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疫情採取的公共衛生措施

疫情採取的公共衛生措施

發布時間: 2021-02-22 15:42:03

⑴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什麼學校應採取哪些主要措施加以防範請注意是學校,不是其他機構,請高手解決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就是在學校發生聚集性傳染病(如現在甲流)、食物中毒等。一般認為沒有學校特有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果非要說有,那應該就是學生群體性癔症,但也屬於定義當中「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的一種。
防範措施:
1.做好開學後返校學生的健康監測與管理。中小學要認真落實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的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高校要加強發熱門診的值班力量,要加強與衛生部門的疫情信息溝通,做到傳染病病人的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治療。
2. 做好校園環境衛生。各級各類學校要對食堂進行一次徹底的檢查,徹底清洗、消毒學校食堂設備設施及用具;清除上學期剩餘的過期、變質食品原料和調料,保證食堂內外環境整潔。搞好學校教學、生活場所室內室外環境的清掃保潔,清除衛生死角。保持教室、宿舍、閱覽室(圖書館)、實驗室等人群密集場所的通風換氣工作,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3.做好學校安全供水工作。在當地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做好供水設施與設備(自備水源、二次供水設施、食堂蓄水池、飲水機等)的清潔、消毒工作。通過自備水源、二次供水設施提供的學生生活飲用水應經當地衛生部門水質監測合格後,方可使用。
4.結合入學教育,以多種形式開展一次預防流感、肺結核、水痘、手足口病等為重點的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有病及時就醫等,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還要加強對家長的宣傳工作,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⑵ 在抗擊疫情中,中國採取了什麼主要措施

中國採取的主要措施有聯防聯控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本著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同疫情開展堅決斗爭。

經過艱苦努力,中國國內已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

(2)疫情採取的公共衛生措施擴展閱讀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中國共 產黨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為中國人民抗擊疫情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

在中國共產 黨領導下,全國上下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打響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付出巨大代價和犧牲,有力扭轉了疫情局勢,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

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維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和二級響應防控措施有什麼不同

一級響應下:啟動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成立現場指揮部,迅速組織由省有關部門組成的各應急小組和相關專家組趕赴事件發生地。省有關部門根據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立即啟動本部門、本系統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專項實施方案,負責做好應急處置的相關工作。

事件發生地的市、縣(市、區)政府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協調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項應急處置工作。非事件發生地的市、縣(市、區)政府要認真做好預防控制工作,並積極支援事件發生地的應急處置工作。

室內外體育健身場所實行預約限流措施,停止開放籃球足球排球等團體性和對抗性運動項目,關閉文化娛樂場所和地下空間、體育健身場所、游泳館等。對養老、福利、精神衛生等特殊場所進行封閉式管理。

⑷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措施

http://www.caea.gov.cn/n602669/n602673/n602686/n607350/35020.html
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導和規范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內交通衛生檢疫條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1.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其中,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並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省份,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並有擴散趨勢。
3)涉及多個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並有擴散趨勢。
(4)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並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
(5)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6)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並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7)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4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於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社會安全等事件引起的嚴重影響公眾身心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其他突發公共事件中涉及的應急醫療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關預案。
1.5 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提高全社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意識,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對各類可能引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情況要及時進行分析、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3)依法規范,措施果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系統、規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制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效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
(4)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要重視開展防範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訓,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通力合作、資源共享,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廣泛組織、動員公眾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
2 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
2.1 應急指揮機構
衛生部依照職責和本預案的規定,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並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提出成立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照職責和本預案的規定,在本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並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成立地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建議。
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本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建議和實際工作需要,決定是否成立國家和地方應急指揮部。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切實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2.1.1 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

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負責對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作出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大決策。指揮部成員單位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和應急處理的需要確定。

2.1.2 省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

省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由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成,實行屬地管理的原則,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協調和指揮,作出處理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決策,決定要採取的措施。

2.2 日常管理機構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設立衛生應急辦公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負責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軍隊、武警系統要參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常管理機構的設置及職責,結合各自實際情況,指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或本系統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的協調、管理工作。

各市(地)級、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指定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2.3 專家咨詢委員會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

市(地)級和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可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需要,組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家咨詢委員會。

2.4 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

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專業技術機構。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要結合本單位職責開展專業技術人員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培訓,提高快速應對能力和技術水平,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要服從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指揮和安排,開展應急處理工作。

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與報告

3.1 監測

國家建立統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與報告網路體系。各級醫療、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和出入境檢疫機構負責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監測工作。

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和要求,結合實際,組織開展重點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動監測。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監測工作的管理和監督,保證監測質量。

3.2 預警

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提供的監測信息,按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及時分析其對公眾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及時做出預警。

3.3 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隱患,也有權向上級政府部門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部門、單位及個人。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機構、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衛生行政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檢驗檢疫機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機構、環境保護監測機構、教育機構等有關單位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責任報告單位。執行職務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衛生人員、個體開業醫生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責任報告人。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責任報告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准確地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處置情況。

4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和終止

4.1 應急反應原則

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事發地的縣級、市(地)級、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作出相應級別應急反應。同時,要遵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實際情況和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時調整預警和反應級別,以有效控制事件,減少危害和影響。要根據不同類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和特點,注重分析事件的發展趨勢,對事態和影響不斷擴大的事件,應及時升級預警和反應級別;對范圍局限、不會進一步擴散的事件,應相應降低反應級別,及時撤銷預警。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在學校、區域性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等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高度重視,可相應提高報告和反應級別,確保迅速、有效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要採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

事發地之外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通報後,要及時通知相應的醫療衛生機構,組織做好應急處理所需的人員與物資准備,採取必要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本行政區域內發生,並服從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指揮和調度,支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地區的應急處理工作。

4.2 應急反應措施

4.2.1 各級人民政府

(1)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

(2)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需要,調集本行政區域內各類人員、物資、交通工具和相關設施、設備參加應急處理工作。涉及危險化學品管理和運輸安全的,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相關規定,防止事故發生。

(3)劃定控制區域:甲類、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報經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宣布疫區范圍;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對本行政區域內甲類傳染病疫區實施封鎖;封鎖大、中城市的疫區或者封鎖跨省(區、市)的疫區,以及封鎖疫區導致中斷干線交通或者封鎖國境的,由國務院決定。對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事故,根據污染食品擴散和職業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圍,劃定控制區域。

(4)疫情控制措施:當地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區域內採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會、影劇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停工、停業、停課;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等緊急措施;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和設備。

(5)流動人口管理:對流動人口採取預防工作,落實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採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的措施,對密切接觸者根據情況採取集中或居家醫學觀察。

(6)實施交通衛生檢疫:組織鐵路、交通、民航、質檢等部門在交通站點和出入境口岸設置臨時交通衛生檢疫站,對出入境、進出疫區和運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運人員和物資、宿主動物進行檢疫查驗,對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觸者實施臨時隔離、留驗和向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機構移交。

(7)信息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作好信息發布工作,信息發布要及時主動、准確把握,實事求是,正確引導輿論,注重社會效果。

(8)開展群防群治:街道、鄉(鎮)以及居委會、村委會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和其他部門、醫療機構,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報告、人員分散隔離及公共衛生措施的實施工作。

(9)維護社會穩定:組織有關部門保障商品供應,平抑物價,防止哄搶;嚴厲打擊造謠傳謠、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和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

4.2.2 衛生行政部門

(1)組織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與處理。

(2)組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評估,提出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級別。

(3)應急控制措施: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應急疫苗接種、預防服葯。

(4)督導檢查: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對全國或重點地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省、市(地)級以及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察和指導。

(5)發布信息與通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經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向社會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或公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向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以及軍隊有關部門通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對涉及跨境的疫情線索,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向有關國家和地區通報情況。

(6)制訂技術標准和規范: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組織力量制訂技術標准和規范,及時組織全國培訓。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

(7)普及衛生知識。針對事件性質,有針對性地開展衛生知識宣教,提高公眾健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消除公眾心理障礙,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8)進行事件評估:組織專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採取的措施、效果評價等。

4.2.3 醫療機構

(1)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實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開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

(2)協助疾控機構人員開展標本的採集、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3)做好醫院內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污染。

(4)做好傳染病和中毒病人的報告。對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引起身體傷害的病人,任何醫療機構不得拒絕接診。

(5)對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發傳染病做好病例分析與總結,積累診斷治療的經驗。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現場救援、病人轉運、後續治療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處置。

(6)開展科研與國際交流:開展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診斷試劑、葯品、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研究。開展國際合作,加快病源查尋和病因診斷。

4.2.4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國家、省、市(地)、縣級疾控機構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收集、報告與分析工作。

(2)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疾控機構人員到達現場後,盡快制訂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和方案,地方專業技術人員按照計劃和方案,開展對突發事件累及人群的發病情況、分布特點進行調查分析,提出並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調查,查明傳播鏈,並向相關地方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通報情況。

(3)實驗室檢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在地方專業機構的配合下,按有關技術規范採集足量、足夠的標本,分送省級和國家應急處理功能網路實驗室檢測,查找致病原因。

(4)開展科研與國際交流:開展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診斷試劑、疫苗、消毒方法、醫療衛生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研究。開展國際合作,加快病源查尋和病因診斷。

(5)制訂技術標准和規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制訂全國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的技術標准和規范。

(6)開展技術培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具體負責全國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業技術人員的應急培訓。各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

4.2.5 衛生監督機構

(1)在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開展對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各項措施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

(2)圍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開展食品衛生、環境衛生、職業衛生等的衛生監督和執法稽查。

(3)協助衛生行政部門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調查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的違法行為。

4.2.6 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調動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技術力量,配合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做好口岸的應急處理工作。

(2)及時上報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和情況變化。

4.2.7 非事件發生地區的應急反應措施

未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地區應根據其他地區發生事件的性質、特點、發生區域和發展趨勢,分析本地區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保持與事件發生地區的聯系,及時獲取相關信息。

(2)組織做好本行政區域應急處理所需的人員與物資准備。

(3)加強相關疾病與健康監測和報告工作,必要時,建立專門報告制度。

(4)開展重點人群、重點場所和重點環節的監測和預防控制工作,防患於未然。

(5)開展防治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提高公眾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6)根據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決定,開展交通衛生檢疫等。

4.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反應

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體標准見l.3)應急處理工作由國務院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衛生應急、信息發布、宣傳教育、科研攻關、國際交流與合作、應急物資與設備的調集、後勤保障以及督導檢查等工作。國務院可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和應急處置工作,成立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協調指揮應急處置工作。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應按照國務院或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協調市(地)、縣(市)人民政府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特別重大級別以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超出本級應急處置能力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及時報請上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指導和支持。

4.4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需符合以下條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或末例傳染病病例發生後經過最長潛伏期無新的病例出現。

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分析論證,提出終止應急反應的建議,報國務院或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批准後實施。

特別重大以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分析論證,提出終止應急反應的建議,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下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請求,及時組織專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的分析論證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

5 善後處理

5.1 後期評估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有關人員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採取措施的效果評價、應急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及改進建議。評估報告上報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5.2 獎勵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對參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作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聯合表彰;民政部門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英勇獻身的人員,按有關規定追認為烈士。

5.3 責任

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報告、調查、控制和處理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5.4 撫恤和補助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對因參與應急處理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恤;對參加應急處理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應根據工作需要制訂合理的補助標准,給予補助。

5.5 徵用物資、勞務的補償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結束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組織有關部門對應急處理期間緊急調集、徵用有關單位、企業、個人的物資和勞務進行合理評估,給予補償。

6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保障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應堅持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組織建設,組織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和預警工作,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隊伍建設和技術研究,建立健全國家統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體系,保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6.1 技術保障

6.1.1 信息系統

國家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決策指揮系統的信息、技術平台,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收集、處理、分析、發布和傳遞等工作,採取分級負責的方式進行實施。

要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建設醫療救治信息網路,實現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救治機構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

6.1.2 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國家建立統一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各省(區、市)、市(地)、縣(市)要加快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基層預防保健組織建設,強化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的責任;建立功能完善、反應迅速、運轉協調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健全覆蓋城鄉、靈敏高效、快速暢通的疫情信息網路;改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實驗室設備條件;加強疾病控制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置和實驗室檢測檢驗能力。

6.1.3 應急醫療救治體系

按照「中央指導、地方負責、統籌兼顧、平戰結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成包括急救機構、傳染病救治機構和化學中毒與核輻射救治基地在內的,符合國情、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反應靈敏、運轉協調、持續發展的醫療救治體系。

6.1.4 衛生執法監督體系

國家建立統一的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明確職能,落實責任,規范執法監督行為,加強衛生執法監督隊伍建設。對衛生監督人員實行資格准入制度和在崗培訓制度,全面提高衛生執法監督的能力和水平。

6.1.5 應急衛生救治隊伍

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按照「平戰結合、因地制宜,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統一管理、協調運轉」的原則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隊伍,並加強管理和培訓。

6.1.6 演練

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統一規劃、分類實施、分級負責、突出重點、適應需求」的原則,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形式,組織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演練。

6.1.7 科研和國際交流

國家有計劃地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防治科學研究,包括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實驗室病因檢測技術、葯物治療、疫苗和應急反應裝備、中醫葯及中西醫結合防治等,尤其是開展新發、罕見傳染病快速診斷方法、診斷試劑以及相關的疫苗研究,做到技術上有所儲備。同時,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裝備和方法,提高我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整體水平。

6.2 物資、經費保障

6.2.1 物資儲備

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物資和生產能力儲備。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根據應急處理工作需要調用儲備物資。衛生應急儲備物資使用後要及時補充。

6.2.2 經費保障

應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經費,按規定落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的財政補助政策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經費。應根據需要對邊遠貧困地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給予經費支持。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積極通過國際、國內等多渠道籌集資金,用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6.3 通信與交通保障

各級應急醫療衛生救治隊伍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配備通信設備和交通工具。

6.4 法律保障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加強調查研究,起草和制訂並不斷完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形成科學、完整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法律和規章體系。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規定,根據本預案要求,嚴格履行職責,實行責任制。對履行職責不力,造成工作損失的,要追究有關當事人的責任。

6.5 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利用廣播、影視、報刊、互聯網、手冊等多種形式對社會公眾廣泛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的普及教育,宣傳衛生科普知識,指導群眾以科學的行為和方式對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充分發揮有關社會團體在普及衛生應急知識和衛生科普知識方面的作用。

7 預案管理與更新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形勢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新、修訂和補充。

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需要和本預案的規定,制定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具體工作預案。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規定,參照本預案並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制定本地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8 附 則

8.1 名詞術語

重大傳染病疫情是指某種傳染病在短時間內發生、波及范圍廣泛,出現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發病率遠遠超過常年的發病率水平的情況。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時間內,某個相對集中的區域內同時或者相繼出現具有共同臨床表現病人,且病例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擴大,又暫時不能明確診斷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是指由於食品污染和職業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數眾多或者傷亡較重的中毒事件。

新傳染病是指全球首次發現的傳染病。

我國尚未發現傳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黃熱病、人變異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已經發現,在我國尚未發現過的傳染病。

我國已消滅傳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質炎等傳染病。

⑸ 對國家抗擊疫情採取措施的認識有哪些

1、當面臨國家危難的時刻,必須眾志成城,聽從黨的指揮。

2、抗擊疫情要內大公無私,容不計較個人得失,勇於奉獻。

2020年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瑞士日內瓦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2020年2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關於修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命名事宜的通知,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稱修訂為「COVID-19」,與世界衛生組織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稱保持不變。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處在早期快速變化階段。

中國已公布導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這將有助於全球科學家和公共衛生組織加入診斷試劑的研發,及病毒致病性研究。

國家衛健委已發布1號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但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同時將其納入檢疫傳染病管理。

⑹ 美國疫情不斷,又出現了什麼公共衛生危機

目前,在美國新的流行病正在惡化,成為全球流行病的中心。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擁有世界領先的醫療和健康標准。美國的公共衛生制度設計,法律支撐系和多元治理參都處於世界前列,但是它尚未對新的疫情作出反應,未能展現出相對應的能力。美國的疾病中心主任說如果不採取防疫措施,美國將迎來公共衛生史上最嚴重的危機。
美國疫情不斷,又出現了什麼公共衛生危機?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3日的報道,美國一位高級聯邦衛生官員發布了可怕的警告。他說:“為了國家,在這場戰爭中,我們正在與新的疫情作斗爭,請大家做好四件簡單的事情,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經常洗手並遠離聚會。”還說,如果不採取這些預防和控制措施,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美國將面臨公共衛生危機。不是要某些美國人這樣做,是要求所有人都這樣做。

新的流行的發展軌跡表明,其破壞力和影響力都非常嚴重。它可以稱為近年來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其全球傳播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當美國的綜合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對類似於新的需要動員國家資源的流行的緊急情況做出反應時,一般的應對措施將存在結構缺陷。

⑺ 中國在應對疫情危機時採取了哪些措施,其結果是什麼

中國防來止第二波疫自情出現盡管中國距取得抗疫完全勝利仍然遙遠,但中國兩會已發出重要聲音:中國經濟已經站穩並正在復甦。中國民眾在電視上一字不漏地收看政府工作報告。中國計劃最終消除貧困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使在預算赤字的情況下,政府也不會放棄這一計劃。

對於企業,中國採取降低增值稅和減免各種費用的支持措施。為穩定市場,政府還促進國內消費,並大力投資那些能讓經濟達到新水平的行業。

(7)疫情採取的公共衛生措施擴展閱讀: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和健康。中國針對疫情採取強有力措施,不僅是在對本國人民健康負責,也是在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貢獻。

世界各國人民以不同方式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無私援助和關心。然而,某些國家出現了針對中國和華人的侮辱、歧視性言行乃至做出過激反應。對這些惡劣行為,有的甚至以所謂言論自由加以粉飾。

⑻ 環境污染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採取主要措施是什麼答案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的意義
1.部門層面:通過了解、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特徵及其影響因素,建立及完善預測、預警技術與方法,及時偵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發展的異常動態,有助於衛生部門及時採取科學應對措施,預防和減少危害,提高衛生部門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綜合能力.
2.公眾層面:公眾的配合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科學、全面的預警信息,將有助於公眾正確對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恰當地採取自我防護措施,自覺配合專業機構實施預防控制工作.
3.社會層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系統是社會危機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的建立與有效運轉有助於在危機時期穩定社會心理,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提高政府危機管理水平和在國際社會中的威信.
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的分類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是指收集、整理、分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資料,評估事件發展趨勢與危害程度,在事件發生之前或早期發出警報,以便相關責任部門及事件影響目標人群及時做出反應,預防或減少事件的危害.部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發生之前即可出現徵兆;而有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則很難發現徵兆,控制工作只能在事件發生初期啟動.因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可分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徵兆預警和早期預警.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徵兆預警
1.公共衛生狀況預警:公共衛生狀況的惡化,可引起急性和慢性人群健康損害.水質惡化、食品安全與衛生指標不合格、大氣污染及有害作業環境等為常見的影響健康的因素.
水環境污染預警:水環境污染已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目前,我國不少水系長期、潛在的嚴重污染沒有得到根治,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件時有發生.水體污染不僅引起急性中毒,還可導致長期的遺傳毒性.加強對水環境污染的監測和通報,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徵兆預警的重要內容.
食品污染預警:食品受到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學品的意外污染而造成的急性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經常發生,食物中殘留農葯、抗生素造成的慢性健康危害也十分嚴重.當發現食品中某種有毒有害物質超過國家衛生標准限量時,應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甚至發出相關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徵兆預警.例如, 2005年有關部門在對調味品、腌製品等食品監測時發現有毒化學品「蘇丹紅一號」,及時對社會發出了預警,要求相關部門加強監測並提醒民眾注意.
大氣污染預警: 1952年發生的「倫敦煙霧事件」,導致短短4 d內大倫敦地區死亡4000多人.究其原因,冬季取暖燃煤和工業排放的煙霧為事件根源,逆溫層現象則是促進因素.2001年,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因空氣污染及精神緊張等因素,紐約市民哮喘發病率明顯增高.目前,為了應對空氣污染對公眾健康的影響,美國及歐洲等國建立了相似的大氣污染預警系統.
2.傳染病流行因素預警:(1)病媒生物及宿主動物預警:傳播疾病的生物媒介與病原宿主的變化可直接影響特定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宿主動物與病媒密度明顯增加、宿主動物病原攜帶率增高、宿主動物大量異常死亡及宿主動物檢出罕見病原微生物等情況,都可以作為相關傳染病可能流行的徵兆而發出預警.(2)病原體演變預警:病原體發生演變,出現毒力增強、對人類適應力提高或因抗原性變異而致人群原有免疫屏障無效等情況時,極可能引起傳染病的爆發與流行.當前在備受全球關注的流感大流行准備工作中,毒株變異監測為其重點內容 .優勢菌群監測、菌群耐葯性監測等也可為傳染病流行提供預警信息.多年來我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流行的優勢菌群主要是A群,如監測到某地C群流腦球菌成為流行優勢菌群,則應及時發出流腦可能發生流行的預警,並考慮組織目標人群接種「A + C」流腦疫苗.(3)人群易感性預警:人群易感性水平是直接影響傳染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例如,監測發現某區域兒童麻疹抗體水平普遍較低,則需發出麻疹爆發疫情的預警,以便及時補種麻疹疫苗.
3.次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相互交織、相互演化;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等經常次生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氣候異常與自然災害次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常見而影響巨大的氣候異常有「厄爾尼諾」及「拉尼娜」現象等.氣候異常對蟲媒及自然疫源性傳染病、水源性傳染病的爆發與流行均有重要影響.國內外學者利用氣象、水文等資料開展傳染病流行的預測預報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證明氣候異常預警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的重要內容與手段.目前,許多國家設立了異常氣候監測與預告中心,其預警信息的發布對於傳染病預防控制意義重大.
自然災害的發生常與氣候異常有關.人類汲取歷史教訓,在類似災害之後發出疫情警報,採取措施預防傳染病爆發流行和中毒事件的發生.1998年我國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同時發生了特大洪澇災害,有關部門及時發出防病警報,採取了保障生活飲用水與食品衛生安全、控制病媒和動物宿主、妥善處理垃圾糞便、保持環境衛生等公共衛生措施,成功地預防了大災之後的大疫.2004年底印度洋海嘯發生之後,WHO和有關國家相繼發出傳染病可能爆發流行的預警,並與泰國、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馬爾地夫等國合作,建立了瘧疾、腹瀉病、麻疹及登革熱等傳染病的早期監測預警系統,對盡可能發現傳染病病例,及時檢測爆發疫情,控制傳染病在災區的發生、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⑼ 泰國針對新冠疫情採取了什麼防控措施

泰國針對新冠疫情採取的措施有:宵禁、休假、文化部禁止拍吻戲

1、宵禁

2020年4月2日,在泰國新冠肺炎疫情管理中心會議上,泰國總理兼國防部長巴育表示,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4月3日開始實行全國宵禁,每天宵禁時間為22:00-04:00,宵禁期間除必要出行的人員包括醫療人員、醫療用品運輸、病患送治、能源運輸、隔離區人員轉移等外,其他民眾禁止出行。

2、休假

泰國新冠肺炎疫情管理中心2020年4月27日決定,將原定於30日截止的緊急狀態法實施期限再延長1個月,同時批准推遲5月所有公休假日的提案,並提交28日內閣會議批准。

泰國總理巴育主持新冠肺炎疫情管理中心會議,根據公共衛生和安全部門達成的共識,決定在緊急狀態法實施期限在4月30日截止的基礎上再延長1個月。

在延長實施緊急狀態法期間,4項相關管控措施依然將維持,包括控制出入境;實施宵禁;停止或推遲跨府出行;禁止多人聚會,禁止民眾前往人群聚集的場所參加活動等。

3、文化部禁止拍吻戲

受泰國疫情影響,為防止新冠病毒進一步傳播擴散,泰國文化部2020年5月18日宣布禁止拍攝任何涉及親密接觸的打鬥、吻戲、近距離觸碰等戲份,如有必須可通過特效來完成。同時,泰國文化部還提議拍攝組必須在通風良好的空間工作,現場工作人員不得超過50人。所有鏡頭外的工作人員都必須戴口罩,保持至少1到2米距離。

(9)疫情採取的公共衛生措施擴展閱讀

泰國預計明年推出新冠病毒疫苗

聯合早報5月20日消息,泰國研究人員利用實驗鼠進行的試驗取得積極效果後,泰國官方表示有望於明年研發出新冠病毒疫苗。

路透社報道,泰國新冠應對管理中心發言人塔維辛20日說,實驗鼠試驗取得成功,下周研究人員將開始在猴子身上進行mRNA疫苗試驗。

塔維辛說:「泰國疫苗預計明年就可以投入使用。」

泰國的新冠疫苗試驗是由泰國國家疫苗研究所、朱拉隆功大學的醫學系和疫苗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目前全球科研團隊正在積極開發超過100種新冠候選疫苗。

⑽ 每個國家對於疫情都做了哪些防疫措施的准備工作

2020年,一個應當被世人永遠銘記的一年。一場疫情,讓我們原本歡聲笑語春節變得索然無味,每個人提心吊膽去過每一天,那幾個月應該是最漫長日子。但我們值得慶幸是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祖國,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國家衛健委疾控局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成立了聯防聯控機制,依法科學聯防聯控,堅持統籌點、線、面各項防控任務 ,同時將湖北武漢作為聯防聯控任務的重中之重,並且在聯防聯控這樣工作機制下各部門協同配合,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