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古代
① 古代依法治國的例子
海瑞,狄仁傑,李世民(部分時間)
② 中國古代依法治國的典型事例
1、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封建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申不害提出,韓非加以發展的「術治」
術治的中心思想是「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韓非子·定法》)。他們認為「法」是公開的,「術」則是藏在君主心中、暗自運用的,君主掌握這種統治術,就可使「群臣守職,百官有常」,鞏固統治階級內部的秩序。這是保證「法」的實施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3、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 ,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
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戚,盡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2)依法治國古代擴展閱讀:
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左右,管仲為齊國相,提出了「以法治國」的主張,他說:「威不兩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法治的信心。他憑借「以法治國」的治國方略,使齊國大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管仲不僅強調「以法治國」,同時也注意建設道德體系,使法治與道德教化相結合。他以「禮義廉恥」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體系,並且上升到關系國家存亡的地位,他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從管仲起,到韓非綜合法家思想提出「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歷時已數百年。在這期間,法家的思想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成為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法理學。
網路-商鞅變法
網路-無為而治
網路-術治
③ 中國古代和現代「依法治國」有何不同
盡管從實質上說,中國古代法治實為人治,法律只是統治階級統治工具。但從形式上看,中國古代法治的推行對於促進中國封建社會進步,推動中國古代文明,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中國古代法治切切的說是啟蒙於「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這一時期也是社會由奴隸制社會轉型於封建社會的大轉變時期。從此中華大地進入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儒、道、法等學派也相繼產生,
首先戰國時,韓國國相申不害教韓昭侯「術治」,其時的「術治」即「法治」。韓非解說:「術者,因任而受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展示了「法治」實質為君主個人的集權統治,要求君主們要不擇手段,以法律的威嚴鎮壓群臣百姓,以達到鞏固王權統治,建立高度集中的封建集權國家的目的。
但是面對「法治」總是逃脫不了「人治」「德治」和「術治」的思想這一不變的規律,總有一股思潮敢於突破禁忌,往前邁上一大步。在秦孝公時,商鞅攜《法經》入秦,受到秦王的重視,先後兩次在秦國主持變法。商鞅以《法經》為藍本,結合秦國的具體實際情況加以修訂、擴充、制定了秦律。商鞅著重強調法治及其威嚴,要求相對意義上的人人平等,以至於商鞅自受其法。如果這一治國之法維持下去也罷,可在中國很容易走偏,可是在秦國統一,秦始皇以法家思想為主導,一方面採取各種措施加強中央集權;一方面大力排擠其他各大學派,焚書坑儒,殘殺儒生。此時法家思想達到頂峰。「法治」達到登峰造極的地位,同時也為中國古代法治埋下了一粒生機勃勃的種子。此後的漫漫封建社會長夜裡,「法治」從來就沒有真正地退出過歷史的舞台,不過已然變味,不是孝公時所要的依法治國之思想。
雖然「法治」的生命力旺盛,但是封建法治始終是受到其本身具有的局限性的羈絆。封建法治顧名思義地只能存在於與其適應的封建社會。因此,必然要結束於封建社會末期即晚清時期。早在明清之際,就有著名的法家王夫之、顧元武、黃宗羲等對封建法治提出疑義。他們反對君主集權,主張真正的「法治」,即法律高於一切。此後,由於外國入侵,中國古代法治也逐漸遭到西方法治思想的沖擊,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台。漸漸進入現代,我們對「法治」的深刻認識,是在黨的十五大報告將依法治國確立為治國方略之後。
依根溯源之後,我們可得出一個結論,即中國古代「法治」思想有其積極的一面,特別是在反奴隸社會的斗爭中,是極其先進的,但由於其先天不足,其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它的最大局限性就在於沒有提出民主要求,也根本無法要求民主,反而主張把包括立法權在內的一切最高權力完全交給君主,所推行的中央集權實質就是君主集權。「法治」主要是靠君主的權戚自上而下推行,即法家所稱的「勢」,雖然提倡「刑無等級」,但在實踐中根本就行不通。另外,中國古代「法治」思想消極的一面還表現在走了「法治」的極端,過分迷信和依賴嚴刑竣法來治理國家。在這種思想支配下,統治者往往對基力情有獨鍾,不計後果加重刑罰,橫征暴斂,濫殺無辜,極易引起反抗。
以史為鑒,我們今天實施依法治國簽本方略,必須堅持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墓本經濟制度,以民為本,堅決落重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在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體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才能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④ 古代的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哪個更靠譜些
實際上古代的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都存在缺陷,無法全面的治理國家,但是放眼於古代社會依法治國會比以德治國要好,但是現當代的社會就需要辯證的眼光看待法治和德治,兩者相輔相成是最好的方式。
古代的依法治國缺失了人情味,沒有人情可言,無論大小都是一樣的法律約束,這樣容易引起民怒,但是以德治國沒有法律約束社會問題無法壓制。對於古代依法治國似乎更加靠譜,但是對於現在社會就需要二者相互結合治國才可以讓國家安穩並且富有人情味。
⑤ 論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對依法治國的借鑒意義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德治為主,法制為輔的國家。中國奴隸制度時代,雖然有成問法,但是不向社會公布,以便奴隸主貴族臨事議事,任意施刑。奴隸主還假借神意,執行天罰,來增加司法鎮壓的威懾力,到了西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統治者強調「明德慎刑」,可以說這是中國德治的開始。從秦始皇開始,中國的法律得到了統一。秦朝重用一些法家的人才,讓中國的法律突飛猛進,如申不害、鄧析、商鞅、管仲、李斯、韓非等都是中國法家的開山鼻祖,又有後世的晁錯,裴政等人延續了中國的法制,成就了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法系。但是中國古代因為是君主專政,導致了中國法律的內在不公。當時的法律引禮入法,禮法結合,法律以禮教為指導原則和理論基礎,公開的確認良賤的法律地位,致使貴族享有公開的法定特權,又制定了特殊的法律程序來保證貴族們的特權,使本來嚴明的法制一旦遇見了皇權,就成為了一張廢紙。各地的法律執行也完全是由地方執掌,導致了內外異法,法律條文一致而案件審理卻大相徑庭的局面。而法自君出,權高於法,君主始終掌握著國家最高立法權,一切法律法規都是以君主的名義下達,往往君主的飭令直接成為法律,歷史上從無治君之法,所以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也因為皇權至上而成為了一紙愚民的空話。同時君主又享有全國最高司法權,所有重案、要案、疑案包括死刑都要由君主審核批准,但是家族氏族的本位思想又導致了中國古代法律中的偏私和保障貴族權益的不公。雖然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實際上是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根本思想,而以法治為治理國家的根本手段。道德的約束,是無法約束住所有人的,所以無論什麼時期,中國幾乎沒有離開過法制,雖然某些階段處於不完整的法律體系,但是法治依然存在。
中國古代法律最大的特點就是法自君出,獄由君斷;「德主刑輔」已經成為中華法律思想體系最主要的支柱;另外還有刑民不分,諸法合體;司法和行政不分,行政長官兼管司法等特徵。在許多情況下法律並不能完全的發揮出他的職能,在政治清明階段,法律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譬如三國時期諸葛亮獨攬朝政,「賞罰二十皆親自過問。」內部的法律和政令都十分嚴格的執行,就連皇室內部都有所檢點,「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一篇出師表就能說明諸葛亮這位政治家對政令和法令的見解和看法。唐代更是中國法律盛及一時,太宗李世民讓長孫無忌等人編纂的《唐律疏議》幾乎是法律中的典範,它不僅僅是法律規束范圍的擴大,而且他的條文也幾乎是十分有文學價值的。到明太祖時期,是典型的嚴法治國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法律的執行,雖然有過苛,但是卻使當時的官吏清廉不少。《大明律》規定:對於受財枉法的所謂"枉法贓",從重懲處。對於監守自盜,不分首從,並贓論罪,滿40貫即處斬刑。對於執行監察職務所所謂"風憲官"的御吏,若犯貪污罪比其他官吏加重兩等處刑。這是明洪武二十二年,撰定。洪武三十年,頒布修定後的《大明律》。該律脫胎於唐律,又不同於唐律。它總結了唐宋以來,特別是明初三十年封建統治與司法鎮壓的經驗,增加和充實了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所內容,是一部比唐律有所發展的封建法典。但是他的實行卻使明初期的動盪平穩下來,而使戰後的明朝得以修養生息。
到了清代,中國的法律更是將中央的權利集中到了極點,順治五年製成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大清律集解附例》,頒行全國,雍正五年頒布《大清律集解》,乾隆五年重修大清律,定名《大清律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部封建法典。它在結構形式上與《大明律》相同,分名例律、吏律、戶律、禮律、兵律、刑律、工律7篇,30門,436條,律後分別附以奏準的"條例"。清朝的法律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嚴刑峻法推行政治、思想高壓政策,擴大反逆罪的范圍及其株連范圍,以"文字獄"的形式懲罰異端思想,推行文化專制政策,維護滿族享有更大特權,使良賤同罪異罰,保護滿漢地主階級的財產所有權。
⑥ 當今的依法治國和古代的法家治國有著本質的區別
法家所說的「法治」思想囿於其歷史、階級的局限性,不可能涉及到憲政、人權等實質性的法治概念,因而它只能是形式上與現代意義法治有著某些相似之處,古代法制的根本目的在於維護封建宗法制度,維護王權的絕對權威。現代法治是民主制度的產物,它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使社會最高權威非人格化,其目的在於保護民主制度和公民的合法權利。
⑦ 歷史上有什麼依法治國的例子急!!!!!!!!!!!!!!!!!!!!
孟子說過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出師表裡有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約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子嬰在僅當了46天的秦王後,向劉邦投降。劉邦進咸陽後,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里,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 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 王宮,並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 霸上。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 他們宣佈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現在 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 法三章。接著,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出處《史記·高祖本紀》
⑧ 依法治國用古代文字如何寫
「依法治國」在秦代以前是這樣寫的:
⑨ 依法治國從哪個朝代開始
你好,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正式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⑩ 古代有哪些皇帝是依法治國的
1.秦始皇(贏政)——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2.漢惠帝(劉盈)——來去匆匆,過眼雲煙
3.漢景帝(劉啟)——政績並不代表著其成功
4.漢武帝(劉徹)——開天闢地的帝王
5.漢宣帝(劉詢)——中興之主
6.漢哀帝(劉欣)——「同志」皇帝
7.漢新帝(王莽)——奪權容易,守權難
8.漢光武帝(劉秀)——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9.漢明帝(劉庄)——東漢時期小有作為的皇帝
10.漢章帝(劉炬)——「章草」皇帝
11.漢桓帝(劉志)——碌碌無為的皇帝
12.漢獻帝(劉協)——東漢最後一個皇帝
13.三國魏武帝(曹操)——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
14.三國魏文帝(曹丕)——政壇、文壇雙峰並峙的皇帝
15.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智慧與魅力並存的皇帝
16.三國吳大帝(孫權)——智勇兼備的英雄
17.西晉武帝(司馬炎)——西晉開國皇帝
18.西晉惠帝(司馬衷)——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
19.東晉元帝(司馬睿)——東晉的第一代皇帝
20.東晉孝武帝(司馬曜)——中國歷史上死得最窩囊的皇帝
21.十六國漢光文帝(劉淵)——東晉十六國時期漢國開國皇帝
22.十六國昭武帝(劉聰)——匈奴漢國第二代國君
23.十六國前趙皇帝(劉曜)——神射手
24.十六國後趙高祖(石勒)——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少數民族皇帝
25.十六國後趙國太祖(石虎)——殘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國前秦宣昭帝(苻堅)——古代三位最傑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劉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劉義隆)——有著雄圖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齊高帝(蕭道成)——「魚鱗子」
30.南北朝齊廢帝(蕭寶卷)——歷史上最為昏庸、荒淫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蕭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鮮卑驕子
33.南北朝北齊文宣帝(高洋)——歷史上最癲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楊堅)——歷史上有名的「懼內」皇帝
35.隋煬帝(楊廣)——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淵)——大唐帝國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範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顯)——被3個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兩次即位繼承大統的皇帝
41.武周聖神皇帝(武則天)——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樂皇帝
43.唐肅宗(李亨)——兩耳不聞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歷史上第一個以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5.唐德宗(李適)——飽嘗戰火的洗禮和考驗
46.唐順宗(李誦)——進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憲宗(李純)——中興之主
48.唐穆宗(李恆)——縱情享樂終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