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冠縣公共資源

冠縣公共資源

發布時間: 2021-02-11 15:33:53

Ⅰ 山東省土地補償標准

2018山東省征地補償標準是:

1、徵收耕地補償標准

(1)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2)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3)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徵收基本農田補償標准

(1)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2)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3)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徵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徵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徵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1)冠縣公共資源擴展閱讀:

1、土地徵收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土地的位置、地類、面積;

(二)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費的標准、數額;

(三)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種類、數量及補償標准、數額;

(四)失地人員的具體安置方式;

(五)其他補償安置措施。

2、被徵收土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由政府、集體、個人共同出資。

政府出資部分從土地出讓收入中予以安排;單獨選址項目的政府出資部分,由用地單位承擔。

政府出資部分原則上不低於社會保障費用總額的30%,並執行下列標准:

(一)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標准為每畝5萬元以下的,政府補貼資金不低於每畝1萬元;

(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標准為每畝5萬元至10萬元的,政府補貼資金不低於每畝1.5萬元;

(三)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標准為每畝10萬元以上的,政府補貼資金不低於每畝2萬元。

被徵收土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政府出資部分,應當在徵收土地報批時足額撥付至當地社會保障資金專戶;政府補貼資金不落實的,不予批准徵收土地。

被徵收土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具體辦法,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Ⅱ 冠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什麼地方

聊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地址:聊城市東昌府區

Ⅲ 從寶坻區到昌黎縣有沒有公共汽車

如果你認為這架飛機是太昂貴了,它是21時55分在株洲坐K1684長沙到福州的火車,大概在回9點鍾第二天上午在南平南答站下車,坐車到車站入口三明車西站車,然後去到寧化在下午3點左右,運氣好的話,將能夠寧化縣可以考慮在24小時內正確的。 。 。不這樣做,重慶北至廈門的行程,在早晨至三明,住的是一個問題。

Ⅳ 魯西北平原生態環境概述

一、生態環境概況

(一)生態環境現狀

1.土地資源利用與退化

土地是萬物生長的根基,也是人類生活和勞動的空間場所,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源,離開了土地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條件,所以保護好土地就是保護人類自身。魯西北平原區內水土流失區域性差異較大,突出表現在土地流失、土壤鹽漬化和土地沙化及非農業用地增加等。

(1)土地流失

調查區地處黃河下游,主要是接受黃河中、上游地區和魯中南山區地表水的沖刷而沉積的土壤,但是從20世紀開始,因自然因素,地表水豐沛,先後遭受到洪水的沖刷使土地流失面積達100.83×104 hm2,占工作區土地面積的13.62%,其中耕地水土流失28.23×104 hm2,草地水土流失面積為8.53×104 hm2。水土流失面積在15×104~20×104 hm2 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東營、濱州和德州等地,水土流失面積最少的屬菏澤。隨著林業種植面積的增加和保護土地措施得力,進入21世紀後,大部分地區土地流失面積明顯減少,僅有東營和濱州土地流失面積略有增加。

(2)土地鹽漬化

調查區鹽漬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東營、濟寧、濱州、德州等地區,鹽漬化土地面積約38.85×104 hm2,佔全省鹽漬化土地面積的27.73%。濱州市鹽漬化土地面積最大約15.87×104 hm2;菏澤市鹽漬化土地面積最小,約2100 hm2。東營市也是不同程度鹽漬化多發地區,耕地面積少,超采地下水導致海水入侵,加重加快了土壤鹽漬化進程。從1970年至2000年,調查區鹽漬化土地面積增加了55.7×104 hm2,平均每年增加約1.86×104 hm2,東營市土地鹽漬化面積增長幅度最快,由1986年7.78×104 hm2,增加到2000年的13.87×104 hm2,增加了78.28%。由於遭受大風暴潮、海水侵蝕,造成東營市大面積耕地受到破壞,造成2283.4 hm2 耕地退化為未利用地,另外2847.6 hm2 耕地因土地次生鹽漬化發生逐年退化為鹽漬地。

(3)土地沙化

調查區為黃泛平原地帶,特殊的地形地貌導致區內的菏澤、聊城、德州、濱州等地區沙化土地面積較大,共有沙化土地24.28×104 hm2,佔全省沙化土地的39.59%;尤其是東營市沙化土地面積最大,為15.9×104 hm2。由於土地沙化現象不斷擴大,使各級政府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近年加大了綠化面積,沙化現象得到控制,其中沙化耕地面積減少了5.91%,沙化草地面積減少了69.49%。

(4)非農業用地增加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佔地現象較為嚴重,據2004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年報」:調查區建設用地119.11×104 hm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為99.19×104 hm2,交通運輸用地為7.25×104 hm2;水利設施用地為12.84×104 hm2,未利用地為50.98×104 hm2,總計非農業用地為289.38×104 hm2。菏澤是建設用地最多的市,為18.86×104 hm2,同時也是居民點、工礦、交通運輸用地較多的地區;非農業用地比較小的地區為濟南、泰安和淄博。但總體而言非農業用地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

2.水資源開發與利用

水是萬物生長之源,是生命生存的基本保障。隨著經濟發展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水資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給人們正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也制約了社會經濟發展,調查區是水資源匱乏地區。

(1)地表水資源

調查區地表河流受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控制,其河流流向一般呈南西往北東方向,河流水量是供應該區工農業和人民正常生活的主要水源,河水的豐缺直接影響著該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正常生活。區內河流縱橫,主要河流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小清河、京杭大運河、新萬福河、東魚河等。

湖泊主要分布在魯中南與魯西北平原的接觸帶上。以濟寧市為中心分為兩大湖群,以南為南四湖(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和微山湖)面積約1178 km2,是我國十大淡水湖之一,以北為北五湖,除東平湖外,均已淤積成夏季積水的低窪地。由於自然因素,2002年適逢天旱,南四湖乾涸近3個月,除了給經濟帶來嚴重破壞外,還嚴重破壞了湖區及周邊生態環境。沿湖的污染也十分嚴重,年納污染量達13650×104 t,主要污染物有懸浮物、化學耗氧量、生化需氧量、六價鉻、酚、氰化物、石油類、硫化物、氨、氮和苯胺等都超標。主要污染企業沿湖達245家,為了治理污染企業,省政府加大治理力度,污染情況得到一定控制,生態環境向好的方向發展。

(2)地下水資源

調查區南部山區由於寒武、奧陶系灰岩地層發育,岩溶地貌利於地下水的儲存,尤其在厚層灰岩大面積分布的濟南南部山區,岩溶裂隙發育,有利於降水入滲。魯北魯西南黃河沖積平原地形平坦,有利於大氣降水滲入。而沿黃地區多接受黃河水側滲補給。

近年來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下水開采量呈增高趨勢。因地下水開采導致的地質災害頻發,海水倒灌,地面塌陷,地裂縫增多等環境問題更加嚴重。

(3)水資源污染狀況

據省環保局2000年資料統計,調查區年排放廢水總量72 358×104 t,廢水排放達標量為66009×104 t,達標率88%(與20世紀1995年相比達標率上升了近45個百分點),其中濟寧市和淄博市廢水排放量分別達12 984×104 t和10 279×104 t,佔全區總排放量的32.14%。近年來全區污廢水排放達標率逐年提高,由1990年到2000年提高了近60個百分點。污廢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化學耗氧量、懸浮物、揮發酚、硫化物、氰化物、石油類、砷、六價鉻、鉛、鎘和汞等,其中化學耗氧量、懸浮物和硫化物所佔比例最大,屬主要污染物。從行業看,造紙及紙製品業、食品、飲料和煙草製造業、化工、紡織、醫葯、礦產、皮革、毛皮及其製品等是污染較重行業。

河流水質污染,直接來源於工業、農業、人為因素的影響,隨著經濟發展和企業追求經濟效益,使河流水質污染日趨嚴重,調查區河流遭到100%的污染。而淺層地下水除受工業污染外,農業污染也較突出。農業污染物主要有「三氮」、有機磷、有機氯等。淺層地下水污染較嚴重的地段主要分布於排污河道沿岸、城鎮和工業集中區,包括濟南、東營、德州和聊城等,從檢測資料知,污染因子主要為汞、酚、化學耗氧量等。

3.植被生態環境

(1)森林資源

調查區地處黃河沖積平原,以農業生產為主,加之20世紀80年代前,毀林事件頻發,造成大片地區無林,森林覆蓋率大大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山東省屬最低。從20世紀80年代後各級政府對林業重視,退耕還林政策進一步落實,森林覆蓋率呈緩慢回升趨勢,由原來不足1.9%上升到2000年的11.45%;尤其是菏澤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6%,森林面積最低的是東營市僅2×104 hm2,由於東營市受鹽漬土和海水的侵蝕,森林成活率極低,大大影響了林業的發展。進入21世紀退耕還林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育林、護林落實到基層,確保林業的發展,林業面積不斷增加。近年來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愛鳥護鳥,鳥類的大量繁殖,這就為林業除害增加了天然保障。

(2)草地資源

草地主要分布在濱海平原地帶、內陸鹽鹼沙荒地及河流湖泊沼澤地帶,以牧草地為主,主要分布在魯西北平原區,尤其分布在人煙稀少的黃河三角洲地帶,這些牧草地大多為天然草地,另外有人工草地、圍欄草地和輪牧草等。

20世紀80年代為增加耕地,非農業佔地增多,草地面積明顯減少,給濕地和生態環境帶來損失。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退耕還草,保護濕地,草地面積呈上升階段。草地面積分布最廣的屬東營,其次為聊城。據有關資料,牲畜存欄增加,對草地有不同程度破壞,黃河三角洲地區草地受鼠害、工業佔用等影響,草地面積相對有所減少。

4.海岸生態環境

全球氣溫回升導致冰川和冰蓋消融,引起海平面上升,使海面平均以每年1~2 mm的速度上升,加快了海水對土地的侵蝕和淹沒。風暴潮也加速海水對海岸帶的侵蝕,1997年8月20日發生在東營市河口區的一次風暴潮,造成海水越過高潮線使河口區北部大片地區被海水淹沒達60個小時,林場的樹木全部被毀。調查區海岸線約201km,海岸線變遷直接受海水侵襲影響。

(1)海岸侵蝕

海岸侵蝕是指近岸波浪、潮流等海洋動力及其攜帶的碎屑物質和某些化學反應強的物質對海岸沖蝕、磨蝕和溶蝕等造成的海岸線後退的破壞作用,海岸侵蝕對海岸帶內的居民點和工程設施危害極大。黃河三角洲附近除現代入海口附近20 km范圍內淤滯外,其他海岸段以蝕退為主。

黃河的泥沙含量是黃河三角洲造陸迅速的主要原因,多年的觀測表明,20世紀80年代以前,黃河水沙量豐富,年均入海水量為320.86×108 m3,入海沙量為746×108 m3 t。在黃河入海口一定長度和寬度范圍內,多年平均填海造陸40 km2/a,海岸蝕退10~15 km2/a。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黃河下游徑流量的減少,斷流現象加劇,加之黃河中上游地區水土保護工作的開展和小浪底水庫工程防洪蓄沙功能的發揮,導致了沙量大幅度減少。20世紀90年代至今黃河年均入海沙量為3.64×108 t,僅為20世紀50年代入海沙量的28%。黃河入海沙量的急劇減少,打破了海岸淤積和蝕退保持平衡的必要條件,使得原來以淤積為主的黃河三角洲海岸在海動力因素的作用下變為以蝕退為主,若任其發展,三角洲地區的海岸線不斷蝕退,這不僅會對勝利油田,國家高效生態經濟發展示範區造成巨大影響,而且對整個黃河三角洲濕地自然條件的影響也是毀滅性的。

(2)海岸淤積

調查區海岸帶淤積主要在黃河入海口附近,黃河每年帶入河口地區的泥沙量約有80%淤積在陸上及濱海地區,只有不到20%的泥沙量輸往外海,如此巨大的輸沙量使得黃河三角洲快速淤積著稱於世。目前,黃河三角洲的海岸淤積主要分布於入海口附近地區,1976~1996年間共造陸434.3 km2,造陸速度為21.7 km2/a,其中1976~1985年間造陸率為32.3 km2/a,1985~1996年間為13.1 km2/a,反映出近年來由於黃河流量的減少造陸速度的降低。

黃河三角洲的海岸淤積使不斷增長的淺海灘塗尤其適宜海洋生物的生長,淤土地給勝利油田開發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黃河尾閭的不穩定對油區生產布局也產生了不利影響。除此以外,黃河入海泥沙的擴散必將對廣利港、東營港及羊角溝港的航道產生淤積。

(3)灘塗開發與海水養殖

2000年東營市灘塗面積為48×104 hm2,是全省灘塗面積最大的地區,與1986年相比增加了13×104 hm2,濱州市增加了25×104 hm2。其中灘塗開墾強度最大的屬濱州市,約開墾了灘塗面積11.52×104 hm2,東營市為保護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其灘塗開墾為零。海水養殖僅分布在東營和濱州,養殖面積約12.48×104 hm2。由於渤海灣石油開發,近年來海水養殖受到一定限制,海水養殖面積有增加,但幅度小。灘塗開發與海水養殖,受赤潮與溢油事故的侵蝕嚴重。赤潮集中在渤海灣西南部,主要在濱州與東營海區。20世紀70年代赤潮達3次,隨著渤海近岸海域污染日益加劇,海水缺氧,赤潮發生的頻率加快,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和環境危害呈增加趨勢。赤潮的發生根本在於海水嚴重污染,海水中氧分大量減少,而赤潮的藻類最喜歡在缺氧而混濁污染的海水環境中生育發展,赤潮的禍根就是海水污染缺氧造成,所以治理海水生態環境任務也是十分艱巨的。

(4)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是海岸帶的地質災害之一,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它隱蔽性強、治理難度大。海水入侵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造成,濱海地區水動力重要條件發生變化,使得地下淡水-海水在相對平衡狀態下遭受破壞,使海水向內陸方向移動,地下水質惡化,生態環境破壞。

海水入侵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由於多年的超量開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造成鹹水入侵,上部含水層枯竭,單井出水量減小,開采深度增加,促使深部地下水遭受不同的海水入侵現象。海水入侵,造成地下水水質惡化,土壤次生鹽漬化和土壤肥力下降,進而造成農業減產,機井報廢,對濱海平原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入侵區許多農田棄耕,成為不毛之地。

(二)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

生態環境的優劣受多種因子制約,除受地質環境、區域水質污染、土地退化、森林次生化和氣象條件等控制外,更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人為因素影響。

在經濟大潮下,工農業的發展重開發,輕治理,重效益,輕長遠,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工農業的發展是人類活動對地質環境影響最為強烈的場所,人類在開發利用地下埋藏的礦產和水資源的同時,也改變破壞了其生態環境。工農業生產活動包括礦物採掘、工農業排污以及過量開采地下水資源。由於上述活動造成地下采空、地下水疏干,排污及人為地質作用,因而引發一系列地質災害及生態環境問題。

調查區內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包括:地面沉降、地裂縫、土地鹽漬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海水入侵、水質污染、海岸侵蝕和海岸淤積。這些生態環境問題給區內工農業生產及人類活動造成極大的危害和不便。如濟寧地區的地面沉降呈逐年增加趨勢,沉降面積范圍相應擴大,除大片農業區因受地面沉降影響,農作物大面積減產,土壤退化,鹽漬化加重,嚴重威脅著農業的發展。更為嚴重的是在濟寧市區,建設路以西,太白樓西路以東,濟安橋路以東,地面沉降已達80mm,最大沉降點達140.5mm,地面沉降直接影響了城市建設,房屋出現裂縫,路面塌陷,就連古建築——太白樓也未能倖免,給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極大危害。

脆弱的自然生態環境遭受著多重因子的干擾與破壞,生態環境已嚴重危及人類的正常工作與生活,治理生態環境已迫在眉睫。

二、地方病分布概況

據有關資料,區內與環境有關的地方病主要有: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地甲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克山病和大骨節病四大類。

(一)地甲病

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是全球性的疾病,主要由於地質環境中碘的缺乏或過量而引起的一種與地球化學元素有關的疾病。當人體攝入碘量失衡時會導致人體生化功能紊亂和生理功能異常。表現為甲狀腺腫大、頸部增粗、生理發育停滯、細胞代謝異常、中樞神經發育不全等,嚴重者會出現矮、癱等症狀,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碘作為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必須穩定在一定即適宜范圍內。人群尿碘低於100μg/L,稱為碘缺乏;尿碘100~200μg/L為碘營養最適宜狀態;尿碘超過300 μg/L稱為「高於適宜量」;尿碘超過500 μg/L時人群碘致性甲亢發病率增加。地甲病根據病因可分為:缺碘性地方性甲狀腺腫和高碘性甲狀腺腫。

1.缺碘性地方甲狀腺腫

該病是長期缺碘造成,正常情況下每人每日攝取碘素100~250 mg,可滿足需要,如果<100 mg/L,就可出現智力低下、聾啞、矮小形如侏儒的克汀病人。此病集中分布在中低山丘陵和沖洪積平原,據2000年有關資料,調查區主要分布在沖洪積平原的廣饒縣和濰坊北部地區等,患病總人數28 800人,其中克汀病人81 人,濟寧地區也有此病發生。

2.高碘甲狀腺腫

按照《水源性高碘地區和地方高碘甲狀腺腫病區的劃定》國家標准(GB/T19 380—2003),其高碘地區概念為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中,人們長期通過飲水攝入明顯超過人體生理需要量的碘,但還不足以引起高碘甲狀腺腫流行的地區。其劃定標准為(以鄉鎮為單位)居民飲用水碘含量 >150 μg/L;8~10 歲兒童尿碘中位數 >400μg/L。高碘病區概念為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中,人們長期通過飲水攝入過量的碘,而引起甲狀腺腫大,並形成地方性高碘甲狀腺腫流行的地區。其劃定標准(以鄉鎮為單位)為居民飲用水碘含量 >300 μg/L;8~10 歲兒童尿碘中位數 >800 μg/L;8~10 歲兒童甲腫率>5%。

高碘導致人體的甲狀腺形態和功能的改變,引起甲狀腺腫大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減退、橋本氏甲狀腺炎等甲狀腺自身免疫性疾病。高碘危害目前已成為我國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山東省是我國受高碘危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據山東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在2003~2004年的調查,高碘病區和地區分布在7個市、38個縣(市、區)的288個鄉鎮,受威脅人口1400萬。就高碘地區的分布范圍而言,調查區位於山東省2個較大范圍高碘地區中,一是黃河入海口附近區域的沖積、海積和湖積平原,東臨渤海,包括河北與山東兩省的12個縣,此地區為深水高碘地區;二是黃河和黃河故道之間的地區,包括魯北、魯西南的部分地區,此地區為淺水高碘區。山東省高碘地區和高碘病區全部位於該調查地區之中。

調查區高碘地區分布以縣為單位有17 個,包括:高青縣、德城區、樂陵市、陵縣、寧津縣、夏津縣、武城縣、梁山縣、臨清市、莘縣、茌平縣、冠縣、牡丹區、曹縣、單縣、巨野縣、鄆城縣、鄄城縣、定陶縣和東明縣等。沿海主要集中在魯北渤海平原,內陸主要集中在魯西南平原和黃河下游流域及京杭大運河兩岸。

(二)地氟病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中發生的一種地球化學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條件下,人們長期生活在高氟環境中,主要是通過飲水、空氣或食物等介質攝入過量的氟而導致的全身慢性蓄積性中毒,俗稱「大黃牙」、「干溝牙」、「糖骨病」和「黑骨風」等。山東省是全國受地方性氟中毒危害最嚴重的病區省份之一,病區廣,病情重,危害大。地方性氟中毒病區的群眾因飲用高氟水,輕者可引起氟斑牙,重者能引起氟骨症,甚至導致癱瘓,喪失勞動能力,嚴重危害著病區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直接影響病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山東省屬於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區,全省病區分布在17 個市113 個縣(市、區)的11 656個村,病區受危害人口979萬餘人,氟斑牙患者290 余萬人,氟骨症患者23萬餘人。

區內地方性氟中毒病主要分布在德州、濱州、濟寧、淄博和濰坊等地,涉及9個市的48個縣(市、區)。共有地方性氟中毒病村6701個,其中輕病村(水氟1.01~2.00 mg/L)3935個、中病村(水氟2.00~4.00 mg/L)2437個和重病村(水氟>4.00 mg/L)329個,受危害人口565.50萬人。氟病村佔全省的57.49%,受危害人口佔全省的57.76%。魯西南地區多為淺層地下水高氟,魯西北和魯北地區主要為淺層地下水苦咸而深層地下水高氟。

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山東省開展了以改水降氟為主要措施(以打井為主)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調查區內已有4188個病村進行了改水降氟,受益人口354萬餘人;改水村占調查區內地氟病村的62.50%,受益人口占調查區內受危害人口的62.60%。近年調查結果顯示,改水工程報廢率達30% 以上,運轉基本正常的工程水氟超標率也在30%以上,實際上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改水降氟工程不到50%,也就是已改水的病村能真正喝上低氟衛生水的還不到一半,防治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三)克山病

克山病是一種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地方性心肌病。該病流行面廣,死亡率較高,嚴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調查區分布范圍小,發病率較低,主要分布在濟寧和濰坊市的局部地區。濟寧市目前發病人數1500人,發病率有下降趨勢,多分布在南四湖周邊地區。濰坊市克山病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與平原接觸地帶,據濰坊市地方病辦2000年資料,現只有病人14人。

(四)大骨節病

大骨節病是危害人體的骨骼和關節系統,病人關節腫大,走路左右搖擺,行動困難,重者肢體短小畸形,甚至殘廢。大骨節病的發生,主要是長期飲用污染嚴重的窯水。缺鈣、低鎂、貧硒、高腐殖酸及糧食中的鐮刀菌等都可能與大骨節病的發病有直接關系。調查區內發現此病的地方很少,僅在濰坊地區有所發現,據地方病辦公室提供的資料,2000年病人為856人,其中新發現病人2名,發病率主要在少兒時期。

地方病的發生與水環境關系密切,與水中元素含量的多少,以及缺失某些元素有極大的因果關系,改變飲水質量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因素,所以創建優良水質生態環境是根治地方病的根本。

Ⅳ 莘縣的自然資源

莘縣所在的山東省是國內最具經濟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莘縣距省會濟南僅有130公里,300公里半徑內有大中城市10多座、常駐人口104萬人,是國內人口集中、經濟發達、市場容量大的黃金地域,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優良的投資環境。
2014年,莘縣生產總值完成286.9億元,同比增長9.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4.8億元,增長16.2%;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02億元,增長26.5%,財政總收入達到35.4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實現歷史性突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13.6億元,增長1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12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230元,分別增長9.6%、11.7%;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90.9億元,較年初增加32.2億元,貸款余額104.8億元,較年初增加24.5億元,新增社會有效信用總量41.6億元。 耕地面積88000公頃,實行一年兩熟耕作制度,復種指數為176%。 2014年,全縣糧食總產20.9億斤,實現了「十二連增」,達到「噸糧縣」標准,再次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全縣瓜菜播種面積95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600萬平方米,總產470萬噸;生豬出欄116萬頭,小肉食雞出欄1.8億只。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追溯平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走在山東省前列。
農作物播種面積205767公頃。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穀子等,小麥種植面積6.8萬公頃,單產7405.5公斤,總產50.36萬噸;玉米58913公頃,單產8896公斤,總產52.41萬噸;穀子141公頃,單產3805公斤,總產536.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蔬菜、棉花。
農業機械總動力245.16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6336台, 大中型小麥收割機1450台,玉米收割機800台,大豆收割機4台。農業機動三輪車93900,深松機130台。
全縣林業用地總面積35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32萬畝,按林種劃分,防護林22萬畝,用材林面積6萬畝,經濟林4萬畝;境內國有林場2個,市級森林公園1處;獲得省級綠化示範村榮譽稱號的村莊49個;苗木生產面積20000餘畝,年出圃合格苗木1500餘萬株;全縣境內綠色通道長1100公里;全縣適宜農田林網化面積128萬畝,已林網化面積76萬畝,占宜林網化面積的60%;活立木蓄積量206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達到33.35%。全縣木材加工企業300餘家,以林紙、林板、林果、森林旅遊為主的林業產業生產總值達10億元。
大牲畜存欄11.2萬頭, 其中牛10.5萬頭,驢、馬、騾0.7萬頭;其它畜禽存欄豬62.5萬頭,羊61.6萬只,雞4192.7萬只。肉類總產量32.3萬噸,禽蛋總產量4.9萬噸,畜牧業產值100億元。莘縣存養2000頭種豬場、和20000隻以上種雞場5處,畜牧業初步形成商品化、專業化。部分鄉鎮被聊城市定為養殖基地,莘縣被國家定為生豬調出大縣。
2014年漁業從業人員1612餘人,利用面積963公頃,其中以建鯉為主的高產高效漁場113公頃,食魚總產3478噸,甲魚9噸,革鬍子鯰魚1138噸,羅非魚41噸,漁業總產值21262萬元。 5條省道貫穿莘縣境內,全長195.739公里,分別是S259省道臨商路、S260省道臨觀路、S316省道永莘路、S324省道齊南路和S333省道蒙館路。
莘縣境內在建高速公路兩條:德商高速和莘南高速,德商高速計劃於2015年10月前建成通車,莘南高速於2014年底正式開工,計劃2015年主要進行土地報批、地上物遷移、路基土方等工作。有即將建設高速一條:青蘭高速,正在進行開工前的各項准備工作。
莘縣村級公路2889公里,村通公路率為100%。共有營運車輛4154輛,噸位28367,貨運量達678萬余噸;客車334部,6329個客位,年客運量442.8萬人次。
聯通公司:行動電話12.1萬,國定電話2.3萬,聯通網路用戶5.5萬戶。
移動公司:行動電話50.1萬,固定電話850,寬頻用戶1.5萬戶。
電信公司:移動用戶5萬,固定電話1萬戶,寬頻用戶2.2萬。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幼兒教育發展加快,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連續15年居全市首位,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辦學規模和效益不斷擴大。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到87%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8個百分點。
有各級各類學校533處,其中,高級中學5處,初級中學29處,完全小學216處(不含教學點) ,職業中專、職業高中、聾啞學校各1處,幼兒園281處。在校生共181783 人,教職工877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率98%。2014年考取本科生3487人,專科生1688人,中專生100餘人(不含職業中專)。
2014年4月27日,莘縣榮獲全國和諧教育學會、全國高效課堂博覽會「初、高中說教材說課標優秀組織獎」;2014年9月,榮獲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省教育學會「校本研究先進單位」;2014年10月,山東省教育廳授予「信息宣傳先進單位」;2014年4月,聊城市公安局授予「集體三等功」等榮譽稱號。
莘縣實驗小學2009年9月起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經過幾年的努力,在課堂教學改革上闖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子,在學科教學中探索出了「先學後導,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在全市甚至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
莘縣職業中專是國家級職業中專,是建立比較早的一所中專學校,每年都向東南沿海地帶輸送大批優秀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就業率100%,被評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全省十強」等榮譽稱號。
莘縣一中和莘縣實驗高中每年都向高等學府輸送大批人才。 著力構建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積極的傳統文化、健康的現代文化為主流,以伊尹文化、孔繁森文化、張海迪文化、曾廣福文化等地方文化為特色的莘縣文化體系。
有縣屬廣播電台、電視台、劇團、圖書館等文化機構,莘縣作協、莘縣書協、莘縣美術家協會、莘縣攝影家協會、莘縣戲曲協會、莘縣舞蹈家協會、莘縣京劇協會等7個縣文聯下屬協會。文藝活動有社區文化藝術節、合唱節和全民健身運動會。2014年放映公益電影13800場,送戲下鄉600場。建設了莘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並免費對外開放,實現了縣鄉村三級文化網路全覆蓋。莘縣城區有線電視用戶12500餘戶,寬頻用戶20戶;農村有線電視用戶10萬余戶。
文藝創作,主要有文學季刊《鄉韻》,詩集《夢的五色花》,《孔繁森之歌》,報告文學集《各領風騷》《群星風采》,《曾廣福》,散文集《十字坡風情》,散文集《百納集》,文化館的六幕表演劇《生命》及老幹部書畫研究會的《莘州書畫集》等。民間文藝有獅、龍燈、花船、轉閣等,多在春節期間表演;墜子、大鼓書、嗩吶演奏等在鄉間常有活動。 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完善,有醫療衛生單位869處,縣級醫療機構5處,基層醫療機構23個,村衛生室839處,幹部職工2869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637人,高級職稱80人,中級職稱809人,鄉村醫生1445人。共有病床2797張。
莘縣人民醫院擁有日本日立磁共振、西門子雙源炫速CT、美國GE16排螺旋CT、德國西門子數字化胃腸機、奧林巴斯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德國產CR、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日本東芝790、阿洛卡彩超、義大利百勝彩超、美國產GE等6台彩超、日本產富士能電子胃鏡、電子結腸鏡、德國產C型臂、多功能手術顯微鏡、前列腺汽化電切鏡、膀胱鏡、德國產腹腔鏡、關節鏡、日本產纖維喉鏡、鼻竇鏡等一大批先進大型醫療設備。2014年門診病人1320475人次,各種疫苗接種覆蓋率90%以上,順利通過二級甲等醫院評審,南區建設進展順利。 有體育場1處、體育運動學校1所。普遍開展的體育項目有乒乓球、田徑、武術、籃球、排球、氣功、太極拳、太極劍、門球、檯球等。先後培養出的知名運動員有乒乓球世界冠軍劉偉、國家男排主力二傳手王超群、全國皮艇女子第二名王鳳芹、山東省第16屆運動會女子舉重冠軍陳平,第20屆亞洲田徑錦標賽女子400米冠軍趙艷霞等。
2011年8月22日,莘縣體育館奠基儀式正式啟動。莘縣體育館位於職業中專體校校區內,2014年建成並向所有市民以及校內學生免費開放。體育館的建設是莘縣體育事業中的一件大事,它極大豐富了市民的生活,對提升市民身體素質起著很大作用。 莘縣燕塔坐落於莘縣縣城中心,是一座存放高僧骨灰的佛塔,舊縣志中稱「古塔」、「寶塔」,外地人則稱「莘縣塔」。莘縣人因塔上棲息一種體型較大的鐵皮燕子而親切地稱為「燕塔」。
位於莘縣城內,建於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竣工於金天眷二年(即公元1139年)前後經歷75年。燕塔為樓閣式十三層平面八角型磚塔,塔底層東西長23米,南北長22米,高40多米。塔有四門,入北門可攀至頂部,南門內有一尊石雕女神像。塔內藏有五部北宋刻本《妙法蓮花經》,一部寫本《陀羅尼經》,一個精緻的小銀塔和一具石函(棺)。小銀塔用銀質薄片砸合而成,造型優美,玲瓏剔透。石函內有水,水上漂浮著銀質薄片船,水內有舍利子。
巍峨雄偉的燕塔,歷史上多被用作軍事瞭望台,在莘縣城中心矗立了829年,歷經王朝更替,社會變遷,戰事侵襲,巋然不動。1968年的文革動亂中,千年古塔遭拆毀。莘縣人對燕塔有很深的情結。新塔是在舊塔原址上於2006年5月19日動工建設,為8面13層,通高90米,重建修造了地宮。第13層修蓮花寶頂,寶頂下是4尊面向東西南北的四面佛,4面佛周圍是18羅漢。13層外廊牆壁設計了108個佛龕。佛龕對面的牆壁上是4大菩薩壁畫。一座具有古典特色的古塔巍峨聳立在縣城中心地帶。 莘縣文廟,又稱孔廟,是尊祀孔子的地方,坐落在縣城商業街東段,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歷史悠久,1990年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佔地面積2439平方米,現存有大成殿、仿古廂房、泮池、狀元橋,百年藤柏古樹,清雍正四年《聖訓》碑,乾隆二十年《平定準葛爾告成太學碑》,《重修莘縣文廟紀銘》碑。大成殿面闊5間,進深3間,單檐歇山式,木柱和梁架為元末明初的楊作物,是山東省現存古代建築中較少見的。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院內有古槐1棵,古柏4棵,古藤1棵,均為有數百年樹齡,使得文廟顯得庄嚴和肅穆。 魯西農業高科技示範園位於莘縣縣城東部,佔地1500畝,有現代農業博覽園、特色香瓜園、蘑菇園三大主題農園以及種苗繁育、高科技種植展示、高端產品種植示範三個功能分區。種植品種全部為世界知名品種的香瓜、櫻桃西紅柿、尖椒、甜椒、茄子等,按照有機食品生產標准種植。
香瓜採摘期:5.1至6月中旬
櫻桃西紅柿採摘期:4月初至6月中旬
長豆角、黃瓜、芸豆採摘期:5月初至7月
韭菜採摘期:常年 位於莘縣董杜庄鎮----中國西瓜第一鎮,是集現代農業科技研發、瓜菜新品種示範推廣、觀光採摘於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博覽園。該鎮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說。西瓜種植是其農業主導產業。旅遊資源豐富,有三界碑、韓王墓、曾廣福紀念館、柏慶生態觀光度假區,旅遊產業鏈規劃完善。
西瓜採摘期:5月初至7月 朝城清真寺位於莘縣朝城鎮北街路西,是魯西地區大型的清真寺之一,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朝城清真寺坐西朝東,佔地約二畝,建築面積540平方米,寬敞明靜,曲欄環繞。據寺內《修繕紀要》載,大殿飾以伊斯蘭教象徵和平的綠色為主色調,球體部分飾以金黃色調,該寺始建於明代,清康熙年間重修。寺院由大門、過廳、大殿組成,主體建築為大殿。
寺院大門為塔樓式,進大門為一對廳,對廳後為大殿,旁為沐浴室2間,住室2間,講堂3間。大殿為重檐歇山,方磚漫頂,勾連搭式灰瓦。瓦脊飾十二生肖和新月,有彩繪雕刻,圖像姿態生動。大殿建於高台上,面闊3間,總面積200平方米,由卷棚、串堂殿及後殿組成,古樸雄偉、雕梁畫棟。磚牆硬山,有楹柱12根,三梁起架。該殿是一處古典伊斯蘭宗教建築,反映了明清時期的宗教文化特色,是朝城一帶回民進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1937年,大殿北山曾遭日本炮彈轟擊,至今修補痕跡清晰可見。1963年和1985年兩次修繕。
寺院由大門、過廳、講堂、水房、住室和禮拜殿組成。大殿由卷棚、串堂殿及後殿組成。卷棚內正面懸有「認主獨一」「道之大原」「萬化一元」和側面「開元故交」磚牆、硬山,勾連搭灰瓦,頂脊飾十二生肖和新月,整個大殿由三梁九檀架起,為歇山雙檐磚木結構,有彩繪、雕刻,圖象姿態生動,是本縣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一處古典伊斯蘭宗教式建築,反映了明清時期的文化、宗教特色。系市級文物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大門面示三進,石木結構,大木起脊,重檐歇山,斗拱起架,飛檐翅角,宏偉壯觀,為全省清真寺大門第一例。 此鍾原存於古城鎮(原范縣縣城)東門內,系文殊寺的鎮寺之寶,後寺毀鍾存。此鍾系金章宗承安四年(1199年)製造,至今已有800年歷史。鍾通高 2.9米,唇徑 1.77米,唇周 5.56米,重 4000公斤。雖經千年銹蝕,鍾上的八卦紋飾和界格仍十分清晰,「皇帝萬歲」、「重臣千秋」、「常轉」、「國泰民安」四組大字幾乎毫發無損。此鍾歷史之悠久、匠藝水平之高、保存之完整、形制之碩大,均為省內罕見。
2002年,古城鎮政府築台建亭,重懸古鍾。鍾亭有聯曰:「亭披霞光,高處可察社情民意;鍾鳴盛世,洪聲再震泰山黃河。」亭周圍辟為綠地和小廣場,以供人們觀瞻休憩。 野豬林位於莘縣觀城鎮郭海村北,相傳是《水滸傳》中好漢林沖由汴京發配至滄州途中化險為夷,絕處逢生之處。
北宋時期,野豬林經常有野獸出沒,很多人在此喪生。《水滸傳》第八回中寫道:「枯曼層層如再腳,喬枝鬱郁似雲頭,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斷愁。」據《觀城縣志》載,野豬林村東是徒駭河,村西是馬頰河。這兩條河都是傳說中大禹治水時疏通治理的較大的河流,村北有三溝(於溝、王溝、馬溝),村南有三廟(紅廟、朱廟、雙廟),地形較為復雜。2011年莘縣人民政府在遺址立碑建亭。 馬陵道古戰場遺址位於莘縣大張家鎮馬陵村和櫻桃園鎮道口村之間。戰國時期著名的齊魏馬陵之戰,就發生在這里。馬陵、道口兩村相距6公里,皆順河流向建屋,村中房屋、胡同、道路無一不斜,且拐彎甚多,極為曲致。至今進村後仍極易使人迷失方向。當年著名軍事家孫臏就是充分利用了這些有利條件,伏兵於馬陵道旁,一舉打敗了驕縱的魏兵,魏軍主將龐涓自殺。
2005年5月,大張家鎮政府在遺址建起古馬陵之戰遺址紀念館,佔地 6000平方米,館內布置古馬陵之戰作戰過程展示圖,並收藏有許多與孫臏有關的歷史資料,是國內研究孫臏的重要基地,現為聊城市文物保護單位。
仙鶴湖水利風景區是在彭樓引黃沉沙池的基礎上修建而成,因該地在春秋時期為衛國國君養鶴之地,故命名仙鶴湖。佔地4000畝,其中濕地佔總面積的80%,植物以蘆葦、蒲草為主,幾十種野生水禽和候鳥在此棲息繁殖。 莘縣革命歷史紀念館暨蘇村阻擊戰紀念館位於大張寨鄉蘇村東。1941年1月,日偽軍1萬多人對魯西北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楊勇、段君毅、蘇振華率魯西軍區機關跳出敵人合擊圈,轉移到馬集一帶,日軍尾隨而來,為掩護軍區機關向徒駭河以西轉移,特三營九連、十連130多人阻擊日軍1000多人,達8個小時之久,擊斃日軍300多人,我方倖存不足10人。戰斗結束後,軍區機關和當地群眾把陣亡人員合葬在蘇村。2004年,莘縣人民政府重修烈士墓,並立紀念碑。
2011年,我縣對烈士墓地進行擴建,改建為莘縣革命歷史紀念館暨蘇村阻擊戰陳列館。工程總投資800萬元,佔地30畝,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2012年10月建成並對外開放。2015年5月,列入西柏坡紅色旅遊聯盟。 馬本齋烈士陵園位於莘縣張魯鎮南1公里處,坐北朝南,佔地10畝,是聊城市文物保護單位,聊城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馬本齋,河北獻縣人,曾在舊軍隊中闖盪20年,由士兵升為團長。後因對舊軍隊不滿而回鄉閑居。「七七」事變後,他組織回民支隊抗擊日寇,屢屢重創日軍。1942年秋轉戰到魯西北,一直活躍在莘縣、觀城、朝城、濮縣一帶,給盤踞在這里的日偽軍以沉重打擊。當時的冀魯豫邊區主任黃敬稱他是「後起的天才軍事家」。1944年2月,冀魯豫軍區三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馬本齋病逝後,安葬於此。當地政府和群眾立碑、築亭、植樹,修建了「馬本齋烈士陵園」。1954年,烈士靈柩移至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1985年在烈士原葬處重建。
整個陵園由紅磚花牆圍合,主要建築有阿拉伯式穹形大門,中國古建築式六角形紀念亭,回族習俗的烈士墓和烈士紀念祠堂。阿拉伯式穹形園門,門額「馬本齋烈士陵園」漢字由烈士之子馬國超所書,阿拉伯文為配字,由原回民支隊教長蔡永清阿訇書。六角形紀念亭,高14米,佔地64平方米,單檐結構,琉璃瓦覆頂。亭中立有烈士紀念碑,上書「馬本齋司令員紀念永垂不朽」。回族習俗的烈士墓,1944年2月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馬本齋病逝安葬於此。紀念祠堂內安放著烈士的半身漢白玉雕像,兩側懸掛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寫的輓聯。
這些主建築坐置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由一條甬道貫穿其中。陵園融中國古典建築與阿拉伯建築風格於一體,莊重、典雅、肅穆,增強了回漢民族團結奮斗的意志。園內翠柏掩映,綠草如茵,庄嚴肅穆,樸素典雅。每逢清明節,張魯鎮人民都到陵園掃墓。宋任窮、段君毅等老一輩革命家來莘時都曾來此憑吊。 馬本齋紀念館位於「馬本齋烈士陵園」東側,它佔地20餘畝,分上、下兩層設計,其中主館建築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全是伊斯蘭建築風格。館內生動展示了馬本齋烈士生平、英勇事跡,並採用聲、光、電現代化的視聽新技術,驚現馬本齋生前一幕幕、一個個激烈戰斗場面,以及當時所使用的槍械等動人場景,它從多方位、多角度、多側面生動反映出了馬本齋英勇戰斗的一生。
2015年5月,列入西柏坡紅色旅遊聯盟。 又名丈八烈士陵園,是聊城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莘縣大王寨鄉東丈八村西北隅,距離莘縣縣城約 20公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陵園建於1945年,座北朝南,佔地約百畝,是聊城地區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南北長740米,東西寬170米,佔地125,800平方米(188.7畝)。陵園坐北朝南,由門樓、紀念碑、紀念室組成,門樓為古典式建築。紀念塔高18米,四面八角,樓閣式建築,建築面積100平方米。下部是一座高 3米,邊長 11米的正方形磚台。二層塔壁鑲嵌著八面石碑,刻有當時冀魯豫邊區黨、政、軍領導人親書的碑文和為革命犧牲的925位烈士的英名錄,其中師級幹部3名,團級幹部10名,營級幹部6名,連級幹部9名,排級幹部102名,班長和戰士643名。頂尖處是一顆巨型紅五星,用舊碑改刻的八面紀念碑均鑲嵌在第一層,南面碑上刻有「革命烈士紀念塔」七個紅漆大字,其他碑上分別刻著《魯西北烈士陵園紀念碑》碑文、《魯西北軍民抗戰八年簡表》、《克復莘縣城記》、《肖張史三烈士傳略》,另三塊碑刻是莘縣、冠縣、臨清、武訓、館陶、永智六縣和外籍 925位烈士英名錄。紀念室中懸掛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親筆書寫的輓聯和部分烈士的照片、事跡。園中北首是魯西北全體黨政軍民1945年敬修的肖永智、張炳元、史欽琛等烈士陵23座,園內蒼松翠柏,冬夏常青,白楊參天,果樹成方,鮮花盛開。整個陵園庄嚴肅穆,生機勃勃,是聊城市廣大幹部群眾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2015年5月,列入西柏坡紅色旅遊聯盟。 耿樓烈士陵園位於莘縣王奉鎮後耿樓村。陵園坐北朝南,佔地15畝,陵園主體建築包括正門、兩座紀念堂、廣場、紀念碑和圓拱形的陵墓;廣場北面有25座烈士墓地組成,墓旁四周有松柏圍繞,庄嚴肅穆。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落在廣場中央,上書「革命烈士紀念碑」7個大字,金光閃耀。紀念碑周圍是一塊四方形的廣場,供人們瞻仰。紀念堂建造在陵園兩旁,陳列著戰斗遺物等,再現了當年耿樓阻擊戰戰斗場面。
耿樓村是朝北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村之一。1940年6月,八路軍一二九師新八旅二十二團政治委員史欽琛帶領二營300餘人在耿樓一帶開展游擊戰。6月25日拂曉,與敵周旋了一夜的二營來到耿樓,正准備修築工事時,從聊城、冠縣出動的800餘日軍和1200餘偽軍突然來襲。敵人的步兵、騎兵和炮兵在10餘輛坦克的配合下,很快對耿樓形成包圍態勢。二營官兵頑強應戰,由村頭阻擊戰轉為巷戰、院落戰、肉搏戰。戰斗持續7個多小時,擊斃日偽軍200餘人。二營指戰員除100餘人突圍外,團政治委員史欽琛等128名指戰員壯烈犧牲,被安葬於耿樓村東。 西寺烈士陵園位於莘縣王奉鎮西寺村。陵園坐北朝南,佔地18畝;園內通道兩側由烈士墓組成,其中日本投誠士兵原廣見的墓碑,上書「國際友人原廣」七個大字。墓旁四周有松柏圍繞,庄嚴肅穆。紀念堂建造在正門兩旁,形成遙相呼應之勢,建築面積300平方米,為廳堂式混合建築,門口上懸「西寺抗日烈士紀念館」牌匾。裡面陳列著烈士的事跡、遺物等。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落在陵園的中央,上刻「革命烈士紀念碑」7個大字,金光閃耀。
王奉處於冀魯兩省交界處,抗日戰爭時期是朝北抗日根據地的縱深地區,地形復雜,葦多林密。加之黨的工作基礎雄厚,成為魯西北和冀南的抗日指揮中心。這里建有炸彈所、後方醫院、被服廠、造紙廠、印刷廠、鞋廠、糧站、銀行、肥皂廠等,各種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有力地保障了抗日後勤供應。從1939年至1945年的6年間,包括反戰日兵原廣見在內的許多八路軍傷病員犧牲並安葬在這里。 冀魯豫軍區舊址位於柿子園鄉楊行村。楊行村(原觀城縣十王廟村)位於柿子園鄉西南部,就是在這片平凡的土地上,留下來朱德總司令、潘復生書記等許多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
1948年5月20日,受毛澤東主席的重託,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在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栗裕陪同下,到達冀魯豫軍區駐地觀城縣十王廟村(今柿子園鄉楊行村),視察在這里進行新式整軍運動的華東野戰軍和冀魯豫區黨委工作。當晚居住在該村,聽取了他們的工作匯報,並做了重要指示。次日下午,在楊行村南的一片小樹林里,冀魯豫區黨委、軍區召開機關幹部大會。朱總司令詳細講述了解放戰爭取得的重大勝利,指出,已進入決戰的關鍵時刻,希望冀魯豫邊區的黨政軍民搞好土改、整黨、擴軍、支前,以奪取更大的勝利。會後,朱德總司令離開十王廟村,返回西柏坡。 曾廣福事跡陳列館位於莘縣董杜壯鎮宋庄村南。陳列館東西長73.8米,南北長177.8米,建設總體面積27.484畝。
曾廣福,1913年12月28日出生於莘縣董杜庄村的一個貧農家庭。1942年當選村農會長。1943年創辦互助組,1949年創「兌地豐產法」,當選為聊城專區和平原省勞動模範並參加開國大典。1950年政務院授予他「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稱號。歷任村黨支部書記,農業合作社社長,省、地、縣委委員,地、縣革委會副主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第一、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九大至十二大代表。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