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伊斯蘭教依法治國

伊斯蘭教依法治國

發布時間: 2021-02-26 07:44:10

A. 九年級下冊歷史詳細要記 (經過 時間 地點 人物)

第一單元: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俄國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①時間:1917年3月,②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③結果: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④二月革命後的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主要政權)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
2、十月革命革命的爆發與勝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
3、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建立與鞏固: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勝利後,俄國建立了工人士兵蘇維埃政權——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主席。1917年至1920年,蘇俄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粉碎了外國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反革命爆發,取得了國內戰爭的勝利,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
4、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①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②促使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的誕生。③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二、蘇聯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1、列寧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及啟示:
①背景:國內戰爭結束後,蘇俄進入和平建設時期。蘇維埃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恢復被戰爭嚴重破壞了的經濟。
②列寧的探索:在列寧的領導下,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③效果:促進了蘇俄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到1927年,國家經濟恢復到戰前1913年的水平。
④啟示: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本國基本國情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按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辦事。列寧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實事求是,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蘇聯的建立: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烏、俄、白、外高加索—15個)
3、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①蘇聯的工業化:1928~1933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先後完成了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這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後,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了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大加強。
②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新憲法的制定,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這一體制也被稱為「斯大林模式」。
③對斯大林模式的評價:
一方面,它在帝國主義包圍和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情況下,使蘇聯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國家,國防實力也大大加強,為以後蘇聯打敗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礎。因此,它在一定歷史階段對蘇聯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這一模式也存在嚴重弊端:第一,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第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了產品品種少、質量差;第三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產量長期停滯不前。第四,經濟發展粗放,經濟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費了資源,因此,從長遠看,它嚴重阻礙了蘇聯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單元: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
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
1、巴黎和會及凡爾賽體系的形成:
(1)巴黎和會: ①目的: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後的世界作出安排。
②《凡爾賽和約》的主要內容: 領土:由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軍事: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擁有空軍,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政治:德國承認並尊重奧地利的獨立。賠款:由協約國設立「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戰爭賠款的總數。殖民地: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③和會的性質:是戰勝的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贓會議,從《凡爾賽和約》關於殖民地問題的規定最能體現出來。
④對中國的影響:《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這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引發了反帝國的五四運動,中國政府代表最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2)凡爾賽體系的確立:1919年~1920年,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同德國、奧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等戰敗國分別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2、華盛頓會議及其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1)華盛頓會議:
①目的:協調帝國主義國家(特別是美日)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
②《九國公約》及其對中國的影響:1922年,參加華盛頓會議的九國代表簽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這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這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
③華盛頓體系的確立:帝國主義國家通過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這些條約構成了華盛頓體系。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
3、一戰後的國際新格局: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構成了一戰後的國際新格局。
4、如何認識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可能持久?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戰後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結果。由於戰勝國對戰敗國的掠奪,加劇了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由於分贓不均,戰勝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也進一步加劇;此外,戰勝國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奪,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與殖民者之間的矛盾。因此,這一體系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它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二、經濟大危機及羅斯福新政
1、資本主義的相對穩定時期:1924——1929年。
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時期:①時間:29——33年,②導火線: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③國家:美國開始,席捲資本主義世界。④特點:涉及的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特別大。
2、危機的影響:①廣大人民深受其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失業工人超過三千萬,就業工人工資大幅度下降,廣大勞動人民飢寒交迫,流離失所;②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危機。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盪,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的統治出現嚴重危機。
3、羅斯福新政:①時間:1933年,羅斯福宣布實行新政。②目的: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整頓銀行,恢復銀行信用、農業方面讓農民縮減大批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給與補貼、大力興建公共工程等。④影響:使美國經濟緩慢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能力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
4、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德國納粹政權的建立:背景:①29—33年經濟危機的打擊,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勢力壯大。②納粹黨所進行的欺騙性宣傳活動,贏得了很多中下層人民的信任。③統治階級和大壟斷資本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支持。
建立過程:33年希特勒上台,集總統、總理大權一身,自稱國家元首(德國法西斯化的標志和世界大戰在歐洲策源地形成的標標志)。
措施:①製造國會縱火案,打擊和迫害共產黨和進步人士。②解散工會和其它一切政黨。加強思想控制,③焚毀大量書籍。大肆迫害猶太人。
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建立:①時間:1922年,②標志: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③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
日本法西斯的建立:一主力:軍部。二2.26兵變:①時間:36年2月26日,②事件:日本軍部內部的少壯派軍官發動兵變。③影響:日本軍部法西斯專政建立起來,標志著世界大戰在亞洲策源地的形成。
5、美德兩國擺脫危機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響:
①不同方式: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擺脫了危機,保留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德國則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企圖通過對外侵略擴張擺脫危機。
②原因:德國有軍國主義傳統,美國有民主傳統;美國經濟實力雄厚,承受力強,可用改革的辦法來擺脫危機,德國是一戰戰敗國,經濟基礎薄弱,資產階級急於用侵略擴張這種極端辦法來擺脫危機。羅斯福和希特勒個人的作用。
③影響:美國經濟恢復,階級矛盾緩和,保留了民主制度,為後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德國則走上了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成為了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和主要發動者,給自身和世界人民帶來了災難。

第三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 1、英、法等西方大國的綏靖政策:20世紀30年代,德、日、意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斷進行侵略活動,這使西方大國的利益受到一定損害。西方大國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不滿,但又害怕法西斯國家的戰爭訛詐。他們想把禍水東引,把德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因此,他們對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嚴厲制裁,而是希望希望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這種政策被稱之為「綏靖政策」。
2、綏靖政策的影響:一方面,它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利益膨脹;另一方面,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3、慕尼黑陰謀: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首腦在德國的慕尼黑簽訂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把蘇台德等地割讓給美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這一事件標志著英法等西方大國把綏靖政策推向了頂峰。
4、二戰的全面爆發和擴大: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突然進攻,美法被迫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1941年6月,德國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開始。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5、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
①背景: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廣泛憤怒。美國、英國、蘇聯等國家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逐漸走向聯合。
②建立: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會議,會議期間,各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保證將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聯合起來,打敗法西斯國家。
③影響:團結了反法西斯力量,為最終徹底打敗法西斯侵略者奠定了基礎。
6、雅爾塔會議及其影響:
①雅爾塔會議: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的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後,要對德國實行軍事佔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同時,還決定成立聯合國。
②影響:進一步協調了反法西斯國家的行動,為徹底打敗法西斯國家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對二戰後的世界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7、二戰的轉折點:1942年-1943年2月,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這次戰役成為了二戰的轉折點。
8、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1944年6月6日,盟軍組織了諾曼底登陸戰,在歐洲開辟了第二戰場。第二戰場的開辟,使法西斯德國陷入了兩面被夾擊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崩潰。
9、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0、二戰爆發的原因和性質: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由於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而導致的。一戰後,德國經濟軍事實力迅速增長,強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義大利和日本也不滿足一戰後的分贓結果,企圖建立地區霸權,挑起了戰爭的爆發。②直接原因是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導致了法西斯專政的建立,進一步激起了法西斯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的慾望,加速了戰爭的爆發。③此外,西方大國採取的綏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進一步膨脹,對戰爭的爆發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2)性質:這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11、二戰的影響:
(1)消極影響:使幾千萬人失去了生命,無數的財產被毀,給世界帶來了空前的浩劫。
(2)積極影響:①二戰結束後,一些戰時的軍用技術迅速轉為民用,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產生與發展。(如原子彈技術導致了原子能的應用,導彈技術導致了航天技術的發展。)②受蘇聯影響,二戰後世界上誕生了一系列的社會主義國家,促進了社會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如中國、越南、朝鮮、蒙古、東歐八國等二戰後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③沉重打擊了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推動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如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納米比亞等國二戰後走上獨立道路。)
12、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和啟示:
(1)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①、這場戰爭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義戰爭;②、反法西斯國家建立了同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過了法西斯國家的力量。
(2)啟示:帝國主義是戰爭的根源;團結起來力量大;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戰爭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災難,我們要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等。

第四單元: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
一、美國經濟的發展
1、20世五、六十年代,美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①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②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術成果,改進傳統工業的生產技術,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③政府積極採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
2、70-80年代的危機與調整: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的弊端日益顯露。特別是由於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了1974-1975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經濟地位下降。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美國政府調整經濟政策,經濟形勢逐漸好轉,但債務負擔加重,成為世界上最大負債國。
3、新經濟的出現:①原因:20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在進行社會經濟改革的同時,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了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同時,也完成了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新經濟時代。②、主要特徵: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歐洲的聯合
1、二戰後西歐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①美國給予了西歐國家大量的援助;②西歐國家發揮了高素質的勞動力優勢,積極採用了最先進的科技成果;③制定了恰當的經濟政策。
2、歐洲的聯合:
①西歐國家建立歐共體的原因: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為了振興經濟,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國際地位,西歐國家建立了歐共體。
②歐盟的成立:1993年,西歐國家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成立了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歐盟成立後,老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使歐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3、日本的崛起
①二戰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a、美國在日本進行了社會改革,推行非軍事化政策;b、20世紀50年代,美國出於本國的戰略需要,開始扶持日本;c、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在日本大量采購軍用物質,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繁榮;d、日本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②日本崛起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20世紀5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日本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4、二戰後,日本、西歐經濟迅速發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對中國的借鑒:
①相同原因:美國的扶持或援助;積極引進先進科技成果,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制定了恰當的經濟政策。
②對中國的借鑒:要積極對外開放,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成就;要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

第五單元: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和演變
一、蘇聯的改革和解體
赫魯曉夫改革:赫魯曉夫上台後,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經濟、政治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並未根本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後來矛盾日益突出。
蘇聯的解體:戈爾巴喬夫改革:過程:1985年, 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首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但未取得成果。 爾巴喬夫又把改革重點轉到政治方面。結果:蘇聯政治體制劇變,一黨制轉變為多黨制,國家的權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的趨勢隨之加強。
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一些蘇聯領導人組成「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發動了政變。試圖「使國家和社會盡快擺脫危機」,但很快失敗。影響:使戈爾巴喬夫實際失去了領導國家的威望和能力,葉利欽控制全局。它以維護蘇聯為初衷,卻直接導致蘇聯解體,成為蘇聯加速解體的催化劑。
獨聯體的成立標志著蘇聯的解體。解體時間:1991年底。(1922——1991年)
蘇聯解體的原因: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嚴重的經濟危機所引發的社會危機;戈爾巴喬夫所實行的錯誤改革路線、方針和政策;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政策等。二、東歐劇變
1、東歐劇變:從1989年下半年開始,東歐各國風雲突變。在一年之內,執政四十多年的各國共產黨紛紛喪失了政權,社會主義制度也發生了改變。
2、東歐劇變的原因:①長期實行的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導致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②日益嚴重的經濟困難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危機;③蘇聯放鬆了對東歐各國的控制。
3、東歐劇變給我們的啟示:①要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和政策;②要成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加強黨的建設,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維護黨的領導地位;④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國。

第六單元: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
一、亞洲國家的獨立和振興
1、印巴分治: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但決定把原來的印度分離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實行分治。
2、印巴沖突:印巴分治導致了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嚴重矛盾和沖突,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造成了印巴之間的嚴重對立。
二、非洲民族獨立浪潮
1、埃及獨立:1952年,埃及爆發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納賽爾為首的革命力量發動了武裝起義,贏得了埃及的真正獨立。
2、非洲獨立年: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歷史上稱這一年為非洲獨立年。
3、納米比亞獨立及其意義:1990年,納米比亞贏得了獨立。這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
三、拉美人民捍衛民族主權的斗爭:古巴革命:1959年,古巴爆發革命(領導人卡斯特羅),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1999年,巴拿馬人民贏得收回運河主權斗爭的勝利。
四、中東問題
1、中東戰爭的爆發:一戰後,英國獲得了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權」,英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大批流亡的猶太人遷往巴勒斯坦。二戰後,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聯合國不顧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的決議。之後,隨著猶太人國家以色列的建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爆發了多次戰爭,歷史上稱為中東戰爭,中東問題由此產生。
2、中東局勢長期動盪的原因:中東局勢的長期動盪,是由於這一地區錯綜復雜的矛盾。一方面,由於歷史、宗教、種族等因素,中東地區存在著嚴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石油資源非常豐富,是各個歷史時期世界列強的必爭之地。列強的介入,使這一地區的矛盾更加復雜。(中東問題的關鍵是巴以問題)

第七單元:戰後世界格局的演變
一、美國的「冷戰」政策以及兩極格局的形成:
1、美國實施冷戰政策的原因:二戰後,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於世界第一位,它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但又不得不正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為了「遏制」共產主義,美國提出了「冷戰」政策。
2、美蘇冷戰開始的時間和標志: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出台,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美蘇之間的冷戰開始。
3、美國冷戰政策的具體表現: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魯門主義;②經濟上,制定了馬歇爾計劃;③軍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4、冷戰政策對世界格局的影響:隨著美國冷戰政策的提出,蘇聯也採取了一系列針鋒相對的措施與之對抗,導致了世界美蘇對抗的兩極格局的形成。
5、美蘇爭霸以及霸權主義政策給世界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上台後,開始爭取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使美蘇開始了長達三十多年的爭霸。美蘇的霸權主義政策,給兩國帶來了沉重的軍費負擔,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也給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的解體,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不復存在,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但是一個新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還沒有定型。
2、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的決定性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過程中,經濟實力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各國都致力於實現長期、穩定和持續的經濟發展,力爭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3、當今世界影響世界安全和平的主要因素:①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②霸權主義利用並介入這些矛盾和紛爭,將其轉化為國際沖突,直接威脅到世界和平。
三、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的形成: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都不可能孤立地發展下去,於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了一個整體。
2、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生活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此外,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也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3、影響:①使國家間經濟往來的障礙逐步減少,企業可以越來越多地根據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圍內組織經濟活動,促進了經濟的發展。②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競爭。而發展中國家由於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常處於不利地位。一方面,跨國公司常常把一些技術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業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也進一步加大。
4、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中國在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同時,制定了防範風險的有效措施,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展。

第八單元 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1、興起: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標志著新科技革命的到來。
2、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3、特點:①這次科技革命不僅涌現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為財富的過程;②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的革命;③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
4、影響:①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空前發展;②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5、啟示:第三次科技革命表明,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我國一定要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

B. 和諧社會

個人利益抄必須受到保護

那麼,在目前的情況下,構建和諧社會如何可能?最關鍵的方面就是通過法律制度來確立民眾的基本權利,通過法律制度規則來保證民眾的基本權利不受掠奪。只有這樣,民眾才能夠在現有的市場條件下力得其所,社會和諧就得以形成。

當然,個人基本權利得以確立與保護就得有一套利益沖突的協調機制。因為,在市場中,個人之間、個人與組織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組織與政府之間、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及國家之間,各種利益矛盾與沖突不可避免。當這些利益發生沖突時,不僅需要個人有正當表達利益訴求的渠道,也有接受這些訴求並在決策過程中表達的渠道。

C. 反恐怖主義,為什麼這么難

A、「各自為政」下反恐缺合力
「美歐等打擊的同時,希望巴沙爾政權的政府軍在與IS作戰的過程中能夠耗費力量;俄羅斯也同樣希望IS能夠削弱敘利亞反對派的力量。」
「9·11」事件之後,國際社會感受到恐怖勢力的極端兇殘,美國利用道義上的優勢和強大實力,從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推動建立了「國際反恐聯盟」。到2001年底,表示支持國家反恐、加入國際反恐聯盟的國家就已經達到100多個,一些國家還同美國簽訂反恐合作協議,交換情報,相互提供支援。
不過,到目前為止,國際反恐聯盟並無固定組織、章程和固定不變的成員。各國在政治理念、體制、國家利益方面,對於何謂恐怖組織,如何與恐怖組織斗爭,看法仍然常存在分歧。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肆虐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反恐聯盟雖然出動軍機進行多次空襲,但對「伊斯蘭國」的剿滅一直沒能形成合力。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問題專家田文林對新京報記者分析說,以美歐、俄羅斯為代表的國際反恐行動往往採取「機會主義」態度,各自打著自己的算盤,導致反恐問題上國際社會難以形成合力。
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美歐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為其提供武器裝備甚至軍事培訓,希望藉此推翻巴沙爾政權,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府。而俄羅斯則一直支持巴沙爾政權,反對政權更迭。
政治立場和利益上的不同,導致美歐與俄羅斯在打擊恐怖主義時「各自為政」,打擊「伊斯蘭國」的同時,也試圖扶持各自支持的反對派武裝或政府軍。
田文林指出,所謂「機會主義」態度,體現在美歐等國家在打擊「伊斯蘭國」的同時,也抱持著僥幸心理,希望巴沙爾政權的政府軍在與「伊斯蘭國」作戰的過程中能夠耗費力量,兩敗俱傷。在俄羅斯這邊,也存在著同樣的僥幸心理,希望「伊斯蘭國」能夠削弱反對派的力量。
田文林表示,目前來看,仍然難以看到美歐與俄羅斯完全擱置爭議的可能,雙方可能會在反恐方面加大合作,共享情報或者劃分打擊范圍,但只要無法擱置爭議,在反恐問題上,國際社會仍然難以形成強大的合力。但在如今面對的嚴峻反恐局勢之下,雙方應當加強對話與合作,在可能的范圍內盡可能加大聯合反恐的力度,在軍事打擊上絕不能放鬆。
與反恐力量難以真正結盟、形成合力不同,「伊斯蘭國」自興起之初,就是跨越國境活動的極端組織。它的人員、物資、武器等,最初就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國間自由流動。如今,隨著「伊斯蘭國」勢力擴張,其國際流動性已經遍布歐洲、美洲、非洲等多個主要國家。
不過,根據法國《費加羅報》11月14日報道,法國總統奧朗德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經就反恐事宜進行交流。雙方表示將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加強合作。
俄羅斯副總統尤里·烏沙科夫則在11月20日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將在11月26日在莫斯科會見奧朗德,討論有關對抗恐怖分子以及解決敘利亞危機的有關事項。烏沙科夫還表示,普京和奧朗德將在11月30日在巴黎再度進行會面。而世界也在期待著奧朗德訪問華盛頓和莫斯科能夠成為建立反恐聯盟的重要一步。
B、反恐力量在網路上「失聲」
IS利用推特、臉譜網等社交網路招募人員、募集資金、宣傳極端主義思想的行為是一種網路恐怖主義。而目前,國際上尚未形成統一的系統化的網路反恐組織。
以「伊斯蘭國」為代表的恐怖組織正越來越多地使用互聯網作為其招募成員、籌集資金、策劃恐怖襲擊活動的手段和方法。在巴黎的恐怖襲擊中,法國警方的調查就表明策劃者利用網路、智能手機等互聯網溝通工具來秘密策劃恐怖襲擊。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恐怖主義的發展也呈現出許多新特點。其中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網路恐怖主義的迅速擴張。
事實上,網路恐怖主義或者說恐怖分子利用互聯網傳播恐怖主義的現象,很早就引起了學者的關注。但在反恐層面,這一新現象還遠遠沒有得到足夠的研究和重視,更沒有形成有效地、系統地網路反恐途徑。
早在1997年,美國加州安全與情報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巴瑞·科林就首次提出了「網路恐怖主義」的概念,並指出網路恐怖主義是將「網路」與「恐怖主義」相結合的產物。
無疑「伊斯蘭國」組織利用推特、臉譜網等社交網路招募人員、募集資金、宣傳極端主義思想的行為是一種網路恐怖主義。在「伊斯蘭國」之前,「基地」組織就曾使用互聯網散播其領導人講話、在組織成員間傳遞信息。2014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就開始越來越多地利用互聯網發布領導人講話、甚至人質斬首視頻、發布網路雜志等。
在知名微博客網站「推特」上,「伊斯蘭國」的賬號同樣活躍,在很大程度上把這一網站當成了組織的主要信息「發布端」。在這里,「伊斯蘭國」能夠與支持者直接互動,接受留言和轉發,擴大恐怖主義思想的傳播范圍並提升傳播速度。即使相關網站關掉「伊斯蘭國」的相關賬號,恐怖分子還可以隨意注冊新賬號,立即「回歸」社交網路。
據媒體報道,在「伊斯蘭國」內部,已經設立專人維護相關推特賬號,並使用多種語言推送信息。「伊斯蘭國」還製作了智能手機客戶端,支持者可通過客戶端直接接收恐怖組織發布的信息。
2014年,美國情報機構曾逮捕多名嘗試加入「伊斯蘭國」的美國公民。這些人都聲稱是在社交網路上看到「伊斯蘭國」的宣傳信息。另外,「伊斯蘭國」還向外界發布過一些成為該組織成員的西方公民國家錄制的視頻,吸引西方人加入。按美國媒體的說法,眼下「伊斯蘭國」有1.2萬至1.5萬成員來自伊拉克以外,其中有100多名美國公民。雖無法確知這其中有多少人是在社交網路上受到影響,但「伊斯蘭國」通過移動互聯網發布視頻,製造的巨大影響力不容小覷。
波士頓馬拉松賽恐怖襲擊案,也是查爾納耶夫兄弟通過臉譜網站接受極端思想,自製了簡易爆炸裝置發動恐怖襲擊。《紐約時報》將該案稱為「社交媒體時代首例全方位互動式全國悲劇」。
與「伊斯蘭國」大肆使用互聯網宣揚恐怖主義形成對比的,是反恐力量在互聯網領域的「失聲」。目前,國際上尚未形成統一的系統化的網路反恐組織。
巴黎恐怖襲擊過後,11月16日,國際著名黑客組織「匿名者」在網路上發布視頻,表示向「伊斯蘭國」宣戰,稱將會在網路上發起「有史以來的最大行動」。
美國、歐洲等國家也形成了民眾自發組織的在網路空間舉報和刪除「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散布信息的活動。但在網路空間中,國際社會仍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網路反恐行為和准則。
針對恐怖主義在網路空間的肆虐,不少反恐專家都曾呼籲世界各國聯合起來,構建相對於恐怖主義的利益共同體,實現對網路空間的「共同治理」,對網路恐怖主義聯合防範和合力打擊。具體途徑可包括加大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利用大數據分析確定恐怖分子在哪裡,做什麼;政府可以加大網路監管力度,追溯發布恐怖主義信息的帖子的源頭,並及時刪除和打擊。此外,在各國間可以加大反恐信息共享力度。
C、反恐宣傳和教育有待重視
「除了各國要加強對民眾的反恐教育和普及,還要鼓勵主流的穆斯林多發聲,將對伊斯蘭教義的解釋權從恐怖分子手中奪回」。
除了加大軍事打擊層面的合作、以及盡快構建網路反恐組織外,在意識形態層面開展針對恐怖主義的反恐宣傳和教育也是目前反恐策略中急需重視的一環。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副秘書長殷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以IS為代表的極端組織其擴散的根源在於其意識形態的宣揚有如癌細胞一般不斷擴散,通過洗腦招募和控制大批追隨者。要從根本上贏得反恐戰爭的勝利,從思想和宣傳層面上推翻「伊斯蘭國」滋生的土壤是必經之路。
殷罡指出,除了各國要加強對民眾的反恐教育和普及,還要鼓勵主流的穆斯林多發聲,將對伊斯蘭教義的解釋權從恐怖分子手中奪回。殷罡表示,要根除「伊斯蘭國」的恐怖思想,就要從根源上奪回其對伊斯蘭教教義的解釋權,而這一點很難由美歐等基督教國家完成,必須依靠全球主流穆斯林的力量。
在巴黎恐怖襲擊事件之後,全球穆斯林已經開始紛紛上傳視頻和發布信息譴責恐怖襲擊。全球穆斯林也已經開始發聲反對日益升溫的反穆斯林偏見。如同一名倫敦穆斯林上傳至網站的視頻中所說,沉默不應當成為大家的弱點。我們應當大聲發言,為主流穆斯林辯護。而這種辯護,也必將成為從「伊斯蘭國」手中奪回教義解釋權,贏得反恐戰爭宣傳戰的重要一步。

D. 西亞與北非動盪的前因後果

一、西亞北非動盪的原因
北非西亞局勢動盪的內在原因分析: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具有條件性,當條件具備時事物的變化發展就具有必然性,北非西亞局勢的動盪也不例外,表面看來其動盪是由一個失業大學生的水果小攤被城管沒收憤而自焚導致的,其實這只是一個導火線,決不是真正的原因,究其原因,無非是由西亞北非的經濟、政治、文化、宗教及歷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經濟問題
(1)北非西亞各國大多屬於外向型經濟,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遊業、外資支撐其發展,但因為長期受外國干預,經濟結構單一,長期依賴世界市場,形成了以出口石油為主的外向型經濟。在國際分工中處於邊緣位置,經濟發展勢必受國際環境的變化而波動,隨著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導致了這些國家面臨著國際市場需求大幅減少的窘境,對這些國家的經濟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擊。
(2)地區發展極不平衡,還有貧富分化懸殊。所以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加上物價飛漲,原本就業不足的狀況就更為嚴重,民眾生存處境更為困難,致使不滿情緒高漲,求變心理驟升。
(3)很多國家國內失業率非常高,青年的就業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業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營企業中從事低薪酬、臨時性的、沒有社會保障的工作。
2、政治問題
北非西亞地區各國都面臨政治僵化的問題,這些國家大多是強人把持政權,普遍缺乏民主,採用家族統治,實行世襲制、終身制,統治者獨裁專制,突出表現在兩方面。
(1)一個是強人執政,長期把持政權,如像突尼西亞總統本.阿里統治23年,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統治30多年,卡扎菲更是統治利比亞40多年;第二個方面是世襲制,典型代表是沙烏地阿拉伯。這種僵化的政治體制導致了政治參與渠道單一,政府腐敗問題嚴重,最終使社會矛盾積累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
(2)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來自外界的民主、民權思想得到廣泛傳播,國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強烈,而當地各國長期以來普遍存在著體制僵化、改革嚴重滯後局面,加之政府嚴重腐敗,家族和朋黨壟斷利益,貪污嚴重,民怨沸騰,引發了社會矛盾的激化。
3、文化問題
北非西亞地區國家大都屬於阿拉伯國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風俗習慣,加上受殖民文化(或文化霸權主義)的影響,所以思想文化「營養不良」,畸形發展。
(1)北非西亞很多國家受到落後的思想觀念和現實條件的影響,人口出生率奇高。
(2)有的國家大國心態很濃厚,或者出於部落的保守觀念,不願意採取合理的方式「敞開胸懷」。
(3) 受長期的世界形勢的影響,傳統的價值觀念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的價值觀念、政治模式在北非西亞地區發生了激烈碰撞,導致人們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混亂。
4、宗教問題
從宗教問題、民族問題上看,宗教問題和民族問題往往是糾結在一起的。中東的宗教問題和民族問題有其深刻歷史根源,錯綜復雜,主要存在的三大教派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又分化出諸多教派,可謂教派林立,教派之間的信仰難以妥協,談不上形成統一的理想信念,更為嚴重的是存在嚴重的宗教歧視乃至欺壓,這就是中東動盪的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二、對我國的啟示
1、經濟方面
(1)改善我國的經濟類型避免經濟結構單一化。結合國家實際情況發展有計劃的有條理的吸收外資,避免外向型經濟的出現,使國家的經濟命脈被人掌控。
(2)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時,在發展中逐步縮小人民群眾收入差距,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避免經濟的兩極分化,減少貧富差距。完善財稅制度,普及社會保障。
(3)鼓勵自主創業,大力推行下崗職工創業的優惠政策,減少下崗人員,降低下崗率。對農民工加大關注力度,切實解決農民工外出打工時工資拖欠等問題。
2、政治方面
(1)堅持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
(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確保人民當家作主。加大反腐力度
(3)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消除腐敗土壤,建立健全預防腐敗機制,加大懲治腐敗力度,堅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完善決策機制,使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確保國家機關始終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3、文化方面
(1)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2)有選擇的吸收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接受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文化,加強對網路的管理,堅決抵制低俗文化,減少其對青少年的危害。
4、宗教、民族方面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E. 黑暗青川縣教育局,

依法信仰宗教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權利,依法管理宗教是憲法和法律賦予有關部門和每個公民的責任。依法治國是國家基本方針。我們國家是法制社會。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國務院於2005年3月1日頒布施行《宗教事務條例》,四川省人大常務會根據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頒布了《四川省宗教事務條例》。為了規范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資格認定和聘任,四川省伊斯蘭教第六次代表大會與2009年12月15日通過制定了《四川省伊斯蘭教教職人員資格認定辦法》和《四川省伊斯蘭教活動場所教職人員聘任辦法》。
《四川省伊斯蘭教教職人員資格認定辦法》第九條,四川省伊斯蘭教協會教職人員資格認定委員會根據申請者的綜合成績或個人綜合鑒定進行評審認定,通過考核認定後,由四川省伊斯蘭教協會按照《宗教教職人員備案辦法》和《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辦法》的規定,報四川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備案後,發給《伊斯蘭教教職人員資格證書》。
《四川省伊斯蘭教活動場所教職人員聘任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教職人員是指取得四川省伊斯蘭教協會頒發的,由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監制的《伊斯蘭教教職人員資格證書》的阿訇。堅持聘請有資格的教職人員既合法又合理也是為廣大群眾更好地開展宗教活動,怎麼說是干涉宗教信仰呢?
作為一個公民應當無條件地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一個教民應當無條件地貫徹執行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作為一個四川伊斯蘭教的教職人員和穆斯林更應該無條件地執行《四川省伊斯蘭教教職人員資格認定辦法》和《四川省伊斯蘭教活動場所教職人員聘任辦法》。這樣才能體現愛國愛教。《古蘭經》說:「穆民愛國愛教就像鳥兒愛窗一樣。」橋樓清真寺前任阿訇,根本就沒有教職人員資格證書,而且不聘任他也是清真寺管委會作出的決定。通過做工作,他本人也是自願離開的,說什麼帶200多警力強制將阿訇帶走,純粹是污衊,歪曲事實,混淆是非。發帖的人你知道青川縣總共有多少警力嗎?青川縣全縣的警力人數不足200人,謠言不攻自破。新來的阿訇也是管委會暫時聘請的,通過一段時間的考察才會正式聘任,青川縣當地教派屬傳統的格的穆老教派。8月橋樓鄉剛倒了一位埋體也是新阿訇送的,當地穆斯林群眾也沒反映說什麼教門不符的話,我們了解也是相符合的。當地阿語水平很高的人也是很肯定他的水平的。個別人純粹是別有用心,妄想達到個人目的,想把沒有資格證的自家親戚,國家不認可的阿訇安排在橋樓清真寺里,一旦個人目的達不到他們就胡編亂造、歪曲事實,妄想麻痹不明真相的人。其居心不外是把水攪渾,想破壞民族團結和清真寺的災後重建工作,我們想他的目的是達不到的,事實總歸是事實。破壞宗教和睦、破壞民族團結的陰謀是不會得逞的,也是不得人心的。希望大家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我縣宗教和睦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一心一意抓重建,增收致富奔小康,使我們的清真寺早日建成是橋樓廣大穆斯林的心願,使信教群眾有一個安全、整潔的場所開展宗教活動。目前我們正在為橋樓清真寺的重建籌集資金!重建也正在進行中。希望大家多支持重建,希望大家擦亮眼睛千萬不要上當受騙,使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不能達到他的個人目的,正義的事業是任何邪惡也戰勝不了的,事實總歸是事實,真理總歸是真理。

F. 初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復習資料

地理:1. 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 A )
A. 24小時 B. 12小時 C. 1小時 D. 1年
2.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 )
A.地轉偏向力 B.晝夜更替 C.晝夜長短變化 D.時間的差異
3. 期末考試的今天,太陽直射點位於:( B )
A.赤道上 B.南回歸線附近 C.北回歸線附近 D.南極圈
4. 經度和緯度都是零的地點,位於:( )
A.北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東半球
5. 當一個人站在南極點時,他周圍的方向是:( )
A. 四周都是北 B. 左東右西 C. 左西右東 D. 四周都是南
6. 在一幅四百萬分之一的地圖上,6厘米代表實際距離是:( )
A. 240千米 B. 2400千米 C. 24千米 D. 1200千米
7. 下面對高度的敘述,表示相對高度的是:( )
A. 珠穆朗瑪峰高8848米 B. 珠穆朗瑪峰比吐魯番盆地高9003米
C. 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高-155米 D. 青藏高原平均高度為4000米
8. 被亞、歐、北美三大洲環抱的大洋是: (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北冰洋 D.印度洋
9. 根據人們的計算,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陸地的面積比例分別是:( )
A. 50% 和 50% B. 79% 和 21% C. 29% 和71% D. 71% 和 29%
10. 北美洲與亞洲的分界線是:( )
A. 丹麥海峽 B. 白令海峽 C. 巴拿馬運河 D. 德雷克海峽
11. 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位於: ( )
A. 印度洋板塊 B. 非洲板塊 C. 亞歐板塊 D. 歐洲板塊
12. 火山和地震的相同之處是:( )
①地球內部能量的劇烈釋放; ②多發生在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
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④是地球外部力量作用的結果。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13. 下列語句中,描述天氣的是:( )
A. 秋高氣爽 B. 冬冷夏熱 C. 狂風暴雨 D. 全年炎熱乾燥
14. 南半球陸地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出現在:( )
A. 7月 B. 8月 C. 2月 D. 1月
15. 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 )
A. 該地某一年的降水量 B. 該地降水最多一年的降水量
C. 該地多年平均的降水量 D. 該地降水量最少一年的降水量
16、影響塔里木盆地與同緯度北京氣候差別的最主要因素有: ( )
A. 海陸位置 B. 緯度位置 C. 地形 D. 人為因素
17. 西亞和北非大部分地區屬於:( )
A. 熱帶雨林氣候 B. 熱帶沙漠氣候 C. 熱帶季風氣候 D. 地中海氣候
18. 關於熱帶季風氣候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終年高溫多雨 B.四季分明,夏季多雨
C.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D.全年炎熱乾燥
19. 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大小取決於:( )
A.經濟發達程度 B.生活醫療水平 C.文化教育水平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0. 2000年在亞洲,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數量是:( )
A.1個 B.7個 C.5個 D.6個
21. 下列不屬於黃種人的是:( )
A.印度人 B.印第安人 C.蒙古人 D.中國人
22. 有關世界三大宗教,正確的說法是:( )
A.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B.基督教教徒又稱為穆斯林
C.佛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D.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23. 下列關於世界上語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一個國家只有一種語言 B. 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
C.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D.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24.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是:( )
①森林減少,草原遭破壞、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②糧食及生活用品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需要;
③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
④生活水平會大幅度提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5.「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意思是:( )
A、尊重自然規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B、在適應當地環境的長期過程中,人們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習慣和方式
C、因地制宜,揚長避短
D、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26. 下列那些條件不利於聚落的形成與發展:( )
A. 水源充足 B. 交通便利 C. 崎嶇山地 D. 自然資源豐富
27. 下列關於聚落與環境的關系敘述錯誤的是:( )
A. 北極地區氣候嚴寒,房屋用冰塊構築,低矮,牆厚,保溫功能好
B. 我國黃土高原上氣候乾燥、冬冷夏熱,用黃土築成窯洞,冬暖夏涼
C. 西亞地區氣候炎熱乾燥、風沙大,建平頂房可防風沙
D. 雲南西雙版納地區氣候潮濕,人住在竹樓上層,涼爽又防潮
28. 區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原則是:( )
A. 國家人口的多少 B. 國家面積的大小
C. 政治制度的不同 D. 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
29. 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 )
A. 亞洲、非洲 B. 大洋洲 C. 拉丁美洲 D. 歐洲、北美洲
30. 一個國家的領土包括:( )
A. 國界線以內的陸地 B. 國界線以內的陸地、領海
C. 國界線以內的陸地、河湖 D. 國界線以內的陸地、河湖、領海和領空

一、選擇題答題表(每小題2分,共6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填空題:(13分)
1、風向為「南」,說明風來自 方;風力是風的 。
2、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帶,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帶和_________________地帶。
3、世界人口稠密地區主要位於_______緯度_______的平原地帶。
4、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__________狀況,一般變化__________;氣候一般只注意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兩個要素。
5、早期的聚落大都選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資源優越的地方。
三、綜合題:(27分)
1、讀經緯線為平行直線的地圖,回答下列問題:(6分)
(1)寫出E點和F點的經緯度E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
(2) 圖中A點位於D點的_______方向;B點位於C點的________方向。

生物:「新課程」 (筆答60分鍾)

一、你能選擇出最有說服力的一項答案嗎?請將你的選擇填在括弧內(25道可以只做20道)

l.植物在生活過程中不能直接吸收的物質是 ( )

A. 五機鹽 B. 澱粉 C.二氧化碳 D.水分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小草在生活中不需要呼吸 B.蚯蚓在生活中能自己製造有機物

C. 植物對外界不能做出任何反應 D. 山雞下蛋屬於繁殖

3.下列現象屬於生長的是 ( )

A.蘑菇從小長到成熟的個體 B.楊樹的落葉

C.植物吸水的過程 D. 人體的排汗

4. 下列說法不是生物共有的特徵的是 ( )

A. 能繁殖 B. 具有細胞結構

C. 不斷從外界吸收營養 D. 能合成蛋白質

5. 含羞草對刺激做出反應與下列哪一生理現象相同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人手被針刺後縮回

C.子女與父母長相不同 D.植物吸水的過程

6. 海洋中綠藻多分布在上層,褐藻在中層,紅藻則分布在底層,分析影響海洋中藻類分布的主要環境因素是 ( )

A.鹽度 B.溫度 C. 陽光 D.水分

7.下列哪個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最小( ),哪個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

之稱( )。

A. 海洋生態系統 B. 湖泊生態系統 C.農田生態系統

D.森林生態系統 E. 濕地生態系統 F. 池塘生態系統

8. 用低倍鏡觀察裝片時,如果發現視野中有一異物,移動裝片,異物並不動,轉動目鏡後,異物也不動,這異物可能在 ( )

A.目鏡上 B.物鏡上 C. 裝片上 D. 反光鏡上

9.某同學使用顯微鏡時,在低倍鏡視野中看到的圖像如右圖,

他想將物像移到視野正中,應將玻片 ( )

A. 向左上移動 B.向右上移動

C. 向左下移動 D. 向右下移動

10. 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

A.系統 B.器官 C. 組織 D. 細胞

11.切西瓜時會流出一些液體,此液體主要來自 ( )

A.細胞膜 B. 細胞質 C.細胞核 D.液泡

12.製作臨時裝片的正確順序是 ( )

①在載玻片中央放好材料 ②擦掙載玻片和蓋玻片 ③蓋蓋玻片

④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或生理鹽水) ⑤取材料

A. 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④⑤①②③

13.細胞內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的結構是 ( )

A.細胞膜 B.細胞核 C.葉綠體 D. 線粒體

14. 下列哪種物質是細胞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廢物 ( )

A. 糖類 B.尿素 C.蛋白質 D. 脂肪

15.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涼拌西紅柿時,汁水為紅色是因為細胞結構被破壞,細胞內的物質流出來的原因

B.細胞內的物質是固定不變的,不需要外界給予

C.能量轉化器就是把能量用掉

D.分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

16.能決定人眼睛是雙眼皮或單眼皮的遺傳物質片段是 ( )

A.DNA B.細胞核 C.基因 D. 染色體

17. 人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 ( )

A.12個 B.23個 C.23對 D.46對

13. 下列屬於組織的是 ( )

A. 胃 B.心臟 C.皮膚 D. 血液

19. 下列關於人體的形態描述正確的是 ( )

A.細胞→器官→組織→系統→人體 B. 組織→細胞→器官→系統→人體

C,細胞→組織→系統→器官→人體 D.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20.下列不屬於苔蘚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是 ( )

A. 消除污染 B.提供氧氣 C. 保持水土 D.分解有機物屍體

21.大米和麵粉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主食,從結構上看,它們是水稻和小麥種子的哪一部分 ( )

A. 子葉 B. 胚 C.胚乳 D.子葉和胚

22.能發育成莖和葉的結構是種子的 ( )

A. 胚軸 B.胚芽 B.子葉 D. 胚根

23.植物體內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 ( )

A. 氮、磷、鐵 B. 氮、磷、鉀

C.氮、硼、鉀 D.硼、磷、鐵

24.在下列蔬菜中主要食用植物的繁殖器官是 ( )

A.蘿卜 D.芹菜 C.黃瓜 D.藕

25. 珠被發育成種子的 ( )

A.胚 B. 種皮 C. 胚乳 D. 果皮

二、你能判斷下面左側和右側各結構之間的關系嗎?請用直線將相關的內容連接起來

1.按廠列物質分別屬於哪一類,用線連起來

①水

②糖類

A. 無機物 ③脂類

④無機鹽

B.有機物 ⑤蛋白質

⑥核酸

2. 用直線將下列名詞與相關的內容連接起來

A. 細胞壁 ①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透明的粘稠物質

B.細胞質 ②裡面含有細胞液

C. 細胞核 ③裡面含有遺傳物質

D.細胞膜 ④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

E. 液泡 ⑤保護和支持作用

3.構成下面左側所列器官的主要組織是哪一類,清用線連接起來;

A. 心臟

B.大腦 ①結締組織

C. 皮膚 ②上皮組織

D. 肩胛骨 ③神經組織

E. 血液 ④肌肉組織

三、你可以從下面30個空格中選取15個填上滿意的答案

1.生物圈包括 圈的底部, 圈的大部和 圈的表面。

2,生物圈為其中的生物提供的生存條件有 、 和 等。

3.生物圈中的生物部分除了植物、動物,還有其他生物嗎?如果有,請舉例說

明 。

4. 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 開始的。然後可以根據自己的

和 ,嘗試著對這一問題答案做出 。

5. 生物體由小到大,是與細胞的 和 分不開。

6. 科學家經過艱苦的努力,發現核酸分為兩種,一種是 ,另 一種是 。

7.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叫做 。

8.草履蟲的身體只由 ,你還知道有哪些生物與它一樣嗎?請你 至少寫出兩種生物的名稱 。

9. 病毒的結構簡單,它是由 外殼和內部的 兩部分組成。 病毒只能 活細胞內,根據 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 、

和 三類。

10. 根尖由四部分組成,從頂端向上依次是 、 、

和 。根的長度能夠不斷增加,就是因為分生區的細胞能不斷 和伸長區細胞能不斷的 的緣故。

四、請發表你的見解,並簡寫在下面的橫線上(你可以做其中有把握的二道題)

1.下列各項中屬於生物的是 ,根據你的理解,說一說它們是生物的 理由(至少寫出兩條): 。

A.機器人 B.克隆羊 C. 木頭 D. 蘑菇 E. 細菌 F. 蛋白質

2. 如果讓你養殖花卉,你怎樣才能滿足花卉生活需要的條件? (至少說明兩個條件)



3.現有黃豆多粒、2~3個培養皿、鑷子、若干張濾紙和黑紙,請你用這些材料設計「種子萌發是否需要光」的探究實驗。

假設

設計思路

預期結論

歷史::1 各種思想流派百家爭鳴的局面。
原因:1,社會動盪不安,加速民族和文化融合。
2,科技、經濟、文化有了極大發展。
2 法家崇尚法律,主張以法治國,這對我們今天所說的依法治國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3 傳統文化史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所以我們要保護好傳統文化。但是傳統文化里也有不好的、消極的一面,所以我們應該去粗取精,繼承傳統文化優秀的內容。

1原因:1.社會動盪,戰爭頻繁。
2.經濟重心南移。
3.自然災害嚴重。
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口南遷是由於北方戰亂不斷,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導致人民無法生存,是被動的遷移。而現在我國北方科技人員和民工紛紛湧向南方是因為改革開放以後,南方經濟發展迅速,對科技人員和普通勞動力的需求加大,所以吸引了大批的北方科技人員和勞動力,是主動的遷移。

政治:這個比較簡單,你把初中生生活的辨一邊多看一下就好了。最好背過

給我加分哦,我寫了48分鍾29.21秒

G. 穆斯林婚姻法

我還沒打開這個帖子就料到狗屎丸子一定跟帖,果不其然!

沒有這個說法。

樓主的提法應該更正為:伊斯蘭婚姻法。

一、婚姻的原理

人類有男有女,就這兩類,所以各國的哲學家都以男女為宇宙「陰陽」學的典型,代表萬物生長的基本原理,天地和諧的根本要素。 《古蘭經》說:「他把每種果實造成兩性的,他以黑夜覆蓋白晝。」(13:3) 「他創造一切配偶,地面所生產的,他們自己,以及他們所不知道的,都有配偶。」(36:36) 陰陽學是天地物質存在的規律,蘊藏著深邃的智慧和秘密,如同陰與陽、男與女、白天與黑夜,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對稱的配偶,雙體在和諧中運動,實現了天地平衡和生生不息。人類是有理智的生物,真主賦予了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慾,因此必須以婚姻的形式結為連理,《古蘭經》說:「他的一種跡象是:他從你們同類中為你們創造配偶,以便你們依戀她們,並且使你們互相愛悅,互相憐憫。」(30:21)

世界上許多宗教都把男女兩性關系看成身心不潔的行為,對高層次的「修道」者都加以限制,要求他們絕對克制性慾,以便考驗對天神的忠誠和信仰的純潔。 但是,伊斯蘭沒有這個規定,因為沒有這樣的理解,而是認為兩性的情慾是真主造化的「天性」,只有合理的結合,才是正常的人性,社會也因此受益。 真主在《古蘭經》啟示中譴責以前的宗教「他們自創出家制----我未曾以出家為他們的定製----他們創設此制,以求真主的喜悅,……。 他們中有許多悖逆的。」(57:27) 在伊斯蘭的各級信士或教士中,不存在出家或者獨身的禁慾制度,在婚姻問題上,人人一律平等。 先知穆聖說:「年輕的人們啊! 你們只要有能力(養家),就應當結婚娶妻,因為結婚可以降低你們的視線,使你們的情緒穩定。」《布哈里聖訓集》

男女通過婚姻結成夫妻,組成家庭,承擔起社會的責任。 這是來源於人性的需要,也是文明社會的行為規則和制度,因此,伊斯蘭對婚姻有一系列的法律規定,成為穆斯林社會的行為規范。 男女的愛情是感情問題,但是婚姻是法律的范疇,其中有男女雙方的契約和法律責任,是人性忠誠的品格,而且受到社會的矚目和監督。穆斯林是敬畏真主的社會人群,所以在男女的感情和婚姻制度上也同信仰結合,男女結成夫妻之後,一切正常的行為,是堅守正道的信仰和敬主行為「伊巴代」,可以取悅於真主。 夫婦雙方互相依戀,互相愛悅和憐憫,這正是真主造化人類的正常感情,以此使家庭生活穩定,傳種接代,後繼有人,並且人們通過家庭的關系維護社會的繁榮昌盛。 這樣的解釋有助於幫助我們理解以下聖訓的深刻涵義,先知穆聖說:「當一個人結婚成家,他完成了信仰的一半使命,另一半表現在對真主的敬畏。」

一個結過婚的人,在生理上他的需要得到滿足,在家庭和社會上,他背負著重大責任,從健康和精神兩個方面約制了許多邪惡的念頭和行動,例如亂交、姦淫、心裡騷動和暴躁、個人生活沒有規律、絕對自私、感情孤僻、缺乏責任心。現代城市中,有許多獨身主義的「單身貴族」,就有這樣的傾向,這些人,不論男女,都性格怪癖,與眾不同,因為不是過著正常人的生活。 根據以上聖訓的思想,結婚的人完成了人性穩定的一半,另一半在敬畏真主中,表現出優秀的質量和人性。

二、婚姻的過程

從《古蘭經》中的許多啟示和聖訓的告誡,可以清楚地看到,對於有生存能力的男人,婚姻是生命中必須執行的使命(瓦智布),他的生存能力就是身體健康沒有疾病,在結婚的時候有能力向妻子贈送聘儀,結婚之後能保障妻子和子女的生活。 結婚之後的男子,從生理和心理上都將發生重大變化,可以約束他在外面的行為,躲避丑惡的行為。 俗話說:家有賢妻,男人不做橫事,這個說法不僅是根據生活經驗,而且符合人性的生理機能和道德責任。 結婚對於成年女子,也是同樣的必須使命,但要求的條件不同,例如沒有生存的手段,物質上需要得到了依賴,而且感情上需要找到了寄託,避免傷風敗俗的下流行為。 那些女性「單身貴族」們說出的大話都不大可信,例如「本小姐這一輩子不嫁人,不服侍丈夫,也不要孩子。」 這些話說起來容易,一般的女子不容易做到,因為真主賦予她們的天性,使她們感到生理危機,身不由己,所以多數單身女子心口不一,暗中尋找發泄的方式。 女人普遍的心理,希望有一位體貼的丈夫、天真活潑的子女和溫暖的家庭,盡到女兒、妻子和母親的責任。

對於男人,生活能力很重要,因為從男性的心理,他們喜歡表現強盛,戰勝苦難,有能力養活妻子兒女。 社會上許多犯罪的種類,如盜竊、搶劫、暴力和自殺,最容易發生在經濟蕭條,失業率高的時候,犯罪者多數是男性。 伊斯蘭法制規定,申請結婚登記的男人,必須向管理人員說明自己生存的能力,因為結婚之後,丈夫的主要責任是擔養家庭,保證家人的基本溫飽和兒童的教育。

人是感情的動物,尤其在婚姻問題上,最愚蠢的制度是強迫一男一女結合,例如許多文明落後國家流行包辦婚姻、指腹為婚、童養媳、聽信媒妁之言、服從父母之命,結婚前雙方沒有感情基礎。 當然是,在許多伊斯蘭國家都存在諸如此類的社會陋習,但絕不是伊斯蘭法制的規定,而是受到社會的精神污染。 根據聖訓,男女雙方在婚前表達了意向之後,可以會面「相親」,然後再深入考慮和最後選擇。伊斯蘭法制規定的「相親」,是在可靠親友陪同下的雙方見面和自然交談,而不是西方流行的男女幽會,也不是長期密切相處「搞對象」或者同居「試婚」。 相親也沒有規定只見面一次,可以多次見面交談,雙方也可以委託親信代表到對方那裡去談判,尋求滿意的結果,或者成親,或者拒絕,雙方都有自主權。 婚姻是人生一件大事,不可草率,應當如此認真。

伊斯蘭不許可對任何一方實行強制性的婚姻,男女雙方必須各自表示同意。 在公開結婚的儀式上,必須公開立下書面的字據,因為結婚是十分嚴肅的「堅實的盟約」(古蘭經,4:21)。 現代人嘲笑婚姻,是「只憑一張合法上床的證明書」,因為社會文明的敗壞,不論過去的包辦婚姻,或者是現代城市的隨意婚姻,都沒有把結婚當作信仰的一部分,使婚姻失去了嚴肅性和神聖性,把婚姻當作兒戲。 報載一名美國老影星,在結了十五次婚之後,對記者說:「我每次到在牧師面前發誓:永遠忠於我的丈夫,不論疾病或困窘,求上帝護佑我們白頭諧老。」 同樣的誓言,她在牧師作證時向上帝宣布過十五次,一次又一次哄騙了丈夫,也欺騙了上帝,從來不想認真執行,這就是社會倒退和蒙昧的最好例證。

伊斯蘭法制很重要的一條,必須首先保護女子,如果不同意,婚姻不能成立。 在《布哈里聖訓集》中,關於徵求女子婚前表示願意這個內容,集中了整個一章的聖訓專題。 這一章的題目是:「當一個男人要他的女兒出嫁,女兒不喜歡,這個婚約必須廢除」 ,列舉了許多段聖訓。 例如,一名年輕的姑娘前來向先知穆聖詢問,她的父親逼她嫁給一個她不喜歡的男人,她應該怎麼辦。 先知穆聖立即對她說,「轉告你的父親,這門親事不能成立。」

失去丈夫的寡婦可以再婚,並且受到鼓勵,伊斯蘭不許可逼迫女子守寡,為她立「貞節排坊」。 寡婦的婚姻在雙方誌願的條件之外,還有一個法定的「待婚期」,目的是避免可能因為前夫的遺腹子,將來成為官司。 《古蘭經》說:「如果你們休妻,而她們的待婚期滿,那麼,當她們與人依禮而互相同意的時候,你們不要阻止她們嫁給她們的丈夫。」(2:232)

在大部份伊斯蘭國家的婚姻法中,都保留女子「監護人」的制度,據說這是根據馬立克伊瑪目學派的主張,因為女子多數在社會上是弱者,需要保護。 監護人的責任就是在婚姻談判的過程中,對雙方起到監督作用,維護女方的利益,保證男方提供的信息准確,沒有欺詐。 在許多傳統的、以男性公民為主體的社會中,男人們為了獲得某個女子為妻可能採取各種不正當的手段,因此提出對女子保護的必要性。馬立克學派對經訓中女子有權選擇丈夫做的解釋,提出了輔助措施,以補社會現實的不足。 女子的婚姻大事,應當尊重監護人的意見,不可擅自主張,個人不能完全自由。 監護人一般是父親、兄長,或者家族中可靠的男性,他們肯定要比傳統社會的「媒妁之言」和西方社會「婚姻介紹所」的資料信息更為可靠。

三、婚姻的局限

在現代報章上經常看到,西方社會為婚姻法制問題爭吵,例如在許多國家的婚姻法規定,只要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感情相愛,就可以合法結婚。 曾經有過這樣的報道,親父女兩個人,或者同胞兄妹二人,他們提出要結婚,法官無理拒絕,因為不違背本國婚姻法的條例。 現在的市場經濟,兒子有了錢,娶父親遺棄的「二奶」為妻,已經不算新聞。 在許多國家的宮廷秘史中,都曾經有過兒子做了皇帝把已故父皇的美貌妃子娶為妻妾。 有一般基本人性常識的人都認為這是「亂倫」,禽獸行為,但是對血緣親屬的婚姻限制世界上文明國家很少有法律條文規定,多數是以地方民俗傳統出現,他們經常受到攻擊,被譴責為「封建迷信」或「落後意識」,因為西方「先進」世界以尊重「愛情至上」,不認為亂倫有罪。

伊斯蘭婚姻法對這樣的畸形婚姻嚴加制止,婚姻的倫理原則在《古蘭經》中有明顯的啟示經文,例如:「你們不要娶你們父親娶過的婦女,但以往的不受懲罰。 這確是一件醜事,確是一種可恨的行為,這種習俗真惡劣! 真主嚴禁你們娶你們的母親、女兒、姐妹、姑母、姨母、侄女、外甥女、乳母、同乳姐妹、岳母、以及你們所撫養的繼女,即你們曾經與她們的母親同房的,如果你們與她們的母親沒有同房,那麼,你們無妨娶她們。 真主還嚴禁你們娶你們的親生兒子的媳婦,和同時娶兩姐妹,但以往的不受懲罰。 真主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4:22-23) 這個經文的內容在所有的穆斯林地區都成為婚姻法中的重要依據,穆斯林世界一律遵照執行,因為這些是真主降示的法度。

人類的社會組成必遵法制,以區別於禽獸,因為人類有思維和理智,並且要建立圓滿的家庭和穩定的社會,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 穆斯林地區的具體婚姻法還有更為詳盡的內容,都是根據經訓的原則和當地的社會民意確立的婚姻和家庭制度。例如,穆斯林男子許可有條件的多妻,但絕不許可同時娶兩姐妹,也不許可娶進有血緣關系的兩代人女子。 婚姻是一種神聖的契約,或「堅實的盟約」,應當受到社會的尊重和人格的擔保,因此在解除已有的婚姻關系之前,不許可「重婚」。 因為死亡或離婚而成為寡婦的女子,必須守完「待婚期」,才允許舉行新的婚禮。 伊斯蘭鼓勵一夫一妻的家庭,多妻是特殊情形下的特例,在各國的伊斯蘭婚姻法中都有嚴格的多妻規定,而且以四個妻子為限度。 處於待婚階段的女子,法律上仍舊保持著與前夫的關系,不論前夫死亡或活著,都不許可接受另一個男人的求婚。 穆斯林世界的婚約制度很統一,古往今來沒有本質的變動,因為這些法制都是根據真主的啟示和聖訓,例如《古蘭經》說:「……,但不要與她們訂密約,只可說合理的話;不要締結婚約,直到守制期滿。」(2:235)

婚姻的預備階段,現在的俗話說「介紹對象」,在穆斯林文明中也有許多法制規定,不許可「遍地撒網」,或者腳踏兩條船,同時保持許多頭緒。 先知穆聖禁止兩個男人向同一個女子展開求婚競爭,因為這是對女子人格不尊重,也可能成為兩個男人互相嫉妒和仇恨的根源。 先知穆聖說:「一個信士是另一個穆斯林的弟兄,因此逼人太盛是不合法的行為,也不許可去爭奪有人正在求婚的女子,直到對方誌願解除向她求婚。」 根據這些聖訓,各派法學家都一致認為,爭奪有人正在求婚的女子是一種罪過。 假如後來者求婚得手,雙方成婚,他必須請求先行者向真主發誓的寬恕,他的罪過才能赦免。

伊斯蘭是一個有完整法制的社會,從先知穆聖時代開始,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國的道路,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法可依,既加強了對真主的敬畏和服從,也保障了民眾生活的公正和平等。 在先知穆聖歸真之後,他的弟子們經歷了數代學者的刻苦鑽研和辯論,歷時數百年的過程,最後形成了四大學派法學家,固定了穆斯林世界的法學原則。 婚姻和家庭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因此伊斯蘭法制的完備,超過任何世界文明。

H. 關於世界歷史上推動法治進步的人物有哪些

中國
1商鞅
商鞅的法律思想具體來說,可以歸納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依法治國的思想。這是商鞅最根本的法律思想,也是商鞅的其他法律思想生存的基礎。作為前期法家的代表,肩負著反對「禮治」、「德治」和「人治」的使命,商鞅在論證依法治國的合理性上是不遺餘力的。他的理論邏輯大概是這樣的:首先,他認為,人人都有「好

利惡害」或「就利避害」的本性,這是法治思想的理論基礎。「人生有好惡,故民可治也」[1]。正因為「人好爵祿而惡刑罰」,所以只能用賞罰的法律手段而不能用仁義道德來統治。法家的人性論是是當時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商品等價交換在人民權利義務方面的反映。法家正是利用這種人性論來否定溫情脈脈的宗法關系和儒家的「禮治」、「德治」、「人治」,並為實行法治的必要性提供依據的。[2]與此同時,商鞅強調了反對復古保守的觀點,主張「不法古,不循今」,「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3],「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4]。他之所以這樣強調,是為了在理論上說明,即使是伏羲、神農、皇帝,他們都是「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因此,「仁義用於古而不用於今」,「古今異俗,新故異備。如欲以寬緩之政治急世之民,猶無轡策而御悍馬,此不智不慧也。」總之,現今的社會只能用以力量為特徵的法治。[5]由此,商鞅論證了推行法治的必要性。

由於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因此,其依法治國的思想在變法中得到了實踐,其內容筆者認為可用章太炎的一句話來概括「盡九變以籠五官,核其憲度而為治本」[6]。

二、嚴刑峻法的思想。或者說是「重刑主義」,是商鞅的一個重要的法律思想。這一點從很多方面都可以得到驗證:「不告者腰斬」,「步過六尺者有罰,棄灰於道被刑」「禁奸止過莫過於重刑」商鞅的重刑思想是出名的,那麼為何其要選擇與傳統的明德慎罰思想迥然不同的道路呢?筆者認為,這和商鞅的統治方略有關,而非其思想的落後和殘暴。商鞅為秦國臣民設計的是「自治」的道路,也就是主動擇利避害的道路,而為國家設計的是用賞導,用刑督的「禁使」之法。二者的統一,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使賞足以使民擇而不旁求他利,;使罰足以禁而民不得避其害,從而實現法治所要追求的目的。當然,在厚賞和重罰之間,商鞅雖也重視厚賞,如「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10],但無疑,他更加重視的是重罰。商鞅認為,「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於治,而治莫康於立君。立君之道莫廣於勝法,勝法之務莫急於去奸,去奸之本莫深於嚴刑。姑王者以賞禁,以刑勸,求過不求善,藉刑以去刑。」他把重刑的意義說得很清楚,也就是去「奸」,「以刑去刑」,可見,商鞅的重刑論就是預防論。

三、刑無等級的思想,或者說是法的平等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先秦法家普遍強調法的平等性,而商鞅最為堅決。他聲稱,「聖人之為國也,一賞、一刑、一教;一賞則兵無敵,一刑則令行,一教則下聽上。」一刑,則就是「刑無等級的思想。這一點在「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中體現得更加明確:法的實施不因出身、地位的不同而有輕重,法律根本不能屈從權貴。從而否定了「刑不上大夫」的傳統。

商鞅緣何會堅持「刑無等級」?筆者認為,原因有二。其一,很顯然,這是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的需要,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重新分配權利和建立新的法律秩序的強烈願望,事實上,也正是奴隸主貴族反對最多,「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族多怨望者」;其二,應該是商鞅樹立法律威信的需要。變法之初,法必不能馬上為民所信,商鞅對這點也非常重視,此後著名的「徙木賞金」也正是為了取信於民。而此時假如法律再不能平等待民,要推行法律幾乎是不可能的,商鞅說的「一刑則令行」也正是這個道理。

以上是我認為商鞅最重要並且是影響最深遠的三點法律思想,當然,他的法律思想遠遠不止這些,還有一反前朝「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思想的法必須「布之於百姓」的思想;法令必須統一、穩定、沒有溯及力的思想:「法莫如一而固」,「刑罰已錯又移之,則慶賞雖重,民不勸也;殺戮雖繁,民不畏也。」定分止爭,即確定名分,防止爭奪,維護等級制度也是商鞅的法律思想,「法定不定,以下為上也,此所謂名分之不定也」

2韓非子

一)本體領域------道的無為和奉法治國的「體道」無為的關系

韓非認為,奉法而治是符合道的無為原則,是「體道」的具體表現。韓非是道本體者。認為道是宇宙本體和萬物本原。對此,他說「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他還說,道是一種「無狀之狀,無象之象」的存在,之所以成為宇宙萬物的總根源,是由於道虛靜無為、能放任自然而無所不為。人們要成功,必須要效法道的虛靜無為。這便是「體道」。「體道」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行動的原則。對於君主來說「體道」的最好方法是無為而治。其具體方法是:擺脫喜惡之心,做到無喜無惡、任其自然。「喜之,則多事;惡之,則多怨。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韓非告誡君主,治理國家應該清靜淡泊,不存喜惡之心。那如何做到呢?就是:奉法而治。

(二)人性領域------人的性情和「緣理」推導出法治的必要性

韓非從人性的角度論證,君主奉法而治是「緣理」的表現。按韓非的思想,世間萬物都是稟道而生的,萬物稟道所獲得的內在規定性(德)反映在外部屬性上就是「理」。「體道」的原則要求人們在對待萬物時應「緣理」而為,因循萬物的本性。君主統治天下必須因循人性的本來面目和事實情況。他說「凡治天下,必因人情。」在他看來,人性好逸惡勞、自私自利。在此基礎上,如果奉行法治,就能避免犯罪,杜絕混亂。而且法治迎合了「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的人性趨利的本性。奉法而治是「體道」「緣理」在政治領域的具體表現。

(三)價值領域------法的功能性、效益性伸張了法治的合理性

韓非指出,法家主張法術,並非好法而法,而是為了治理好國家。實行法治,暫時痛苦而可長久的利;實行仁政,苟樂而後患無窮。君主採用法治並非出於殘忍,而是出於長久的考慮。君主奉法而治是應為法治的合理性,依靠法治治理國家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歷史領域------時代的變遷與道德的軟弱共同印證了法治的優越性

在「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的問題上,針對儒家所說的古代聖賢德治而國富民豐的傳說,韓非反駁說,古今的社會狀況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古代資源多、人口少,生活不費力就有充足的資料,人們所以不爭。如今人口越來越多,致使財貨短缺,紛爭激烈。時代發展了,社會環境和物質情況也隨著發生變化,治國之策也要隨之變化。如果再用老辦法應付新問題,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束手無策。應針對新情況、新問題,制定出新方法、新對策。這就是他所說的:「古今異俗,新故異備。」「世異而事異」,「事異則備變「。具有非凡的現實主義的韓非不恪守陳規,而是強調時代和歷史的變遷,要求因時制宜,不斷更換、調節新的統治政策,這就是法家所遵循的」法後王「原則。韓非的」法後王「原則是其社會變化論的必然結果,也是他治國方針的理論依據。道德手段也許適應於古代,卻不適應於當今。對當今來說法治優於德治。

總之,為了證明自己的奉法而治的思想,韓非進行了多方論證,涉及到本體哲學、人性哲學、歷史哲學、道德哲學多個方面。而在論證中,韓非更堅定了他的治國理念,他的法治信心,建立了他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成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3孟德斯鳩 《論法的精神》這個最厲害
該書所倡導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權力分立是對神學和封建專制的有力抨擊,成為此後資產階級大革命的政治綱領。特別是為孟氏所第一次正式提出的分權與制衡理論,對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政治實踐和政治思想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經過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實踐,已經成為資產階級國家構建民主制度和政權體制的組織原則。孟氏所集中討論的不是具體的法律規範本身,而是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類理性的必然性和規律性。所以,孟氏把法律置於決定地位,認為只有法律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而專制則是對人性的蔑視和對自由的踐踏。他進而深入探討了自由賴以存在的體制條件,並藉此找到恢復自由的基本手段——三權分立,以權力制約權力,防止權力濫用。主張憲法統率下權力分立與制衡的政治制度。使法律、自由與憲法結合起來,奠定了憲政理論的基本框架,這也是孟氏對政治理論最傑出的貢獻。

我就想起來這三個人,其他的你再找找。

I. 美國有人提出要取締伊斯蘭教,這裡面是否有陰謀

沒有啊,我們看《古蘭經》,與美國憲法比較沖突呀,可能美國要貫徹依法治國吧。

J. 怎樣認識伊斯蘭教法與國法

倆者並不沖突,教法更加註定生活細節,國法注重行事條例。 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副院長從恩霖表示,任何穆斯林都有自己的家園和國家。中國穆斯林素來具有光榮的愛國傳統,對國家有著極強的認同感。國家制定的任何法律是面對所有公民的。穆斯林首先是公民身份,然後才是穆斯林個體。所以,穆斯林遵守國法是第一位的,這與完善個體的信仰沒有任何矛盾。
他認為,真主並沒有給穆斯林制定政治制度或教權政體,相反,《古蘭經》強調宗教信仰自由、公平正義和服從執政者等理念。
他還說,在政治、法律和宗教的關系方面,憲法和法律能夠比教規更好地保障我們(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自由。因為憲法和法律不僅文本清晰,而且因為根據法定的程序進行修改和解釋而更具大的確定性。更重要的是中國沒有所謂「國教」,因而憲法和法律不會對不同宗教「厚此薄彼」。「國法猶如紅綠燈,目的不是為了限制汽車同行,而是保障汽車能夠有序地同行。」
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院長阿布都熱克甫·鐵木尼牙孜認為,在中國進行依法治國的今天,作為穆斯林,認識依法治國的意義重大。「公民」與「教民」絕對不是對立的。對於穆斯林而言,遵守國法與服從教規要同時存在,缺一不可。遵守法律是共同要求,是基本行為准則。法律具有最高權威,不允許任何宗教和個人超越。
他還說,中國憲法、法律和宗教政策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同時不允許任何人利用宗教破壞社會秩序、危害公民的人身健康,阻礙國家教育制度。所以,宗教活動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
伊斯蘭教學者祁學義是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教授。他認為,合格的穆斯林應該是一個好公民。「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是公民道德規范。「伊斯蘭教對合格的穆斯林也提出了諸多要求和條件。我們發現好公民的所有條件,也是伊斯蘭要求穆斯林應具備的品質,甚至伊斯蘭將其提升到信仰高度,視其為信仰的組成部分。」
他舉例稱,「明禮誠信」涉及三大中華美德:「禮」、「誠」、「信」。突出誠信,是公民道德規范體系的基礎。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也要講誠信,視失信為偽信者的特徵。「好公民的標准也是好穆斯林的標准,兩者不相沖突。」(完)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