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公共文明行為條例小報

公共文明行為條例小報

發布時間: 2021-03-03 11:18:43

㈠ 有關文明禮儀的手抄報

手抄報
手抄報是模仿報紙的,單面的,用鋼筆書寫的,可傳閱、也可張貼的小報。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和黑板報一樣,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

一、手抄報的總體構思

如何使一張手抄報在有限的空間內,既容納一定的知識內容,版面設計又精彩美觀呢?這不單純是技巧問題,對編者來說,組稿、編輯、排版、插圖、書寫,這是一個全神貫注、腦手並用的創造過程,是他的文化修養、生活情趣、精神風貌和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這對一個學生來說,無疑是發展個性才能的廣闊天地。

辦手抄報,從總體上考慮,首先要確立主題思想。一期手抄報,版面很有限,要辦出特色,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二、手抄報的編排設計

手抄報的編排設計,總的要求是:主題明確,版面新穎美觀。

1.版面劃分

先把版面劃分成兩塊,每塊中還可以再分成片。劃分文章塊面時,要有橫有豎,有大有小,有變化和有對稱的美。報頭要放在顯著位置。

2.塊面編排

如不符合原先的劃分,就要將版面塊面安排作必要的調整;如不能安排下文章,就利用移引、轉版的形式等,並用字型大小、顏色、花邊與鄰近的文章塊面相區別。

3.裝飾設計

除報頭按內容設計、繪制外,每篇文章的標題也要作總體考慮,按文章主次確定每篇文章標題的字體、字型大小、顏色及橫、豎排位置。文章內容以橫排為主,行距大於字距,篇與篇之間適應用些題花、插圖、花邊及尾花等穿插其中,起裝飾、活潑片面的作用。

三、手抄報的書寫

1.標題的書寫

主要或重要的文章標題,應用較醒目、莊重的字樣;文娛消息或次要文章,則可用輕松活潑的字體。同一期或同一版上的各篇文章標題,也應用不同的字體書寫。標題字體應比文章內容字體大,色彩也應加重。標題多用美術字,以楷書、行書、魏書、隸書見多。

2.正文的書寫

字體要清楚、美觀大方,字行間要整齊,字體不宜太小,忌潦草、錯字。

四、手抄報的裝飾美化

主要是用色彩、繪圖等藝術手段,彌補文字的單調,給人以生動形象、優美和諧的美感和啟迪。內容包括報頭、題花、插圖、花邊、尾花和色彩運用等。

1.報頭

它是手抄報的標志,由圖案或畫面和刊名組成。文字上由報頭名稱、日期和編輯單位等組成。

2.題花

是對文章標題或開關的裝飾,常見的有底紋,帶有提示性的圖畫或圖案。

3.插圖

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畫一個能說明一個情節的畫面,這種形式與文章內容緊密聯系;還可以採用與文章內容毫無聯系的圖案,如花鳥、山水等,這是純粹為了美化而作的。

4.花邊

一般不宜太多、太大、太粗,否則就會喧賓奪主。花邊可以美化版面,可以隔開文章,便於閱讀。

5.尾花

是裝飾在文章後面的圖畫或圖案。如一篇文章抄完後,還剩有空白,可以畫一尾花,既可充實版面,又能增加美感。

6.色彩

一般宜簡練、明快、淡雅,不宜過分渲染、雜亂。一般而言,正文色調宜樸素、穩重;標題及花邊、插圖等,則可用較鮮艷的色彩。這樣才能濃淡適宜,增強效果。

㈡ 學校讓做個關於文明和不文明行為的小報,各位幫起個名字吧、

文明專欄(名字)
1、微笑是我們的語言,文明是我們的信念。

2、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但她卻是最珍貴的事情。

3、禮貌和文明是我們共處的金鑰匙。

4、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校園因文明而將更加進步。

5、關心學校,我們的職責;愛護學校,我們的義務;熱愛學校,我們的心聲。

6、學校是學習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7、讓我們一起來:關心集體,愛護公物,保護環境!

7、環境整潔優美,生活健康科學,社會文明進步。

8、手邊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

9、讓我們的素質及文明展現在一言一行中!

10、向老師說聲好,不困難;困難的是,要堅持向老師真心地說聲好。

11、讓文明的氣息洋溢在學校的每個角落。

12、花兒用美麗裝扮世界,我們用行動美化校園!

13、順手撿起是的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

有意擦去的一塊污漬,凈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14、以濫用水為恥,以節約水為榮。

15、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樹新風。

16、講究社會公德,愛護公共環境。

17、珍惜自己,關愛他人,革除陋習,從我做起。

18、告別陋習,健康文明。

19、講究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

20、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21、 「今天,你微笑了嗎?你問候了嗎?你禮讓了嗎?你幫助別人了嗎?」

1、微笑是我們的語言,文明是我們的信念。

2、好少年=文明+價值+愛心+力量

4、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但她卻是最珍貴的事情。

5、禮貌和文明是我們共處的金鑰匙。

9、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校園因文明而將更加進步。

11、文明是快樂的源泉。

12、讓我們的心靈像花一樣美麗。

15、關心學校,我們的職責;愛護學校,我們的義務;熱愛學校,我們的心聲。

16、學校是學習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17、讓我們一起來:關心集體,愛護公物,保護環境!

18、讓我們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21、文明是彼此溝通的橋梁。

23、手邊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

25、天空是溫暖的搖籃,不要再向天空吐煙,讓地球心酸;草地是美麗的地毯,不要再亂扔雜物,讓地球難堪!

26、綠色、文明是希望,讓我們一起來播種希望吧!

27、讓我們的素質及文明展現在一言一行中!

28、文明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

29、星空為我們貢獻燦爛,天空為我們貢獻蔚藍,森林為我們貢獻綠色,鮮花為我們貢獻絢麗,大自然為我們貢獻了自己,而我們該為大自然貢獻點什麼呢?

30、向老師說聲"好",不困難;困難的是,要堅持向老師真心地說聲"好"。

33、讓文明的氣息洋溢在學校的每個角落。

34、花兒用美麗裝扮世界,我們用行動美化校園!

35、給我一片潔凈的天空,我才能翱翔;給我一片蔚藍的海洋,我才能遨遊;給我一個美麗、文明、寧靜的校園,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起航!

37、順手撿起是的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塊污漬,凈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41、對不文明的行為說:"NO!"

別讓堅強的生命,成為足下陰魂。 草坪

以濫用水為恥,以節約水為榮。 水資源

道路的拐彎處,人生的轉折點。

放飛你的青春,奔灑你的熱情。

珍惜每一滴水,讓地球媽媽不在哭泣。

綠色的生命需要我們的共同呵護。

健康的體魄,來自運動。

1、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樹新風。

2、除陋習,講文明,樹新風。

3、講究社會公德,愛護公共環境。

4、環境整潔優美,生活健康科學,社會文明進步。

5、講文明,信科學,防非典,同行動。

6、珍惜自己,關愛他人,革除陋習,從我做起。

7、萬眾一心抗非典,眾志成城保暢通。

8、科學、健康、環保、文明。

9、革除陋習,戰勝非典。

10、告別陋習,健康文明。

11、講究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

12、大搞愛國衛生運動,鏟除病菌滋生土壤。

13、告別陋習崇尚文明,向不良衛生習慣宣戰。

14、克服不良習慣,養成文明行為。

15、學道德建設綱要,揚文明行為新風。

1、請勿亂倒垃圾污水

2、不準打架罵人斗歐

3、人人有禮貌,個個愛學校

4、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7、請自覺遵守紀律

8、請保持室內衛生

10、請勿亂扔果皮紙屑

11、請講普通話

14、上下樓梯靠右行勿喧嘩

16、講文明 講禮貌

17、請保持安靜

18、講文明講衛生人人有責

19、請愛護公共衛生

20、愛護花木 美化校園

21、請勿亂塗亂寫

22愛護花草樹木

23請講禮貌用語

24請勿隨地吐痰

25、博覽群書 提高素質

26不在走廊亂跑亂跳

27請節約用水

29自覺遵守課堂常規

31請使用文明禮貌用語

32保持室內清潔衛生

34您好對不起謝謝再見

35自行車停放處

38人人要學法知法守法護法

39心靈美 語言美 行為美 環境美

40請勿吸煙

41男廁所

42女廁所

43愛護公共財物

44請不要把雜物丟進便槽

46生活簡朴 不挑吃穿

47保護花木 人人有責

48保護環境衛生 人人有責

49自覺養成衛生習慣

50請保持室內外環境整潔

51 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

52愛護花木請勿攀折

53人人講衛生 個個愛清潔

54人人動手搞好衛生

55飯前便後要洗手

57普及文明用語 提倡禮貌待人

60講究衛生保持清潔

61、團結進取爭創名校

62講衛生光榮 不講衛生可恥

63學校是我家 清潔靠大家

64排隊做好快靜齊

「播種文明、收獲溫馨」、

「美是文明、美是智慧、美是奉獻」、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禮貌是人類文明共處的金鑰匙」、

「今天,你微笑了嗎?你問候了嗎?你禮讓了嗎?你幫助別人了嗎?」
沒嚇到你吧~~~~~

㈢ 文明禮儀手抄報的內容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版什麼,我權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

㈣ 文明手抄報內容

人人從我做起來
要讓大地綠起來,
要讓天空藍起來,
要讓江河清起來,
要讓空氣凈起來,
要讓花兒開起來,
要讓鳥兒唱起來,
要讓環境好起來,
人人從我做起來。
文明禮貌
學習爭先雖重要,
文明禮貌也要好。
學校規定都遵守,
見到老師有禮貌。
同學之間相友愛,
友誼小手牽的牢。
愛護公物放心上,
樹立新風我做到。
文明乘車歌
同學們,要記牢,
上下車時隊排好。
上了車,不亂跑,
准備零錢去買票。
車廂里,不大叫,
安安靜靜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搶,
老人孩子照顧到。
下車時,不擁擠,
耽誤時間易摔跤。
講文明,講禮貌,
開開心心上學校。
都誇白兔有禮貌
小白兔,過小橋,
走到橋上瞧一瞧,
哎呀呀,山羊公公走來了,
搖搖擺擺跨上橋。
小白兔,往回跑,
站在橋頭把手招。
「公公請您先過吧,
一步一步要走好。」
河水聽了嘩嘩笑,
魚兒聽了蹦蹦跳,
都誇白兔有禮貌。
校園美
教學樓,真熱鬧。
楊柳青青花兒俏。
同學們,蹦又跳。
講文明,懂禮貌。
見老師,問聲好。
見同學,問聲早。
愛環境,出新招。
有垃圾,專人管。
見廢紙,彎腰撿。
護環境,人有責。
校園美,齊歡笑
講禮儀,人高尚;公民德,自修養;面微笑,寬心房;群集體,多禮讓;處世人,和為上;重道義,理禮揚;多理解,不對抗。事三思,免莽撞……
禮儀是歌,
一首煥發向上的歌;
禮儀是詩,
一首沒有結尾的詩;
禮儀是泉,
一股清澈透亮的泉;
遵守禮儀,是你生活中的亮點;
學會禮儀,說明你正走向成熟。
如果禮儀已經在你心中成長,那麼用真誠去澆灌,用熱情去哺育,用理解去培養!
在它茁壯成長的同時,你也在成長!!
中國禮儀代代傳
孔融讓梨敬父母
黃香暖被教育人
中國禮儀不能忘
爭做禮儀小標兵
一、個人禮儀
(一)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
1、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二)言談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三)儀態舉止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㈤ 講文明守規則手抄報的資料

這個。。。你不會想我畫出來給你吧,呵呵,開個玩笑。給你一些素材吧,你可以自己選擇一些使用,再配上一些圖畫什麼的,就可以了。
禮是人們共同遵守的一種行為規范和道德准則。它告訴我們講究禮儀的人要從待人接物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講文明小故事
周恩來有一次去某地視察工作,他同機組人員一一親切握手致謝,這時機械師蹲在地上工作,總理同其他人握手之後就站在機械師身後等他,並示意人們不要驚動他。機械師工作結束後轉過身來,才發現總理在身後,忙說:「對不起,總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總理笑著說:「我沒有影響你的工作吧!」
總理的一舉一動,充分說明了他的教養,他的風度,他的美德。周總理平易近人,對別人的勞動非常尊重,平日,服務員給他端送東西,他不是放下手裡的工作,用雙手接,就是微笑致意。有時,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與其相遇時,立刻停止,讓總理先走,總理卻站在那裡,微笑著讓工作人員先走……
總理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為我們如何做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春秋的大學者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而春秋的孟子也說過:「有禮者敬人,…….敬人者人恆敬之。」可見,一個人講禮貌是如何重要。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我們通過學習,努力去做,都會成為講禮儀,懂文明守紀的好少年。

㈥ 文明習慣伴我行手抄報

注重我們的禮儀
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小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馬維鑫

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社會風尚
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它不但形成了燦爛的文化,而且還擁有許多優秀的傳統美德。中國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禮儀的歷史。在儒家學說中,禮為天下先,強調以禮治國、以禮治家。從古至今,涌現出不少文明禮儀、素養極高的人,像孔融、周恩來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更需要文明禮儀來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在當今迎奧運,開展講文明禮儀的宣傳活動中,應該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養成文明禮儀規范,爭做文明的北京市民,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風尚。
禮儀就是禮節和儀式,它有三大要素:語言、行為表情、服飾器物。一般地說,任何重大典禮活動都需要同時具備這三種要素才能完成。禮儀的分類很多,可以分為個人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商務禮儀等,還有外事禮儀、習俗禮儀、禮儀文書等等。
禮儀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 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每個人的言談舉止都體現出他的行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禮儀。講得輕一點,人們之間在相互交往中,特別是在與外國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禮儀,會被人家恥笑。講得重一點,不同民族之間,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風俗習慣或禮儀),有可能會挑起民族仇恨和爭斗。
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系;還有助於凈化社會風氣。
禮儀是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法律、制度屬於社會規范的底線,雖然重要,但它們畢竟只是社會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規范,而無法包含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法律規定,盜竊價值超過一定數額時要追究刑事責任,當達不到追究刑事責任的數額時,則可依據治安管理條例的規定予以治安處罰。但是,如果治安處罰的條件也夠不上,比如偷了別人的一件衣服怎麼辦?如果社會的所有成員都會小偷小摸,這個社會將是一個怎樣的社會?然而,法律卻管不了偷雞摸狗之類事。怎麼辦?這就要依靠道德來規范。事實上,不偷不竊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時也屬於禮儀的要求。因為,小偷小摸行為顯然不屬於禮貌行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嘗不是如此。所以,沒有規矩固然不成方圓,沒有禮儀同樣不成方圓。
從禮儀的現實條件來看,我們必須學習禮儀知識。講禮儀是有條件的。首先,禮儀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就是我們平時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禮儀也不例外。如不隨地吐痰需要紙巾、污物桶的物質基礎;不隨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廁所設施。所以,講禮儀要切合實際,禮儀過於繁瑣或超前會成為負擔。有錢人參加晚會固然可以穿晚裝、禮服,但農民上山砍柴穿西裝就沒必要了。其次,禮儀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在多數國家,朋友見面時握握手是禮儀,但到了中東,異性之間隨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懲罰的。又如,在西方國家,朋友相見互相擁抱非常正常,但在我國,如果普通的異性朋友之間動不動就擁抱,就會受到人家的恥笑,甚至被對方認為是性騷擾。同樣是在國內,在街上隨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表現,但農民在田間耕作時,如果也要求吐痰入盂則會成為笑談。所以,講禮儀要符合國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實事求是。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倡導文明的社會禮儀。結合社會公德教育,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等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儀理念。進入車站、公園、社區等地,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制止不文明現象。針對當前公共生活領域中的突出問題,大力宣傳文明上網、文明就餐、文明駕車、文明乘車、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等禮儀,著重糾正違章行使、違章停車、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破壞綠化、損壞公物等不文明行為,引導人們做一個懂禮儀規矩、講文明語言、守公共秩序的好公民,努力形成共同崇尚文明禮儀的社會氛圍,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熱情為主要內容的職業禮儀規范,以良好的服務態度、服務質量以及規范的儀態、語言,為服務對象提供優質的服務。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學習禮儀知識,促進禮儀習慣養成,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著力塑造創新、誠信、包容、開放、文明的北京人的良好形象,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社會風尚,加快國際化城市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
名人禮儀故事:張良拜師
張良(?—前186年),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注重我們的禮儀
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小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㈦ 文明禮貌小報的內容

人人從我做起來
要讓大地綠起來,
要讓天空藍起來,
要讓江河清起來,
要讓空氣凈起來,
要讓花兒開起來,
要讓鳥兒唱起來,
要讓環境好起來,
人人從我做起來。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㈧ 有關文明禮儀的資料(辦小報用)

注重我們的禮儀
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小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馬維鑫

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社會風尚
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它不但形成了燦爛的文化,而且還擁有許多優秀的傳統美德。中國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禮儀的歷史。在儒家學說中,禮為天下先,強調以禮治國、以禮治家。從古至今,涌現出不少文明禮儀、素養極高的人,像孔融、周恩來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更需要文明禮儀來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在當今迎奧運,開展講文明禮儀的宣傳活動中,應該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養成文明禮儀規范,爭做文明的北京市民,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風尚。
禮儀就是禮節和儀式,它有三大要素:語言、行為表情、服飾器物。一般地說,任何重大典禮活動都需要同時具備這三種要素才能完成。禮儀的分類很多,可以分為個人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商務禮儀等,還有外事禮儀、習俗禮儀、禮儀文書等等。
禮儀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 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每個人的言談舉止都體現出他的行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禮儀。講得輕一點,人們之間在相互交往中,特別是在與外國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禮儀,會被人家恥笑。講得重一點,不同民族之間,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風俗習慣或禮儀),有可能會挑起民族仇恨和爭斗。
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系;還有助於凈化社會風氣。
禮儀是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法律、制度屬於社會規范的底線,雖然重要,但它們畢竟只是社會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規范,而無法包含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法律規定,盜竊價值超過一定數額時要追究刑事責任,當達不到追究刑事責任的數額時,則可依據治安管理條例的規定予以治安處罰。但是,如果治安處罰的條件也夠不上,比如偷了別人的一件衣服怎麼辦?如果社會的所有成員都會小偷小摸,這個社會將是一個怎樣的社會?然而,法律卻管不了偷雞摸狗之類事。怎麼辦?這就要依靠道德來規范。事實上,不偷不竊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時也屬於禮儀的要求。因為,小偷小摸行為顯然不屬於禮貌行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嘗不是如此。所以,沒有規矩固然不成方圓,沒有禮儀同樣不成方圓。
從禮儀的現實條件來看,我們必須學習禮儀知識。講禮儀是有條件的。首先,禮儀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就是我們平時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禮儀也不例外。如不隨地吐痰需要紙巾、污物桶的物質基礎;不隨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廁所設施。所以,講禮儀要切合實際,禮儀過於繁瑣或超前會成為負擔。有錢人參加晚會固然可以穿晚裝、禮服,但農民上山砍柴穿西裝就沒必要了。其次,禮儀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在多數國家,朋友見面時握握手是禮儀,但到了中東,異性之間隨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懲罰的。又如,在西方國家,朋友相見互相擁抱非常正常,但在我國,如果普通的異性朋友之間動不動就擁抱,就會受到人家的恥笑,甚至被對方認為是性騷擾。同樣是在國內,在街上隨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表現,但農民在田間耕作時,如果也要求吐痰入盂則會成為笑談。所以,講禮儀要符合國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實事求是。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倡導文明的社會禮儀。結合社會公德教育,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等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儀理念。進入車站、公園、社區等地,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制止不文明現象。針對當前公共生活領域中的突出問題,大力宣傳文明上網、文明就餐、文明駕車、文明乘車、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等禮儀,著重糾正違章行使、違章停車、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破壞綠化、損壞公物等不文明行為,引導人們做一個懂禮儀規矩、講文明語言、守公共秩序的好公民,努力形成共同崇尚文明禮儀的社會氛圍,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熱情為主要內容的職業禮儀規范,以良好的服務態度、服務質量以及規范的儀態、語言,為服務對象提供優質的服務。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學習禮儀知識,促進禮儀習慣養成,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著力塑造創新、誠信、包容、開放、文明的北京人的良好形象,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社會風尚,加快國際化城市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
名人禮儀故事:張良拜師
張良(?—前186年),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㈨ 關於共建文明城的小報

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社會風尚
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它不但形成了燦爛的文化,而且還擁有許多優秀的傳統美德。中國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禮儀的歷史。在儒家學說中,禮為天下先,強調以禮治國、以禮治家。從古至今,涌現出不少文明禮儀、素養極高的人,像孔融、周恩來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更需要文明禮儀來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在當今迎奧運,開展講文明禮儀的宣傳活動中,應該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養成文明禮儀規范,爭做文明的北京市民,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風尚。
禮儀就是禮節和儀式,它有三大要素:語言、行為表情、服飾器物。一般地說,任何重大典禮活動都需要同時具備這三種要素才能完成。禮儀的分類很多,可以分為個人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商務禮儀等,還有外事禮儀、習俗禮儀、禮儀文書等等。
禮儀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 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每個人的言談舉止都體現出他的行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禮儀。講得輕一點,人們之間在相互交往中,特別是在與外國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禮儀,會被人家恥笑。講得重一點,不同民族之間,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風俗習慣或禮儀),有可能會挑起民族仇恨和爭斗。
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系;還有助於凈化社會風氣。
禮儀是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法律、制度屬於社會規范的底線,雖然重要,但它們畢竟只是社會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規范,而無法包含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法律規定,盜竊價值超過一定數額時要追究刑事責任,當達不到追究刑事責任的數額時,則可依據治安管理條例的規定予以治安處罰。但是,如果治安處罰的條件也夠不上,比如偷了別人的一件衣服怎麼辦?如果社會的所有成員都會小偷小摸,這個社會將是一個怎樣的社會?然而,法律卻管不了偷雞摸狗之類事。怎麼辦?這就要依靠道德來規范。事實上,不偷不竊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時也屬於禮儀的要求。因為,小偷小摸行為顯然不屬於禮貌行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嘗不是如此。所以,沒有規矩固然不成方圓,沒有禮儀同樣不成方圓。
從禮儀的現實條件來看,我們必須學習禮儀知識。講禮儀是有條件的。首先,禮儀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就是我們平時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禮儀也不例外。如不隨地吐痰需要紙巾、污物桶的物質基礎;不隨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廁所設施。所以,講禮儀要切合實際,禮儀過於繁瑣或超前會成為負擔。有錢人參加晚會固然可以穿晚裝、禮服,但農民上山砍柴穿西裝就沒必要了。其次,禮儀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在多數國家,朋友見面時握握手是禮儀,但到了中東,異性之間隨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懲罰的。又如,在西方國家,朋友相見互相擁抱非常正常,但在我國,如果普通的異性朋友之間動不動就擁抱,就會受到人家的恥笑,甚至被對方認為是性騷擾。同樣是在國內,在街上隨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表現,但農民在田間耕作時,如果也要求吐痰入盂則會成為笑談。所以,講禮儀要符合國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實事求是。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倡導文明的社會禮儀。結合社會公德教育,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等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儀理念。進入車站、公園、社區等地,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制止不文明現象。針對當前公共生活領域中的突出問題,大力宣傳文明上網、文明就餐、文明駕車、文明乘車、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等禮儀,著重糾正違章行使、違章停車、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破壞綠化、損壞公物等不文明行為,引導人們做一個懂禮儀規矩、講文明語言、守公共秩序的好公民,努力形成共同崇尚文明禮儀的社會氛圍,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熱情為主要內容的職業禮儀規范,以良好的服務態度、服務質量以及規范的儀態、語言,為服務對象提供優質的服務。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學習禮儀知識,促進禮儀習慣養成,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著力塑造創新、誠信、包容、開放、文明的北京人的良好形象,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社會風尚,加快國際化城市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
名人禮儀故事:張良拜師
張良(?—前186年),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現代交際禮儀的原則

在社交場合中,如何運用社交禮儀,怎樣才能發揮禮儀應有的效應,怎樣創造最佳人際關系狀態,這同遵守禮儀原則密切相關。
真誠尊重的原則
蘇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饋贈來獲得一個朋友,你須貢獻你誠摯的愛,學習怎樣用正當的方法來贏得一個人的心。」可見在與人交往時,真誠尊重是禮儀的首要原則,只有真誠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誠尊重,方能創造和諧愉快的人際關系,真誠和尊重是相輔相成的。
真誠是對人對事的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是待人真心實意的友善表現,真誠和尊重首先表現為對人不說謊、不虛偽、不騙人、不侮辱人,所謂「騙人一次,終身無友」;其次表現為對於他人的正確認識,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真誠的奉獻,才有豐碩的收獲,只有真誠尊重方能使雙方心心相印,友誼地久天長。
當然真誠尊重是重要的,然而在社交場合中,真誠和尊重也表現為許多誤區,一種是在社交場合,一味地傾吐自己的所有真誠,甚至不管對象如何;一種是不管對方是否能接受,凡是自己不贊同的或不喜歡的一味的抵制排斥,甚至攻擊。如果在社交場合中,陷入這樣的誤區也是糟糕的。故在社交中,必須注意真誠和尊重的一些具體表現,在你傾吐衷言時,有必要看一下對方是否是自己真能傾吐肺腑之言的知音,如對方壓根兒不喜歡聽你的真誠的心聲,那你就徒勞了。另外,如對方的觀點或打扮等你不喜歡、不贊同,也不必針鋒相對地批評他,更不能嘲笑或攻擊,你可以委婉的提出或適度的有所表示或乾脆避開此問題。有人以為這是虛偽,非也,這是給人留有餘地,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自然也是真誠在禮貌中的體現,就像在談判桌上,盡管對方是你的對手,也應彬彬有禮,顯示自己尊重他人的大將風度,這既是禮貌的表現,同時也是心理上戰勝對方的表現。要表現你的真誠和尊重,在社交場合,切記三點:給他人充分表現的機會,對他人表現出你最大的熱情,給對方永遠留有餘地。

㈩ 小學生文明手抄報圖



一、文明禮儀手抄報內容:《做一個文明之人》。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


二.文明禮儀手抄報內容:文明的出現


對於文明出現的判定標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產生,國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城市的出現,可以說城市是文明的發源地。現在一般認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那裡出現的。


文化變遷對於文明的產生有很大的作用。農耕方法的改變,勞動的分化,統治階級,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現以及社會階層的出現都是文明產生的重要特徵。問好


走在路上或在公共場所,遇見相識的人應該主動打招呼,問候致意。可以說「您早」、「您好」「晚上好」。別人向你打招呼以後,也要應答向他致意,否則被認為不禮貌。有時也可面帶微笑,注視對方並點頭致意,這也是一種向人問候的好方法。遇到比較熟悉的朋友,除了問候致意外,還可以問問對方家人的情況,並請他代為問候。


對外國朋友,要按他們國家的習慣用語打招呼,如與英美等國家朋友初次見面時,可用「How do you do」,熟人可用「How are you」。有時直接用「Hi」來打招呼。根據中國的風俗民情,見面打招呼常用:「吃過飯嗎?」「上哪兒去?」但用這種方式向西方國家朋友打招呼會引起誤會,他們會以為你要請他去吃飯,或干涉他的私事。

四、文明禮儀手抄報內容:關於文明的名言


1、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孟子

2、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諸葛亮

3、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赫拉克利特

4、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情感。——梅里美

5、禮貌像只氣墊,裡面什麼也沒有,卻能奇妙地減少顛簸。——約翰遜

6、沒有禮貌的人,就像沒有窗戶的房屋。——維吾爾族諺語

7、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8、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孔子

9、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清.顏 元

10、彬彬有禮的風度,主要是自我剋制的表現。——美.愛迪生

11、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英.洛克

12、懷著善意的人,是不難於表達他對人的禮貌的。——法.盧梭

13、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法.孟德斯

14、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麼都值錢。——西班牙.塞萬提斯

15、有兩種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禮貌。——德.歌德

16、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俄. 赫爾岑

17、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荀卿

18、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左丘明

19、美德是塊寶石。——英國.約翰·洛克

20、有禮貌不一定顯得有智慧,無禮貌卻常常顯得很愚蠢。——美.蘭道?


五、文明禮儀手抄報內容:文明小短文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