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4月
A. 高分求解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不勝感激。。
完全獨立根據材料回答,請各朋友不要復制我的啊,哈哈,保護知識產權。
一,材料一反應了問題:
1,自然環境問題是不能人為改變的,氣象災害給人類造成了嚴重災難。根源在人類對經濟發展與自然保護中沒有做到按規律辦事。
2,決策者應該制定詳細而又符合自然規律的經濟發展政策,保護好環境。
二,材料二反應了問題:
1,北京實行了相關政策,為人才流動及社會保障做出了相關策略,但仍在戶籍改革上未實施根本上的保證,2,深圳的戶籍制度雖然做到了部分平等,但仍有很多人未能義務後應享有的權利。3,美國做到了戶籍平等,鼓勵人才流動。
第二個問題:中美實施不同的戶籍制度,現行的中國戶籍制度已經不適合目前的經濟發展環境和社會環境,應該繼續深化戶籍改革。決策者應該制定符合實際的戶籍制度,以做到公民平等,福利平等,制度平等。
三,材料三反應了問題:
1,材料一反應了男女性別比例失衡,將會導致社會不穩,人口減少等。根源在於養老思想及無後為大的思想,以及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不良後果。
2,材料二反應了人口減少,及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老齡化嚴重,勞動力數量下降。根源仍為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控制了人口,卻提高了老齡化。
3,材料三反應了新生代無法全部擔負起老齡化的照顧重任,養老福利未能全麥面實施,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風險逐漸增強。根源在於獨生子女政策。
決策者應及時根據實際情況,修改獨生子女政策,以及完善養老福利,未雨綢繆,做到老有所養
B. 誰有2012年4月份自考公共政策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資料
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行政
一、行政的概念
(一)概念:指各種組織的執行、管理職能。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國家行政,指國家行政機關執行法律、政策,管理國家內政、外交的活動。行政的內容包括計劃、指揮、組織、處理、監督等基本要素。
(二)行政的分類考察
1、公行政與國家行政:公行政的范圍比國家行政的范圍大。
2、靜態行政和動態行政
3、形式行政與實質行政:形以主體分類或以管理為分類。
二、行政與行政國:行政法是隨著行政國的產生而產生。**西方的歷史文化有關。亞當-斯密,諾齊克最小國家。
三、行政與法治國:政府要服從法律,依法律規定而行。**公民,則法律無規定都可以做。
第二節 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涵義
1、含義:指調整行政關系,規范和控制行政權的法律規范系統。
2、行政關系:指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因行使行政職權或接受法制監督而與外部國家機關、組織,個人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關系。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主要指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發生的各種外部關系。
3、行政權:指憲法和行政組織法授予行政主體執行國家法律、政策,管理國家內政、外交事務的國家權力。
4、行政關系的基本內容:
<1>行政管理關系
<2>行政法制監督關系:重要規定對行政主體行使職權行為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3>行政救濟關系
<4>內部行政關系:主要規定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二、行政法與行政權
1、保證行政主體有效地對社會實施管理,保證國家法律、政策確立的管理目標的實現,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2、控制和規范行政權力,,防止行政主體濫用職權,維護國家、社會公益和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三、行政法的形式
行政法的特徵:行政法在整體上沒有統一、系統的法典,由大量的各種分散的法律、法規、規章構成。
第三節 行政法學
一、行政法學的涵義
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現象為研究對象的法律分支學科。
二、行政法學的主要內容
1、行政法的產生、發展及其規律
2、行政法的價值與功能
3、行政法的內容與形式
4、行政法律關系
5、行政法的理論基礎
行政法包括三大類規范和制度:
1、行政組織法的規范和制度 2、行政行為法的規范和制度
3、行政法制監督、行政責任、行政救濟法的規范和制度
行政組織法的規范、制度四小類:
1、調整行政組織和職能的狹義行政組織法。 2、調整行政機構和編制的行政編製法 。
3、調整行政工作人員任用和管理的公務員法。4、調整行政設施、國有資產等公務的公物法。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責任、行政救濟法的規范制度五小類:
1、行政訴訟法 2、行政復議法 3、行政賠償法
4、行政申訴、控告、檢舉法 5、行政監察法
C.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生課程有不少選擇,哪些是王牌課程呢
您好。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課程 王牌課程也是大部分人的觀點,公認的很好,也不一定就會適合自己
D. 當代美國和中國公共政策的形成構成及其兩者最主要的區別
我自己寫了哈,分給我哇。。咦丶小小
公共政策是由不同的部分構成的。一般地說,公共政策在橫向結構上是由立法決策、行政決策和司法決策這三種形式構成的,在縱向結構上是由中央政策(國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層政策構成的。但是,由於世界各國的政治體制互有差別,所以公共政策的形式構成就有所不同。
(一)美國:公共政策=立法決策+行政決策+司法決策
美國政治體制的基本特點是國家的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三權分立而又相互制衡。由於國家決策體制與政治體制同構,這就決定了美國的公共政策的形式構成為立法決策+行政決策+司法決策。
美國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國會立法。國會在憲法的「授予權力」和「默示權力」的限度內行使其立法權。隨著一項議案提出後經過重重關卡,最終獲得通過而成為法律,也就是一項政策完成了制定過程而正式出台。
美國總統是強有力的直接決策者。總統決策包括這樣幾種類型:①立法倡議。總統每年向國會提出國情咨文、預算咨文和經濟咨文,並就國防、科技、能源、環保、民權、福利等問題提出專門咨文。這些咨文作為立法建議,實際上決定了國會的主要議事日程並最終成為國會的重大立法。②立法否決。國會通過的立法須經總統簽署方可成法律。如果總統不同意國會通過的一項議案,他可以用否決文書或者擱置的辦法行使立法否決權。否決就意味著不做決策,而決定不採取行動也就是制定政策。③委託立法。在當代美國,國會授予總統的「委託立法」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④外交決策。總統在外交事務方面處於支配地位,對外決策不僅可以行使憲法列舉的權力和默示的權力,而且可以行使主權國家的「固有權力」。⑤防務政策。總統作為武裝力量總司令,有權為「保衛國家」而採取一切必要的行動,有權在世界任何地區部署軍隊,有權命令軍隊作戰。另外,國會還常常授予政府機構以正式權力去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選擇。
美國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司法決策的形式主要有:①司法審查。美國最高法院有司法復審權。這種正式權力使最高法院能夠裁決國會已獲通過的某項法律不符合憲法,這項法律從而也就無效。②推翻先前的判決。司法裁決的一個非正式規則是維持先前判例的效力。但如果法官作為政策分析者能發現一種適合當前問題的科學的或理性的政策,他們就會推翻原先的裁決,做出新的裁決。③司法命令。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可發出司法命令以規定糾正不公正情況的辦法。司法命令是以憲法或法律為依據的,其適用范圍廣大,跟其他形式的公共政策一樣對美國社會、經濟、政策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在美國,政黨政策不屬於公共政策。
(二)中國:公共政策=黨的政策+人大決策+行政決策
1.黨的政策
就組織的結構和功能而言,當代中國的共產黨組織與其說接近於一般意義上的政黨,不如說更接近於一般意義上的政府。也就是說,共產黨組織事實上成為一種社會公共權力,而且是各種社會公共權力的組織機構的領導核心。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的過程,「是指以中國共產黨組織為首的所有履行當代中國社會公共權力的組織機構的決策與執行的過程」。
在當代中國的現行政治體制中,黨的政策以兩種形式成為公共政策;①直接的形式。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和中央全會通過的政策性文件,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1978年12月22日通過),以及黨的主要領導人發表的一些重要講話,如鄧小平南巡講話(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都是直接採取政府行為而貫徹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之中的。②間接的形式。從黨的十三大開始,開始強調「黨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重大決策的領導和向國家政權推薦重要幹部。黨對國家事務實行政治領導的主要方式是: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變成國家意志」。
將黨的政策變成國家意志的法定程序有三種類型:第一,中共中央與國家機構聯名發布政策方案。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保護森林發展林業若干問題的決定》(1981年3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指示》(1982年2月9日),等等。政策宣示的這種方式在中國政治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第二,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創議,國家機構據此制定具體的政策方案,並按照法定程序通過。舉例來說,198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討論國家機構精簡問題,鄧小平做了《精簡機構是一場革命》的講話,提出了機構改革的政策要點。國務院據此擬制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初步方案、國務院部委機構改革實施方案、國務院直屬機構改革方案,並先後經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1982年3月)、第23次會議(同年5月)、第24次會議(同年8月)審議、通過。第三,政府決策以黨提出的政策原則為依據。例如,全國人大刑事立法,就是以黨的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為總的立法原則。總起來講,賦予黨的政策以國家政策、政府政策的形式,使之定型化、規范化、法制化,是黨更有效地實現其對國家和政府各機構的領導以及在社會生活各領域貫徹其主張的基本途徑。
2.人大決策
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不是處於平等的地位,而是高於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許可權,其立法許可權的行使不受任何制約。立法是人大的首要職權。人大決策主要採取如下幾種形式:
(1)憲法。根據現行的1982年憲法,全國人大有權修改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有權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對憲法的每一次修改和解釋都意味著我國公共政策的重大變動。
(2)基本法律。全國人大有權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其他的基本法律。憲法只確定國家制度各個方面的基本原則。要保證國家制度真正體現憲法精神和按照憲法確認的基本原則來構造,就必須將這些基本原則用基本法律的形式體現出來。
(3)法律。這里不是指一般意義的法律,而是指特定意義即現行憲法所界定的意義上的法律,其確切含義是指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為規范。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制定不屬於基本法律性質的其他法律。
(4)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中國是單一制國家,進行地方立法通常只是執行國家立法和補充國家立法的結果。根據憲法對立法體制所作規定,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委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批准後施行,並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其中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5)人大決定。人大有四大職權,即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作為人大決定權行使的結果,就是決議、決定、命令、條例等的制定和頒行。具體而言,「人大決定」包括:第一,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憲法明確列舉的決定權的那些行為。憲法規定;全國人大有權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建置,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決定戰爭與和平問題,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預算,決定國務院各部委的設立、撤銷或合並;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准和廢除;決定戰爭狀態的宣布;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決定全國或個別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戒嚴等等。顯而易見,這些決定權的行使就是國家在做出重大決策。第二,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憲法明確列舉的人事任免權的行為。人事任免權是指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國家機關領導人員及其組成人員進行選舉、任命、罷免、免職、撤職等諸種權力。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這項權力所涉及的范圍,就是本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領導人員及其他組成人員。
第三;人大及常委會行使憲法明確列舉的監督權的行為。人大監督權的對象是指那些由人大及其常委會產生並向其負責的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組成人員。全國人大還對國家主席、副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實行監督。由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監督憲法的實施,所以各政黨、各社會團體和企業組織也屬於其監督權所指向的客體。人大監督權不僅是一種了解情況和檢查、監督的權力,而且有一定的處置權,能採取有法律效力的強制性措施。顯而易見,決定行使處置權、採取強制性措施,就是國家在做出決策。第四,地方人大中除了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者外,其他縣以上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鄉(鎮)人大做出的全部決策。
3.行政決策
(1)行政法規。現行憲法規定國務院有權「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另外,國務院還可根據全國人大授權制定行政法規。
(2)行政措施;決定和命令。從國務院立法的情況來看,行政法規與行政措施、決定和命令在實質構成要件上尚未做出明確規定,而在形式上則做了區分,即行政措施、決定和命令以國務院文件或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的形式發布。(1)和(2)被統稱作「國家政令」,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但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共同發布的文件則被認為是政策性文件,而不是法規。
(3)部門規章。現行憲法規定國務院各部、委有權「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在立法實踐中,主管各項專門業務的國務院各直屬機構也行使國務院各部、委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的類似權力。
(4)地方性規章。根據現行憲法和地方政權組織法,地方各級政府中,有權制定規章的只是法律明確授權的地方政府,即:①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②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③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這三類地方政府制定的規章有等級效力的差異: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的規章高於②、③類政府制定的規章。另外,「在經濟管理許可權方面,國務院批準的計劃單列市的政府與省政府是平行關系。以此推論,計劃單列市的市政府制定的經濟管理方面的規章與省政府制定的規章處於同一效力等級上」。
(5)地方性行政措施、決議和命令、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凡被憲法和地方政權組織法授予一定的立法許可權者,除制定地方性規章外,還有權「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議和命令」;其他未被授予立法許可權者,雖不能制定規章,但也有權「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議和命令」。縣以下政府即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則被地方政權組織法規定為具有「發布決議和命令」的職權。
(三)縱向結構:中央政策(國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層政策。以決策者即公共權力機關的層級或縱向結構為標准,公共政策可劃分成中央政策(國家政策)、地方政策和基層政策。地方政策和基層政策是地方政權與地方政權體系中處於最低一個層級的國家政權即基層政權所做的決策。各個層級的地方政權以及基層政權都只能在其各自管轄的特定地域范圍內行使權力,地方政策、基層政策是地方政權、基層政權行使權力的基本表現形式。因而,地域性是地方政策、基層政策與中央政策(國家政策)的一個根本區別。這里的地域性指的是這種政策的有效性只能在制定這種政策的地方政權、基層政權所管轄的特定地域范圍內有效,一旦越出這一空間范圍就完全失去效力。
第—,根據現行憲法,當代中國作為單一制國家,基本政策的制定權屬於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須在中央政策的指導下進行,其目標、方向和行為規范為中央政策所決定,所以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體化。正如劉少奇指出的那樣,「對於中央政策,只能在切實地、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的前提下,加以具體化,決不允許借口『情況特殊』、『因地制宜』而任意修改,甚至拒不執行」。這是當代中國中央政策與地方政策關系的第一個也是其根本特點。
第二,從形式上看,當代中國地方政府有兩個、三個、四個層級:(1)直轄市→區(地級);(2)直轄市→區(縣)→鄉(鎮);(3)省(自治區)→縣(市)→鄉(鎮);(4)省(自治區)→市(地級或副省級)、自治州(地級)→縣(市、區、自治縣)→鄉(鎮)。但是,從地方政府權力體系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在直轄市可視作三級制,因為在市一區這種兩級結構形式中還隱含著街道辦事處(縣級)。
與地方政府的層級相一致,地方政策可劃分為省政策、市政策、縣政策、鄉下策。鑒於處於最低層級的鄉政府不具有政策制定的功能,或者說決策功能不完全,而基本上是執行政策,所以我們將鄉政策從地方政策中劃出,另稱為「基層政策」。所謂基層政策,就是鄉級政權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針對本轄區的具體情況所做的決策。這樣,我國的地方政策在更確切的含義上指的是省級、市(地)級、縣(市)級這三級政權分別制定的政策。三級地方政策的制定都須以中央政策為指導,同時它們之間又存在著階梯式的等級關系:省級政策決定著市級政策,市級政策又決定著縣級政策。
第三,在實行單一制國家結構的中國,地方政策、基層政策仍具有一定的能動性。這種能動性表現為:其一,地方政策、基層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的質量對中央政策能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達到政策效果、實現政策目標有著重要的影響。全局是由局部構成的。如果地方政策、基層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從普遍的情況來看都質量不高,那麼中央政策就不可能實現其預期目標。其二,中央政策在制定的過程中必須綜合各地方政策、基層政策中具有普遍性、反映某一政策問題的國情特點的內容,「有些中央政策本身就是在群眾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吸收地方政策的內容而形成的」。
第四,當今世界各國(國土狹小、人口不多的國家另當別論),不管採取哪種國家結構,其中央政策(國家政策)為了適應全國各地方,都只能是一些原則規定,可稱之為宏觀政策。與這種宏觀政策相比,地方政策具有明顯的中觀性。這種中觀性主要表現為:地方政策對中央政策而言,它是中央政策的具體化,是貫徹落實中央政策的一種重要措施和形式;對地方政府所管轄的部門和下屬單位而言,又是一種原則和指導。
E. 誰有自考公共政策2013年4月試題的答案
1.D 2.C 3.B 4.A 5.C 6B 7c 8D 9C 10B 11D 12B 13C 14c 15A
16D 17C 18B 19A20 A 21ABCE22.BCDE23ABC 24ACE25BCD
26、簡述大眾傳播對政策議程設置的影響
大眾傳播可能無法影響人們議程設置功能是媒介的一種能力,通過重復性新聞報道來提高某議題在公眾心目中《傳播學教程》里有詳細記載。 簡單的說就是 由媒體設置輿論的切入點!該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給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大眾傳播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麼想,卻可以影響人們去想什麼。
27、簡述政策過程的漸進主義模型
漸進決策模型是美國著名的政治學家和政策科學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
林德布洛姆認為漸進決策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1)按部就班原則?按部就班,修修補補的漸進主義者或安於?現狀者,或許不象個英雄人物,但卻是個正在進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謀的問題解決者;
(2)積小變大變原則?從形式上看,漸進決策?過程似乎行動緩慢,但由微小變化的積累可以形成大的變化。漸進決?策要求變革現實是通過一點一點的變化,逐步實現根本變革的目的;
(3)穩中求變原則?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則不達,?勢必危害到社會的穩定。為保證決策過程的穩定性,要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通過一系列小變達到大變之目的。
綜上所述,漸進決策模型從認識論與方法論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從認識論上講,它在於以歷史和現實的態度將決定運行看成?是一個前後銜接的不間斷過程;從方法論上看,它注重事物變化的量?的積累。以量變導致質變,主張通過不間斷的修正,達到最終改變政?策之目的。林德布洛姆的漸進決策模型,因其所具有的固有缺陷,同樣也遭?到了不少學者批評。人們認為,這種模式在社會穩定,變遷速率緩慢?還比較適宜。但社會條件與環境發生巨大變革時,需要徹底改革現有?政策,這種模式非但起不到應有作用,很可能阻礙社會的變革。理性?決策模型所要求的過於理想化,在現實世界中是無法達到的,而漸進?決策模型雖與實際決策過程相近似,但只適用於穩定的社會中。
28、簡述危機決策的特點及其構成要素
特點:
1決策目標動態權變
2決策環境復雜多變
3決策信息嚴重不對稱
4決策步驟非程序化
構成要素:
(1)決策問題的發生、發展具有倜然性、急劇性和高度威脅性,需要決策者當機立斷
(2)可供利用的時間和信息等資源非常有限
(3)事態可能危及決策主體的根本利益
(4)高度的不確定性:原因、過程及後果很難預料
29、簡述政策接續的含義及其在政策過程中的意義。
答:以政策問題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標穩定和連續的行為和過程,其形式通常表現為舊的政策,政策執行程序和組織所替代,政策連續是政策穩定性,連續性與政策調整,創新的同意,即在政策變動或調整中保持政策的接續,在接續中進行政策的變動或調整,政策接續的經意義有(1)政策接續有利於保持政策的穩定(2)政策接續有利於政策變動的實現(3)政策接續有利於獲得社會對政策的認同
30、試述上下來去政策執行模型的內涵。
答:基於中國經驗的政策執行「上下來去」模型,是在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構建的政策執行研究路徑。這一路徑認為,在當代中國的政策實踐中,政策主體在政策政策執行的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並採用先做政策試點,即將政策進行局部實驗,然後再全面推廣的政策實驗方式。由於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政策主體和政策客體的關系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上下互動過程,因此,我們從總體上將之稱為「上下來去」政策執行模型。它具有以下內涵:(1)政策執行是一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2)政策執行是一個「實驗-推廣」的過程。(3)政策執行是一個「執行-總結」的過程。
31、試述影響公共政策評估的主要因素。
答:一,影響公共政策評估的主要因素1,公共政策目標的不確定性;(1)公共政策中許多政策的目標無法量化(2)大多數政策都有多重目標,甚至有些事相互沖突,矛盾(3)政策目標可能在執行過程中因政策問題和客觀環境的變化而調整(4)支出制定者和執行者可能人為 的用含糊的不確定的形式來表達和說明政策目標,以增加應變能力。(5)不少政策目標在沖突和拖鞋中達成無法全面分開和客觀公正評價(6)支出制定者和執行者在特殊或緊急情況下不得不做出決策和實施政策是,往往難以明確確定和政策目標。
32第一個問
答:管制功能
1政策問題的解決,可以通過政策對象不做什麼來達成政策目標。政策主體要制約、禁止政策對象不做什麼,或者說要使政策對象不發生政策主體不願見的行為,就須使政策對政策對象的行為具有管制功能。這種功能是通過政策的條文規定表現出來的
2可以加大交管部門對高速公路的進出口,對駕車新手管控力度,
使11號令對其有管制功能通過條文規定表現出來
使違規情況得到懲處,建立合理的交通管理制度,加大交管部門的管制力度
加強交通管制,整頓交通秩序,規劃交通
33 (1)第一,時間問題必須明朗而嚴重
第二,政治權威領導人以及專家學者預測性發動
第三,要有正常、民主和開放的覺察機制與過程
(2)首先,院士制度中的弊端日益嚴重,院士在媒體上進行披露
然後後再院士大會的報告中多次提出問題
之後再媒體中開始大幅度曝光
再由院士們進行科學調研提出院士制度的報告
最後進入決策議程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順便也請您幫忙採納下,祝好人幸福一生!~
F. 今年4月份的自考行政管理專業大家都考什麼課程啊
自考本科行政管理的課程主要包括: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內社會學概論、當容代中國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務員制度、公共政策、行政組織理論、領導科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畢業論文、英語(二)、財務管理學(選考)、企業管理概論(選考)、行政管理學(選考)、公文寫作與處理(選考)、機關管理(選考)
2020年4月份要考的科目有:
4月11日上午:00024普通邏輯、00318公共政策、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4月11日下午: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03709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4月12日上午:01848公務員制度、00321中國文化概論
4月12日下午:00015英語(二)、00034社會學概論 網頁鏈接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望採納!
G. 我國公共政策的案例有哪些
案例:
一、由於供暖需求大幅增加,河北省天然氣供應處於嚴重緊張狀態;
二、山西省臨汾市部分城區發生供暖遲到現象。問題出現後,河北省緊急實施天然氣需求側管理機制,及時啟動天然氣供應橙色預警;臨汾市各級幹部也加班加點攻克難關,全力做好供暖掃尾工作。
相關政府部門的及時應對、務實舉措,回應了老百姓的民生關切,在冬日裡傳遞了暖意。情況雖已好轉,但在清潔取暖的大趨勢下,天然氣供應緊張、供暖不順暢等問題,值得重視與反思。今年冬季,北方部分地區加快推進「煤改氣」。
環保部劃定的「禁煤區」,也迎來第一個冬天。天然氣需求量短時間內激增,考驗供給能力;取暖、燃燒設備等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時間長、成本高,無法一蹴而就。兩種因素相互疊加,導致部分家庭遭遇供暖困難。
(7)公共政策4月擴展閱讀
現實中,公共政策往往難以一步到位,謀劃決策需要多一些全局意識、問題意識、過程意識。公共政策具有很強的系統性。
以「煤改氣」為例,政策上游對接我國乃至世界能源市場,下游的政策效果則事關居民取暖、企業生產、環境治理等多個領域,可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制定決策切不可只抓一點、不及其餘,而需要進行全面、系統、多維度的分析研判,做好應急預案。
同時,落實公共政策必須尊重客觀規律。譬如,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是一個歷史過程,善用「巧勁」才能事半功倍。
H. 自考《行政管理》的各位大仙來幫幫我吧!我到底先報哪個呢
我那時候考的是公共政策 企業管理概論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三回門其實沒太大區別的,都是文科靠答背的,不過《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內容多點而已,你要真心想一次過了我建議你選 公共政策 企業管理概論這兩本內容比較適中,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內容比較多估計來不及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