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是法治的路徑
⑴ 「依法治國」與「四個全面」是什麼關系
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僅是「四個全面」重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重要制度的基礎和法治保障。正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階段性的奮斗目標,具有戰略統領和目標牽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奮斗目標和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路徑、關鍵一招、強大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奮斗目標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是引領、促進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徑依賴。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導核心,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最根本的保證。只有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才能使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發揮領導核心和根本保證作用。
李林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然包括到2020年初步建成法治中國的「法治小康」戰略目標。法治小康既是全面小康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順利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法治保障。法治小康,在價值層面追求的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幸福博愛、和諧有序,充分實現人權與人的尊嚴;在制度層面追求的是人民主權、憲法法律至上、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治權,努力建成法治中國;在實踐層面追求的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和依法辦事,努力實現良法善治。與此同時,法治小康又通過依法治國特有的制度安排、規范手段、教育強制功能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和有效的法治保障。
李林說,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全面依法治國是引領、促進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式和路徑依賴,要正確處理法治與改革的關系,堅持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相統一,充分發揮立法的引導、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需要修改法律的應當先修改法律,先立後改;可以通過解釋法律來解決問題的應當及時解釋法律,先釋後改;需要廢止法律的要堅決廢止法律,先廢後改,以保證各項改革依法有序進行。堅持在現行憲法和法律框架內進行改革,充分利用憲法和法律預留的改革空間和制度條件,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對確實需要突破現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改革試點,如果通過解釋憲法,通過法律的立、改、廢、釋等措施不能解決問題,也可以採取立法授權試點改革的方式,經有關機關依法授權批准,為改革試點工作提供合法依據。
李林介紹,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基本方略和法治這個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堅持依憲執政、依法執政,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守法、帶頭守法。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過程,落實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以及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各方面,堅持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高度統一,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堅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
⑵ 依法治國的關鍵是
B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性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但不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依法行政 訪國務院法制辦主任曹康泰
國家行政權的行使一要講求效率,二要講求民主
法治政府應當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依法行政必須做到執法有保障、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和侵權要賠償
近日,國務院法制辦主任曹康泰在接受法制網記者李立專訪時提出他的鮮明觀點:實施依法治國,最基礎、最關鍵的是要建設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即政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法律規定的程序行使權力,有效管理社會。
政府行為法律化是現代社會生活的普遍要求
曹康泰認為,國家行政機關是否堅持依法行政、嚴格行政執法,是直接關繫到人民當家作主、管理國家事務的意志能不能實現的重大原則問題,而這一點恰恰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本質要求。
政府工作幾乎涉及到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其他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涉及到公民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包括學習、工作、勞動和衣食住行的各個階段和方面。其涵蓋面之大,意味著國家行政管理法治化程度,將對整個國家的法治化進程產生直接甚至決定性的影響。
曹康泰說,現代國家行政權的行使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講求效率,二是講求民主,否則就會出現辦事拖拉或者行政專橫,中外歷史上這類例子比比皆是。在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不僅需要而且完全能夠把效率和民主統一起來,成為真正高效、民主的政府。而這種統一的最佳途徑,就是嚴格執法,嚴格依法辦事,嚴格依法行政。
從國家行政機關執行的法律、法規的數量來看,我國80%的法律、所有的行政法規和90%的地方性法規都是由政府來執行的。因此,政府能不能自覺地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辦事,直接關繫到法律、法規的實施效果,直接影響著法律、法規的尊嚴和權威。
政府行為的法律化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普遍要求,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管理水平,特別是行政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法治政府講究有限有效誠信責任和服務
什麼是法治政府?曹康泰說,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的原則運作的政府。
在我國,法治的原則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法治政府最基本的特徵,就是把自身的權力自覺地限制在法律的范圍內,嚴格依法辦事,防止權力被濫用。法治政府應當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法治政府擁有四個基本標志:
體制方面,政府與市場與社會與公民個人的關系基本理順,政府職能轉變基本到位;中央與地方、政府與部門的許可權比較明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基本形成;行政權力與責任掛鉤、與利益脫鉤。
法制方面,行政活動有法可依,制度建設反映客觀規律並為大多數人所認同,法律、法規、規章明確具體、科學規范、切合實際;法律、法規、規章得到全面、正確實施,法制統一,政令暢通,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護,違法行為得到及時糾正、制裁,經濟社會秩序得到有效維護。
機制方面,及時反映人民群眾意願、權利與責任真正統一的決策機制基本形成;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範、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基本建立,社會矛盾得到有效防範和化解;行政監督機制基本完善,監督效能顯著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和風險的能力明顯增強。
觀念方面,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觀念和意識明顯提高,對法律信仰和忠誠,尊重、崇尚、遵守法律的氛圍基本形成。
六項基本要求明確依法行政路徑
曹康泰認為,依法行政應實現六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是合法行政。即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二是合理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三是程序正當。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外,行政機關實施管理應當公開,注意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要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四是高效便民。行政機關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五是誠實守信。要求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六是權責統一。要求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依法作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⑶ 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什麼為什麼
您好!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依法行政。
國家行政權的行使一要講求效率,二要講求民主 法治政府應當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依法行政必須做到執法有保障、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和侵權要賠償 近日,國務院法制辦主任曹康泰在接受法制網記者李立專訪時提出他的鮮明觀點:實施依法治國,最基礎、最關鍵的是要建設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即政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法律規定的程序行使權力,有效管理社會。
政府行為法律化是現代社會生活的普遍要求
曹康泰認為,國家行政機關是否堅持依法行政、嚴格行政執法,是直接關繫到人民當家作主、管理國家事務的意志能不能實現的重大原則問題,而這一點恰恰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本質要求。
政府工作幾乎涉及到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其他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涉及到公民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包括學習、工作、勞動和衣食住行的各個階段和方面。其涵蓋面之大,意味著國家行政管理法治化程度,將對整個國家的法治化進程產生直接甚至決定性的影響。
曹康泰說,現代國家行政權的行使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講求效率,二是講求民主,否則就會出現辦事拖拉或者行政專橫,中外歷史上這類例子比比皆是。在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不僅需要而且完全能夠把效率和民主統一起來,成為真正高效、民主的政府。而這種統一的最佳途徑,就是嚴格執法,嚴格依法辦事,嚴格依法行政。
從國家行政機關執行的法律、法規的數量來看,我國80%的法律、所有的行政法規和90%的地方性法規都是由政府來執行的。因此,政府能不能自覺地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辦事,直接關繫到法律、法規的實施效果,直接影響著法律、法規的尊嚴和權威。
政府行為的法律化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普遍要求,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管理水平,特別是行政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法治政府講究有限有效誠信責任和服務
什麼是法治政府?曹康泰說,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的原則運作的政府。 在我國,法治的原則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法治政府最基本的特徵,就是把自身的權力自覺地限制在法律的范圍內,嚴格依法辦事,防止權力被濫用。法治政府應當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法治政府擁有四個基本標志:
體制方面,政府與市場與社會與公民個人的關系基本理順,政府職能轉變基本到位;中央與地方、政府與部門的許可權比較明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基本形成;行政權力與責任掛鉤、與利益脫鉤。
法制方面,行政活動有法可依,制度建設反映客觀規律並為大多數人所認同,法律、法規、規章明確具體、科學規范、切合實際;法律、法規、規章得到全面、正確實施,法制統一,政令暢通,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護,違法行為得到及時糾正、制裁,經濟社會秩序得到有效維護。
機制方面,及時反映人民群眾意願、權利與責任真正統一的決策機制基本形成;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範、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基本建立,社會矛盾得到有效防範和化解;行政監督機制基本完善,監督效能顯著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和風險的能力明顯增強。
觀念方面,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觀念和意識明顯提高,對法律信仰和忠誠,尊重、崇尚、遵守法律的氛圍基本形成。 六項基本要求明確依法行政路徑
曹康泰認為,依法行政應實現六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是合法行政。即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二是合理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三是程序正當。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外,行政機關實施管理應當公開,注意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要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四是高效便民。行政機關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五是誠實守信。要求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六是權責統一。要求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依法作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謝謝閱讀!
⑷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改革設計了法治的最優路徑,什麼則是凝聚法治共識的根本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改革設計了法治的最優路徑, 【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則是凝聚法治共識的根本。
⑸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改革設計了法治的最優路徑什麼則是凝聚法治共治的根本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改革設計了法治的最優路徑,【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則是凝聚法治共識的根本。
⑹ 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什麼為什麼
依法行政。
國家行政權的行使一要講求效率,二要講求民主
法治政府應當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依法行政必須做到執法有保障、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和侵權要賠償
近日,國務院法制辦主任曹康泰在接受法制網記者李立專訪時提出他的鮮明觀點:實施依法治國,最基礎、最關鍵的是要建設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即政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法律規定的程序行使權力,有效管理社會。
政府行為法律化是現代社會生活的普遍要求
曹康泰認為,國家行政機關是否堅持依法行政、嚴格行政執法,是直接關繫到人民當家作主、管理國家事務的意志能不能實現的重大原則問題,而這一點恰恰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本質要求。
政府工作幾乎涉及到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其他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涉及到公民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包括學習、工作、勞動和衣食住行的各個階段和方面。其涵蓋面之大,意味著國家行政管理法治化程度,將對整個國家的法治化進程產生直接甚至決定性的影響。
曹康泰說,現代國家行政權的行使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講求效率,二是講求民主,否則就會出現辦事拖拉或者行政專橫,中外歷史上這類例子比比皆是。在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不僅需要而且完全能夠把效率和民主統一起來,成為真正高效、民主的政府。而這種統一的最佳途徑,就是嚴格執法,嚴格依法辦事,嚴格依法行政。
從國家行政機關執行的法律、法規的數量來看,我國80%的法律、所有的行政法規和90%的地方性法規都是由政府來執行的。因此,政府能不能自覺地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辦事,直接關繫到法律、法規的實施效果,直接影響著法律、法規的尊嚴和權威。
政府行為的法律化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普遍要求,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管理水平,特別是行政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法治政府講究有限有效誠信責任和服務
什麼是法治政府?曹康泰說,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的原則運作的政府。
在我國,法治的原則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法治政府最基本的特徵,就是把自身的權力自覺地限制在法律的范圍內,嚴格依法辦事,防止權力被濫用。法治政府應當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法治政府擁有四個基本標志:
體制方面,政府與市場與社會與公民個人的關系基本理順,政府職能轉變基本到位;中央與地方、政府與部門的許可權比較明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基本形成;行政權力與責任掛鉤、與利益脫鉤。
法制方面,行政活動有法可依,制度建設反映客觀規律並為大多數人所認同,法律、法規、規章明確具體、科學規范、切合實際;法律、法規、規章得到全面、正確實施,法制統一,政令暢通,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護,違法行為得到及時糾正、制裁,經濟社會秩序得到有效維護。
機制方面,及時反映人民群眾意願、權利與責任真正統一的決策機制基本形成;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範、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基本建立,社會矛盾得到有效防範和化解;行政監督機制基本完善,監督效能顯著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和風險的能力明顯增強。
觀念方面,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觀念和意識明顯提高,對法律信仰和忠誠,尊重、崇尚、遵守法律的氛圍基本形成。
六項基本要求明確依法行政路徑
曹康泰認為,依法行政應實現六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是合法行政。即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二是合理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三是程序正當。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外,行政機關實施管理應當公開,注意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要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四是高效便民。行政機關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五是誠實守信。要求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六是權責統一。要求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依法作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⑺ 依法治國是什麼法治的路徑它與法制是根本一致的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依法治國是實現法治的路徑它與法制是根本一致的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