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五個體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五個體系

發布時間: 2020-11-22 14:35:09

㈠ 社會主義法制的五大體系是什麼

1.社會主義法制的五大體系是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2.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為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完善法律體系指明了方向。只有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實現有法可依,只有不斷提高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才能實現良法善治,才能為依法治國提供基本制度依循。

3.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法治的核心問題。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法律得不到實施,形同虛設。建立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對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一體建設至為關鍵。

4.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離不開對法律實施的強力監督。只有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才能防止腐敗,糾正以言代法、恃權凌法、徇私枉法之風,才能防止和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之風,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守法之風,社會主義法治才會有權威性,才會有生命力。

5.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離不開對法律實施的強力監督。只有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才能防止腐敗,糾正以言代法、恃權凌法、徇私枉法之風,才能防止和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之風,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守法之風,社會主義法治才會有權威性,才會有生命力。

6.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既是適應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需要,也是加強黨的建設、進一步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的內在要求。作為一個擁有8600多萬黨員、在13億多人口大國長期執政的黨,加強黨內法規規范化、體系化建設,是推進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方式與保障。

(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五個體系擴展閱讀:

1.社會主義法治通常指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或者指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社會主義法治是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廢除舊的法制體系的基礎上建立的。代表了社會主義國家全體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

2.社會主義法治代表了社會主義國家全體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它包括立法、執法、守法三個方面,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社會主義法治基本原則主要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律由國家統一制定和實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框架下,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嚴格依法行使國家權力、進行國家管理的原則。包括立法、執法與守法三個方面。

㈡ 依法治國的建設體系是什麼2014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為未來中國建設法治國家描繪出新的路線圖。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期應知為您解讀。
專家解讀
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內涵
四中全會提出,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框架,這五大體系是統一的有機體。
■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基礎。2011年3月10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由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7個部分構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3個層次。
專家建議:
建設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首先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增強法律法規的系統性,解決因體系性不強導致的法律規定在邏輯上、價值取向上相互「打架」的問題。
其次要重視發揮立法對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推動作用,變政策引領為立法引領,堅持改革於法有據,使改革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進行。
再次要改進立法體制,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的途徑和方式,去除立法部門化,使立法真正成為凝聚社會共識、調整利益分配的過程,更好地體現廣大人民的利益和社會公平正義。
■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法律的生命力和權威在於實施,這也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法律能否得到有效實施,不僅取決於法律的公正性、權威性、嚴密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執法的機構必須權責清晰,執法人員必須素質良好,能夠嚴格公正規範文明執法。
專家建議:
科學立法是基礎。立法要克服部門本位主義,超越部門利益,制定出公正合理、操作性強的「良法」。
嚴格執法是關鍵。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整合執法機構、充實基層執法、強化綜合執法,做到嚴格高效執法。
合理的激勵、評價制度是動力。應運用「法治GDP」考核、提拔、任用能夠確保法律有效實施的幹部。
■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法治監督體系主要包括六大環節,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大監督,人大和人大常委會常用的監督方式是對官員的質詢。其他環節分別是紀委監察監督、審計監督、行政機關內部的督查監督、輿論監督和司法監督。司法對公權力最重要的監督形式是行政訴訟。
專家建議:
建設法治監督體系必須以法律為前提,任何機關、組織或個人都不能幹擾、阻撓甚至破壞法律的實施,這是法治監督必須遵守的前提和原則。
要強化監督問責機制,形成全天候立體監督模式,讓執法者須臾不敢忘記法定的職責,司法者絲毫不敢違背法律准則,確保法律的嚴格、公正實施。
監督主體之間必須銜接到位,要明確規定各職能機構的監督權、監督范圍、內容和程序等,明確監督機構的分工和相互關系,絕不能出現法治監督方面的空白。
■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法治保障體系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是憲法法律得以貫徹實施的重要手段。法治保障系統主要包括法治人才隊伍,法律糾紛、爭議化解機制,國民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等。
專家建議:
首先,應加快推進省以下司法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其次,理順司法權與司法行政事務權、司法權與監督權的關系,健全辦案組織體系,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加快推進司法職權配置科學化。
再次,加快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推進司法職業化。
同時,加快推進人權司法保障法治化,完善法律援助、法律服務等工作。
■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法治的核心。將黨內法規體系視為法治建設的重要一環,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進一步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尤其對保證依法執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為執政黨在依法治國中的作用確立一個明確的坐標。
專家建議:
一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監督體系。用制度規范權力的運行過程,強化腐敗的制度治理。
二要以憲法原則為指導,始終貫徹依法執政理念,實現黨內法規法治化,使黨的權力結構及其行使方式符合國家法治建設的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要注意處理好與憲法法律的關系,把黨內法規體系建設作為國家法律體系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一體推進。
相關鏈接
健全制度推進法治實踐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明確了重大任務。這些部署,針對性強,切實可行,充滿了新意和亮點。
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
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
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
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
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
名詞辨析
從法律體系
到法治體系
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從立法層面談,法治體系是一個立體的、動態的、有機完整的體系,而法律體系、法制體系是相對靜態的。法律是指載有法律規范的書面文件,法制是指法律和制度的總稱,而法治則是指運用法律和制度治理國家、治理社會。
另一方面,法律體系、法制體系相對於法治體系,前者是手段,後者是目的。完善法律體系和法制體系是為建設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服務的。我國法治建設的任務,已經從以立法為中心轉向以落實憲法和法律規定為中心。從法律體繫到法治體系,實現了從制度到制度實踐的飛躍。從形成法律體繫到形成法治體系,是黨和國家對法治建設認識的深化。
此外,一些專家認為,法律體系、法制體系的「法」包括規范公民行為、社會生活和市場秩序的法,也包括規范國家、政府、政黨治理行為的法,但前者是其最大、最主要的部分。而法治體系的「法」主要是指規范國家、政府、政黨治理行為的法,也就是說,法治的「法」主要是指治官的法。

㈢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什麼原則

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原則。

(一)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充分發揮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保障作用,「法治中國」建設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和重大發展成就。

(二)《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原則。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五個體系擴展閱讀:

構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遵循的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黨與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核心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既明確要求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也明確了黨在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領導原則與領導方式。

既明確要求鞏固黨在國家建設與治理中的領導核心地位,也明確了黨必須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二)堅持依憲治國與依憲執政有機統一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這一重要論斷,體現了我們黨對憲法尊嚴和權威的充分肯定。

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也是確保黨的領導與國家制度體系穩固的根本法律基礎。所以,確立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根本地位,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將產生全局和長遠作用。

(三)堅持社會主義法治五大體系有機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五大體系既有理論層面,也有實踐層面;既有制度層面,也有運行層面;既有國家層面,也有黨的層面;既能實現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進,也能實現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一體建設。

(四)堅持法治體系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有機統一

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從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四個層面展開。因而,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建設和發展必然帶來國家治理領域深刻變革。對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來說,法治體系建設既是其基本任務,也是其得以確立並產生效能的關鍵。

(五)堅持法治體系建設與法治能力提升有機統一

任何制度只有紮根民心,才能最終鞏固。這就要求制度運行與實踐能夠全面具體地滲透到人民生活各個環節,並在其中起積極作用;要求法治價值、體系、程序與運行能夠有效嵌入社會,契合社會內在要求與發展現實。

㈣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個體系是什麼

十八屆四中會會明確了一個總目標、五大體系、六大任務的總思路,其中五大體系具體包括: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㈤ 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條件 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依法治國"的基本條件,可以用16個字來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備的法律,使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來後,必須遵守和執行。執法必嚴就是嚴格執法,它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行使國家行政執法權和司法權。違法必究就是對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都要遵照"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給予懲處。
所謂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指法治實施體系能有效地確保紙面上的規范成為實踐的行為和立法目的如期實現。該體系涉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層面,關聯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進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㈥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做到哪些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增強社會活力進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最終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做到「五個堅持」。這「五個堅持」是依法治國之本,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是核心問題。在處理這一核心問題時,需要做到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經驗已明確告訴我們,堅持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黨的領導確保依法治國方向正確,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具體講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在依法治國過程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原則就明確了誰領導的問題。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堅持黨的領導是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根本保障,二者是一致的、相輔相成的。

(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依法治國就是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權益。這一原則就明確了依法治國是為了誰的問題,提出了維護人的尊嚴的問題。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法治建設應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我們黨來自於人民,根植於人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同時,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也要靠人民維護,二者也是一致的,相輔相成的。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公正,是司法的靈魂,是法治的生命線。實現司法公正,必須讓司法在陽光下運行,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原則就明確了維護法律尊嚴的問題。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從我國憲法法律的有關規定中可以看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涵義概括來講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也都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各項義務。二是在公民的一切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護的同時,任何人不論其地位多高、權力多大、身份多特殊,一旦違法犯罪都要毫無例外地受到法律的制裁,決不允許任何違法犯罪分子逍遙法外。三是不允許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任何人不得強迫任何公民承擔法律以外的義務,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懲罰。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充分顯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人民在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和保障,從而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另外,它鮮明地反對法外特權、法外開恩,對掌握一定權力的領導幹部形成制約,從而有利於預防特權思想和各種潛規則對幹部隊伍的侵蝕。同時,它鮮明地反對法外歧視,有利於貫徹執行「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司法原則。最後,它要求人人都嚴格依法辦事,既充分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又切實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有利於維護法律權威、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確保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四)堅持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

法治和德治猶如鳥之兩翼,需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這一原則就明確了德治與法治的關系問題。這一點,連義大利政論家馬基雅維利都說的十分明白:「若要美德得以遵守,法律是必需的;而若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則是不可缺少的。」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五)從中國實際出發

吸收中國優良傳統法律文化與客觀看待西方法治的有益經驗,兩者是不矛盾的,這一原則就明確了繼承與借鑒的關系問題。近代以來,中國人向西方尋求治國之術,無論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君主立憲的戊戌變法還是提倡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均以失敗告終。為什麼呢?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法治體系的形成都植根於本國政治體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歷史文化背景下的,國情不同,法治體系不同。立足我國國情,從實際出發,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既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精神,又不照抄照搬別國模式。中國國情決定我們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同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要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同時,我們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要注意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注意借鑒國外法治的有益經驗。

前景令人嚮往,目標催人奮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不僅是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然要求,而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

參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做到「五個堅持」
http://www.71.cn/2014/1224/793959.shtml

㈦ 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的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是什麼

會議提出的「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五個體系」將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再上新台階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基礎。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必須於法有據,必須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但是,法治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完備的過程。新一屆黨中央高舉依法治國偉大旗幟,並將於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專題研究依法治國工作若乾重大問題,其目的就是要為今後乃至更長時期如何推進依法治國統一思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從而更好、更有效地指導依法治國工作。當然,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需要從中央到地方始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固步自封、因循守舊,難以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法律再完備、規范再嚴格,不實施、不落實、不執行,都是空擺。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本質體現。必須通過各級各地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及全面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使懂法、遵法、用法、守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自覺,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各級各地各部門務必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而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推進依法治國「落地生根」。

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是依法治國的根本。監督是良葯。法治中國建設、依法治國方略的完備和落實,沒有嚴密的監督體系不行。法治監督體系分國家和社會兩種體系。國家監督分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三種監督。具體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代表大會和人大常委會。社會監督是國家監督的重要來源和重要補充,體現了人民直接參加國家管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如社會輿論監督、新聞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等。只有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才能真正實現依法治國。監督是責任。對於地方政府幹預執法部門的行為,對於執法部門執法違法的行為,對於那些玩忽職守、不作為的行為,對於那些損害群眾利益、破壞社會公平正義的行為,都要嚴格追究辦事人的責任及責任單位的領導責任,視其情節,給予處分、撤職,甚至刑事處罰。

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是依法治國的標志。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央提出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積極推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為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法治保障的新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心裡要始終裝著人民,更好地服務群眾、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以優質高效的服務贏得群眾支持和信賴;要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法律需求,把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作為重要任務,積極做好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法律服務、法制宣傳工作,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要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幫助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促進人心安定、社會和諧,共同營造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法治環境。

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依法治國的需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先必須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水平,不斷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和中央部門雖然制定了一大批黨內法規,但是,由於立法沒有整體規劃,缺乏頂層設計,使得黨內法規存在「碎片化」現象:許多領域缺少必要的基礎主幹性的法規,有的領域雖有基礎主幹性法規,卻缺少配套性法規,還有些領域的某些法規存在著相互重復,甚至相互沖突的情形。這就需要不斷加強黨內法規清理,並不斷完善、規范黨內法規體系,使黨內法規制定和落實工作更加有序,使依法執政更有底氣,從而領導好、推進好依法治國各項工作。

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工程、系統工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需要強化頂層設計更需要狠抓貫徹落實,既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既需要國家層面更需要社會層面,既需要搶抓當前更需要常態長效。有了「五個體系」的支撐和保障,依法治國將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強大動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㈧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個體系是什麼 羅蘭網

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㈨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什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在這個總目標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9)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五個體系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內涵:

①奠定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三大基石」。這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②構築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五大支柱」。這就是形成五大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③設計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施工方案」。這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④描繪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效果圖」。法治建設既是法治本身的「自轉」,也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公轉」。

參考資料:人民網-法治中國的新航標——怎樣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

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及其內涵是()

《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其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依法治國」的主要標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依法治國」的結果形態。

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立體的、動態的、有機的完整體系,包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體現了法治的整體要求,通過「五大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建設,使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讓全黨全國人民「看得見」、「可操作」、「能感受」、「易評價」,可以成為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作用。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