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公共關系調查

公共關系調查

發布時間: 2020-11-22 14:21:41

公共關系調查的方法主要包括什麼

公共關系調查法是指通過企業公關活動情況,公共關系狀態的調查來評定公關活動效果的一種評版估方法。權單純地從一次公共關系工作或活動上看,公共關系調查則具有兩種不同的職能,但如果把公共關系工作看成是連續不斷的行為,那麼公共關系調查所起的作用則是相同的,因為公共關系關系評估結論,正是為後續的公共關系策劃提供依據。

公共關系調查法,主要有兩種方式:
比較調查法
在一次公關活動前後分別進行一次調查,比較先後調查的結果,分析公共關系活動的結果,這種方法稱為比較調查法或對比調查法。
例如:企業的銷售額及利潤的增減受市場環境和企業內部因素的影響,雖然制約因素很多,不完全是公共關系活動的成效,但在一定時期內藉助於公共關系活動的效果還是明顯的。假如某企業開展大型展銷活動時配合大量的公共關系活動使銷售量急劇上升,這時就可以應用對比調查法,從一定時期的銷售量、利潤率對比說明公共關系活動的效果。
公眾態度調查法
在一系列公共關系活動之後,對主要目標公眾進行調查了解其對組織評價的變化,分析公共關系活動。

㈡ 公共關系調查的三個主要環節

(1)公關調查的第一個環節是自我形象分析,其中包括組織狀態和條件的調查分析、員工階層的調查研究、管理階層的調查研究、決策階層的研究分析。

(2)公關調查的第二個環節是實際形象分析,其中包括公眾辨認與分析、組織形象地位測量和組織形象要素分析。

(3)公關調查的第三個環節是形象差距分析,將組織的實際形象與組織的自我形象作比較分析,揭示二者之間的現實差距,指明公共關系工作的目標和任務。

㈢ 公共關系調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組織的基本情況調研
指對組織內部的各種因素的分析,主要是分析組織的政策、活動程序及行為是怎樣促成問題的產生和環境的變化的,還包括對組織關鍵人物的觀點和行為的分析,對與問題相關的組織內各部門和單位的活動過程的分析及組織歷史等問題的分析。

組織經營狀況

創立的時間、重大事件及其影響;經營目標和經營宗旨等

員工隊伍情況

人事資料,明星人物,高層領導的有關情況等

[編輯]組織形象調查
組織形象是組織內外公眾對組織的整體印象和評價,也是組織的表現和特徵在公眾心目中的反映。因此,公共關系調查的目的就是以了解組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兩項指標為依據。

知名度=知曉人數/調查人數×100%

美譽度=贊美人數/知曉人數×100%

[編輯]組織的公眾輿論調研
組織形象調研

1、自我期望形象

(1)組織領導層的經營目標和經營策略調研

(2)組織員工的期望和要求調研

2、組織實際形象

(1)形象地位測定

(2)形象要素的分析

公共動機調研

表現為世界觀(信念、理想)、興趣、意圖等形式

活動效果調研

傳播效果調研

閱讀(視聽)率 、認知率 、實效率

組織的社會環境調研
政治法律環境

例如經濟合同法、環境保護法、勞動法、廣告法、商標法及有關內容

經濟環境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制度、經濟結構、物質資源、經濟發展水平、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等狀況

人文環境

指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結構、家庭狀況、文化教育水平、生活習俗、社會規范和文化觀念等

㈣ 論述公共關系調研的過程

公共關系調研的基本步驟是:制定調研方案、設計調研方法、收集調研資料、處理調研結果。

1.公共關系調查 公共關系調查是指社會組織通過運用科學方法,搜集公眾對組織主體的評價資料,進而對主體公共關系狀態進行客觀分析的一種公共關系實務活動。公關調查作為公關工作程序的基礎步驟和首要環節,對組織的整個公關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2.公共關系策劃 在完成了調查研究以後,公關活動就進入了制定計劃階段。這是公共關系工作中最富有創意的部分。公共關系策劃可以分成戰略策劃和戰術策劃兩個部分。戰略策劃指對組織整體形象的規劃和設計,因為這個整體形象將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連續使用,關繫到組織的長遠利益。而戰術策劃則是指對具體公共關系活動的策劃與安排,是實現組織戰略目標的一個個具體戰役。制定公關計劃,最根本的任務就是組織形象的戰略策劃。在每一次具體公關活動中,公關部門究竟要完成什麼任務,首先取決於在計劃階段的形象設計。只有在此基礎上,組織才能進一步策劃具體的公關活動。換言之,離開了組織形象的戰略策劃,具體的公關活動就失去了靈魂,變成了一種效益低下的盲目投資,有時甚至會產生負面的效果
3.公共關系實施 計劃制定好之後,就進入到了實施階段。公共關系活動的性質非常復雜,但以傳播性活動為主。公關傳播的方法很多,要獲得的理想的傳播效果,首先需要正確選擇傳播渠道。本節主要介紹一些選擇傳播渠道的技巧,提高傳播效果的經驗,傳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礙及其克服的方法。
4.公共關系評估 公共關系作為現代社會的一項管理方法,應當設計周密,有頭有尾。因此,公共關系工作程序的第四步就是對公共關系活動效果的總結評估。所謂總結評估,就是有關專家或機構依據科學的標准和方法,對公共關系的整體策劃、准備過程、實施過程以及實施效果進行測量、檢查、評估和判斷的一種活動。

㈤ 公共關系調查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所謂公共關系調查的程序,一般地講,指的是對社會組織客觀存在的公共關系現象進行科學調查的基本過程。具體地說,它是調查工作的實施階段。公共關系調查的一般程序可以分為以下五個基本階段。
1.調查准備階段。調查准備階段的工作內容主要確立調查任務、開展調查設計、准備調查條件。
2.資料搜集階段。資料搜集階段也稱為具體調查階段,是整個公共關系調查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階段。
3.整理分析階段。4.報告寫作階段。
5.總結評估階段。

㈥ 什麼是公共關系調研

公共關系調研是對企業自身形象的正確評價,是確立恰當的公共關系目標的基礎。查研究是企業開展公共關系的先導,是整個公共關系的軸心。不論人們如何表達公共關系活動的流程,調查研究都是舉足輕重的。 通過幾年來經濟體制的改革,政企職責分開,企業已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需要獨立處理人、財、物,供、產、銷等各方面的關系問題。尤其在當前,以大、中城市為中心的不同規模的開放式網路型經濟區域和經濟協作聯合體正在形成。作為企業,面對這些聯合、協作乃至部分活動,都須臾不可離開公共關系。只有搞好公共關系工作,才能有益於聯合、協作和競爭,才能確定企業的發展戰略,正確評價社會對企業的態度、檢驗企業採取的政策和程序,實行一系列計劃和行動,去贏得公眾的了解和信任。因此,作為一個具有公共關系意識的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公共關系調查的必要性,認識到收集信息的重要。可以說,信息對組織的生存和發展的確是越來越重要了。

㈦ 公共關系調查法的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是公共關系程序的第一個步驟。組織要設計、塑造、樹立組織的良好形象,必須對組織在公眾中的現有形象有準確的了解,必須能及時、有效、准確地獲取組織外部信息,把握公眾輿論。因此,必須了解和掌握公共關系調查研究和形象評估的理論和方法。 《美國周刊》有一篇文章這樣寫到, 「在一個富足的社會里,人們都已不太斤斤計較價格;產品的相似之處又多於不同之處。因而,公司的形象就變得比產品和價格更為重要」。這段話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呢?它說明了在商品經濟充分發展的社會里,企業組織之間的競爭已經主要不是產品和價格的競爭,而是組織形象的競爭。誰能在公眾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誰就能贏得更多的顧客,贏得更多的投資者,贏得社會各界的合作與支持。 所謂組織形象,就是社會公眾對組織的全部看法和評價。組織形象雖是公眾對組織的評價,但其內容卻來源於客觀事實,它是組織的客觀行為在公眾心目中的反映。因此要贏得公眾的好感,組織首先必須從完善自己的政策和行為著手,再輔之以適度的宣傳。這就是所謂的PR=P(90%靠自己努力)+R(10%讓人知道)。
例如,一家生產性組織要想獲得公眾的青睞,首先就要生產出符合公眾需要的優質產品,要有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有利於社會的行為,再加上有效的公關宣傳,就易於被公眾所接受了。組織形象分為組織的自我期望形象和實際社會形象。自我期望形象是公共關系所要達到的目標,而實際社會形象則是公共關系工作的出發點或起點。
1.組織的自我期望形象
2. 組織的實際社會形象
3. 調查評估組織形象的基本方法 公眾是公共關系活動的對象,公眾對組織的態度和意見是一切公共關系活動的出發點,掌握公眾信息是開展公共關系活動的基礎。公眾調查要獲取的信息有:
(1)背景資料。即了解公眾的籍貫、住址、文化程度、年齡、性別、家庭狀況、經濟收入等情況,以便使公共關系工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2)知曉度資料。了解公眾對社會組織基本職能、產品服務、方針政策知曉的情況。
(3)態度資料。弄清公眾對組織的產品、服務、政策、行為持何種態度,對產品的質量、性能、技術、價格、包裝如何評價,對組織的服務是否滿意,對組織的政策和行為是否支持。
(4)行為資料。一定的需求產生一定的動機,一定的動機引起一定的行為。獲取公眾行為資料首先要了解公眾的需求類型和變化趨勢,了解影響需求的因素(如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掌握公眾的消費時尚、消費心理、消費模式的變化周期,進而了解公眾對組織的產品、服務、政策、行為已經或准備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在一次公關活動前後分別進行一次調查,比較先後調查的結果,分析公共關系活動的結果,這種方法稱為比較調查法或對比調查法。
例如:企業的銷售額及利潤的增減受市場環境和企業內部因素的影響,雖然制約因素很多,不完全是公共關系活動的成效,但在一定時期內藉助於公共關系活動的效果還是明顯的。假如某企業開展大型展銷活動時配合大量的公共關系活動使銷售量急劇上升,這時就可以應用對比調查法,從一定時期的銷售量、利潤率對比說明公共關系活動的效果。 根據塞普爾的理論,人們對社會間各種職業和從事這種職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有三方面的需要,即滿足生活的需要,滿足社會人際關系的需要和滿足勞動的各種活動的需要。
在此基礎上人會具有三類,十五種職業價值尺度:
一是內在職業價值,是指與職業本身性質有關的價值,如利他主義、獨立性、創造性、智力激發、美感、成就和管理;
二是外在職業價值,是指與職業本身性質無關的價值,如工作環境、同事關系、監督關系和變動性;
三是外在報酬,包括安全性、聲譽、經濟報酬和職業所帶來的生活方式等(註:寧維衛:《職業價值觀研究述評》,《社會心理研究》)。
這些衡量職業條件的價值尺度既以人的主體需要為前提,同時又結合並滲透了職業活動的特點,因此基本上反映了職業需要的各個方面。
塞普爾設計編制的量表(Work Values Inventory,簡稱WVI)仍在西方流行。中國學者對原量表進行了修訂,本研究就借鑒了寧維衛的調查問卷。基於教師的職業特點,人們又在原來的60個項目中增添了體現教師職業特點的四個職業價值尺度項目,即育人的需要、與青少年接觸的需要、休息日多的需要、付出與報酬平衡的需要,其中第一項屬於內在職業價值,第二項屬於外在職業價值,後兩項屬於外在報酬。為體現語言的時代性,在不曲解原意的基礎上,對量表中的個別項目做了微小的文字變動。 不同教師職業需要的因素分析
首先運用因素分析法來分別了解優秀教師和一般教師對19種價值尺度的評價情況。按照估計特徵值大於1的原則,分別可以提取出六個影響優秀教師職業需要的因素和六個影響一般教師職業需要的因素。需要說明的是,被提取的因素都有絕對值較大的因子負荷系數(大於0.50)。通過綜合分析影響不同教師職業需要的主要因素,認為:
(1)無論是優秀教師還是一般教師,他們對職業的幾個主要方面都有所考慮,並且這些均可以歸類為「內在職業價值」,如進取心、自主性、社會貢獻、工作性質等;「外在職業價值」,如工作環境、工作地位等;「外在報酬」,如工作穩定性、生活方式、工作優越性等。這基本符合塞普爾的職業價值分類,同時也說明了測量的效度是可靠的。
(2)優秀教師和一般教師在考慮職業各方面的需要時存在一定的差異。概括地講,優秀教師與一般教師比較起來,在考慮職業的外在價值和外在報酬的同時,更加註重職業的內在價值。這表現在優秀教師提取的幾個主因素中,有三項集中概括了職業的內在價值,即進取心、社會貢獻和育人的工作性質;而一般教師關注較多的則是包括生活方式、工作條件、工作穩定性、工作地位等在內的四項關於職業的外在價值和外在報酬。
在上述結論的基礎上,人們又進行了教師與各職業價值尺度之間的兩因素的獨立性檢驗。從結果中可以看到,優秀教師和一般教師的態度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其他幾方面的差異則不顯著。
結合前面的已有結論,可以進行如下分析:
(1)優秀教師比一般教師更需要在工作中體現出自我的獨立性。這主要表現在,優秀教師大都比較注重能夠在工作中獨當一面,堅持自己的想法,並支配自己的工作。這個結論與中國學者白益民等進行的教師個性與教學成效的相關研究得到的結論是一致的,即高成效教師個性的共同特徵中「獨立性」處於中上水平。
(2)一般教師與優秀教師更需要工作具有穩定性。這主要表現在,一般教師比優秀教師更加註重工作的安定程度,他們希望工作穩定、有保障,不願失去工作。由此人們可以推知,許多教學成效一般或較差的教師雖然因為種種原因不鍾愛於教育工作,但是為了擁有一份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社會中仍具有較大穩定性的工作,他們中有很多人寧願持一種非積極的態度留在教育崗位上。如此,他們是很難取得高成效的教學成績的。
(3)優秀教師比一般教師更需要擁有自我的生活方式。這主要表現在,優秀教師大都比較嚮往下班後能從事自己喜歡和愛好的業余活動,能擁有一種快樂的生活方式,這反映了優秀教師們所具有的非常積極的人生態度。雖然他們為取得高成效的教學成績花去了許多課余時間和精力,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對高質量生活的嚮往。
(4)一般教師比優秀教師更需要良好的監督關系。這主要表現在,一般教師都非常渴望在工作中能遇上可以依靠的公正領導,他們認為擁有一個關懷、體貼、能常傾聽意見的領導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人們認為,這與優秀教師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是不無關系的。他們大多認為,要順利地展開教學工作並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成效,有好的領導做後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於一線教師的個人努力。沒有教師自身的高素質和兢業愛崗的師德,高成效的教學是無從開始的。
(5)優秀教師比一般教師更需要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這主要表現在,優秀教師希望在日常工作中能進行豐富的想像,創造一些新東西,並能實現自己獨特的想法。因為新事物的誕生或對新思想的推廣往往不能循規蹈矩,機械地照抄、照搬已有的教學經驗和理論是不利於教學的改革以及創新的。現代的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並非因為他們是最好的教書匠,而是因為他們是工作的有心人,能在教學中大膽創新,銳意進取,在同樣的空間和時間里取得比別人更突出的教學成效。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創造性是一名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特質,而這也恰恰是一般教師所欠缺的。
(6)優秀教師比一般教師更熱衷於教育工作。這主要表現在,優秀教師樂於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造就和感召他人,他們需要通過培育人才獲得一種成就感。赫茲伯格的雙因素需要理論告訴人們,教師職業所具有的特定工作內容和工作情感才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主要源泉。教書育人,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和造就下一代是教育工作不同於其他職業的主要特點。而樂於從中獲得成就感並非是所有教師都具有的心理。正如調查結果顯示的那樣,不同的教師在對「育人需要」這一尺度進行評價時有很大差異,優秀教師比一般教師更加熱愛教育工作。
不同教師職業需要滿足程度的差異分析
(1)在優秀教師中選擇滿足程度「極高」的佔6.0%,「高」的佔28.8%,兩項累計百分比為34.8%,可以說,有超過3/1的優秀教師認為教師這一職業能很好的滿足自身的職業需要;而一般教師中選擇滿足程度「極高」的僅佔3.9%,「高」的佔19.2%,兩項累計百分比只有23.1%,一般教師中只有少部分教師感覺自身的職業需要能從教師這一職業中得到很好地滿足。優秀教師與一般教師在教師職業對自身職業需要的滿足程度這一問題的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2)從調查數據中可以明顯地看到,無論是優秀教師還是一般教師,他們中都有占絕對多數的人(59.1%的優秀教師和76.9%的一般教師)認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在一般程度上滿足自身的職業需要。
(3)優秀教師中有少部分人認為教師這個職業不能很好地滿足自己的職業需要,這表現在有約佔6.1%的優秀教師選擇滿足程度「低」,而同時調查結果卻顯示一般教師中沒有人在這個問題上持明顯的消極態度。
對一名教師來說,能在自己從事的職業中滿足自身的職業需要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的教學成效。由此人們可以進行如下討論:需要和認知有關。人們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會產生一系列不同情緒和情感的體驗。如果人的需要得到滿足,便會產生愉快的感覺和心理滿足的體驗;如果不能滿足,便會產生失望和不快之感。同時,人的需要是人的積極性的內在源泉,人的積極性就表現在滿足需要的過程中,是人的積極性的根本動力。所以,一些教師因為比較注重職業的內在價值,並且認為教師這一職業能比較好地滿足他們的職業需要,他們就會有良好的內心體驗,其職業行為也因此會比較積極。他們大多對工作的滿意度較高,工作穩定性也較大,能堅持不懈地鑽研業務,全力以赴地做好教學工作。對教學給予的專注和特別的努力程度往往使得他們的教學成效高於其他教師。與此同時,較高的教學成效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強化教師有效且積極的職業行為,從中所獲得的內心體驗也會更加愉悅,其具有的職業需要就隨之被進一步滿足,並可能產生新的更高水平的職業需要,對自己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反之亦然。
當然,絕對和機械地解釋職業需要和教師一系列職業行為中的積極與消極表現以及職業需要與教學成效的相互關系,在辯證唯物主義看來是不準確、不完備的。一方面,一些教師雖然自身的職業需要通過教師這一職業得到了基本滿足,但卻不一定取得高成效。隨著教師地位、待遇的不斷改善,人們越來越發現教師職業外在條件的優越性。然而對這些職業的外在需要的滿足是不能從根本上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另一方面,在教師職業需要的現實化過程中,人們應看到教師的職業需要在暫時還沒有被充分滿足的條件下是可以做出一些適應與調節的。因為需要本身要作用於行為,其間還有理性的處理過程,即經過思想動機的過濾和加工,這表現為「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其中明顯的是意志與情緒的中介作用。教師的情緒反映了一定需要滿足的程度,表現為滿意愉快與失望冷淡的不同狀態,影響教師的從業心境、職業的安定與職業轉遷。但是不滿足不一定就出現低情緒,因為一種情緒的產生不是必然的,而是可控制的,教師的意志可以對需要滿足障礙引起的消極因素進行約束與克制,在教師的動機矛盾中進行積極的思想引導。因此,配合教師需要的現實化,教師的思想工作是大有可為的。

㈧ 什麼是公關調查

關活動特別是大型公關活動往往耗費很多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一個新產品在中心城市的上市傳播費用,一般都在百萬元以上。為什麼要進行這樣大的公關投入?為了企業的傳播需要,為了建立品牌的知名度、認知度、美譽度,為了更多的目標消費者去購買他的產品,這就是新產品上市公關活動的目標。沒有目標而耗費巨資做活動是不可取的,目標不明確是不值得的。筆者遇到一些保健品企業,看到同行做節日公關活動,他也要做,而且要求活動規模更大、規格更高、發稿更多,但說不清楚為什麼要做,要傳播什麼樣的賣點、概念,沒有設立目標。有的企業做公關活動,設定了不少目標,比如,提高知名度、美譽度,促進銷售等,但是沒有量化(提高知名度、美譽度的百分比,促進銷售的貨幣額度),方向模糊,錯把目的當目標。目標一定要量化,它不是希冀式的觀測,而是指日可待。只有量化目標,公關活動策劃與實施才能夠明確方向,才會少走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國內不少公關公司做公關活動,因缺乏公眾研究意識或公眾研究水平有限、代理費少、時間緊等原因,省略公眾調查這一重要工作環節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想一個好的點子,找一個適當的日子就可以搞公關活動,這是某些所謂「大師」的通病,筆者對此不敢苟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只有摸清自己的優劣勢,洞悉公眾心理與需求,掌握競爭對手的市場動態,進行綜合分析與預測,才能揚長避短,調整自身公關策略,贏得公關活動的成功。公關實踐表明,公關活動的可行性、經費預算、公眾分布、場地交通情況、相關政策法規等都應進行詳細調查,然後進行比較,形成分析報告,最後作出客觀決策。成都某公司由於缺乏政策調查,不了解航空管製法,在距離機場較近的地方舉辦慶典活動,放了煙花,導致本應在成都降落的飛機在其它城市迫降,民航公安機關迅速取締該活動並作出嚴勵處罰,活動中途流產。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㈨ 公共關系調查的主要內容有( )

公共關系調查的主要內容有組織的基本情況調研、組織經營狀況、創立的時間、重大事件及其影響;經營目標和經營宗旨等。

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價值。針對性和實用價值是調查報告的靈魂,對任何一個組織而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各種信息是十分廣泛的,應該說內容越多越好,但是,每項公共關系調查都有相應的目的,公共關系調查報告要圍繞本次調查的目的要求,針對所要解決的問題來展開報告的寫作,以體現調查報告的實用價值。

調查報告的針對性主要包括兩方面:首先,撰寫公共關系調查報告必須明確調查的目的。任何調查報告都是目的性很強的,無論是為了解決某一問題,還是為了說明某一問題。

撰寫調查報告時必須做到目的明確,有的放矢,圍繞主題展開論述,要防止東拉西扯,分散視點,淡化主題。其次,必須明確調查報告的閱讀對象。

(9)公共關系調查擴展閱讀

公共關系調查報告的針對性越強,反映的相關信息內容就越具體,為制定對策提供的信息就越充分,對決策者擬定或出台有關決策方案的指導性就越強,公共關系調查報告的實用價值就越大。

所以,公共關系調查報告的針對性和實用價值是密不可分的,要提高公共關系調查報告的實用價值,就必須在調查中和撰寫報告時注意強調其針對性的特點。

數據准確,真實客觀。公共關系調查報告另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要通過大量的調查材料和確鑿的數據、典型事例,來說明社會環境的變化和發展,反映組織形象的變化和現狀,找到組織存在的問題,尋求公眾的社會需求。撰寫報告時要避免主觀臆造,既不能誇大和縮小實事,也不能對材料各取所需,張冠李戴、移花接木。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