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依法有序地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研究

依法有序地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研究

發布時間: 2021-02-14 00:11:53

㈠ 給個關於村官考試(申論)關於農村的文章!主要是開頭和結尾!

給你個浙江省公務員考試論壇網的鏈接,裡面許多有用的信息專是你所需要屬的:
http://bbs.zjgwy.cn/?u=132593

㈡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實施意見

關於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 。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保障土地流轉。為了保證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順利實施和有序推進,各縣區政府要制定適合本地實際的土地流轉實施辦法,積極穩妥地開展土地流轉。要建立完善的工作考核機制,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培育、土地流轉納入鄉鎮綜合目標責任制進行考核。市農委要做好土地流轉工作的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和考核等工作。市國土資源局要切實加強農用地管理,防止借土地流轉之名非法改變耕地的農業用途。市林業局要做好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管理工作。市水利局要加強對「四荒」經營的監督和管理,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市財政局要為開展土地流轉的必要投入提供資金支持。(二)認真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繼續做好農村土地延包後續收尾工作,妥善解決個別村組存在的延包遺留問題,搞好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切實做到承包地塊確權、承包合同、承包經營權證書「三到戶」,依法保障農民對家庭承包土地佔有、使用、收益和流轉的權利。要認真清理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檔案資料,以村為單位建立農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轉台帳,縣鄉兩級要將土地承包合同和流轉合同存入微機,實行縣鄉聯網管理。(三)因地制宜選擇土地流轉形式,積極創新土地流轉方式和途徑。一是鼓勵承包者之間自行協商,通過轉包、出租等形式流轉;二是支持承包者委託集體組織進行土地流轉;三是穩妥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四是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農民持地入社,由合作社統一開展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達到規模經營目的;五是建立土地互換制度,對連片開發項目,在部分承包者要求保留土地承包經營權而導致土地難以集中時,可與其他承包者的承包土地或村集體預留機動地進行互換。(四)抓好典型,示範帶動,鼓勵土地流轉。各縣區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探索土地流轉的新路子,創造性地推進土地流轉工作。充分發揮能人、大戶的帶動作用,以規模化經營帶動標准化生產,推進訂單農業的發展,用高效益促進土地流轉的順利實施。(五)加強對土地流轉規范管理和服務。要全面落實國家有關規定,加強對土地流轉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嚴格履行流轉程序。對已流轉的土地,要全面清理,凡流轉手續不全的,要按規范要求補齊補全;凡合同條款不清楚的、顯失公平的,要通過說服引導、利益平衡的辦法引導雙方修訂合同,並及時做好備案、登記和歸檔工作。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以公開規范的方式轉讓土地使用權,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健康有序地流轉。各縣(區)要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中心,各鄉(鎮)要依託「三資代理服務中心」成立土地流轉服務站,各村要設土地流轉信息員,形成縣鄉村三級服務網路。(六)健全制度,強化監督,服務土地流轉。一是健全土地流轉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鄉、村土地流轉作價評估、流轉補償、合同鑒證等管理制度。開展信息登記發布、土地評估、合同鑒證和法律政策咨詢等工作;二是健全土地流轉程序。在流轉過程中要堅持自願、有償、依法的原則,引導農戶向優勢產業和高效種植示範大戶流轉、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流轉,並簽訂由鄉鎮土地流轉服務站鑒證的土地流轉合同;三是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製度。各縣(區)要設立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設立仲裁庭,鄉和村要設立土地承包糾紛調解組織,及時處理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的各種糾紛,維護土地合理、合法流轉,確保流轉土地的農民和土地經營者的利益不受損害。

㈢ 如何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意願,推動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

——聚土回答來
農村土地流源轉是在三權分置情況下,保留農民對土地的承包權,將經營權流轉出去,但是在現實流轉過程中,農民大部分不了解承包權和經營權之間的關系。 部分人認為流轉之後農民就沒有了土地。農村土地流轉,所有權始終屬於村集體,流轉的土地承包權屬於農民個人,經營權在流轉的年限內屬於企業或個人,但時間年限到了之後,其經營權將繼續由農民所有,即承包權經營權都屬於農民,因此,土地流轉只是流轉土地使用權,而不改變土地權屬。
在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要使流轉有序化,具體可以做到:
土地流轉正規化。流轉過程中簽署正規合同,包括流轉年限,租金等問題,經過正規單位辦理流轉。
辦理交易鑒證書和進行土地確權。在流轉過程中,做到准確確權,權屬分明,這樣在後面的經營過程中才不會有糾紛。

㈣ 土地承包經營權政策(土地確權,流轉)怎樣讓農民受益

土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第一要素,多種糧食和種好經濟作物是民以食為天的根本。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實行包產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土地承包經營權從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中分離出來,實現「一權變兩權」,即土地所有權與承包經營權分離,這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第一次分離,也是土地改革邁出的堅實步伐。用創新理念調動了農民勞動的積極性和生產經營的自覺性,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農村土地改革政策的落實,讓農民嘗到了甜頭,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農民的關心和關懷。

土地經營權從土地承包經營權中進行再次分離,是土地盤活的又一次提升,是對農村經營主體變化、農村土地流轉等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性的調整,有利於農村生產力的再釋放。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對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離的探索,已在全國各地逐步展開。重慶、江西、浙江、安徽、四川等地通過出台相關文件,鼓勵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穩定承包權、搞活經營權,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合理流轉。在此情況下,國家還相繼出台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相關政策。隨著土地經營權的進一步落實,農民經營土地的信心更足,干勁更大。

土地流轉農民受益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為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構建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截至2015年底,全國2.3億戶承包土地農戶中,有6600萬戶流轉了土地經營,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4.43億畝,佔比達33.3%。農業專家認為,推動土地流轉進一步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為農業規模化、集約化高效經營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還可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鎮化進程。

幾年前,上海松江區腰涇村村民李春風從外資企業辭職回家,流轉了200多畝土地發展生豬養殖,成立了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在腰涇村已有17戶農民成立了家庭農場,管理著全村1915畝土地。「用這樣的方法種地比打工賺的錢更多了。」農民李春風說。

四川省東坡區大定橋村民何曉英回村後發動村裡能人流轉上百畝土地,成立了草莓合作社,利用農村剩餘勞動力優勢,採用科學種植的方法,大力發展草莓種植,使草莓連年豐產,經濟收入可觀,讓農民嘗到了致富的甜頭。如今,何曉英成了村裡的創業明星。十里八鄉在外務工的農民來聽到這個消息後,紛紛返鄉發展農村經濟。

頒發土地經營權證

隨著土地經營確權工作的不斷推進,黑龍江省方正縣農民土地有了新的「身份證」。八名村村民陳先發說,過去在外打工,總覺得把地流轉出去不踏實。如今,一證在手,心裡有底。他以自家12畝土地入股合作社,合同簽到了2027年。

山東省濱城區三河湖鎮大營胡村村民胡付華,以高出市場價10%價位,賣掉了自家的小麥。這得益於他加入了當地龍頭企業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鏈條。據悉,2016年3月底,全國2434個縣、2.6萬個鄉鎮、43.8萬個村開展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真正讓農民放心投入、放心流轉。

為確保土地合理有序流轉,各地正加緊構建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土地經營權市場交易體系。村有服務站點、鄉鎮有流轉中心、縣市有交易市場的流轉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到2016年8月,全國縣(市)級以上,土地流轉交易市場達1324個,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達17268個。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伴隨著放活土地經營權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出現,讓「集體所有、農戶承包經營」的雙層經營逐步向「集體所有、農戶承包、多元經營」的轉變,拓展了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程度,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注入了新的活力。據悉,目前我國有家庭農場87.8萬家,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有150多萬家,入社農戶突破1億戶,占農戶總數41.9%,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35.4萬個,其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6萬家。

土地押貸民眾叫好

眾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出現,解決了當前「誰來種地」的難題;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則讓「怎麼種好地」有了答案。

吉林省龍井市東盛涌鎮龍山專業農場王立臣對著記者說,看著自己經營承包的連片耕地,打心底里開心。幾年前,他曾為擴大經營規模缺少資金而犯愁,「想貸款,土地不可以抵押,也沒人給做擔保,貸不成。」當龍井市推出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後,王立臣的融資困難解決了。「我貸了100萬元,一年的利息扣除政府60%的貼息,不過2萬多元。」 而2015年王立臣農場實現產值340萬元,實現凈利潤110萬元。放活土地經營權後,農民把未經營好的土地資源,再流轉給大戶進行規模種植,從而獲得土地流轉收入;同時農民也真正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利用剩餘勞動力實現再務工,從而再次獲得收益。

農民分享改革紅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北京市大興區魏善庄鎮半壁店村村民張士紅,從前全家靠種玉米、蔬菜等為生,每天平均勞作13個小時,可一年下來,基本沒盈餘。如今土地流轉了,每畝地每年租金2500元,一年下來,不用幹活也能純收入2.5萬元。「我到月季園打工,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工資2000多,家裡每年共收入近5萬元。」村民張士紅高興地說。

在安徽省金安區孤堰興農農業專業合作社,入股農戶朱慶余有筆明白賬:通過土地入股,他每年每畝地的純利潤比之前多了600多元。

南昌市安義縣鼎湖鎮村民凌繼河積極開展農機租賃使用以及糧食回購等服務,為周邊農戶提供農資服務。按照這種模式,平均一畝能增收100多元。

貴州省甕安縣日前召開農村土地確權、經營權流轉管理暨農村「三變」改革工作推進會,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試點工作,有力地推動了產業項目選擇、經營主體培育、探索資本運行方式等工作。截至2016年3月底,全國已有2434個縣、2.6萬個鄉鎮、43.8萬個村開展了這項工作。

明確責任分步推進

為落實中央要求,農業部積極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2016年繼續擴大試點范圍,在前兩年選擇山東、四川、安徽等12個整省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再選擇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浙江、廣東、海南、雲南、陝西等10個省份推進。

為確保試點工作保質保量推進,今年4月,農業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測繪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有關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和確保了試點工作抓緊抓實。

通知要求,針對各地區試點工作進展不平衡的問題,結合實際,分類指導。完善驗收制度,盡快建立中央抽查制度,確保各地驗收質量。要加強督導檢查,重點對推進省份較慢的地區開展督導檢查。重點開展政策法規、師資培訓,提高參加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人員的政策學習和操作水平。

創建便民服務平台

一些地方在農民自願前提下,通過組建股份合作組織、興辦集體農場等方式發展農業規模經營,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有的地方根據農民意願,統一連片整理耕地,將土地折股量化、確權到戶,經營所得收益按股分配;也有的地方引導農民以承包地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組織,通過自營或委託經營等方式,發展農業規模經營;還有的地方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截至2015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4.47億畝,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總面積33.3%,流轉合同簽訂率達到67.8%,農戶承包地規范有序流轉的機制初步建立。

2016年中央1號文件再次明確,堅持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服務主體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骨幹力量,充分發揮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在農業機械和科技成果應用、綠色發展、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引領功能。

今年7月,農業部制定下發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運行規范》,農業部會同中央農辦、國土資源部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對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範的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工商資本租賃農戶承包地上限控制、分級備案、審查審核、風險保障金和事中事後監管等「五項制度」的要求,進一步強化對工商資本流轉土地後的用途監管。全國已有20個省(區、市)、65個地級市(州)和271個縣(市、區、旗)出台了具體實施意見,442個縣(市、區)開展了審核備案工作,共繳納風險保障金1.98億元,風險防範機制正在形成。

適時開展糾紛調解仲裁。全國已設立仲裁委員會2476個,占涉農區縣總數89.6%。各地仲裁委員會組成人員38974人,聘用仲裁員48672人,比上年增長10.7%,仲裁人員培訓5.9萬人次。「鄉村調解、縣市仲裁」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已基本建立。各地調解仲裁機構成立後,解決和受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144.43萬件,為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主渠道作用。

保護農民合法權益

經國務院批准,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已於5月6日成立,與此同時,中央財政還不斷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2015年中央財政撥付農業保險費補貼資金147.30億元,帶動全國實現農業保險費收入370多億元,為超過2億農戶提供風險保障金1.96萬億元。自2016年起,中央財政對產糧大縣的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的補貼比例,提高至中西部為47.5%、東部為42.5%。財政部將繼續完善農業補貼方式。

農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公司致力於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提供服務,支持和鼓勵地方擔保機構適當降低擔保費率,逐步降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業貸款門檻、擴大貸款覆蓋面,支持地方開展特色農業保險,鼓勵和督促保險公司加強數據累計和能力建設,不斷增加農業保險品種。截至2016年4月底,全國13家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正式注冊成立,省級擔保體系正逐步建立健全。

㈤ 如何有序引導農村土地流轉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涉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再次強調土地流轉的重要性,而在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的《意見》中就已經指出了引導農村土地流轉有序性的問題,主要包括:
— 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
——堅持以改革為動力,充分發揮農民首創精神,鼓勵創新,支持基層先行先試,靠改革破解發展難題。
——堅持依法、自願、有償,以農民為主體,政府扶持引導,市場配置資源,土地經營權流轉不得違背承包農戶意願、不得損害農民權益、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生態環境。
——堅持經營規模適度,既要注重提升土地經營規模,又要防止土地過度集中,兼顧效率與公平,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確保農地農用,重點支持發展糧食規模化生產。
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
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建立健全承包合同取得權利、登記記載權利、證書證明權利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是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完善承包合同,健全登記簿,頒發權屬證書,強化土地承包經營權物權保護,為開展土地流轉、調處土地糾紛、完善補貼政策、進行征地補償和抵押擔保提供重要依據。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息應用平台,方便群眾查詢,利於服務管理。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原則上確權到戶到地,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也可以確權確股不確地。切實維護婦女的土地承包權益。
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地方全面負責的要求,在穩步擴大試點的基礎上,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妥善解決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等問題。在工作中,各地要保持承包關系穩定,以現有承包台賬、合同、證書為依據確認承包地歸屬;堅持依法規范操作,嚴格執行政策,按照規定內容和程序開展工作;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依靠村民民主協商,自主解決矛盾糾紛;從實際出發,以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為基礎,以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為依據,採用符合標准規范、農民群眾認可的技術方法;堅持分級負責,強化縣鄉兩級的責任,建立健全黨委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密切協作、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科學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工作質量。有關部門要加強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操作性政策建議和具體工作指導意見。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中央財政給予補助。
規范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
鼓勵創新土地流轉形式。鼓勵承包農戶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及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制定扶持政策,引導農戶長期流轉承包地並促進其轉移就業。鼓勵農民在自願前提下採取互換並地方式解決承包地細碎化問題。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土地流轉優先權。以轉讓方式流轉承包地的,原則上應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進行,且需經發包方同意。以其他形式流轉的,應當依法報發包方備案。抓緊研究探索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在土地流轉中的相互權利關系和具體實現形式。按照全國統一安排,穩步推進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試點,研究制定統一規范的實施辦法,探索建立抵押資產處置機制。
嚴格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屬於農民家庭,土地是否流轉、價格如何確定、形式如何選擇,應由承包農戶自主決定,流轉收益應歸承包農戶所有。流轉期限應由流轉雙方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協商確定。沒有農戶的書面委託,農村基層組織無權以任何方式決定流轉農戶的承包地,更不能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名義,將整村整組農戶承包地集中對外招商經營。防止少數基層幹部私相授受,謀取私利。嚴禁通過定任務、下指標或將流轉面積、流轉比例納入績效考核等方式推動土地流轉。
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流轉市場運行規范,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依託農村經營管理機構健全土地流轉服務平台,完善縣鄉村三級服務和管理網路,建立土地流轉監測制度,為流轉雙方提供信息發布、政策咨詢等服務。土地流轉服務主體可以開展信息溝通、委託流轉等服務,但禁止層層轉包從中牟利。土地流轉給非本村(組)集體成員或村(組)集體受農戶委託統一組織流轉並利用集體資金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可向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流入方收取基礎設施使用費和土地流轉管理服務費,用於農田基本建設或其他公益性支出。引導承包農戶與流入方簽訂書面流轉合同,並使用統一的省級合同示範文本。依法保護流入方的土地經營權益,流轉合同到期後流入方可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續約。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建設,健全糾紛調處機制,妥善化解土地承包經營流轉糾紛。
合理確定土地經營規模。各地要依據自然經濟條件、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農業機械化水平等因素,研究確定本地區土地規模經營的適宜標准。防止脫離實際、違背農民意願,片面追求超大規模經營的傾向。現階段,對土地經營規模相當於當地戶均承包地面積10至15倍、務農收入相當於當地二三產業務工收入的,應當給予重點扶持。創新規模經營方式,在引導土地資源適度集聚的同時,通過農民的合作與聯合、開展社會化服務等多種形式,提升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
扶持糧食規模化生產。加大糧食生產支持力度,原有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歸屬由承包農戶與流入方協商確定,新增部分應向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按照實際糧食播種面積或產量對生產者補貼試點。對從事糧食規模化生產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符合申報農機購置補貼條件的,要優先安排。探索選擇運行規范的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開展目標價格保險試點。抓緊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允許用糧食作物、生產及配套輔助設施進行抵押融資。糧食品種保險要逐步實現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願保盡保,並適當提高對產糧大縣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品種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相應配套辦法,更好地為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提供支持服務。
加強土地流轉用途管制。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基本農田。嚴禁借土地流轉之名違規搞非農建設。嚴禁在流轉農地上建設或變相建設旅遊度假村、高爾夫球場、別墅、私人會所等。嚴禁佔用基本農田挖塘栽樹及其他毀壞種植條件的行為。嚴禁破壞、污染、圈佔閑置耕地和損毀農田基礎設施。堅決查處通過「以租代征」違法違規進行非農建設的行為,堅決禁止擅自將耕地「非農化」。利用規劃和標准引導設施農業發展,強化設施農用地的用途監管。採取措施保證流轉土地用於農業生產,可以通過停發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辦法遏制撂荒耕地的行為。在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高產創建項目實施區,不符合產業規劃的經營行為不再享受相關農業生產扶持政策。合理引導糧田流轉價格,降低糧食生產成本,穩定糧食種植面積。
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發揮家庭經營的基礎作用。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普通農戶仍佔大多數,要繼續重視和扶持其發展農業生產。重點培育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從事專業化、集約化農業生產的家庭農場,使之成為引領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的有生力量。分級建立示範家庭農場名錄,健全管理服務制度,加強示範引導。鼓勵各地整合涉農資金建設連片高標准農田,並優先流向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規模經營農戶。
探索新的集體經營方式。集體經濟組織要積極為承包農戶開展多種形式的生產服務,通過統一服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有條件的地方根據農民意願,可以統一連片整理耕地,將土地折股量化、確權到戶,經營所得收益按股分配,也可以引導農民以承包地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組織,通過自營或委託經營等方式發展農業規模經營。各地要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和豐富集體經營的實現形式。
加快發展農戶間的合作經營。鼓勵承包農戶通過共同使用農業機械、開展聯合營銷等方式發展聯戶經營。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組織,深入推進示範社創建活動,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在管理民主、運行規范、帶動力強的農民合作社和供銷合作社基礎上,培育發展農村合作金融。引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支持農民合作社開展農社對接。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探索建立農戶入股土地生產性能評價制度,按照耕地數量質量、參照當地土地經營權流轉價格計價折股。
鼓勵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涉農企業重點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規模經營。引導工商資本發展良種種苗繁育、高標准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等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開發農村「四荒」資源發展多種經營。支持農業企業與農戶、農民合作社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合理分工、互利共贏。支持經濟發達地區通過農業示範園區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共同出資、相互持股,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混合所有制經濟。
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鼓勵地方擴大對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扶持資金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先承擔涉農項目,新增農業補貼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加快建立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的管理制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實際情況,在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可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配套輔助設施,並按規定減免相關稅費。綜合運用貨幣和財稅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建立健全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保險支持機制,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分散規模經營風險。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多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鼓勵融資擔保機構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設立融資擔保專項資金、擔保風險補償基金等加大扶持力度。落實和完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
加強對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的監管和風險防範。各地對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戶承包地要有明確的上限控制,建立健全資格審查、項目審核、風險保障金制度,對租地條件、經營范圍和違規處罰等作出規定。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要按面積實行分級備案,嚴格准入門檻,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防止浪費農地資源、損害農民土地權益,防範承包農戶因流入方違約或經營不善遭受損失。定期對租賃土地企業的農業經營能力、土地用途和風險防範能力等開展監督檢查,查驗土地利用、合同履行等情況,及時查處糾正違法違規行為,對符合要求的可給予政策扶持。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管理辦法,並加強對各地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培育多元社會化服務組織。鞏固鄉鎮涉農公共服務機構基礎條件建設成果。鼓勵農技推廣、動植物防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圍繞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拓展服務范圍。大力培育各類經營性服務組織,積極發展良種種苗繁育、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糞污集中處理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服務業,支持建設糧食烘乾、農機場庫棚和倉儲物流等配套基礎設施。農產品初加工和農業灌溉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鼓勵以縣為單位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示範創建活動。開展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試點,鼓勵向經營性服務組織購買易監管、可量化的公益性服務。研究制定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的指導性目錄,建立健全購買服務的標准合同、規范程序和監督機制。積極推廣既不改變農戶承包關系,又保證地有人種的託管服務模式,鼓勵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開展全程託管或主要生產環節託管,實現統一耕作,規模化生產。
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制定專門規劃和政策,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整合教育培訓資源,改善農業職業學校和其他學校涉農專業辦學條件,加快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遠程教育。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圍繞主導產業開展農業技能和經營能力培養培訓,擴大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範培養培訓規模,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和返鄉農民工的培養培訓力度,把青年農民納入國家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努力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認定、扶持體系,建立公益性農民培養培訓制度,探索建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制度。
發揮供銷合作社的優勢和作用。扎實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按照改造自我、服務農民的要求,把供銷合作社打造成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台。利用供銷合作社農資經營渠道,深化行業合作,推進技物結合,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服務。推動供銷合作社農產品流通企業、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網路終端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開展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服務。鼓勵基層供銷合作社針對農業生產重要環節,與農民簽訂服務協議,開展合作式、訂單式服務,提高服務規模化水平。
土地問題涉及億萬農民切身利益,事關全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性、復雜性和長期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嚴格按照中央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辦事,及時查處違紀違法行為。堅持從實際出發,加強調查研究,搞好分類指導,充分利用農村改革試驗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等開展試點試驗,認真總結基層和農民群眾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牢固樹立政策觀念,准確把握政策要求,營造良好的改革發展環境。加強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明確相應機構承擔農村經管工作職責,確保事有人干、責有人負。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抓緊修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工作指導和檢查監督制度,健全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

㈥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遵循以下原則:(一)平等協商、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二)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限的剩餘期限;(四)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五)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本條規定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主要有五項:一是平等、自願、有償原則。平等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雙方平等的法律地位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民事流轉的基礎。自願是指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必須出於雙方當事人完全自願,流轉方不得強迫受流轉方必須接受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受流轉方也不得強迫流轉方必須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有償是指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多是等價有償,應當體現公平原則。有償原則並不排斥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某些時候的無償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具體事宜應當由雙方當事人協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二是受流轉方需有農業經營能力的原則。受流轉方應當具有農業生產的能力,這是對受流轉方主體資格的要求。倘若其不能從事農業生產,就不能承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三是本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優先原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本集體所有制組織的成員享有優先原則,在同等條件下,較本集體所有制組織以外的人,可以優先取得流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四是不改變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的原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性質,也不得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五是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剩餘年限的原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有期限的,該期限不得超過土地承包經營權剩餘的年限。例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期限為30年,承包人已使用20年,該土地承包經營流轉的期限即不得超過10年。

㈦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遵循的原則是什麼意思

從總體上看,我國絕大多數農村目前尚不具備大規模土地流轉的條件。土地流轉是農村經濟發展、勞動力轉移的結果。只有二、三產業比較發達,大多數農民轉到非農產業並有穩定的工作崗位和收入來源的時候,才有可能出現較大范圍的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這將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因此,不能不顧客觀條件人為地通過土地流轉搞規模經營。
農村土地流轉要在長期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前提下進行。家庭承包經營不僅適合以傳統手工勞動為主的傳統農業,也適合現代農業,具有很強的適應性。不能將家庭承包經營與發展現代農業對立起來。搞土地流轉不能動搖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承包關系穩定,農民才敢流轉土地。土地流轉起來,解決了人地矛盾,家庭經營也才能穩定。因此,土地流轉必須在穩定承包關系的前提下進行,土地流轉的目的也是為了承包關系穩定。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必須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進行。農戶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這是農民擁有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的具體體現。鄉村組織可以對農民的土地流轉進行協調和服務,但不能搞強迫命令、行政干預,強制農民流轉土地。
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應當在農戶之間進行。因此,一般不允許從事農業生產以外的單位和個人參與農村土地流轉。一些發達國家、地區也普遍限制非農成分經營農地,如美國、日本有此類規定。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在農民還沒有大量轉移以前,避免大規模土地兼並,防止大資本排擠小農戶,出現嚴重的社會就業問題。二是避免土地不合理使用和掠奪式經營,造成土地質量下降和生態環境惡化。當前,一些工商企業投資開發農業的積極性較高,但是長期租賃和經營農民的承包地會帶來很多隱患,不宜提倡。工商企業投資農業主要應當從事產前、產後服務和「四荒」資源開發,採取多種形式,帶動農戶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帶動農戶,不能替代農戶。
土地流轉必須依法進行,不得違法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土地流轉後的開發利用也必須依法進行,不得損害土地、從事掠奪式經營等,以實現農村土地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土地流轉還必須堅持有償原則。農村土地的家庭承包戶有權從土地流轉中獲得合法收益,所獲得的收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繳。

㈧ 淺析「萬頃良田建設工程」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關系

0引言

「萬頃良田建設工程」是指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規劃,按照城鄉統籌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以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為載體,以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為抓手,通過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將農村居民遷移到城鎮,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建成大面積、連片的高標准農田,優化區域土地利用布局,實現農地集中、規模經營、居住集聚、用地集約、效益集顯目標的一項系統工程。

「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的實施,有利於解決耕地經營分散、生產方式落後、村莊布局零亂、戶均佔地過大、農民生活水平較低等問題,是促進農業由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轉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具體舉措;是破解保護資源、保障發展難題,實現土地資源集約高效利用的有力手段;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提高城鎮化水平,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者依法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全部或者部分以一定的條件轉讓給第三者從事土地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受到人民的普遍關注。目前農村按戶分散的小規模的承包經營方式逐漸不適應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的需要,寶貴的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難以得到合理高效的配置,公共服務難以滿足全面實現小康新農村的需要。而「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的實施,有利於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解決耕地經營分散、生產方式落後、農民生活水平較低等問題。

1「萬頃良田建設工程」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關系

1.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實現土地規模經營,促進「萬頃良田建設工程」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

農地的零碎化是我國當前發展規模農業、提高農地產出率和農產品競爭力的最大障礙,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則是解決土地利用細碎化及撂荒、閑置問題的有效途徑,對於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土地規模經營以及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這一重要作用正是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的重要意義所在。鼓勵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合理流轉,允許農民依法自願、多種形式流轉承包土地,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和實現農村土地規模經營,順利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的前提條件。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這為促進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實現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開展「萬頃良田建設工程」,提高農業的集約化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1.2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有利於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合理流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在「萬頃良田建設工程」進程中,通過大規模的農地整理,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治理,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逐步實現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該工程的實施,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提供了一個載體,利用這個載體,農民可以依法自願,採取出租、轉包、轉讓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實現規模經營。而規模經營,必定要求土地實現一定程度的規模化生產、標准化管理、產業化經營,這是完善和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合理流轉的重要動力。通過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使得土地資源可以向種植能手、專業生產大戶適度集中,通過土地與人力、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能夠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

2開展「萬頃良田建設工程」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臨的問題

農村土地流轉的法律法規相關實施細則不完善,可能會使「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土地承包經營權順暢流轉受到一定的阻礙,主要是農村土地流轉的相關法律法規不配套,還沒有一個統一完整、操作性強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實施細則。同時農村土地的產權主體也不夠明確。特別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因為土地市場與土地流轉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土地流轉可以促成土地市場的發育和完善,而健全的土地市場又能為土地流轉提供規范的交易場所,使土地流轉更趨於合理化。但是,傳統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現在已經不太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也不適應農村土地市場的發育和完善。而更先進的土地市場尚未形成,嚴重製約了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有序進行。另外,由於當前土地流轉缺乏土地由上到下的網路狀中介服務機構,致使土地供求雙方消息受阻,信息輻射面狹小,土地流轉渠道不暢、范圍狹窄。沒有完善的資產評估機構、委託代理機構、法律咨詢機構、土地投資機構、土地保險機構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就不能健康有序地進行,從而嚴重地制約了土地交易市場的發育。

3進一步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推進「萬頃良田建設工程」

「萬頃良田建設工程」是一個全新的系統工程,直接關繫到農民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廣,而土地承包經營權順暢流轉則是促進「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實施的重要前提條件。合理有序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有利於實現農村土地的優化配置,促進土地規模經營,從而推進「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為提高農民參與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積極性,科學合理地推進「萬頃良田建設工程」,有必要從5個方面採取和加強措施。

3.1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根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農地流轉目標,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相關法律法規。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辦法中,要明確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能、農地產權主體,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轉程序、形式等條件細則,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另外,還要具體規定農村土地轉包、轉讓、出讓的原則、程度、范圍、條件和形式,確保農村土地流轉市場依法納入公平競爭、健康運行的軌道上來。同時還要制定統一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樣本,內容要與耕地保護有效地銜接。

3.2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體系,保障工程有序開展

①在鎮村兩級大力發展「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等中介服務組織,為土地供需雙方提供流轉的平台,提供合同、法律、競價、糾紛仲裁、風險保障等服務;②實行信息化管理,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信息網路。以鄉、村、組為單位,全面統計農村土地承包、農村勞動力、土地流轉供需情況等信息,建立土地流轉信息採集系統和共享平台,逐步實現土地流轉信息的網路化管理;③積極探索農民土地承包權益有效實現形式,逐步形成土地流轉的市場競價機制。同時,為最大限度保證交易的安全,有必要大力發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咨詢、資產估價、土地保險、土地融資等各類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完善中介服務體系,以保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規范和高效。

3.3保障工程區農民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的權益

在「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實施區,要保障農民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的權益。首先要改變農民的「戀土」觀念,鼓勵該工程區農民進城鎮安家落戶。其次,要加快建立適合農村特點的社會就業、養老保險、合作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消除農民在土地流轉之後的後顧之憂,為土地順利流轉奠定基礎。對於工程區內出租或轉包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鎮、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機構,全程跟蹤服務,對於租金的多少、如何簽訂合同等問題,服務機構一定要切實維護好農戶的權益。對於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則一定要做好農轉非人口的社會保障工作。給予農轉非人口必需的、基本的養老保險、社會就業和醫療方面的保障。並且還要充分保障農轉非人口的生產、生活、教育等問題,使他們不僅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而且生產、生活更加有保障。只有做好以上工作,才能消除工程區農民離開土地的後顧之憂,也才能有效地促進土地流轉的實施,並最終促進工程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規模經營,同時確保「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的順利開展。

3.4提高非農就業率,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推進工程區的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

活躍農村土地市場、促進農地流轉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給農民創造更多的非農就業機會,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在「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實施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①要堅持教育創新,在重點抓好農村基礎教育的同時,注重青年農民的繼續教育,根據國家產業政策、面向市場和農民需要,大力發展農村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和勞動技能培訓;②培訓技能,提升素質,推進具有一定勞動技能的勞動者向城市輸送;③強化服務,為工程區的農民工提供就業信息,加強就業指導與培訓,提供居住、法律援助、勞動安全、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服務,為該工程區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良好的環境,保障國家政策規定農民工的各項權益得到貫徹和落實。

3.5尋求項目支撐,發展高效農業

土地流轉的目的是為了發展高效規模農業,讓土地增值,農民增收,需要項目支撐。尋求高效農業項目是推進土地流轉的前提和關鍵。必須堅持「政府引導、法人投資、企業經營、產業開發」的方向,促進流轉主體多元化、規模化、集約化。積極吸引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參與「萬頃良田建設工程」,通過工程建設與農村土地流轉相掛鉤,實行規模種植與深加工聯合,帶動農業產業化、規模化。

工程實施後可以在工程區建立農業示範園,吸引龍頭企業入園經營,不斷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龍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生產需要,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按照「五統一」(統一品種,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銷售)管理模式進行標准化生產,得到穩定的、高質量的原料生產來源。因此對農產品龍頭企業等規模經營主體,各級各部門要積極扶持,培育壯大。並要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推進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立農產品價格調查和發布制度、專業技術人員聯系基地制度、自然災害和重大動植物病蟲害預防預報和預警制度。

㈨ 鼓勵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有哪些意義

.有利於改造傳統農業,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
過去的小規模分散經營、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低,抗自然和市場風險能力低,生產技術科技含量低,農業機械化成本高。通過土地流轉,在保證流出方經濟利益的前提下,有利於擴大農地經營規模,發展規模經營,有利於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實施和推廣,有利於現代化農業機械裝備的使用和推廣,有利於提高農業集約化水平,有利於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2.有利於農地資源配置,促進土地合理利用
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有利於農民安心外出務工經商,增加了農民收入,有利於防止承包土地粗放經營,甚至拋荒,減少土地資源的閑置和浪費,有利於科學配置和合理利用農地資源,促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和優化。
3.有利於完善家庭承包經營,鞏固基本經營制度
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核心是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必須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歸誰、誰有權流轉、採取什麼方式流轉。有利於加快農村土地確權與登記頒證,落實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力,賦於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而保證現有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期不變。

㈩ 如何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

第一,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關系。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客觀上需要推動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兩權分離」。明確土地的承包權與經營權的歸屬,對承包權和經營權進行物權保護,可以真正保護農民利益,為土地流轉、調處土地糾紛、進行農業補貼和征地補償等提供法律依據,直接影響著農業發展和農村社會的和諧。
第二,規范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依據。
應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利益。土地流轉的價格、面積、方式等問題必須由流出方農戶同流入方協商。要創新農村土地流轉方式,我國地域遼闊,農村情況千差萬別,應鼓勵各地根據具體情況,創新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方式,重點關注土地經營權與金融的結合,探索建立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機制。要做好土地流轉的服務工作,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的縣鄉村三級服務網路。
第三,確立合理的土地經營規模。
土地流轉規模並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應該與我國的農業資源條件和農村發展實際情況相適應。我國人多地少,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城鄉二元體制改革仍在進行,大量農村勞動力還無法在短時間內脫離土地成為城市居民,現階段農村部分有經營能力的農戶可以實現土地的大規模經營,而大部分農戶仍會保持著小規模經營,規模經營農戶和傳統家庭聯產責任承包農戶將在相當長時間內並存。由於存在一系列復雜的制約因素,在推進土地流轉過程中不能「拔苗助長」。
第四,加強對流轉土地用途的管理。
在推動土地經營權流轉過程中,要加強流轉土地用途的管理,嚴格堅持耕地保護制度,防止土地「非農化」、耕地「非糧化」。逐步建立和完善農地使用情況的動態監督機制,通過系列措施的綜合運用來加強對農地用途的監管,保證土地經營權能夠切實推動農業發展,實現糧食穩產增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第五,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在缺少其他保障的背景下,土地就成為提供農村失業和養老保障的主要方式。出於對流轉後的土地可能會影響土地保障功能的擔心,農戶不願意將土地流轉出去。通過加大國家對農村社會保險的投入,農戶獲得醫療和養老保險則可以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如果社會保險建設完善,農戶可以完全不依賴土地,對推動土地流轉作用明顯。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