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依法
Ⅰ 閱讀上述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談談怎樣理解黨的依法執政
以下給出的答案沒有聯系材料。
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專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屬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其宗旨。
2.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3.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執政,就是黨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領導人民制定法律,自覺帶頭遵守法律,採取措施保證法律的實施,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
4.依法執政體現在黨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職能,使黨的意志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
5.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Ⅱ 從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是黨中央繼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之後作出的又一重大決定。四中全會的決定,進一步肯定和強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社會總體財富實現了巨大增長,我們的各項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隨著社會矛盾的積累,利益訴求的多樣,公民權利意識的增強,尤其是面對財富存量日益階層化、改革增量逐漸邊際化的局面,再次改革的呼聲,猶如三十多年前,業已成為全國人民的最大共識。但是對於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社會各界的認識不一,在切身利益面前也不可能認識統一,只有把全面深化改革納入法治軌道,才能保障我們的事業不斷向前進。
首先,法治能夠消除改革的風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面對復雜多樣的紛爭,面對各種力量的沖撞,需要標准與權威的出現。法律作為一種共同標准與理性權威,應該深植於社會各界內心,成為各方相互博弈的邊界,成為社會達成妥協的保障。其次,法治能夠保障改革的成果。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法治可以引領改革,法治的程序可以避免「實踐先行、立法附隨」的改革模式產生的弊端,法治的權威可以將改革的成功經驗和有效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鞏固改革的成果。第三,法治能夠糾偏改革的失誤。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法治具有的正義、平等、公開、秩序等精神價值,具有社會調整的功能,能夠檢驗改革的成效,能夠糾正改革的失誤。
民主政治的推進、市場經濟的深改、公平社會的構建、生態文明的培育,都需要強大的法治保障,越是深化各項事業改革、推進社會深刻轉型,就越是需要法治的保障,唯有如此,才能規范權力與資本、保障人權與尊嚴,才能實現國家安穩、社會共贏。
Ⅲ 我們政治生活的基本內容是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權利,依法履行政治性義務。這是因為
答案B
此題考查我國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權利,依法履行政治性義務的原回因,它不是由我國答的國家制度決定的,也不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而是因為國家以法律規定並保護公民享有的神聖權利,公民則有義務關心國家和社會,負有履行義務的責任,故選B;人民是國家的主人,D項錯誤。
Ⅳ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公民應怎樣依法理性地參與政治生活
在中國,公民參與政治的唯一體現是投票權,可是這一權利在基層幾乎就是走過場,幾乎都是內定了,所以無從談參與政治生活。
如果你要表達政治觀點,可以爭取成為人大委員,可以向人大提議,至於是否採納,那就需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討論了。
如果你的利益受到國家的損害,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申請國家賠償。
如果你想組織示威遊行,首先向當地人民政府、公安部么申請,允許了就可以,但是在中國,允許你的可能是0。
Ⅳ 說明各政治生活主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應該怎樣做
中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要堅持中共領導核心地位,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中共要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全面推進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
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自覺接受監督 推進政務公開。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
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要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保證公正司法 提高司法公信力。
公民要依法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增強法治觀念,學法尊法守法用法。
Ⅵ 什麼是法治,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法治,顧名思義,法治就是"法的統治"。法治是一種貫徹法律至上、 嚴格依法辦事的治國原則和方式。它要求作為反映社會主體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並在全社會得到有效的實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的貫徹。
法治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式, 要求整個國家以及社會生活均依法而治, 即管理國家、治理社會, 是憑靠法律這種公共權威, 這種普遍、穩定、明確的社會規范;而不是靠任何人格權威, 不是靠掌權者的威嚴甚至特權, 不依個人意志為轉移。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代中國,"法治"和"依法治國"這兩個概念是根本一致的,依法治國實際就是法治的另一種表述,二者之間是一體兩面的關系。 要全面認識法治的內涵,必須對法治與法制、法治與人治、法治與德治的概念做一下辨析,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
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一、法治在民主政治建設中的必要性
(一)法治與民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法治與民主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民主促進法治,法治保障民主。法治強調用法律治理國家,而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超然於政治體系之外的法律是不存在的,法律需要民主以保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與此同時,法治通過規范政治行為、協調政治關系、解決政治問題等方式,保障民主在政治中的參與性以及民主權利的實現,促進民主政治生活的良性運行。
(二)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由之路。
法治,對於限制政府公權力,保障公民私權利具有重要意義。
二、建設法治中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在中國的推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法治是保障公民權利奠基石
(二)法治是市場經濟的護航員
(三)法治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閥」
(四)法治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神
(五)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器
(6)政治生活依法擴展閱讀
法治與人治是根本相對立的,是不同的治國理念。人治強調個人權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與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沒有法治。
但要強調,國家依靠法治並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為再好的法律與制度都需要人來實現與執行。但是,不可以將「人的作用」與「人治」相等同,兩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兩個部分,即形式意義的法治和實質意義的法治,是兩者的統一體。形式意義的法治,強調「以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
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形式意義的法治應當體現法治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實質意義的法治也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運行機制予以實現,兩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為基礎,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們的法治卻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在理論上如何印證現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現實的法治實踐中確實存在缺少政府和民眾的有效「互動」。
冷靜地思考分析和對「依法治理」現狀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缺少這種「互動」的現實表現,主要原因在於:民眾對於自身的權利不知道,知道不執行,執行不徹底,導致了21世紀初的這個結果。民眾們在經歷義務教育之後,依舊對於介紹法治的課程並不重視,法治觀念、理念很難進入民眾內心。
使得法治推動成為看似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
法治是依據法律的治理。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
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
總的來說就是法治包括實質意義上的法治和形式意義上的法治,也就是強調兩者的統一,形式意義上的法治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
Ⅶ 依法參加政治生活的事例(初三用)
未成年人有監督權和檢舉權,滿十八周歲者才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Ⅷ 運用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談談怎樣理解黨的依法執政
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執政,就是黨堅持依法治國的基專本方略,領導人民制定法律,自覺屬帶頭遵守法律,採取措施保證法律的實施,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
依法執政體現在黨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職能,使黨的意志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體現了中共的性質和領導核心地位。
Ⅸ 運用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分析我國應如何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
1)①全國人大要行使立法權和監督權,堅持科學立法,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法律體回系,並監督答法律的實施。②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③公民要自覺履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並行使監督權,監督法律的實施。④中共要堅持依法執政,加強黨內法規建設,加強對依法治國的領導。⑤司法機關要加強司法監督,堅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
Ⅹ 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的政治性義務是什麼
公民的政治性義務,即公民對國家、社會應承擔的責任。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內,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容結。第一:履行這一義務的重要性。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公民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第二:對公民提出的要求。每個中國公民,都應當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緊密聯系在一起,自覺地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第二,遵守憲法和法律。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是公民根本的行為准則。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第三,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從國家的角度看,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保證;從公民的角度看,它是公民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職責。
第四,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公民的光榮義務。為了保衛祖國,我們要自覺履行這個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