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鈾污染
『壹』 鈾對人有什麼危害
放射作用,量小的話不會對人體內部組織造成影響。
天然鈾具有一定放射性。但對於它的放射程度以及在人類生產活動中的應用了解並不全面。其實,自然界中無處不存在放射性物質,只是放射性強度不同而已。
研究表明,一個人在衣兜里揣著重約0.5千克的鈾礦石,每天所承受的輻射量與戴著一塊夜光手錶差不多。過去,鈾還被用作調色劑來製造好看的玻璃和陶器彩釉。
1千克U235衰變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用42節火車車廂運載煤所產生的能量,是能量密度巨大的一種物質。天然鈾衰變主要對外釋放α射線,並不是危險的γ射線,這種射線是氦原子的質子核,僅需一張A4紙就可以擋住,而人的衣服和皮膚完全可以隔絕α射線,不會對人體內部組織造成影響。
(1)核能鈾污染擴展閱讀:
鈾的重要運用:
天然鈾是國家戰略性資源,作為「核電的糧食」,對於核電燃料保障及核工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91年,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標志著我國核能走向和平利用。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具備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自主設計、建造、運行、管理能力和相應的研發體系。核能發電本身不產生環境污染物,是「零排放」電源,有助於大氣污染物防治和溫室氣體減排。
一座百萬級千瓦核電站發電一年需消耗天然鈾約200噸,與燃煤發電相比,相當於減少燃燒標准煤300萬噸,向大氣中減排二氧化碳600萬噸、二氧化硫2.5萬噸、氮氧化物1.5萬噸。
『貳』 核能環保么
如果利用正確是抄環保的
1.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污染。
2.核能發電不會產生加重地球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
如果發生事故中釋放到外界環境,會對生態及民眾造成傷害。
如1986年4月26日當地時間1點24分,蘇聯的烏克蘭共和國切爾諾貝利(Чорнобиль,Chernobyl)核能發電廠(原本以列寧的名字來命名)發生嚴重泄漏及爆炸事故。事故導致31人當場死亡,上萬人由於放射性物質遠期影響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線影響而導致畸形胎兒的出生。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
http://..com/question/17018086.html?si=1&wtp=wk
『叄』 核能利用對環境的影響
核能開發利用現狀及對環境的污染
唐 浩
【關鍵詞】:能源危機 核能發展 開發利用現狀 核電 環境污染
【摘要】:面對日益加劇的能源危機以及化石能源的利用產生的溫室效應、環境污染等問題,世界各國都對能源的發展決策給予極大重視。核能是一種清潔、安全、技術成熟的能源,開發利用核能成為能源危機下人類做出的理性選擇。本文著重闡述了核能的發展歷程、核能的開發利用現狀以及核能的開發利用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分析了核能、核電相對於傳統能源的明顯優勢,指出了大力開發利用核能、發展核電是實現人類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清潔、高效的核能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能源是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保障性資源,同時能源問題也是世界性的問題。目前人類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自19世紀70年年代產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消費量急劇保持增長,90%以上的世界經濟活動所需的能源都依靠化石能源提供,由於大量消耗,這類資源正趨於枯竭;同時化石燃料的大規模利用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導致了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環境問題。能源危機與環境危機日益緊迫,尋找新的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是人類所面臨的共同任務。
現代社會中,除了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資源外,還有許多可利用的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等等,但是由於技術問題和開發成本等因素,這些能源很難在近期內實現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和利用;而核能是一種經濟、安全、可靠、清潔的能源,同各種化石能源相比起來,核能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危害更小,這些明顯的優勢使核能成為新世紀可以大規模使用的安全和經濟的工業能源。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前蘇聯、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建造了大量的核電站, 由於核電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和廣闊的利用前景,和平發展利用核能將成為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能源產業的發展方向。
1 能源危機與發展核能的必然性
由於人類對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可供開採的化石能源日益衰竭,在世界一次能源供應中約佔87.7% , 其中石油佔37.3%、煤炭佔26.5%、天然氣佔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雖然發展迅猛、增長很快, 但仍保持較低的比例, 約為12.3%。根據《2004年BP 世界能源統計》, 截止到2003年底, 全世界剩餘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1565.8億噸, 2003年世界石油產量為36.79億噸, 即可供開采年限大約42 年。煤炭剩餘可采儲量為9844.5 億噸, 可供192 年,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為175.78 萬億立方米, 可供67 年。化石燃料在使用過程中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溫室效應、酸雨和全球氣候變暖等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不斷加劇,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使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制約和挑戰。
在已知的可再生新能源中,由於技術上的困難和經濟性等因素,已開發的太陽能、風能、沼氣等均未能大規模利用,只有水電資源已大規模開發利用,盡管尚可繼續開發,但僅靠水電資源難以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由此看來 ,要使可再生能源達到全面應用並足以支持經濟持續發展的水平,還需要相當一段進一步開發的時期。由於新的可再生清潔能源目前面臨技術和成本的問題,只有核能是一種既清潔、又安全可靠且經濟上具競爭力的最現實的替代能源。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位專家發表的報告,一座裝機容量為100萬KW 的燃煤電廠,每年要耗煤250萬噸,所排放的廢物有:二氧化碳650萬噸(含碳200萬噸),二氧化硫1.7萬噸,氮氧化物4000噸,煤灰28萬噸(其中含有毒重金屬約400噸)。而同樣規模的一座壓水堆核電站,每年才消耗低濃鈾25噸(相當於天然鈾150噸),所排放的廢物為:經處理固化的高放廢物9噸(體積約3立方米),將被存放於地下深層與環境隔絕的岩井中,另有中放廢物200噸、低放廢物400噸。核電廠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且1kgU-235裂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200噸標准煤。據有關報告顯示,現在世界每年因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已達55億噸(以碳計)之多,而截止1993年的統計,由於使用核能發電已使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了8%。所以在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發展利用核能將成為21世紀人類應對能源危機和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 核能的發展歷程與開發利用現狀
2.1 核能發展的簡單歷程
人類對核能的現實利用始於戰爭。核能的戰爭用途在於通過原子彈的巨大威力損壞敵方人員和物資, 達到制勝或結束戰爭的目的, 目前人類對核能的開發利用主要是發展核電, 相對與其他能源, 核能具有明顯的優勢。核電站的開發與建設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1954年,前蘇聯建成電功率為5000kW 的實驗性核電站;1957年,美國建成電功率為9萬kW 的希平港原型核電站;這些成就證明了利用核能發電的技術可行性。國際上把上述實驗性和原型核電機組稱為第一代核電機組。
20世紀60年代後期以來,在試驗性和原型核電機組基礎上,陸續建成電功率在30萬kW 以上的壓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核電機組,它們在進一步證明核能發電技術可行性的同時,使核電的經濟性也得以證明:可與火電、水電相競爭。20世紀70年代,因石油漲價引發的能源危機促進了核電的發展,目前世界上商業運行的四百多座核電機組大部分是在這段時期建成的,稱為第二代核電機組。
第三代核電設計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 第三代核電站按照URD或EUR 文件或IAEA 推薦的新的安全法規設計,但其核電機組的能源轉換系統(將核能轉換為電能的系統)仍大量採用了第二代的成熟技術,預計一般能在2010年前進行商用建造。從核電發達國家的動向來看,第三代核電是當今國際上核電發展的主流。
與此同時,為了從更長遠的核能的可持續性發展著想,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工業發達國家已經聯合起來組成「第四代國際核能論壇」(GIF),進行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統的研究和開發。第四代是指安全性和經濟性都更加優越,廢物量極少,無需廠外應急,並具有防核擴散能力的核能利用系統,其目標是到2030 年後能進行商用建造。
2.2 世界核能的利用現狀與核電的發展
1954年前蘇聯世界建成第一座發電功率為5000KW 的試驗性核電站, 美國則在1957年12月建成了發電功率達90000KW的希平港壓水堆核電站。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 是世界各國經濟快速發展時期, 電力需求也以十年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增長, 此時, 核電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得到驗證, 相對於常規發電系統的優越性鮮明地顯現出來, 給核電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市場。核電迅速實現了標准化、批量化的建設和發展。
國際原子能機構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 立陶宛核能發電在全國發電總量中所佔的比重接近80%, 這一比重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在世界主要工業大國中, 法國核電的比例高, 核電占國家總發電量的78%, 位居世界第二, 日本的核電比例為40%, 德國為33% , 韓國為30% , 美國為22% , 而我國僅為2%右, 發展空間很大。
由於三里島核電站事故尤其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 核能在上世紀90年代發展速度明顯放緩, 核恐懼和高成本使得核能利用較高的發達國家重新審視核電的利弊, 美國90年代一直致力於核電站的維護而不是新建; 在歐洲, 許多國家也在討論如何迅速關閉其核電廠。但進入新世紀核電又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出現了較快的發展勢頭。截至2007年12月, 全世界正在運行中的反應堆有439座, 相比2002年的444座微量下降, 但發電能力穩步上升, 總發電量達到37117GW , 全世界核電供應已經達到總供電量的16%, 許多國家達到總供電量的1/3。
隨著國際能源價格的進一步飆升, 2000年以來發達國家正在轉變其原有的核電發展態度, 調整原有的核電發展計劃。美國2005年通過能源政策法, 聯邦政府開始積極鼓勵建設新的反應堆。英國政府在2008年2月宣布將投巨資發展核電,在2020年以前, 新建反應堆6個, 使英國的電力供應提高18%。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 到2030年, 全球核電所佔份額將增加到27%。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能源需求旺盛, 其核能增長最快, 1999到2020年間將增長417% , 尤其是發展中的亞洲, 據世界原子能機構的統計, 未來65座正在興建或正在立項的核電站中, 2/3分布在亞洲各國。中國目前運行核電機組11個,核電比例為119 % , 核電裝機容量900萬千瓦, 計劃到2020年提高到4000萬千瓦。印度運行核電機組17個, 核電比例為216% , 計劃到2020年增加20至30個新核電機組,所以目前核電的擴展以及近期和遠期的發展前景仍集中在亞洲,亞洲地區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核電的勢頭強勁。
2.3我國能源的利用特點與核能的開發利用現狀
3 核能的利用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雖然核能具有來源豐富、安全、清潔、高效等明顯的優點,但是核能仍然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重大損害。核能的利用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放射性污染。核能利用上的任何疏忽、無知、差錯,其結果並不亞於爆發一場小型核戰爭,有時甚至遺患無窮,給人類的生活乃至生存,投下可怕的陰影。目前核陰雲主要來自核廢料的嚴重污染,使用核能所產生的核廢料會產生危險的輻射,並且影響會持續數千年。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核能民用的歷史上僅發生過兩起重大核安全事故。1979年3月,美國三哩島核電站二號堆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失水事故,幸好由於堆的事故冷卻緊急注水裝置和安全殼等設施發揮了作用,使排放到環境中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極小,雖然並沒有造成大的人員傷亡但在經濟上卻造成了10到18億美元的損失,事故的危害尚在進一步觀測調查中。1984年4月,前蘇聯基輔附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造成大量的發射性物質泄漏,30km范圍內的居民被迫撤離,歐洲不少國家也受到輕微的核污染,引起了強烈的國際反響。據報道,有31人死亡,203人受傷,135000人被疏散。
當前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放射性核素大多來自核電站排放的廢物,核電可能產生的放射性廢物主要是放射性廢水、放射性廢棄和放射性固體廢物。1座100萬KW的核電站1年卸出的泛燃料約為25t,其中主要成分是少量未燃燒的鈾、核反應後的生成物——鈈等放射性核素,核廢料中的放射性元素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衰變成非放射性元素。此外,還有鈾礦資源的開發問題,由於鈾礦資源的開發造成的廢棄、廢水、廢渣等污染也不可忽視,對鈾尾礦也必須進行妥善處理,如果處理不好,將會覆蓋農田、污染水體,甚至對自然和社會都造成嚴重影響。一旦發生核事故或核泄漏,對人類和環境造成的影響都是災難性的,只有加強核安全和輻射安全的管理,處理好放射性核廢料,合理科學地利用核能,才能保證核能安全的開發利用。
3 展望未來,4 核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1 世紀初人類面臨發展的能源瓶頸, 傳統能源存量不足, 效率低, 污染大。目前「三足鼎立」的核能、水能、燃氣能中核能優勢明顯, 核電具有資源豐富、高效、清潔而安全的相對優勢, 水電資源的開發取決於長遠生態影響的評估和科學論證, 燃氣能受制於資源的存量, 其他可再生新型能源如風能、生物質能特別是太陽能由於成本高、效率低, 短期內難以成為能源供應主力, 因此, 未來20——30 年核電將會迅速發展以緩解人類能源需求的燃眉之急。
21 世紀的能源格局是核能、水能、燃氣能「三足鼎立」, 核電的開發和利用給生態資源、環保護、社會生活以及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利益, 也對人類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形成潛在威脅,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核電開發和利用進行分析, 能更好地保護環境和促進人類利益。
【參考文獻】
彭俊 愈軍,世界核電現狀與發展趨勢簡介,核安全,2007(4).
傅濟熙,可持續發展與核能利用,中國核工業·核能論壇,1999(2).
歐陽予,核能和平利用的發展歷程與前景展望,電氣技術,2009(8).
譚衡霖 徐光平等,核能利用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關系,電力環境保護,2008(1).
唐黎標,世界各國如何處置核廢料.
歐陽予,世界核電國家的發展戰略歷程與我國核電發展,中國核電,2008(2).
劉艷紅 李剛,核能是危險還是安全的,科學之友,2009(8).
『肆』 利用裂變核能有什麼污染
首先我不明白你所說的利用裂變核能是怎麼個利用法
如果是原子彈回這種利用方式,答它的污染體現在放射性沾染上:原子彈爆炸後,貼近火球下緣的地面土壤被熔化,與爆炸物混合在一起,形成放射性很強的熔渣。這些熔渣被強大的沖擊波拋向四方,濺落在爆炸區附近,形成嚴重的放射性沾染區。還有大量的放射性塵粒懸浮在空中,隨風飄移,形成寬幾千米、長幾十千米的大面積沾染地域。這種污染持續短則幾天,長則萬年。
如果是核裂變發電的話,那麼在正確操作的前提下,是沒有空氣污染的。但由於核能發電的熱利用率低,所以會造成嚴重的熱污染。另外核電廠的反應器內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如果在事故中釋放到外界環境,會對生態及民眾造成傷害。
核裂變發電也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發電所使用的鈾燃料,除了發電外,沒有其他的用途,也算是物盡其用。
另外,不會出現半個原子核這種事情的,它只是由一個大的分裂成兩個小的,當它分裂到穩定下來的時候就不具有放射性了,但在自然界中,這個過程會持續很久很久
『伍』 利用核能對環境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雖然核能具有來源豐富、安全、清潔、高效等明顯的優點,但是核能仍然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重大損害。核能的利用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放射性污染。核能利用上的任何疏忽、無知、差錯,其結果並不亞於爆發一場小型核戰爭,有時甚至遺患無窮,給人類的生活乃至生存,投下可怕的陰影。目前核陰雲主要來自核廢料的嚴重污染,使用核能所產生的核廢料會產生危險的輻射,並且影響會持續數千年。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核能民用的歷史上僅發生過兩起重大核安全事故。1979年3月,美國三哩島核電站二號堆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失水事故,幸好由於堆的事故冷卻緊急注水裝置和安全殼等設施發揮了作用,使排放到環境中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極小,雖然並沒有造成大的人員傷亡但在經濟上卻造成了10到18億美元的損失,事故的危害尚在進一步觀測調查中。1984年4月,前蘇聯基輔附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造成大量的發射性物質泄漏,30km范圍內的居民被迫撤離,歐洲不少國家也受到輕微的核污染,引起了強烈的國際反響。據報道,有31人死亡,203人受傷,135000人被疏散。
當前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放射性核素大多來自核電站排放的廢物,核電可能產生的放射性廢物主要是放射性廢水、放射性廢棄和放射性固體廢物。1座100萬KW的核電站1年卸出的泛燃料約為25t,其中主要成分是少量未燃燒的鈾、核反應後的生成物——鈈等放射性核素,核廢料中的放射性元素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衰變成非放射性元素。此外,還有鈾礦資源的開發問題,由於鈾礦資源的開發造成的廢棄、廢水、廢渣等污染也不可忽視,對鈾尾礦也必須進行妥善處理,如果處理不好,將會覆蓋農田、污染水體,甚至對自然和社會都造成嚴重影響。一旦發生核事故或核泄漏,對人類和環境造成的影響都是災難性的,只有加強核安全和輻射安全的管理,處理好放射性核廢料,合理科學地利用核能,才能保證核能安全的開發利用。
『陸』 核能 環境的影響
根據人們對清潔能源的定義,清潔能源不會對環境(包括空氣、大地、海洋)排放污染物,而核能第一會產生放射性物質,第二會產生熱污染,第三核廢料的安置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核能發電的熱量並非來自燃燒,所以不會造成空氣污染,也不會排放二氧化碳。但是核能電廠在正常運轉時,仍然會將微量的放射性物質排到外界環境,而且核能發電會產生中低階的放射性廢料,以及具有高強度放射性的核燃料。上述物質皆會影響生物細胞及染色體,使其發生基因突變等症狀。使用過的核燃料中尚有許多可以回收利用的鈾及鈽元素,在可見的未來均有可能成為珍貴的能源。如果這些放射性物質有機會在環境中擴散,亦會威脅到人類的健康。一般來說,使用過核燃料中某些超鈾元素(例如鈽)的半衰期長達數萬年,必須長期與生物的食物鏈隔離,才能避免對人類造成傷害。
由於核能發電的熱效率較火力發電低,故核能發電的熱污染較火力發電嚴重。此項熱污染影響最大的首推核電站所在區域。熱污染導致海溫劇增,使當地的生態環境改變,以台灣為例:核二廠排水口附近曾出現秘雕魚,更因核三廠排放溫水,而導致附近珊瑚產生白化等。近年台電方面雖已有改善的防護措施,但已無法復原。應如何減少熱污染?即提高發電機組的熱效率,但提高熱效率,必須增加相當多的設備。設備的裝置費用,可以由因熱效率提高而節省下的燃料中獲得補償。核能發電的燃料成本較低,故提高核能發電廠熱效率所需的設備增購費用,可能無法由節省下來的燃料費中賺取回來,故不值得投資。核能電廠熱效率的提高,將使電廠的設計變的非常復雜,復雜的系統必定較易故障。核能電廠的建廠投資成本非常大,任何設備發生故障,均會使電廠無法發電,將會對電力公司帶來較大的財務損失。因此從技術層面來說,核電廠的熱效率絕對可以提高,但從經濟層面考量,則不值得如此做。
最令人頭痛的是核廢料安置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放射性三廢處理尚未找到完全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國內外公認比較好的處理技術是深部地層埋藏,即將燃燒完的放射性廢物進行玻璃固化後,冷卻30~50年,然後將其埋藏於數百米深的岩層中。正如前面所言,核廢料中的某些元素半衰期很長,誰能夠保證在將來它不會因為什麼意外而泄漏呢?或許,它不會影響到我們這代,但是我們的子孫後代呢?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來講我們不能斷了子孫的後路,我們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把污染環境的後果全讓後人承擔。
不僅核能如此,被人們稱為清潔能源的風能、氫能、潮汐能也有不少「陰暗面」。君不見每年死在世界上最大的風力發電站——美國加利福尼亞阿特蒙隘口風力發電站的風車陣中的鳥類多達近5000隻,以至於每年到了冬天候鳥遷徙的季節,政府不得不關閉這一電站;在獲取氫原料的過程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比汽車尾氣還厲害;而海面上鋪設的面積以平方公里計的潮汐發電機對於海洋生態的影響,也是難以估計的。它們真的清潔嗎?或許它們沒有向環境排放廢物,可是它們破壞了原本和諧平衡的生態環境。試問還有什麼比一個和諧美麗的居住環境更重要的呢?當然,太陽能是絕對干凈的,但可惜目前的應用效率太低,只能用來燒燒熱水,給筆記本電腦充充電而已;在另一個極端,我們有一種很有前途的選擇——反物質。10毫克反物質湮滅的能量之巨大,足夠太空梭往返火星一次,在丹•布朗的小說《天使與魔鬼》中所描述的那一點點反物質量,大概足以夷平整個羅馬了——但可惜,要得到一個正電子,就得動用大型粒子對撞機,代價實在是太高了。
『柒』 核能污染有多嚴重
優點:
1.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內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容氣
污染。
2.核能發電不會產生加重地球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
3.核能發電所使用的鈾燃料,除了發電外,沒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幾百萬倍,故核能電廠所使用的燃料體積小,運輸與儲存
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萬瓦的核能電廠一年只需30公噸的鈾燃料,一航次的飛機就可以完成運
送。
5.核能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佔的比例較低,核能發電的成本較不易受到國際經濟情勢影
響,故發電成本較其他發電方法為穩定。
缺點:
1.核能電廠會產生高低階放射性廢料,或者是使用過之核燃料,雖然所佔體積不大,但因具有
放射線,故必須慎重處理,且需面對相當大的政治困擾。
2.核能發電廠熱效率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電廠排放更多廢熱到環境裏,故核能電廠的熱
污染較嚴重。
3.核能電廠投資成本太大,電力公司的財務風險較高。
4.核能電廠較不適宜做尖峰、離峰之隨載運轉。
5.興建核電廠較易引發政治歧見紛爭。
6.核電廠的反應器內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如果在事故中釋放到外界環境,會對生態及民眾造
成傷害。
『捌』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內還有多少鈾,受影響的人有多少
不計其數切>>>>核=電站 *爾XXX 核=電站是原蘇**聯時期在烏**克蘭境內修建的第一座核..電站。曾幾何時,切XXXX是蘇..聯人民的驕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但1986年4月26日的一聲巨響徹底打破了這一神話。核。。電站的第4號核反應堆在進行半烘烤實驗中突然發生失火,引起爆炸,據估算,核--泄漏事故後產生的放。。射。。污染相當於RI--BEN廣**島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爆-炸使機組被完全損壞,8噸多強輻射物質泄露,塵埃隨風飄散,致使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許多地區遭到核輻射的污染。 俄--國科學家報告指出,切--爾--諾--貝**利4號機反應爐總共有180至190噸的二氧化鈾以及核反應產生的核廢料。他們也估計這些物質大約有5%-30%流到外面。但根據曾經到過石棺反應爐做後續處理的清理人說反應爐內只剩大約5%-10%的物質。反應爐的照片里顯示了反應爐完全是空的。因為大火引發的高溫,讓許多輻射物質沖向大氣層高空,並向外四面八方擴散。 近核。。電站7公里內的松樹、雲杉凋萎,1000公頃森林逐漸死亡。30公里以外的「安全區」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兒童甲狀腺患者和畸形家畜急劇增加;即使80公里外的集體農庄,20%的小豬生下來也發現眼睛不正常。上述怪症都被稱為「切。爾。諾。貝。利綜合症」。 土地、水源被嚴重污染,成千上萬的人被迫離開家園。切爾諾貝利成了荒涼的不毛之地。10年後,放射性仍在繼續危脅著白。俄。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約800萬人的生命和健康。專家們說,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後果將延續一百年。在2006年4月,這場世界上最為嚴重的核。泄漏事故的危害程度要比當時的評估高出10倍,泄。漏物將在未來造成約10萬人死亡。 據報道,該組織掌握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由於核泄漏物進入了大氣層,對空氣造成極大的破壞,污染最嚴重的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俄羅斯境內的大約20萬人傷亡,這些地區的癌症病例為27萬例,其中有9萬多例非常嚴重。 該組織聲稱:「從一個反應堆里釋放出來的放。射物遠遠超出被投放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放射性污染,我們非常清楚,一個核反應堆可以污染一半地球。」 這次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使500萬人遭受核輻射,21人當場死亡受這次輻射影響的人數,從最初估計的不到50個清潔工人,達到了整個歐洲的數十萬人。
『玖』 核能為什麼污染小
污染少。火電站不斷地向大氣里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有害物質,同時煤里的少量鈾、鈦和鐳等放射性物質,也會隨著煙塵飄落到火電站的周圍,污染環境。而核電站設置了層層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環境的物質,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燒煤電站少得多。據統計,核電站正常運行的時候,一年給居民帶來的放射性影響,還不到一次X光透視所受的劑量。
世界上有比較豐富的核資源,核燃料有鈾、釷氘、鋰、硼等等,世界上鈾的儲量約為417萬噸。地球上可供開發的核燃料資源,可提供的能量是礦石燃料的十多萬倍。核能應用作為緩和世界能源危機的一種經濟有效的措施有許多的優點,其一核燃料具有許多優點,如體積小而能量大,核能比化學能大幾百萬倍;1000克鈾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400噸標准煤釋放的能量;一座100萬千瓦的大型燒煤電站,每年需原煤300~400萬噸,運這些煤需要2760列火車,相當於每天8列火車,還要運走4000萬噸灰渣。同功率的壓水堆核電站,一年僅耗鈾含量為3%的低濃縮鈾燃料28噸;每一磅鈾的成本,約為20美元,換算成1千瓦發電經費是0.001美元左右,這和目前的傳統發電成本比較,便宜許多;而且,由於核燃料的運輸量小,所以核電站就可建在最需要的工業區附近。核電站的基本建設投資一般是同等火電站的一倍半到兩倍,不過它的核燃料費用卻要比煤便宜得多,運行維修費用也比火電站少,如果掌握了核聚變反應技術,使用海水作燃料,則更是取之不盡,用之方便。其二是污染少。火電站不斷地向大氣里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有害物質,同時煤里的少量鈾、鈦和鐳等放射性物質,也會隨著煙塵飄落到火電站的周圍,污染環境。而核電站設置了層層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環境的物質,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燒煤電站少得多。據統計,核電站正常運行的時候,一年給居民帶來的放射性影響,還不到一次X光透視所受的劑量。其三是安全性強。從第一座核電站建成以來,全世界投入運行的核電站達400多座,30多年來基本上是安全正常的。雖然有1979年美國三里島壓水堆核電站事故和1986年蘇聯切爾諾貝利石墨沸水堆核電站事故,但這兩次事故都是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隨著壓水堆的進一步改進,核電站有可能會變得更加安全。
優點:
1.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
污染。
2.核能發電不會產生加重地球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
3.核能發電所使用的鈾燃料,除了發電外,沒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幾百萬倍,故核能電廠所使用的燃料體積小,運輸與儲存
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萬瓦的核能電廠一年只需30公噸的鈾燃料,一航次的飛機就可以完成運
送。
5.核能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佔的比例較低,核能發電的成本較不易受到國際經濟情勢影
響,故發電成本較其他發電方法為穩定。
缺點:
1.核能電廠會產生高低階放射性廢料,或者是使用過之核燃料,雖然所佔體積不大,但因具有
放射線,故必須慎重處理,且需面對相當大的政治困擾。
2.核能發電廠熱效率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電廠排放更多廢熱到環境裏,故核能電廠的熱
污染較嚴重。
3.核能電廠投資成本太大,電力公司的財務風險較高。
4.核能電廠較不適宜做尖峰、離峰之隨載運轉。
5.興建核電廠較易引發政治歧見紛爭。
6.核電廠的反應器內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如果在事故中釋放到外界環境,會對生態及民眾造
成傷害。
『拾』 為什麼核電站對環境造成污染遠大於火電站
核電廠對環境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爆炸和福島核電站的核事故導致該地區大部分地區的輻射增加,並直接危害人類健康,使其成為放射性污染場所。當核電廠泄漏時,這將是核污染。
核電廠對環境的影響既有非放射性影響,也有放射性影響。非放射性影響主要是指化學排放,熱污染,雜訊以及土地和水的消耗,類似於火力發電廠對環境的影響。核電廠對環境的主要影響是輻射的產生。在核反應堆運行期間,由於反應堆的核裂變以及結構材料,腐蝕產物和反應堆冷卻水中的雜質吸收中子,會產生各種放射性核素。極少量的裂變產物會作為燃料元件包殼中的裂縫以及冷卻劑或介體泄漏到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