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則
⑴ 簡述公共政策規劃的基本原則
1、信息原則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源
2、系統原則:全局、長遠、綜合、統籌。
3、預測原則:預則立,不預則廢。
4、客觀原則:實事求是、不偏不岐。
5、智囊原則:專業化社會的生存之道。
6、優化原則:比較、鑒別、選優。
7、效益原則:不做虧本買賣。
8、可行與可操作原則:不練葵花寶典、不做空中樓閣。
9、兼聽原則: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七原則:多方案選擇、信息充分、科學預測、系統協調、可行與可操作、民主參與、穩定可調原則。
⑵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則是什麼
(一)系統性原則
在人類社會中,一切事物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共同組成了多層次復雜系統,政策系統就是社會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個分系統。在政策系統中,各項政策相互聯系,彼此協調,形成了具有一定結構、層次、功能的開放性政策體系
(二)預測性原則
政策系統是動態的。制定政策依據的是所獲取的過去和現在的有關行為和結果的參數和變數,但它又是發生效用於未來。制定政策可以說是對未來行為所作的一種設想,是在事情發生之前的一種預先分析與選擇,因此,制定政策具有明顯的預測性。
(三)協調性原則
政策的協調性原則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政策所指向的社會利益與價值的協調,一是指政策系統中各層次、各類型的政策的協調。協調的目的是為了保持某種平衡。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事物具有不一致的一面,即對立面;也有相互聯系的一面,尤其是互補的一面。
(四)信息化原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公共政策活動過程就是對政策信息進行搜集、傳遞、加工、使用、反饋的過程。在政策過程中,對社會問題的感知是其初始階段,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是搜集或察覺信息,這是發現問題、進入政策議程的關鍵環節。
(五)科學性原則
政策科學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應用性極強的科學。歷史經驗證明,科學的政策能帶來社會的文明與進步;相反,一項違背了科學原則的錯誤政策能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因此,公共政策分析應遵循科學的規律、按照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進行。
(六)民主性原則
首先,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必須體現人民的意志,真正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其次,公共政策必須保障民眾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生活領域中,享有同等的權利與公平的利益;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須遵循法定的、科學的、民主的程序和方法;第四,政策過程的各階段都必須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充分參與。
⑶ 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則有哪些 a公正性原則,b預測性原則
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則包括社會公正原則、有效性原則、連續性原則、周密性原則、可行性原則。
⑷ 簡述公共政策規劃的原則。
公共政策的以下四點原則:
(一)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同樣也是確定目標的一個基本原則。依據該原則,政策目標的確定首先必須從實際的公共政策問題出發,而不能從主觀意願出發。根據問題的實質和表現形式及其成因,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問題所要達到的目標。其次,實事求是的原則還要求我們在確定政策目標時一定要切實可行,既不能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也不能出於決策者個人或群體的某種打算而降格以求。其中最關鍵的是政策目標要有可行性,即有充足的社會資源(經濟、人力、技術、信息和權力資源等)可資配置,且有佔主導地位的可控環境條件的配合。
(二)面向未來 政策目標本身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對未來的預期性,該特徵要求我們在確定政策目標時必須面向未來。具體來說,我們對於有關政策目標的確定一定要充分考慮有關公共政策問題本身、成因和環境條件等將來會發生的變化或延續等情況,從而讓我們制定的政策目標符合未來發展的需要。例如我國目前的人口政策目標就應該充分考慮未來老齡化社會的有關問題,及早籌劃,免得臨渴掘井,手足無措。
(三)系統協調 我們在制定政策目標時常常會遇到多重政策目標的困擾,尤其當它們相互矛盾和沖突時更甚。這就需要我們在政策目標的確定階段就力求讓同一政策的多項目標相互協調,也讓某項政策的目標與已有政策的有關目標或即將出台的其他政策的目標相一致。這既可以避免政策目標的混亂,也有利於制定、實施和評估有關的政策方案。為此,我們一方面需要運用系統論、控制論及運籌學等觀點和方法來對有關的政策目標作全面考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在確定公共政策目標時要弄清問題的實質所在,盡可能地逐步將目標數量減少到最低數量,因為目標減少,一項政策的制定、實施和評估就會越容易。
(四)明確具體 一旦能確定有關政策目標,就要使目標具體明確。對於目標中的有關概念、時間要求、目標內容、相關條件等都要進行清晰地界定或說明,最好做到表達准確,含義清楚、單一,各項要求詳細具體,能量化的予以量化等,以利於理解和操作。
⑸ 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論與方法。請稍微詳細一點 謝謝
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則
1.社會進步原則:就是要鼓勵先進,鞭策落後。2.社會公正原則:對與公共政策問題有關的社會群體要採取一視同仁的態度,不能有任何政策歧視。在堅持社會進步原則的前提下,要兼顧各方面的利益,決不能偏私偏廢。3.利益原則:在制定公共政策過程中,始終以社會成員的利益需求為政策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時刻關注社會成員利益需求的實現和維護。4.保障弱者原則5.連續性原則..
其制定的理論為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
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有:確定政策目標、設計選擇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和公共政策合法化。
⑹ 公共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公共政策是政治學中相當新的分科,而且愈益重要。因為現代政治學者對內政治的定向概念,容就是權威性政策。本書掌握公共政策制定的過程與原則,從公共政策的制定、執行與評估,綱舉目張。強調政策制定是一易變的、復雜的與許多層面的過程。作者格士頓引領讀者瀏覽公共政策的制定,始於探討政策問題的啟動,而結束於討論評估的角色,以及政策過程的反饋。對於初學者來說,本書是對政策制定過程的政治,簡明、描述性的,與率直的概述,深入淺出,化繁為簡,是值得精讀的好書。
⑺ 簡述公共政策目標確定的基本要求。
(一)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同樣也是確定目標的一個基本原則。依據該原則,政策目標的確定首先必須從實際的公共政策問題出發,而不能從主觀意願出發。根據問題的實質和表現形式及其成因,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問題所要達到的目標。其次,實事求是的原則還要求我們在確定政策目標時一定要切實可行,既不能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也不能出於決策者個人或群體的某種打算而降格以求。其中最關鍵的是政策目標要有可行性,即有充足的社會資源(經濟、人力、技術、信息和權力資源等)可資配置,且有佔主導地位的可控環境條件的配合。 (二)面向未來 政策目標本身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對未來的預期性,該特徵要求我們在確定政策目標時必須面向未來。具體來說,我們對於有關政策目標的確定一定要充分考慮有關公共政策問題本身、成因和環境條件等將來會發生的變化或延續等情況,從而讓我們制定的政策目標符合未來發展的需要。例如我國目前的人口政策目標就應該充分考慮未來老齡化社會的有關問題,及早籌劃,免得臨渴掘井,手足無措。 (三)系統協調 我們在制定政策目標時常常會遇到多重政策目標的困擾,尤其當它們相互矛盾和沖突時更甚。這就需要我們在政策目標的確定階段就力求讓同一政策的多項目標相互協調,也讓某項政策的目標與已有政策的有關目標或即將出台的其他政策的目標相一致。這既可以避免政策目標的混亂,也有利於制定、實施和評估有關的政策方案。為此,我們一方面需要運用系統論、控制論及運籌學等觀點和方法來對有關的政策目標作全面考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在確定公共政策目標時要弄清問題的實質所在,盡可能地逐步將目標數量減少到最低數量,因為目標減少,一項政策的制定、實施和評估就會越容易。 (四)明確具體 一旦能確定有關政策目標,就要使目標具體明確。對於目標中的有關概念、時間要求、目標內容、相關條件等都要進行清晰地界定或說明,最好做到表達准確,含義清楚、單一,各項要求詳細具體,能量化的予以量化等,以利於理解和操作。例如,依據《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計劃及 2010 年規劃》,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目標就被具體而明確地界定為:確保 1998 年全流域工業企業(包括鄉鎮企業)及集約化畜禽養殖場和沿湖的賓館、飯店等單位排放的廢水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 2000 年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出入湖的主要河流水質達到地面水三類水質標准,實現太湖水體變清; 2010 年基本解決太湖富營養化問題,湖區生態系統轉向良性循環。只有目標明確具體,才能為方案的規劃、選定和執行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和前提條件,否則,其後的政策過程將遇到許多麻煩。 (五)倫理考量 在較高的抽象意義上說,任何公共政策的目標都會涉及社會中的一些倫理價值考量,如自由、民主、安全、公平和效率等等。對這些問題,不同的社會主體都會有不同的立場和偏好,但一定的社會在這些問題上都會有居於統治地位的價值觀念。公共政策作為統治階段和階層實現其利益和意志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必須會在政策目標的考量中體現他們的價值偏好。但是有時因為統治階級為了更好的維持統治的穩定,也會考慮社會大眾的利益需求,甚至反映一些社會弱勢群體的利益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