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防治治理工作會
① 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12月10日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全國發展改革系統加強節能減排促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分析當前節能減排形勢,動員部署明年加強節能減排促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以確保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在會議中指出,當前,我國節能減排形勢嚴峻,霧霾防治形勢逼人。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領導同志對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經濟綜合部門,同時也是節能減排工作協調部門、節能主管部門,在加強節能減排、配合支持環保等部門促進大氣污染防治中要採取積極措施,著力推進相關工作的落實。各地發展改革(經信)部門要在地方黨委、政府領導下,盡職履責,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積極配合環保部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各項政策措施,做好相關工作。解振華表示,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綜合協調,推動出台防治大氣污染的配套措施,在化解過剩產能、完善環保電價、推動油品質量升級、支持燃煤工業鍋爐節能改造、實施新能源及節能汽車推廣補貼政策、實施百項能效標准推進工程及天然氣增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解振華強調,全國發展改革系統一定要從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認真抓好2014年節能減排工作,確保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促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實效。一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研究建立各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預警機制,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綜合運用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手段,著力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會同有關部門確保明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務。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制訂重大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技術裝備產業化工程實施方案。二是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加快發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推動分布式能源發展,切實解決可再生能源優先上網問題。控制煤炭消費量,制定重點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切實抓好天然氣供應保障。做好油品品質提升工作。三是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實施2014—2015年節能行動計劃。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能耗強度「雙控」考核,暫停未完成目標地區新建高耗能項目的核准和審批。強化節能評估審查,對能源消費增量超出控制目標的地區新上高耗能項目,實行能耗等量或減量置換。推進工業、建築、交通和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深入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加快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積極推行能效領跑者制度,建立和實施節能量交易制度。加強能效標准制(修)訂工作,完善節能監察執法機制,依法查處違法用能行為。四是積極推行清潔生產。組織編制《國家清潔生產推行規劃》,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先進技術,實施清潔生產改造。五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盡快研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建議。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模式。六是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形成組合拳。加大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引導社會加大節能減排和防治大氣污染治理投入。深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發揮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作用,落實脫硫、脫硝和除塵電價政策,推行居民用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七是加強與地方和部門協調合作。加強節能減排綜合協調,做好節能減排的部署安排、組織實施、監督檢查等。支持配合環保等部門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合力。加強中央與地方的溝通協作。八是動員全社會參與。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動員全體社會成員積極主動參與節能減排、防治霧霾。辦好全國節能宣傳周等主題活動。引導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節能綠色產品、節能省地型住宅。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踐行綠色低碳交通出行,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北京市、上海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交流了加強節能減排促進大氣污染防治的具體做法。
② 國家為什麼如此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國家如此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是因為大氣污染的危害很大。
大氣污染的危害:
對人體的危害
人類體驗到的大氣污染的危害,最初主要是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隨後逐步發現了對工農業生產的各種危害以及對天氣和氣候產生的不良影響。人們對大氣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機理、分布和規模等問題的深入研究,為控制和防治大氣污染提供了必要的依據。大氣污染後,由於污染物質的來源、性質、濃度和持續時間的不同,污染地區的氣象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差別,甚至人的年齡、健康狀況的不同,對人均會產生不同的危害。
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影響,首先是感覺上不舒服,隨後生理上出現可逆性反應,再進一步就出現急性危害症狀。大氣污染對人的危害大致可分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種。
(一)、急性中毒
空氣中大氣中的污染物濃度較低時,通常不會造成人體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如工廠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氣體泄露外排,外界氣象條件突變等,便會引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如印度帕博爾農葯廠甲基異氰酸酯泄露,直接危害人體,發生了2500人喪生,十多萬人受害。
(二)、慢性中毒
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現為污染物質在低濃度、長時間連續作用於人體後,出現的患病率升高等現象。中國城市居民肺癌發病率很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統疾病明顯高於郊區。
(三)、致癌作用
這是長期影響的結果,是由於污染物長時間作用於肌體,損害體內遺傳物質,引起突變,如果生殖細胞發生突變,使後代機體出現各種異常,稱致畸作用;如果引起生物體細胞遺傳物質和遺傳信息發生突然改變作用,又稱致突變作用;如果誘發成腫瘤的作用稱致癌作用。這里所指的「癌」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環境中致癌物可分為化學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生物性致癌物等。致癌作用過程相當復雜,一般有引發階段,促長階段。能誘發腫瘤的因素,統稱致癌因素。由於長期接觸環境中致癌因素而引起的腫瘤,稱環境瘤。 大氣污染會導致人的壽命下降。
大氣污染物主要分為有害氣體(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物、光化學煙霧和鹵族元素等)及顆粒物(粉塵和酸霧、氣溶膠等)。它們的主要來源是工廠排放,汽車尾氣,農墾燒荒,森林失火,炊煙(包括路邊燒烤),塵土(包括建築工地)等。
對工農業的危害
大氣污染對工農業生產的危害十分嚴重,這些危害可影響經濟發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損失。大氣污染物對工業的危害主要有兩種:一是大氣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對工業材料、設備和建築設施的腐蝕;二是飄塵增多給精密儀器、設備的生產、安裝調試和使用帶來的不利影響。大氣污染對工業生產的危害,從經濟角度來看就是增加了生產的費用,提高了成本,縮短了產品的使用壽命。
大氣污染對農業生產也造成很大危害。酸雨可以直接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又可以通過滲入土壤及進入水體,引起土壤和水體酸化、有毒成分溶出,從而對動植物和水生生物產生毒害。嚴重的酸雨會使森林衰亡和魚類絕跡。
對氣候的危害
大氣污染物質還會影響天氣和氣候。顆粒物使大氣能見度降低,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光輻射量。尤其是在大工業城市中,在煙霧不散的情況下,日光比正常情況減少40%。高層大氣中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和氟氯烴類等污染物使臭氧大量分解,引發的「臭氧洞」問題,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
從工廠、發電站、汽車、家庭小煤爐中排放到大氣中的顆粒物,大多具有水汽凝結核或凍結核的作用。這些微粒能吸附大氣中的水汽使之凝成水滴或冰晶,從而改變了該地區原有降水(雨、雪)的情況。人們發現在離大工業城市不遠的下風向地區,降水量比四周其它地區要多,這就是所謂「拉波特效應」。如果,微粒中央夾帶著酸性污染物,那麼,在下風地區就可能受到酸雨的侵襲。
大氣污染除對天氣產生不良影響外,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也逐漸引起人們關注。由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引發的溫室效應的加強,是對全球氣候的最主要影響。地球氣候變暖會給人類的生態環境帶來許多不利影響,人類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河流乾涸,森林減少,動物滅絕,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等等。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 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 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地球的破壞給人類帶來的不利影響的表現有:生態環境形勢十分嚴峻,一是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森林生態功能衰退,草地資源退化,水生態環境系統仍在惡化;二是農業和農村水環境污染嚴重,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來物種入侵,生物多樣性銳減,遺傳資源喪失,生物資源破壞形勢不容樂觀;四是由於中國人口規模龐大,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導致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人均佔有量不斷下降,資源危機顯現;五是生態功能繼續衰退,生態安全受到威脅,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急劇增加,大氣污染排放總量仍處於較高水平,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等等。生態環境現狀不僅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力,而且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減緩了社會主義進程。首先,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就拿中國每年所發生的洪澇災害來說,一場災難過後,成千上萬的人永遠離開了我們,大批大批的人無家可歸,不計其數的美好家園遭到破壞,無數的良田被洪水淹沒,再加上因道路毀壞所造成的交通中斷等等,我們仔細估算一下,我們是不是在經濟上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呢?其次,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的任意排放,導致大氣、河流、土地遭到污染,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同時也嚴重的損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再次,由於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致使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漠化越來越嚴重,這樣迫使許多農民遠走他鄉,而大部分又沒有固定的棲身之地,這加重了社會不安定因素。其實,由於環境遭到破壞所帶來的惡果還很多。②環境污染的原因 總的來說,環境污染可以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動的結果,或是這兩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如火山噴發,往大氣中排放大量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同樣也造成大氣環境的污染。但通常情況下,環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類活動,特別是社會經濟活動引起的。我們平常所指的就是這類源於人類活動的環境污染。人類活動之所以會造成環境污染,是因 為人類跟其他生物有一個根本差別:人類除了進行自身的生產外,還進行更大規模的物質生產,而後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沒有的。由於這一點,人類活動的強度遠遠大於其他生物。例如,對生態系統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僅取用滿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類對水的利用則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態系統所有的水都不夠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稱為污染 源。各種污染源的情況將在第四節講述。對環境污染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根據受污染的環境系統所屬類型或其中的主導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處的社會領域,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態或性質,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雜訊污染、輻射污染等污染.
對植物的危害
大氣中的污染物主要通過氣孔進入葉片並溶解在葉肉組織中,通過一系列的生物化學反應對植物生理代謝活動產生影響,所以植物受害症狀一般都是出現在葉片。污染物不同,植物受害的症狀也是有差異的。
中國的現狀:
我國大氣污染程度越發嚴重,而由於我國環境治理中,僅水污染與固體廢棄物治理的市場化程度較高,其餘如大氣污染治理由於易受天氣影響並且會在不同地域間轉移,因此一直以來,政府對大氣污染治理的積極性較低,這部分市場也較為薄弱。
但隨著華北地區出現的大量霧霾天氣,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對大氣污染的關注。事實上,我國早在幾年前,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已經陸續展開,自2002年以來,我國出台了各項政策,加大了節能減排的力度,如2002年1月30日發布的《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政策從能源合理利用、煤炭生產加工和供應、煤炭燃燒、煙氣脫硫、二次污染防治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規定。2012年8月,我國發布了《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政策中對電力與非電力行業脫硫脫硝效率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以上各項節能減排政策對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自於工業端排放,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工業二氧化硫廢氣排放中,電力行業所佔比例高達47.52%,而鋼鐵、水泥建材、有色冶金行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達10.64%、13.26%、6.04%。從我國大氣污染排放量來看,2000-2011年,中國工業廢氣排放量年均增速為19.06%,由2000年的138145億標立方米增長至2011年的674509億標立方米,11年間增長了2.39倍。
所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勢在必行,必須重視!
參考鏈接:大氣污染_網路
http://ke..com/view/42413.htm#7
③ 幼兒園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活動
你好:
12月10日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全國發展改革系統加強節能減排促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電視會議,分析當前節能減排形勢,動員部署明年加強節能減排促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以確保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在會議中指出,當前,我國節能減排形勢嚴峻,霧霾防治形勢逼人。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領導同志對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經濟綜合部門,同時也是節能減排工作協調部門、節能主管部門,在加強節能減排、配合支持環保等部門促進大氣污染防治中要採取積極措施,著力推進相關工作的落實。各地發展改革(經信)部門要在地方黨委、領導下,盡職履責,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積極配合環保部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各項政策措施,做好相關工作。解振華表示,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綜合協調,推動出台防治大氣污染的配套措施,在化解過剩產能、完善環保電、推動油品質量升級、支持燃煤工業鍋爐節能改造、實施新能源及節能汽車推廣補貼政策、實施百項能效標准推進工程及天然氣增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解振華強調,全國發展改革系統一定要從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認真抓好2014年節能減排工作,確保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促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實效。一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研究建立各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預警機制,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綜合運用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手段,著力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會同有關部門確保明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務。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制訂重大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技術裝備產業化工程實施方案。二是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加快發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推動分布式能源發展,切實解決可再生能源優先上問題。控制煤炭消量,制定重點區域煤炭消總量控制方案。切實抓好天然氣供應保障。做好油品品質提升工作。三是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實施2014—2015年節能行動計劃。實行能源消總量和能耗強度「雙控」考核,暫停未完成目標地區新建高耗能項目的核准和審批。強化節能評估審查,對能源消增量超出控制目標的地區新上高耗能項目,實行能耗等量或減量置換。推進工業、建築、交通和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深入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加快重點用能單位能耗監測系統建設。積極推行能效領跑者制度,建立和實施節能量交易制度。加強能效標准制(修)訂工作,完善節能監察執法機制,依法查處違法用能行為。四是積極推行清潔生產。組織編制《國家清潔生產推行規劃》,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先進技術,實施清潔生產改造。五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盡快研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建議。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模式。六是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形成組合拳。加大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引導社會加大節能減排和防治大氣污染治理投入。深入推進資源性格改革,發揮差別電、懲罰性電作用,落實脫硫、脫硝和除塵電政策,推行居民用電、用水、用氣階梯格。七是加強與地方和部門協調合作。加強節能減排綜合協調,做好節能減排的部署安排、組織實施、監督檢查等。支持配合環保等部門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合力。加強中央與地方的溝通協作。八是動員全社會參與。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動員全體社會成員積極主動參與節能減排、防治霧霾。辦好全國節能宣傳周等主題活動。引導消者購和使用節能綠色、節能省地型住宅。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模式,踐行綠色低碳交通出行,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北京市、上海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交流了加強節能減排促進大氣污染防治的具體做法。
希望能幫到你!
④ 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還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空氣污染的防治建議
①改善燃料結構,盡量充分燃燒液體燃料和氣體燃料。
②對化石燃料進行脫硫、脫氮處理,工廠的廢氣要經過處理再排放。
③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等。
④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提高環境的自我凈化能力。
⑤ 大氣污染防治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什麼的原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第三條大氣污染防治應當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全民參與、源頭治理、規劃先行、標本兼治、協同控制、損害擔責的原則。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政府主導、兵地共治、區域聯動、單位施治、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
(5)大氣污染防治治理工作會擴展閱讀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加大資金投入,開展大氣污染成因、治理技術和防治對策等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應用先進實用的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大氣污染防治。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大氣環境保護宣傳,普及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提高公眾大氣環境保護意識,鼓勵和引導公眾參與大氣環境保護。
⑥ 為什麼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不力追責
目前,大氣區域傳輸性污染越來越明顯,由於各地方的法規、排放標准和管理措施不一致,僅靠各地方進行直接協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協同管理問題。必須從法律層面統一重點區域的控制措施、標准、罰則,才能落實區域聯防聯控的要求。
無論是治理水污染,還是治理大氣污染,聯防聯治最大的障礙仍是行政阻隔。盡管各地都理解協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於缺乏統一統領,長三角三省一市要想真正走到一起,步調一致地進行霧霾防治,打破行政壁壘勢在必行。
制訂區域環境性標准,要求各地出台落實標準的規定,區域內各省市按照同一標准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同時,區域立法中除了強調責任外,還應加入懲戒力度和追責機制,避免使「立法」淪為「倡議」。
⑦ 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10條措施
國務院關於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
國發〔2013〕3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大氣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當前,我國大氣污染形勢嚴峻,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為特徵污染物的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社會和諧穩定。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能源資源消耗持續增加,大氣污染防治壓力繼續加大。為切實改善空氣質量,制定本行動計劃。
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出發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配合、區域協作與屬地管理相協調、總量減排與質量改善相同步,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新機制,實施分區域、分階段治理,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經濟增長質量提高,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多贏,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斗。
奮斗目標:經過五年努力,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力爭再用五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全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具體指標: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一、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減少多污染物排放
(一)加強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推進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建設,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的燃煤鍋爐,禁止新建每小時2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其他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每小時1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在供熱供氣管網不能覆蓋的地區,改用電、新能源或潔凈煤,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環保型鍋爐。在化工、造紙、印染、製革、制葯等產業集聚區,通過集中建設熱電聯產機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鍋爐。
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所有燃煤電廠、鋼鐵企業的燒結機和球團生產設備、石油煉制企業的催化裂化裝置、有色金屬冶煉企業都要安裝脫硫設施,每小時20蒸噸及以上的燃煤鍋爐要實施脫硫。除循環流化床鍋爐以外的燃煤機組均應安裝脫硝設施,新型干法水泥窯要實施低氮燃燒技術改造並安裝脫硝設施。燃煤鍋爐和工業窯爐現有除塵設施要實施升級改造。
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機化工、表面塗裝、包裝印刷等行業實施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在石化行業開展「泄漏檢測與修復」技術改造。限時完成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的油氣回收治理,在原油成品油碼頭積極開展油氣回收治理。完善塗料、膠粘劑等產品揮發性有機物限值標准,推廣使用水性塗料,鼓勵生產、銷售和使用低毒、低揮發性有機溶劑。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要於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燃煤電廠、燃煤鍋爐和工業窯爐的污染治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完成石化企業有機廢氣綜合治理。
(二)深化面源污染治理。綜合整治城市揚塵。加強施工揚塵監管,積極推進綠色施工,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應全封閉設置圍擋牆,嚴禁敞開式作業,施工現場道路應進行地面硬化。渣土運輸車輛應採取密閉措施,並逐步安裝衛星定位系統。推行道路機械化清掃等低塵作業方式。大型煤堆、料堆要實現封閉儲存或建設防風抑塵設施。推進城市及周邊綠化和防風防沙林建設,擴大城市建成區綠地規模。
開展餐飲油煙污染治理。城區餐飲服務經營場所應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推廣使用高效凈化型家用吸油煙機。
(三)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加強城市交通管理。優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規劃,推廣智能交通管理,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強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合理控制機動車保有量,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要嚴格限制機動車保有量。通過鼓勵綠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
提升燃油品質。加快石油煉制企業升級改造,力爭在2013年底前,全國供應符合國家第四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油,在2014年底前,全國供應符合國家第四階段標準的車用柴油,在2015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在2017年底前,全國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加強油品質量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
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採取劃定禁行區域、經濟補償等方式,逐步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基本淘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的500萬輛黃標車。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國范圍的黃標車。
加強機動車環保管理。環保、工業和信息化、質檢、工商等部門聯合加強新生產車輛環保監管,嚴厲打擊生產、銷售環保不達標車輛的違法行為;加強在用機動車年度檢驗,對不達標車輛不得發放環保合格標志,不得上路行駛。加快柴油車車用尿素供應體系建設。研究縮短公交車、計程車強制報廢年限。鼓勵計程車每年更換高效尾氣凈化裝置。開展工程機械等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污染控制。
加快推進低速汽車升級換代。不斷提高低速汽車(三輪汽車、低速貨車)節能環保要求,減少污染排放,促進相關產業和產品技術升級換代。自2017年起,新生產的低速貨車執行與輕型載貨車同等的節能與排放標准。
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公交、環衛等行業和政府機關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採取直接上牌、財政補貼等措施鼓勵個人購買。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燃料車的比例達到60%以上。
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四)嚴控「兩高」行業新增產能。修訂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行業准入條件,明確資源能源節約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標。有條件的地區要制定符合當地功能定位、嚴於國家要求的產業准入目錄。嚴格控制「兩高」行業新增產能,新、改、擴建項目要實行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
(五)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環境質量狀況,進一步提高環保、能耗、安全、質量等標准,分區域明確落後產能淘汰任務,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按照《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2010年本)》、《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的要求,採取經濟、技術、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前一年完成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21個重點行業的「十二五」落後產能淘汰任務。2015年再淘汰煉鐵1500萬噸、煉鋼1500萬噸、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平板玻璃2000萬重量箱。對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務的地區,嚴格控制國家安排的投資項目,暫停對該地區重點行業建設項目辦理審批、核准和備案手續。2016年、2017年,各地區要制定范圍更寬、標准更高的落後產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後產能。
對布局分散、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制定綜合整改方案,實施分類治理。
(六)壓縮過剩產能。加大環保、能耗、安全執法處罰力度,建立以節能環保標准促進「兩高」行業過剩產能退出的機制。制定財政、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產能過剩「兩高」行業企業退出、轉型發展。發揮優強企業對行業發展的主導作用,通過跨地區、跨所有制企業兼並重組,推動過剩產能壓縮。嚴禁核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
(七)堅決停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認真清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對未批先建、邊批邊建、越權核準的違規項目,尚未開工建設的,不準開工;正在建設的,要停止建設。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
三、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八)強化科技研發和推廣。加強灰霾、臭氧的形成機理、來源解析、遷移規律和監測預警等研究,為污染治理提供科學支撐。加強大氣污染與人群健康關系的研究。支持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推進大型大氣光化學模擬倉、大型氣溶膠模擬倉等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脫硫、脫硝、高效除塵、揮發性有機物控制、柴油機(車)排放凈化、環境監測,以及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等方面的技術研發,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九)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對鋼鐵、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屬冶煉等重點行業進行清潔生產審核,針對節能減排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採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裝備,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到2017年,重點行業排污強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推進非有機溶劑型塗料和農葯等產品創新,減少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積極開發緩釋肥料新品種,減少化肥施用過程中氨的排放。
(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鼓勵產業集聚發展,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推動水泥、鋼鐵等工業窯爐、高爐實施廢物協同處置。大力發展機電產品再製造,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發展。到2017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降低20%左右,在50%以上的各類國家級園區和30%以上的各類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主要有色金屬品種以及鋼鐵的循環再生比重達到40%左右。
(十一)大力培育節能環保產業。著力把大氣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轉化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需求,促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產品的創新開發與產業化應用。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積極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大幅增加大氣污染治理裝備、產品、服務產業產值,有效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鼓勵外商投資節能環保產業。
四、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
(十二)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制定國家煤炭消費總量中長期控制目標,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通過逐步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增加天然氣供應、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強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耗煤項目要實行煤炭減量替代。除熱電聯產外,禁止審批新建燃煤發電項目;現有多台燃煤機組裝機容量合計達到30萬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則建設為大容量燃煤機組。
(十三)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煤層氣供應。到2015年,新增天然氣干線管輸能力1500億立方米以上,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優化天然氣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氣應優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於替代燃煤;鼓勵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項目,限制發展天然氣化工項目;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原則上不再新建天然氣發電項目。
制定煤制天然氣發展規劃,在滿足最嚴格的環保要求和保障水資源供應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氣產業化和規模化步伐。
積極有序發展水電,開發利用地熱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到2017年,運行核電機組裝機容量達到50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
京津冀區域城市建成區、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區域要加快現有工業企業燃煤設施天然氣替代步伐;到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鍋爐、工業窯爐、自備燃煤電站的天然氣替代改造任務。
(十四)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提高煤炭洗選比例,新建煤礦應同步建設煤炭洗選設施,現有煤礦要加快建設與改造;到2017年,原煤入選率達到70%以上。禁止進口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質煤炭,研究出台煤炭質量管理辦法。限制高硫石油焦的進口。
擴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逐步由城市建成區擴展到近郊。結合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棚戶區改造,通過政策補償和實施峰谷電價、季節性電價、階梯電價、調峰電價等措施,逐步推行以天然氣或電替代煤炭。鼓勵北方農村地區建設潔凈煤配送中心,推廣使用潔凈煤和型煤。
(十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嚴格落實節能評估審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用能設備達到一級能效標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積極發展綠色建築,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築、保障性住房等要率先執行綠色建築標准。新建建築要嚴格執行強制性節能標准,推廣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光伏建築一體化、「熱—電—冷」三聯供等技術和裝備。
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加快北方採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新建建築和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建築逐步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加快熱力管網建設與改造。
五、嚴格節能環保准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十六)調整產業布局。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合理確定重點產業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重大項目原則上布局在優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所有新、改、擴建項目,必須全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未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一律不準開工建設;違規建設的,要依法進行處罰。加強產業政策在產業轉移過程中的引導與約束作用,嚴格限制在生態脆弱或環境敏感地區建設「兩高」行業項目。加強對各類產業發展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
在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實施差別化的產業政策,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出更高的節能環保要求。強化環境監管,嚴禁落後產能轉移。
(十七)強化節能環保指標約束。提高節能環保准入門檻,健全重點行業准入條件,公布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並實施動態管理。嚴格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是否符合總量控制要求作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前置條件。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以及遼寧中部、山東、武漢及其周邊、長株潭、成渝、海峽西岸、山西中北部、陝西關中、甘寧、烏魯木齊城市群等「三區十群」中的47個城市,新建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企業以及燃煤鍋爐項目要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各地區可根據環境質量改善的需要,擴大特別排放限值實施的范圍。
對未通過能評、環評審查的項目,有關部門不得審批、核准、備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准開工建設,不得發放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排污許可證,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關單位不得供電、供水。
(十八)優化空間格局。科學制定並嚴格實施城市規劃,強化城市空間管制要求和綠地控制要求,規范各類產業園區和城市新城、新區設立和布局,禁止隨意調整和修改城市規劃,形成有利於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城市和區域空間格局。研究開展城市環境總體規劃試點工作。
結合化解過剩產能、節能減排和企業兼並重組,有序推進位於城市主城區的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水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業環保搬遷、改造,到2017年基本完成。
六、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完善環境經濟政策
(十九)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本著「誰污染、誰負責,多排放、多負擔,節能減排得收益、獲補償」的原則,積極推行激勵與約束並舉的節能減排新機制。
分行業、分地區對水、電等資源類產品制定企業消耗定額。建立企業「領跑者」制度,對能效、排污強度達到更高標準的先進企業給予鼓勵。
全面落實「合同能源管理」的財稅優惠政策,完善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推行污染治理設施投資、建設、運行一體化特許經營。完善綠色信貸和綠色證券政策,將企業環境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嚴格限制環境違法企業貸款和上市融資。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
(二十)完善價格稅收政策。根據脫硝成本,結合調整銷售電價,完善脫硝電價政策。現有火電機組採用新技術進行除塵設施改造的,要給予價格政策支持。實行階梯式電價。
推進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
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優質優價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完善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成品油價格改革補貼政策。
加大排污費徵收力度,做到應收盡收。適時提高排污收費標准,將揮發性有機物納入排污費徵收范圍。
研究將部分「兩高」行業產品納入消費稅徵收范圍。完善「兩高」行業產品出口退稅政策和資源綜合利用稅收政策。積極推進煤炭等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符合稅收法律法規規定,使用專用設備或建設環境保護項目的企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
(二十一)拓寬投融資渠道。深化節能環保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項目的信貸支持。探索排污權抵押融資模式,拓展節能環保設施融資、租賃業務。
地方人民政府要對涉及民生的「煤改氣」項目、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輕型載貨車替代低速貨車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重點行業清潔生產示範工程給予引導性資金支持。要將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建設及其運行和監管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在環境執法到位、價格機制理順的基礎上,中央財政統籌整合主要污染物減排等專項,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對重點區域按治理成效實施「以獎代補」;中央基本建設投資也要加大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七、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嚴格依法監督管理
(二十二)完善法律法規標准。加快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步伐,重點健全總量控制、排污許可、應急預警、法律責任等方面的制度,研究增加對惡意排污、造成重大污染危害的企業及其相關負責人追究刑事責任的內容,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建立健全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研究起草環境稅法草案,加快修改環境保護法,盡快出台機動車污染防治條例和排污許可證管理條例。各地區可結合實際,出台地方性大氣污染防治法規、規章。
加快制(修)訂重點行業排放標准以及汽車燃料消耗量標准、油品標准、供熱計量標准等,完善行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
(二十三)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完善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監管體制,加強對地方人民政府執行環境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監督。加大環境監測、信息、應急、監察等能力建設力度,達到標准化建設要求。
建設城市站、背景站、區域站統一布局的國家空氣質量監測網路,加強監測數據質量管理,客觀反映空氣質量狀況。加強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體系建設,推進環境衛星應用。建設國家、省、市三級機動車排污監管平台。到2015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建成細顆粒物監測點和國家直管的監測點。
(二十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推進聯合執法、區域執法、交叉執法等執法機制創新,明確重點,加大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對偷排偷放、屢查屢犯的違法企業,要依法停產關閉。對涉嫌環境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落實執法責任,對監督缺位、執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為,監察機關要依法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
(二十五)實行環境信息公開。國家每月公布空氣質量最差的10個城市和最好的10個城市的名單。各省(區、市)要公布本行政區域內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在當地主要媒體及時發布空氣質量監測信息。
各級環保部門和企業要主動公開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企業污染物排放、治污設施運行情況等環境信息,接受社會監督。涉及群眾利益的建設項目,應充分聽取公眾意見。建立重污染行業企業環境信息強制公開制度。
八、建立區域協作機制,統籌區域環境治理
(二十六)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建立京津冀、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由區域內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參加,協調解決區域突出環境問題,組織實施環評會商、聯合執法、信息共享、預警應急等大氣污染防治措施,通報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研究確定階段性工作要求、工作重點和主要任務。
(二十七)分解目標任務。國務院與各省(區、市)人民政府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將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地方人民政府和企業。將重點區域的細顆粒物指標、非重點地區的可吸入顆粒物指標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構建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
國務院制定考核辦法,每年初對各省(區、市)上年度治理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2015年進行中期評估,並依據評估情況調整治理任務;2017年對行動計劃實施情況進行終期考核。考核和評估結果經國務院同意後,向社會公布,並交由幹部主管部門,按照《關於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關於開展政府績效管理試點工作的意見》等規定,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二十八)實行嚴格責任追究。對未通過年度考核的,由環保部門會同組織部門、監察機關等部門約談省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提出整改意見,予以督促。
對因工作不力、履職缺位等導致未能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的,以及干預、偽造監測數據和沒有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監察機關要依法依紀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環保部門要對有關地區和企業實施建設項目環評限批,取消國家授予的環境保護榮譽稱號。
九、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
(二十九)建立監測預警體系。環保部門要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到2014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要完成區域、省、市級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其他省(區、市)、副省級市、省會城市於2015年底前完成。要做好重污染天氣過程的趨勢分析,完善會商研判機制,提高監測預警的准確度,及時發布監測預警信息。
(三十)制定完善應急預案。空氣質量未達到規定標準的城市應制定和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並向社會公布;要落實責任主體,明確應急組織機構及其職責、預警預報及響應程序、應急處置及保障措施等內容,按不同污染等級確定企業限產停產、機動車和揚塵管控、中小學校停課以及可行的氣象干預等應對措施。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演練。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要建立健全區域、省、市聯動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體系。區域內各省(區、市)的應急預案,應於2013年底前報環境保護部備案。
(三十一)及時採取應急措施。將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納入地方人民政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實行政府主要負責人負責制。要依據重污染天氣的預警等級,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引導公眾做好衛生防護。
十、明確政府企業和社會的責任,動員全民參與環境保護
(三十二)明確地方政府統領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氣環境質量負總責,要根據國家的總體部署及控制目標,制定本地區的實施細則,確定工作重點任務和年度控制指標,完善政策措施,並向社會公開;要不斷加大監管力度,確保任務明確、項目清晰、資金保障。
(三十三)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協調力量、統一行動,形成大氣污染防治的強大合力。環境保護部要加強指導、協調和監督,有關部門要制定有利於大氣污染防治的投資、財政、稅收、金融、價格、貿易、科技等政策,依法做好各自領域的相關工作。
(三十四)強化企業施治。企業是大氣污染治理的責任主體,要按照環保規范要求,加強內部管理,增加資金投入,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治理技術,確保達標排放,甚至達到「零排放」;要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接受社會監督。
(三十五)廣泛動員社會參與。環境治理,人人有責。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普及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知識。加強大氣環境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倡導文明、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引導公眾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全社會樹立起「同呼吸、共奮斗」的行為准則,共同改善空氣質量。
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氣污染防治任務繁重艱巨,要堅定信心、綜合治理,突出重點、逐步推進,重在落實、務求實效。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企業要按照本行動計劃的要求,緊密結合實際,狠抓貫徹落實,確保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如期實現。
⑧ 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有什麼重要意義
1、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藍天白雲是廣大人民群眾對生態文明最質朴的理解。天空沒有藍天白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就無從談起。必須通過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這個突破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是解決民生環境問題的必然要求。
不損害群眾健康的、優美宜居的環境質量是各級政府必須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基本服務。扎實推進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大幅減少重污染天氣,逐步改善空氣質量,讓人們看到希望,才能取信於民。
3、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有力抓手。
我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轉變,這是造成大氣污染嚴重的根本原因。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是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內在要求,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要舉措。
4、《大氣十條》是樹立負責任國家形象的有效途徑。
深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可以協同控制和減少多污染物的排放量,更好地彰顯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也有利於我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占據主動。
(8)大氣污染防治治理工作會擴展閱讀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1、嚴控渣土車撒漏揚塵
為了進一步加強渣土車的管理力度,下一步交管部門將加強運前審批管理,組織運輸源頭屬地支隊對參與運輸的車輛、駕駛人進行運前檢查,杜絕帶病車上路。同時,圍繞施工項目周邊道路及渣土運輸較為集中的道路、時段,每周開展一次區域性集中治理行動,對存在渣土撒漏、違規運輸等行為的,詳細記錄,製作筆錄,形成台賬。
2、嚴控機動車尾氣排放
辦理各類車務手續時,進一步強化車輛查驗環節,嚴格比對車輛環保標准信息,對不符合環保標準的車輛,一律不予辦理注冊、轉入業務;配合環保部門開展老舊機動車淘汰相關工作;對無定期排放檢驗合格的機動車,一律不予核發安全技術檢驗合格標識。
3、嚴格落實重污染車輛限行措施
繼續實施外環線(含)以內區域道路禁止未加裝顆粒物捕集器DPF裝置的國Ⅲ中型重型柴油貨車通行、禁止中型重型載貨汽車(持有通行證的車輛除外)通行,以及禁止高排放(原國Ⅰ、國Ⅱ標准)輕型汽油車工作日通行等限行措施。
⑨ 大氣污染產生的原因及如何防治
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一、環境意識薄弱對可持續發展戰略認識回不足
二、能源答、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費嚴重
三、大氣污染防治的資金投入不足
四、執法不嚴,監督管理力度不夠
主要還是:汽車、工業等廢棄的排放造成的。
防治方法,就是提倡綠色環保、節能低碳的生活方式,政府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工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