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的格局是

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的格局是

發布時間: 2020-11-20 18:09:16

A. 如何認識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從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4個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反映了目前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決定》突出了依憲治國這個核心、科學立法這個前提、嚴格執法這個關鍵、公正司法這個防線、全民守法這個基礎、依法執政這個保證,以及法治精神、法治文化這個靈魂。

1、科學立法是前提
立法工作,黨中央、人大、政府和公眾都需各司其職。《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制度建設,完善行政法規、規章制定程序,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機制。

2、嚴格執法是關鍵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在《決定》中,嚴格執法主要包括6大方面,即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以及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3、公正司法是防線
司法不公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司法體制不完善、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決定》在這幾方面下了功夫。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就針對司法領域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4、全民守法是基礎
「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守法首先是意識層面的。《決定》里提出,要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多層次多領域的依法治理同樣重要。《決定》中提出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這需要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B.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四位一體基本格局是指什麼

四位一體基本格局是指: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總體布局四位一體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戰略目標四位一體

C. 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的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是什麼

會議提出的「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五個體系」將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再上新台階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基礎。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必須於法有據,必須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但是,法治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完備的過程。新一屆黨中央高舉依法治國偉大旗幟,並將於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專題研究依法治國工作若乾重大問題,其目的就是要為今後乃至更長時期如何推進依法治國統一思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從而更好、更有效地指導依法治國工作。當然,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需要從中央到地方始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固步自封、因循守舊,難以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法律再完備、規范再嚴格,不實施、不落實、不執行,都是空擺。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本質體現。必須通過各級各地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及全面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使懂法、遵法、用法、守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自覺,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各級各地各部門務必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而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推進依法治國「落地生根」。

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是依法治國的根本。監督是良葯。法治中國建設、依法治國方略的完備和落實,沒有嚴密的監督體系不行。法治監督體系分國家和社會兩種體系。國家監督分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三種監督。具體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代表大會和人大常委會。社會監督是國家監督的重要來源和重要補充,體現了人民直接參加國家管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如社會輿論監督、新聞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等。只有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才能真正實現依法治國。監督是責任。對於地方政府幹預執法部門的行為,對於執法部門執法違法的行為,對於那些玩忽職守、不作為的行為,對於那些損害群眾利益、破壞社會公平正義的行為,都要嚴格追究辦事人的責任及責任單位的領導責任,視其情節,給予處分、撤職,甚至刑事處罰。

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是依法治國的標志。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央提出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積極推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為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法治保障的新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心裡要始終裝著人民,更好地服務群眾、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以優質高效的服務贏得群眾支持和信賴;要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法律需求,把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作為重要任務,積極做好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法律服務、法制宣傳工作,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要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幫助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促進人心安定、社會和諧,共同營造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法治環境。

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依法治國的需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先必須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水平,不斷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和中央部門雖然制定了一大批黨內法規,但是,由於立法沒有整體規劃,缺乏頂層設計,使得黨內法規存在「碎片化」現象:許多領域缺少必要的基礎主幹性的法規,有的領域雖有基礎主幹性法規,卻缺少配套性法規,還有些領域的某些法規存在著相互重復,甚至相互沖突的情形。這就需要不斷加強黨內法規清理,並不斷完善、規范黨內法規體系,使黨內法規制定和落實工作更加有序,使依法執政更有底氣,從而領導好、推進好依法治國各項工作。

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工程、系統工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需要強化頂層設計更需要狠抓貫徹落實,既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既需要國家層面更需要社會層面,既需要搶抓當前更需要常態長效。有了「五個體系」的支撐和保障,依法治國將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強大動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D. 怎樣理解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格局

依法治國,將來滲透到從科學立源法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各個環節,將全方位覆蓋國家、政府與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將更加註重法治建設的民主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將努力實現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互補契合,將對領導幹部的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這也意味著,依法治國作為國家治理基本方略與根本保障的重要地位更加凸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戰略布局中發揮更加深刻的影響,下一階段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將放在「全面推進」上,我國的法治建設將呈現出一種全方位、全覆蓋的大格局與新氣象。

E. 下列有關法治中國建設「三位一體」工作格局中,三者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①法治國

下列有關法治中國建設三位一體工作,各地的三角關系出發正確的是依法治國治國有關法律治國建設三位一體工作科舉中三者關系出發正確的是依法正確的是依法治國。

F.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中國有哪幾種法律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又有哪些法律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中國有法律:54憲法,75憲法,78憲法,婚姻法,刑事訴訟法。
其他的都是條例。
1978年,中國開始了法制的重建。當時,鄧小平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就社會主義法制發表講話時曾明確指出,中國需要一大批具有權威、真正得到執行的法律。此後,中國進入了所謂的「立法爆炸」時期,大量的法律、法規、條例被制定。到1992年中國明確提出改革和建設的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後,立法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幾乎涉及到所有的法律部門。簡而言之,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法制」,可以稱為「法制國家」。[1]
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及與時俱進的務實精神的正確指引下,黨的十五大上,中共中央又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並隨後將其寫進了憲法。這標志著建設法治國家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之一。中國適時地開始了由「法制」向「法治」的邁進。
2.改革開放至今有了企業法、教師法、物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近300部國家法律,600餘件行政法規,7000餘件地方法規,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建成。

G. 要形成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我國還需要哪些方面的工作

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
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
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H. 我國現行的依法治國格局與以往的有什麼區別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從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4個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反映了目前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

I.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麼,如何理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理解: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包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兩句話。這兩句話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離開了哪一句都不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只有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基礎和前提條件。
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決定》給出了精闢的答案,那就是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十六字方針,是對原來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的發展和提升,明確了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環節和主要任務,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來講,科學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

J. 通過對「監察法的誕生」的了解,什麼是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

是的。屬於國家法律。《監察法》屬於國家重要法律之一,在全國范圍內行之有效,其法律地位的等級就像《婚姻法》《土地法》《民法總則》一樣。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