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熙環衛
『壹』 安居鎮中學衛生大差,
每塊地方的衛生都是有環衛工人負責打掃的,當然不發達的農村不在這個范圍內,如果你說的那個地方沒有人打掃,那麼你可以到環衛部門投訴,一般都會有人管的,不用太擔心。
『貳』 宋代官員等級以及貨幣單位
北宋後期的武將制度
中央直屬部門
兵部
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是啥都管的總指揮(兵衛、儀仗、鹵簿、武舉、民兵、廂軍、土軍、
蕃軍,四夷官封承襲之事,輿馬、器械之政,天下地土之圖。) 長官兵部尚書 。副職兵部
侍郎。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職官三
樞密院
相當於現在的總司令部 主要職能就是把持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分為十二
房,類似現在的國防部下屬諸司。包括北面房(北方戰區司令部),河西房(西方戰區司令
部),支差房(調撥軍隊的總指揮),在京房(中央警備局),教閱房(訓練基地),廣西
房(南方戰區司令部),兵籍房(官兵檔案局),民兵房(預備役和武警),吏房(人事局
),知雜房(司令部辦公廳),支馬房(專職訓練裝甲部隊:騎兵),小吏房(士官的管理
),長官為樞密使,經常為宰相兼任。這個部門不要和兵部搞混了。兩者是互不隸屬的
都承旨 副都承旨 代表皇帝處理一些軍政事務,可以任命文臣。
軍器監 軍器少監 相當於現在的後勤裝備部。負責各種武器裝備的采購。
中央直屬部隊武將官職
殿前司 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各一人。首都警備司令及副職
殿前司屬下騎兵官員有殿前指揮使、內殿直、散員、散指揮、散都頭、散祗候、金槍班、東
西班、散直、鈞容直
步兵官員有御龍直、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
殿前司直屬官員有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都頭、副都頭、十將、將虞候
殿前司所屬部隊建制四支,稱為四指揮。每指揮官員有指揮使、副指揮使,每都有軍使、副
兵馬使、十將、將虞候、承局、押官
北宋後期殿前司官員權力很大。
中央政府另設精銳部隊負責安全保衛工作。
侍衛親軍馬軍 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各一人,
侍衛親軍步軍 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各一人。
環衛官 皇家宗室擔任的榮譽官職
左、右金吾衛上將軍 大將軍 將軍 中郎將 郎將
左、右衛上將軍 大將軍 將軍 中郎將 郎將
左、右驍衛上將軍 大將軍 將軍
左、右武衛上將軍 大將軍 將軍
左、右屯衛上將軍 大將軍 將軍
左、右領軍衛上將軍 大將軍 將軍
左、右監門衛上將軍 大將軍 將軍
左、右千牛衛上將軍 大將軍 將軍 中郎將 郎將
各路地方武將官職
大都督 設置在各地節度使駐地,一般為節度使或長史兼任
副官為長史 左右司馬 錄事參軍 司戶、司法、司士、司理、文學參軍 助教
制置使 沒什麼用處的邊境要職 不常置
宣諭使 傳達上意的欽差
宣撫使 傳達和軍隊有關的上意的欽差
副職為宣撫副使(曾有宣撫使兼任副使) 宣撫判官
總領 各路掌管軍用錢糧運輸的官員
留守 副留守 中央派至重要城市的特派員
經略安撫使 各路負責民政政的官員
經略安撫都總管 各路負責駐軍行政的官員
走馬承受 經略安撫司向中央傳達軍情的官員。因為時常謊報軍情而起民憤
發運使 負責各地特產上送中央的官員
都轉運使 負責各地錢糧上送中央的官員
招討使 剿滅盜賊的官員
招撫使 收編盜賊的官員
撫諭使 調查民情的官員
鎮撫使 對盜賊「恩威並施」的官員
上述四官在靖康之變後才逐漸重要
各路部分行政武官
路分都監 本路負責衛戍訓練的官員
巡檢司 負責和盜賊作戰的武警官員
提舉弓箭手 負責統計本地弓箭手的情況
提舉保甲司 訓練民兵的官員
府州軍監 實施軍政合一的州的行政長官
總管 州的訓練軍隊長官
縣尉 縣城公安局長
諸軍都統制 副都統制 統制 統領 等職在岳飛傳里很吃香,但北宋時沒什麼特別
有一個大略的宋朝武將品級
驃騎大將軍 從一 輔國大將軍 正二上 鎮國大將軍 正二
冠軍大將軍 正三上 懷化大將軍 正三 雲麾將軍 從三上
歸德將軍 從三 忠武將軍 正四上 壯武將軍 正四
宣威將軍 從四上 明威將軍 從四 定遠將軍 正五上
寧遠將軍 正五 游騎將軍 從五上 游擊將 從五
昭武校尉 正六上 昭武副尉 正六 振威校尉 從六上
振威副尉 從六 致果校尉 正七上 致果副尉 正七
翊麾校尉 從七上 翊麾副尉 從七 宣節校尉 正八上
宣節副尉 正八 御武校尉 從八上 御武副尉 從八
仁勇校尉 正九上 仁勇副尉 正九 陪戎校尉 從九上 陪戎副衛 從九
另外宋史志第一百二十一 職官八 有個 合班之制,上面有各年代文武百官一攬子解決方案
宋錢是存世最多古貨幣,其基本特徵是量大、類多、版別繁雜,市場上絕大多數北宋錢幣價格大都在1~3元之內,南宋銅錢存世稍少,但交易價也在數元左右,同時宋代歷朝都有珍品存世。
宋代年號更換勤速,幾乎每種年號都有通寶、元寶、重寶之別,如徽宗在位25年,建年號有六個之多,鑄錢11種,有的年號為時很短,此間鑄造年號錢更少,經過千年汰選存世更稀,價格居高不下,如建國元寶傳世僅有一枚白銅錢;其餘如宋仁宗使用9個年號,鑄錢11種,南宋理宗改元8次,鑄錢16種等等,留下很多孤品罕品,如重和通寶、靖康元(通)寶、純熙元寶等,尤其是宋欽宗所鑄靖康錢歷來被泉界所推許。
宋錢錢文書法豐富多彩,真、草、隸、篆、行品種俱全,如徽宗瘦金體手書的崇寧、大觀、宣和等錢在中國書法和鑄幣史上享有盛譽,更有某些年號某種書法錢幣罕見異常,如仁宗年間僅見之九疊篆皇宋通寶,另有隸書紹聖、元府、聖宋、聖和銅品、右挑宋元、縮水淳化、大字崇寧等皆為罕見之珍品,價格遠超儕輩。
另外宋錢寶文有的只限於鑄造鐵錢,有的則鑄量極少,此類銅錢不是珍貴的鐵母鐵范銅,即為有價無市之珍品,如熙寧通寶、元封、元府重寶,聖宋通寶、宣和元寶等。還有一些特異形制古錢,如廣穿鐵母、臨安府銅、鉛牌,折二皇宋通寶、小平崇寧、大型至和、折十祥府、咸平等珍鉛罕品價值不菲。
宋錢中還有一些特殊背文者,如背星月祥符,背"十"崇寧重寶、背"當五"皇宋,背"永"慶元,背"虢""坊"至元,背巨星太平皆身價百倍宋代錢幣一般是每換一次年號就新鑄一種錢,其鑄量、種類之多,為歷朝罕有。兩宋300年間,通行以小平及折二錢為主,間亦行用大錢,其輪廓、大小都有一定標准。自南宋淳熙七年開始,錢背以數字紀年,錢文書體也逐漸以宋體為主。總的來講,兩宋錢幣的鑄工考究,徽宗時期尤為突出,獨創一格的瘦金體見於錢文,秀纖的書法配以精湛的鑄工。常使偽製品相形見拙。宋錢的另一個特徵就是版別多,如宣和、政和共有數百種版別。南宋的嘉定鐵錢除大小不同外,又紅又專有通寶、元寶、重寶、新寶、永寶、真寶、珍寶、正寶、之寶、萬寶等10餘種,而背文以有紀地、紀年、紀值的區別,歷朝以來,實屬創見。普通宋錢無人偽造,而康定、至和重寶背坊、虢,聖宋通寶、靖康等品種的偽錢較多,凡遇到這類錢幣時必須慎重對待,要仔細觀察有否做偽痕跡,是否與大量的普通宋錢形制相合,南宋的臨安府錢牌有三種式樣;一種是上下圓角;另一種是上下方角;第三種是上圓下方。清代仿造者取其錢翻砂,製成的贗品幾能亂真,唯銹色、色漿不及,個別字文走形。
宋朝時1兩銀子=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古代的金銀銅等貨幣的購買力一直是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這部閑話水滸也將宋代的貨幣轉換成今天的人民幣以符合現代語境。無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貨幣的專家,要完全精確的換算顯然是不可能的。這里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的估算數字,讓讀者可以有個基本的概念。
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而宋代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是不作為貨幣使用的。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比方說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而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方法,無齋主人忽略這些因素。
『叄』 哪個牌子的集成牆板比較環保
我朋友的房子用的是麗尚印象的集成牆板,剛裝完的時候一點味道都沒有,比一般的裝修環保多了。
『肆』 我知道樹派環保光觸媒是從日本進口的,那它性價比高嗎
不是這樣的,不是說日本進口就是好的,你可以熟悉一下日本人從來都不用光專觸媒除甲醛,屬日本裝修方面根本沒除甲醛需求,日本對板材的要求極高,材料根本不含甲醛,光觸媒是日本人用在塗外牆的,島國潮濕,光觸媒可以殺死黴菌,防止牆體發霉。
根據現有的情況來看,光觸媒一般用在皮革廠,紡織廠,板材廠等工業上用於產品的甲醛治理,這些通常都需要紫外光的參與反應。所以家庭是不使用光觸媒治理的,家庭甲醛治理一般情況下會選用光綠素的會比較多,由於光綠素源於植物的光感分子,其原理類似於植物光合作用,更適合新居裝修時候的甲醛治理去除。
『伍』 20首古詩加註釋
古詩太多了,列舉1首,以供參考:
1: 早春
(唐)韓愈
天街[1]小雨潤如酥[2],版
草色遙看近權卻無。
最是[3]一年春好處[4],
絕勝[5]煙柳滿皇都。
(詞語注釋)
[1]天街――京城(長安)的街道。
[2]酥――用牛羊奶製成的油。
[3]最是――正是。
[4]處――時候,只在詩詞里才這樣用。
[5]絕勝――遠遠勝過。
譯文:
皇城下著小雨,把大地浸潤得酥軟,
小草鑽出地面,遠看一片淺綠近看卻無。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
它遠遠勝過了滿城煙柳的京晚春景。
『陸』 北京朝陽區有多少個小區都叫什麼急求謝謝
公寓名稱
中海凱旋
南池子文化保護區
GOGO新世代
銀網中心
水墨風景
瞰都
樂府江南
慧時欣園
將府花園
佳匯國際中心
LOFTEL
光大西園
新融苑
鑫海園
荷塘月舍
金源時代
華紡易城
建國公寓
峻峰華亭
漪龍台
財滿街
熙府桃園
京城仁合
光大馨園
澳洲康都
礦大教師公寓
帕納溪谷
麗陽四季
恬心家園
美華世紀
歐陸苑
燕莎後
優山美地
勝古馨園
五棟大樓
牛街18
紅蓮晴園
嘉豪國際
中海安德魯斯
京師園
外企國際
富卓花園
萬年花城
時代廬峰
吉利雙星
榮尊堡
庚坊國際
華悅國際公寓
城品建築
湯泉藝墅
新奧洋房
長島瀾橋
懿品閣
白領家園
雍和大廈
東方國際公寓
上東三角洲
惠安軒
水上華城
第三置業
東區國際
華騰大廈
星河城
毓秀園
石韻浩庭
首科花園
阿波羅公寓
麗濠園
公園大道
翠城
果嶺上層建築
儒林苑
金隅麗港城
寶星苑
太利花園
卡布其諾
仕源御墅
盈都大廈
楓藍國際公寓
富通大廈
長安星園
匯福軒
東環居苑
長安新城
安德馨居
長河灣
龍閣
澳林春天
德國印象
鉑宮
陶然北岸
德勝置業大廈
新世界公寓
天和人家
財富中心
禾風相府
華貿中心
金地國際花園
錦官苑
境界
增光佳苑
萬象新天
企圖ATT
水岸銀沙
水木蘭亭
東方世紀城
品閣公寓
西豪逸景
新海苑
和喬麗致
寶星國際
長安西點
西府景園
鵬安世紀大廈
鹿港嘉苑
萬達廣場
銀豐大廈
金隅國際
尚都國際中心
金海國際
大河庄園
日月天地大廈
半島國際
麒麟家園
宣頤家園
城市月光
西山庭院
清楓華景園
財經中心
鴻安國際大廈
東內北小街
泰華濱河苑
紫金長安
百環家園
領行國際
建外外交公寓
嘉禾園
塞納維拉
左安漪園
第七街區
富景花園
富爾大廈
吉晟別墅
九合苑
時間國際
溫特萊中心
觀築
逸升軒
新怡家園
萬方阿波羅
綠波漫板
投資廣場
中和家園
本家潤園
藍珏苑
凱旋城
藍鈺苑
豪景大廈
蘋果社區
朝外MEN
遠洋山水
長銀大廈
日月天地
巷上嘉園
朝內倉南
潤楓德尚
光大名築
頤陽山水居
北京五月
星域軒
炫特區
盛今大廈
藍爵嘉苑
左岸公社
小街俊景
環衛家園
泰悅豪庭
朝內南小街
萬芳苑
新裕家園
東方城
裕澤園
雙陽小區
華源之星
龍岳洲
昆泰國際中心
世紀東方城
靜之湖
向來家園
觀河錦園
中雅大廈
朝內北小街
亞奧陽光
金寶街
西山美墅館
城南嘉園
南湖西園
耕天下
華城
星源公寓
英嘉公寓
蜂鳥社區
私摩空間
璟蓮馨苑
嘉華世紀軒
清上園
威凱星期八
珠江帝景
東方瑞景
中興嘉園
恆華國際
酈城
雙城公寓
富宏馨居
易構空間
太陽星城
東內南小街
馨銘園
碧水星閣
遠洋新干線
北新倉
飄HOME
公園5號
高爾夫公寓
楓度柏林
CBD總部公寓
四方景園
力度家園
湯HouSe
陽光上東
星源國際
遠洋商務
觀瀾國際公寓
大行基業大廈
數碼大廈
長椿苑
正陽天下
美林香檳小鎮
通用時代
億城中心
橙色年代
甲方乙方
大河庄苑
國恆基業大廈
北衛家園
中海豪庭
世紀新景
未來明珠
solo
海雲軒
外國專家公寓
都市馨園
建清園
大龍公寓
怡佳家園
華冠麗景
芳林苑
清林苑
西屋國際
邁豪時代
泰和嘉苑
交東小區
東四奧運
摩碼大廈
美麗西園
金世紀嘉園
溫莎大道
珠江羅馬嘉園
亮馬嘉園
萬和世家
金橋國際公寓
銀領國際
龍騰苑
凱景銘座
金雅園
交道口
匯新家園
成苑公寓
電子城小區
濠景閣
和木山莊
泰然居
南曦大廈
相來家園
翡翠城
非常生活
博雅西園
亮馬新世家
國英一號
竹溪園
金地格林小鎮
龍苑別墅
柳芳居
上地嘉園
觀瀾國際花園
國典華園
富瑞苑
北歐印象
逸成東苑
新紀元
怡思苑
知春園
幸福國際
馨蓮茗園
振興馨園
綠蔭花園
富海中心
寶潤苑
金榮苑
知春家園
米蘭天空
富力城
浉城百麗
名仕花園
暢清園
景泰家園
財智公館
天天家園
健翔山莊
康橋水郡
奧林匹克花園
誠品建築
雅典娜庄園
蝶翠華亭
東恆時代
晨曦家園
蓮馨嘉園
溫泉居
泛亞大廈
住邦2000
西環景苑
和平新城
新榮苑
靜源居
東旭花園
SOLO公寓
陽光地帶
新科祥園
朝陽無限
中黎科技園
新華聯家園
信德園
博海閣
頤安嘉園
碧水雲天
新明嘉園
凱泰公寓
萬事吉公寓
富華家園
寶星園
尚座大廈
數碼01大廈
帝京花園
朝內頭條小區
戀日國際公寓
信恆大廈
昆明大廈
康城花園
名都園
魯藝上河村
金祥嘉園
未來明珠家園
百旺家苑
金蘋閣
湖景苑
倚林佳園
嘉業大廈
藍堡公寓
開陽佳境
黎明新座
金港國際
康堡花園
北京印象
香山藝墅
玉阜嘉園
中海馥園
麗豪園
海潤國際公寓
陽光曼哈頓
靜馨嘉園
志新學苑
未來假日花園
藍T公寓
萊泰花園
中加大廈
釣魚台庄園
科南中心
新紀元家園
盛鑫嘉園
楓露皇苑
萊蒙湖別墅
麗湖園
世橋國貿公寓
城市之光
夏都盈座
樂瀾寶邸
銀街俊景
裕祥花園
慧谷陽光
藍色家族
海晟名苑
建外SOHO
太陽國際公館
文慧園
雪梨澳鄉
海運倉
世紀金色嘉園
後現代城
西山新村
城市芳庭
頤豐庄園
民安小區
萊茵河畔
順天麗景
玉秀園
亞運新新家園
陽光新干線
都市心海岸
富明大廈
寶潤家苑
俊景苑
柏儒苑
棕櫚泉國際公寓
時代芳群
暢春園
世紀經貿大廈
亮馬水晶
早安方庄
珠江綠洲
領秀矽谷
優士閣
華陽家園
財智中心
山水傾城
上園公寓
都會國際
富頓中心
豐融園
長遠天地
UHN國際村
恆興大廈
豆瓣小區
德勝園
金榜園
雲河公寓
崇文小區
天竺花園
京瑞大廈
慧谷時空
迦南公寓
奇石花園
芳星園
都景苑
怡景城
寶隆公寓
紫竹苑
華陽公寓
慧德園
翠微家園
香堂文化新村
世都公寓
立恆名苑
嘉蓮苑
華堂公寓
文林商苑
宏景綠洲
麗晶苑
望京花園
玲瓏花園
西湖新村
紫羅園
當代城市
恆松園
庄勝公寓
華墅洋房
潤佳別墅
華寶公寓
九龍家園
運通花園
怡龍別墅
學府園
溫泉花園
非常宿舍
璽萌鵬苑
玫瑰庄園
鑫兆麗園
佳境天城
梧桐人家
錦秋知春
和平西苑
慧新家園
百萬家園
華鼎世家
浙江大廈
新世華苑
麗景家園
碧水園
匯景閣
亮馬名居
華匯公寓
冠城南園
中集大廈
白橋苑
和景園
知春時代
豪柏公寓
萬科青青家園
東景園
加利大廈
星海明珠
九台庄園
翌景嘉園
新新小鎮
南新園
華普公寓
富貴園
聽濤雅苑
動力街區
王府農場
陽光麗景
交大嘉園
慧谷根園
長安大廈
南湖中園
紫芳園
幸福一村
紫南家園
新康家園
藍籌名座
匯達公寓
長安花園
中景濠庭
天兆家園
京貿國際公寓
華祥苑
數碼銀座
巴黎公寓
頤西庄園
萬科星星家園
榮豐2008
楓樺豪景
遠洋德邑
世紀金源
賽迪大廈
山水文園
理想大廈
同仁園
麗京花園
武夷花園
澗橋泊屋館
鑫兆佳園
楓潤家園
城華園
玉泉嘉園
碧興園
天慧園
雙紫園
富成大廈
激光大廈
龍華苑
英特公寓
蓮馨家園
中盛大廈
大隱名座
幸福家園
萬科新新家園
新紀家園
新文化街
旭日家園
長新別墅
玉淵潭南路9號院
庄維花園
天賜良緣
冠英園
廣信嘉園
麗水灣畔
德勝世嘉
美景東方
日壇晶華
天潤別墅
傑座大廈
東晶國際公寓
草橋欣園
皇家新村
方丹苑
國展新座
紫東苑
恆富花園
椿樹園
金寶花園
京寶花園
豐雅園
金茂公寓
祥和苑
通惠家園
依蓮軒
富萊茵
綠蔭芳林
怡秀園
芳古園
國英園
富泉花園
上龍西里
國英1號
芳園逸居
恆昌花園
國際花園
安立花園
光華欣居
天秀花園
京香福苑
望山園
康寧居
官書苑
華府景園
時代庄園
星島嘉園
璽萌麗苑
慧忠北里
華輝苑
雙花園
洋橋大廈
廣通苑
海輝公寓
博海家園
京通新城
希格瑪公寓
建外華僑村
空間蒙太奇
嘉多麗苑
陽光四季
雙旭花園
都市芳園
明春庄園
頤和山莊
九台2000
漢華苑
幸福公寓
科技創業園
興隆家園
晨曦花園
世紀龍都國際公寓
燕歸園
智學苑
庄勝廣場
裕京花園
利景名門
華澳公寓
西晴公寓
旭風苑
物華大廈
鋒尚公寓
龍騰閣
嘉銘桐城
望興園
團圓居
中日專家公寓
東風家園
華通大廈
永泰園
榮寧園
金宸公寓
怡麗園
仟村苑
鳴城苑
中燦苑
菊兒胡同
綠波園
園中園
一棟洋房
雙成公寓
萬壽園
芳園麗湖園
精圖雅苑
中關村大廈
麗景馨居
朗琴園
珠江駿景
沁春家園
玉桃園
泉發花園
舒至家園
鴻運家園
方寶苑
博望園
高斕公寓
新康園
嘉和園
安慧里
華盛樂章
北辰綠色家園
福怡苑
玉菲園
蓬萊苑
雙裕花園
新康花園
怡升園
風芳園
建予園
望京明苑
西部樂園
京香花園
當代青雲
書香亭
康家園
幸福三村
育慧里
萬景公寓
似海怡家
南湖東園
深房大廈
海豐園
城市印象
玫瑰花園
勁松嘉園
匯豪閣
八仙別墅
橘郡
水印長灘
百環公寓
望京
聚龍花園
錦湖園
陽光100
現代城
SOHO現代城
朝陽園
雅寶公寓
建國國際公寓
恆基中心
麗舍公寓
新世界太華公寓
世方豪庭
清境明湖
華騰園
美惠大廈
宏源公寓
景園大廈
盛世嘉園
匯園公寓
恩濟花園
恩濟庄園
燕華苑
迪陽公寓
京華豪園
怡景園
雅詩閣
中國第一商城
旺座中心
世貿國際公寓
新城國際
萬豪國際公寓
光彩國際公寓
聯寶花園
東湖別墅
京達花園
京達國際花園
碧湖居
東方銀座
亮馬大廈
三全公寓
雍景台
燕莎中心公寓
巨石公寓
賓都苑
元嘉國際公寓
當代萬國城
福景苑
錦綉園
瑞城中心
第一上海中心
星城國際
和喬麗晶
鑽石公寓
芳園公寓
嘉和麗園
麗都公寓
嘉林花園
京潤水上花園
國際友誼花園
富成花園
銀湖別墅
銀楓家園
鳳凰城
大西洋新城
麗苑公寓
寶鼎廣場
金島花園
陽明廣場
亞運花園
陽光廣場
紫玉山莊
匯園國際公寓
名人廣場
華亭嘉園
羅馬花園
京友公寓
麗華苑
成銘大廈
官園公寓
城市廣場
松榆公寓
香榭舍
金都公寓
華德公寓
鴻運花園
美麗亞洲
龍城花園
知春大廈
科技會展中心
航天長城大廈
方圓大廈
華澳中心
玫瑰園
碧水庄園
萬泉新新家園
冠城園
龍寶大廈
雍和家園
美林花園
萬地名苑
今日家園
圓明園花園
怡美家園
學知園
學知軒
水清木華園
華清嘉園
東升園
沁園公寓
紫金庄園
陽春光華
光大花園
新中環公寓
新起點嘉園
豪景佳苑
世紀城
美麗園
曙光花園
紫竹花園
中海雅園
鑫德嘉園
人濟山莊
國興家園
滿庭芳園
漢榮家園
都市網景
太陽園
太月園
宏嘉麗園
王府花園
名流花園
天通苑
萬科星園
北苑家園
風林綠洲
華馨公寓
新榮家園
天創世緣
北辰花園
匯欣公寓
錦綉馨園
歐陸經典
嘉銘園
世紀村
亞運豪庭
新都市計劃
世紀寶鼎
吉利家園
千鶴家園
綠雅閣
和泰園
國展家園
芳馨園
浩鴻園
力鴻花園
傑寶公寓
上龍嘉園
三秀涵雅居
泰利明苑
安和家園
新天第
世紀嘉園
惠新苑
安聖苑
安貞雅園
勝古家園
華世隆國際公寓
馬甸經典家園
華展公寓
華邸尊邸
華盛家園
中鑫嘉園
依都閣
金暉嘉園
遠洋風景
時代之光
今典花園
頤源居
幸福二村
安慧北里
鑫雅苑
鵬潤家園
九龍花園
怡馨園
世恆花園
芳草苑
萬科城市花園
柳清居
國際港
麗水嘉園
卧龍花園
盛和家園
望京新城
風格雅園
望都家園
韋伯豪
韋伯時代
陽光都市
東潤楓景
風景線
吉慶里
深藍華亭
中海紫金苑
聖馨大地
方舟苑
嘉德公寓
萬博苑
康樂里
京達國際公寓
仟村商務大廈
天緣公寓
龍珠公寓
健翔園
東中街46號
團結公寓
清芷園
嘉潤花園
都會華庭
吉祥里
慧忠園
花市棗苑
東花市北里
芳群公寓
綠景苑
廣馨居
鹿鳴苑
香江花園
九龍山莊
東麗溫泉花園
航南大廈
富潤家園
丹耀大廈
榆園公寓
建業苑
戀日家園
東環18
百朗園
甘露家園
建欣苑
王府公寓
新世界家園
方安苑
東花市
大雄城市花園
安貞苑
西華經典
博雅園
伯寧花園
高瀾大廈
慧谷金色家園
蓮花小區
安苑北里
望京西園
金谷小區
芳城園
麗斯花園
紫光園
怡海花園
豪威嘉園
亞運村華僑公寓
菜百新世紀
外國專家大廈
利澤西園
豐匯園
玉景公寓
陶然居
方林苑
富麗華園
蓬萊公寓
楓丹麗舍
望興居
華潤國際公寓
方華苑
璽萌苑
海德堡
御景園
海泰大廈
廣華軒
林達大廈
嘉慧苑
晨光家園
凌雲居
百環花園
昆明湖別墅
陽光華苑
新景家園
海天中心
蓮香園
豐益花園
和祥苑
望馨園
亞奧人家
合木山莊
遠洋天地
華源新第
樂成國際
『柒』 宋朝文武百官的官職名稱及其管理的事務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師、三公不常置,宰相不專任三省長官,尚書、門下並列於外,又別置中書禁中,是為政事堂,與樞密對掌大政。天下財賦,內庭諸司,中外筦庫,悉隸三司。中書省但掌冊文、覆奏、考帳;門下省主乘輿八寶,朝會板位,流外考較,諸司附奏挾名而已。台、省、寺、監,官無定員,無專職,悉皆出入分涖庶務。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類以他官主判,雖有正官,非別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故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不預朝政,侍郎、給事不領省職,諫議無言責,起居不記注;中書常闕舍人,門下罕除堂侍,司諫、正言非特旨供職亦不任諫諍。至於僕射、尚書、丞、郎、員外,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其官人受授之別,則有官、有職、有差遣。官以寓祿秩、敘位著,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別為差遣以治內外之事。其次又有階、有勛、有爵。故仕人以登台閣、升禁從為顯宦,而不以官之遲速為榮滯;以差遣要劇為貴途,而不以階、勛、爵邑有無為輕重。時人語曰:「寧登瀛,不為卿;寧抱槧,不為監。」虛名不足以砥礪天下若此。外官,則懲五代藩鎮專恣,頗用文臣知州,復設通判以貳之。階官未行之先,州縣守令,多帶中朝職事官外補;階官既行之後,或帶或否,視是為優劣。
大凡一品以下,謂之「文武官」;未常參者,謂之「京官」;樞密、宣徽、三司使副、學士、諸司而下,謂之「內職」;殿前都校以下,謂之「軍職」。外官則有親民、厘務二等,而監軍、巡警亦比親民。此其概也。故自真宗、仁宗以來,議者多以正名為請。咸平中,楊億首言:「文昌會府,有名無實,宜復其舊。」既而言者相繼,乞復二十四司之制。至和中,吳育亦言:「尚書省,天下之大有司,而廢為閑所,當漸復之。」然朝論異同,未遑釐正。神宗即位,慨然欲更其制。熙寧末,始命館閣校《唐六典》。元豐三年,以摹本賜群臣,乃置局中書,命翰林學士張璪等詳定。八月,下詔肇新官制,省、台、寺、監領空名者一切罷去,而易之以階。九月,詳定所上《寄祿格》。會明堂禮成,近臣遷秩即用新制,而省、台、寺、監之官,各還所職矣。五年,省、台、寺、監法成。六年,尚書新省成,帝親臨幸,召六曹長貳以下,詢以職事,因誡敕焉。初,新階尚少,而轉行者易以混雜。及元祐初,於朝議大夫六階以上始分左右。既又以流品無別,乃詔寄祿官悉分左右,詞人為左,餘人為右。紹聖中罷之。崇寧初,以議者有請,自承直至將仕郎,凡換選人七階。大觀初,又增宣奉至奉直大夫四階。政和末,自從政至迪功郎,又改選人三階,於是文階始備。而武階亦詔易以新名:正使為大夫,副使為郎,而橫班十二階使、副亦然。故有郎居大夫之上者。繼以新名未具,增置宣正履正大夫、郎凡十階,通為橫班,而文武官制益加詳矣。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平庶政,事無不統。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為真相之任,無常員;有二人,則分日知印。以丞、郎以上至三師為之。其上相為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其次為集賢殿大學士。或置三相,則昭文、集賢二學士並監修國史,各除。唐以來,三大館皆宰臣兼,故仍其制。國初,范質昭文學士,王溥監修國史,魏仁浦集賢學士,此為三相例也。神宗新官制,於三省置侍中、中書令、尚書令,以官高不除人,而以尚書令之貳左、右僕射為宰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以行侍中之職;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以行中書令之職。政和中,改左、右僕射為太宰、少宰,仍兼兩省侍郎。靖康中,復改為左、右僕射。平章軍國重事元祐中置,以文彥博太師、呂公著守司空相繼為之,序宰臣上。所以處老臣碩德,特命以寵之也。故或稱「平章軍國重事」,或稱「同平章軍國事」。五日或兩日一朝,非朝日不至都堂。其後,蔡京、王黼以太師總三省事,三日一朝,赴都堂治事。開禧元年,韓侂胄拜平章,討論典禮,乃以「平章軍國事」為名。蓋省「重」字則所預者廣,去「同」字則所任者專。邊事起,乃命一日一朝,省印亦歸其第,宰相不復知印。其後,賈似道專權,竊位日久,尊寵日隆,位皆在丞相上。元豐新官制,廢參知政事,置門下、中書二侍郎,尚書左、右丞以代其任。建炎三年,復以門下、中書侍郎為參知政事,而省左、右丞。乾道八年,改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其參知政事如故,以中大夫以上充,常除二員或一員。嘉泰三年,始除三員。故事,丞相謁告,參預不得進擬。惟丞相未除,則輪日當筆,然多不逾年,少僅旬月。淳熙初,葉衡罷相,龔茂良行相事近三年,亦創見也。
門下省受天下之成事,審命令,駁正違失,受發通進奏狀,進請寶印。凡中書省畫黃、錄黃,樞密院錄白、畫旨,則留為底。及尚書省六部所上有法式事,皆奏覆審駁之。給事中讀,侍郎省,侍中審,進入被旨畫聞,則授之尚書省、樞密院。即有舛誤應舉駁者,大則論列,小則改正。凡文書自內降者,著之籍。章奏至,則受而通進,俟頒降,分送所隸官司。凡吏部擬六品以下職事官,則給事中校其仕歷、功狀,侍郎。侍中引驗審察,非其人則論奏。凡遷改爵秩、加敘勛封、四選擬注奏鈔之事,有舛誤,退送尚書省。覆刑部大理寺所斷獄,審其輕重枉直,不當罪,則以法駁正之。
國初循舊制,以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之職,復用兩制官一員判門下省事。官制行,始釐正焉。凡官十有一:侍中、侍郎、左散騎常侍各一人,給事中四人,左諫議大夫、起居郎、左司諫、左正言各一人。先是,中書人吏分掌五房:曰孔目房、吏房、戶房、兵禮房、刑房;又有主事、勾銷二房。至是,厘中書為三省,分兵與禮為六房,各因其省之事而增益之。門下凡分房十:曰吏房,曰戶房,曰禮房,曰兵房,曰刑房,曰工房,皆視其房之名,而主行尚書省六曹二十四司所上之事;曰開拆房,曰章奏房,曰制敕庫房,亦皆視其名,而受遣文書、表狀,與供閱敕令格式、擬官爵封勛之類,惟班簿、本省雜務則歸吏房。吏四十有九:錄事、主事各三人,令史六人,書令史十有八人,守當官十有九人。而外省吏十有九人:令史一人,書令史二人,守當官六人,守闕守當官十人。元豐八年,以門下、中書外省為後省,門下外省復置催驅房。元祐三年,詔吏部注通判,赴門下引驗;應省、台、寺、監諸司人吏四分減一。復置點檢房。四年,又別立吏額。紹聖二年,守闕守當官,門下、中書省各以百人,尚書省百五十人為額。四年,三省吏員並依元豐七年額。給事中四人,分治六房,掌讀中外出納,及判後省之事。若政令有失當,除授非其人,則論奏而駁正之。凡章奏,日錄目以進,考其稽違而糾治之。故事,詔旨皆付銀台司封駁。官制行,給事中始正其職,而封駁司歸門下。中書省掌進擬庶務,宣奉命令,行台諫章疏、群臣奏請興創改革,及中外無法式事應取旨事。凡除省、台、寺、監長貳以下,及侍從、職事官,外任監司、節鎮、知州、軍通判,武臣遙郡橫行以上除授,皆掌之。
凡命令之體有七:曰冊書,立後妃,封親王、皇子、大長公主,拜三師、三公、三省長官,則用之。曰制書,處分軍國大事,頒赦宥德音,命尚書左右僕射、開府儀同三司、節度使,凡告廷除授,則用之。曰誥命,應文武官遷改職秩、內外命婦除授及封敘、贈典,應合命詞,則用之。曰詔書,賜待制、大卿監、中大夫、觀察使以上,則用之。曰敕書,賜少卿監、中散大夫、防禦使以下,則用之。曰御札,布告登封、郊祀、宗祀及大號令,則用之。曰敕榜),賜酺及戒勵百官、曉諭軍民,則用之。皆承製畫旨以授門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留其所得旨為底:大事奏稟得旨者為「畫黃?,小事擬進得旨者為「錄黃」。凡事干因革損益,而非法式所載者,論定而上之。諸司傳宣、特旨,承報審覆,然後行下。
設官十有一:令、侍郎、右散騎常侍各一人,舍人四人,右諫議大夫、起居舍人、右司諫、右正言各一人。
分房八、曰吏房,曰戶房,曰兵禮房,曰刑房,曰工房,曰主事房,曰班簿房,曰制敕庫房。元祐以後,析兵、禮為二,增催驅、點檢,分房十有一,後又改主事房為開拆。凡吏房,掌行除授、考察、升黜、賞罰、廢置、薦舉、假故、一時差官文書。曰戶房,掌行廢置升降郡縣、調發邊防軍須、給貸錢物。曰禮房,掌行郊祀陵廟典禮、後妃皇子公主大臣封冊、科舉考官、外夷書詔。曰兵房,掌行除授諸蕃國王爵、官封。曰刑房,掌行赦宥及貶降、敘復。曰工房,掌行營造計度及河防修閉。凡尚書省所上奏請、台諫所陳章疏、內外臣僚官司申請無法式應取旨者,六房各視其名而行之。曰主事房,掌行受發文書。曰班簿房,掌百官名籍具員。曰制敕庫房,掌編錄供檢敕、令、格、式及架閣庫。曰催驅房,督趣稽違。曰點檢房,省察差失。吏四十有五:錄事三人,主事四人,令史七人,書令史十有四人,守當官十有七人。而外省吏十有九人:令史一人,書令史二人,守當官六人,守闕守當官十人。建炎三年指揮,中書門下省並為一。中書省錄事、主事、令史、書令史、守當官共四十三人;門下省錄事、主事、令史、書令史、守當官共四十六人,依祖額以八十九人為額。守闕守當官兩省各一百人,共存留一百五十人,中書省六分,門下省四分。
尚書省掌施行制命,舉省內綱紀程式,受付六曹文書,聽內外辭訴,奏御史失職,考百官庶府之治否,以詔廢置、賞罰。曰吏部,曰戶部,曰禮部,曰兵部,曰刑部,曰工部,皆隸焉。凡天下之務,六曹所不能與奪者,總決之;應取裁者,隨所隸送中書省、樞密院。事有成法,則六曹準式具鈔,令、僕射、丞檢察簽書,送門下省畫聞。審察吏部注擬文武官及封爵承襲、賜勛定賞之事。朝廷有疑事,則集百官議其可否。凡更改申明敕令格式、一司條法,則議定以奏覆,太常、考功謚議亦如之。季終,具賞罰勸懲事付進奏院,頒行於天下。大祭祀則誓戒執事官。
設官九:尚書令、左右僕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員外郎各一人。分房十:曰吏房,曰戶房,曰禮房,曰兵房,曰刑房,曰工房,各視其名而行六曹諸司所上之事;曰開拆郎,主受遣文書;曰都知雜房,主行進制敕目、班簿具員,考察都事以下功過遷補;曰催驅房,主考督文牘稽違;曰制敕庫房,主編檢敕、令、格、式,簡納架閣文書。置吏六十有四都事三人,主事六人,令史十有四人,書令史三十有五人,守當官六人。元豐四年,詔尚書都省及六曹,各輪郎官一員宿直。五年,詔得旨行下並用紥子。紹聖元年,詔在京官司所受傳宣、內降,隨事申尚書省或樞密院覆奏。二月,詔尚書都省彈奏六察御史,糾不當者。
左僕射右僕射掌佐天子議大政,貳令之職,與三省長官皆為宰相之任。大祭祀則掌百官之誓戒,視滌濯告潔,贊玉幣爵玷之事。自官制行,不置侍中、中書令,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行侍中、中書令職事。政和中,詔曰:「昔我神考,訓迪厥官,有司不能奉承,仰惟前代以仆臣之賤,充宰相之任,可改左僕射為太宰,右僕射為少宰。」靖康元年,詔依元豐舊制,復為左、右僕射。南渡後,置左、右丞相,省僕射不置。
左丞右丞掌參議大政,通治省事,以貳令、僕射之職。僕射輪日當筆,遇假故,則以丞權當筆知印。大祭祀酌獻,薦饌進熟,則受爵酒以授僕射。舊班六曹尚書下,官制行,升其秩為執政。元豐五年五月,詔左右僕射、丞合治省事。是月,御史言:「左、右丞蒲宗孟、王安禮於都堂下馬,違法犯分。」安禮爭論帝前,神宗是之。今左、右丞於都堂上下馬,自此始。南渡後,復置參知政事,省左、右丞不置。
左司郎中右司郎中左司員外郎右司員外郎各一人,掌受付六曹之事,而舉正文書之稽失,分治省事:左司治吏、戶、禮、奏鈔、班簿房,右司治兵、刑、工、案鈔房,而開拆、制敕、御史、元豐六年,都司置御史房,主行彈糾御史案察失職。催驅、封樁印房,則通治之,有稽滯,則以期限舉催。初,於都司置吏設案,而議者謂台郎宰掾不當自為官司。遂隨省房分治所領之事,惟置手分、書奏各四人,主行校定省吏都事以下功過及遷補之事。
制置三司條例司掌經畫邦計,議變舊法以通天下之利。熙寧二年置,以知樞密院陳升之參知政事王安石為之,而蘇轍、程顥等亦皆為屬官。未幾,升之相,乃言:「條例者有司事爾,非宰相之職,宜罷之。」帝欲並歸中書,安石請以樞密副使韓絳代升之焉。三年,判大名府韓琦言:「條例司雖大臣所領,然止是定奪之所。今不關中書而徑自行下,則是中書之外又有一中書也。」五月,罷歸中書。
三司會計司熙寧七年,置於中書,以宰相韓絳提舉。先是,絳言總天下財賦,而無考較盈虛之法,乃置是司。既而事多濡滯,八年,絳坐此罷相,局亦尋廢。
編修條例司熙寧初置,八年罷。
樞密院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以佐邦治。凡侍衛諸班直、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戍、賞罰之事,皆掌之。以升揀、廢置揭帖兵籍;有調發更戍,則遣使給降兵符。除授內侍省官及武選官,將領路分都監、緣邊都巡檢使以上。大事則稟奏,其付授者用宣;小事則擬進,其付授者用紥。先具所得旨,關門下省審覆。面得旨者為錄白,批奏得畫者為畫旨,並留為底。惟以白紙錄送,皆候報施行。其被御寶批旨者,即送門下省繳覆。應給誥者,關中書省命詞。即事干大計,造作、支移軍器,及除都副承旨、三衙管軍、三路沿邊帥臣、太僕寺官,文臣換右職,仍同三省取旨。三司使使副使判官鹽鐵使度支使戶部使三部副使三部判官三司之職,國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總國計,應四方貢賦之入,朝廷之預,一歸三司。通管鹽鐵、度支、戶部,號曰計省,位亞執政,目為計相。其恩數廩祿,與參、樞同。太平興國八年,分置三使。淳化四年,復置使一員,總領三部。又分天下為十道:曰河南,河東,關西,劍南,淮南,江南東、西,兩浙,廣南。在京東曰左計,京西曰右計,置使二員分掌。俄又置總計使判左、右計事,左、右計使判十道事,凡干涉計度者,三使通議之。五年,罷十道左右計使,復置三部使。咸平六年,罷三部使,復置三司一員。闕正使,則以給、諫以上權使事。
使一人,以兩省五品以上及知制誥、雜學士、學士充。亦有輔臣罷政出外,召還充使者。使闕,則有權使事;又闕,則有權發遣公事。掌邦國財用之大計,總鹽鐵、度支、戶部之事,以經天下財賦而均其出入焉。凡奏事及大事悉置案,奏牒常事止署案。太平興國初,以賈琰為三司副使,七年,以侯陟、王明同判三司,遂省副使。鹽鐵,掌天下山澤之貨,關市、河渠、軍器之事,以資邦國之用。度支,掌天下財賦之數,每歲均其有無,制其出入,以計邦國之用。戶部,掌天下戶口、稅賦之籍,榷酒、工作、衣儲之事,以供邦國之用。
副使以員外郎以上歷三路轉運及六路發運使充。判官以朝官以上曾歷諸路轉運使、提點刑獄充。
三部副使各一人,通簽逐部之事。(舊以員外郎以上充。端拱初,省。淳化三年復置,又省。至道初,又置。真宗即位,副使遷官,遂罷之。咸平六年復置。)
三部判官各三人,分掌逐案之事。(舊以朝官充。國初承舊制,每部判官一人。乾德四年,三部各置推官一人。太平興國三年,諸案置推官或巡官,以朝官充。四年,三司止置判官一人、推官三人。及分十道,二計各置判官一人。五年,廢十道,三部各置判官二人。)三部各有孔目官一人,都勾押官一人,勾覆官四人。
度支分掌八案:
一曰賞給案(掌諸給賜、賻贈例物、口食、內外春冬衣、時服、綾、羅、紗、縠、綿、布、鞋、席、紙、染料,市舶、權物務、三府公吏。),二曰錢帛案(掌軍中春冬衣、百官奉祿、左藏錢帛、香葯榷易。),三曰糧料案(掌三軍糧料、諸州芻粟給受、諸軍校口食、御河漕運、商人飛錢。),四曰常平案(掌諸州平糴。大中祥符七年,置主吏七人。),五曰發運案(掌汴河廣濟蔡河漕運、橋梁、折斛,三稅。),六曰騎案,(掌諸坊監院務飼養牛羊、馬畜及市馬等。)七曰斛斗案(掌兩京倉廩廥積,計度東京糧料,百官祿;粟廚料。),八曰百官案。(掌京朝幕職官奉料、祠祭禮物、諸州驛料。)
戶部分掌五案:一曰戶稅案(掌夏稅。),二曰上供案(掌諸州上供錢帛。),三曰修造案(掌京城工作及陶瓦八作、排岸作坊、諸庫簿張,勾校諸州營壘、官廨、橋梁、竹木、簰筏。),四曰曲案(掌榷酤、官曲。),五曰衣糧案(掌勾校百官諸軍諸司奉料、春冬衣、祿粟、茶、鹽、鞋醬、傔糧等。三部諸案,並與本部都孔目官以下分掌。)
三部勾院判官各一人,以朝官充。掌勾稽天下所申三部金谷百物出納帳籍,以察其差殊而關防之。鹽鐵院、度支院、戶部院勾覆官各一人。
都磨勘司,端拱九年置。判司官一人,以朝官充。掌覆勾三部帳籍,以驗出入之數。
都主轄支收司,(淳化三年置。)判司官以判磨勘司官兼。掌官物已支未除之數,候至所受之處,附籍報所由司而對除之。天下上供物至京,即日奏之,納畢,取其鈔以還本州。
拘收司,(咸平四年置。)以判磨勘司兼掌。凡支收財利未結絕者,籍其名件而督之。
都理欠司,(雍熙二年,三部各置理欠,有勾簿司,景德四年廢。)判司官一人,以朝官充。掌理在京及天下欠負官物之籍,皆立限以促之。
都憑由司,以判都理欠司官兼,掌在京官物支破之事。凡部支官物,皆覆視無虛謬,則印署而還之,支訖,復據數送勾而銷破之。
開拆司,判司官一人,以朝官充。掌受宣敕及諸州申牒之籍,發放以付三部,兼掌發放、勾鑿、催驅、受事。發放司,掌受三司帖牒而下之。(太平興國年中置。)
勾鑿司,掌勾校三部公事簿帳。
催驅司,掌督京城諸司庫務末帳,京畿倉場庫務月帳憑由送勾,及三部支訖內外奉祿之事。受事司,掌諸處解送諸色名籍,以發付三部。
衙司管轄官二人,以判開拆司官及內侍都知、押班充。掌大將、軍將名籍,第其勞而均其役使。
勾當公事官二員,以朝官充。掌分左右廂檢計、定奪、點檢、覆驗、估剝之事。三司推勘公事一人,以京朝官充。掌推劾諸部公事。
勾當諸司、馬步軍糧料院官各一人,以京朝官充。掌文武官諸司、諸軍給受奉料,批書券歷,諸倉庫案驗而稟賦之。
勾當馬步軍專勾司官一人,以京朝官充。(舊以三班。)掌諸軍兵馬逃亡收並之籍,諸司庫務給受之數,審校其欺詐,批歷以送糧料院。以上並屬三司使。元豐官制行,罷三司使並歸戶部。
翰林學士院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知制誥直學士院翰林權直學士院權直掌制誥、詔、令撰述之事。凡立後妃,封親王,拜宰相、樞密使、三公、三少,除開府儀同三司、節度使,加封,加檢校官,並用制;賜大臣太中大夫、觀察使以上,用批答及詔書;餘官用敕書;布大號令用御札;戒勵百官、曉諭軍民用敕榜;遣使勞問臣下,口宣。凡降大赦、曲赦、德音,則先進草;大詔命及外國書,則具本取旨,得畫亦如之。
觀文殿大學士學士之職,資望極峻,無吏守,無職掌,惟出入侍從備顧問而已。觀文殿即舊延恩殿,慶歷七年更名。資政殿大學士資政殿在龍圖閣之東序。景德二年,王欽若罷參政,真宗特置資政殿學士以龐之,在翰林學士下。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即西京正衙殿也。後唐天成元年,明宗即位之初,四方書奏,命樞密使安重誨進讀,懵於文義。孔循獻議,始置端明殿學士,命馮道、趙鳳俱以翰林學士充,班在翰林學士上。總閣學士直學士宋朝庶官之外,別加職名,所以厲行義、文學之士。高以備顧問,其次與論議、典校讎。得之為榮,選擇尤精。龍圖閣學士直學士待制大中祥符中建。在會慶殿西偏,北連禁中,閣東曰資政殿,西曰述古殿。閣上以奉太宗御書、御制文集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屬籍、世譜。有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等官。天章閣學士直學士待制天禧四年建。在會慶殿之西,龍圖閣之北。明年,仁宗即位,修天章閣畢,以奉安真宗御制。寶文閣學士直學士待制閣在天章閣之東西序,群玉、蕊珠殿之北。即舊壽昌閣,慶歷改曰寶文。嘉祐八年,英宗即位,詔以仁宗御書、御集藏於閣,命王珪撰記立石。治平四年,神宗即位,始置學士、直學士、待制,恩賜如龍圖。英宗御書附於閣。顯謨閣學士直學士待制元符元年,曾布、鄧洵仁各申請建閣。詔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撰閣名五以聞,遂建閣藏神宗御集,以顯謨為名。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詔以顯謨閣為熙明閣,仍置學士、直學士、待制;續奉旨,仍以顯謨為額。徽猷閣學士直學士待制大觀二年,初建徽猷閣,以藏哲宗御集。置學士、直學士、待制等官。
敷文閣學士直學士待制紹興十年置。藏徽宗聖制,置學士等官。
煥章閣學士直學士待制淳熙初建。藏高宗御制。十五年,置學士等官。
華文閣學士直學士待制慶元二年置。藏孝宗御制,置學士等官。
寶謨閣學士直學士待制嘉泰二年置。藏光宗御制,置學士等官。
寶章閣學士直學士待制寶慶二年置。藏寧宗御制,置學士等官。
顯文閣學士直學士待制咸淳元年置。藏理宗御制,置學士等官。
東宮官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太子少師少傅少保國初,師傅不常設。仁宗升儲,置三少各一人。太子賓客至道元年建儲,初置賓客二人,以他官兼。太子詹事仁宗升儲,置詹事二人。神宗、欽宗升儲,並置二人,皆以他官兼,登位後省。太子左庶子右庶子左諭德右諭德舊制不常設。儲闈之建,隨宜制官,以備僚寀,多以他官兼領。仁宗、神宗升儲,庶子、諭德各置二人太子侍讀侍講神宗升儲,始置各一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至道、天禧各置一人。神宗、欽宗升儲,並如舊置。嘉定初,除二人。慶元以中舍人在舍人上。
『捌』 宋朝武將的品級和名稱
宋代武官沒有正一品,所以從從一品開始,分別是:
1、從一品:驃騎大將軍。
2、正二品:輔國大將軍。
3、從二品:鎮軍大將軍。
4、正三品上: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
5、正三品下:懷化將軍。
6、從三品上:雲麾將軍、歸德大將軍。
7、從三品下:歸德將軍。
8、正四品上:忠武將軍。
9、正四品下:壯武將軍、懷化中郎將。
10、從四品上:宣威將軍。
11、從四品下:明威將軍、歸德中郎將。
12、正五品上:定遠將軍。
13、正五品下:寧遠將軍、懷化郎將。
14、從五品上:游騎將軍。
15、從五品下:游擊將軍、歸德郎將。
16、正六品上:昭武校尉。
17、正六品下:昭武副尉、懷化司階。
18、從六品上:振威校尉。
19、從六品下:振威副尉、歸德司階。
20、正七品上:致果校尉。
21、正七品下:致果副尉、懷化中侯。
22、從七品上:翊麾校尉。
23、從七品下:翊麾副尉、歸德中侯。
24、正八品上:宣節校尉。
25、正八品下:宣節副尉、懷化司戈。
26、從八品上:禦侮校尉。
27、從八品下:禦侮副尉、歸德司戈。
28、正九品上:仁勇校尉。
29、正九品下:仁勇副尉、懷化執戟長上。
30、從九品上:陪戎校尉。
31、從九品下:陪戎副尉、歸德執戟長上。
(8)祥熙環衛擴展閱讀:
宋朝的中央官制三省制
1、門下省
門下省:又稱「左省」。其長官名義上是門下侍中,但很少委任過,實際上有名無職。副長官是門下侍郎,另外又委派一名給事中任「判門下省事」真正掌管本省的職權。
其屬官有左散騎常侍、左諫議大夫、左司諫、左正言以及給事中等。門下省的職權是主管皇帝寶璽、大朝會設位版、贊拜、拜表、宣黃、外官和流外官考課、年滿齋郎轉補以及各司附奏署名等事。
2、中書省
中書省:又稱「右省」。其長官名為中書令,實際上也有名無職。副長官為中書侍郎。又另委派一名中書舍人任「判中書省事」,真正掌管本省職權。其屬官有右散騎常侍,中書舍人、右諫議大夫、起居舍人、右司諫、右正言等。
中書省的職權是主管郊祀、皇帝冊文、州縣官考課、齋郎等年滿復奏、文官改賜章服、僧道給賜紫衣師號、舉人出身及寺觀名額等事。神宗改革官制後,中書省則專司取旨出令
但自中書侍郎成為尚書右僕射(宰相)的兼職或副宰相的專職後,便不再和中書省本身的職事相關了。
3、尚書省
尚書省:又稱「都省」。其長官名義上是尚書令,還有左右僕射、左右丞等,但尚書令從不委任。實際上另外委派諸司三品以上者或學士一員任「權判尚書都省事」。
尚書省的職權是總轄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和司封、司勛、考功、度支等二十四司,並主管議定官員謚號、祠祭、受誓戒、在京文武官封贈、注甲發付選人、二十四司人吏遷補等事。
尚書省所轄六部二十四司,分屬左司和右司,左司掌管吏部(下轄司封、司勛、考功)、戶部(下轄度支、金部、倉部)、禮部(下轄祠部、主客、膳部);右司掌管兵部(下轄職方、駕部、庫部)、邢部(下轄都官、比部、司門)、工部(下轄屯田、虞部、水部)。
『玖』 文殊菩薩的故事
【文殊菩薩簡介】
文殊菩薩,梵音名號 Mañjuśrī ,舊稱文殊師利。古譯:妙德,妙吉祥,妙首,普首,濡首,敬首。《大日經》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或室利是德或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為我國佛教四大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之一。文殊菩薩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左脅侍,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他和釋迦牟尼、普賢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文殊菩薩智能、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是象徵佛陀智能的菩薩,稱「大智」。
文殊菩薩的獅子是表示智慧猶如獅吼能降伏一切煩惱,而不是真的坐在獅子身上(文殊菩薩手中的劍也是表示以智慧如劍能斬斷煩惱的意思),佛和菩薩何其忍心坐在動物身上?其道場在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薩是屬兔人的本命佛】
文殊菩薩是屬兔人的本命佛,能開發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幫助小孩學業有成、官人福祿雙增、商人增財增福。該本命佛能保佑兔年出生的人,增加創造力、開發力,使您在競爭中戰勝對手,使事業飛黃騰達。因此兔年生人,若能虔誠佩戴或供奉文殊菩薩之本命佛法像,能獲文殊菩薩保佑加倍,增長智慧,使學業事業順利,婚姻和諧,破除一切煩惱。
《法苑珠林》引《大集經》言:「閻浮堤外,四方海中,有十二獸,並是菩薩化導,人道初生,當菩薩住窟,即屬此獸護持、得益,故漢地十二辰依此行也。……」 「其所以分配之義,則《暘谷漫錄》言之顏詳。據之,子、寅、辰、午、戌、俱陽,故取相屬之奇數以為名的鼠、虎、龍、猴、狗皆五指,而馬單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屬陰,故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的牛、羊、雞、豬皆四爪,兔兩爪,蛇兩舌也。」
據佛經記載,該十二獸即是現在的十二生肖,他們均有相應的一位菩薩化導、護持。這就是信眾所稱的本命佛,是千年以來人們所供奉的護法善神!「本命佛」是與十二生肖者磁場最接近、感應力最強的佛。誠心信奉,本命佛的靈體自然旺盛,能使眾生逢凶化吉、事業順利、健康平安、家庭如意。
屬鼠本命佛:千手觀音菩薩
屬牛本命佛:虛空藏菩薩
屬虎本命佛:虛空藏菩薩
屬兔本命佛:文殊菩薩
屬龍本命佛:普賢菩薩
屬蛇本命佛:普賢菩薩
屬馬本命佛:大勢至菩薩
屬羊本命佛:大日如來
屬猴本命佛:大日如來
屬雞本命佛:不動尊菩薩
屬狗本命佛:阿彌陀佛
屬豬本命佛:阿彌陀佛
【文殊菩薩的事跡】
文殊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族,從母親的右脅出生。身體紫金色,剛生下來就能夠說話,不久就在世尊座下出家(見《文殊般涅盤經》)《首楞嚴三昧經》說:『過去無量阿僧只劫之前,南方稱為「平等」的世界,此世界的佛陀名號為龍種上如來,即是今現在文殊師利菩薩是也。』《央掘魔羅經》言:『現在北方「常喜世界」,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即是文殊師利菩薩。』
而在《悲華經》中說:『阿彌陀佛為轉輪聖王時,第三王子名叫「王眾」,在寶藏佛之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於將來生生世世,行菩薩道,沒有止盡無有界限地,庄嚴清凈佛國世界。使三千大千世界恆河沙數廣大的十方國土,合為一個他所教化的世界,此世界中有無量的珍寶充滿其中,沒有濁惡苦痛的觸受,沒有種種女人,甚至沒有女人這個名詞,也沒有聲聞辟支佛等未發廣大菩提心的眾生。一生得補佛位的等覺菩薩,充滿整個世界。第三王子發願以後,寶藏佛即為他命名為「文殊師利」,授記他於未來世,南方世界名為「清凈無垢寶窴」的國土,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普現如來」。』
《觀佛三昧海經》說:當時世尊為諸大眾,說觀佛三昧之後,文殊菩薩接著又告訴大眾說:『在過去寶威德如來時,一位有德長者的兒子,名叫「戒護」,仍在母胎的時候,就受了三歸依。到了八歲時,父母禮請世尊到長者家接受供養。那時童子見到佛陀,安詳的威儀、平穩緩慢的步行,在佛的每一步腳下生出蓮華,而且身相具有廣大光明。見了以後非常歡喜,向佛恭敬禮拜,禮拜之後仔細地看著世尊,眼光不曾暫時離開。一見到佛之後,即除去百萬億那由他劫生死重罪。
自從這次見佛以後,生生世世恆常遇到百億那由他恆河沙數諸佛。如是眾多的世尊們都開示這個觀佛三昧,後來又遇到百萬尊佛陀出世,皆是同一個名字,號為「栴檀海」。當時童子都親自奉事供養諸佛,中間毫無遺漏空缺,既禮拜供養諸佛世尊,又合掌恭敬地觀看佛的相好。由於觀看佛陀身相的這種殊勝功德之因緣業力故,再一次又能親近百萬阿僧只劫諸佛。從此以後,就獲得了百萬億的念佛三昧,得百萬阿僧只的旋陀羅尼。既得此三昧及陀羅尼後,諸佛即現前為他說無相法,剎那之間就獲得首楞嚴三昧大定。
由於最初童子受三歸依,禮拜一次佛陀的緣故,又因為仔細觀察如來的相好,心無疲厭懈怠。只是由於這個短暫的因緣,就能夠遇到無數諸佛,更何況是一向專心繫念,完整究竟地思惟,觀察如來色身的種種相好呢?當時的童子,難道是別人嗎?那就是我文殊師利啊!』文殊師利菩薩說完之後,釋迦世尊告訴阿難:『你應當受持記憶文殊師利所說的話,普遍地告知一切大眾,以及未來後世的眾生,如果有人能夠禮拜、能夠念佛、能夠觀佛者,應當知道此人,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功德平等沒有差異。』
又《文殊發願經》與普賢菩薩在普賢行願品末後的偈頌大略相同,《文殊發願經》雲:『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嚴凈普賢行,滿足文殊願,盡未來際劫,究竟菩薩行。』文殊、普賢,是華嚴會上輔佐毗盧遮那佛的兩位大聖,此二大菩薩所陳述的行願,以及他們說法度眾生的內容,無不是以念佛為基礎,以凈土為歸宿。世間上有一些執著華嚴而卻輕視凈土法門的人,應當知道要明察警惕才是!
【文殊菩薩—智慧的代表】
文殊菩薩的本跡
諸佛菩薩,凡果後施化,無不具足無上智慧,特別是文殊師利菩薩,更是無上智慧的代表。因為文殊菩薩,是三世果上如來,在首楞嚴三昧經中說:文殊菩薩,過去成佛,名龍種上尊王佛。在央崛摩羅經說:文殊菩薩,現在北方作佛,號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在寶積經中說:文殊菩薩當來成佛,名普見如來。在華嚴經則說,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母,一切菩薩師。今為輔助釋尊教化眾生,於公元前六世紀,示現出生於印度舍衛國,多羅聚落一婆羅門家,父名梵德,從母右協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與佛同等。
梵語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略稱文殊,譯名妙吉祥,或妙德。因其出生時,家族中出現十種瑞相,因名妙吉祥。又文殊菩薩,古佛再來,了了見佛性,因名妙德。聖無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言:『妙吉祥菩薩,是三世覺母,故名文殊師利。』
文殊菩薩,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左手持青蓮華,右手執寶劍,常騎獅子出入,既青年,又威猛,卻是無量諸佛母,一切菩薩師。大乘心地觀經言:『文殊師利大聖尊,十方諸佛以為母;一切如來初發心,皆因文殊教化力。』放缽經中,釋尊曾言:『我今得佛,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菩薩處胎經文殊身變化品雲:『本為能仁師,今乃為弟子,佛道廣大,清凈無增減,我欲現佛身,二尊不並立……』
文殊菩薩,本居佛位,何止是釋尊之師,亦釋尊的師祖。在法華經序品中說:無量劫前,有二萬日月燈明佛出現於世:其中最後一位日月燈明佛,末出家時,有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後聞父王出家已成佛道,皆舍王位,出家修行,發大乘意,皆為法師。時日月燈明佛座下有妙光菩薩,曾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常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為彼說法華經,佛入滅後,佛的八王子,皆以妙光菩薩為師。
妙光菩薩教化八王子,令其堅固菩提心,終於次第成佛,其最後佛名燃燈佛。而然燈佛正是釋迦如來的本師。時妙光菩薩,即今的文殊師利菩薩。是以文殊菩薩,豈獨是釋尊本師,亦是釋尊的祖師,今以祖師身份,示現為弟子,可見佛法平等,不生執著,但為利生,不拘世俗知見。而文殊菩薩本門的深遠,智慧的超越,亦由是可知。何止是佛教中智慧的代表,簡直是無上智慧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