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白改黑污染

白改黑污染

發布時間: 2021-02-19 14:41:15

『壹』 如何提高主次幹道精細化作業水平

(一)街面秩序
1.佔道停車整治。加強佔道停車管理,公共交通站場及商圈、老舊小區等確需佔道停車的,要做到劃線停放、規范管理,新建小區及其他有專用停車場所的地區盡量做到停車入庫,嚴控佔道停車,保證公眾出行方便和安全。
2.佔道經營攤位(販)整治。按照「主幹道嚴禁、次幹道嚴控、背街小巷規范」原則,規范佔道經營攤位(販)管理。積極打造佔道經營規范管理攤區,特別是對有市場、有需求的背街小巷、居民社區自發形成的攤區,要採取「三限、三有、三控」(即限時間、限地點、限規模經營,有經營許可、有垃圾收容器、有防滲漏地墊,控噪音、控油煙、控隱患)和組織引導攤主自律自治等措施,強化管理,努力實現便民利民與維護市容市貌有機結合。
3.城市道路附著設施整治。全面清理城市道路附著設施,規范、拆除設置不合理或已廢棄的公用電話機(亭)等各類廢棄道路附著設施。對確需設立或保留的桿、牌等,盡量一桿多用,並按市容市貌管理要求進行規范。
4.市容秩序整治。加大市容秩序維護管理力度,加強城市「牛皮癬」、佔道散發卡片整治,防止亂搭建、亂設置、亂堆放、亂吊掛、亂張貼、亂刻畫、亂塗寫等現象。加強建築工地管理,規范施工圍檔設置,落實文明施工措施。強化建築垃圾密閉運輸聯合執法,採取集中上路、聯合行動和堵源頭、查沿線、守節點等措施,形成嚴控、嚴查的高壓態勢,確保建築垃圾運輸規范有序,促進城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二)環境衛生
1.主次幹道環境衛生整治。進一步提高主次幹道精細化作業水平,加大機械化清掃和高壓沖洗作業力度,確保車行道路面見本色、無積水、無垃圾雜物和其他污漬,路沿石立面、交通隔離設施和邊溝邊角干凈整潔,人行道無垃圾雜物、污水和其他污漬。
2.背街小巷、居民社區及城郊結合部環境衛生整治。努力實現背街小巷、居民社區及城郊結合部環境衛生管理全覆蓋,做到環境衛生管理責任明晰、保潔隊伍穩定、保潔標准固化、收集容器適用、垃圾清運規范及時,確保環境衛生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3.工地環境整治。加強建築工地生活垃圾收運,重點整治拆遷工地及周邊的臟亂差、揚塵污染等問題,杜絕隨意拋撒垃圾現象。加強待建工地管理,全面消除暴露垃圾,無圍牆的要盡快修建圍牆。
4.垃圾收運系統整治。嚴格執行市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主城區生活垃圾收運系統清潔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渝府辦〔2014〕2號)要求,加快推進城區生活垃圾收運系統清潔工程建設,確保在2015年底全面完成城區垃圾收運設施建設改造和設備采購投用。
5.環衛設施整治。加強環衛設施管理,加大公廁、垃圾中轉站、收集站(箱、桶)、果皮箱及垃圾運輸車輛等維護管理力度,有效杜絕二次污染,實現環衛設施整治常態化、服務規范化。
(三)市政設施
1.車行道、人行道整治。繼續推進城市道路提檔升級,全面實施車行道白改黑、人行道鋪裝透水磚或石材。加大已改造道路維護力度,實施精細化管理。完善道路指示牌設置,加強清理維護,確保道路指示牌完整、明確、整潔。
2.排水設施整治。對現有排水管道進行疏通或改造,標准化設置進水口、檢查井,確保排水通暢。
3.城市照明設施整治。完成路燈新建改建工作,消除城市照明盲區。開展老舊照明設施整治,確保照明設施安全運行。保持路燈干凈整潔,及時清除燈桿上的「牛皮癬」,定期對燈桿、燈具進行清洗、塗裝。同一路段(社區)路燈燈桿、燈具的規格、外型、顏色保持一致,路燈燈桿編號統一。按規定開啟建成燈飾,加強燈飾維護管理,確保景觀照明設施完好率達到90%以上。
(四)市容市貌
1.戶外廣告和店招牌整治。嚴禁違規設置各類商業廣告。禁止超規格設置圍牆商業廣告,不得在主次幹道擅自懸掛戶外廣告條幅、布幅,杜絕展會活動超區域、超數量、超時限設置臨時廣告,嚴禁以公益廣告名義發布商業廣告。繼續推進店招牌整治,強化店招牌維護管理,完善店招牌長效管理機制。
2.建(構)築物外立面整治。臨街建(構)築物外立面清洗、維修及時,空調外機、各類管線等附著物安裝規范,管理責任明確,確保外立面及其附著物整潔、完好。
(五)社區環境
按照「民生導向、投入合理、效果明顯」的原則和「道路平整、排水通暢、秩序良好、路燈明亮、衛生整潔」的要求,各城區街道要制定分年計劃,逐年改造,確保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尚未改造老舊居民小區的整治,實現市容環境整治全覆蓋。
1.完善基礎設施。確保道路平整暢通,綠化配套完善,地下管網規范,照明功能齊全,環衛設施配套到位。
2.加強秩序管理。加強佔道停車管理,規范佔道經營,拆除各類違章搭建等。
3.實施立面整治。加強建築外立面維護、清洗,強化戶外廣告管理,規范整治店招牌,理順空中管線。
4.落實環境衛生管理責任。明確環境衛生責任主體,加強環境衛生日常管理,確保社區環境干凈整潔。
5.健全長效機制。已改造完成的社區,要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鞏固整治成效,提高群眾居住環境水平。

『貳』 抗裂貼用到路面白改黑的真正用途是什麼

抗裂貼施工步驟:對路面的基本要求,路面板塊必須穩固。其彎沉值和邊版鄰高差超過設計要求權時對路基應該進行加固。路面的各種縫隙,均先用柔性材料進行填密處理,填縫高度與路面持平。對破碎松動的路面應刨除,對缺損部位應修不平整,修補材料可以採用瀝青混泥土或快乾水泥混泥土。路面要求平整、干凈、乾燥,不起沙。塗刷基層清潔劑 鋪貼抗裂貼(抗裂貼)之前,現在清理好的基面上塗刷基面專用處理(清潔)劑。其目的是將基面上的殘留粉塵達到固結,提高產品的粘接效果。基面專用處理清潔劑表干後(以不粘手為准),抗裂貼廠家在哪即可鋪貼抗裂貼(抗裂貼)。鋪貼抗裂貼 以伸縮縫(裂縫)為中心,按設計要求的寬度,選擇抗裂貼將其展開,排放在要做防裂的部位,隔離紙一面向下,隨後將抗裂貼原地掀起一半,邊撕除下面的隔離紙邊向前鋪貼,使抗裂貼平坦地鋪貼在原位置基面上。抗裂貼鋪設完畢後用沙包或壓輥將抗裂貼壓平。遇二塊抗裂貼搭接,寬度應在8—250px,搭接處用壓輥壓實使其粘接牢固。隨後在鋪貼好的抗裂貼上面鋪設玻纖格珊或直接攤鋪瀝青混泥土。

『叄』 人類生態文明舉例

桐廬縣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2011-10-26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桐廬縣地處浙江省西北部,位於「西湖-千島湖-黃山」國家級黃金旅遊線的中段,屬杭州市管轄,縣域總面積1825平方公里,呈「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結構。縣內擁有豐厚的自然和人文生態資產,全國三大山水風光帶之一——富春江穿境而過。桐廬歷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2003年明確提出「環境立縣」戰略,將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作為立縣之本。從2006年起,舉全縣之力先後通過了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際花園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衛生縣城、浙江省生態縣、浙江省園林城市、浙江省森林城市驗收。2010年,完成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的同時,桐廬的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資產更加豐厚,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子,為經濟較發達縣域如何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一、桐廬縣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做法
(一)堅持生態理念,壯大生態產業
1.控新治舊,發展生態工業。桐廬縣分別建立縣招商引資項目把關和環境污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一方面嚴把項目審批關,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7年來共否決高污染、不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項目501個;另一方面,大力開展重點污染行業整治,強勢推動工業企業治污設施的提標改造,對「低、小、散」企業實行關停並轉,7年來共關閉電鍍、造紙、冶煉、水泥、廢塑料粒子等污染企業180多家,騰出環境容量,為做大做強桐廬縣域經濟留出更大發展空間。同時,積極引導各鄉鎮做強做精板塊經濟,形成了針織服裝、制筆、機械製造、醫療器械、箱包、玩具等「塊狀特色」。橫村鎮、分水鎮、富春江鎮分別被命名為「中國針織名鎮」、「中國制筆之鄉」、「中國水力發電設備製造基地」。
2.循環高效,發展現代農業。以現代農業園區、糧食生產功能區為主平台,以資源利用集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廢棄物利用資源化為主線,按照突出優勢、突出重點、突出特色的要求,穩定發展糧油生產,提升發展蜂業、茶葉、蠶桑、水果、水產、畜禽、蔬菜等7大優勢特色產業。截至2010年底,全縣通過省級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84個、國家無公害農產品148 個、綠色食品7個、有機農產品 66個 。蔬菜、茶葉、糧油、水果、水產品無公害基地面積共15.41萬畝,佔全縣可認證面積26.74萬畝的57.63%,農產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3.擴容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依託山水資源優勢和區位交通優勢,重點發展參與性強、內涵豐富的休閑旅遊產業和會展業。積極改造提升瑤琳仙境、垂雲通天河、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嚴子陵釣台等老景點,開發建設分水江庫區旅遊、瀟灑休閑運動公園、富春江休閑度假區等一批休閑度假旅遊項目,鼓勵發展農業觀光、「農家樂」休閑度假旅遊。目前,全縣建設風情小鎮2個、省級「農家樂」休閑旅遊特色村3個、市級休閑農業示範園區5個。同時著力發展樓宇經濟、會展經濟、文創經濟,積極培育特色街區,重點引進金融、信息、科技、現代商務等大項目,現代服務業初具規模。
(二)堅持綜合整治,優化生態環境
1.打造「精美城市」。堅持「顯山露水、師法自然」,著力打造精美現代化山水城市。一是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准建設,集全力打造「一新城、一區、三大綜合體」,即鳳川-江南新城、迎春商務區、分水江休閑旅遊度假綜合體、杭州瀟灑休閑公園綜合體、桐廬濱江商住綜合體。二是努力打造「精品景觀」,建成縣城迎春南路景觀帶、梅林溪景觀帶、濱江區塊景觀帶等20多個公園式景觀帶。三是推進「城中村」改造,完成縣城濱江區塊等「城中村」拆遷改造。四是加快城市有機更新,實施城區建築立面、住房坡面、道路路面改造提升。推進城市主要道路「四改」,即行車道「四改六」、路面「白改黑」、管線「上改下」、綠化「綠改彩」。
2.建設「美麗鄉村」。一是深入實施「清潔桐廬」行動。2008年啟動的「清潔桐廬」行動,打造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配套建設鄉鎮垃圾中轉站,形成全縣「戶集——村收——鎮中轉——縣處理」城鄉一體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體系。配備農村保潔員1712名,制定考核獎勵補助標准,縣鄉兩級財政1:1配套每人每年60元衛生保潔補助。同時,採用暗訪考核、排名公示、專項督查等制度,使「清潔桐廬」行動從突擊整治向長效保潔轉變,實現了衛生保潔常態化、規范化、長效化。二是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縣城污水處理廠——鄉鎮污水處理廠(站)——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的城鄉三級聯動污水處理體系,對於不能納入城鎮管網的污水,採用分散式生態處理模式進行處理。自2009年啟動農村生活污水和農家樂污水全面治理工作以來,以整村推進的方式完成80個行政村、132家農家樂污水治理,建成分散式治理工程1300餘個,實現了「污水凈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目標,並計劃在2012年底前實現污水處理全覆蓋。同時,制定運行維護管理考核辦法,對每個治理工程均確定有專人維護,並在全國首創農村生活污水數字化管理平台、移動導航巡查和快速監測反饋系統。扎實開展生態鎮、村建設,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9個、省級生態鄉鎮8個、市級生態鄉鎮(街道)10個、市級生態村14個以及縣級生態村108個。
3.保護「清潔水源」。開展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區創建,全縣依法劃定的11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達標區創建。加強工業污染防治,拆除位於一級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排污口3個。推進「兩江」采砂集中整治,取締非法開采砂機21隻,規范砂石開采企業8家,砂石開采區域、砂石開采量明顯縮減。開展水源保護區畜禽養殖污染整治,關停和搬遷養殖場6 家。全面推進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2007年以來共投入資金2億元,新增農村安全飲用水受益人口21.4萬人,使城鄉居民全部用上安全、放心、方便的自來水。
(三)堅持示範引領,培育生態文化
為使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培養每個社會成員的生態意識、培育生態心理和提升生態道德,桐廬縣多舉措、多手段、全方位開展生態環保宣傳活動。一是堅持項目帶動。通過民生工程實施特別是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等,有效改善和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以實實在在的成效,贏得農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和主動配合,徹底改變了農村居民長期形成的不衛生、不文明、不科學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提高了農村居民的生態環境素養,也提升了農民對環境質量的需求。二是每年以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重要環保節日和紀念日為契機,舉辦「愛我家園」環保原創歌曲大賽、「生態文明」童玩節、青年環保辯論賽等系列大型宣傳活動,同時積極發揮媒體導向作用,報道創建動態,曝光反面典型,使生態文明廣為傳播。三是依託黨校培訓基地,面向幹部、面向公眾、面向企業,舉辦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公益講座,普及環保知識,有效提升全社會成員的生態文明素質。四是積極開展生態綠色系列創建,通過國家、省、市、縣各級生態鄉鎮(街道)、行政村創建和各級多層面綠色系列創建,不斷濃厚生態創建氛圍。
(四)堅持改革創新,強化機制保障
1.強化工作合力
桐廬縣的生態建設工作均建立由縣四套班子領導牽頭的領導小組,並專門成立縣生態辦、治污辦和清潔辦等協調機構,每年由縣政府主要領導與鄉鎮、部門「一把手」簽訂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並納入鄉鎮、部門年度業績綜合考評。在具體工作推進中,整合各部門項目、資金、人力等資源協同推進,每年將項目倒排建設進度計劃,並將重點項目建設列入縣領導聯系項目,強化推進,對實施較好的加大補貼力度。如在農村環境聯片整治工作中,各部門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縣環保局主抓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縣農辦主抓農家樂污水治理,縣旅遊局主抓旅遊景區污水治理,縣衛生局主抓農村改水改廁等。同時積極發動基層力量,充分調動基層和村民的積極性,在該縣2009 年市民對政府2009年為民辦實事項目評價及2010年建議的調查中,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滿意率、知曉率、繼續開展率都位居前三名。
2.創新政策機制
創新考核方式,將生態建設工作納入鄉鎮、部門年終綜合考評,並作為幹部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實行一票否決。出台生態建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聯合金融系統啟動「綠色信貸」機制,完善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商務區建設發展、農業產業化推進、旅遊業升級改造等政策,為生態建設工作推進提供保障。同時,通過科技支撐、排污權交易、生態資金補償獎勵等實用的制度建設,有效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在引導社會力量、中介組織、專業機構投入生態建設上努力實現突破。
3.加大資金投入
桐廬縣專門建立生態建設專項資金,每年實施生態環保項目平均達 80 余個,資金投入年均在2億元以上。例如,2007年以來共投入資金2億元,新增農村安全飲用水受益人口21.4萬人,使城鄉居民全部用上安全、放心、方便的自來水。先後投入3.8億元,建成縣城污水處理一、二期工程和富春江鎮、分水鎮、橫村鎮污水處理廠以及新合等6個鄉鎮(街道)的污水處理站(日處理能力達到8.2萬噸/日),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明顯提升;同時近2年共投入9000餘萬元以整村推進的方式完成80個行政村和132家農家樂污水處理。投入1.02億元,建成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處理能力達300噸/日)並投入試運行,12個鄉鎮(街道)垃圾中轉站建設全面完成,全縣「村收集-鎮中轉-縣處置」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基本形成。另外桐廬縣在資金籌措上也走出了一條新路。桐廬縣提前謀劃,腳踏實地地做好示範工程,示範工程初見成效後引起省市關注,得到中央專項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的扶持,不足部分再由縣財政全額補貼到位,基本做到農村治污村民「零投入」。
4.健全管理機制
桐廬縣在項目推進中始終堅持建管並舉,每項工作都能及時出台和實施長效運行維護管理機制,落實專項資金和管理人員對已建工程進行運行維護,同時建立了生態環境保護的3套信息化管理平台:農村污水治理數字化管理平台、工業污染在線監測監控管理平台、交界斷面水質和大氣在線監測站。
二、桐廬縣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成效
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桐廬的產業結構更優,經濟發展更好更快,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人居環境更美,全縣群眾生態文明觀念更加牢固,走上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打下了堅實基礎。
1.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優良
通過堅持不懈地推進生態建設,桐廬縣的區域環境質量得到了持續改善,水、氣、聲環境質量基本達到功能區要求;縣域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全年縣城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達到332天;以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為重點,深入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有力地改善了農村水環境質量和居住環境品質。據環保部門的交界斷面水質自動監測顯示,桐廬2010年出境斷面水質全部優於入境斷面水質,斷面水質凈化率明顯優於2009年,基本實現了「碧水、藍天、綠色、清靜」目標。
2.生態經濟效益持續增長
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桐廬縣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97.86億元,比2005年增長90.6%;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379美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8.0∶61.4∶30.6。財政總收入達到23.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08億元,比2005年分別增長126.7%和157.6%。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3.09億元,比「十五」期間翻了一番。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4億元,比2005年增長118.1%。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達到214.38億元,比2005年增長149.9%。同時通過美化鄉村環境,提升了農家樂品位,帶動了鄉村旅遊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持續的污水治理以及基礎設施投入,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為桐廬縣打造以山水風光為特色的精美現代化中等城市、推進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保障。
3.生態社會發展進步顯著
通過環境治理,保障了飲用水水源地安全,減少了蚊蠅滋生,降低了傳染病發病機率,維護了城鄉居民的身體健康。同時,生態文明建設過程本身也是一堂極為生動的生態課,提高了幹部群眾的認知度、支持度和參與度,改變了廣大農民根深蒂固的陋習,使得生態文明觀念廣為傳播。
4.生態文化合力日益增強
地方特色傳統文化與生態文化日益融合。桐廬的傳統文化同生態文明建設主題緊密相連,包括以「桐君鼻祖」為代表的中葯養生生態健康文化、以富春山居和深澳古村為代表的生態人居文化、以嚴子陵釣台和七里揚帆為代表的森林、山丘、河流協調共生的生態景觀文化。桐廬人歷來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提升,將傳統文化融入生態文明建設,是桐廬生態文化培育的一大特色。
桐廬縣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成效和成功經驗引起了省內外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省長呂祖善等多位領導先後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將桐廬縣的做法進行總結推廣。浙江省、杭州市均在桐廬縣召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會。30多個省市縣考察團到桐廬學習考察。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中國環境報等多家媒體對桐廬縣生態建設進行了專題報道,大大提高了桐廬縣的美譽度。
三、桐廬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啟示
桐廬縣充分利用生態縣建設契機,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有效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良性互動,探索出了一個符合地方實際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其基本內涵可概括為: 科學的發展觀念、系統的戰略部署;有效的資源整合、強力的項目帶動;完善的政策支持、健全的制度保障;廣泛的宣傳動員、積極的公眾參與。桐廬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對其他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
啟示1:生態文明建設是優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
桐廬縣堅持「有了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著力提升生態優勢,做新做精生態經濟,以拓展生態農業為基礎,以發展生態工業為重點,以培育生態旅遊為方向,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使全縣上下呈現出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環境改善的和諧發展局面,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互促共贏的路子越走越寬廣。
啟示2:轉變發展方式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攻方向。
桐廬以生態經濟引領全縣產業轉型升級,把生態優勢作為後發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先進製造業、旅遊服務業,著力培育板塊經濟、旅遊經濟、文創經濟,依託山水資源優勢和區位交通優勢,重點發展參與性強、內涵豐富的休閑旅遊產業。桐廬縣沒有把經濟結構調整看作負擔,而是以發展和增值的理念來看待環境保護和經濟結構調整,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轉型升級再提升,狠抓載體不放鬆,通過強化環境優勢贏得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啟示3: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措施。
生態環境既可以成為一個地區的發展瓶頸,也可以成為一個地區的核心價值和最大資本。桐廬縣認清當前生態發展的新要求、新形勢,牢固樹立「生態環境也是生產力、競爭力」的理念,積極創新,著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高標准、嚴要求,切實加大整治力度,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以「環境再造」來帶動區域升值,把對區域環境治理的投入作為一種投資,使環境保護成為綠色發展的核心內容,實現了綜合效益。
啟示4:以人為本、保障民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宗旨和目標。
生態文明建設是重大的民生問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障民生,建設生態文明就是改善民生。桐廬縣始終堅持生態建設要以人為本,把維護、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把一個村當作一個景觀來設計,把一戶人家當作一個園林小品來改造,致力於推進環境、空間、產業和文明相互支撐、城鄉一體有機鏈接。同時,桐廬縣牢固樹立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意識,解民憂、集民智、借民力,積極動員公眾參與,充分發揮公眾在建設生態文明、提高生態文明水平過程中的主人公作用。
桐廬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是謀求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和城市與農村統籌發展之路,也是上下共同參與和機制體制創新之路。桐廬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對於我國縣級行政單元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肆』 抗裂貼是用在什麼部位

防裂貼用於白改黑,鋪完預留縫直接鋪抗裂貼,再就是表面基層攤鋪瀝青前鋪設防裂貼抗裂貼。該產品在全國推廣的很好,既能防裂也能防水,稱得上是路面養護的救星。

『伍』 現在城市路面都白改黑(草沙路),這種路面對環境污染有影響最重要是對人身體有威害在鋪設是味道真大

當時有些味道,但是過不了10天就沒有什麼味道了,路是開放的,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不會對周邊居民健康產生影響。

『陸』 路面貼縫帶與抗裂貼有哪些區別

貼縫帶(或稱道路壓縫帶,貼縫條,路面貼,壓縫條,封縫貼,裂縫貼,馬路創可貼版,權面層貼)是我公司研發生產的專用於道路裂縫治理的復合土工材料。具有耐磨性好,抗拉性強,封水性強,成本低廉,美觀耐用等眾多優點。貼縫帶簡單快捷,隨時隨地,粘貼完畢,即可通車;能100%的沿著裂縫封縫,保證封縫質量;在路面高溫時,本產品不會被擠出而污染路面。貼縫帶常規寬度主要有15公分、8公分、5公分、3公分,可根據需要現場剪切或拼接,也可按要求定製。貼縫帶與防裂貼大致一樣,貼縫帶生產工藝與防裂貼一樣,防裂貼用於大裂縫的使用,然而貼縫帶則適用於小裂縫的補貼。貼縫帶價格便宜質量高是客戶們的最佳選擇。

『柒』 重慶道路為什麼要實施白改黑

因為瀝青路面比水泥路面更加環保, 瀝青路面不容易產生揚塵,路噪要小很多 ,防滑等很多方面都比水泥路面要好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