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鋼土壤污染
❶ 杭鋼儲煤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東貨場儲煤自燃兩個多月經濟損失負責,環境污染空氣污染誰負責
這個問題你的找杭鋼購煤代表章美亞跟中鐵呼局池利軍,問他們如何解決比較好?
❷ 杭鋼(杭州鋼鐵廠)會搬離杭州嗎誰知道什麼時候搬嗎太嚇人了
從2004年就說要搬出杭州,到寧波的大榭島,但是到現在2012年還沒搬
雖說污染,但是杭鋼為杭州內繳納的容稅費,還有提供幾萬人的就業,也是有很大貢獻的
其實像這種大型的國有企業搬與不搬不是杭州能決定的,這個需要浙江省委,甚至國資委才能下定論的
❸ 區域地球化學資料的多目標應用研究
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資料包含著豐富的地質背景、生態環境信息,具有基礎地質研究、礦產資源勘查、環境和農業應用的多目標研究意義。
1.基礎地質研究與資源勘查
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資料可以為沉積物物源和沉積環境、基底構造、區域構造地球化學、區域環境演化等基礎地質研究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學信息。區域土壤元素分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積環境與沉積相,線性或帶狀異常則往往與構造斷裂帶分布有較好的對應關系,諸如Hg、As、Sr、Ba等一些揮發性較強或水化學活動性較強的元素往往可以由深部經各種地球化學作用到達地表,反映深部構造分布、礦化等信息。
成礦元素和伴生元素、易活動性元素可以通過各種遷移機制從深部運移到達地表。非污染成因的土壤異常具有基礎地質研究和礦產資源勘查價值。
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資料也為地表油氣地球化學勘查提供了重要信息。研究表明,近地表土壤和地下水中除了甲烷、乙烷、丙烷、異丁烷、正丁烷、異戊烷、正戊烷、輕烴、苯、酚、甲烷穩定碳同位素組成特徵與深部油氣密切相關外,Hg、He、CO2、蝕變碳酸鹽(ΔC)和微量元素F、Cl、Br、I、Ba、Sr、U、Ca、Ni、V、Fe、Mn、Cu、Zn等,以及水體常量離子、碳酸鹽、有機碳等指標異常往往也對深部油氣分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義(楊育斌等,1995)。
在沉積作用過程中,沉積物與介質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地球化學平衡,沉積物形成時可以吸附固定環境介質中的化學組分,如:海相沉積物中B、Rb、Sr、Br、Cl、I等元素含量往往比大陸沉積物高,根據這些元素的含量或某些元素的比值,可以區分海相或陸相沉積環境;Rb、K含量及其比值可以反映沉積時水體的含鹽度;大陸沉積物中B/Ga值一般<3.3,海洋沉積物中B/Ga值一般>4.5~5;粘土或泥岩中Sr/Ba值>1者為海洋沉積,<1者為大陸沉積;Cr、Cu、Ni、V等在海洋或淡水沉積物中的含量也不同(劉寶珺,1980)。土壤或多或少保留有成土母質的地球化學特徵,研究其元素和化合物組成特徵,可以揭示成土母質的沉積成因信息。
土壤有機質含量,pH值,Si、Al、Fe、K、Na、Ca、Mg等常量及微量元素組成特徵,提供了重要的區域土壤地球化學信息,可以為土壤演化與分類研究、土壤圖編制提供定量的輔助參數。研究表明,浙江省北部地區,以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取得的土壤地球化學資料為依據,計算得到的土壤風化指數等參數清晰表明(圖版Ⅳ-5),在調查區的西北部長興盆地、蕭山南部、慈溪栲栳山等測區邊緣,多為低山丘陵地貌,土壤為紅壤、黃壤,成土作用時間長、土壤成熟度高,風化淋溶指標(ba值)最低,而錢塘江沿岸,尤其是南岸在過去數百年中形成的新近堆積或圍墾造田區,風化淋溶指標(ba值)最高,表明K2O、Na2O、CaO、MgO淋失程度很低,反映了土壤低成熟度的特徵。
此外,稀土元素、微量元素以及鉛同位素等地球化學特徵,能夠有效地反映物源區物質組成,從而為區域環境演變、沉積物物源示蹤提供重要依據。
2.元素表生地球化學研究
通過對土壤中植物營養有益元素有效量、有毒有害元素可浸提量與全量關系的研究,可以揭示影響元素有效性的主控因素,分析土壤類型以及pH、有機質、土壤質地、CEC等土壤理化性質對元素形態轉化、遷移循環的影響,可以為區域生態地球化學評價、地球化學災害預測預警提供重要依據(參見第五章)。
利用系統的多介質地球化學調查資料,可以揭示土壤-水-植物體系中元素遷移轉化規律。對比不同類型農產品對土壤污染物的吸收累積規律,篩選「抗污染」農產品。探索建立典型農產品中有毒有害元素含量與土壤污染程度的關系,確定研究區景觀環境條件下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的土壤中有毒有害元素的最高允許濃度,即土壤安全臨界值。
通過計算土壤元素風化淋溶系數、富集系數,研究風化成土過程中元素遷移重新分配,分散與富集規律,元素次生富集或貧化與土壤成熟度、土壤理化性質間的關系(參見圖版Ⅳ-5),為區域地球化學分布模式及異常成因解釋提供依據。表層與深層土壤分析樣密度不同,可採用深層土壤元素數據插值加密至與表層土壤樣一一對應後再行計算。
富集系數計算公式: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評價方法技術
風化淋濾系數計算公式包括:
1)硅鋁率(分子數比值):
Sa=SiO2/Al2O3
2)硅鋁鐵率(分子數比值):
Saf=SiO2/(Al2O3+Fe2O3)
3)土壤風化淋溶系數(分子數比值):
ba=(Na2O+K2O+CaO)/Al2O3
或
ba=(Na2O+K2O+CaO+MgO)/Al2O3
4)土壤風化淋溶指數(分子數比值):
β=[表層土壤(K2O+Na2O)/Al2O3]/[深層土壤(K2O+Na2O)/Al2O3]
5)土壤風化指數(分子數比值):
μ=[表層土壤K2O/Na2O]/[深層土壤K2O/Na2O]
3.區域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地方病研究
浙江省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分析測定土壤54項指標、水體20多項指標,以及土壤中有機氯農葯殘留量。參照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准(GB 15618—1995),可以對土壤環境質量進行評價分類,為土地管理、規劃利用提供基礎依據。具體評價方法參見第五章。
人類是自然演化的結果,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人體環境與自然環境物質組成間實現了總體上的協調與平衡。自然地質作用以及環境污染形成的地球化學異常,當其強度超出了人體平衡調節能力,則通過水體、植物、動物、農產品等食物鏈傳遞而影響人體健康,嚴重時引發環境地方病。大量研究證明,許多環境地方病與元素異常密切關系,40多種元素具有顯著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效應,如Fe、Cu、Zn、Mo、Se、Mn等參與人體酶的組成,I、Cu、Ca、Mn、Cr、Co、Ni具有催化作用,Zn、I、Se、Ti能增加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K、Na、Li、Ca、Mg、Ti、V、Se、Fe、Cu、Zn、Na、Co具有保護心血管作用(顏世民等,1997)。已初步建立了Cd、Co、SiO2、Cu、I、MgSO4、U、Ra、B、F、Mo、Sr、Ba、As、Se、Ag、Be、Ni、Zn、Pb、Cr6+、Rb、Hg、Tl、NO2、Ca等元素和化合物與各種疾病間的可能關系。
已有調查和研究表明,人類活動對環境化學組成有顯著的影響。主要環境污染元素有Pb、Hg、Cd、Cr、Cu、Zn、Ni、Co、As、Se、Be、Mo、V、Mn、Fe、Sn、S、F,人工合成的有機污染物種類更為繁多,如有機磷、有機氯農葯、多氯聯苯等,工礦城鎮區人為擾動尤為嚴重。
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成果為地方病病因研究提供了基礎資料。以此為基礎,收集地方病分布資料,研究其與地球化學環境的關系,追蹤有毒有害物質在基岩—土壤—水、氣、塵埃—植物、農產品—動物、人體的生態食物鏈中轉化遷移、吸收累積規律及主控因素,探索地方病地球化學病因,可以為防治地方病提供科學依據。
圖4-3 杭州市半山區8~15歲少年氟斑牙患病率分布圖(單位:%)
半山區是杭州市的重要工業區,根據杭州市衛生防疫部門資料,半山康橋一帶8~15歲少年氟斑牙患病率高達30%~70%,個別村莊患病率達77.6%,以氟斑牙患病率大於30%為標准,該區80%的區域為氟斑牙病區(圖4-3)。氟斑牙高發病區主要分布在杭鋼河兩岸,杭鋼河是半山區杭州鋼鐵集團公司和杭州玻璃集團公司兩大企業的污水排放河道,每年由污水排放的氟分別達60.15t和4.03t。淺層地下水和地表水調查顯示,該區淺層地下水氟含量達3.09mg/L,杭鋼河2件地表水樣氟含量分別達6.66mg/L和1.96mg/L,遠遠超過生活飲用水1mg/L的氟含量限值(GB 5949—87)。近年來實施飲用水改造工程,發病率有所下降,但長期的污水氟排放造成的高氟環境仍然存在,並對人體健康構成了一定的危害,這一地區依舊是杭州市氟斑牙病高發區。
4.農業地球化學應用研究
土壤中植物營養、有益元素含量直接關繫到作物生長和農產品質量。植物營養元素包括C、H、O、N、P、K、Ca、Mg、S、Fe、Mn、Cu、Zn、B、Mo、Cl16種。某些情況下對植物生長有益的元素還有:Si(對禾本科植物)、Co(對豆科作物)、Ni(對蠶豆)、Na(對藜科屬種)、Al(對蕨類)、Se(對紫雲英屬)等。間接有利於植物生長或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另一必需養分的元素還有:Na(替代K)、Co(替代Mn)、Sr(替代Ca)、V(替代Mo)(魯如坤,1998;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1984)。植物有害元素主要有Hg、As、Pb、Cd、Cr、Ni、Se等,盡管其中某些元素在低含量時對植物生長有刺激作用,但屬於非植物必需元素,當其含量超出限度時也具有不利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除了與各種營養元素的適宜供給有關外,還要求各種養分具有較好的平衡關系。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項目獲得了土壤Org.C、N、P、K、Ca、Mg、S、Fe、Mn、Cu、Zn、B、Mo等營養、有益元素的全量和有效量區域資料,可直接指導平衡施肥,克服盲目施肥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
土壤、水體等環境介質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經由作物、禽畜、水產吸收累積而影響到農產品質量及其食用安全性,清潔的土壤、水環境是生產優質安全農產品的基本前提。基於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資料,可以開展區域性的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選址評價。
大量農業地質研究表明,各種名特優農產品往往產出於特定的生長環境,其與環境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及其組合特徵密切相關。因此,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資料也是作物尤其是特色農作物種植布局規劃的重要依據。
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還為特色農業地質資源評價提供了基礎資料。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項目發現了大片的富硒土壤區,為天然富硒農產品的開發提供了基礎依據。
5.土壤環境變化預測研究
土壤地球化學環境災害的科學預測必須考慮3方面因素:①土壤環境質量現狀如重金屬元素現時含量,是預測預警的基礎;②土壤中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質累積變化,是預測的重要依據;③土壤環境條件的演變趨勢,如土壤酸化、鹽漬化,以及土壤利用方式變更引起土壤理化性質變化,是觸發災害的重要條件。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項目利用浙北杭嘉湖地區相隔12年的2批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資料,通過對比研究得到了土壤元素累積速率及其時空變化,結合土壤重金屬活化與土壤酸鹼度、有機質的關系,對杭嘉湖地區土壤環境變化進行了預測預警(參見第五章)。
中國地質調查局《區域生態地球化學評價技術要求》提出了預測土壤元素含量變化的另一技術途徑。即綜合工業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固體廢物堆放、污水灌溉)、大氣干濕沉降量(來自燃煤、燃油等以及來自區域之外)、農業生產投入量(化肥、農葯、有機肥、污泥及城市垃圾等),以及經作物吸收帶出、地表徑流流失(農田退水)和地下水淋失、大氣散發(金屬氣溶膠)等資料,計算土壤中元素的收支平衡,預測土壤元素變化趨勢。
預測預警研究應結合區域內客觀存在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例如,浙江省是中國酸雨沉降區之一,初步研究顯示長期酸雨沉降、不合理施肥致使土壤酸化,必然會影響到土壤結構及其耕作性能、土壤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土壤酸化使土壤中重金屬易於活化溶出,從而危及水體質量、農產品安全,觸發「化學定時炸彈」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