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降溶
Ⅰ 能夠引起水中溶解氧下降的污染物質有哪些
能夠引起水中溶解氧下降的污染物質事實應該有有毒化學物質。
Ⅱ 有機污染物降解的內容介紹
在水體實際納污能力計算中,為了反映污染物的稀釋降解過程,常引入污染物綜合降解系數這一參數,即將污染物受水體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等作用通過綜合降解系數來反映,其反映了污染物自凈過程的快慢程度,一般情況下其精度能夠滿足水資源保護規劃與管理的要求。
有機污染物降解又稱BOD降解。水體中有機污染物因氧化分解而發生的衰減變化過程。它是水體污染物發生化學或生物化學轉化反應中最常見和最重要的一種,也是可為人們利用的自凈作用。在有機物氧化降解時,將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當水體中的耗氧速率大於供氧速率時,水體將出現缺氧,以致使厭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水體中可生成甲烷氣等發臭氣體,使魚類乃至原生動物死亡。有機污染物的降解取決於該污染物的可降解特性(通常以降解速率系數表示)和降解過程所經歷的時間,一般按一級反應動力學表示,即ct=c0e-kt式中:c0、ct為t=0和t=t時有機污染物的濃度;K為有機污染物的降解速率系數;t為降解經歷時間。有機污染物的綜合指標BOD的降解,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CBOD的降解,第二階段為NBOD的硝化,它們的降解過程可表達為式中:Lt、Ln為t時的CBOD和NBOD濃度;L0、L0(N)為t=0時的CBOD和NBOD濃度;K1、KN為CBOD和NBOD的耗氧速率系數;t為經歷時間。
Ⅲ 急求:影響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因素
六、生物降解作用
生物降解是引起有機污染物分解的最重要的環境過程之一。水環境中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依賴於微生物通過酶催化反應分解有機物。當微生物代謝時,一些有機污染物作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細胞生長所需的碳;另一些有機物,不能作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須由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因此,有機物生物降解存在兩種代謝模式:生長代謝(Growth metabolism)和共代謝(Cometabolism)。這兩種代謝特徵和降解速率極不相同,下面分別進行討論。
1.生長代謝
許多有毒物質可以像天然有機化合物那樣作為微生物的生長基質。只要用這些有毒物質作為微生物培養的唯一碳源便可鑒定是否屬生長代謝。在生長代謝過程中微生物可對有毒物質進行較徹底的降解或礦化,因而是解毒生長基質去毒效應和相當快的生長基質代謝意味著與那些不能用這種方法降解的化合物相比,對環境威脅小。
一個化合物在開始使用之前,必須使微生物群落適應這種化學物質,在野外和室內試驗表明,一般需要2—50天的滯後期,一旦微生物群體適應了它,生長基質的降解是相當快的。由於生長基質和生長濃度均隨時間而變化,因而其動力學表達式相當復雜。Monod方程是用來描述當化合物作為唯一碳源時,化合物的降解速率:
式中:c——污染物濃度;
B——細菌濃度;
Y——消耗一個單位碳所產生的生物量;
μmax——最大的比生長速率;
Ks——半飽和常數,即在最大比生長速率μmax一半時的基質濃度。
Monod方程式在實驗中已成功地應用於唯一碳源的基質轉化速率,而不論細菌菌株是單一種還是天然的混合的種群。Paris等用不同來源的菌株,以馬拉硫磷作唯一碳源進行生物降解(如圖3—34所示)。分析菌株生長的情況和馬拉硫磷的轉化速率,可以得到Monod方程中的各種參數:μmax =0.37h-1,Ks=2.17μmol/L(0.716mg/L),Y=4.1×1010cell/μmol(1.2 ×1011cell/mg)
Monod方程是非線性的,但是在污染物濃度很低時,即Ks>>c,則式可簡化為:
-dc/dt=Kb2·B·c』
式中:Kb2——二級生物降解速率常數。
Paris等在實驗室內用不同濃度(0.0273—0.33μmol/L)的馬拉硫磷進行試驗測得速率常數為(2.6±0.7) ×10-12L/(cell·h),而與按上述參數值計算出的μmax/(Y·Ks)值4.16×10-12L/(cell·h)相差一倍,說明可以在濃度很低的情況下建立簡化的動力學表達式(3—156)。
但是,如果將此式用於廣泛的生態系統,理論上是說不通的。在實際環境中並非被研究的化合物是微生物唯一碳源。一個天然微生物群落總是從大量各式各樣的有機碎屑物質中獲取能量並降解它們。即使當合成的化合物與天然基質的性質相近,連同合成化合物在內是作為一個整體被微生物降解。再者,當微生物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使化合物降解,那麼Y的概念就失去意義。通常應用簡單的一級動力學方程表示:
式中:Kb—一級生物降解速率常數。
2.共代謝
某些有機污染物不能作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與能源,必須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時,該有機物才能被降解,這種現象稱為共代謝。它在那些難降解的化合物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展示了通過幾種微生物的一系列共代謝作用,可使某些特殊有機污染物徹底降解的可能性。微生物共代謝的動力學明顯不同於生長代謝的動力學,共代謝沒有滯後期,降解速度一般比完全馴化的生長代謝慢。共代謝並不提供微生物體任何能量,不影響種群多少。然而,共代謝速率直接與微生物種群的多少成正比,Paris等描述了微生物催化水解反應的二級速率定律:
由於微生物種群不依賴於共代謝速率,因而生物降解速率常數可以用Kb=Kb2·B表示,從而使其簡化為一級動力學方程。
用上述的二級生物降解的速率常數文獻值時,需要估計細菌種群的多少,不同技術的細菌計數可能使結果發生高達幾個數量級的變化,因此根據用於計算Kb2的同一方法來估計B值是重要的。
總之,影響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是有機化合物本身的化學結構和微生物的種類。此外,一些環境因素如溫度、pH、反應體系的溶解氧等也能影響生物降解有機物的速率。
Ⅳ 進入環境中的有機污染物的降解主要有哪幾種方式
有機污染物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主要是由自身的理化性質與水環境性質共同決版定,其中與溶解權性有機質的相互作用起著重要的作用.有機污染物一般通過吸附作用、揮發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過程進行遷移轉化.
Ⅳ 影響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因素
wtt500已經說得比較全了 我幫忙補充下
關於污染物的種類 沒有生物毒性的有機物才用生物降版解 尤其是權不能含有重金屬和放射性物質
微生物的種類 不同種類的適應能力不一樣,分解的東西也不一樣
降解的條件其實反映的微生物的生存條件 像溫度、水分、PH、氧氣等都要適宜那些微生物的生存才行 比方說有的時候用好氧菌分解,就需要充足的氧氣,如果是用厭氧菌分解,就不能有氧氣
Ⅵ 在河流影響污染物稀釋的因素
1.物理凈化過程
物理凈化是指由於稀釋、擴散、沉澱等作用而使河水中的污染物濃度降低的過程。其中稀釋作用是一項重要的物理凈化過程。河水中的懸浮固體,在重力作用下,逐漸沉降到河底,成為淤泥。而河流對溶解態污染物的稀釋能力,是因為污染物進入河流後同時存在兩種運動形式:一是由於受河水的推動而沿水流方向的運動,這種水流輸運污染物的方式,稱為推流;二是由於污染物質的進入,在水流中產生了濃度差異,污染物將由高濃度處向低濃度處遷移,這一污染物的運動形式稱為擴散。污染物進入水體後正是在推流和擴散這兩種同時存在而又相互影響的運動形式的作用下,才使得其濃度從排放口開始往下游逐漸降低,得以不斷凈化稀釋。
2.化學凈化過程
化學凈化是指污染物進入水體後在化學(或物理化學)作用下而使其濃度降低的過程。水體中進行的化學或物理化學凈化過程,包括氧化-還原、酸鹼中和、沉澱-溶解、分解-化合、吸附-解吸、凝聚-膠溶等。例如,水體中的低價金屬離子(如二價鐵、二價錳等),可通過氧化作用生成難溶的高價金屬氫氧化物而沉澱下來;六價鉻可通過還原作用而轉化為毒性較小的三價鉻;水中的粘土礦物質及腐殖酸膠體顆粒,也可通過吸附、凝聚、沉降等作用轉移至底泥中。
3.生物凈化過程
生物凈化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機污染物逐漸分解、氧化使其含量逐漸降低的過程。進入水體的有機污染物的凈化,主要有賴於生物化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微生物消耗或吸收了水中的污染物,使得水體向凈化的方向轉變。造成這一轉變的生物化學過程常被稱作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機化合物轉化為低級有機物和簡單無機物的過程。
生物降解分為好氧生物降解和厭氧生物降解。前者是指在溶解氧(氧分子)存在的條件下,由好氧微生物完成的生物化學反應;後者是指在氧氣不足或無氧氣的情況下,由厭氧微生物完成的生物化學反應。有的微生物既能在有氧條件下進行生物化學反應,也能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進行生物化學反應,稱為兼性微生物。
從反應的結果看,好氧生物降解與厭氧生物降解的區別是,前者的產物是穩定的無機物(如CO2、H2O等),後者的產物則不完全是上述穩定的無機物,而是還包括甲烷、乙酸等有機物和NH3等氧化不徹底的無機物。
在未受污染的水體中,水中都有一定濃度的溶解氧。但是,當水體受到有機物的污染後,水體中的微生物就會大量繁殖起來。由於好氧微生物比厭氧微生物生長快,所以好氧微生物首先發展壯大。當好氧微生物發展到一定數量,它們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速率有可能超過空氣中的氧氣向水中溶解的速率(稱為復氧速率)。一旦如此,水中的溶解氧濃度就開始迅速下降,直到濃度降到接近零,使水體呈現無氧或缺氧狀態。在缺氧或無氧狀態下,好氧微生物的生長受到抑制,而厭氧微生物則大量繁殖起來,繼承了大部分的自凈工作。實際上,當一個水體受到較嚴重的有機污染時,水中的溶解氧是隨水的深度變化的,表層水體的溶解氧較高,越往深處溶解氧越低,直至厭氧狀態。因此,好氧微生物集中在水體的上部,阻止了從空氣中補充進來的溶解氧向下層的傳遞,從而維持下層水體的厭氧狀態,使得厭氧微生物集中在水體的底部。
一般情況下,在天然河流中,對於有機污染物的自凈過程好氧生物降解起主要作用,生化過程中消耗的溶解氧,可從大氣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得到及時補充。圖7-1給出了正常受污河段生物凈化的好氧分解過程:首先,在水中溶解氧的參與下腐生細菌將可生化降解的膠態和溶解態的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穩定的無機物,如水、二氧化碳、氨氮和磷酸鹽等,進而再在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的作用下,將氨氮相繼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在這一過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當其濃度降低後,大氣中的氧可通過氣水界面向水體中擴散進行補充,微生物也在分解有機污染物的過程中不斷增殖,促使好氧分解過程不斷進行,直至污染物完全被分解,水體得以凈化為止。
4.細菌的自然死亡過程
污染物進入河流後,由於環境的變化(如基質減少、日光殺菌、水溫及pH不適、化學毒物存在、吞食細菌的原生動物存在等),使污水中帶來的細菌、病原菌、病毒等逐漸死亡,從而使水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自然凈化。
如從河流中形成自凈作用的場所上看,又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1)河水與大氣間的自凈作用 這種作用表現為水體中氣態物質向大氣中的擴散,如河水中的CO2、H2S等氣體的釋放。
(2)河水中的自凈作用 污染物質在河水中的稀釋、擴散、氧化、還原,或由於水中微生物作用而使污染物質發生生物化學分解,以及放射性污染物質的蛻變等等。
(3)河水與底質間的自凈作用 這種作用表現為河水中懸浮物質的沉澱、污染物質被河底淤泥吸附等等。
(4)河流底質中的自凈作用 由於底質中微生物的作用使底質中的有機污染物質發生分解等。
由此可見,河流自凈作用是包含著十分廣泛的內容的,而在實際上這些作用又常相互交織在一起,因此在具體研究工作中必然要有所偏重。目前在河流自凈作用的研究上,多側重於狹義的自凈作用,即主要研究河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由於微生物而形成的生物化學分解作用。從自凈作用產生的場所上看,目前則是以研究在水中發生的自凈作用為主。
Ⅶ 污水站在運行中溶解氧逐步降低是怎麼回事
有如來下原因:
1、進水污染物濃度自升高,導致微生物好氧增加;
2、曝氣頭堵塞或充氧設備效率降低導致充氧不足;
3、在線監測的DO探頭不準,如長期沒有標定或探頭表面結垢或雜物包裹導致檢測不準。
根據以上情況逐一排除就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Ⅷ 影響微生物對污染物降解轉化的因素有哪些
六、生物降解作用
生物降解是引起有機污染物分解的最重要的環境過程之一.水環境中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依賴於微生物通過酶催化反應分解有機物.當微生物代謝時,一些有機污染物作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細胞生長所需的碳;另一些有機物,不能作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須由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因此,有機物生物降解存在兩種代謝模式:生長代謝(Growth metabolism)和共代謝(Cometabolism).這兩種代謝特徵和降解速率極不相同,下面分別進行討論.
1.生長代謝
許多有毒物質可以像天然有機化合物那樣作為微生物的生長基質.只要用這些有毒物質作為微生物培養的唯一碳源便可鑒定是否屬生長代謝.在生長代謝過程中微生物可對有毒物質進行較徹底的降解或礦化,因而是解毒生長基質去毒效應和相當快的生長基質代謝意味著與那些不能用這種方法降解的化合物相比,對環境威脅小.
一個化合物在開始使用之前,必須使微生物群落適應這種化學物質,在野外和室內試驗表明,一般需要2—50天的滯後期,一旦微生物群體適應了它,生長基質的降解是相當快的.由於生長基質和生長濃度均隨時間而變化,因而其動力學表達式相當復雜.Monod方程是用來描述當化合物作為唯一碳源時,化合物的降解速率:
式中:c——污染物濃度;
B——細菌濃度;
Y——消耗一個單位碳所產生的生物量;
μmax——最大的比生長速率;
Ks——半飽和常數,即在最大比生長速率μmax一半時的基質濃度.
Monod方程式在實驗中已成功地應用於唯一碳源的基質轉化速率,而不論細菌菌株是單一種還是天然的混合的種群.Paris等用不同來源的菌株,以馬拉硫磷作唯一碳源進行生物降解(如圖3—34所示).分析菌株生長的情況和馬拉硫磷的轉化速率,可以得到Monod方程中的各種參數:μmax =0.37h-1,Ks=2.17μmol/L(0.716mg/L),Y=4.1×1010cell/μmol(1.2 ×1011cell/mg)
Monod方程是非線性的,但是在污染物濃度很低時,即Ks>>c,則式可簡化為:
-dc/dt=Kb2·B·c』
式中:Kb2——二級生物降解速率常數.
Paris等在實驗室內用不同濃度(0.0273—0.33μmol/L)的馬拉硫磷進行試驗測得速率常數為(2.6±0.7) ×10-12L/(cell·h),而與按上述參數值計算出的μmax/(Y·Ks)值4.16×10-12L/(cell·h)相差一倍,說明可以在濃度很低的情況下建立簡化的動力學表達式(3—156).
但是,如果將此式用於廣泛的生態系統,理論上是說不通的.在實際環境中並非被研究的化合物是微生物唯一碳源.一個天然微生物群落總是從大量各式各樣的有機碎屑物質中獲取能量並降解它們.即使當合成的化合物與天然基質的性質相近,連同合成化合物在內是作為一個整體被微生物降解.再者,當微生物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使化合物降解,那麼Y的概念就失去意義.通常應用簡單的一級動力學方程表示:
式中:Kb—一級生物降解速率常數.
2.共代謝
某些有機污染物不能作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與能源,必須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時,該有機物才能被降解,這種現象稱為共代謝.它在那些難降解的化合物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展示了通過幾種微生物的一系列共代謝作用,可使某些特殊有機污染物徹底降解的可能性.微生物共代謝的動力學明顯不同於生長代謝的動力學,共代謝沒有滯後期,降解速度一般比完全馴化的生長代謝慢.共代謝並不提供微生物體任何能量,不影響種群多少.然而,共代謝速率直接與微生物種群的多少成正比,Paris等描述了微生物催化水解反應的二級速率定律:
由於微生物種群不依賴於共代謝速率,因而生物降解速率常數可以用Kb=Kb2·B表示,從而使其簡化為一級動力學方程.
用上述的二級生物降解的速率常數文獻值時,需要估計細菌種群的多少,不同技術的細菌計數可能使結果發生高達幾個數量級的變化,因此根據用於計算Kb2的同一方法來估計B值是重要的.
總之,影響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是有機化合物本身的化學結構和微生物的種類.此外,一些環境因素如溫度、pH、反應體系的溶解氧等也能影響生物降解有機物的速率.
Ⅸ 影響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因素
微生物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