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的概念
Ⅰ 公共關系的概念是什麼
指組織機構與公眾環境之間的溝通與傳播關系。
公共關繫到底有幾層含義,目前還未達成一個世界公認的看法,對其含義的理解和定義的表述是多層次的。人們普遍認為它既可以是一種狀態,又可以是一種活動,還可以是一種學說,更可以是一種觀念和職業。
1.任何組織都處在一定的公共關系狀態之中,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形態。
2.組織的公共關系活動是一個組織長期進行社會交往、溝通信息、廣結良緣、樹立自身良好形象的過程,它表現為日常公共關系活動和專項公共關系活動兩大類。
3.公共關系觀念它影響和指導著個人或組織決策與行為的價值取向,從而反作用於人們的公共關系活動,並間接影響實際的公共關系狀態。公共關系觀念主要有:形象觀念、公眾觀念、傳播觀念、協調觀念、互惠觀念。此外,公共關系觀念還包括團隊觀念、創新觀念、服務觀念、社會觀念等等。
4.就學科特點而言,公共關系學不僅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邊緣性學科,在理論上是個綜合性、交叉性的學科,涉及的學科有社會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傳播學、管理學、營銷學、倫理學、心理學等等,是以傳播學和管理學為基礎建立起的新興學科。
5.公共關系職業任務是協調社會組織與公眾的關系,塑造組織良好的社會形象,以促進組織不斷發展和完善。公共關系職業產生於1903年,人們通常把美國的新聞記者艾維·李尊為「現代公共關系之父」。事實上,這里的「公共關系」主要是指公共關系職業。正是由於艾維·李在1903年開始從事為組織樹立形象的公關工作,並於次年創辦了一家公共關系咨詢事務所,公開對外營業,才使社會上出現了公共關系職業。
Ⅱ 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公共性首先是一個哲學概念,立意於人的本性和發展問題的全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政治哲學層面的公共性,重視人的獨立、自由、平等、尊嚴等基本價值屬性,強調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創造性、參與性,強調公共利益的存在價值,倡導優質的公共生活。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哲學和政治領域的公共性內涵在公共政策領域的具體化和落實,在本質上是人性、價值理性在公共政策領域的貫徹。所以,應當從公共性的哲學和政治內涵中尋求其理論淵源,吸收歷史上各路公共性思想資源中的有益部分為己所有,以指導和規范公共政策的理論和實踐,真正發揮出其對於「好」的公共政策的界定、確認和引領功能。
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內涵在其影響公民權利的社會職能中體現出來。具有公共性的公共政策,應當具有促成社會資源平等分配、促進公民參與公共政治生活、促進公共利益的建設和維護三大基本社會職能,這是解析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三個維度。社會資源分配的平等只能是有差別的平等而不是絕對的均等,體現和維護人的尊嚴。公民參與公共生活,展示不同訴求,開展理性對話和交流,以形成各方可接受的政策方案,這個程序和過程本身還是政策民主的重要本意。公共利益並非個人利益的簡單累積,而是對於個體利益的超越和升華,是個人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
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應該是政策制定者發揮價值理性的過程。應當從政策受眾中選取議題,通過公眾廣泛參與以匯集各方訴求,在現有條件下最大程度達成各方利益共識,既維護個體利益,又實現公共利益。審慎思辨具有超越自由民主的優勢,是政策制定過程中平衡各方利益、實現真正民主的有效路徑。政策目標的確立應當從具體政策的時空條件出發,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等特性,在具體個案中要相應微調,目的是確保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平衡、和諧和統一。政策工具的選擇實質上影響著公共政策的內容,所以,政策工具的價值維度必須得到重視。
公共政策執行絕不是價值中立的,執行者的自由裁量權影響甚至改變著政策本意。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行政環境的制約,客觀上要求公共行政人員擁有自由裁量權;自由裁量權的正當行使,是公共政策得到有效率執行的條件,更是確保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本質得以實現的條件。在客觀責任與主觀責任發生沖突的情況下,政策執行者應當尊重並確保基本價值的優先地位,恪守「一厘米主權」。為此,公共行政人員應當培養起自主性行政人格,堅持以人為本的政策理念,這是構建服務型行政的要件之一。
公共政策評估的功能和目的遠不是僅僅為了政策實施周期的完成,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結合客觀實際的評判基礎和標准,以糾正既往,啟示來者。在評估實際結果達到預期規劃目標的程度的基礎上,更要跳出政策看政策,注意考察政策實施對於構建公正、合理的社會利益格局的作用,將事實評估和價值評估有機結合起來。有效的事實評判是價值判斷的基礎,綜合性價值判斷是事實評判的深化。
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實現,宏觀上還需要良好公共行政文化的形成,其核心是公共行政人員公共精神和社會公眾公民精神的培育。要優化、完善承擔著行政文化導向功能的公共行政考核體系,以帶動行政價值觀朝著公平、正義的方向發展。憲法高度概括了政體的基本價值立場,公共行政人員應當將其內化為行動指南。行政倫理教育可以彌補外在的法律和制度之剛性規定的不足,內在地規制和引領行政文化。這些,都有助於構造公共政策公共性在其中得以兌現的優質的「軟」環境。
Ⅲ 什麼叫公共性
公共來性是人在實踐活動中所表自現出來的一種社會屬性,是在人的利己性與利他性的整合中所形成的人類生存的共在性,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依性。在這個過程中,人既不斷為生存創造條件,又不斷實現自身價值和提升自我,推動社會發展。
拓展資料:
「公共性」是社會治理的目標和基礎所在。在實踐中,我國現代社會治理的「公共性」並未得到有力伸張,治理的「公共性」缺失問題也確確實實在一定程度存在。
我國現代社會治理的「公共性」,應體現在四個方面:立法執法的細密與嚴謹;公共訴求的有限和理性;治理主體的使命感和匠人精神;社會價值體系的開放和包容。
Ⅳ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是什麼
「公共性」作為公共管理的一種基礎性內涵,與公共管理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治理活動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這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涉及到我們對於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價值取向,即它是實證的過程還是規范的研究,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公共性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原則,一切形式和制度的破立必須周繞這個啄則展開,因為「公共性」這個概念所標示的是最為基本的行政理念,是整個行政體系和行政行為模式建構的出發點和原則。本文在簡要論述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內涵的基礎上,聯系我國當前行政管理體制的實際情況,提出落實公共性這一核心原則的建議。
就總體而言,作為公共管理的本質內涵,公共性與社會性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階級與國家產生之前的原始社會時期,公共性與社會性在最廣泛意義上是一致的或領域是重合的;隨著階級與國家的產生,國家成為公共性的代表,公共性逐漸從社會領域中凸顯並獨立出來;而在階級與國家消亡之後,公共性與社會性又再次融為一體。因此,本文所討論的公共性,是指處於從階級與國家產生到消亡這一歷史時期的特定概念。另外,從上述公共性的自然發展過程可以得出,社會性是公共性的存在基礎,公共性則是社會性的特殊體現;社會性具有量的規定性,公共性則有質的規定性。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公共性將不斷擴張與壯大,最後發展成為社會性。
Ⅳ 公共關系的代表性定義是什麼
公共關系作為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和一種正在發展中的管理功能,它具有代表性的定內義包括容以下七種:
1、「管理說」認為,公共關系是一種獨特的管理職能。
2、「傳播學」認為,公共關系就是一個組織為了達到與它的公眾之間相互了解的確定目標,而有計劃地採用一切向內和向外的傳播管理。
3、「傳播管理學」認為,公共關系是一個組織與其相關公眾之間的傳播管理。
4、「咨詢學」認為,公共關系是一門藝術和社會科學。它分析趨勢,預測後果,向機構領導人提供意見,履行一系列有計劃的行動,以服務於本機構和公眾的共同利益。
5、「關系學」認為,公共關系是我們所從事的各種活動,所發生的各種關系的通稱,這些活動與關系都是公眾性的,並且都有其社會意義。
6、「協調說」認為,公共關系主要是協調組織與公眾之間的社會關系。(平衡說)
7、「形象說」認為,公共關系是社會組織為了塑造組織形象,通過傳播,溝通手段來影響公眾的科學與藝術。
Ⅵ 如何理解行政管理的公共性
公共性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原則,一切形式和制度的破立必須周繞這個啄則展開,因為「公共性」這個概念所標示的是最為基本的行政理念,是整個行政體系和行政行為模式建構的出發點和原則。本文在簡要論述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內涵的基礎上,聯系我國當前行政管理體制的實際情況,提出落實公共性這一核心原則的建議。
公共性」作為公共管理的一種基礎性內涵,與公共管理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治理活動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這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涉及到我們對於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價值取向,即它是實證的過程還是規范的研究,或是兩者兼而有之。行政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事務的一種管理活動。也可以泛指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統是一類組織系統。它是社會系統的一個重要分系統。行政管理最廣義的定義是指一切社會組織、團體對有關事務的治理、管理和執行的社會活動。同時也指國家政治目標的執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狹義的定義指國家行政機關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又稱為公共行政。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對象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現代行政管理多應用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支出和浪費,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Ⅶ 公共性事件的定義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