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道德的基本要求
『壹』 公共道德素質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社會公共道德,又稱善良風俗,是指由社會全體成員所普遍認許、遵循的道德准則。公共道德觀,核心是以人民為本的價值觀,其價值取向就是社會、集體、他人、個人利益的有機統一。
禮貌謙虛
為人要有禮貌,這是做人處世的最起碼的要求。禮貌是尊重自己的表現。對人有禮貌表現了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情感和態度。中國古代思想家十分強調禮節禮貌的重要性。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禮要求人們要儀表端莊,舉止文雅,言談謙虛,待人和氣,親切熱情。彬彬有禮的人,必然贏得人們的依賴和尊重。謙虛不是自卑,更不是貶低自己,而是一種外在的內在修養,表現為與人交往時虛懷若谷,尊重他人的人格,學習他人的長處,從不誇耀自己,自吹自擂,舉止言談謙恭有禮。
坦誠相見
人與人之間相處和交往,不僅要講究禮貌、謙虛和氣,尤其需要坦誠相見,使人放心,這樣才能贏得朋友,易於找到患難之交,這就是所謂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道理。如果你能給予他人以誠摯的敬意和真心真意的贊揚,而不是用虛偽的奉承來滿足一個人的自尊,那麼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變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達理,更易於與人合作。
成人之美,助人為樂
我國古代的孔子就大力倡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一個人應當與人方便,切勿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或見死不救。愛人者人恆愛之,信人者人恆信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現實生活中的人不會時時快樂,事事順心,總有需要別人幫助救濟的時候。懂得了這個道理,就要主動幫助別人,以助人為樂。同樣的道理你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幫助別人,為別人做好事,就會使人由於你的存在而愉快,因你的存在而欣喜,因你的出現而鼓舞。反過來,你也會得到別人的關心與幫助。因為,感恩圖報,禮尚往來,是人的共性要求與意識。
遵守秩序
社會公共秩序,是社會生活保持相對穩定與和諧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遵守公共秩序,為的是不妨礙他人的正常活動,也是自己從事公共活動的必要條件。遵守公共秩序要求人們要有紀律觀念,有較強的律己自控能力。紀律反映了人們的共同要求,體現了人們的共同利益。一個沒有紀律觀念的人,很難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紀律觀念的強與弱,又同人們的律己自控能力的高低有關。講究衛生是維護公共秩序的重要內容,是造成優美環境,使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它歷來是社會風尚的一個方面和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
敬老尊師
中國是個文明古國,素有敬老愛幼尊師敬賢的美德。孔子把老者安之,少者懷之,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當作自己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標。孟子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國語》有雲:「天生時而地生財,人其父生而師教之。」所以,尊師敬賢是「天理」之所使然。一般來說,老年人有豐富的生產知識和生活經驗,對社會或多或少地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應該受到後輩的尊敬。兒童是社會的未來,人類的希望,在德智體諸方面都處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大人的關懷和照顧。師長是人生的向導和知識的傳播者,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傳承中華文明的重任。尊師,就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賢者,一般是指那些德高望重為社會做出了較大貢獻的人類精英,對他們表示欽佩親敬,表達了一個社會的價值導向和人類的追求精神。今天,尤其應該恢復發揚敬老愛幼尊師敬賢的傳統美德,以造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愛護公物
公共財物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結晶,是社會發展,生產改善,社會成員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礎。每個公民都有法定的責任有義務,保護和增加社會公共財物。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53條)從此我們不難看出,愛護公物不僅是公民的道德規范,也是憲法規定的法定道德義務。
公共場所的建築物、古代文物、花草樹木、娛樂器具、交通工具等等,都是公共財物,所以,為保護在公共場所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就必須制訂公共場所的紀律。人們應該正確認識紀律與自由的辯證關系。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是相對而言的,並受一定紀律的約束和限制。紀律是廣大群眾利益的體現。沒有紀律,人人為所欲為,也就沒有廣大群眾的自由了。人人遵守紀律,按公共場所的規定約束自己的行為,人人都可以得到相對的自由。使大家都能享受到公共場所的各種服務和便利。愛護公物的道德規范要求人們不僅要愛惜公共財物,還要同侵犯公共財產的行為做斗爭。
遵法守紀
遵法守紀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基本保證。它要求人們必須按照法律法規及紀律的有關規定行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否則,就會給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失和傷害,甚至會造成社會的動盪不安。因此,憲法明確規定,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這是公民必須履行的道德義務。我國正處在經濟體制轉型期,人們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價值觀念、道德意識都在發生著急劇的變化,通過法紀的他律,確立公民的道德自律,就顯得特別重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政治、經濟和其他活動,以至於公民的工作、學習、生活、娛樂秩序,都有賴於法律的規范,國家的穩定,也有賴於法紀的保障。廣大公民必須培養守法的精神,嚴格地自覺地遵紀守法。這樣,才能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保證社會有正常的秩序和穩定的環境。
社會公德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廣泛深入人心的公共生活准則,它是一個社會精神文明狀況的綜合晴雨表,是社會風尚的最起碼的標志,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反映。遵守社會公德,有助於防止不良社會風氣的滋生和蔓延,有助於造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社會環境。
保護環境
保護環境主要是指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諸如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礦產資源、動物資源等,也包括保護文物資源、文化資源、社會管理資源等重要內容。從根本上來說,它是對全人類的生存發展利益的維護,也是對炎黃子孫應盡的責任。
作為社會公德的新添內容,它的重要性不可小覷,同樣也需要我們的廣泛遵守和維護。在牢固樹立環保意識的基礎上,它依賴於每個社會公民身體力行,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 主動宣傳和踐行環境道德要求,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每個人力所能及的貢獻。
『貳』 對市民公共場所道德要求有哪些
市民應遵守的公共場所道德主要包括:
1不亂扔雜物、不隨地吐痰、不損壞花木、不吵架斗毆等;
2、禁煙場所不吸煙;
3、影劇院、圖書館、會所等場所不大聲喧嘩、嬉鬧,使用手機等通訊工具不影響他人。
4、不人為弄臟、損壞公用電話、郵箱、報欄、座椅、窨井等公共設施。
5、公共場所無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損壞花草樹木、吵架、斗毆等不文明行為;
6、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禁煙,並有明顯的禁煙標識;
7、影劇院、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會場等場所安靜、文明,無大聲喧嘩、污言穢語、嬉鬧現象。
8、公共秩序自覺遵守;
9、公共設施精心愛護;
10、公共安全自覺維護。
11、不亂扔雜物、不隨地吐痰、不損壞花木、不吵架斗毆等;
12、禁煙場所不吸煙;
13、影劇院、圖書館、會所等場所不大聲喧嘩、嬉鬧,使用手機等通訊工具不影響他人。
14、不人為弄臟、損壞公用電話、郵箱、報欄、座椅、窨井等公共設施。
(2)公共道德的基本要求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愛國守法」是公民對國家的最首要的道德義務。公民應當熱愛國家、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維護國家的尊嚴,保守國家的機密,敢於同一切危害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行為作斗爭,把對國家的一切義務和責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職。「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層次的要求。
公民應當維護法律確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盡法律所規定的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愛國主義」體現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公民通過愛國守法去實踐集體主義的道德要求。
「明禮誠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規范。在我國,無論在何種場合,無論從事什麼樣的活動,公民彼此都應該講文明、講禮貌、講誠實、講信用。我國自古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之後,國際交往日益增多,
公民能否明禮,關繫到世界對我們國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評價,因此,「明禮」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關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經濟活動中要誠信,杜絕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諾言,忠誠待人。
『叄』 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有那些
文明禮貌
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舉止文明以禮相待。自覺杜絕說臟話、隨便猜疑、欺騙他人等惡習。這是處世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系的最一般的行為規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愛人者人恆愛之,信人者人恆信之。現實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時時快樂、事事順心,難免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人幫助、救濟的時候。這就需要人們之間互相幫助,扶危濟困,樂善好施,以助人為樂。對不法行為,每個公民都應當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見義勇為,都有責任和義務自覺維擴社會治安。
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在公共場合更要注意這一點。要愛護國家及公共財產不受侵犯。
保護環境
為了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干凈,保障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規范。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是社會風尚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遵紀守法
法律是對公民行為的必要約束及規范,是對道德的補充。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們要能順利地進行社會活動,就必須要有規矩可循,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行為規范。每個社會成員既要遵守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場所的有關規定。人們只有依照法律、法規及紀律的有關規定行事,才不妨礙他人的正常活動,也保障自己所要從事的某項活動;才不會紿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失和傷害,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相對穩定和和諧,並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遵紀守法反映了人們的共同要求,體現了人們共同的利益。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自覺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紀觀念,自覺用法紀來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自覺履行法紀規定的義務,敢於並善於運用法律武器同各種違法亂紀現象作斗爭,並能正確運用法紀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紀懂法,遵紀守法。
『肆』 簡述公共職業倫理的基本要求
1. 道德品質要求
道德品質是指在一定的社會中,在調節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包括自身)關系的行為准則,以及在實際行為中顯現出來的精神素質。不論何人,作為一個社會成員,在社會結構中總是具有特定的地位和身分,並扮演特定的角色。政策決策者和研究者的道德品質,既要具備社會成員的一般道德,又要具備作為政治角色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應該是相對於社會群體的關系以及特別事項而言的,職業道德實質上就是責任與義務的表現。責任是指決策者和研究者必須對國家權力主體負責,必須通過自身職責的履行,來為國民謀利益;對國民負責,從國民的利益著想,實質就是「公僕責任」。
實現目的性與責任性道德行為的統一,必須具備兩方面的基礎,一是指導行為的道德品質;二是實現職業功能的能力:(1) 公正(處理好決策者自我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系);( 2 )勇氣(一視同仁,堅持原則);(3) 樂觀(堅定信心,勇於創新)。
2. 行為規范要求
政策選擇必須具有實踐性。政策選擇作為政策主體的價值取向,必須在政策過程中,通過政策目標群體的實踐活動才能實現。政策主體要利用一定的可能性空間,按照自身的要求促使一定的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性。
政策選擇應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相統一。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表現在主體需要與客體可能性的結合。目的盡管是觀念性的東西,然而,它總是同人的對象性活動相聯系。在可能性與現實性之間的關系,取決於決策者的目的與環境及過程的因果關系。
政策動機要體現廣大人民的利益。任何政策決策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需要、利益、目的)所驅動的。政策選擇的直接動力,首先是需要和利益。政策動機要體現廣大人民的利益。
政策選擇要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政策決策是在各種選擇的沖突中實現的,在多種選擇的矛盾沖突中,必有一種體現主導性的選擇,這種主導性的選擇要能夠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
3. 價值判斷要求
價值判斷要以事實為根據。價值與事實、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是內在有機統一的,每一項決策都包含價值要素和事實要素;事實與價值的有機結合,是政策分析的基礎。政策決策者及研究者就是要把「是」與「應當」有機地統一起來。
價值判斷要以公共利益為重。政策是是否具有權威性,具有規范和命令的功能,與政策決策者及研究者能否權威地協調各種利益和反映公眾利益的要求,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從本質上看,作為體現政府行為的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據特定時期的目標,對社會公共利益進行選擇、綜合、分配與落實過程中所制定的行為准則和規定。
價值判斷應是利益與義務的統一。利益是有關功利層面的,義務是關於原則、規范等倫理層面的。政府作有自身的利益,但政府更為主要的要考慮自身的義務。政策實際上由政府從社會的利益需求出發,對復雜的利益關系進行選擇、結合的結果, 在承認利益主體對利益追求的合理性與自主性的基礎上,解決不同利益群體間的矛盾。
『伍』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一、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詳細:
1、「愛祖國」:發揚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相結合的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鼓勵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作貢獻,奮勇當先,直至犧牲自己的生命。既反對盲目排外,也反對在對外交往中喪失國格、人格的行為。
2、「愛人民」:發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提倡一心為公,服從大局,同時堅決維護人民的民主權利,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一切不顧公共利益、欺騙他人、只圖私利的思想和行為。
3、「愛勞動」:要提倡誠實高效的勞動,鼓勵勞動創造,支持勤勞致富,勞動創造光榮,勤勞致富光榮。既要尊重體力勞動,也要尊重腦力勞動。反對消極怠惰、不勞而獲、以權謀私和一切採取非法手段謀取個人和小集體利益的思想和行為。
4、「愛科學」:要發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精神,提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勇於追求真理的精神,鼓勵發明創造,大興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之風。反對輕視科學、教育的思想和行為,努力克服各種愚昧落後的思想、行為和習慣。
5、「愛社會主義」:要發揚為社會主義努力開拓、奮發進取的精神,提倡忠於職守,愛護公共財物,努力增加生產,為社會提供物質財富。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浪費、貪污、盜竊及一切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思想和行為。
二、相關簡介:
1、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2、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
以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吸引群眾普遍參與,是新形勢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
3、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一個核心」、「一個原則」、「一項基本要求」、「三個著力點」),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陸』 公共衛生道德基本要求包括哪些
在我國現代社會中,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為:
1.文明禮貌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舉止文明以禮相待。自覺杜絕說臟話、隨便猜疑、欺騙他人等惡習。這是處世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2.助人為樂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系的最一般的行為規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愛人者人恆愛之,信人者人恆信之。現實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時時快樂、事事順心,難免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人幫助、救濟的時候。這就需要人們之間互相幫助,扶危濟困,樂善好施,以助人為樂。對不法行為,每個公民都應當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見義勇為,都有責任和義務自覺維擴社會治安。
3.愛護公物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在公共場合更要注意這一點。要愛護國家及公共財產不受侵犯。
4.保護環境為了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干凈,保障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規范。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是社會風尚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5.遵紀守法法律是對公民行為的必要約束及規范,是對道德的補充。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們要能順利地進行社會活動,就必須要有規矩可循,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行為規范。每個社會成員既要遵守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場所的有關規定。人們只有依照法律、法規及紀律的有關規定行事,才不妨礙他人的正常活動,也保障自己所要從事的某項活動;才不會紿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失和傷害,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相對穩定巧和諧,並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遵紀守法反映了人們的共同要求,體現了人們共同的利益。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自覺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紀觀念,自覺用法紀來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自覺履行法紀規定的義務,敢於並善於運用法律武器同各種違法亂紀現象作斗爭,並能正確運用法紀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紀懂法,遵紀守法。
『柒』 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啊
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
1、文明禮貌
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舉止文明以禮相待。自覺杜絕說臟話、隨便猜疑、欺騙他人等惡習。這是處世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2、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系的最一般的行為規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愛人者人恆愛之,信人者人恆信之。
3、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在公共場合更要注意這一點。要愛護國家及公共財產不受侵犯。
4、保護環境
為了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干凈,保障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規范。
5、遵紀守法
法律是對公民行為的必要約束及規范,是對道德的補充。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7)公共道德的基本要求擴展閱讀:
社會公德對社會建設的作用
1、社會公德是維護公共場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環境、維護現實社會生活的最低准則,是人們現實社會生活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
2、社會公德發揮著維護現實的穩定、公道、揚善懲惡的功能,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起著強大的輿論監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
社會公德的這種作用體現在:一方面肯定、維護和促進一切有利於或有助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礙於或有害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
3、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會公德對社會道德風尚的影響穩定而深刻、廣泛而持久。社會道德又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從人們實踐社會公德的自覺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狀況。
『捌』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1、 從我國歷史和現實抄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
2、 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他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
3、 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4、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
5、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6、 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活動中應該遵守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
7、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