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公共選擇名詞解釋

公共選擇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2-26 05:57:12

『壹』 名詞解釋:投票悖論

投票悖論(The voting paradox)抄
早在十八世紀法國思想家孔多賽就提出了著名的「投票悖論」,也稱做是「孔多塞悖論」

投票悖論
指的是在通過「多數原則」實現個人選擇到集體選擇的轉換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或非傳遞性。投票行為的作用是將個人偏好轉化為社會偏好。在多數投票原則下,可能沒有穩定一致的結果。 按照邏輯上的一致性,以投票的多數規則來確定社會或集體的選擇會產生循環的結果。結果,在這些選擇方案中,沒有一個能夠獲得多數票而通過,這被稱作「投票悖論」 (the voting paradox),它對所有的公共選擇問題都是一種固有的難題,所有的公共選擇規則都難以避開這種兩難境地。

『貳』 自考經濟學二名詞解釋全集 誰有幫忙下

經濟學名詞解釋:

Okun』s law 奧肯法則 由奧肯發現的周期波動中的GDP和失業之間的經驗關系。這一法則指出,當實際GDP相對於潛在GDP下降2%時,失業率上升大約 1%。(較早估計的比率是 3:1)。

Oligopoly 寡頭 不完全競爭的一種。在這種情形中,一個行業為少數幾個供給者所支配。

Open economy 開放經濟 一種經濟體系,它與其他國家進行商品和資本的國際貿易活動(即進日和出口人而一個封閉經濟(closed economy)則是沒有進出口的經濟。

Open-economy multiplier 開放經濟乘數 在一個開放經濟中,漏出的收人既流向儲蓄也流向進口。因此,投資或政府支出的開放經濟乘數由下式可求:開放經濟乘數式中MPS—邊際儲蓄傾向,MPm—邊際進口傾向。

Open-market operations 公開市場業務 為影響銀行准備金、貨幣供給和利率,中央銀行所進行的買賣政府債券的活動。買入證券時,中央銀行所支付出去的貨幣,會增加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從而導致貨幣供給擴大。而賣出證券時,貨幣供給就被減縮。

Opportunity cost 機會成本 經濟品的次優(next-best)使用(或機會)價值,或曰所犧牲掉的可供選擇的其他用途的價值。比如說,用來開采一噸煤的投入,其可供選擇的最佳使用是生產10蒲式耳的小麥。那麼一噸煤的機會成本就是10蒲式耳的小麥。這些小麥能被生產出來但實際上卻沒有生產。機會成本對於評價非市場性商品諸如環境衛生和安全等十分有用。

Ordinal utility 序數效用 需求理論所用的一種無標度(dimensionless)的效用衡量方法。序數效用可以表明個人在A與B中更偏好A,但不能表明他究竟偏好多少。也即,任何兩組商品都可以相對排序,但絕對差異無法衡量。這與基數效用(有標度的效用)概念不同,基數效用有時用於風險行為分析。基數效用的一個例子是:我們說某物質在100克時比它在50克時熱兩倍。

Other things constant 其他因素不變 一個短語,有時寫為「ceteris paribus。表示:被觀察的那個因素發生變化,而其他因素依舊或固定不變。例如,一個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表示,在其他因素(如收入)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的上升,需求量會下降。

Outputs 產出 用於消費或進一步加工生產的各種有用的商品和服務

P

Paradox of thrift 節約體論 一個最早由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提出的原則。即一個社會增加其儲蓄的企圖,可能導致其實際儲蓄數量的減少。

Paradox of value 價值悖論 這樣一種悖論:許多生活必需品(如水)的「市場」價值很低,而許多奢侈品(如鑽石)「使用」價值很小,但市場價格很高。這一悖論由以下事實解釋:價格不反映一件商品的總效用,而是反映它的邊際效用。

Pareto efficiency(or Pareto optimality) 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優) 見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ciency)。

Partial-equilibrium analysis 局部均衡分析 一種分析方法。在某些因素不變(如忽略收入變化)的前提條件下,分析各種變數對單個市場的影響。

Partnership 合夥制 兩人或多人共同經營的非公司形式的企業,不像公司那樣只承擔有限的責任。

Patent 專利 一種賦予發明者的排他性權利,可以在一定時期內(如美國為20年)控制其發明的使用權。專利造成暫時壟斷,作為對發明活動的酬報。像其他知識產權一樣,專利是促進個人或小企業進行發明的一種手段。

Payoff table 支付矩陣 博弈論中,用來描述兩個人或多個參與人的策略和支付的矩陣。不同參與人的利潤或效用就是支付。

Payoffs 支付 見支付矩陣(payoff table)。

Perfect competition 完全競爭 參見完全競爭(competition, perfect)。

Personal income 個人收入 衡量稅收抵扣前收入的一個指標,確切地說,等於可支配個人收入加上凈稅收。

Personal saving 個人儲蓄 收人中沒有被消費的部分,換言之,是個人可支配收入與消費之間的差額。

Personal savings rate 個人儲蓄率 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的個人儲蓄與個人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Phillips curve 菲利普斯曲線 由A·W·菲利普斯首先提出的一種幾何圖形,顯示的是失業與通貨膨脹的替代關系。在現代主流宏觀經濟學中,向下傾斜的「替代性」的菲利普斯曲線一般只在短期中成立。在長期中,通常認為菲利普斯曲線是垂直的,而且對應於最低可持續失業水平。

Policy ineffectiveness theorem 政策無效性定理 一個定理,認為在理性預期、價格工資靈活的情況下,被預期到的政府貨幣或財政政策實際上不能影響實際產出或失業。

Portfolio theory 投資組合理論 一種經濟投資理論,討論理性投資者如何將自己的資本分配在不同的金融資產中——也就是說,他們怎樣將其資本「組合」成一種最佳搭配狀態。

Positive economics 實證經濟學 參見規范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Post hoc fallacy 後此謬誤 來自拉丁語「post hoe,ergo propter hoc」,意為在這個之後發生,所以是因為這個」。如果這樣推理:「因為A先於B,所以A引起B」,那麼,就會發生這種謬誤。

Potential GDP 潛在GDP 高就業的GDP,或更精確地說,在既定的技術狀況和人口規模條件下可以達到的且不致加速通貨膨脹的最高水平的GDP。現今一般認為:它是那個與最低可持續失業率相應的產出水平的等價物。

Potential output 潛在產出 與潛在GDP(potential GDP)同義。

Poverty 貧困 今天,美國政府將「貧困線」定義為可維持最低限度生活的收入水平。

PPF 見生產可能性邊界(pro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Present value(of an asset) (資產的)現值 在一段時間內能帶來一系列收入的資產的當前價值。估價這一系列的收人需要將每一部分收入折現。折現是用折現率(也即一種利率)對未來的收入加以折算。

Price-elastic demand 有價格彈性的需求(或有彈性的需求) 需求價格彈性的絕對值超過1的情況。這時,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大於價格變化的百分比。另外,有彈性的需求意味著:當價格下降時,由於需求量增加得非常之大,以至於總收益(價格*數量)會上升(參見非價格彈性的需求)。

Price-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的價格彈性 表示需求量對價格變動反應程度的指標。彈性系數(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Ep)等於需求量變動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具體計算百分比時,分子取新老需求量的平均數,分母取新老價格的平均數,不計負號。參見有價格彈性的需求、非價格彈性的需求和單位彈性的需求。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供給的價格彈性 在概念上與需求的價格彈性相似,只不過它衡量的是供給對價格變動的反應,更精確地說,供給的價格彈性是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供給彈性在完全競爭條件下最為有用。

Price flexibility 價格靈活性 「拍賣」市場上(如許多原料商品和股票市場)的價格行為。在這些場合,價格對供給或需求的變動立即作出反應。(對照管理價格)

Price index 價格指數 表示在給定的時段里,一組商品的平均價格如何變化的一種指數。在計算平均數時,不同商品的價格一般要根據其經濟重要性作加權處理。(例如在計算消費者價格指數時,加權的依據就是每種商品在總消費支出中所佔的份額)。

Price-inelastic demand 無價格彈性的需求(或無彈性的需求) 需求價格彈性絕對值小於1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當價格下降時,總收益下降;當價格上升時總收益上升。無價格彈性的需求的一個極端是完全無價格彈性的需求,這意味著當價格上升或下降時,需求量完全沒有變化。(參見有價格彈性的需求和單位彈性的需求)。

Private goods 私人品 見公共品(public goods)。

Procer price index 生產者價格指數 大量批發銷售的商品(如鋼、小麥以及石油)的價格指數。

Proct, average 平均產品 見平均產品(average proct)。

Proct differentiation 產品差別 類似商品之間存在著的使它們不至於成為完全替代品的因素。如,因位置差別使得在不同地點出售的同型號的汽油成為不完全的替代品。具有產品差別的企業面對的是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而不是完全競爭情況下的那種水平的需求曲線。

Proct,marginal 邊際產品 見邊際產品(Marginal proct)。

Proction function 生產函數 在技術水平既定條件下確定某一組要素投入所能帶來的最大產出的關系式(或數學函數)。它用於某個企業,或作為總生產函數用於整體經濟。

Pro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PPF) 生產可能性邊界 一種幾何圖形,顯示一個經濟所能生產的商品的各種組合。通常簡化地選擇兩種商品:大炮和黃油。PPF外部的點(其右上部)的產品組合不可能得到,而PPF內部的點則缺乏效率,因為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這或者是因為資源使用不當,或者是所用的生產技術已經過時。

Proctivity 生產率 用來表示產出與投入比率的術語(總產出除以勞動投入是勞動生產率)。如果相同數量的投入生產了更多的產出,則生產率就增長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是由於技術進步、勞動技能的改善和資本深化。

Proctivity growth 生產率增長 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生產率增長的速率。例如,如果勞動生產率指數1990年為100,而1991年為101.7,則1990年到1991年生產率增長為每年1.7%。

Proctivity of capital, net 凈資本生產率 參見收益率(rate of return)。

Proctivity slowdown 生產率減速 大約在1973年左右,美國發生了勞動生產率增長的急劇滑坡。

Profit 利潤 (l)在會計學中,是指所售商品的總收人減去合理確定的成本(參見收益表)。(2)在經濟理論中,是指總收入與生產這些商品所用資源的全部機會成本之間的差額。

Profit-and-loss statement 損益表報告書 參見收益表。

Progressive, proportional, and regressive taxes 累進稅、比例稅和累退稅 累進稅對富人征稅較重,累退稅正好相反。更精確地說,一種稅,如果對高收入者的平均稅率(即稅收除以收人)較高,它就是累進稅。如果收入越高的人平均稅率越低,就是累退稅。如果對各種收入水平的平均稅率都相同,就是比例稅。

Property rights 產權 產權定義為個人或企業在市場經濟中佔有。買賣、使用資本品和其他財產的能力。

Proportional tax 比例稅 參見累進稅、比例稅和累退稅。

Proprietorship indivial 個人業主制企業 由私人所有並經營的企業。

Protectionism 保護主義 一國所採用的目的在於保護國內產業,防止進口品競爭的各種政策(最普通的是對進口徵收關稅和實行配額管理)。

Public choice 公共選擇 也稱為公共選擇理論(public-choice theory)。研究政府作出選擇和指導經濟的方式的經濟學和政治學的結合部。這一理論有不同於市場理論之處,它強調政治家的「選票最大化」行為這個因素,而這與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形成對比。

Public debt 公共債務 見政府債務(government debt)。

Public good 公共品 指這樣一種商品,其效用不可分割地影響整個公眾,而不管其中任何個人是否願意消費。例如,一項根除天花的保健措施對所有人都起了保護作用,而決不只是那些付錢接種疫苗的人。而私人品,如麵包,如果被一個人消費,就不可能被另外的人消費。

『叄』 名詞解釋:尋租行為

尋租行為是指人們憑借政府保護而進行的尋求財富轉移的活動。它包括「旨在通過引入政府幹預或者終止它的干預而獲利的活動」。尋租有多種定義,布坎南等人認為「尋求租金一詞是要描述這樣一種制度背景化的行為:在那裡,個人竭盡使價值最大化造成了社會浪費,而沒有形成社會剩餘。」

他們把」尋租「描述為人們憑借政府保護進行的尋求財富轉移而造成的浪費資源的活動,即一個人在尋租,說明了這個人在某事上進行了投資,被投資的這種事情實際上沒有提高,甚至降低了生產率,但卻確實給投資者帶來了一種特殊的地位或壟斷權利而提高了投資者的收入,租金也就是由此所得的收入。

因此,柯蘭得爾中給尋租下的定義是為了爭奪人為的財富轉移而浪費資源的活動。 而克魯格則認為尋租是為了取得許可證和配額以獲得額外收益而進行的疏通活動。

(3)公共選擇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人們通常以為尋租往往是政府或與政府相關的行為,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即使在市場中,尋租行為也極為常見,如金融領域的投機交易及其在不確定性中追逐最大價值的行為就是系統性的尋租行為,因而構成市場經濟中的尋租結構,這種尋租性的市場和經濟結構會提高經濟社會成本,惡化經濟效率,擠占利潤和工資等收入份額,抑制投資和消費需求。這一點在貨幣信用體系和金融市場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肆』 懇求經濟學一些常用名詞及其解釋

1.什麼叫恩格爾系數:
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恩格爾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
食物支出對總支出的比率(R1)=——————————
總支出變動百分比

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
食物支出對收入的比率(R2)=——————————
收入變動百分比

R2又稱為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

恩格爾定律是根據經驗數據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變數都是常數的前提下才適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比例的變動問題時,還應當考慮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飲食業和食物本身結構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達到相當高的平均食物消費水平時,收入的進一步增加才不對食物支出發生重要的影響。

恩格爾系數是根據恩格爾定律得出的比例數,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個指標。 其計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額
恩格爾系數=———————
總支出金額

除食物支出外,衣著、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樣在不斷增長的家庭收入或總支出中,所佔比重上升一段時期後,呈遞減趨勢。

2.什麼叫邊際效率:
設一資本資產之壽命為n年,在此n年中,該資產可以生產產物,由此產物之價值中減去為取得此產物所付出之開支,則得一組年金,以Q1,Q2,……Qn。表示之。我們可稱此組年金為投資之未來收益(prospective yields)。當一人購買一投資品或資本財產時,實即購買取得此組未來收益之權利。

與投資之未來收益相對立者,則為該資本資產之供給價格(suppllyprice)。所謂供給價格,並不是實際在市場上購買該資產所付之市場價格,而是適足引誘廠家增產該資產一新單位所需之價格,故資本資產之供給價格,有時被稱為該資產之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從一種資本資產之未來收益與其供給價格之關系,可得該類資本之邊際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ofcapi-tal)。說得更精確些,我之所謂資本之邊際效率,乃等於一貼現率,用此貼現率將該資本資產之未來收益折為現值,則該現值恰等於該資本資產之供給價格。用同樣方法,可得各類資本資產之邊際效率,其中最大者,可視為一般資本(capital in general)之邊際效率。

讀者應注意,此處所謂資本之邊際效率,乃就資本資產之預期收益及其當前供給價格來下定義的,故資本之邊際效率,乃以錢投資於新產資產,所可預期取得之酬報率(rateof return),而與歷史陳跡——即在該資產壽命告終以後,回顧既往,原投資成本所得之酬報率——無關。

在任何一時期中,設對某類資本之投資增加,則該類資本之邊際效率,因投資之增加而減少。其故,一部分是因為當該類資本之供給增加時,其未來收益下降;一部分則因為當該類資本之產量增大時,其生產設備所受之壓力加大,故其供給價格提高。短時期內之所以能達到均衡,主要是靠第二類因素,但時間愈長,則第一類因素之重要性愈大。故可為每類資本建立一表,表中列示:若欲使其邊際效率降至某特定數,則在一時期中,對該類資本之投資須增加若干。以此類表格總加起來,則得一總表,總表指示二者之關系:其一為總投資量,其二為與該總投資量相應並由其建立的一般資本之邊際效率。我人稱此總表為投資需求表(investmentde-mand-schel ),或資本之邊際效率表()。

當前之實際投資量,一定會達到一點,使得各類資本之邊際效率,皆不超過現行利率。這個道理應當很明顯。換言之,投資量一定會達到投資需求表上之一點,在該點上,一般資本之邊際效率適等於市場利率。

同一事實,可以換一種說法。設Qr為一資產在r時之未來收益,又設dr為r時之一鎊,按當前利率折現後之值,則∑Qrdr為投資之需求價格。投資量一定會達到一點,使得∑Qrdr等於該投資之供給價格(定義見上)。設∑Qrdr而小於供給價格,則當前對該資產無投資。

故投資引誘(incement to invest),一部分定於投資需求表,一部分定於利率。至於決定投資量之因素,實際上如何復雜,則須至本編終了時方能得窺全貌。但我要求讀者立刻注意一點,即僅知一資產之未來收益以及該資產之邊際效率,尚無從得知利率為何,或該資產之現值為何。我們必須從其他方面決定利率,然後以該資產之未來收益按該利率還原(capitalising),而求得該資產之現值。

經濟學名詞解釋:

Okun』s law 奧肯法則 由奧肯發現的周期波動中的GDP和失業之間的經驗關系。這一法則指出,當實際GDP相對於潛在GDP下降2%時,失業率上升大約 1%。(較早估計的比率是 3:1)。

Oligopoly 寡頭 不完全競爭的一種。在這種情形中,一個行業為少數幾個供給者所支配。

Open economy 開放經濟 一種經濟體系,它與其他國家進行商品和資本的國際貿易活動(即進日和出口人而一個封閉經濟(closed economy)則是沒有進出口的經濟。

Open-economy multiplier 開放經濟乘數 在一個開放經濟中,漏出的收人既流向儲蓄也流向進口。因此,投資或政府支出的開放經濟乘數由下式可求:開放經濟乘數式中MPS—邊際儲蓄傾向,MPm—邊際進口傾向。

Open-market operations 公開市場業務 為影響銀行准備金、貨幣供給和利率,中央銀行所進行的買賣政府債券的活動。買入證券時,中央銀行所支付出去的貨幣,會增加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從而導致貨幣供給擴大。而賣出證券時,貨幣供給就被減縮。

Opportunity cost 機會成本 經濟品的次優(next-best)使用(或機會)價值,或曰所犧牲掉的可供選擇的其他用途的價值。比如說,用來開采一噸煤的投入,其可供選擇的最佳使用是生產10蒲式耳的小麥。那麼一噸煤的機會成本就是10蒲式耳的小麥。這些小麥能被生產出來但實際上卻沒有生產。機會成本對於評價非市場性商品諸如環境衛生和安全等十分有用。

Ordinal utility 序數效用 需求理論所用的一種無標度(dimensionless)的效用衡量方法。序數效用可以表明個人在A與B中更偏好A,但不能表明他究竟偏好多少。也即,任何兩組商品都可以相對排序,但絕對差異無法衡量。這與基數效用(有標度的效用)概念不同,基數效用有時用於風險行為分析。基數效用的一個例子是:我們說某物質在100克時比它在50克時熱兩倍。

Other things constant 其他因素不變 一個短語,有時寫為「ceteris paribus。表示:被觀察的那個因素發生變化,而其他因素依舊或固定不變。例如,一個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表示,在其他因素(如收入)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的上升,需求量會下降。

Outputs 產出 用於消費或進一步加工生產的各種有用的商品和服務。

P

Paradox of thrift 節約體論 一個最早由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提出的原則。即一個社會增加其儲蓄的企圖,可能導致其實際儲蓄數量的減少。

Paradox of value 價值悖論 這樣一種悖論:許多生活必需品(如水)的「市場」價值很低,而許多奢侈品(如鑽石)「使用」價值很小,但市場價格很高。這一悖論由以下事實解釋:價格不反映一件商品的總效用,而是反映它的邊際效用。

Pareto efficiency(or Pareto optimality) 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優) 見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ciency)。

Partial-equilibrium analysis 局部均衡分析 一種分析方法。在某些因素不變(如忽略收入變化)的前提條件下,分析各種變數對單個市場的影響。

Partnership 合夥制 兩人或多人共同經營的非公司形式的企業,不像公司那樣只承擔有限的責任。

Patent 專利 一種賦予發明者的排他性權利,可以在一定時期內(如美國為20年)控制其發明的使用權。專利造成暫時壟斷,作為對發明活動的酬報。像其他知識產權一樣,專利是促進個人或小企業進行發明的一種手段。

Payoff table 支付矩陣 博弈論中,用來描述兩個人或多個參與人的策略和支付的矩陣。不同參與人的利潤或效用就是支付。

Payoffs 支付 見支付矩陣(payoff table)。

Perfect competition 完全競爭 參見完全競爭(competition, perfect)。

Personal income 個人收入 衡量稅收抵扣前收入的一個指標,確切地說,等於可支配個人收入加上凈稅收。

Personal saving 個人儲蓄 收人中沒有被消費的部分,換言之,是個人可支配收入與消費之間的差額。

Personal savings rate 個人儲蓄率 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的個人儲蓄與個人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Phillips curve 菲利普斯曲線 由A·W·菲利普斯首先提出的一種幾何圖形,顯示的是失業與通貨膨脹的替代關系。在現代主流宏觀經濟學中,向下傾斜的「替代性」的菲利普斯曲線一般只在短期中成立。在長期中,通常認為菲利普斯曲線是垂直的,而且對應於最低可持續失業水平。

Policy ineffectiveness theorem 政策無效性定理 一個定理,認為在理性預期、價格工資靈活的情況下,被預期到的政府貨幣或財政政策實際上不能影響實際產出或失業。

Portfolio theory 投資組合理論 一種經濟投資理論,討論理性投資者如何將自己的資本分配在不同的金融資產中——也就是說,他們怎樣將其資本「組合」成一種最佳搭配狀態。

Positive economics 實證經濟學 參見規范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Post hoc fallacy 後此謬誤 來自拉丁語「post hoe,ergo propter hoc」,意為在這個之後發生,所以是因為這個」。如果這樣推理:「因為A先於B,所以A引起B」,那麼,就會發生這種謬誤。

Potential GDP 潛在GDP 高就業的GDP,或更精確地說,在既定的技術狀況和人口規模條件下可以達到的且不致加速通貨膨脹的最高水平的GDP。現今一般認為:它是那個與最低可持續失業率相應的產出水平的等價物。

Potential output 潛在產出 與潛在GDP(potential GDP)同義。

Poverty 貧困 今天,美國政府將「貧困線」定義為可維持最低限度生活的收入水平。

PPF 見生產可能性邊界(pro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Present value(of an asset) (資產的)現值 在一段時間內能帶來一系列收入的資產的當前價值。估價這一系列的收人需要將每一部分收入折現。折現是用折現率(也即一種利率)對未來的收入加以折算。

Price-elastic demand 有價格彈性的需求(或有彈性的需求) 需求價格彈性的絕對值超過1的情況。這時,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大於價格變化的百分比。另外,有彈性的需求意味著:當價格下降時,由於需求量增加得非常之大,以至於總收益(價格*數量)會上升(參見非價格彈性的需求)。

Price-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的價格彈性 表示需求量對價格變動反應程度的指標。彈性系數(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Ep)等於需求量變動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具體計算百分比時,分子取新老需求量的平均數,分母取新老價格的平均數,不計負號。參見有價格彈性的需求、非價格彈性的需求和單位彈性的需求。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供給的價格彈性 在概念上與需求的價格彈性相似,只不過它衡量的是供給對價格變動的反應,更精確地說,供給的價格彈性是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供給彈性在完全競爭條件下最為有用。

Price flexibility 價格靈活性 「拍賣」市場上(如許多原料商品和股票市場)的價格行為。在這些場合,價格對供給或需求的變動立即作出反應。(對照管理價格)

Price index 價格指數 表示在給定的時段里,一組商品的平均價格如何變化的一種指數。在計算平均數時,不同商品的價格一般要根據其經濟重要性作加權處理。(例如在計算消費者價格指數時,加權的依據就是每種商品在總消費支出中所佔的份額)。

Price-inelastic demand 無價格彈性的需求(或無彈性的需求) 需求價格彈性絕對值小於1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當價格下降時,總收益下降;當價格上升時總收益上升。無價格彈性的需求的一個極端是完全無價格彈性的需求,這意味著當價格上升或下降時,需求量完全沒有變化。(參見有價格彈性的需求和單位彈性的需求)。

Private goods 私人品 見公共品(public goods)。

Procer price index 生產者價格指數 大量批發銷售的商品(如鋼、小麥以及石油)的價格指數。

Proct, average 平均產品 見平均產品(average proct)。

Proct differentiation 產品差別 類似商品之間存在著的使它們不至於成為完全替代品的因素。如,因位置差別使得在不同地點出售的同型號的汽油成為不完全的替代品。具有產品差別的企業面對的是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而不是完全競爭情況下的那種水平的需求曲線。

Proct,marginal 邊際產品 見邊際產品(Marginal proct)。

Proction function 生產函數 在技術水平既定條件下確定某一組要素投入所能帶來的最大產出的關系式(或數學函數)。它用於某個企業,或作為總生產函數用於整體經濟。

Pro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PPF) 生產可能性邊界 一種幾何圖形,顯示一個經濟所能生產的商品的各種組合。通常簡化地選擇兩種商品:大炮和黃油。PPF外部的點(其右上部)的產品組合不可能得到,而PPF內部的點則缺乏效率,因為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這或者是因為資源使用不當,或者是所用的生產技術已經過時。

Proctivity 生產率 用來表示產出與投入比率的術語(總產出除以勞動投入是勞動生產率)。如果相同數量的投入生產了更多的產出,則生產率就增長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是由於技術進步、勞動技能的改善和資本深化。

Proctivity growth 生產率增長 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生產率增長的速率。例如,如果勞動生產率指數1990年為100,而1991年為101.7,則1990年到1991年生產率增長為每年1.7%。

Proctivity of capital, net 凈資本生產率 參見收益率(rate of return)。

Proctivity slowdown 生產率減速 大約在1973年左右,美國發生了勞動生產率增長的急劇滑坡。

Profit 利潤 (l)在會計學中,是指所售商品的總收人減去合理確定的成本(參見收益表)。(2)在經濟理論中,是指總收入與生產這些商品所用資源的全部機會成本之間的差額。

Profit-and-loss statement 損益表報告書 參見收益表。

Progressive, proportional, and regressive taxes 累進稅、比例稅和累退稅 累進稅對富人征稅較重,累退稅正好相反。更精確地說,一種稅,如果對高收入者的平均稅率(即稅收除以收人)較高,它就是累進稅。如果收入越高的人平均稅率越低,就是累退稅。如果對各種收入水平的平均稅率都相同,就是比例稅。

Property rights 產權 產權定義為個人或企業在市場經濟中佔有。買賣、使用資本品和其他財產的能力。

Proportional tax 比例稅 參見累進稅、比例稅和累退稅。

Proprietorship indivial 個人業主制企業 由私人所有並經營的企業。

Protectionism 保護主義 一國所採用的目的在於保護國內產業,防止進口品競爭的各種政策(最普通的是對進口徵收關稅和實行配額管理)。

Public choice 公共選擇 也稱為公共選擇理論(public-choice theory)。研究政府作出選擇和指導經濟的方式的經濟學和政治學的結合部。這一理論有不同於市場理論之處,它強調政治家的「選票最大化」行為這個因素,而這與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形成對比。

Public debt 公共債務 見政府債務(government debt)。

Public good 公共品 指這樣一種商品,其效用不可分割地影響整個公眾,而不管其中任何個人是否願意消費。例如,一項根除天花的保健措施對所有人都起了保護作用,而決不只是那些付錢接種疫苗的人。而私人品,如麵包,如果被一個人消費,就不可能被另外的人消費。

http://time.fe.e.cn/ym210/article.php?articleid=291

『伍』 名詞解釋:綜合選擇理論

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是一種以現代經濟學分析民主立憲制政府的各種問題的學科,內傳統上是屬於政治學的容範疇(對此更為普遍的稱呼則是「政治經濟學」,但應該注意這不可和馬克思主義對這詞的定義混為一談)。公共選擇理論研究選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員們的行為,假設他們都是出於私利而採取行動的個人,以此研究他們在民主體制或其它類似的社會體制下進行的互動。公共選擇理論也採用許多不同的研究工具進行研究,包括了研究對效用最大化的局限、博弈論、或決策論。公共選擇理論的分析方式很大一部分是根基於實證分析的方法上(「這是什麼」);但卻是將此作為研究規范(「這應該是什麼」)的工具,以探索問題的所在點、並研究如何在憲政體制內改善這些問題。公共選擇理論提出的主要公式之一是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假設人們的行為都是出自從有限的可用手段里挑選達成目標的途徑。另一個研究目標不同、但卻有相同研究公式的學科則是實證政治理論(Positive political theory)。而社會選擇理論(Social choice theory)也是一個相關聯的研究領域。

『陸』 政府經濟學名詞解釋

政府經濟學

也被稱為公共經濟學、公共部門經濟學。所謂公共部門是指政府及其附屬物,公共部門的行為,集中體現和代表了

政府的行為。

政府經濟學就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分析和規范政府的職能和作用的經濟學。

『柒』 公共行政決策名詞解釋

公共行政就是國家行政機構依法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有效活動。這一定義的含義包括: 首先,公共行政是一種活動,這一活動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構,即通常所說的政府或者行政當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機構。其次,這一活動的客體是社會公共事務,與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主體相應的必然是具有社會公共權威的機構,而這一機構在現代社會中非政府莫屬。第三,作為一種活動,它必須依法舉行,而且必須是有效的。有效包含兩層含義,即有效性和效率。公共行政學,在我國也稱為行政管理學或是行政學,是一門研究公共行政組織及其對公共事務管理活動的科學。學習公共行政學,首先必須明確公共行政的概念,搞清楚什麼是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學是一個傳統學科,早期的公共行政學與政治學聯系密切,當時主要研究的是政府角色的理論規定性和與政治民主等價值觀相關的范疇,而對於政府的實際運作,例如提供服務的過程和政策決策關注甚少。美國著名行政學家羅森布洛姆將西方對公共行政的界定總結為六種:一,認為公共行政是政府行為的一部分,是實現政府目標的方式;二,公共行政意味著政治價值的執行;三,公共行政最好被定義為政府的執行部門;四,公共行政以科層制組織的形式與行為模式以及非贏利組織的評估技術為特徵,是政治與管理的綜合與創新;五,公共行政是政府實現自身目標與願望的過程;六,公共行政是(1)公共部門中各團隊的合作,(2)包括執行、立法與裁判及三者之間的聯系,(3)政治過程的組成部分,(4)與私人行政不同,(5)與私人組織與個人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 公共行政的功能1、提供公共產品公共產品是和私人產品相對而言的,是指產品和勞動的利益由社會成員共同享有。它與私人產品能夠加以分割並且提供給不同的個人是根本不同的。公共產品同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兩個基本特徵。公共產品的范圍十分廣泛,從政治、法律、國防、治安、政府行政管理、大中型水利設施,到城市規劃、公共道路、環境治理、環境衛生、防病防疫、天氣預報、科學研究以及鐵路、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廣播、電視、教育以及抗旱、防洪等,都屬於公共產品的范圍。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基本方式是服務,無論是公安、法律、政府行政管理,還是教育、衛生等都是服務。2、實現社會公平社會公平有三個不同的標准:第一是貢獻標准,第二是需求標准,第三是機會均等標准。3、實施管制政府發揮著為社會和市場提供必要的法律和制度的作用。管制意味著政府以法律方式對社會發展和市場運行進行規范。管制可以是經濟方面也可以是社會方面的。市場的局限性和市場失靈使得政府管製成為必要。政府針對市場失靈的現象,設計出相應的制度來約束和規范經濟主體的行為,以保證整個社會經濟規范有序的運行。這些管制內容主要包括:(1)公益事業政策方面的管制;(2)保護消費者權益、信息公開、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管制;(3)針對外部不經濟問題的管制;(4)針對非價值物品的管制;(5)財稅、金融政策方面的管制;(6)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方面的管制;(7)民商法及反不正當競爭法方面的管制;(8)產業政策和振興科技政策方面的管制;(9)保護環境、土地及自然資源、勞動保護等方面的管制。4、宏觀調控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1)充分就業。是指非自願失業者都能夠就業。(2)穩定物價。是指一般價格水平的穩定。(3)經濟持續均衡增長。(4)國際收支平衡。(5)收入公平分配,保障最低生活需要。(6)控制人口。(7)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8)合理配置資源。(9)控制外部性。公共行政的原則現代公共行政是在一些原則的指導下進行的,這些原則是:1、法制原則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一個核心內容。2、服務原則服務原則除了涉及一種意識之外,還涉及政府行為的兩個方面,即反應和質量。3、效率原則這里的效率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政府活動的有效性,二是政府活動追求的目標是以盡可能少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大的產出。4、責任原則責任原則有兩層含義:一是政府的行為對社會大眾負責,一個輕率的魯莽的不計後果的政府註定會給社會帶來災難。二是政府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自身的失職、失誤承擔相應的責任。公共行政的理論和實踐 西方的公共行政理論1、古典學派,也稱程序學派和制度學派古典學派有三位重要的代表人物。首先被稱為程序學派創始人的法國人亨利.法約爾。他的貢獻在於首先提出了管理有五大功能,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其次,他提出了著名的14項管理原則。再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法約爾跳板」原理。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時古典學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論述了官僚制度的特徵,並分析它在西歐工業社會中的作用。第三位代表人物是科學管理的創始人泰勒。他的科學管理思想及管理主義對管理理論與實踐產生的影響是首屈一指的。2、行為學派該學派經歷了一個從「人際關系」到人類行為科學的發展過程。3、決策學派西蒙在20世紀40年代出版的《行政行為:行政組織中決策程序的研究》一書開創了對決策的研究。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另一個有影響的決策理論是林德布羅姆的漸進決策理論。4、系統學派切斯特巴.納德是第一個把組織看作是一個社會系統的理論家。5、經濟學的貢獻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經濟學中的公共選擇理論和新制度經濟理論對西方的公共行政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西方一些主要國家尤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一以新公共管理名義出現的公共行政改革,有以下幾方面特徵:(1)將注意力集中於取得結果和管理者的個人責任;(2)以市場運作方式消解官僚組織的弊端;(3)引入私人部門的管理方法;(4)政府的某些功能通過市場的測試而承包出去;(5)把公眾視為公共管理機構的客戶;(6)在資源使用中強調削減直接成本;(7)在公共部門中引入更多的競爭。轉型時期的中國行政中國公共行政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經歷了一個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過程,轉變的基礎是經濟體制從原來的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這一轉變導致了許多方面的變化。首先是政府與人民關系的變化。其次是政府職能和角色的變化。最後是政府觀念的變化。在整個轉型時期,中國的公共行政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1、政府定位問題政府的定位問題涉及它扮演的角色及其運作方式。2、政府官員問題官員的問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中國政府的命運。3、制度建設和創新問題制度建設和創新在組織結構、領導體制、運作程序和非人格管理方面顯得尤為重要。4、依法行政問題 轉型時期中國公共管理如何在運作中擺脫人格化管理,仍然是法制建設面臨的一個問題。5、觀念更新問題市場體制的確立以及世界范圍內一種新的經濟社會形態的出現,要求中國的公共行政有一種全新的思維,這首先要求進行觀念的更新。其次要有世界眼光。知識經濟社會與公共行政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使公共行政呈現如下的變化:1、從等級行政向網路行政的發展。網路行政首先使得命令、指示、信息等不必完全通過等級進行傳遞,網路的傳遞方式既迅速且面廣。其次,網路行政的公開度將得到極大的提高。2、從精英行政向大眾自治發展。精英的「黑箱式」操作將逐漸為公眾參與的運作所取代,這是一個社會最終走向民主的必然要求。3、從官僚式行政向企業式運作的發展。

『捌』 公共產品名詞解釋

公共產品(Public good)是私人產品的對稱,是指具有消費或使用上的非競爭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產品。公共座椅,亦稱「公共財貨」、「公共物品」。西方經濟學用語。指能為絕大多數人共同消費或享用的產品或服務。如國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財物和勞務,以及義務教育、公共福利事業等。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