好的過濾器,不讓塵土通過。 高層居民的另一個無形的敵人是電磁輻射。鋼筋混凝土結構迫使來自電器設備的電波沿著房子循環,相當一部分是往上走,直至頂層。所以,高層居民經常頭疼或心情不好。 居住在一樓的人常受雜訊干擾。事實上,住在二十樓也難避免雜訊。聲音通常以最短的路線傳播,但有時高層同樣聽見汽車干線上的嘈雜聲。原來,聲波的路線跟樹木和建築物的多少有關。有時,聲音無法到達高層的窗戶,就自由地往上走。這個因素在選擇住宅時也是不容忽視的。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