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法名什麼時候用
『壹』 皈依後,法名是怎麼取的
問:居士法名是否可以冠上「釋」?
凈空法師答:不可以。冠上「釋」一定是出家了,沒有出家,不可以。在家,縱然是受了三皈五戒,受了在家菩薩戒,也不能冠上釋,這是出家跟在家差別在此地。如果你要一冠上,在家跟出家就搞亂了,所以這個不可以。
問:在家居士為自己取法名是否如法?
凈空法師答:可以。名字就是表法的,中國人跟印度人古時候為兒女取名,很多他有他的性格,我們看到很多這些名字。另外一種,多半都是父母對兒女的期望。期望他將來長大,一生的作為要跟他的名字相應,叫名符其實,所以這個名字是父母給取的,一生不可以改變。改名字,那大不孝,把父母對你的期望完全把它忘掉了。這是錯誤的,名不可以改。這個字、號,本來這個字是別人送的,朋友們送的。因為你成年了,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成人;女子十六歲,行髻禮,這都表示成年。成年之後,你那個名字,只有父母叫你的名,你的祖父母、長輩都不叫你名,都稱你字。所以那一天你的平輩,兄弟姐妹、朋友送一個字給你,以後大家都稱字不稱名,這在古禮上。稱名就是父母,除父母之外,還有一個人,老師。所以老師的地位跟父母完全一樣。你在政府做官,皇帝對你尊重,不稱你的名,都稱你的字。如果皇帝稱你的名,你就有罪,你就判了刑,那稱你的名,對你完全不尊重,這是中國的古禮。
自己取法名就像取號一樣。號,也是自己的一個願望,希望自己真正能夠做到。所以古人有名、有字、有號。像近代,我們看弘一大師,弘一大師的名字恐怕自己也記不住有多少,至少可能將近有一百個名字。他給人寫字,隨手底下寫個名字,可能一生就用這么一次,隨手拈來的,所以他那個號就太多,非常多。
『貳』 皈依後讀經時用法名嗎還是用戶口本上的名字到底用哪個名字如法
用法名如法。用戶口本上的名字也可以的。
『叄』 皈依佛門法名按什麼順序排的
我是在深圳弘法寺皈依,傳授五戒本師是本煥法師。辦理五戒證書是義工居士處理,也沒有順序排法名的。可能和尚會有順序的法名吧。
『肆』 佛教徒皈依時,師傅取法名是根據什麼取的聽說不是隨便取的。
法號或法名,都是指歸依佛教者所特取的名字。即出家眾於剃度儀式舉專行過後,或在家眾於屬歸依三寶、受戒時,或生前未歸依、受戒的在家人歿後於葬儀時,由師父授予的名號。這個是不可以亂起的,尤其不要自己跟自己起法名法號。
各大寺院或宗派均有不同的輩份,一般以法名的第一個字作為標記。以少林寺輩份為例,用七十字詩來標記法裔輩份:
福慧智子覺,了本圓可悟。
周洪普廣宗,道慶同玄祖。
清凈真如海,湛寂淳貞素。
德行永延恆,妙本常堅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鑒崇祚。
衷正善禧禪,謹愨原濟度。
雪庭為導師,引汝歸鉉路。
——你留意看「永」字輩,最有名的人物你肯定認識的
『伍』 皈依證的法名問題
你是在哪知道所有佛家弟子都叫妙音居士的?我就不叫妙音,我周圍的居士,也沒聽說誰法名叫妙音,大家都各有各的法名。至於以後成佛也叫妙音佛,也更莫名其妙了。觀世音在因地修行時就叫妙音,他成佛時,稱正法明如來,什麼時候稱妙音佛了?不要聽風就是雨,皈依佛門了,就要多立佛之知見,要有智慧,要有正知正見。
『陸』 皈依法名怎麼取
在佛法東來後很長時間,僧眾都是隨師姓,在苻秦間的道安法師,認為隨師不如隨佛 ,所以建議天下僧眾共以「釋」為姓,即現今之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等等都是以佛為姓 。但法名可以按輩分來排,這在許多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大家都見過,當然這只是指其中關於按輩分取法號的部分,又佛經中曾說,我處眾生,成佛之後,共名妙音如來 ,所以也可以認為「妙音」是我等修佛者的共同法名。
法名由皈依師父或剃度師父、傳法師父按照所屬宗派傳承的字輩取名,字則是由師父或者自己取的,法號或者說字型大小一般是自己取的。法名兩個字,前一個字代表著宗派字派傳承,後一個字則是按照個人的因緣取的。如永信法師,永字代表著曹洞宗字派傳承(「德行永延恆,妙體常堅固」),信字則是給僧人個人取的,以示區別。
(6)皈依法名什麼時候用擴展閱讀
出家眾於剃度儀式或入觀儀式舉行過後,或在家眾於歸依三寶 、或投入三清門下時還有受戒時,或生前未歸依、受戒的在家人歿後於葬儀時,由禪師或者道長授予的名號。在中國、日本等地,以加入教團成為釋子,即誓約受持戒法,因此皆另取法名。
中國古人一般名字就兩個,「名」和「字」是分開的,再有的還有「號」。「法名」不能隨便人稱呼,是出家僧人的師傅或長輩可以稱,外人只能稱呼「法號」。法名:又稱戒名,凡信佛教,從皈依師所得之名,叫做法名,因為從師受戒,故又稱戒名。凡受過戒的在家或出家佛教徒都有法名。我國佛教界所用的法名,其中往往有一字是所有師兄弟所共同的,此即與傳承輩份有關的演派字型大小。
『柒』 在家佛弟子,平時報自己的皈依名字,是報法名還是法號
在家佛弟子,在平時生活中,要報自己真名,否則在工作、辦事時和身份證對不上,很容易引出麻煩。而在佛教道場、法會、諸佛事中,就要用自己法名,不但融通,而且容易得到佛法加持。
『捌』 皈依法名在家能做小名用嗎
修行佛法是出離生死的一件大事,起法名是一件嚴肅的事,怎麼可以兒戲般當小名來用呢?如果願意別人稱自己法名,不妨當大名用。蘇東坡的「東坡」就是法名,人稱東坡居士。你可以效仿。
『玖』 我想皈依,請問什麼時間可以,都需要准備什麼
一、皈依的重要性
皈依是一切佛法的基礎,皈依是一切戒律的基礎,皈依也是一切佛法的前提,所以皈依非常重要。
皈依是一切佛法的基礎
為什麼說皈依是佛法的基礎呢?比如說我們要蓋一棟房子,首先就要打好地基,地基如果沒有打好,那麼這房子肯定是建不好的。地基打穩固了,之後才能建起房子。學佛也是一樣,首先必須皈依以後才能學佛,所以我們必須要先皈依。
蓮華生大士曾說過,「皈依就是一切佛法的基本,三寶是一切佛法的支柱」。所以皈依非常重要。很多人認為:「我相信佛法,心地善良、多做好事,這樣就可以了。不需要皈依,心中有佛是一樣的」。如果有這樣的想法,肯定是解脫不了的。真正有解脫的願望,首先就要皈依。
皈依是一切戒律的基礎
我們現在有很多居士想要受持五戒、菩薩戒等戒律,但是否有先皈依呢?皈依是受戒的前提,如果沒有皈依,就不具備領受任何一條戒律的資格。在沒有皈依之前,只能稱為發願遵守一些戒律而已,還不屬於真正受戒的范疇。所以,必須先皈依、受皈依戒,再領受其它的戒律。受戒的基礎就是皈依。
皈依是一切佛法的前提
皈依以後再學佛,諸如念經、磕頭、燒香,或者各種善行等等,所作所為都將播下解脫的種子。如果沒有皈依的基礎,我們所行持的任何善法,雖然也有功德,但是卻沒有播下解脫的種子。所以必須要皈依,皈依就是修行的前提。
就如同我們要進入一棟房子,首先需要鑰匙。有了鑰匙才能進去,沒有鑰匙打開大門,那想進也進不了。同樣的道理,皈依就是修法的前提、修法的鑰匙,所以皈依非常重要。
二、皈依的含義
比如說有個幼兒,被狗或者其他動物追逐,他當時非常害怕,一定會呼喚媽媽。他為什麼要呼喚媽媽呢?因為他知道媽媽一定會來解救他,所以他堅定地跑到媽媽身邊尋求庇護,而不是跑到其他地方。同樣的道理,輪回是很可怕的,如果我們發願要從輪回里獲得脫離,首先要皈依,沒有皈依就不具備脫離輪回的前提條件,唯有皈依,才有希望脫離輪回。
在其它的世間法里,我們絕不可能獲得解脫;而其它的宗教,即使是顯現很多神通的外道,也沒有能力幫助我們從輪回苦海里脫離。為什麼沒有相同的能力呢?是因為他們缺少慈悲與空性無二無別的智慧,沒有這樣的智慧就永遠都脫離不了輪回。不具備慈悲和證悟空性的智慧,行善也好、修行也好,仍然一直在輪回里無法解脫。只有具備了皈依的基礎,才得以種下解脫的因,以此為前提順利地到達彼岸。所以必須要先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首先我們需要擁有信仰,必須要具備堅定的信心。但是我們不贊成盲目的信仰,我們倡導的是在充分了解佛教的基礎上產生信心。很多人說,「我對上師很有信心,對三寶很有信心。」其實,每個人的信心可能都不同,有些人是為了自己,有些人是為了事業,有些人是希求解脫……我們應該想一想,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信心呢,自己心裡最清楚。
我們對三寶應該具足什麼樣的信心呢?那就是智慧的信心。什麼是智慧的信心呢?就是無論處境是苦還是樂、是生還是死、是病痛還是健康,要堅信所有的一切都是源自於三寶的加持,這種堅定的、不動搖的、穩固的信心,才稱為智慧的信心。如果沒有這種信心,那就不能算是最好的信心。想要脫離輪回,首先要對上師三寶具足智慧的信心。
再說一下「皈依」兩個字的真實含義。有人認為,「我跟著上師念了皈依的儀軌,再磕了三個頭,然後領取了一本皈依證,得到了一個皈依法名,再蓋上了上師的印章,那就算是皈依了。」大多數人認為有皈依證、有法名,從此以後就成為一名佛教徒、一位佛門居士了。其實,這還不是合格的佛門弟子,也不算是合格的佛門居士。如果能真正從內心發起誓願和決心,無論如何都不改變對上師三寶的信心,那無論有沒有皈依證、有沒有法名,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皈依。那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佛門居士。如果沒有這樣的信念和決心,那即使有法名和皈依證,也不是真實意義上的皈依。
皈依的關鍵在於是否真正具備堅定不移的誓願與決心。
三、皈依三寶的功德
一旦我們真正認識到輪回的痛苦本性,就會迫切希望脫離輪回,而脫離輪回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佛、法、僧三寶。要想對三寶生起智慧的信心,得到究竟解脫,就需要了知三寶的功德。略說如下:
(一)、皈依佛寶: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議,即使是十地菩薩的智慧也無法完全了知佛的功德。簡單來說可分三個方面:
1、佛陀因為對一切眾生具足慈悲的力量而對於輪回大海無所畏懼,且已斷盡我執、法執,不管三界六道哪裡都願意去,為了利益眾生,不怕千難萬險,對痛苦或疲勞沒有任何執著。而外道沒有去除我執、法執,不能令自他究竟解脫。
2、佛陀的慈悲、智慧、力量圓滿,對任何眾生的救度都絲毫不會錯過;而外道是無法做到的。
3、佛陀對所有眾生都是平等的慈悲,只要眾生發心清凈供養任何東西,佛陀都是慈悲、歡喜地接受,哪怕是一根繩子或一塊石頭。實際上佛陀是福德、智慧圓滿的聖者,並不需要任何供養物,佛陀接受供養就是為了眾生種福田---成為眾生最殊勝的應供處。佛陀最歡喜的是眾生能夠發心清凈、利益眾生、好好修行,這才是最殊勝的供養。
(二)、皈依法寶:法寶的功德同樣不可思議,展開來講也是講不完的。我們應這樣觀修:佛陀圓滿的智慧與功德,是從哪裡來的?它來源於法寶!所以需要好好聞思修行佛法,才能得到與佛陀同樣的功德與智慧。
(三)、皈依僧寶:僧眾對於佛陀妙法具足信心,能夠精進聞思修行、發菩提心,當去除了所有煩惱後,僧眾就可得到與佛陀一樣的成就,度化眾生。從這個方面來說,僧眾即是未來的佛陀。
四、皈依的本體
皈依的本體是皈依三寶,三寶為佛寶、法寶和僧寶。
皈依佛寶:釋迦牟尼佛等十方三世諸佛,以及化身、報身、法身佛等都屬於佛寶,都是我們的皈依處,這就是皈依佛。
皈依法寶:我們皈依的法寶是大乘的法還是小乘的法呢?有些人有分別心,「我是大乘佛法,我對小乘佛法沒有信心啊,如何如何……」。很多大乘佛法的弟子們都看不起小乘的佛法,這是不對的。其實,大乘佛法也好,小乘佛法也好,顯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所宣講的法,都是我們的法寶,都是我們的皈依處。
皈依僧寶:關於僧寶,有些人認為已經證悟的出家人或者像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那樣的登地菩薩,才是僧寶。我個人認為,只要這個人是出家人,對釋迦牟尼佛有信心,修學釋迦牟尼佛的法,穿著出家人的袈裟,不管他有沒有證悟,那就是我們的皈依僧寶,是我們的皈依處,
顯密一家,不要有分別心
皈依三寶之後,我們作為學佛人,最主要是不要有分別心。現在漢地有很多類似情況,學密宗的人說,「密宗是最殊勝的,成就最快最好,顯宗的法不是很好」。學顯宗的人又說,「密宗神神秘秘的,不是佛法,不是正法,真正的法是顯宗的法」。這樣誹謗佛法的惡業是很嚴重的,比無間罪還嚴重。所以,無論是南傳、北傳、藏傳、漢傳、顯宗、密宗、大乘、小乘,都是佛陀傳下來的佛法。學習不同佛法的弟子,都是佛弟子,都是一個團隊,大家不要有分別心。
那麼顯宗或是密宗,是否需要全部都學呢?八萬四千法門,如果我們都學的話,或者一個一個讀的話,即使耗上一生的時間也是學不完、讀不完的。只能在這么多的佛法里,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法,這樣來修持就可以了。
信仰是對所有佛法都有信心,修行則是從諸多法門裡面選一個跟自己最有緣的法來修持,這一點非常關鍵。
無論大乘佛教的出家人,還是小乘佛教的出家人,都是我們皈依的僧寶。不要認為「大乘佛教的出家人是我的皈依僧寶,小乘的就不是」;也不要認為「顯宗師父是我的皈依師父,密宗的師父不是」或者「密宗師父是我的師父,顯宗的師父不是」。大家不要有這樣的分別心,只要是真正出家的僧人,都是我們的皈依僧寶。
五、為什麼在皈依三寶之前還有「皈依上師」?
在我們藏傳佛教里皈依是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喇嘛啦迦森秋、桑結啦迦森秋、卻啦迦森秋、根燈啦迦森秋」。漢地沒有「皈依上師」,而我們藏地有「皈依上師」,就是皈依金剛上師。
為什麼要將皈依上師放在最前面呢?
如今佛陀已經圓寂,作為佛陀的代表---上師,為我們指明了解脫道路、讓我們分清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可見上師即佛;我們修的法是上師口裡傳出來的,可見上師即法;我們平時遇到困難時、乃至臨終往生時,都是上師幫助我們,可見上師即僧。佛法僧三者總集起來,就是皈依上師。所以,佛法僧總集起來就是上師。也正因為這樣,藏傳佛教強調四皈依,即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實際上,上師並不是一個外在的人。上師是三寶的總集,身是僧的本體、語是法的本體、意是佛的本體;上師也是三根本的總集,身為上師、語為本尊、意為空行;上師還是三身佛的總集,身為化身、語為報身、意為法身,所以說,上師是過去諸佛的化身、未來諸佛的源泉、現在諸佛的代表。所以,皈依三寶的總集就是皈依上師。
藏傳佛教中,是把上師當作人間三寶來皈依的,而不是說上師是三寶之外的第四寶。漢傳佛教中,也是把師作為三寶代表來看待的,從《法華經》、《華嚴經》等經典中都可找到依據。
上師的功德與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的功德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差別。佛都是一樣的,上師也都是一樣的,但對自己來講,恩德最大的就是根本上師,過去出現過很多佛,我們沒有得到他的度化,現在上師示現色身來慈悲度化我們,教導我們分別善惡,就像是為盲人打開雙眼、重見光明。可見,相比於所有的佛,上師對我們的恩德更大。所以要把皈依上師放在最前面。
因此我們要念皈依上師,並且放在最前面,這是如理如法的。不會有矛盾。
六、皈依的戒體
佛是為我們指明方向的導師,法是我們邁向解脫的道路,僧是解脫路上幫忙我們的助伴。
相應地,皈依的戒體也就是決心和誓願為:
皈依佛寶
第一,我從今天開始直至究竟成佛,生生世世都以釋迦牟尼佛及十方諸佛作為我的導師。導師是什麼呢?就是以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指導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走哪條路、不該走哪條路,這就是指導我們的導師。
第二,從今天開始,我們決心不將釋迦牟尼佛以外的世間外道、鬼神以及不是佛教的法主,作為我們的導師。我們必須要下這個決心,才有這個皈依的戒體。從我們內心皈依的時候就要這樣發誓!比如說我們受居士五戒的時候,自己心裡要想「我從今天開始不殺生」,沒有這個誓願就領受不到居士五戒。因為沒有誓願,心裡沒有這樣的決心與想法。所以,皈依時也是一樣的,僅僅身體坐在這里是領受不到皈依戒的,而且其他的戒律也無法領受,因而有這樣堅定的誓願和決心才算是真正的皈依。
皈依法寶
第一,從今天起直至究竟成佛之前,生生世世都將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作為我的道。道是什麼呢?比如我們要到一個地方去,必須要有一條道路,沒有這條道路就到達不了那個地方。所以我們希求解脫也需要一條道路,這條道就是修法。法就是我們的道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就如同我們的道,是我們必須修行的法,我們要這樣下決心。
第二,除了釋迦牟尼佛的法之外的其他宗教的法義,都不是我的道。現今世界,除了末法時代存在的幾大外道宗教外,還冒出來很多小的宗教,他們宣說自己是佛教,其實並不是。所以一定要下定決心,除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以外,其它的都不是我的道。
皈依僧寶
第一,我從現在起直至究竟成佛之前,生生世世都將學佛的僧眾作為我的道友。道友是什麼呢?比如說我們去很遠、很漫長、很危險的地方,如果能夠找到一個有能力的朋友同行,就可以安全順利到達目的地。如果沒有這樣的同伴,一個人獨行,途中遇到意外或者很大的災難發生,那就很危險。我們學佛的過程,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這樣有能力的道友。雖然我們的父母、同學、同事、伴侶、兄弟、姐妹等等對我們也很好,有的甚至為了我們可以舍棄生命,但他們對我們的解脫並沒有幫助,因此不能把他們作為我們的道友。我們的道友就是學佛的僧眾,只有他們才有能力幫助我們。
第二,除了僧眾以外,其他邪魔外道和不學佛的人,都不是我們的道友。比如家裡的親戚或者身邊的朋友這些沒有學佛的人,雖然也是眾生,但我們不能把他們當成是解脫的道友。
七、皈依的學處
皈依最重要的兩個學處:
第一是不舍棄上師三寶。我們的身語意已託付給了上師三寶,縱然遇到再大的困難或障礙,哪怕是犧牲生命,也決不舍棄上師三寶。
如果我們沒有好好觀察就匆忙皈依,以後慢慢又發現有的上師顯現上可能有問題,那麼可以善巧遠離他,這樣不算舍棄上師三寶。善巧是說要這樣想:「這位上師利益眾生的顯現不可思議,我自己根器淺薄、目前實在無法追隨。」無論如何也不能毀謗皈依上師,也不能觀察他的過失。
有弟子問是否不能和外道同住,比如母親是佛教徒,兒子是基督徒,同住會犯戒嗎?最關鍵是自己不要認為別的宗教好,如果舍棄佛教去學別的,這就有問題了。也就是說,在其他家庭成員信外道的情況下,只要自己對上師三寶保持堅定的正見和信心,也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是不殺生。釋迦牟尼佛宣說過,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里也提過,所有眾生無始劫以來互相做過對方父母的次數不可勝數,也就是說,大大小小的眾生都曾無數次做過我們的父母。我們必須相信這些話,並將所有眾生真正看成與現世父母一樣,這樣的話當然不可能去殺生了。
皈依發心很重要,應該發願為了利益所有眾生,究竟成佛而皈依。這是最好的發心,這樣皈依的功德也是很大的,日子不是最重要的,發心才是最重要的,找師父 也是很重要的,需要自己以清凈心好好觀查,千萬不可大意,,千萬不可以誹謗三寶。 扎西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