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機器換人
Ⅰ 機器換人體現了什麼原理
,機器不會累,而且成本低,精度高,磨損小,而且效率高,更不需要交五險一金,也沒有養老問題,總成本比人工低得多,所以機械化生產更佳受到商人喜愛啊,畢竟盈利永遠是企業的第一要務。,歡迎追問
Ⅱ 機器換人後,人怎麼辦未來製造過程中人的作用是什麼
換下的人,有的離開,有的繼續投入到新崗位。
就目前來說,加工業所謂的機器人,只能回做定位式的重答復運動,要做一些精細化的組裝還是不能,還是比不上人工,比不上人類的手。
不過以後肯定是機器的天下,但還得等很久很久
Ⅲ 最近都在說「機器換人」,連我們企業也要引進拋光打磨機器人了,成本
在拋光打磨作業中,工人對金屬製品進行加工,容易吸入大量煙塵,造版成很難治癒的職業病權,因此「機器換人」對工人的健康和工作壓力的減緩是很有幫助的。而且拋光打磨機器人還能很好地提升企業的效益:如利迅達的五金機器人打磨拋光系統比人工的效率提高近70%,還更好地保證產品穩定性,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機器換人」投入雖大,但可以避免產業升級的必然趨勢下,成為被淘汰的低端加工企業。而且近年來,各級政府也在大力支持企業技改,針對企業實施「機器換人」出台了系列的補助政策,一般的補貼額度已達到10%~30%,很大程度上可以減輕企業轉型升級的經濟壓力。
Ⅳ 「機器換人」到底可行不可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顯示,外資企業在華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27000台,較上年增長20%。結合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數據,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000台,約佔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總銷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不超過2016年,中國全球機器人保有量有望超過13萬台,同時也是全球需求最大的市場。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智能製造、高端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裝備製造業產值占裝備製造業比重已超過10%。其中,以機器人為主的智能製造業廣受關注。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復甦的背景下,各國圍繞科技與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競爭日趨激烈。被譽為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的工業機器人,將帶來製造業模式的巨大變革。去年,工業機器人就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去年全球有30多萬台工業機器人裝備並銷售,亞洲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增長率最高的地區。數據顯示,2013年共有10萬台工業機器人銷往亞洲,同比增長18%;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2013年中國購買並組裝近3萬7千台工業機器人,其中國產機器人9000多台,產量是2012年的3倍。機器人產業不是一般的產業,擁有超出想像的發展前景。工業革命把人變成了機器的奴隸。人在生產線上為機器服務,工作節奏快,環境惡劣。但工業機器人可以把人類從這種狀態中解放出來,人得以從事更高級的工作。
Ⅳ 機器換人真的能替代人工嗎
據機器人家上了解到,目前來說機器人現在還不能替代人工的,技術不夠,財力不夠
Ⅵ 機器換人對經濟有什麼影響嗎 為什麼
其實機器換人,是對現在中國越來越高的人力成本的一個反應。同時,也會對這個專產業產生很屬大的影響。
很多人覺得,機器換人,使得失業增加,是錯誤的。
從靜態的角度,是的,失業是會增加。但是從動態的角度,實際上促進了其他產業的發展。如果一個經濟體,老是靠勞動密集型產業,靠污染和破壞環境增長,老是處在產業鏈的下游,那還有什麼希望.
比如機器人,機器人行業興起後,失業的人很多可以在裡面找到工作。市場經濟具有很大的潛能。
Ⅶ 機器換人後,人怎麼辦
換下的人,有的離開,有的繼續投入到新崗位。
就目前來說,加工業所謂的機器人,只回能做定位式的重復答運動,要做一些精細化的組裝還是不能,還是比不上人工,比不上人類的手。
不過以後肯定是機器的天下,但還得等很久很久
Ⅷ 機器換人換哪些人換下來的人做什麼
換下的人,有的離開,有的繼續投入到新崗位。
就目前來說,加工業所版謂的機器人,只能做定位權式的重復運動,要做一些精細化的組裝還是不能,還是比不上人工,比不上人類的手。
不過以後肯定是機器的天下,但還得等很久很久
Ⅸ 工廠「機器換人」有什麼好處
工廠「機器換人」,不僅可以提升生產效率,節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和設回備佔用面積,還能減少工答序間的物流時間及周轉中的二次碰傷。以利迅達機器人的五金機器人打磨拋光系統為例,在相同節拍下,五金機器人打磨拋光系統一天可以連續運轉24小時,不僅比人工的效率提高近70%,還更好地保證產品穩定性,降低工人勞動強度,而且1個工人同時可看多台機器。同時,這套系統還兼具佔地小、低耗電、低售價等優點,不到2年就能回本。
Ⅹ 「機器換人」是機遇還是挑戰
「機器換人」 成新氣象
在工業生產方面, 機器人一直擁有工人無法企及的優勢, 這不僅體現在作業的高效率、 高精度、 高可靠性方面, 在耐疲勞、 連續作業等方面也明顯優於人工。 據統計, 2014年, 工業機器人全球銷量達22.5萬台,其中中國銷量約5.6萬台,約佔全球銷量的1/4; 2015年, 中國機器人產業呈 「爆發」 式增長, 全國已有40多個機器人產業園區, 共有超過2000餘家機器人公司, 已超過世界其他國家機器人公司數的總和。
中科院自動化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表示, 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前景很大, 速度很快。 「機器人產業對整個工業產業的升級換代會起到關鍵作用。 沒有一個國家, 有我們這么大的市場。 沒有一個國家, 機器人的增長速度像我們這么快。」
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認為, 「機器換人」 與我國勞動力供需現狀分不開。 近年來, 由於我國人口紅利逐漸喪失, 工人薪酬上漲, 人口成本也隨著上升, 導致企業成本增加, 利潤減少, 因此,部分生產製造類企業選擇用機器替代人工。
目前, 全球機器人市場主要以工業機器人為主, 占市場份額的80%。 但從未來趨勢看, 服務機器人將成為熱點。 更多的像康復機器人、 醫療機器人等服務型機器人已開始在服務型崗位上工作。
「機器換人」 釋放積極就業信號
機器人對就業會造成什麼影響? 對此,鄭東亮表示, 很難用就業數量去評價 「機器換人」 這種現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支持 『機器換人』,因為 『機器換人』 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還會帶來崗位的流動。 一些崗位, 由於其高危性和單一性, 是很難留得住人的。 要想留住人, 必須要作出相應改造。」 鄭東亮說, 『機器換人』, 一方面通過替代勞工,改善了普通工人的崗位環境; 另一方面通過崗位流動, 使得一些工人轉移到了其他崗位中, 這對他們的崗位環境來說又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機器換人」 對就業來說,無疑釋放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
王飛躍表示,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只會升華人類的工作能力, 而不是替代。 「機器人產業對於整個工業產業的升級換代會起到關鍵作用。 多功能用途是機器人的最大優勢。 如果機器人的功能全部聚合化,會對保護環境、 資源再循環起到很大幫助。機器人所要代替的, 是人不願意去做的,對人的體力、精力、心力消耗大的工作。」
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陳宇認為, 機器人沖擊的不是就業市場規模, 而是就業市場結構。 「機器人所佔領的崗位, 絕大多數都是簡單的、 規范性的、 程序性的、工具型的勞動, 另外還有一些高危的、 有害的行業。 這些行業不管勞動力是否緊張,都會對就業有影響。 對於勞動者有危害的工作,最終就是要實現 『機器換人』。」
「由於目前人工智慧和智慧機器發展的水平還不太高, 仍然有大量的不容易被機器所取代的崗位存在。 而且, 現在的機器包括智能機器, 一般仍需要大量的維護和管理人員, 所以, 機器的出現雖然消滅了一些崗位, 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崗位。不過, 這些崗位對員工的綜合素質要求也會比較高。 所以, 提高員工素質、 技能和能力, 加強新型崗位培訓, 是當務之急。」陳宇說。
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機器人是衡量現代科技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也是搶占智能社會發展先機的戰略領域。 但事實上, 在結構調整和升級的製造業, 市場對機器人相關領域人才的需求會更大。 圍繞著機器人, 培養更多專業人才也成為重中之重。
王飛躍認為, 機器人應用需要機器人專業知識、 一般學科知識與特定領域知識的深度融合, 對於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 「企業應用機器人, 需要把工業機器人本體、 機器人控制軟體、 機器人應用軟體、 機器人周邊設備結合起來做成一個系統, 才能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當中。 不同品牌的工業機器人的集成和應用模式也不相同。 因此, 合格的應用人才不但要有理論的支撐, 也需要有實踐的經驗。 當務之急,是大量培養掌握機器人系統知識並能與專業領域要求相結合的應用工程人才。 顯然,現在的一些技工院校的教學方式離此要求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珠海市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會長張中洲認為, 未來技能人才培養的重心,需要放在與工業機器人相關的崗位上。「通過對大量的企業、 學校以及專業的市場機構、 人力資源部門、 就業群體的調研,我們發現, 約2/3的人才從事相關機器人外圍系統、 集成、 銷售與維護和二次開發的工作,1/3的人員從事機器人本體開發或製造。 因此, 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的重點,應該在工業機器人的維修和維護使用上。」
這些需求量較大的崗位, 包括自動化生產線設備保全員、 自動化生產設備安裝調試員、 機電設備售後服務人員、 工業機器人維護技師、 工業機器人及系統銷售員、工業機器人工裝夾具設計與開發人員等。
「在廣東的一些技工院校, 機器人專業已經開設了四五年。 這些專業的學生就業都非常好, 供不應求。」 在張中洲看來,技工院校需要開發專門培養機器人相關領域人才的一體化課程, 以培養人才所需要的各種能力。 「技工院校要做好專業建設,對新開設的專業, 要進行充分的調研與預測, 制訂明確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在 『中國製造2025』 的大背景下, 技工院校應該圍繞機器人製造和維修等方面開設專業,應市場的需要培養對應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