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縣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網
Ⅰ 通城縣的經濟
縣工業企業通過深化改革,明晰產權,盤活了資產存量,同時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大力推進「回歸工程」建設,入園企業不斷增多,涉及產業有電子基礎信息、造紙、冶煉、輕工、糧食加工等眾多領域。通城縣共有工業企業382家,職工22355人,資產總額212244萬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9家,職工人數8367人,資產總額198100萬元,規模以下企業313家,職工13988人,資產總額14144萬元。(2009年數據)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343985.2萬元,同比增長32.69%,重工業生產增長快於輕工業,其中輕工業完成35115萬元,同比增長27.8%,佔全縣規模企業生產總量的19.1%,重工業完成148748萬元,同比增長33.0%,佔80.9%。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完成17554萬元,同比增長20.3%,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5%;集體企業完成16291萬元,同比增長60.7%,佔8.9%;股份制企業完成140556萬元,同比增長29.3%,佔76.4%;其它企業完成9462萬元。(2009年數據)
全縣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34028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23200萬元,同比增長28%,實現銷售收入230088.6萬元,同比增長16.98%,實現利稅20256萬元,同比增長11.73%,資產貢獻率達到12.33%,資產保值增值率為113.72%,資產負債率為46.24%,流動資產周轉次數達到2.25次,成本費用利潤率為5.68%,全員勞動生產率199526元/人,產銷率達到96.9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67.7%。(2009年數據) 全縣農業總產值195851萬元(現價),其中種植業產值77346萬元,占農業比重的39.5%;林業產值6914萬元,牧業產值105974萬元,漁業產值3177萬元。林、牧、漁業占農業比重的60.5%,農業經濟結構趨於合理。
耕作制度以三熟制為主,二、三熟制比例達98.69%,耕地復種指數達271.2%,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4.4%。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紅薯、馬玲薯、豆類,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中葯材、蔬菜、田藕,主要油料作物有油菜、油茶、花生等。(2009年數據)
全縣山地面積108.1萬畝,其中林地98.4萬畝,主要是楠竹片林12萬畝,木本中葯材5萬畝,板栗3萬畝,水果4萬畝,油茶9.1萬畝,茶葉5.12萬畝,杉、松47.6萬畝,其它13.2萬畝,森林覆蓋率57.5%,楠竹立竹1344萬根,活立木蓄積量135.4萬立方米。(2009年)
通城縣牧業主要以生豬為主,家禽、奶牛、山羊等養殖業也有所發展。通城縣是全國重點商品豬生產基地,被農業部評為「全國商品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建設先進縣」和「全國生豬品種改良先進縣」和「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縣生豬出欄率突破200%,居全省首位,成為湖北省生豬高產樣板縣。
全縣放養水面3.6萬畝,其中精養魚池10000畝,水產品總產量3300噸,生產魚種900噸,人工孵化魚苗1億尾,主要養殖品種有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和鯉魚、鯽魚、魚、龍蝦、泥鰍。近幾年引進的名優品種有:烏鱧、建鯉、高背鯽、羅非魚、彩虹鯛、麥鯪、淡水白鯧、澎澤鯽、斑點叉尾、南方大口鯰,鱖魚,特種養殖品種有:甲魚、美國青蛙、螃蟹、銀魚、鱔魚。主要養殖方式有:網箱養魚、網箱養鱔、網箱養、稻田養魚、稻田養蝦、塘堰養魚、水庫養魚,欄汊養魚、家庭養魚。國有水面養殖以粗放天養轉變為專業人工養殖,小一、二型水庫和較大面積的塘堰,通過水產協會的橫向聯系採取集約式合夥承包、買斷經營權及引進外來資金人才等經營方式達到精養高產。(2009年數據) 通城縣第三產業發展較快,第三產業做從業人員2.5429萬人,完成增加值12.74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0.2%。第三產業發展的特點:一是場所分布由離散型發展為聚集型;二是三產業內部的規模不斷擴大;三是從事第三產業的領域不斷延伸。
通城縣共有個體私營經濟戶6968戶,其中個體戶6693戶,私營企業275戶。從業人員22638人,其中個體戶17534人,私營企業5104人。個私經濟戶產值達到26948萬元。
通城縣共有市場12個,建築面積82100平方米,投資1.115億元。按種類分:綜合市場1個,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投資額為100萬元;農貿市場6個,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投資額1210.5萬元;小商品市場1個,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投資額2500萬元;蔬菜批發市場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投資額20萬元;水果批發市場1個,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投資額120萬元;服裝市場1個,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投資額1200萬元;建材市場1個,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按結構分:室內市場5個,頂棚市場7個;按交易形式分:零售市場8個,批發市場4個。(2009年數據) 縣通過舉辦外貿出口培訓班,提高企業外貿出口人員業務素質,積極為企業辦理自營進出口權和出口退稅,幫助企業申報並落實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強化外貿出口服務,促進了全縣外貿出口的快速發展。全縣外貿出口企業達到28家,完成外貿出口額1532萬美元,其中工業外貿出口企業26家,完成出口額1465.2萬美元,佔全縣外貿出口總額的99.1%。同時,在引進外資上取得了一定突破。縣委、縣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完成招商引資政策,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先後引進外資創辦了咸寧新力織造有限公司、新宇雲母製品有限公司、通城麥卡電工材料有限公司等外資企業,2009年全縣引進外資67萬美元。
「三爭」工作成效明顯,全縣共儲備項目935個,列入國家和省、市項目庫項目545個。全年共爭取上級投資項目48個,到位補助資金1.68億元,爭取資金總額居全市第三位。(2009年數據)
Ⅱ 通城縣勞動局便民大廳什麼時候上班
勞動局(人力資抄源和社會保障局)屬於政府職能機關,辦公時間:周一到周五:上午9點半到12點,下午14點到17點,中午休息。
勞動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上班時間內辦理公務員入職、退休,幹部調動,職工入職的勞動手續、職稱評審、轉業幹部安置、培訓、專業人員待遇,五險一金、勞動仲裁、勞務派遣管理等事項。
按照國家規定的時間上班和作息時間,雙休日、節假日勞動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不上班。
Ⅲ 通城在哪裡啊
通城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湘鄂贛三省交界之幕阜山北麓。地跨東經113°36E-114°4E,北緯29°2N-29°24N。縣境東南界江西修水縣,西與西北毗鄰湖南省岳陽縣、臨湘市,北與東北與本省崇陽縣相鄰。東西最長約45公里,南北最寬約40.5公里。 通城縣轄9個鎮、2個鄉:雋水鎮、石南鎮、北港鎮、五里鎮、馬港鎮、關刀鎮、麥市鎮、塘湖鎮、沙堆鎮、四庄鄉、大坪鄉。 目前,全縣擁有公路1245公里,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為1.085公里,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國道25.67公里,縣道70.62公里,鄉村道680公里,全縣現有等級公路 242.42公里,有二級公路74公里,有高級、次高級公路118公里。構成了城通鄉,鄉通城的全方位公路格局。
縣城東通九江,南通長沙,北通武漢,西通岳陽。武(漢)長(沙)公路,通(城)臨(湘)公路,通(城)修(水)公路溝通了通城與周邊各大中城市的聯系。
全縣256.5公里列養里程。經總段驗收,年平均優良里程到176.8公里,年平均好路率達到68.9%,分別超計劃4.8公里,0.2個百分點。
1990年始,採取民工建勤,車輛建勤,幹部職工義務投勞以及組織集鎮道路建設大會戰等形式,對城區各主要干線公路及106國道拓寬改造,鋪設高級,次高級路面。到1994年,雋水鎮城區公路總長比1949年增長64倍,其中水泥路面、次高級路面佔80%以上,從而拉開了中等城市建設的框架。在拓寬改造干線公路的同時,城區重點交通設施也相繼動工興建,先後修成了雋水大橋,縣長途汽車站,擴建了通城大橋。
106國道二期重點建設工程推壠大橋和路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實現簡易通車,新鋪銀城西路,民主北路,沙堆集鎮水泥路面1.9公里;內環南路土方和新塔大橋水下工程全面完成。完成政府大院水泥場地硬化2500平方。2001年共鋪築水泥路面24800平方米。
近五年,共投入資金4700多萬元,投工570多萬個,新修公路六條32公里,改造公路6條55公里,新修、翻修油路37公里,新鋪設水泥路面38公里,新建橋18座580多米,全縣所有鄉鎮100%通等級公路,佔72%,99.2%的村通公路或機耕路。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西漢下雋縣地。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置通城鎮。1949年屬大冶專區。1952年屬孝感專區。1965年後屬咸寧專區、地區。1998年屬咸寧市。
2000年,通城縣轄9個鎮、12個鄉:雋水鎮、石南鎮、麥市鎮、塘湖鎮、關刀鎮、五里鎮、馬港鎮、沙堆鎮、北港鎮、大坪鄉、雙龍鄉、四庄鄉、大溪鄉、錦山鄉、程鳳鄉、九嶺鄉、潭下鄉、石溪鄉、雲溪鄉、黃袍鄉、黃龍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42786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雋水鎮 78898 麥市鎮 24426 塘湖鎮 22467 關刀鎮 29346 沙堆鎮 23230 五里鎮 14579 石南鎮 29985 北港鎮 28843 馬港鎮 10678 黃龍鄉 7047 黃袍鄉 11936 雲溪鄉 8318 四庄鄉 26261 大溪鄉 2664 雙龍鄉 16623 程風鄉 13440 錦山鄉 20547 大坪鄉 33606 石溪鄉 4473 潭下鄉 9811 九嶺鄉 10689
2004年底,通城縣轄9個鎮、2個鄉,17個居委會、167個村委會。
雋水鎮鎮政府駐雋水,人口92800人,面積82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雁塔、銀城、新塔、旭紅、湘漢、和平、秀水、白沙、寶塔、東港、桃源、古龍、柳巒、石泉、鐵柱、油坊、利和、上闊、下闊。
石南鎮鎮政府駐石南,人口30200人,面積59.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石南、樊店、牌合、石馬、柏樹、仙姑、花亭、虎岩、楊山、梅港、賽公。
北港鎮鎮政府駐北港,人口31800人,面積54.3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庄前、長青、嶺源、大界、桂家、雁門、楓樹、方段、沉山、橫沖、龍門、貫青。
五里鎮鎮政府駐五里牌,人口29700人,面積104.2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五里牌、何家、五里、磨橋、大平坳、堪上、左港、季山、金塘、灣頭、五斗、治全、錫山、陳谷、程風、相師、尖山。
馬港鎮鎮政府駐何婆橋,人口42400人,面積158.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推壠、白竹、馬港、毛段、松港、程坳、石溪、九嶺、踏水、界上、馬洞、中段、彭段、潭下、黃鶴、易段、丁仙、高峰、平湖、金山、靈官橋、何婆橋。
關刀鎮鎮政府駐關刀,人口41200人,面積112.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官塘、高沖、八仙、白馬、楊田、五流、八燕、里港、關刀、春雷、水興、台源、新建、黃豐、雲水、楊家、高橋、道上、棋盤、東山。
麥市鎮鎮政府駐麥市,人口34100人,面積126.1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1個村委會:向陽、七里、井堂、株樹、麥市、李段、長沖、西坳、天門、冷段、陳段、何段、九房、盤石、盧段、花園、天岳、金麥、紅石。
塘湖鎮鎮政府駐塘湖,人口37800人,面積118.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塘湖、石坪、白沙、望湖、大堝、潤田、獲田、龍印、林灣、南虹、涼亭、狼荷、圖壠、閣壁、獅子、石港、雷吼。
沙堆鎮鎮政府駐沙堆,人口25000人,面積50.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九井、堆山、坪坳、石沖、沙堆、港背、瑤泉、羅塘、大柱山、灣船咀。
四庄鄉鄉政府駐四庄,人口30700人,面積135.5平方千米。轄25個村委會:四庄、新聯、寺背、清水、向家、廟下、五花、小井、大源、上坪、華家、紙棚、大溪。
大坪鄉鄉政府駐大坪,人口55100人,面積128.6平方千米。轄29個村委會:岳姑、草鞋、南山、來蘇、輝煌、韓嶺、達豐、墨煙、沙口、農林、下畈、坪山、內沖、大坪、花墩、栗坪、楊部、易畈、方仕、水口、口前、青山、大九房。
場管村共3個村委會:龍潭洞、守仙洞、石馬洞。
**以上區劃名錄、面積、人口數據根據湖北地名網,資料截止2004年底**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通城縣轄9個鎮、2個鄉。共有17個居委會、164個村委會。
雋水鎮鎮政府駐雋水,人口92800人,面積82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雁塔、銀城、新塔、旭紅、湘漢、和平、秀水、白沙、寶塔、東港、桃源、古龍、柳巒、石泉、鐵柱、油坊、利和、上闊、下闊。
石南鎮鎮政府駐石南,人口30200人,面積59.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石南、樊店、牌合、石馬、柏樹、仙姑、花亭、虎岩、楊山、梅港、賽公。
北港鎮鎮政府駐北港,人口31800人,面積54.3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庄前、長青、嶺源、大界、桂家、雁門、楓樹、方段、沉山、橫沖、龍門、貫青。
五里鎮鎮政府駐五里牌,人口29700人,面積104.2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五里牌、何家、五里、磨橋、大平坳、堪上、左港、季山、金塘、灣頭、五斗、治全、錫山、陳谷、程風、相師、尖山。
馬港鎮鎮政府駐何婆橋,人口42400人,面積158.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推壠、何婆橋、白竹、馬港、毛段、松港、程坳、石溪、九嶺、踏水、界上、馬洞、中段、彭段、潭下、黃鶴、易段、丁仙、高峰、平湖、金山、靈官橋。
關刀鎮鎮政府駐關刀,人口41200人,面積112.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官塘、關刀、高沖、八仙、白馬、楊田、五流、八燕、里港、春雷、水興、台源、新建、黃豐、雲水、楊家、高橋、道上、棋盤、東山。
麥市鎮鎮政府駐麥市,人口34100人,面積126.1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向陽、麥市、七里、井堂、株樹、李段、長沖、西坳、天門、冷段、陳段、何段、九房、盤石、盧段、花園、天岳、金麥、紅石。
塘湖鎮鎮政府駐塘湖,人口37800人,面積118.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塘湖、石坪、白沙、望湖、大堝、潤田、獲田、龍印、林灣、南虹、涼亭、圖壠、閣壁、獅子、石港、雷吼。
沙堆鎮鎮政府駐沙堆,人口25000人,面積50.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九井、沙堆、堆山、坪坳、石沖、港背、瑤泉、羅塘、大柱山、灣船咀。
四庄鄉鄉政府駐四庄,人口30700人,面積135.5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四庄、新聯、寺背、清水、向家、廟下、五花、小井、大源、上坪、華家、紙棚、大溪。
大坪鄉鄉政府駐大坪,人口55100人,面積128.6平方千米。轄22個村委會:大坪、岳姑、草鞋、南山、來蘇、輝煌、韓嶺、達豐、墨煙、沙口、農林、下畈、坪山、內沖、花墩、栗坪、楊部、易畈、方仕、水口、口前、青山、大九房。
場管村共3個村委會:龍潭洞、守仙洞、石馬洞。 [編輯本段]地理狀況 地處幕阜山北麓,為丘陵起伏的盆地,東、西、南三面環山,北面平坦開闊。高度由南向北遞減,最高點是與江西省修水縣、湖南省平江縣交界處的黃龍山主峰只角樓,海拔1528.3米;最低點是四庄鄉小井偏北邊境,海拔78米。境內河流有雋水(陸水上游)。 [編輯本段]氣候特點 通城地處中緯度,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5°C(山區)至16.7°C(城區)。7月最熱,1月最冷,最高氣溫為39.7°C,最低氣溫為-15.2°C。無霜期為258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城區)至1600毫米 (山區)。主要災害有低溫、旱澇、連陰雨、大風、冰雹、高溫。 [編輯本段]水力資源 水資源 本縣雨量充沛,溪流密布,水利資源豐富,縣內有溪港135條,溪流匯集成雋水河、菖蒲港、鐵柱港、沙堆河4大河流,經崇陽縣注入陸水。其中:雋水河縣內長43公里,年徑流量2.44億立方米;菖蒲港全長37公里,年徑流量3.08億立方米;鐵柱港全長24.68公里,年徑流量2.04億立方米;沙堆河全長23.5公里,年徑流量1.07億立方米。境內有中小型水庫73座,總蓄水量16811.6萬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庫六座,即雲溪、閣壁、龍潭、百丈潭、左港、東沖,年蓄水量分別為3620萬立方米、1142萬立方米、972萬立方米、1380萬立方米、1340萬立方米、1093萬立方米。縣委政府抓住蓄、引、提和工程配套4個環節興修水利,形成以百丈潭、東沖 、雲溪、龍潭和閣壁5座中型水庫為骨乾的4大灌溉體系。大小水電站127處,裝機162台,23745萬千瓦,年發電量6000萬千瓦時,被列為全國400個"十五"規劃重 點水電農村電氣化縣之一。 [編輯本段]自然狀況 縣境東、南、西三面群山環抱,屬幕阜山脈。構成面積483.9平方公里的中高山區(海拔均在250米以上);丘陵區面積519.7平方公里;散處丘陵之間和溪河兩側的平畈區僅125.69平方公里。海拔最高點為黃龍山只角樓,計1528.3米。海拔最低點在四庄鄉小井村北,為78米。溪流密布,河床多粗沙結構。 [編輯本段]九宮山 相傳:九宮山峰原比錫山峰高,是主峰,兩峰合在一起叫銀山,有銀礦。紫微大帝一次來到銀山主峰(即原九宮山峰),休息了三天。人坐的地方被壓縮了九尺,成了山窪,就是現在的樣子。紫微大帝臨行時說:「這哪裡是銀山,只不過一堆錫罷了。」從此,銀礦里的銀子都變成了錫,山名也就改叫為錫山了。人們失去了銀礦,生活很苦,後來就有人給紫微大帝修了座廟,昐望產銀的日子再回來。結果,廟就在紫微大帝坐過的地方建了起來,命名「九宮廟」,並請了真人羅公遠(又名羅思遠,著名道仙)來此修道煉丹,因此,該山因廟名而得名「九宮山」,又因羅公遠的修煉而得別名「羅公山」。
同治六年(1867)修《通城縣志》卷三記:「九宮山,白沙圖,錫山東支,一名羅公山。」
Ⅳ 通城縣退休人員今年加工資比例是多少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需要由國家人社部統一部署和安排,根據當時人退休回前的參保時長、當答前年齡等具體的個性化的信息及當地本年度該范圍人員養老金調整細則比對計算,每個地方、每年的政策是有出入的,並不能一概而論。
2005~2015全國范圍內連續開展了11次養老金調整,每年一次。2015年度整體平均上調10%,各地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制定政策並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准後執行。2016年截止今天,各省市自治區都沒有發布上調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消息。
Ⅳ 通城縣教師編制怎麼報名
一:報名過程
全國教師招聘考試沒有統一的考試形式和考試大綱,部分省份實回行全答省統一考試,但是大部分省份還是由當地區縣教育局根據當地區縣各學校教師招聘人員進行匯總,然後由教育局統一組織招聘考試,考試形式一般分為筆試和面試。
二:考試科目
公共知識考試公共知識的考試內容一般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教育教學法規、師德修養、教育案例以及時事政治等。公共知識的考試形式一般是筆試。
專業技能考試專業技能考試一般考核應聘者的教育教學水平和作為教師的氣質形象及心理素質,考試形式一般為說課及特長展示。
有些地區還要要求考察專業知識和進行特長展示。
三:教師招聘時間
教師招聘時間不是既定的,有些地區會每年都有,但是有些地區會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適時的招考,而且有些地區每年的招考范圍也不是既定的,每年的情況都會有所變動,所以有時間的話還是早做准備,這樣才有可能多一份把握。
教師招聘公告可關注當地教育局官網或當地人事考試網信息。師范生師也可以關注范類畢業生網站,屆時會有教師招聘報名公告發布。
四:教師招聘考試題型
一般的題型如下:選擇(單選)、填空、判斷、簡答、論述、案例分析、寫作等。
Ⅵ 湖北省通城縣辦的社保卡在全國通用嗎
不能。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卡是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規劃,由各地內人力資源和社容會保障部門面向社會發行,用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領域的集成電路(IC)卡。
面向城鎮從業人員、失業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發放的稱為社會保障(個人)卡,面向用人單位發放的稱為社會保障(用人單位)卡。人社部表示將用5年左右時間,使社會保障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
社會保障卡作用十分廣泛。持卡人不僅可以憑卡就醫進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實時結算,還可以辦理養老保險事務;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手續,申領失業保險金,申請參加就業培訓;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和申領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在網上辦理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等。
社會保障卡採用全國統一標准,社會保障號碼按照《社會保險法》的有關規定,採用公民身份號碼。
Ⅶ 通城縣第一門戶網站是
通城九頭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