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毀
『壹』 "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危害程度
1.什麼是白色污染:
提起白色污染,可能沒有人不認識它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樣廢棄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和農用塑料大棚的薄膜都屬於白色范疇。但要是問起它的准確的定義來,恐怕就沒有幾個人能夠說出來了。那麼,究竟什麼是白色污染呢?所謂白色污染,就是指由聚乙烯、聚苯乙烯製成的塑料製品,由於難以分解,被使用後遺棄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它們並不都是白色,只是由於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餐盒這些「典型」大多是白色,這才有了這么一個「美名」。由於塑料袋、一次性餐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污染源,所以我們組通過研究調查並找出解決方法,使廣大中學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高環保意識。
大部分同學了解白色污染,但仍有部分同學對此概念不清楚;相當一部分同學雖然知道什麼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白色塑料袋。
由此可見,學校培養學生的環保觀念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同學們也要自覺地保護環境。
2.我們小組到加積中學校園垃圾場觀察,那兒有三個很大的垃圾箱,都堆滿了垃圾,臭氣熏天,其中塑料包裝袋、一次性飯盒特別顯眼。我們還遇到了一位在那裡把塑料製品和紙類進行回收的拾垃圾者,兩位成員上前詢問了回收目的、價錢、收購站等,她都一一作答了。
隨後,我們又訪問了幾位在校園中回收塑料製品的教師家屬。從她們的回答中,我們了解到了回收垃圾不僅可以給她們帶來額外收入,而且對校園環境的清潔也起了保護作用。
我們又從網上查詢了有關信息,得知塑料可以回收利用,但不可利用來製造食品的包裝袋(因造價高,不能保證衛生和安全)。只能作成建築材料或農用大棚薄膜。
結論:校園存在白色污染,每天有幾千個包裝袋,然而廣大學生對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環保意識十分淡薄,對白色污染缺乏緊迫感,而且每天都在製造白色污染,採取這種不以為然的態度是十分危險的,我們應該拿出主人翁的精神,積極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高環保意識,從而使人人都有環保的觀念,這是我們的目標所在。
3、白色污染的危害
我們通過查詢資料還了解到塑料製品存在以下危害:
(1)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環境中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埋在土裡經久不爛,長此下去會破壞土壤結構,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
(2)焚燒廢棄塑料會產生有毒氣體,對大氣造成污染。例如,焚燒廢充的聚氯乙烯塑料會產生HCL等;
(3)制備發泡塑料時,常常加入氟氯代烷作為發泡劑。當發泡塑料被扔掉後,釋放出的氟氯代烷會破壞臭氧層和加劇溫室效應;
(4)廢棄塑料會危害動物。每年都會有許多動物因吞食塑料而死亡,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不僅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還因纏繞在海輪的螺旋漿上,釀成海難事故,等等。
『貳』 如何清除白色污染呢
白色垃圾是一種特殊的垃圾,具有特殊的污染能量,它的出現時間並不長,真正成為巨大的污染源也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在我國更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但是,它來勢兇猛,撲天蓋地,在人們還沒來得及認識到它的危害性的時候,它已經成了「大氣候」。我們將採取什麼樣的對策來扼制住白色垃圾強勁的勢頭呢?人們常說:辦法總比困難多。既然我們對白色垃圾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現在痛下決心清除白色污染還是完全可能的。
清除白色污染首要的出路就是立即減少塑料袋、塑料快餐盒的使用數量,最終實現完全停止使用這種製品的目標。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們提供了新的產品,塑料袋、塑料快餐盒的替代品已先後問世。目前有的國家已經研製成功了對生態環境不構成污染的「無公害生物塑料」,也有的國家研製出了「自毀塑料」,這些塑料都屬於可降解塑料,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在我國,這種研究與開發的行業也正方興未艾。比如,已經上市的用稻殼製造的一次性快餐盒、快餐盤,這種餐具使用廢棄後,不但徹底杜絕了白色垃圾的污染,而且在短時間內還會分解為肥料。更為有意思的是,有的國家利用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為主要原料,添加鹽、糖等製成食品包裝袋或一次性餐具,使用這種新型的物品不但干凈衛生,而且還可以當做食物直接食用。這些新的科研成果,新的工業產品都表明一個信息,徹底防治白色垃圾污染環境的時代已為期不遠了。但是,在現階段塑料袋、塑料快餐盒的替代品尚無法很快普及,那麼就只能採取限制使用、盡量回收的辦法了。在北京市,環保部門強制性規定了每個大商場每天發放使用塑料袋的數量,超額使用處以罰款。同時又明確規定造成污染最為嚴重的超薄型塑料袋禁止使用。在強制措施執行的同時,也積極開展了大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在1997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那天,中國環境標志認證委員會向北京市各大商場贈送了大批可降解塑料包裝袋,通過各種方式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在北京市的城郊區,還曾經有許多環境監測小組在活動,這些小組的成員並不是專業的環保工作者,而是由一批中學生組成的義務勞動、義務服務的隊伍,北京電視台多次報道並跟蹤采訪。他們的行動所顯示的意義在於使青少年朋友從小就關注環境保護,樹立環保意識,這也正是環境保護事業的希望所在。目前,在我國的一些大、中城市實行了垃圾分裝,這也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措施,通過這種辦法,把集中回收來的塑料袋、快餐盒通過無害化處理後掩埋掉,總比讓它漫天飛舞要好得多。而且還有一種新工藝在我國也已逐步利用,那就是把塑料再還原成汽油、柴油。因為塑料本身就來源於石油化工,在它被人們利用之後再返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去,成為新的動力,更是一種廢物利用的好途徑。
只要樹立起全民的環保意識,藉助日益快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我們就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依然十分流行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快餐盒等白色污染物,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退出歷史舞台,換來大地的一片潔凈。
『叄』 白色污染已給人類的生產,生活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人們在處理這一問題上採取了哪些積極的措施
一、全球10大環境問題
1、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銳減
6、土地荒漠化
7、大氣污染
8、水體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體廢物污染
二、我國環境狀況
1、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污染成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污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污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並呈加重趨勢。
8、城市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國2/3的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污染。
三、歷年環境日主題
1974年:只有一個 地球
1975年:人類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資源
1977年: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
1978年: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和人類食物鏈;防止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2年: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年:管理和處理有害廢棄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們的地球、家園、居住地
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環境污染概述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凈。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有各種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 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 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環保,從身邊小事做起...
最近,北京一群中學生給朱鎔基總理寫了一封提倡環境保護的信,引起了總理的高度重視……捫心自問,我們每一位又何嘗不應該對此深刻反省呢?
環境保護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新問題,我國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確的治理目標。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普通人,雖然不可能都直接從事環保工作,但我們完全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當看到洗手間的水龍頭在滴水時,是不是能夠舉手關上呢?當電池用完後能否分類收藏處理而不是隨手扔掉呢?當購物時能否自覺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雖然都很不起眼,但卻體現我們究竟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
筆者知道有一位老太太,她每次上街買菜都要自帶一個小布袋,每次上餐館吃飯都要自帶一個小鋼勺。看起來很平常,但能夠像這位老同志那樣,長年自覺堅持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確實不容易。這不但要有堅定的環保信念,還需要有良好的習慣。無可置疑,環境意識與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關,在大學校園里我們最容易找到環境保護的支持者。但是,我們同樣也能夠經常在大學的食堂垃圾桶里發現大量的剩飯剩菜。筆者還聽說有這么一位大學生,他熱心環保事業,曾積極奔赴雲南邊陲保護金絲猴,但他卻可以數次忘了關掉水房裡嘩嘩流的水龍頭。這提醒我們,全面的環境保護和全民族環保意識的普及與提高,決非輕而易舉;環境保護不僅僅包括動物、森林的保護、防止大氣和水的污染這樣一些「大事」,也包括我們周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各種小事。
人類對環境的保護,歸根結底是基於保護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資源,保護我們生存發展的最起碼條件。當工業文明進入21世紀後,它對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對資源的使用走向了濫用,這引起了人們越來越高度的警惕。各國政府為了保護環境,採取了許多措施,環境保護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並且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今天,提起環境保護,幾乎沒有什麼人會公開反對,但是真正做到自覺長久地保護環境,保護資源,還有許多工作在等待著我們去做。我認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樹立起環保意識,具體地說就是樹立資源意識,生存意識。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繫到人類社會今天的生存!不能抱著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對保護環境有任何鬆懈和怕麻煩的思想。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固然負有重要的責任,而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人對此更是承擔了更為直接、更為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在這一點上,北京的中學生們已經為我們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難道我們還有什麼需要猶豫的嗎?
白色污染的防治
1、我們應盡量減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紙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不利於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應過度依賴塑料袋。在商店,完全可以用一兩個塑料袋分類裝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圍之內的,有些顧客卻硬是要求多拿一兩個袋子。大部分消費者把超市塑料袋帶回家中當垃圾袋使用,丟棄後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們應拒絕使用塑料袋買菜或盛裝食物,買菜可用菜籃子或布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而盛裝食物可以使用自備的不銹鋼或塑膠飯盒,既衛生,又環保,還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2、
回收廢塑料並使之資源化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其實,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復回收使用。廢塑料回收後,經過處理,既能重新成為製品,亦可製得汽油與柴油。
近年來,在德、日、美等國家,由於重視對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已經實現了塑料的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而在我國,回收廢塑料的工作已經起步。我們應配合政府有關部門,把廢棄物分類,以便回收工作能順利地進行。
3、
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目前我國開始從行政和技術兩個方面採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強管理。例如,社會上較為關注的鐵路兩側的」白色污染「問題,通過加強管逗已取得顯著改觀。鐵路部門從1994年下半年開始,在沿線分區劃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車採用袋裝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拋棄廢物。乘務員也不象以前那樣,將車箱垃圾直接掃出窗外,而是將垃圾袋卸在車站,由車站集中處理。目前,採用袋裝垃圾的列車越來越多,隨意向車外扔垃圾的現象越來越少。已有2.9萬公里的線路兩側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實踐證明,加強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杭州是我國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於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環衛局、工商局、衛生局聯合發布了《關於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將此通告在《杭州日報》上連續刊登三天。管理部門在執行過程中發現,一些個體流動商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杭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條例》第35條規定:禁止銷售、使用泡沫塑料製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違者可處500~5000元罰款。該《條例》將於1997年9月15日起實施。武漢、哈爾濱、福州、廣州、廈門、寧波、汕頭等城市也頒布了有關政策、法規,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過採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從實踐的結果來看,單靠禁止是很難徹底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的,上述頒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紙製品或可降解塑料製品代替原來的難降解的泡沫塑料製品。但是替代品在價格和品質上均無法與普通塑料製品競爭。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靠行政命令,不考慮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操作起來是很困難的。
第三,強制回收利用。清潔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可以重復使用,或重新用於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築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體廢物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通用原則。回收利用不僅可以避免「視覺污染」,而且可以解決「潛在危害」,緩解資源壓力,減輕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負荷,節約土地,並可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是一個標本兼治的好辦法。但回收利用應該在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垃圾之前。從垃圾場里重新分揀廢舊塑料包裝物,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廢塑料的利用價值也很低。因分揀出來的廢塑料製品太臟,也難以按材質分類,質量無法保障。北京市環保局在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回收利用為主,替代為輔,區別對待,綜合防治」的技術路線。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環保局與市工商局聯合發出了《關於對廢棄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須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產、經銷一次性塑質餐具(包括托盤、碗、杯等)的單位或個人必須負責回收利用廢棄餐具,也可以委託其他單位回收利用。《通知》還規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須達到30%,1999年達到50%,2000年達到60%。《通告》發布後,生產、經銷單位和個人立即到當地環保部門申報登記,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計劃和具體保證措施。這是北京市解決「白色污染」的一個突破口。在取得實效後,將逐步增加強制回收利用的廢塑料製品的種類和比例,最終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環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調研報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確定通過回收再利用達到節約資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計劃書」、「試點工作運行圖」、「試點工作進度大綱」,並在籌備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產業協會」。
在技術方面,一是採取以紙代塑。紙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纖維素,廢棄後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決前面所說的「潛在危害」,但也會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首先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國的森林資源並不富裕;其次造紙過程中會帶來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紙製品尚不能與塑料製品抗衡。目前,我國也有以甘蔗桿、稻草為原料生產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處於試驗階段。
二是採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裝製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澱粉、改性澱粉或其它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塑料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區已有19家研製或生產可降解塑料的單位。試驗表明,大多數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環境中暴露3個月後開始變薄、失重、強度下降,逐漸裂成碎片。如果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則降解效果不明顯。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個不足:一是多消耗糧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視覺污染」;三是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於含有特殊的添加劑而難以回收利用。
望樓主採納!!!
『肆』 白色污染的危害,並舉例說明
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當溫度達到65℃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將滲入到食物中,會對人的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
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我國目前使用的塑料製品的降解時間,通常至少需要200年。農田裡的廢農膜、塑料袋長期殘留在田中,會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的減產。若牲畜吃了塑料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過於依賴塑料袋。在商店,完全可以用一兩個塑料袋分類裝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圍之內的,有些顧客卻硬是要求多拿一兩個袋子。大部分消費者把超市塑料袋帶回家中就是當垃圾袋使用,方便又不用花錢。
回收廢塑料並使之資源化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其實,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復回收使用。廢塑料回收後,經過處理,既能重新成為製品,亦可製得汽油與柴油。 近年來,在德、日、美等國家,由於重視對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已經實現了塑料的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我們應盡量減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紙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不利於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因此,我們應拒絕使用塑料袋買菜或盛裝食物,買菜可用菜籃子或布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伍』 怎樣抵制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定義】:
白色污染是人們對難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環境現象的一種形象稱謂。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製成的各類生活塑料製品使用後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於隨意亂丟亂扔,難於降解處理,以致造成城市環境嚴重污染的現象。
【白色污染防治】:
目前我國開始從行政和技術兩個方面採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強管理。
禁止使用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杭州是我國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通過採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從實踐的結果來看,單靠禁止是很難徹底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的,上述頒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紙製品或可降解塑料製品代替原來的難降解的泡沫塑料製品。但是替代品在價格和品質上均無法與普通塑料製品競爭。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靠行政命令,不考慮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操作起來是很困難的。
強制回收利用。清潔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可以重復使用,或重新用於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築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體廢物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通用原則。回收利用不僅可以避免「視覺污染」,而且可以解決「潛在危害」,緩解資源壓力,減輕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負荷,節約土地,並可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在技術方面,一是採取以紙代塑。紙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纖維素,廢棄後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決前面所說的「潛在危害」,但也會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首先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國的森林資源並不富裕;其次造紙過程中會帶來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紙製品尚不能與塑料製品抗衡。目前,我國也有以甘蔗稈、稻草為原料生產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處於試驗階段。
二是採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裝製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澱粉、改性澱粉或其它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塑料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區已有19家研製或生產可降解塑料的單位。試驗表明,大多數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環境中暴露3個月後開始變薄、失重、強度下降,逐漸裂成碎片。如果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則降解效果不明顯。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個不足:一是多消耗糧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視覺污染」;三是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於含有特殊的添加劑而難以回收利用。
三是從法律上進行規定。通過相關法律,從2008年6月1日開始,到超市購物將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要自己單獨付費,這算是希望人們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吧。
我國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沒有全國性的專門法規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業或個人的自覺性,應有強制性措施,約束公民和餐飲、交通等行業的工作人員的行為。如,要求企業或個人對自己生產、經營、消費活動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進行回收利用;對隨意拋棄、堆放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為進行處罰等。但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制定這方面的全國性法規。
2、缺少相關的經濟政策
要調動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業的積極性,需要給予這些企業以優惠政策。現有的綜合利用優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廢舊塑料包裝物回收利用行業形成良性的市場機制。為了不增加政府負擔,同時體現「污染者付費」的原則,應要求產生廢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業或個人要交納回收處理費,用於對回收利用者的補償。這種做法在國外已較為普遍,我國,目前還沒有這類經濟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風景旅遊區、交通干線、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飲、商業、鐵路、水運部門對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沒有採取嚴格的管理措施,聽任顧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員對已收集起來的廢物又拋棄到車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遊區的配套設施還不健全,商場、飯店、公園等繁華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還沒有設置分類垃圾箱。市容環衛部門雖有規定禁止亂扔廢物,但執法、檢查的人員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現象較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統一
我國相當多的地區對「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防治「白色污染」問題還未提上議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張以紙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來解決「白色污染」,有的地區則主張靠回收利用來解決問題,管理思想還不統一。
5、人們的環境意識還靠進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環保觀念雖比前幾年有所提高,開始關注環境問題,但還沒有落實到自身的行動上,隨手拋棄廢物,亂倒、亂堆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為隨處可見。新聞媒介對「白色污染」的報導大多集中在以紙代塑和採用可降解塑料等技術方面,缺少對居民日常行為的引導教育。塑料包裝物的生產、經營單位和消費者沒有責任感,既沒有履行義務的內在動力,也沒有回收、利用、處置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外部壓力。
總結國內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實踐經驗,結合目前「白色污染」現狀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國防治「白色污染」應遵循「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原則。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決「視覺污染」問題,使市容、景觀有明顯改善。這主要是靠宣傳教育,引導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要依法強化管理,促使企業和個入對自己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妥善收集、處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決廢舊塑料包裝物對生態環境長期的、深層次的危害。這主要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有利於回收利用的法規和經濟政策,對廢舊塑料包裝物實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還應加強研究開發符合實際的替代(綠色)包裝用品。現就加速我國防治「白色污染」的進程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和全體公民的積極參與。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白色污染」危害的認識,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教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憤。在自身嚴格遵守環保法規的同時,積極制止身邊的不良行為。
2、統一思想認識,強化管理。按照「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防治原則,一是加強對「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傳,引導和教育市民自覺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對大量產生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業(如鐵路、水運、民航、旅遊、飯店、餐飲、零售等),要通過強化管理,改變無人負責、無序堆放、隨意拋棄的現象;三是採取強制措施,從回收集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強替代包裝產品的開發、研究,努力減少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等。
3,盡快制定頒布國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關法規,明確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利用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義務和法律責任。應對塑料包裝物的生產、經營、消費等各個環節,分別制定具體的控制措施和引導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鼓勵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運作機制。運用經濟手段,鼓勵和促進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防治「白色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5, 多用環保袋,少用塑料袋。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並為我們提供了如此美麗的環境。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產量正在逐步增加,我們的這個家園正在被垃圾所包圍。
近年來,由於大量廢舊包裝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餐具使用 量激增,並且任意拋棄,各大中城市都普遍形成了嚴重的白色污染。它已同汽 車尾氣、有磷洗滌劑一起列被為今年我國環保治理三大重點。
塑料是一種很難處理的生活垃圾,它混入土壤能夠影響作物吸收水分和養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填埋起來,佔用土地並且上百年才可以降解。大量散落 的塑料還容易造成動物誤食致死,北京南苑的麋鹿因誤食附近垃圾場飛入的塑 料袋而死於非命。塑料易成團成捆,它甚至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設施、城市 設施故障,釀成災害。
我國泡沫餐具的生產和使用量極大,食品包裝、購物買菜的塑料袋使用數量也 是驚人的。據粗略估計,本世紀我國的白色垃圾大約有800多萬噸。塑料製品是所有生活廢棄物中最難處理的部分之一,也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一般 來說,採用衛生填埋、高溫堆肥和焚燒這三種方法,基本上可以使垃圾處理達 到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但我國的情況不容樂觀,自前垃圾收集、處理遠 未形成有序體系。拿北京來說,垃圾收集還未完成垃圾袋裝化,更不用提分類 收集。
焚燒雖然可以銷毀塑料袋,不過建一個垃圾焚燒廠是同規模填埋場的20倍的投入。至於人工降解產生有機油料的做法,需要較高純度的塑料製品,大規模處理是不現實的。因此,衛生填埋成為目前能收集塑料的主要辦法。北京已建起阿蘇衛、北神樹和安定3個垃圾衛生填埋場,垃圾填埋場底部鋪設了厚厚的防滲層,並隨著垃圾的堆積,上面不斷用土覆蓋,然後再造植被,以便保證垃圾在一個四周密閉的空間范圍,不會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周圍的空氣。但是,以安定垃圾填埋場為例,面積達300畝的一塊土地也只夠北京一個宣武區使用14年。
抵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做法於不久前得到一些商場的響應,他們嘗試出售可降解的垃圾袋,但是購買者寥寥,因為這種垃圾袋價格在1元以上,並且不能承受較大的重量。萬客隆提倡使用布袋,效果也不理想。
標本兼治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專家認為,一方面應及時有效地處理既生垃圾,一方面用能降解、易降解的製品代替塑料。1998年11月,一種以秸稈作成的一次性餐具首次擺上了北京百盛購物中心的快餐桌。這種餐具不但安全衛生,而且一次性使用後入土即為肥料,入水可成為魚飼料,棄置路邊,幾天後就隨風而去了。在1998年12月13日的「綠色一次性餐具交流會」上,100多家企業展示了他們用稻殼、紙漿、澱粉等為原料製作的餐具。一種生物全降解一次性快餐盒經北京一輕研究所30多名研究人員近三年的研究,日前已通過檢測。測試證實,該餐盒使用後暴露在大自然中,40天內全部變為水和二氧化碳。這種餐盒以澱粉(玉米、木薯澱粉)為原料,加入一年生植物纖維粉和生物防水膠噴注到模具內加熱發泡成型。各種新生的替代產品正處在起步階段,但尚沒有達到大規模生產推廣的水平。
另外;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仍然比較落後,這其實是阻礙白色污染治理的一個重要因素。治理白色垃圾的第一步就是垃圾分裝,這只有在大多數人的自覺環保意識建立起來之後才有望進行。所以,治理白色污染的最重要一點是提高每個人的環境意識。因為白色垃圾需要百年以上時間才可以在自然界自然降解,所以解決它的污染問題真的可以稱為百年難題。
白色污染的防治
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於一次性塑料餐具難降解,現在許多城市都推廣使用綠色餐具——紙制餐具,因為纖維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許多環保專家認為,用紙制餐具代替發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紙制餐具同樣也會帶來視覺上的污染,因為它們的降解速度並不快,往往在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內也不會降解徹底。其次,制紙制餐具時,除用到草漿、稻漿外,還要加入1/3左右的木漿,若全面推廣,勢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導致森林砍伐的加劇。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人均佔有森林面積只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紙漿歷來是耗水大戶、耗能大戶及排污大戶。造漿工藝需大量水,而我國人均水的佔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為世界12個貧水國家的名單上;若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中,會引起水污染;紙制餐具成型後需立即烘乾,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國能源結構是以燃煤為主,這樣就會增加空氣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無論是從環保角度,還是從節約資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紙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不利於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拒絕使用超薄塑料袋買菜或盛裝食物,買菜可用菜籃子或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從而減少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2、回收廢塑料並使之資源化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其實,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復回收使用。廢塑料回收後,進行分類、清洗後再通過加熱熔融,即可重新成為製品。從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氫元素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氫元素組成,只不過分子量較小。因此,把這幾類塑料隔絕空氣加熱至高溫,使之裂解,把裂解產物進行分餾,可製得汽油與柴油。
近年來,一些國家大力開展3R運動:即要求做到廢塑料的減量化(Re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目前,在德、日、美等國家,由於重視對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已經實現了塑料的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3、研究開發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與普通塑料同樣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廢棄後,其化學結構可以在某些條件下發生變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較小的分子,最後,被自然環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類: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雙降解塑料。但是現在許多降解塑料並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變為塑料碎片,據報道,我國陝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已研製成功100%降解的塑料。它是將澱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過特殊設備粉碎成納米級後進行物理結合,再將兩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用這種新技術生產的農用地膜,經過四至五年的大田試驗,結果顯示,在70天至90天內,澱粉完全降解為H2O、CO2,塑料變為對土壤和空氣無害的細小顆粒,並在17個月內同樣完全降解為H2O、CO2。現在這種塑料已投入批量生產。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還遠遠沒有得到大規模使用。開發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為解決白色污染的輔助措施。
4、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陸』 白色污染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自本世紀50年代以來,石油化工技術的進步,帶動了以石油化工衍生物為原料的塑料高分子材料的發展,形成了全球性的「白色革命」。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廣泛地使用塑料。長期以來,由於人們環境意識的淡薄,大量廢舊塑料被隨意拋棄,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形成遍地白花花一片的景象,這就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不僅影響市容美觀,而且潛伏著巨大的危害,嚴重地破壞生態環境,是繼大氣污染、水質污染之後的又一讓人頭疼的環境公害。
所謂「白色污染」,是指廢棄的不易降解的塑料對環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快餐盒、餐具、杯盤、塑料包裝、農用地膜等對環境的污染。
那麼,它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對此,我們分別做了三個試驗。
實驗一 將塑料袋、塑料快餐盒等白色垃圾粉碎,分別掩埋在三個花盆裡蓋好土後往其中一個花盆澆透水,兩個星期後,翻開土檢查,塑料袋、塑料快餐盒絲毫無損傷,塑料袋錶面上布滿水珠。而塑料下的泥土卻沒濕。這表明白色垃圾的隔水性能極好,且極難被大自然降解。
實驗二 把塑料袋、塑料快餐盒粉碎後放入試管,倒入酸,鹼溶液,無變化;倒入汽油、酒精等有機溶劑亦不溶解,這表明白色垃圾耐化學腐蝕,耐有機溶劑。
實驗三 把塑料袋、塑料快餐盒放在酒精燈上加熱,發現其立刻變黑,變成黑色粘稠物體,且散發出刺鼻氣味,這表明白色垃圾熱穩定性差,受熱易分解且放出有污染的氣體。
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廢棄塑料物每年總量達5000多萬噸。中國自90年代以來,塑料廢棄物「突飛猛進」,1995年達200萬噸。自然界中長期堆放的廢塑料,給鼠類、蚊蠅和細菌提供繁殖的場所,易傳染各種疾病。混在土壤中的廢塑料,給農業生產帶來極大危害。丟在地面和水體中的廢塑料,易被動物當成食品吞入而死亡。生活垃圾中的廢棄塑料,給生活垃圾的處理造成困難:填埋則體積大,長期佔用土地;堆肥則會污染地下水;焚燒則會釋放有害氣體,污染大氣。
隨著人們對白色污染的危害越來越深入的認識,人們開始利用各種方法來處理限制白色污染。
針對「白色污染」,鐵路部率先決定在鐵路全線停止使用EPS餐具,一些大城市如杭州、福州、 武漢、上海、廣州、哈爾濱、北京等地也相繼頒布了禁令。今年2月,國家經貿委發布了第6號令, 要求在2000年前淘汰一次性EPS餐具。
據有關部門最新檢索統計,為治理「白色污染」,目前國內已有四種類型替代產品推
出:
1、澱粉類。澱粉類一次性餐具,因防霉變技術尚未解決,設備不完善,且成本過高,故至今仍停留在實驗室研製開發階段。即使今後技術過關,由於我國是缺糧國家,也很難形成市場。
2、雙降解塑料類。此種餐具只是在塑料中加入光敏劑及澱粉,加入部分可降解,其塑料部分仍無法降解,所以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環保產品,不宜推廣。
3、紙漿模塑類。一個紙模餐盒重25克,成本0.35元,日產4萬只餐盒需一噸紙漿,相當於砍伐噸計以上的樹木,一年以300天工作日計算,共要砍伐近300多立方米樹木,這對本是森林貧乏的我國無疑是雪上加霜,而且由此帶來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更不堪設想。當然,不可否認,紙模製品在色澤、韌性及外觀方面均給消費者以清晰之感,但就環境保護而言,紙漿模製品稱不上綠色包裝,加之價格偏高,消費者難以接受。
4、植物纖維類。應該說,植物纖維類是比較被市場看好的。看產品是否是天然綠色包裝,可依據三點來認定:一是包裝材料來源必須為再生資源;二是包裝材料及包裝產品在形成過程中和廢棄後不能對環境造成污染;三是包裝材料及其製品再生產過程中必須節省資源。植物纖維一次性餐具是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秸稈纖維為原料,經特殊工藝壓制而成,正符合這些環保條件。一種方法使用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是通過在塑料中加入一些促進其降解功能的澱粉、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其在一定周期內具有與傳統塑料相同的功能。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後,在自然條件下,其化學結構可發生重大變化,且能迅速降解,變為水、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質,使其「來有影,去無蹤」。這種方法雖然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處理一定的白色污染,但是加入的降解劑又會產生新的污染,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找一些容易降解、無污染、低成本的材料作為替代品。美、英、德、日等國都在進行生物自毀塑料的開發。美國密歇根大學用土豆和玉米為原料,生產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德國哥丁根大學通過對細菌的特定基因隔離,使植物細胞內部生成聚酯而製成生化塑料。日本生命工業技術研究所則開發新型光生物雙降解塑料。英國還研究用糖培養細菌,然後用這種細菌製成可降解塑料。
隨著全球環保高科技的發展,人類將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為指導,進一步探索治理白色污染的新對策。我們相信,人類的生態環境將得到更好的保護。
『柒』 關於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於「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
在城市、旅遊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污染」。
潛在危害
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後,由於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第二,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佔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於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視覺污染」問題,而對於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