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工業污染太空

工業污染太空

發布時間: 2021-02-17 17:17:03

A. 太空垃圾為何污染巨大

自從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世界各國已經開始了太空競賽,發射人造衛星、空間站、太空探測器等。一個接一個地進入太空。這些發射任務產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

迄今為止,地球低地球軌道上已經產生了7000多噸太空垃圾。這些垃圾包括運載火箭和航天器發射期間產生的碎片和廢棄衛星、航天器表面材料脫落以及由於表面塗層老化而脫落的油漆碎片。航天器泄漏的固體和液體材料。火箭和宇宙飛船爆炸、碰撞過程中產生的碎片等。

太空垃圾不僅給航天工業帶來巨大的隱患,而且污染太空,給人類帶來災難,特別是核動力發動機的損失。一旦核能失控,就會造成放射性污染。太空中的放射性污染比地球上的放射性污染傳播得更快、更廣,因為如果沒有有效的控制,核電站將在那個地方造成無法彌補的太空核污染。

B. 為什麼太空工業是前途光明的

高真空和微重力的宇宙空間可提供某些比地球環境優越得多的工藝技術條件,不同成分的物質可以很好地混合,熔融液體無輕重浮沉之別,不產生對流,可很好地利用表面張力等物質特性。根據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人們可以製造出非常均勻、高硬度、高強度的合金和復合材料,製取無缺陷的大塊晶體,高純度的光導纖維,沒有輝紋的玻璃,細如蠶絲的金屬絲,薄如蟬翼的金屬膜,又輕又結實的泡沫合金,完全球體的滾珠和空心球,貴重和純潔的葯品等等。總之,失重、真空、無污染的宇宙空間,是人們進行工業開發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可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20多年來,人們利用各種航天器在宇宙空間飛行的機會,進行了大量廣泛的宇宙工業開發實驗,開辟了一個新興的工業領域——宇宙工業。宇宙工業已在冶煉、焊接、材料加工、制葯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1973年,美國宇航員在「天空試驗室」內,成功地進行了電子束焊割試驗。1975年,美蘇在「阿波羅-聯盟號」宇宙飛船的對接飛行中,曾用.「宇宙多用電爐」進行了空間冶煉試驗,使兩種比重完全不同的金屬熔化在一起,獲得了地球上無法製造的鋁鎢合金。1979年9月至1960年前蘇聯在「禮炮6」號空間站上,曾進行了鋁鎂、銅。鎵等金屬混合實驗,首次用液態鎵浸漬多孔銅,獲得超導體材料。據報道在「禮炮6」號上製造的鍺單晶,經切片分析化驗,雜質不均勻率由15%下降到2%,位錯密度由1礦/厘米5下降到102/厘米2。在1982年4月16日發射人軌的「禮炮7」號空間站上,曾生產出第一批太空製造的優質單晶,重1.5千克,可用於電子計算機元器件的製造。美國也不甘落後,近幾年的太空梭飛行,除明顯的軍事目的之外,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進行工業生產試驗。1982年3月23日,「哥倫比亞」太空梭在第3次飛行中,宇航員富勒頓試用電泳法從腎細胞中提取尿激素酶,這是一種能治療腦溢血、血栓病的貴重葯品,全世界每年需要700萬克。試驗獲得成功,為血栓病等患者帶來了福音。1983年11月28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第6次飛行時,在其攜帶發射的歐洲空間實驗室內曾進行73項實驗,如利用大功率的熔爐把地球上無法混合的鋁鋅熔化在一起,製造了一種強度高,比重小的海綿狀鋁鋅合金。1984年11月,「發現」號太空梭在為期8天的飛行中,宇航員利用失重環境生產出一種聯結電腦和電話光導纖維的純凈有機晶體。據估計,能在太空條件下合成製造的合金和產品達400多種。美國宇航局開了一張太空生產清單,列舉了35種目前可適合於太空生產的產品,其中電子儀器、特殊合金、葯品等已有成熟工藝。據報道,空間生產的葯物,1983年的銷售額達120億美元,相當於同年導彈、飛機、空間產品銷售總額的18%。

隨著宇宙工業的興起,各種宇宙設備和工具製造亦在同步進行。目前已經設計製造用於空間的生產設備,主要有加熱、太陽能、電子束、感應電爐、磁流體動力設備和電泳等裝置。這些設備和裝置根據航天器的空間尺寸和有效載荷有限的條件;具備微型化和重量輕的特點,並在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上與其他隨航系統取得一致。在「禮炮」6號和7號兩個軌道站上使用過兩套材料設備——「合金」和「晶體」。

「合金」設備是一個電爐,重約32千克,用於金屬冶煉。它有3個加熱區,高溫區(1000~1100℃)、低溫區(600~700℃),以及介於:這兩者之間的線性溫度梯度形成的梯度區。計算機可把溫度控制在所需值的正負5℃范圍內。電爐裝在軌道站後部對接過渡艙內,暴露在空間作業,這樣可使冶煉的金屬充分冷卻。「合金」設備由軌道站供電,功率為300瓦。

試洋是用一種小盒包裝的,每盒裝有三支晶體安瓿,試驗時將安瓿插入電爐加熱室。加熱室內的銅反射器可確保產生的熱集中到試樣上,同時還有助於爐壁溫度保持在40%以下。試樣材料經熔化、結晶、然後包裝返回地面。宇航員使用「合金」電爐研究了熔融金屬的擴散過程,金屬合金材料的形成和密度的實際差異,以及超導體合金如鉬、鎘的形成等。

「晶體」設備是一種改進型電爐,重量為28千克,有比較復雜的電子控制器。宇航員可以從空間站間隔層操縱該電爐,因此不存在弱振動的擾動影響。「晶體」電爐能以4種不同方法加工材料:第一是氣相升華;第二是化學氣體傳輸;第三是高溫運動溶解;第四是加熱與結晶。它的爐溫控制比「合金」電爐勤口嚴格,要求晶體生長規則而均勻。該電爐已被用於包括光學玻璃、半導體晶體和各種異乎尋常的金屬合金等產品的生產。

首次在「禮炮7」號軌道站上試用的實驗設備是PION,比較新式。PION用來研究熱流和質量輸運,採用一種叫做KGA-2全息裝置把數據記錄在膠卷或錄像磁帶上。PION和美國天空實驗室3號上微重力研究所採用的NASA流體實驗系統極為類似。

前蘇聯共進行了1600多次材料加工實驗,使用設備主要是上述3種。此外,已有近1000磅(453.6千克)研究產品返回地面,有些已在工業上得到應用。目前頭等重要的是獲得各道工序的物理知識,也就是有助於提高地面材料生產效益的知識。

前蘇聯曾聲稱,到90年代末,他們可以採用空間生產的半導材料體製造密度為每平方厘米100萬個半導體元件的集成電路。這一成功可以使他們在空間材料生產中消耗的大量資金得到補償。在「禮炮」6號和7號軌道站上的實驗表明,空間生產的晶體,其原子結構同地面生產的比較,已有顯著改善,其位錯結構(結構缺陷測定)比地面實驗室生產的要小。

空間加工材料的成功,將在電子設備的生產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前蘇聯空間材料加正機構的一位官員克里亞波夫說,未來的太空工廠將生產用廠電視設備、醫療設備以及高速數字計算機的各種重要工業材料。前蘇聯空間計劃專家詹姆斯?奧伯格指出,空間生產的材料還可以用來改進導彈制導系統的元件和紅外跟蹤裝置。

在空間的微重力環境中,電泳分離效率要比地面上的高716倍,而產品純度財比地面上的高4~5倍。尤其在1984年8月30日發射的「發現」號太空梭上已生產出了可供臨床試驗的空間葯品。

由於空間工業具有這樣巨大的潛力,已引起許多國家工業界的重視,在美國已有53家私營公司正在考慮制定它們自己的經營計劃。為了把更多的私營公司吸引到空間商業化的浪潮之中,1984年,7月印日,里根政府頒布了有關促進空間商業化活動的新政策,並在美宇航局內成立了一個協調空間商業應用的專門機構。

由於太空工業的誘惑力,美國總統里根在1984年國情咨文中宣布,計劃十年內建造一座永久載人空間站,該空間站包括一個科學實驗室、一座空間工廠、一個向外層空間發射探測器的航天基地。初步擬定了109項科學實驗和太空生產項目,常駐6~8人,屆時將由太空梭每隔半年往返一次,送去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取回工業產品和探測資料。雖然由於各種原因,這個空間站的規模將縮小,建成時間要推遲,但太空生產遲早都會發展起來的,茫茫宇宙空間將出現一批「太空冶煉廠」、「太空焊接廠」、「太空制葯廠」、「太空電廠」等等,市場也將有太空商品出售,人類將直接受益於宇宙空間。

C. 求一種科幻電影,未來地球嚴重污染,人類在地球掙扎求生的、移居地下的、移民太空的。

《遺忘星球》
在末日後滿目瘡痍的未來地球上,一段不斷涌現的昨日記憶帶領正為人類生存奮戰的主人公,踏上一段救贖與發現之旅。時值2077年,經過數十年與外星人的爭戰,這些入侵者仍不放棄奪掠地球的剩餘資源。身為收集地球重要資源之龐大計劃的一員,傑克·哈伯(湯姆·克魯斯飾)擔任駐扎在人類已全面撤守的地球上的維安維修技師,他的任務也即將結束。
再過兩個星期,他將離開這被戰爭摧殘的家鄉,前往遙遠的行星與已移居該處的倖存者會合。傑克住在離地數千英尺的美麗高空,每天進行巡邏工作,有一天他拯救了墜毀太空船中一位美麗的陌生人,原本意氣風發的他從此跌落谷底。她與傑克的邂逅完全合乎邏輯,但她的出現卻引發一連串的事件,迫使他開始質疑原本理所當然的一切。在現實粉碎後,他發現自己和過去地球有關的驚人事實,傑克將發掘自己潛在的英雄特質,去改變人類的命運。[3]
《雪國列車》
2031年,人類試圖阻止全球變暖的實驗失敗,極寒造成地球上絕大部分生命死亡。在冰河災難中倖存下來的所有人登上了一輛如同諾亞方舟的列車,列車依靠永動機繞著地球不停行駛。在這列車廂有著等級之分的列車上,飽受飢餓之苦、生活在惡劣環境的末節車廂的人們在革命領袖柯蒂斯的帶領下,為了生存一節車廂一節車廂的向前突進,掀起了一場向車頭進軍的「革命」。

《重返地球》
在許多災難性的事件之後,人類做出了拋棄地球的決

海報(6張)
定,移民到了太陽系之外的一個行星上。而沒有了人類的打擾,地球上的生物開始自由自在的進化和變異。
人類移居外星十個世紀之後,地球成為了一級隔離的星球。而人類也發展出了新的文明。這時候的人類建立了一隻游俠兵團的軍隊,帶領這個軍隊訓練和做實戰演練的是一個叫做賽弗·雷吉(威爾·史密斯飾)的將軍。雷吉很聰明,但是也很獨裁。在他的麾下,有一個叫做吉泰(賈登·史密斯飾)的年輕士兵。吉泰只有十幾歲,叛逆又不受管教,滿腦子的惡作劇的點子--他是雷吉的兒子。但是他們父子之間的關系並不是太好。
雷吉的妻子,菲亞知道這兩個男人的心理。她知道自己的兒子之所以這么叛逆是因為得不到父親的關愛和關注。在她的要求下,雷吉准備帶著吉泰和自己的部隊去地球執行一項任務。可是,在半路上,他們乘坐的飛船遭遇到了事故,只有雷吉和吉泰是倖存者。
一千年後,地球已經成為了一個充滿了危險的地方,而這對關系並不好的父子,只有徒步穿越一段很長的距離去尋找一個發射機向人類的聚集地發送求救信號。地球上的各種生物,並沒有見過人類,它們把吉泰和雷吉當做是入侵的異形來對待,要把它們殺死吃掉--這對父子能成功獲得營救並冰釋前嫌么?

《極樂空間》
22世紀中葉,地球並未藉助文明和科技的進步變得更加美好,反而在各種貪欲荼毒之下變成毫無希望的廢墟荒原。少數極度富有之人拋棄生身故鄉,在漂浮於地球之上的空間站上建立了宛若天堂般美好的樂土,繼續過著享樂奢靡的幸福生活。而絕大多數的窮苦人不得不留在千瘡百孔的地球上,在絕望的混亂之中苟延殘喘,同時被迫忍受各種嚴苛可笑的聯邦法規的壓迫。他們在富人建立起來的工業系統下努力賺取稀薄的營生,時而仰望蒼穹,幻想著早日移民空間站開始新的生活。無奈在政府官員德拉庫特(朱迪·福斯特 Jodie Foster 飾)的鐵腕掌控下,偷渡者一次次化作宇宙中的碎片。
工作中受到強輻射的普通人麥克斯(馬特·達蒙 Matt Damon 飾),除非藉助空間站先進的醫療系統,否則五天後將一命嗚呼。縱使僅有一線生機,也要朝著極樂世界挺進…

。。。找了好半天,望採納

D. 人類破壞污染環境對宇宙有什麼影響

人類破壞環境帶來的危害:
(1)全球變暖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升高。近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得看為上升趨勢。進入八十年代後,全球氣溫明顯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的後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2)臭氧層破壞在地球大氣層近地面約20~30公里的平流層里存在著一個臭氧層,其中臭氧含量占這一高度氣體總量的十萬分之一。臭氧含量雖然極微,卻具有強烈的吸收紫外線的功能,因此,它能擋住太陽紫外輻射對地球生物的傷害,保護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類生產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調等設備製冷劑的氟氯烴類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烴類等化合物,它們受到紫外線的照射後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強的原子與臭氧層的臭氧(O3)作用,使其變成氧分子(O2),這種作用連鎖般地發生,臭氧迅速耗減,使臭氧層遭到破壞。南極的臭氧層空洞,就是臭氧層破壞的一個最顯著的標志。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是在20億年裡形成的,可是在一個世紀里就被破壞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層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薄,歐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因此科學家警告說,地球上空臭氧層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嚴重的多。
(3)酸雨酸雨是由於空氣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於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區,出現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態系統遭受破壞,建築材料、金屬結構和文物被腐蝕等等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現於北歐及中歐,當時北歐的酸雨是歐洲中部工業酸性廢氣遷移所至,七十年代以來,許多工業化國家採取各種措施防治城市和工業的大氣污染,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煙囪的高度,這一措施雖然有效地改變了排放地區的大氣環境質量,但大氣污染物遠距離遷移的問題卻更加嚴重,污染物越過國界進入鄰國,甚至飄浮很遠的距離,形成了更廣泛的跨國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礦物燃料的量有增無減,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區進一步擴大。全球受酸雨危害嚴重的有歐洲、北美及東亞地區。我國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發生在西南地區,到九十年代中期,已發展到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及四川盆地的廣大地區。
(4)淡水資源危機地球表面雖然2/3被水覆蓋,但是97%為無法飲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於極地冰川之中。在僅有的1%淡水中,25%為工業用水,70%為農業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飲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這樣一個缺水的世界裡,水卻被大量濫用、浪費和污染。加之,區域分布不均勻,致使世界上缺水現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機日趨嚴重。目前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水,其中28個國家被列為嚴重缺水的國家和地區。預測再過20~30年,嚴重缺水的國家和地區將達46~52個,缺水人口將達28~33億人。我國廣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區水資源嚴重不足,據統計我國北方缺水區總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全國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達58億立方米,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華北、沿海和省會城市、工業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種生物都離不開水,人們貼切地把水比喻?quot;生命的源泉"。然而,隨著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產迅速發展,水已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珍貴。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盡和濕地的消失,不僅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威脅,而且許多生物也正隨著人類生產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濕地干化和生態環境惡化而滅絕。不少大河如美國的科羅拉多河、中國的黃河都已雄風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象已成為歷史的記憶了。
(5)資源、能源短缺當前,世界上資源和能源短缺問題已經在大多數國家甚至全球范圍內出現。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人類無計劃、不合理地大規模開采所至。本世紀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總數約100億噸標准煤,預測到2000年能源消耗量將翻一番。從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發展的情況來看,要滿足這種需求量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陽能、快中子反應堆電站、核聚變電站等)開發利用尚未取得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應將日趨緊張。
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礦產資源的儲量也在日益減少,這些資源終究會被消耗殆盡。
(6)森林銳減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地球上曾經有76億公頃的森林,到本世紀時下降為55億公頃,到1976年已經減少到28億公頃。由於世界人口的增長,對耕地、牧場、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導致對森林的過度採伐和開墾,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絕大多數是對全球生態平衡至關重要的熱帶雨林。

對熱帶雨林的破壞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尤以巴西的亞馬遜情況最為嚴重。亞馬遜森林居世界熱帶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這一地區的森林覆蓋率比原來減少了11%,相當於70萬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鍾就有差不多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亞太地區、非洲的熱帶雨林也在遭到破壞。
(7)土地荒漠化簡單地說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對荒漠化的概念作了這樣的定義:"荒漠化是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等因素,使乾旱、半乾旱和具有乾旱災害的半濕潤地區的土地發生了退化。1996年6月17日第二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發表公報指出:當前世界荒漠化現象仍在加劇。全球現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有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荒漠化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生態環境問題,而且演變為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它給人類帶來貧困和社會不穩定。到1996年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佔到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1/4,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國土面積的總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響的國家有100多個,盡管各國人民都在進行著同荒漠化的抗爭,但荒漠化卻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相當於愛爾蘭的面積。到二十世紀末,全球將損失約1/3的耕地。在人類當今諸多的環境問題中,荒漠化是最為嚴重的災難之一。對於受荒漠化威脅的人們來說,荒漠化意味著他們將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礎--有生產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8)物種加速滅絕物種就是指生物種類。現今地球上生存著500~1000萬種生物。一般來說物種滅絕速度與物種生成的速度應是平衡的。但是,由於人類活動破壞了這種平衡,使物種滅絕速度加快,據《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估計,每年有數千種動植物滅絕,到2000年地球上10~20%的動植物即50~100萬種動植物將消失。而且,滅絕速度越來越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發出警告:本世紀鳥類每年滅絕一種,在熱帶雨林,每天至少滅絕一個物種。物種滅絕將對整個地球的食物供給帶來威脅,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損失和影響是難以預料和挽回的。
(9)垃圾成災全球每年產生垃圾近100億噸,而且處理垃圾的能力遠遠趕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已處於垃圾危機之中。美國素有垃圾大國之稱,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過去幾十年內,美國已經使用了一半以上可填埋垃圾的土地,30年後,剩餘的這種土地也將全部用完。我國的垃圾排放量也相當可觀,在許多城市周圍,排滿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佔用大量土地外,還污染環境。危險垃圾,特別是有毒、有害垃圾的處理問題(包括運送、存放),因其造成的危害更為嚴重、產生的危害更為深遠,而成了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一個十分棘手的環境問題。
(10)有毒化學品污染市場上約有7~8萬種化學品。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有危害的約有3.5萬種。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的約500餘種。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種新的化學品投入市場。由於化學品的廣泛使用,全球的大氣、水體、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連南極的企鵝也未能倖免。自五十年代以來,涉及有毒有害化學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果不採取有效防治措施,將對人類和動植物造成嚴重的危害。物造成嚴重的危害。

E. 2020中國航天繼續超級模式!為何對星河的探索永無止境

我個人認為宇宙是浩瀚無際的,以目前人類的航天水平來說,對星河的探索就是永無止境的,而且地球也不是能夠一直供人類生存的,所以對宇宙的探索就是一件不斷向前的事情。

最後,我覺得要對我們的地球保持敬畏的態度,大力推進可持續發展,可以才能最大程度減輕我們地球的損耗,也更有利於我們人類的生存,所以我們中國的航天近年來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各種宇宙飛船和衛星發送到宇宙中,我真的為我們祖國驕傲,這也是全人類的福分,和對星河的探索一樣,人類的進步也是永無止境的,兩者相輔相成,共同讓我們的生存變得更穩定,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F. 太空工業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高真空和微重力的宇宙空間可提供某些比地球環境優越得多的工藝技術條件,不同成分的物質可以很好地混合,熔融液體無輕重浮沉之別,不產生對流,可很好地利用表面張力等物質特性?根據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人們可以製造出非常均勻?高硬度?高強度的合金和復合材料,製取無缺陷的大塊晶體,高純度的光導纖維,沒有輝紋的玻璃,細如蠶絲的金屬絲,薄如蟬翼的金屬膜,又輕又結實的泡沫合金,完全球體的滾珠和空心球,貴重和純潔的葯品等等?總之,失重?真空?無污染的宇宙空間,是人們進行工業開發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可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20多年來,人們利用各種航天器在宇宙空間飛行的機會,進行了大量廣泛的宇宙工業開發實驗,開辟了一個新興的工業領域——宇宙工業?宇宙工業已在冶煉?焊接?材料加工?制葯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1973年,美國宇航員在「天空試驗室」內,成功地進行了電子束焊割試驗?1975年,美蘇在「阿波羅-聯盟號」宇宙飛船的對接飛行中,曾用「宇宙多用電爐」進行了空間冶煉試驗,使兩種比重完全不同的金屬熔化在一起,獲得了地球上無法製造的鋁鎢合金?1979年9月至1960年前蘇聯在「禮炮6」號空間站上,曾進行了鋁鎂?銅?鎵等金屬混合實驗,首次用液態鎵浸漬多孔銅,獲得超導體材料?據報道在「禮炮6」號上製造的鍺單晶,經切片分析化驗,雜質不均勻率由15%下降到2%,位錯密度由1礦/厘米5下降到102/厘米2?在1982年4月16日發射人軌的「禮炮7」號空間站上,曾生產出第一批太空製造的優質單晶,重1.5千克,可用於電子計算機元器件的製造?美國也不甘落後,近幾年的太空梭飛行,除明顯的軍事目的之外,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進行工業生產試驗?1982年3月23日,「哥倫比亞」太空梭在第3次飛行中,宇航員富勒頓試用電泳法從腎細胞中提取尿激素酶,這是一種能治療腦溢血?血栓病的貴重葯品,全世界每年需要700萬克?試驗獲得成功,為血栓病等患者帶來了福音?1983年11月28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第6次飛行時,在其攜帶發射的歐洲空間實驗室內曾進行73項實驗,如利用大功率的熔爐把地球上無法混合的鋁鋅熔化在一起,製造了一種強度高,比重小的海綿狀鋁鋅合金?1984年11月,「發現」號太空梭在為期8天的飛行中,宇航員利用失重環境生產出一種聯結電腦和電話光導纖維的純凈有機晶體?據估計,能在太空條件下合成製造的合金和產品達400多種?美國宇航局開了一張太空生產清單,列舉了35種目前可適合於太空生產的產品,其中電子儀器?特殊合金?葯品等已有成熟工藝?據報道,空間生產的葯物,1983年的銷售額達120億美元,相當於同年導彈?飛機?空間產品銷售總額的18%?

隨著宇宙工業的興起,各種宇宙設備和工具製造亦在同步進行?目前已經設計製造用於空間的生產設備,主要有加熱?太陽能?電子束?感應電爐?磁流體動力設備和電泳等裝置?這些設備和裝置根據航天器的空間尺寸和有效載荷有限的條件;具備微型化和重量輕的特點,並在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上與其他隨航系統取得一致?在「禮炮」6號和7號兩個軌道站上使用過兩套材料設備——「合金」和「晶體」?

「合金」設備是一個電爐,重約32千克,用於金屬冶煉?它有3個加熱區,高溫區(1000~1100℃)?低溫區(600~700℃),以及介於:這兩者之間的線性溫度梯度形成的梯度區?計算機可把溫度控制在所需值的范圍內?電爐裝在軌道站後部對接過渡艙內,暴露在空間作業,這樣可使冶煉的金屬充分冷卻?「合金」設備由軌道站供電,功率為300瓦?

試洋是用一種小盒包裝的,每盒裝有三支晶體安瓿,試驗時將安瓿插入電爐加熱室?加熱室內的銅反射器可確保產生的熱集中到試樣上,同時還有助於爐壁溫度保持在40%以下?試樣材料經熔化?結晶?然後包裝返回地面?宇航員使用「合金」電爐研究了熔融金屬的擴散過程,金屬合金材料的形成和密度的實際差異,以及超導體合金如鉬?鎘的形成等?

「晶體」設備是一種改進型電爐,重量為28千克,有比較復雜的電子控制器?宇航員可以從空間站間隔層操縱該電爐,因此不存在弱振動的擾動影響?「晶體」電爐能以4種不同方法加工材料:第一是氣相升華;第二是化學氣體傳輸;第三是高溫運動溶解;第四是加熱與結晶?它的爐溫控制比「合金」電爐勤口嚴格,要求晶體生長規則而均勻?該電爐已被用於包括光學玻璃?半導體晶體和各種異乎尋常的金屬合金等產品的生產?

首次在「禮炮7」號軌道站上試用的實驗設備是PION,比較新式?PION用來研究熱流和質量輸運,採用一種叫做KGA-2全息裝置把數據記錄在膠卷或錄像磁帶上?PION和美國天空實驗室3號上微重力研究所採用的NASA流體實驗系統極為類似?

前蘇聯共進行了1600多次材料加工實驗,使用設備主要是上述3種?此外,已有近1000磅(453.6千克)研究產品返回地面,有些已在工業上得到應用?目前頭等重要的是獲得各道工序的物理知識,也就是有助於提高地面材料生產效益的知識?

前蘇聯曾聲稱,到90年代末,他們可以採用空間生產的半導材料體製造密度為每平方厘米100萬個半導體元件的集成電路?這一成功可以使他們在空間材料生產中消耗的大量資金得到補償?在「禮炮」6號和7號軌道站上的實驗表明,空間生產的晶體,其原子結構同地面生產的比較,已有顯著改善,其位錯結構(結構缺陷測定)比地面實驗室生產的要小?

空間加工材料的成功,將在電子設備的生產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前蘇聯空間材料加正機構的一位官員克里亞波夫說,未來的太空工廠將生產用廠電視設備?醫療設備以及高速數字計算機的各種重要工業材料?前蘇聯空間計劃專家詹姆斯?奧伯格指出,空間生產的材料還可以用來改進導彈制導系統的元件和紅外跟蹤裝置?

在空間的微重力環境中,電泳分離效率要比地面上的高716倍,而產品純度財比地面上的高4~5倍?尤其在1984年8月30日發射的「發現」號太空梭上已生產出了可供臨床試驗的空間葯品?

由於空間工業具有這樣巨大的潛力,已引起許多國家工業界的重視,在美國已有53家私營公司正在考慮制定它們自己的經營計劃?為了把更多的私營公司吸引到空間商業化的浪潮之中,1984年,7月印日,里根政府頒布了有關促進空間商業化活動的新政策,並在美宇航局內成立了一個協調空間商業應用的專門機構?

由於太空工業的誘惑力,美國總統里根在1984年國情咨文中宣布,計劃十年內建造一座永久載人空間站,該空間站包括一個科學實驗室?一座空間工廠?一個向外層空間發射探測器的航天基地?初步擬定了109項科學實驗和太空生產項目,常駐6~8人,屆時將由太空梭每隔半年往返一次,送去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取回工業產品和探測資料?雖然由於各種原因,這個空間站的規模將縮小,建成時間要推遲,但太空生產遲早都會發展起來的,茫茫宇宙空間將出現一批「太空冶煉廠」?「太空焊接廠」?「太空制葯廠」?「太空電廠」等等,市場也將有太空商品出售,人類將直接受益於宇宙空間?

G. 工業生產帶來哪些污染

工業生產帶來了大量的廢氣、廢水、廢渣,江湖臭水橫流,地面垃圾成堆,空中煙霧內彌漫。「阿波羅」容飛船上的宇航員證實,他們在太空眺望美國,看到城市和工業區上空籠罩著厚厚的塵霧。在解析度相當高的衛星拍攝的圖片上,某些工業城市竟已消失不見!

H. 宇宙空間是如何遭到污染的

此外,人類活動擴大到宇宙空間後,又使宇宙空間遭到污染。廢棄的火箭和人造衛星殘骸及碎片在宇宙空間的軌道上形成了一條飄浮的垃圾帶。當過些廢棄的人工物體再次墜入大氣層時,不僅可能直接給人類帶來危害,而且由於進入大氣層的內的納、鋇、鍶等輕金屬元素受到高溫摩擦而熔化蒸發,還會對地球的電離層帶來不良影響。據聯合國的報告和美國宇航局的統計,自1957年前蘇聯發射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40多年中,世界上發射的各種航天器總數已達3600多顆(艘),目前還在軌道上正常運轉的只有400多顆(艘),其餘都變成了殘骸——垃圾,僅觀察到的就有4740個,難以長期追尋的估計還有5000多個,而直徑在1厘米以上碎片則數以萬計,更小的碎片則在百萬以上。在軌道上飄游的一個碗豆大小的碎片,如與衛星相撞,可產生和一顆手榴彈相當的爆炸力,足以摧毀這顆價值達幾億美元的人造衛星。在過去的25年中,墜入大氣層而燒毀的人造宇宙飛行物共有8724件。1969年,前蘇聯一艘宇宙飛船殘骸墜落時擊中正在海上航行的日本貨船,就使5名船員受重傷。

當然,大氣污染也有自然的原因。如火山爆發,大量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噴入大氣層……等。但是城市大氣污染有70%~90%是工業窯爐、機動車輛和家庭爐灶及其它人類活動造成的。

I. 為什麼人類不將核廢料扔到太空或其它星球上呢

人類自數百年前走進科技發展的道路之後,在科技的幫助下,人類文明迎來了飛速發展時期。人們的生活因為科技的崛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活越來越美好,科技衍生下的各種科技產品讓人們真正看到了科技帶來的好處。可是同樣的,科技也給人類文明的生存地帶來了一些未知的風險,比如生態環境破壞,環境污染等。

說起科技衍生物對環境的污染嚴重程度,其中最嚴重可怕的應該是核污染。人類第一次認識核能的威力和可怕之處應該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向日本投射的兩顆原子彈,兩顆原子彈的爆炸結束了二次世界大戰,也讓世界人民認識到了這種毀滅性的可怕武器。

核爆炸真正可怕的地方就是它後期的核污染,發生爆炸的區域至少百年之內將寸草不生,人類無法生存。當世界和平下來之後,核能也應用到工業方面,比如核能發電,世界各地出現了不少的核電站以及其它的核工業。當使用核能之後自然會產生一些核廢料,這種核廢料一部分可以被回收二次利用,還有一部分則無法再次使用。



也有可能在未來,科學家會在太陽系專門尋找一顆沒有用的星球作為核廢料的處理垃圾地,將地球上工業產生的核廢料都運到這顆星球上,同時也可以將其它的無法處理的垃圾也扔到這顆星球上。而地球沒有了各種垃圾,環境自然也會一天天變好。

事實上,當人類的太空科技越來越強大之後,地球上的重工業有可能也會向外星球移動,比如將月球當成人類的重工業基地,將那些污染嚴重的重工業廠全部移到月球上,地球沒有了重工業,那麼也就沒有了污染。生態環境也會越來越好,用不了多久就會再次回歸到鳥語花香的美麗地球。




J. 工業氫氣放空,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嗎氫氣最終去了哪裡

氫氣本身就是大氣重要組成部分,常溫常壓下,氫氣是一種極易燃燒,無色透明、無臭無味內且難容溶於水的氣體。氫氣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氣體,氫氣的密度只有空氣的1/14(即在0 ℃時,一個標准大氣壓下,氫氣的密度為0.0899 g/L
常見制氫方法有
①電解法氫氣;②水煤氣轉化法;③烴類裂解法;④烴類蒸氣轉化法等。
工業上製取氫氣有下列幾種方法:
(1)電解水法(2)電解食鹽水法(3)水煤氣轉化法
工業氫氣相對純度較高,所以氫氣放空,不會會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氫氣釋放後自然升空,最終被大氣稀釋。但是氫氣放空時的安全防護問題必需高度重視,按規程辦事。特別是其物理化學特性:易燃、易爆、強還原性,還需做好應急防護措施。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