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環境污染數據
① 中國環境污染的具體數據分析
1981~1998年,我國的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量在逐年增加,
「六五」期間(1981~1985年)為166.23億元,佔GNP比例為0.50%;
「七五」期間(1986~1990年)為476.42億元,佔GNP比例為0.69%;
「八五」期間(1991~1995年)為1306.57億元,佔GNP比例為0.73%;
「九五」前3年(1996~1998年)為1632.50億元,佔GNP比例為0.74%,其中1998年在國家加大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投資的拉動下,污染治理投資顯著增加,為721.80億元,佔GNP比例為0.91%。
「九五」期間,雖然這一比重接近1%,但遠低於發達國家1.5%的水平。「十五」期間。計劃投資7000億元。從現在情況來看,資金缺口仍會很大。
「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投資需求預計投資達13750億元,預計占同期GDP的1.6%。
2001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1106.6億元,占本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15%
2002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1363.4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3%
2003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1627.3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9%
2004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1908.6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占當年GDP的1.4%,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2005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2388.0億元,占當年GDP的1.31%。
2006年,污染治理投資總額2567.8 億元,占當年GDP1.23%;
2007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3387.6億元,占當年GDP的1.36%。
參考資料:全國環境統計公報;《中國環境報》2000-3-20第三版;
污染的現狀
根據世行報告(2007),中國污染的經濟損失達到了5.8%GDP。中國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達到二千八百三十億元人民幣,其中,僅水污染一項,估計一年造成經濟損失約五百億元。大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二百億元,由於城市燃煤、工廠排放廢氣及汽車死氣污染,大氣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懸浮微粒彌漫在城市上空,空氣污染導致許多城市肺癌死亡率增至萬分之二,全國酸雨覆蓋面積已達百分之三十,所有這些損失加起來也等於二百億元。
而生態環境破壞和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估計高達二千億元,森林覆蓋率由四九年的三成左右,現已下降至不足一成四,草原的嚴重退化,水土流失面積達一百五十五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百分之十六。
同時,城鎮建設卻仍以每年侵佔一百五十萬公頃土地的速度發展,破壞自然生態平衡,加上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每年至少損失二百億元。
其他污染如固體廢物排放、噪音污染等造成的損失也高達一百三十億元。
專家分析表示,造成環境污染引起的經濟損失原因眾多,但國家工業規劃布局失誤,調控措施不力和公民環保意識不強是主要原因。
② 關於污染環境的數據
我國查明的各類源頭廢水排放總量2092.8億噸,廢氣排放總量637203.7億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化學需氧量3028.9萬噸,氨氮172.9萬噸,石油類78.2萬噸,重金屬(鎘、鉻、砷、汞、鉛,下同)0.09萬噸,總磷42.3萬噸,總氮472.9萬噸;二氧化硫 2320萬噸,煙塵1166.6萬噸,氮氧化物1797.7萬噸。
其中,浙江、廣東、江蘇、山東和河北省工業污染源數量居前5位,分別佔全國工業源總數的 19.9%、17.1%、11.8%、6.1%和 5.1%。在產生嚴重工業污染的行業中,全國有非金屬礦物製品18.4家、通用設備製造污染源14萬家、金屬製品12.3萬家、紡織業10.7萬家、塑料製品業8.8萬家、農副食品加工業8.3萬家、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8.2萬家。
工業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產生量:化學需氧量3145.35萬噸,氨氮 201.67萬噸,石油類 54.15萬噸,揮發酚 12.38萬噸,重金屬2.43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38.5億噸,綜合利用量18億噸(其中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2124.44萬噸),處置量 4.41億噸(其中處置往年貯存量1964萬噸),2007年貯存量15.99億噸(其中符合環保要求貯存量12.11億噸),
傾倒丟棄量4914.87萬噸。
農業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流失)量:化學需氧量1324.09萬噸,總氮 270.46萬噸,總磷28.47萬噸,銅 2452.09噸,鋅4862.58噸。種植業總氮流失量159.78萬噸,其中:地表徑流流失量 32.01萬噸,地下淋溶流失量20.74萬噸,基礎流失量107萬噸;總磷流失量10.87萬噸。種植業地膜殘留量12.1萬噸。
上述數據節錄自2010年2月6日新版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這個報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聯合公布,可謂權威之數據。然而,從這些枯燥的數據中,我們依然不能了解我國生態環境的「廬山真面目」。因為,畢竟統計數據有不全的地方,甚至一些數據,還會有失真的地方。
全國污染源普查的標准時點為2007年12月31日,時期為2007年度,普查對象是我國境內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內容包括各類污染源的基本情況、主要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數量、污染治理情況等。從上述普查的部分結果隱約地讀出:從工廠煙筒、排污口、礦山、城市消費場所、養殖場、果園乃至農田排出來的各類污染物,已經使得重現當年的「碧水藍天」成為奢望了。
③ 2016年中國環境污染所佔比重分別是多少在哪裡可以找到
【】可以去求助中環境監測總站,能解決。
④ 中國環境污染的數據
全國環境污染數據(90年代中期損失1875億)
1875億元經濟損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一是大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
二是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
三是固體廢棄物和其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
。水污染
在這三部分中,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最為龐大。在計算中不考
慮因地球物理原因形成的水污染造成的損失,僅僅計算人類生產活動
中產生和排放的廢棄物進入自然界水體所造成的水體污染而帶來的經
濟損失,該數字達到了1428.9億元,占環境污染造成的全部經濟損失
值的76.2%。
其中,工業污染性缺水是各項損失中最嚴重的一項。1995年,全
國工業污染性缺水就造成直接工業經濟損失750億元,佔了水污染造
成的損失的一半以上。
。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已對我國經濟建設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總懸浮顆粒物
(TSP)、二氧化硫(SO2)等對我國人民的健康損害尤其嚴重,1995
年全國因為大氣TSP和SO2污染影響導致的人體健康損失估算達到
171億元。
酸雨也是一個「大殺手」。酸雨不僅對農作物和森林損害極大,而
且酸雨對於建築材料也有極大的腐蝕作用,從而對建築物造成危害。
據估算,1995年,我國因為酸雨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30億元。
以上數據摘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新公開發表的「90年代中期中國
環境污染經濟損失估算」報告。撰寫該報告的專家指出,我國因為環
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還遠遠不止此數目,該數字只是部分可以計算
的環境損失。
要使農業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環境問題最為重要。
環境保持和環境治理將是中國在新世紀發展中最大的科研題目和
潛在市場!
⑤ 有哪位朋友知道關於各類環境污染死亡人數的統計數據,中國的和世界的都行,急用,非常謝謝了!
環境污染的原因
總的來說,環境污染可以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動的結果,或專是這兩類活動共同屬作用的結果。如火山噴發,往大氣中排放大量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同樣也造成大氣環境的污染。但通常情況下,環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類活動,特別是社會經濟活動引起的。我們平常所指的就是這類源於人類活動的環境污染。人類活動之所以會造成環境污染,是因為人類跟其他生物有一個根本差別:人類除了進行自身的生產外,還進行更大規模的物質生產,而後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沒有的。由於這一點,人類活動的強度遠遠大於其他生物。例如,對生態系統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僅取用滿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類對水的利用則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態系統所有的水都不夠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稱為污染源。各種污染源的情況將在第四節講述。
對環境污染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根據受污染的環境系統所屬類型或其中的主導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處的社會領域,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態或性質,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雜訊污染、輻射污染等。
⑥ 環境污染資料數據
每年水污染事件1000起
每年因大氣污染致門診35萬人
資料圖: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最新研究顯示,備受世界關注的蘭州市冬季大氣污染,元兇已由「煤煙型」逐漸轉變為「尾氣型」,今後一段時間內,機動車尾氣污染將成蘭州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
2007年7月17日下午3點半,內蒙古滿洲里市疾病控制中心突然接到該市阜城東社區衛生站的報告,從當天早上9點起衛生站接連收治了20多例腹痛、惡心、嘔吐的患者,到下午仍有症狀類似的病人陸續前來就診。
接到報告後,市疾病控制中心一面向滿洲里市衛生局匯報,一面組織人員趕赴衛生站。到7月22日,病例增至536例,其中還有一名危重病人。市衛生局不得不向衛生部請求專家支援。經過全力救護,最終所有的患者都被治癒。
導致這幾百人同時生病的原因略顯特殊。經過仔細調查,醫務人員發現病例的分布與該市鐵路供水管網一致,確認這是一起典型的生活飲用水污染引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原來,凈水廠的蓄水池設計存在嚴重缺陷,此前連日的暴雨致使污水從排污管反向流入蓄水池,污染了生活飲用水,引發當地居民發生群體性腹瀉。
這僅僅是中國每年發生的近1000起水污染事件之一。
11月21日,衛生部監督局局長趙同剛在第三屆國家環境與健康論壇上透露,中國有3.2億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其中有5000多萬人飲用水氟、砷含量超標。除了水污染外,其他環境污染對健康安全的威脅也越來越大。「每年因城市空氣污染和室內空氣污染導致的超額死亡分別達到17.8萬人和11萬人。」趙同剛說,「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危害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重大障礙。」
10億人呼吸受污染
「近年來,中國空氣質量雖然有所改善,但城市大氣污染依然嚴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所長金銀龍說。
2006年,中國對559個主要城市進行的監測顯示,有37.6%的城市大氣質量未達到國家標准,懸浮顆粒物、二氧化物、氮氧化物是主要污染物。
據世界銀行估計,中國有6億人生活在二氧化硫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環境中,而生活在總懸浮顆粒物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環境中人數達到了10億。
金銀龍說,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大氣污染與人群的許多疾病,特別是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疾病、腫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關。
全球每年由於城市空氣污染造成大約80萬人死亡。亞洲地區每年因大氣污染造成48.7萬多人死亡。中國每年因城市大氣污染而造成的呼吸系統門診病例35萬人,急診病例680萬人,大氣污染造成的環境與健康損失佔中國GDP的7%。
除了城市大氣污染外,室內空氣的質量也令人擔憂。在城市,集中空調的污染正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2004年,衛生部對60個城市937家公共場所的集中空調進行了衛生檢測,結果顯示嚴重污染達47.1%,中度污染達46.7%,合格率僅佔6.2%。通風管道內最高積塵量達到486克每平方米,是國家標準的486倍。
「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所引起的人體健康損害和疾病種類達幾十種,主要有三類疾病,傳染性病、過敏性疾病和不良建築綜合征。」金銀龍說,「其中,傳染病軍團菌病的死亡率是5%~30%,接近SARS的死亡率。」
農村雖然沒有集中空調污染的困擾,但由燒柴燒煤造成的室內空氣污染至今仍未引起重視。
中國農村有將近80%的家庭使用固體燃料(秸稈、柴和煤炭)作為主要的生活能源,但這些燃料的不完全燃燒,尤其是在開放式燃繞或通風不良的情況下燃燒時,能釋放出對健康有害的數百種污染物,造成室內空氣嚴重污染。據有關部門調查,農村燃煤造成室內多種污染物嚴重超過國家標准。
每年近千起水污染事件
從2001年至2004年,中國共發生水污染事故3988起,平均每年近1000起,每天2到3起。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2006年水污染事故佔全部環境污染事故總量的59%。
「由於人口增長和城市的快速發展,含有殺蟲劑和化肥的農田灌溉水及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造成了中國河流、湖泊、地下水和沿海大面積污染,這已成為一個嚴重問題。」金銀龍說。
2006年,環保系統對中國七大水系的408個地表水監測斷面檢測顯示,其中Ⅰ~Ⅲ類水質斷面佔46%,Ⅳ、Ⅴ類佔28%,劣Ⅴ類佔26%,素有三大湖之稱的太湖、滇池和巢湖水質均為劣Ⅴ類。按照國家環保標准,Ⅰ類和Ⅱ類水可以作為飲用水水源,Ⅲ類和Ⅳ類水只可以用於灌溉,Ⅴ類及劣Ⅴ類水質甚至不可以用於灌溉——但實際上,中國很多地方根本無法執行這一規定。
人群患有大量與水污染相關的傳染性疾病。在中國的37種法定傳染病中,通過水傳播的疾病有8種。2006年,中國上報法定傳染病發病人數460.9萬,其中靠水傳播疾病的發病人數127.8萬,佔27.7%。金銀龍說,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飲用水中的污染物尤其是有機物暴露與慢性疾病顯著相關,尤其是肝癌、胃癌等消化道腫瘤。
今年7月1日,中國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開始實施,水質指標從原來的35項增加到106項,其中42項屬於強制檢測項目。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副主任宋蘭合透露,中國660多個設市城市的3000多家水廠中,能完全執行106項檢測的,「絕對不會超過10家;即使能檢測42個強制項目的,也只有不到15%;另有約51%的企業更是根本沒有檢測能力」。
除了水質檢測能力滯後,宋蘭合說,城市供水管網的老化現象也非常嚴重。在東北一些地區,甚至還在依靠偽滿時期建造的管網。而供水管網老化,不僅容易造成漏損率增加、停水事故頻發,同時也會進一步影響供水水質。
國家行動計劃頒布
實際上,如何應對環境與健康之間的挑戰,是一個全球性難題。因此,包括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內的多個國際機構,也一直大力推進環境污染及其健康影響的調查與研究。
世界衛生組織2006年6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接近1/4的疾病由可以避免的環境暴露引起。每年超過1300萬的超額死亡歸因於可預防的環境因素。在最不發達地區,接近1/3的死亡和疾病歸因於環境問題。
但中國不僅對國內環境污染及其對健康產生影響的底數和狀況不清,而且在環境與健康工作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上存在很大不足。衛生部和環保總局等部門在環境健康問題上甚至缺乏溝通。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在2006年舉行的全國第一次環境政策法制工作會議上就直言,環保局管污染,衛生部管癌症,但污染和癌症兩者之間的研究卻是空白,這方面的統計協調機制遠遠沒有到位。
為此,中國政府特別在11月21日召開的第三屆國家環境與健康論壇上,啟動了《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這也是中國環境與健康領域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
《行動計劃》特別提出將建立五大國家級環境與健康監測網路,開展實時、系統的環境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監測,為國家制定有效的干預對策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這五大網路分別是:飲水安全與健康監測網路、空氣污染與健康監測網路、土壤環境與健康監測網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與健康監測網路、公共場所衛生和特定場所生物安全監測網路。
趙同剛希望通過制定國家行動計劃,更加有力地推動環境與健康工作,以應對公眾面臨的環境與健康問題。
來源:中國新聞網
⑦ 2016年中國環境污染所佔比重分別是多少
A 試題分析:城市化的標志,城市人口比重占總人口比重上升,即農業人口比重下降。故本小題選 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城市化的表現: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主要標志);③城市數量增加和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⑧ 最新的中國環境污染數據。謝謝
中國環境污染到什麼程度了呢?讓我們來看看下面一組數據。
2007年,我國查明的各類源頭廢水排放總量2092.8億噸,廢氣排放總量637203.7億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化學需氧量3028.9萬噸,氨氮172.9萬噸,石油類78.2萬噸,重金屬(鎘、鉻、砷、汞、鉛,下同)0.09萬噸,總磷42.3萬噸,總氮472.9萬噸;二氧化硫 2320萬噸,煙塵1166.6萬噸,氮氧化物1797.7萬噸。其中,浙江、廣東、江蘇、山東和河北省工業污染源數量居前5位,分別佔全國工業源總數的 19.9%、17.1%、11.8%、6.1%和 5.1%。在產生嚴重工業污染的行業中,全國有非金屬礦物製品18.4家、通用設備製造污染源14萬家、金屬製品12.3萬家、紡織業10.7萬家、塑料製品業8.8萬家、農副食品加工業8.3萬家、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8.2萬家。
工業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產生量:化學需氧量3145.35萬噸,氨氮 201.67萬噸,石油類 54.15萬噸,揮發酚 12.38萬噸,重金屬2.43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38.5億噸,綜合利用量18億噸(其中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2124.44萬噸),處置量 4.41億噸(其中處置往年貯存量1964萬噸),2007年貯存量15.99億噸(其中符合環保要求貯存量12.11億噸),傾倒丟棄量4914.87萬噸。
農業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流失)量:化學需氧量1324.09萬噸,總氮 270.46萬噸,總磷28.47萬噸,銅 2452.09噸,鋅4862.58噸。種植業總氮流失量159.78萬噸,其中:地表徑流流失量 32.01萬噸,地下淋溶流失量20.74萬噸,基礎流失量107萬噸;總磷流失量10.87萬噸。種植業地膜殘留量12.1萬噸。
上述數據節錄自2010年2月6日新版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這個報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聯合公布,可謂權威之數據。然而,從這些枯燥的數據中,我們依然不能了解我國生態環境的「廬山真面目」。因為,畢竟統計數據有不全的地方,甚至一些數據,還會有失真的地方。全國污染源普查的標准時點為2007年12月31日,時期為2007年度,普查對象是我國境內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內容包括各類污染源的基本情況、主要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數量、污染治理情況等。從上述普查的部分結果我們隱約地讀出:從工廠煙筒、排污口、礦山、城市消費場所、養殖場、果園乃至農田排出來的各類污染物,已經使得重現當年我們的「碧水藍天」成為奢望了。
⑨ 中國2016最新水污染的數據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馬軍早年進入香港《南華早報》擔任研究員,正是在這段近十年的工作期間,馬軍有機會目睹河流斷流、湖泊污染等觸目驚心的環境事件。在研讀大量科技文獻、歷史典籍,並進行多次實地考察後,馬軍終於在1999年寫成《中國水危機》一書。2006年,馬軍創立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期間主持開發了「中國水污染地圖」,和「中國空氣污染地圖」,建立了國內首個公益性的水污染和空氣污染資料庫。中國2/3的城市面臨水資源短缺,而有限的清水資源正在被滾滾排放的污水破壞,「創造水污染防治的動力是當務之急。」馬軍說。
⑩ 目前的環境污染情況數據
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