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翁污染
1. 短尾信天翁的種群狀況
在2006-2007年的繁殖季節結束時,基於直接觀察和部分假設估計,短尾信天翁的全球種群數量為2,364隻,其中1922隻在鳥島,442隻在釣魚台群島。2009年,估計約有2,200-2,500隻,其中成鳥個體約有1,500-1,700隻。
短尾信天翁種群數量稀少,繁殖分布區域狹窄,已被列入世界瀕危動物紅皮書和世界瀕危鳥類名錄,中國亦將它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作為一級動物保護。由於火山爆發和人們大肆捕獲,致使數量日趨減少。特別是在20世紀末,由於商業上對羽毛需求的增加和1902年與1939年日本南部島嶼的兩次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幾乎使短尾信天翁絕滅。 19世紀和20世紀,日本羽毛收藏家的行為導致短尾信天翁的種群數量快速下降,並被公認為已經在1949年滅絕,但後來於1951年再次發現了短尾信天翁。
1887年到1932年之間,人類為它們的白色羽毛過分捕獵,曾經降低到50隻鳥。1960年代開始保護之後,恢復到500-1000左右,其中大約180隻成年。
曾經大多數的短尾信天翁都棲息於日本一個偏僻的小火山島鳥島,那個島是活火山島,曾經在1902年爆發,把很多在島上的信天翁巢埋在岩漿下面。日本動物保護學家為信天翁在島上種草,也開始計劃如何幫助它們移居到其它地區。
1940年代,一對年輕的短尾信天翁曾經在美國中途島出現,直到1960年還見到。曾經發現有一對在中途島下了一個蛋,但是沒有孵出小鳥。到1980年代,美國加州也開始見到短尾信天翁。
1979年,在另外一個日本小島發現一群短尾信天翁,1988年確定它們在那裡繁殖;1991年,島上有75隻,其中有15對成年。
1982年左右種群已慢慢得到恢復,1986年在伊豆群島觀察到146隻成鳥和77隻幼鳥,1985年和1986年亦分別於中國台灣附近澎湖和台中大肚溪口見到。
21世紀初,數以萬計的信天翁遭到死亡的威脅,它們常常被用來捕捉金槍魚、箭魚和底棲魚的釣魚線上的鉤子勾住後淹死在海里。那種釣魚線加起來長達130多千米,上面帶有成千上萬安著誘餌的鉤子,在魚沉入水中之前,信天翁、海燕和剪嘴鷗等鳥類常追逐在後面捕食,從而誤入羅網。每年全世界因那種被叫做「延繩釣」的捕魚方法而誤殺的海鳥有近30種,大約18萬只,短尾信天翁就是延繩釣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如果情況得不到限制,它們很快就會絕種。
漁業中流網的使用也使許多海鳥包括短尾信天翁喪命,國際上對漁業的普遍關心使聯合國於1992年做出決定,禁止使用流網捕魚。然而,延繩釣法殺死信天翁等海鳥的情況尚未得到妥善的解決,但有多種辦法都能夠大大減少信天翁等海鳥的死亡,其中有在水下放線,使海鳥無法碰到帶著誘餌的魚鉤,魚鉤上方隨風飄動的三角旗能嚇走大部分海鳥,在夜間放鉤可以使信天翁免受傷害,迅速起鉤也能起到一部分作用。
其他威脅因素:自然災害(如台風)、聚集地的捕食者、海洋污染(如石油污染)、短尾信天翁分布區與漁業區的重疊。
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已經開展了多方面的保護工作,使短尾信天翁的數量略有回升。隨著人們改善海洋環境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短尾信天翁的種群也將逐步恢復和擴大。
2. 塑料垃圾怎麼污染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主要有3個來源:(一)暴風雨把陸地上掩埋的塑料垃圾沖到大海里;(二)海運業中的少數人缺乏環境意識,將塑料垃圾倒入海中;(三)各種海損事故,貨船在海上遇到風暴,甲板上的集裝箱掉到海里,其中的塑料製品就會成為海上「流浪者」。
塑料垃圾不僅會造成視覺污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廢棄塑料會纏住船隻的螺旋槳,特別是被稱為「魔瓶」的各種塑料瓶,它們會毫不留情地損壞船身和機器,引起事故和停駛,給航運公司造成重大損失。但更可怕的是,塑料垃圾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有著致命的影響。
每年,全世界大約會製造1.3億噸塑料,其中僅有不大的比例能夠得到循環再利用,大部分廢棄的塑料垃圾去了哪裡?多數都被當做垃圾掩埋解決掉了,但還漁網和各種垃圾有一部分則選擇了大海作為「最後的歸宿」。海灘垃圾、捕魚船丟棄物等等,都是海洋垃圾的直接來源,而人類在街邊見到的某個塑料瓶、工廠排放出來的工業廢物……這些都可能是海洋垃圾的間接來源。每當下雨時,尤其是暴雨沖刷後,各種各樣的垃圾從四處進入雨水排水道或者河流中,最終抵達海洋。塑料的持久耐用,原本是其得以廣泛應用的招牌特性,但反過來,當塑料泛濫成災時,它的「頑固不化」卻成了海洋揮之不去的夢魘——廢棄塑料可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游盪幾十年甚至更久。
美國阿爾加利塔海洋研究基金會的海洋研究船「阿爾加利塔」號曾於2004年在太平洋進行科學考察。「每天,當我來到甲板上,我都能看到那些漂浮在海洋上的東西:牙刷、瓶塞、小香皂瓶」,海洋學家兼船長查爾斯·摩爾不得不慨嘆,在遠離陸地近2000千米的遙遠大洋上,也仍然不能逃離「人類文明帶來的種種令人不安的跡象」。當塑料在海洋漩渦中旋轉旅行,所到之處,貽害無窮。那些被捕魚船遺落在大海上的漁網,綽號「幽靈網」,會使數以千計的海洋生物被纏繞束縛或窒息而死。
在光照、風吹和洋流作用下,很多塑料垃圾老化被分解為更小塊,這時,海洋生物會把這些小塊塑料誤當做食物吞食。
從大塊頭的鯨到不起眼的浮游生物,因為誤吞塑料,積聚在消化道中窒息喪命的比比皆是。據查爾斯·摩爾研究測算,在「垃圾漩渦」海域,每一千克的浮游生物平均要「分攤」到6千克的塑料垃圾。考慮到浮游生物是許多其他海洋動物的食物,因此可以這么推算,假如捕食的海洋動物「眉毛鬍子一把抓」,它們每吞進1千克的浮游生物,就會同時誤食大約6千克的塑料垃圾。即便順利通過了消化道,有不少生物也會因為吞了一肚子「偽食物」,獲取不到所需的營養而被活活餓死。海洋學家們稱,黑背信天翁很多都是這樣死去的。
塑料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深不可測」。摩爾在他的實驗室中發現,從大洋垃圾帶中帶回來的水母體內,塑料已經「安家」,成為它身體的一部分。「這些塑料對海洋生物有毒嗎?或者更進一步地問,假如我吃了誤食塑料的海魚,對我會有毒嗎?」亞當說,類似這樣的問題對於科學家們來說,也不知道如何作答。「塑料進入人類的生活已有數十年,人類對它十分了解,但是,至於塑料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只是近幾年才引起人們的關注」。美國著名海洋保護團體「海洋管理協會」自1986年起,每年都在9月15日舉行「國際海岸清理」活動,迄今,世界各地的志願者清理出來的海岸垃圾總共已經超過1億磅(1磅=0.4536千克)。可以想像,那些離岸漂向大洋深處的垃圾更是數目驚人。海上垃圾帶的問題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太平洋。
地中海岸邊的垃圾海洋學家們說,從理論上講,所有大洋都會出現類似的垃圾匯集帶。例如,北大西洋上的「馬尾藻」海域,就是一個類似的「平靜區域」,正匯聚越來越多的垃圾。面對這樣觸目驚心的景象,人類該做何處理?打撈海上垃圾當然是當務之急。但更重要的是,切斷海洋污染源。「我們眼下必須要著手做的是防止陸地垃圾再向海洋灌輸,」亞當說。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80%的海洋塑料垃圾「追本溯源」都來自陸地。而陸地垃圾也源自不同的渠道,這就需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入手,防範垃圾流向海洋。
地中海位於亞、非、歐三大洲之間,是世界最大的內陸海。那裡曾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因風光旖旎而聞名於世。然而,眼下這片美麗的水域正在經歷著越來越嚴重的污染。
2007年9月,綠色和平組織和西班牙一個海洋研究機構聯合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地中海每立方米的水中,垃圾竟多達33種。在污染最為嚴重的水域,每升海水的碳氫化合物含量已高達10克以上。此外,每年有40萬噸石油等廢棄液體被排放進地中海,使地中海蔚藍色的水域正在淪為「海洋垃圾場」。報告顯示,地中海海底的垃圾主要包括塑料瓶、金屬盤子、漁具、高爾夫球、牙刷和刀叉等。對此,綠色和平組織負責人馬里奧·羅德里格茲指出:「毫無疑問,是人類把這些垃圾丟進海洋的。」他說,可怕的是,這些垃圾在海底至少要經過450年才能被分解掉。這將對地中海的海洋生態和周邊環境造成持久性的破壞。
海洋生態科學家指出,無節制的人類活動是造成地中海海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地中海作為內陸海,風和浪緩,擁有眾多天然良港,自古以來海上貿易就十分發達。作為世界三大洲的交通樞紐和往來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洋之間的捷徑,地中海註定要成為全球運輸最繁忙的海路。
現在,地中海地區生活著1.5億以上的居民,每年還有兩億多的遊客光顧這里。同時,現在每天有2500多艘各種貨船在地中海航行,西歐進口的石油約有85%是取道地中海運送的。
巴塞羅那大學生態學教授瓊·羅斯認為,人口的密集、商業的興盛、航運的繁忙使地中海「不堪重負」,而工業廢品和生活垃圾的肆意傾倒等更使地中海臟亂不堪,生態環境受到致命的破壞。他指出,地中海每千米海底殘留有人類活動產生的1900多種垃圾。經過化驗,甚至發現從地中海中捕撈出來的魚類和海產品都遭到了污染,尤其是一些海域的金槍魚和劍魚由於長期受到污染,體內已含有對人體有毒的物質。
此外,德國一些科學家還指出,由於地中海位於全球風流的交匯口,導致它的上空經常聚集著大量的污染物。因此,空氣污染也是致使地中海生態惡化和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的原因之一。
研究發現,地中海的二氧化碳和懸浮顆粒物質等幾種關鍵性污染物指數大大超標,是世界其他地區的3~10倍。這對地中海的環境無疑是雪上加霜。有鑒於此,有識之士強調,地中海已成為世界上最臟的海洋,拯救地中海的工作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3. 近幾年來鳥兒受到了什麼威脅
外來生物入侵,生態環境受到人類污染,破壞,棲息地面積減小,某些物種的滅絕導致了鳥類生活習性的改變,還有人類的捕獵. 雖然自然選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在短期內大量鳥類的死亡主要是由人類造成的! 世界鳥類現狀令人堪憂 千種鳥類臨近瀕危 有生物學家將鳥類比喻成「批示器物種」,鳥類狀況好壞直接反映出地球環境的好壞。目前,世界上許多地區鳥類數量大大減少,這說明人類對待環境的方式出現了差錯…… 近日,名叫「鳥類生活國際」的組織發布最新的研究報告,向人類提出警告,世界上將有1000多種鳥類面臨滅絕的危險,而非洲農業發展以及熱帶森林的減少更讓這種危險雪上加霜。該組織是一個全球性的保護組織聯盟,這份名叫「2004年世界鳥類狀況」的報告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有關鳥類研究的文件,對鳥類目前的狀況以及分布情況都做了系統的研究。下面就是一組研究報告的數據: 世界上每8種鳥類就有一種鳥類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或者說有1211種鳥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占已知的1萬種鳥類的12%,而且有179種鳥已經處在滅絕邊緣。在1211種瀕危鳥類中,有966種(佔80%)鳥類的數量不到10000隻,數量在2500隻以下的有502種(佔41%),而更有77種鳥類的數量不足50隻,這77種鳥屬於高危物種,稍不注意就會從地球上消失。 世界上受到威脅的大部分鳥類生活在熱帶地區,而其中的64%是由於熱帶森林遭到破壞而引起的,歐洲農田裡的鳥類在40年裡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一。 海島上瀕危鳥類的67%是由於外來物種的引進造成的,比如島上引進兔子或山羊,它們會破壞鳥類的生活環境,導致鳥類數量急劇下降。 報告在向人們提出警告的同時,也講述了一些挽救動物免受滅絕危險的成功故事,告訴人類如何保護我們的動物朋友。比如,人們一直相信短尾信天翁早已經滅絕了,但是上世紀50年代,人們在日本的Tori-shima島發現了少量的短尾信天翁,從那以後,人類為它們做了大量的保護工作。在太平洋地區為它們保留了棲息地,改進了商業捕魚方式使信天翁免受誤傷,經過多年的努力,短尾信天翁的數量發展到目前的1200對左右。紐西蘭附近查塔姆島黑知更鳥在1980年時僅有5隻了,是已知的尚未滅絕的鳥類中數量最少的一種,稍有不慎,這種鳥就會滅絕。所幸,人類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採取積極的保護措施,保護它們的鳥巢,為它們提供充足的食物,目前已經發展到了250隻,暫時脫離了滅絕的危險邊緣。 在保護鳥類的問題上,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400多種鳥類早已經被宣布為瀕危物種,可是三年過去了,人類並沒有對它們採取保護措施,使得它們一步一步走向滅亡。比如黑臉的篦鷺,是世界上第三種最有可能滅絕的鳥類,它們急需人類的保護,否則會很快滅絕,可是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對它們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為了鳥類,更是為了我們人類自己,現在就是開始有所行動的時候了。
4. 有那些鳥兒已經滅絕了,時間,地點,環境污染原因,結果
歷史上滅絕的鳥類太多了 不一一列舉 目前全世界9775種鳥類中就有1212種瀕臨滅絕,如大型鳥類黑鸛和白鸛,丹頂鶴、灰灌鶴、信天翁、朱繯等
中國已經瀕臨滅絕的鳥如黑鸛、白鸛、朱䴉、黃腹角雉、黑頸鶴、白鶴、丹頂鶴、赤頸鶴、大天鵝、小天鵝、中華秋沙鴨等。
世界上已經瀕臨滅絕的鳥,如:黑臉琵鷺,喀鴣(KāGū),印度兀鷲,澳洲大鳥,北美候鴿,非洲特有的珍稀鳥類品種灰色皇冠鶴,南極企鵝中已有10種瀕臨滅絕。
全世界9775種鳥類中已有1212種瀕臨滅絕.這一數字相當於所有鳥類的1/8,其中179種鳥類面臨嚴重威脅,344種面臨高度滅絕危機,另外688種目前已經非常罕見。 全球幾乎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一種或一種以上鳥類面臨滅絕。在某些地區,鳥類瀕臨滅絕的種類非常集中,如南美安第斯熱帶地區,巴西大西洋海岸森林地區,東喜馬拉雅地區,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和東南亞島國。
各種鳥類受到的滅亡威脅程度不等,其中信天翁所受威脅最大,95%信天翁瀕臨滅絕。60%鶴類、29%鸚鵡、26%野雞和23%鴿子瀕臨滅絕。有966種受到全球性威脅的鳥類每種已不足1萬只,502種鳥類每種已不到2500隻。最為危險的77種鳥類每種已不到50隻
地球上曾經有過16萬種鳥,第三紀是鳥類的鼎盛時期。更新世4次大的冰期中,約有25%的鳥類絕滅消失。更新世晚期人類出現以後,平均每83年有一種鳥絕跡。1600年~1900年的300年間,絕滅鳥類90種。
在鳥類瀕臨絕種的原因中,棲息地破壞和改變佔60%,人類捕殺佔29%,其次是外來引入種競爭、國際性貿易、污染等。
根據調查和估算,每消失一種鳥類,意味著與它伴生的90種昆蟲、35種植物、2~3種魚類隨之消失;同時,每兩種鳥類消失,必然會有一種哺乳類隨著絕跡。
5. 信天翁的生活習性
屬夜間活動。善於飛翔、游泳,在陸地上也能行走。休息:海面上,繁殖期在岸邊、島嶼等陸地隱蔽處。肉食性。以魚類、軟體動物等為食。他們不能在空中飛翔時捕獲獵物,也不能潛入水下捕食,覓食活動都是在水面上進行。警覺性較高,孤獨而安靜,單獨或成對活動。
【繁殖】繁殖期為10-12月。在岸邊、島嶼的岩石上營巢,巢非常簡陋,主要是利用在地面上的濕地,用枯草、苔蘚和泥土築成。每窩產卵1枚,孵化期為75-82天。
【成長】幼鳥需要親鳥精心地養育,親鳥以反芻出來的食物,來飼養幼鳥。幼鳥出生時身上都披著淡淡的絨毛,絨毛脫掉後成為長著一層蜷曲濃毛的幼鳥。待到幼鳥全身開始變為白色的時候,親鳥就飛去,只留下幼鳥們依靠消耗體內儲存的脂肪過冬。約經過270多天以後,幼鳥可以獨立學飛乘風起飛,到大海上空生活。性成熟約需9-12年。
【壽命】短尾信天翁可以活到40-60年。它們可以在海上飛5年之後才回到它出生的島嶼陸地。配對為終身,一般在6歲時開始。每年在10月底回到同一個地方見面,以沙、灌木枝和火山岩築巢。一對只下一個蛋,父母輪流孵蛋,約65天孵出。5月底6月初,小鳥幾乎長成的時候,父母拋棄鳥巢和小鳥。小鳥會很快自己練習成功飛翔。
【種群現狀】短尾信天翁是北太平洋海鳥,曾繁殖於澎湖列島。1887年到1932年之間,因為它們的白色羽毛遭到過分獵捕,曾經降低到50隻鳥。1960年代開始保護之後,恢復到500-1000隻左右,其中大約180隻成年。那時所有的短尾信天翁都只在日本一個偏僻的小火山島。這個島上是活火山,曾經在1902年爆發,殺死所有當地的居民,把很多在島上的信天翁巢埋在岩漿下面。後來日本動物保護學家為信天翁在島上種草,也開始計劃如何幫助它們移居到其它地區。
1979年,在中國釣魚島發現一群短尾信天翁。1988年確定它們在那裡繁殖。1991年,島上有75隻,其中有15對成年。
1940年代,一對年輕的短尾信天翁曾經在美國中島出現,直到1960年還見到。曾經發現有一對在中島下了一個蛋,但是沒有孵出小鳥。到1980年代,美國加州也開始見到短尾信天翁。
【保護級別】國家I級保護動物、中國紅皮書等級:e、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
【瀕危原因】1、為獲取其羽毛而過度獵捕。2、人類用來捕捉魚類的釣魚線,加起來長達130多千米,上面有成千上萬安著誘餌的,短尾信天翁在追捕魚類時,常誤被子勾住而被淹死。3、海洋污染,影響了其棲息地,食物減少。國家保護等級:一級。 從跟隨船隻的習性就不難知道,信天翁是出了名的食腐動物,喜食從船上扔下的廢棄物。它們的飲食范圍很廣,但經過對它們胃內成份的詳細分析,發現魚、烏賊、甲殼類構成了信天翁最主要的食物來源。它們主要在海面上獵捕這些食物,但偶爾也會像鰹鳥一樣鑽入水中,深度達6米(灰頭信天翁),甚至最深可達12米(灰背信天翁)。
信天翁有時會在夜間覓食,因為那時很多海洋有機物都浮到水面上來。有關信天翁白天和夜間覓食的比例問題,人們通過勸服它們吞下一個感測器的辦法便可以獲得詳細信息。感測器位於胃中,當信天翁吞入一條從寒冷的南大洋水域中捕獲的魚時,體內溫度會立刻降低,感測器便將此記錄下來。攝入的食物成分比例因種類而異,而這對信天翁的繁殖生物學有很大的影響。 信天翁求愛時,嘴裡不停地唱著「咕咕」的歌聲,同時非常有紳士風度地向「心上人」不停地彎腰鞠躬。尤其喜歡把喙伸向空中,以便向它們的愛侶展示其優美的曲線。
信天翁壽命相當長,平均可存活30年。但它們繁殖較晚。雖然3-4歲時生理上就具備了繁殖能力,但實際上它們在之後的數年裡並不開始繁殖,有些甚至直到15歲才進行繁殖。剛發育成熟後,幼鳥會在繁殖季節臨近結束時出現在繁殖地,但時間很短;接下來的幾年內它們才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上岸來尋求未來的另一半。當一對配偶關系確立下來後,通常就會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一方死亡。「離婚」只發生在數次繁殖失敗後,並且代價很大,因為它們接下來幾年內都不會繁殖,直至找到新的配偶。事實上,對於漂泊信天翁而言,一次離婚會導致它們的生殖成功率永久性地降低10%-20%。
大部分信天翁都群居營巢,有時成千上萬對配偶將巢築在一塊,只有Phoebetria屬的兩個種類主要在懸崖的岩脊上單獨營巢。有幾個種類的巢為一個堆,由泥土和植物性巢材築成,非常大,成鳥爬上去都有困難。而熱帶的信天翁較少築巢;加島信天翁則根本不築巢,它們將卵置於足部四處游盪。雄鳥在繁殖期開始時先來到群居地,然後在雌鳥加入後進行交配。
孵卵任務由雙方共同承擔,一般為幾天輪換一次。整個孵化期約為65天(為較小的種類)至79天(皇信天翁)。對於剛孵化的雛鳥,親鳥開始時主要是喂育,後來則主要是看護。在出生20天後,看護期結束,接下來成鳥只是定期回到陸地給雛鳥餵食。黑腳信天翁的雛鳥白天常常會在離巢30米的周圍踱步,尋找陰涼處,但只要親鳥帶著食物一到,它們立即沖回巢中。成鳥會在岸上逗留足夠長的時間來辨認雛鳥,喂給它們未消化的海洋動物肉和消化獵物所產生的富含脂類的油。
雛期間,有些種類的親鳥雙方輪流到遙遠的捕食區域去覓食,短則1-3天,長則5天以上。而漂泊信天翁更是令人敬佩,雄鳥往往會比雌鳥飛到更遠的南方去尋找食物,因此也就要面對更寒冷的海水和暴風雨更多的惡劣天氣。故漂泊信天翁的雄鳥無一例外地具有比雌鳥更高的翼負載(體重與翼面積之比)。
信天翁長齊飛羽需要120天(黑眉信天翁和黃鼻信天翁)至278天(漂泊信天翁)不等。故最長的留巢期也出現在後者身上,包括孵化期在內長達356天,也就意味著漂泊信天翁只能隔年繁殖,因為每次繁殖後都必然有一個換羽期。事實上,已知至少有9個種類為兩年繁殖一次,包括全部的「大信天翁」種類、灰背信天翁、烏信天翁和灰頭信天翁。
人們曾一度以為在不繁殖的那一年,信天翁在海上飛行或多或少都是漫無目的。然而,附於漂泊信天翁身上的現代感測器顯示情況並非如此,而似乎是個體會朝海上的某個特定區域飛去,並在那裡度過大部分時光。
一年只產卵一個,孵卵是分工合作的,雌的專門負責孵卵,雄的專門在巢外負責警衛,孵卵需75-82天。
6. 中途島的生態悲劇
中途島(Midway Atoll)位於太平洋「心臟地」,距離最近的大陸也有2000英里(約3219公里)。這個曾在二戰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如今罕有人至的小島,是屬於信天翁的。
每年七八月,數以萬計的成年信天翁在中途島上空聚集,白色身影遮住了大半個蔚藍的天空。一對對信天翁從遠處的海洋覓食歸來,滑翔至嗷嗷待哺的幼年信天翁身邊,將消化了的或半消化的食物反芻出來,喂給自己的孩子。
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飛鳥,擁有現有鳥類中最寬闊的翅膀——在飛行中,它們的翼展能達到3.5米。數百年來,它們與海龜、鵜鶘分享著這個面積不大,卻擁有「人間天堂」美譽的小島。
然而,這些悠然自得的「島主」卻在遭受有史以來最大的威脅。2009年9月,當來自美國西雅圖的46歲攝影師兼藝術家克里斯·喬丹(Chris Jordan)第一次踏上中途島時,他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地上隨處可見烈日下腐化的信天翁屍體,被成片成片的塑料垃圾包圍著。剖開一個個幼年信天翁屍體,喬丹發現,這些幼鳥肚子里全是未分解的彩色塑料垃圾:打火機、瓶蓋子、梳子、牙刷柄、各種形狀的塑料碎片....。.這些塑料,正是信天翁「父母」飛越千里為自己的孩子帶回的「食物」。
成千上萬的幼鳥還未來得及等來成年後的第一次出海飛行,就以悲慘的方式相繼死去。喬丹看到,一個出生幾個月的信天翁幼仔腹內就包含七八種塑料垃圾,三分之一的胃全被塑料充斥。吞下的塑料製品導致它們無法吃下別的食物,有時塑料碎片甚至會割破它們的食管,導致窒息、飢餓和脫水而死。
它們本能找到魷魚和魚蝦,但整個太平洋受到了愈發嚴重的塑料污染,海鳥們很容易把塑料垃圾誤當作食物,使之成為導致信天翁幼仔死亡的致命毒葯。
7. 人類捕殺鳥類的後果
鳥的生態價值:一隻貓頭鷹一個夏天能消滅1000隻田鼠,相當於保護了一噸糧食。群棲的一千隻紫翅椋鳥,在繁殖期間可以消滅二十噸蝗蟲。一隻燕子一個夏天能吃掉蚊子、蒼蠅和蚜蟲50萬至100萬只。一隻啄木鳥一年能啄食50萬條寄生在樹皮中的害蟲。灰喜鵲、杜鵑等許多鳥都是食蟲「能手」。自然界各種各樣的鳥在捍衛人類經濟利益和維護人類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難以估計的。過去人們以為農葯可以代替一切,就濫施各種化學農葯,結果污染了環境。由此,人們才認識到生物防治,特別是鳥類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巨大作用。肉供食用,羽毛可以做羽絨服,可以保護莊稼,可以當寵物,可以脫貧致富。
目前全世界9775種鳥類中就有1212種瀕臨滅絕,如大型鳥類黑鸛和白鸛,丹頂鶴、灰灌鶴、信天翁、朱繯等
中國已經瀕臨滅絕的鳥如黑鸛、白鸛、朱䴉、黃腹角雉、黑頸鶴、白鶴、丹頂鶴、赤頸鶴、大天鵝、小天鵝、中華秋沙鴨等。
世界上已經瀕臨滅絕的鳥,如:黑臉琵鷺,喀鴣(KāGū),印度兀鷲,澳洲大鳥,北美候鴿,非洲特有的珍稀鳥類品種灰色皇冠鶴,南極企鵝中已有10種瀕臨滅絕。
全世界9775種鳥類中已有1212種瀕臨滅絕.這一數字相當於所有鳥類的1/8,其中179種鳥類面臨嚴重威脅,344種面臨高度滅絕危機,另外688種目前已經非常罕見。 全球幾乎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一種或一種以上鳥類面臨滅絕。在某些地區,鳥類瀕臨滅絕的種類非常集中,如南美安第斯熱帶地區,巴西大西洋海岸森林地區,東喜馬拉雅地區,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和東南亞島國。
各種鳥類受到的滅亡威脅程度不等,其中信天翁所受威脅最大,95%信天翁瀕臨滅絕。60%鶴類、29%鸚鵡、26%野雞和23%鴿子瀕臨滅絕。有966種受到全球性威脅的鳥類每種已不足1萬只,502種鳥類每種已不到2500隻。最為危險的77種鳥類每種已不到50隻
地球上曾經有過16萬種鳥,第三紀是鳥類的鼎盛時期。更新世4次大的冰期中,約有25%的鳥類絕滅消失。更新世晚期人類出現以後,平均每83年有一種鳥絕跡。1600年~1900年的300年間,絕滅鳥類90種。
在鳥類瀕臨絕種的原因中,棲息地破壞和改變佔60%,人類捕殺佔29%,其次是外來引入種競爭、國際性貿易、污染等。
根據調查和估算,每消失一種鳥類,意味著與它伴生的90種昆蟲、35種植物、2~3種魚類隨之消失;同時,每兩種鳥類消失,必然會有一種哺乳類隨著絕跡。
全球變暖和棲息地被破壞以及認為捕殺環境破壞都使鳥類減少
大海雀:自史前時代起,人類就開始捕殺大海雀當作食物。當大海雀上岸繁殖的時候,它們對於人類的捕殺幾乎束手無策。16世紀初,當歐洲人開辟了從歐洲北部到美洲北部的海上航線時,大海雀就遭到了貪婪的捕殺。水手們捕殺大海雀作為船上的食物儲備,有時甚至一次就幾乎將一個小島上的大海雀捕殺殆盡。到了19世紀初,只有在冰島外海的幾個小島上才能見到大海雀。然而,人類的捕殺卻沒有停止,1844年6月3日, 最後1 對大海雀在艾德尹島上被一群水手殺死,它正在孵的卵也被水手們踩爛了。
2.鸕鶿:生活在北太平洋島嶼上的白眼眶鸕鶿也經歷了和大海雀同樣的命運。這種體重超過7公斤,不會飛的海鳥,是在1741年11月被從西伯利亞渡過白令海峽遠征阿拉斯加的俄國探險隊發現的。從那時以後,這種肉多而又容易捕捉的鸕鶿成了過往水手、商人、漁民和獵人喜愛的食物。1851年,最後1隻白眼眶鸕鶿在艾吉卡門島上被獵人吃掉了。
3.旅鴿:數量曾佔美國陸地鳥類數量的40%,最多時達50億只,它們在空中飛翔時的壯觀景象可用遮天蔽日來形容。歐洲人踏上北美大陸後對旅鴿大開殺戒,只為食取其肉。鴿肉是當時市場上的便宜貨,僅密執安州一季就捕獲了750萬只旅鴿。在如此狂捕濫殺下,旅鴿很快被逼到了滅絕的邊緣。1914年9月1日,最後一隻叫「瑪莎」的雌性旅鴿在眾目睽睽之下死於辛辛那提動物園。33年後,一座鴿子紀念碑豎立起來,碑文上記錄了旅鴿的悲慘遭遇,這是人類的一份懺悔書,但旅鴿已看不到了.
8. 求圖,一系列畫動物被污染的海洋影響的圖
你要找的是騰訊視頻裡面的一部紀錄片,名字叫做藍色星球,然後你要找的那一集是第二季的第七集。騰訊視頻可以看,但是要沖VIP。
9. 請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資料1]中途島信天翁屍體充滿塑料垃圾 攝影師Chris在太平洋的中途島發現了一
(1)中途島被譽為「距離大陸最遠的地方」,那裡的信天翁幼仔卻死於人類造成的塑料污染.
(2)由以上資料分析,山地大猩猩高度瀕危的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喪失、人類的狩獵.
(3)全球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棲息地的喪失、人類的濫捕亂殺和外來物種的入侵等.其中主要的是棲息地的喪失.
(4)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指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又叫就地保護.除了建立自然保護區之外,保護生物棲息環境不受污染;保護生物棲息環境不被破壞等等.
(5)由於人類活動的加劇和對自然環境和植物資源的干擾和破壞,我國生物的多樣性面臨嚴重的威脅,因此我們要採取一定的措施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的基本措施有:建立自然保護區進行就地保護,把動植物遷出原地進行異地保護.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以保護生物的棲息地.如,人人都來植樹造林;開展愛鳥周活動;人人都來消滅白色垃圾;不隨地吐痰,不隨意打鳥,不攀折花草樹木等等.
故答案為:人人都來植樹造林;開展愛鳥周活動;人人都來消滅白色垃圾;不隨地吐痰,不隨意打鳥,不攀折花草樹木等等.
故答案為:(1)塑料污染;(2)棲息地的喪失、人類的狩獵;(3)棲息地的喪失;(4)自然保護區;(5)人人都來植樹造林;開展愛鳥周活動;人人都來消滅白色垃圾;不隨地吐痰,不隨意打鳥,不攀折花草樹木等等.
10. 信天翁的種群現狀
信天翁的繁殖群居地由於在孤立的海島上,沒有天敵,因而長期以來一直保護良好。但自從被水手船員發現後,便蒙受了巨大損失:蛋被攫取,成鳥被害。而隨著羽毛被用於人類服裝和寢具的製造後,它們更是遭到了大肆掠劫。短尾信天翁便因人類徵集它們的羽毛而幾近滅絕:數十萬只鳥被捕殺,種類的繁殖行為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和20世紀50年代早期一度完全停止。這一種類得以生存下來是因為那些未成鳥當時不在繁殖群居地,而在海上游盪,相對比較安全,後來它們按既定航線回來,從而「拯救」了整個種族。自1954年恢復繁殖以來,日本南鳥島上的短尾信天翁數量出現了緩慢的回升,其中一個主要繁殖群的規模達到了約200對。黑背信天翁則由於太平洋中北部島嶼中途島成為美國的空軍基地而受到了嚴重威脅。這一鳥類在軍事基地和機場跑道周圍營巢,結果很多與天線和飛機相撞而死。
而信天翁在海上面臨著更多暗中的危險。除了漏油和化學污染物帶來的危害,更迫在眉睫的威脅來自人類的捕魚活動。盡管如今刺網已禁止在公海使用,但所謂的「延繩法」則被廣泛用於捕撈海底的魚類如智利鱸魚以及中層水域的魚類如金槍魚。僅一條捕撈金槍魚的延繩就長達100千米。延繩布好後,鉺鉤從漁船的船首會散開去。而對於這種誘惑,信天翁恰恰是難以抗拒。它們吞下了誘餌,結果被鉤住了,隨後被延繩拖入水中,最終數小時後被捕魚者連同其他獵物一起拉上來。每年有多達4.4萬只信天翁就這樣遇害,從而導致了南部洋區部分種類數量的減少。
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能夠有效地降低這種威脅,如在夜間布繩。同時,國際組織正在積極說服有關國家和漁船隊採取對信天翁無害的捕魚辦法。然而,隨著全世界的捕撈船隊進一步開發南部海域,一種新的威脅擺在了面前,即人類有可能與信天翁及別的動物直接爭奪磷蝦、烏賊和其他海洋生物資源,那麼勢必將影響它們的生存。 中途島位於太平洋「心臟地」,距離最近的大陸也有約3219千米。這個曾在二戰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卻罕有人至的小島,終於屬於信天翁了。
每年七八月,數以萬計的成年信天翁在中途島上空聚集,白色身影遮住了大半個蔚藍的天空。一對對信天翁從遠處的海洋覓食歸來,滑翔至嗷嗷待哺的幼年信天翁身邊,將消化了的或半消化的食物反芻出來,喂給自己的孩子。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飛鳥,擁有現有鳥類中最寬闊的翅膀——在飛行中,它們的翼展能達到3.5米。數百年來,它們與海龜、鵜鶘分享著這個面積不大,卻擁有「人間天堂」美譽的小島。
然而,這些悠然自得的「島主」卻在遭受有史以來最大的威脅。2009年9月,當來自美國西雅圖的46歲攝影師兼藝術家克里斯·喬丹第一次踏上中途島時,他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地上隨處可見烈日下腐化的信天翁屍體,被成片成片的塑料垃圾包圍著。剖開一個個幼年信天翁屍體,喬丹發現,這些幼鳥肚子里全是未分解的彩色塑料垃圾:打火機、瓶蓋子、梳子、牙刷柄、各種形狀的塑料碎片....。這些塑料,正是信天翁「父母」飛越千里為自己的孩子帶回的「食物」。
成千上萬的幼鳥還未來得及等來成年後的第一次出海飛行,就以悲慘的方式相繼死去。喬丹看到,一個出生幾個月的信天翁幼仔腹內就包含七八種塑料垃圾,三分之一的胃全被塑料充斥。吞下的塑料製品導致它們無法吃下別的食物,有時塑料碎片甚至會割破它們的食管,導致窒息、飢餓和脫水而死。
它們本能找到魷魚和魚蝦,但由於整個太平洋受到了愈發嚴重的塑料污染,海鳥們很容易把塑料垃圾誤當作食物,使之成為導致信天翁幼仔死亡的致命毒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