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底質污染

底質污染

發布時間: 2021-02-23 12:55:20

A. 如何改善池塘底質

一、清除污泥和推塘翻新。池塘養殖時間長了,底部會沉積大量腐殖質、殘餌等有機物質形成的氧債。處理的最簡單方法是直接清除掉,清除污泥的厚度一般在10~15CM。另外,重新推塘可以讓池塘有個新底,但成本較高。

二、徹底乾燥。把池塘水處理干後進行暴曬乾燥,讓池塘底部泥土充分進行氧化、充氧。乾燥過後最好保持一定的水分,有利於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質。

三、翻耕和破碎。用工具把池塘底泥翻耕,並進行破碎處理,讓養殖期間被還原的礦物質盡最大可能與空氣接觸並氧化,使土壤微生物獲得充分氧氣。這是池塘土壤修復的最好方法。

四、用碳酸鈣鹼化和化肥調整。高產的池塘底質必須符合以下指標:

PH值 6.5~~7.5
磷 >60ppm
碳/氮 10~15
可交換鈣 200~300ppm

檢測池塘底質的ph值、交換酸度、還原指數、有機物含量、N、P、K、Ca、S等相關指標,再根據結果使用石灰鹼化(鹼化石灰的用量有相關數據可查)。另外對土壤營養素進行調節,有機物高的池塘施無機肥,促進有機物質的分解;有機物低的池塘施有機肥,強化有機物質的積累。

五、微生物修復。根據土壤的檢測數據採用相應的微生物種群和制劑對土壤進行修復。也可以以乾燥期間從池塘底部表層取來的有機物作為底物,進行微生物培養,然後再接種回池塘底部以優化池塘底部的微生物種群。

六、植物修復。休耕期間對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來說,最有效的解毒方法是在池塘里種植特定的植物(通常為草類和蔬菜類)。植物種植後期要用乾燥的方法讓其死亡再清理或埋入土中悶燒避免二次污染。

七、熱處理。熱處理方法常見的是用稻草熱熏。即把稻草捆紮埋在土壤中悶燒或鋪在池塘底部焚燒。另一種方法是煤氣熱處理。直接用煤氣裝置噴燒土壤。熱處理的作用有:

①提高土壤的氧化態——有些物質需要高溫氧化。
②鹼化土壤、補充鉀肥——稻草灰作肥料。
③殺死不良生物——直接燒死。

④改善土壤團粒結構以及提高「地溫」——對魚類生長好。

八、有條件的還可以將池塘底部土壤整平、壓實。這樣做一方面便於操作,另一方面是避免土壤過於鬆散造成增氧機所引起的水流對底部的侵蝕。

池塘休耕期的修復並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決定著新一造魚的收成。 (望採納)

B. 水產養殖戶如何處理底質惡化

一般情況下可以用微生物分解。常用的辦法是用葯物消毒、改底,比較典型的是把水回抽干後用生石灰潑答灑,三氯異氰脲酸、二氧化氯浸泡。必要情況下,每年對底基進行清理挖除。
推薦微生物分解結合養殖水體底部活動的水生動物(比如泥鰍)來降解底基污物,由此消除底基腐敗的危害。

C. 為什麼說底質可以反映污染歷史過程

由底及面啊!從底質就看到了污染的層次,污染的時間周期,污染的惡果。由此,污染的歷史過程全部呈現。

D. 防止水質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1)合理使用農葯。①有的放矢地使用農葯,應做到對症下葯,掌握最佳施葯時期和用葯方法回。②嚴格掌握正確的施答葯量。③創造提高葯效、降低用量的條件,如輔助劑的改進、施葯器具性能的改進等。④合理混用農葯。⑤合理調配輪換用葯,多種防治措施並用。

(2)安全使用農葯。①通過對作物、食品、自然環境中農葯殘留情況的普查,以及農葯對人、畜慢性毒性的研究,制定出農葯的應用范圍。②了解農葯對人、畜的致毒特點,制定各種農葯的每日允許攝入量(ADI值),根據人們的取食結構,制定出各種農產品及食品中的農葯最大允許殘留量(即供消費的食品中可允許的農葯殘留濃度)。③了解農葯在農作物上的殘留動態,制定出施葯的安全間隔期,即最後一次用葯距離作物收獲的天數。防止收獲的農產品中帶毒危害。

(3)進行去污處理。目前比較現實的方法是水漂洗、削皮、高溫蒸煮(烹調)等,也有人研究用微生物消除(分解)土壤或水中的農葯。

(4)採用避毒種植措施。採用避毒種植措施,使農作物對農葯的吸收率下降,或改變耕作制度和栽培制度,減少農葯的污染。

E. 河流底質包括哪些

對於全面了解水環境的現狀、水環境的污染歷史、底質污染對人體的潛在危險,底質污染對水體的潛在危險,底質監測是水環境監測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通過對底質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等特性的分析以及對底質環境的研究,可以確定污染源位置,判斷水體受污染的程度和時間。底質,又稱沉積物,來源於:礦物、岩石、土壤的自然侵蝕產物;生物過程的產物;有機質的降解物;污水排出物和河床母質等所形成的混合物,隨水流遷移而沉降累積在水體底部的堆積物質。水、水生生物和底質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水環境體系。底質中蓄積了各種各樣的污染物,能夠記錄給定水環境的污染歷史,反映難於降解的污染物的累積情況。底質中蓄積的部分污染物又易於擴散到水體中,導致水質的二次污染。對於全面了解水環境的現狀、水環境的污染歷史、底質污染對人體的潛在危險,底質污染對水體的潛在危險,底質監測是水環境監測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通過對底質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等特性的分析以及對底質環境的研究,可以確定污染源位置,判斷水體受污染的程度和時間。[
由於水體底部沉積物不斷受到水流的搬遷作用,不同河流、河段的底質類型和性質差異很大。在布設采樣斷面和采樣點之前,要進行例行的文獻和相關資料的收集,也要開展現場的實際探查或勘探工作,具體歸納如下。
(1)收集與河床母質、河床特徵、水文地質以及周圍植被等相關的材料,掌握沉積物的類型和性質。
(2)收集污染源分布及排污資料,分析沉積物的類型和性質與污染源及其分布的關系。
(3)在水體中隨機布設探查點,探查底質的構成類型(泥質、砂或礫石)和分布情況,並選擇有代表性的探查點,採集表層沉積物樣品。
(4)在泥質沉積物水域內設置1~2個采樣點,採集柱狀樣品。枯水期可以在河床內靠近岸邊30m左右處開挖剖面。通過現場測量和樣品分析,了解沉積物垂直分布狀況和水域的污染歷史。
(5)將上述資料繪制水體沉積物分布圖,並標出水質采樣斷面。

F. 養魚先養水,池塘底質惡化有哪些徵兆

在水產養殖中,養殖的池塘經過一段時間飼養大量投餌,剩餘殘餌,動物糞便沉積池底,使底質惡化,產生有害物質,抑制水產養殖動物生長發育,因此在飼養過程中注意觀察底質使池塘生態平衡,水質各項指標符合優良,營造一個良好的水環境,促進水產養殖動物生長發育的過程。
俗話說「養魚先養水,養水先養底」,可見池塘底質在水產養殖中的關鍵作用。我們把池塘比作一個生產工廠,那麼池塘底部就好比是工廠的垃圾回收站和垃圾處理點。日常投餌浪費的飼料、未被浮游植物利用的肥料、殘余的動植物屍體、動物糞便及其它有毒害物質都積聚在底部形成厚厚的有機污染物。這些有機質在底部被腐敗厭氧菌分解產生有毒害物質,對於養殖動物造成極大的危害。底質的惡化產生的硫化氫、氨氣等有毒氣體進入水體引起水質惡化。同時大量有機質為底泥病原菌提供營養,病原菌借機大量繁殖,加劇魚類的發病。
底質惡化的原因有哪些?

(1)清塘不徹底,包括清塘使用葯物不當、曬塘時間不充分等。

(2)早期投喂青草過多、使用未發酵的生物肥、投餌量控制不好造成飼料浪費等原因引起池塘底部有機質積累過多,未及時改底,隨著底部「氧債」加劇,底部有害厭氧菌大量繁殖,分解過程產生有毒害物質,引起底部發臭。

(3)大量頻繁的換水、多次大量使用化肥等引起底部板結,池塘保肥功效減弱,易引發渾水難肥等水質問題。

(4)養殖水體過深,水體增氧達不到要求,增氧機安裝位置不當等,引起水體底部溶氧長期不足,底部腐敗發臭。

(5)淤泥過多、長期不清塘等也是引起底部問題的原因。
如何判斷池底是否惡化?

(1)用竹竿等取底泥觀察,若底泥發黑、發臭證明底質腐敗嚴重。

(2)開動增氧機時,聞到臭味,產生的泡沫發黃、發黑、不易消失等表明底部惡化嚴重。

(3)出現從底部向水面冒氣泡、水面大量泡沫,表明底部惡化

(4)水變得濃稠,感覺流動性差,嚴重的下風口有硫化氫氣味等。

(5)水體pH值早晚變化不大。
解決底質惡化問題的方法?

(1)徹底清塘清理淤泥,為保持良好水質,每隔1-2年應清除250px~500px呈黑色的底泥。池底再經過冰凍日曬,促進有機物質的分解,殺滅病原微生物。

(2)使用生石灰,改變池底酸性環境,減少病原菌的滋生。

(3)徹底解決池塘底質問題還需用生物的方法,恢復池底生態平衡。可使用好旺農em菌,補充池底益生菌、徹底分解底部有機質、競爭性減少病原菌數量等。

(4)其它方法,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浪費、減少青草投喂、施肥不浪費等,從源頭上解決排泄物對底質和水質的污染;防治水草大量生長,及時撈出過多或死亡的水草,以防腐爛變質。

G. 養殖過程中如何改良底質具體有何措施

養殖過程中來改良底質的目的自是,增加底層溶氧,減少耗氧,促進底部有機物分解,防止底部酸化,防止有害細菌大量繁殖。

具體措施為:

(1)定期投放芽孢桿菌制劑,有效分解池底有機物。

(2)注意飼料的合理投喂,避免出現飼料投喂不當而導致底質惡化情況的發生。

(3)使用增氧型的底質改良劑,增加底部溶氧。

(4)使用顆粒狀的氧化劑,提高底部氧化還原電位。

(5)適量使用鹼性物質(如生石灰),促進有機物的順利分解。

H. 土壤,淤泥與水質的關系,你知道嗎

一、土壤(或土質)與水質的關系。
1、土壤(或土質)對於與之直接接觸的水體水質的影響
(1)土壤中含N、P、K等營養元素的無機鹽部分溶解水中,加之土壤中的有機物質經微生物的分解轉化為無機營養鹽,從而增大水體的肥力;
(2)土壤的酸鹼度可通過地表徑流或酸鹼物質直接溶入水中,從而改變水體的pH值。尤其新建土池,土壤的酸鹼性對水質的影響很大。
2、土壤對水體的危害
由於土壤的酸鹼性直接影響水體的肥力,造成天然餌料生物減少,甚至直接對魚蝦類具有毒性。
3、鹽鹼池塘底質的調控
經常抽去復水,並及時引進淡水,以保持地下水滲透平衡。
二、淤泥與水質
池塘或其他人工養殖水體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生產過程,底部必然淤積一定厚度的淤泥,使底部原來土壤的性質的影響逐漸減弱,並逐漸被淤泥所代替。
1、淤泥的形成
由於養殖水體深層水通常含氧量較低,大量殘餌、有機肥料。死亡的生物殘骸以及生物的排泄物等無法及時分解礦化而不斷沉積,與泥砂混合,形成底質淤泥。
2、淤泥對水質及養殖生物的影響
淤泥的潛在耗氧量很大,淤泥過多,易造成魚蝦類缺氧浮頭,甚至泛池。而且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產生大量的還原性有害物質(氨、硫化氫)等,在厭食狀況下,病菌容易繁殖,魚蝦體抵抗力弱,易得病。但
適量的淤泥對於水體的供肥、保肥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3、底質淤泥主要三種形式
底質良好型:表面呈黃色,內面呈灰色,無臭味。
底質中度污染型:表面呈黃色,內面呈黑色,有臭味。
底質重度污染型:表面呈黑色,內面也呈黑色,有臭味。
4、底質淤泥過多的調控
清塘時颳去過多的淤泥;全池潑灑石灰、沸石粉等。

I. 怎樣測定池塘底質的污染程度

取池塘底質,測COD、BOD、重金屬、PH、氨氮、磷的含量就知道了

J. 海水池塘底質消毒應注意哪些問題 越多越好 在線等答案

海水池塘健康養殖技術就是充分利用國內外先進科技、生物技術、免疫技術等高新技術,使用綠色生態的微生物生態制劑、無公害漁葯、優質飼料和綠色水產生物飼料添加劑等環保產品,進行集成組裝運用於池塘養殖生產,從而確保產品質量安全、養殖環境友好,逐漸改變過去以消耗自然資源、污染環境為代價的養殖方式,促進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增產增效情況:通過採用本技術,可以進一步改善養殖水體的理化指標,使養殖魚類處於最佳的生長狀態,魚病發生率由8%左右降到5%以下,因病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下降35%~50%,養殖成本降低15%左右。

技術要點

1、養殖場地的選擇:應選擇風浪較小,水源豐富換水方便,生物餌料豐富,水質優良,遠離污染源的區域建塘。池塘面積一般30~50畝,平均水深1.5米以上,水源充沛,pH值7.5~8.5之間,透明度30~40厘米。

2、放魚前准備工作

(1)池塘整治: 首先干塘、曬池,然後清淤、整治,達到全池堤壩規整,無漏穴,池底平坦,池水深度在1.5米以上。

(2)清塘消毒:養殖池塘在放苗前30天左右干塘或帶水清塘,每畝施生石灰100~150千克或漂白粉20~30千克。放苗前進水20~30厘米,每畝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漿後全池潑灑進行徹底清塘消毒,殺滅池中野雜魚。進水時加過濾網袋,防止野雜魚類隨水入池。

(3)進水: 根據水質狀況和放苗時間適時進水,一般在清塘後兩天進行,要有適當的過濾措施,具備完善的排灌系統和必要的增氧設備。放苗前進行肥水,培養繁殖有益的低棲生物、浮游生物和海藻類,營造一個適宜的小生態環境。

3、苗種:養殖生產所需苗種應來源於持有《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的苗種繁育場,育苗期不用違禁葯物,所用葯物濃度嚴格控制。或者選擇不同海域的健康親體培育出來的苗種,然後再進行嚴格篩選。苗種質量符合國家的有關標准。

4、水質管理:養魚池塘,應保持水深1.5米以上,透明度30~40厘米,pH值7.5~8.5,池內氨氮含量應控制在0.02 毫克/升以下。

通過適量換水、開機增氧、使用微生物制劑和底質改良劑、定期消毒水體,來控制養殖水質。盡可能減少養殖廢水的排放或養殖廢水經處理達標後排放。將水的溫度、鹽度、pH值、碳酸鹽鹼度、營養鹽因子和有益微生物等維持在合理的水平,避免出現「應激反應」造成對生物的傷害,導致各種繼發性疾病暴發。

5、飼料與投喂:按照國務院頒布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執行,其質量應符合《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標准。使用葯物添加劑的種類和用量應符合農業部《飼料葯物添加劑使用規范》中的規定和NY5072-2001標准要求。根據養殖品種的攝食習性,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減少對水體環境的污染。同時,還要大力研究和推廣應用先進的飼料投喂技術。保證養殖個體生長需要,盡量減少飼料的浪費和對養殖環境的污染。

6、病害防治: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 的方針,有病害發生,要對症下葯,忌亂用葯物。在推廣生態防病技術的同時,選擇高效、低毒的漁用葯物,及時對症進行魚病治療,並注意相應的休葯期,確保養殖產品的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和產品進口國的食品標准。定期對水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並交替使用微生物制劑。葯物防治盡可能選擇使用不產生耐葯性,又對病毒、細菌和殺蟲有明顯作用的中草葯。有針對性地使用一些對致病菌有專一性的抗菌素,如:土黴素、磺胺嘧啶、氟苯尼考等。禁止使用呋喃西林、呋喃唑酮、氯黴素、紅黴素、環丙沙星、喹乙醇、己烯雌酚、甲基睾丸酮、孔雀石綠、五氯酚鈉等國家禁用葯物。

7、日常管理

(1)定時巡池,注意觀察養殖個體活動情況,特別要了解它們的攝食情況,確定日投餌量,根據攝食情況及時調整,食畢之後要清理食台,保持食台清潔衛生, 合理密度養殖,在確保個體的健康生長的同時提高產量。

(2)及時撈除死亡個體、雜草、雜物等,發現有病個體立即檢查病因並及時治療,如見異常活動個體查出原因後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3)要注意觀測水質情況,特別是雨天,悶熱天夜間要加強巡塘。觀察增氧機的運轉情況,防止池漏水溢水,防偷、防逃、防浮頭泛池。

(4)做好日常各項記錄工作,記錄當天水質、氣候、投餌、消毒、防病治病用葯及生長情況等各項情況。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