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東歐空氣污染

東歐空氣污染

發布時間: 2021-02-03 14:57:59

Ⅰ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其首個空氣質量資料庫,排名的依據是空氣中PM10的濃度.其中,包括全球91個國家和地區

A、該國家的空氣中含雜質,只是含量少而已,故A錯誤;
B、該國家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為78%,故B錯誤;
C、空氣中除含有氮氣、氧氣,還含有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多種物質,故C錯誤;
D、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多種物質,屬於混合物,故D正確.
故選:D.

Ⅱ 關於歐洲污染,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拜託了各位 謝謝

歐洲特大環境污染紀實和相關事件 http://news.sina.com.cn/society/2000-2-15/61915.html 歐洲水體污染源的最新解析 污染源解析是一種評估污染不同來源的方法,本研究集中於地面活動對水體造成的含氮物質污染和含磷物質污染方面的分析。 污染源解析是分析進入實際水體環境的污染物含量,與污染物的初始排放不同,例如,植物根系附近常年物質流失,或者家庭排入污水收集系統,後來處理的污水等。 1、含氮物和含磷物 向水體、河流排放大量的含氮物和含磷物,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並會導致很多生態系統的變化。這些影響包括一些動植物種類的喪失,人類用水的負面影響和其他方面。富營養化還會造成一系列水質問題,例如,會促成浮游生物的過度生長,降低水體的水上娛樂價值,消耗水中氧,減少水體透明度,造成魚類死亡等。一些藻類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有毒物,改變水的氣味和味道,並使供應的水不適合飲用。在歐洲,由含氮物造成的地下水富營養化對很多地方的人類用水造成威脅。 在很多流域,來自農業用地的徑流是含氮污染的主要來源,而對於含磷污染,家庭和工業又是其最顯著的來源。盡管點污染源已經減少,但從農業用地形成的非點源性污染仍很嚴重。 在過去的30年,很多歐共體立法和國際公約,已經解決了水體環境污染方面的一些實際問題,例如,1991年通過的歐洲《城市污水處理指南》,以及《巴黎公約》中關於北海和波羅的海污染防治,類似的還有《地中海防護策略》等。 為了評估歐洲現行政策和合約的有效性,以及確定需要進一步採取的措施,有必要知道各部分含氮含磷物的輸出,污染源解析研究的結果對政策的制定,以及政策的監督執行很重要。 2、污染源范圍 含氮物形成的水體污染源,總體上分為兩類:即點源性污染和非點源性污染,點源性污染,例如城市工業和漁場排放的大量污水等。非點源性污染:包括來自地面的廢物污染,例如:自然地表和森林、農業、農場污染、散戶居民的污染、空氣沉降到水體的污染,例礦區、湖泊等。 3、污染源解析所用的不同方法 當我們評估進入一個流域河流或者海洋營養物質多少的時候,通常有兩種方式。 一個是基於營養物質含量的方法,而非點源性污染的評估是介於河流測站測量總量和上游檢測到的所有點源性污染的總和之間。 污染源解析法,這是一種使用具有某種特徵的輸出系數的方法來進行污染分析,自然背景的污染物流失可以通過沒有人類活動影響的流域的輸出系數來確定,農場造成的污染物流失可以用流域和相似的農業特徵輸出系數來確定,蓄水區和河流系數的污染評估可以從河流入海口的總污染物含量減去測站觀測量得到。 與這兩種方法對應地,有很多種計算方法,有針對不同地區的定量計算模型,它們的復雜度和時間空間精確程度各不相同,有的是分布式的日模型、月模型,例如NL-CAT和DAISY/MIKE等。 4、結果比較 在分析比較污染源解析法得出的結果時,還需要考慮自然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流域總的污染排出量和流域河流的總的徑流量密切相關,例如,發源於阿爾卑斯山的河流有特殊的流速(L/S/km2 ),再如多瑙河和萊茵河,河水中有較大的非點源性污染物質,而東歐的河流,例如:奧得河和維斯瓦河的非點源性污染物少,在分解污染的不同來源時,河流非點源性污染物含量的年際變化也需要考慮。其它方面污染的影響,取決於那種污染的大小,在一個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的流域,例如人口較少的流域和農業不發達的流域,總污染量一般比較少,然而,如果是一個人類活動較多的流域,其它污染影響可能比人口少或農業不發達流域的污染總和還多。 在進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比較時,還要特殊考慮那些海岸線比較長的國家,比如:丹麥、冰島、義大利等國,可能將污染物直接排入海洋了,而法國和德國的很多城市只能將污染物排入河流,這可能會造成污染源解析結果比較誤解。 歐洲的很多地區,例如:芬蘭、西班牙和瑞典有很多湖泊和水庫位於主河流上,會造成很多污染物的蓄留。 5、歐洲使用污染源解析法分析結果 5.1海濱地區 5.1.1含氮污染物 對於波羅的海和北海,相關的比較可以在2000年的點源性污染方面進行,波羅的海和北海由於用地不同而造成的污染流失分別在861000噸和761000噸,具體地域造成的含氮污染物,北海又是波羅的海的3倍之多,兩個地方,由於農業活動造成的含氮污染物占總污染的60%左右。 北海由於稠密人口和更多的工業使其具有更高的區域含氮污染。 5.1.2含磷污染物 波羅的海和北海的含磷污染物總量2000年都差不多,分別為44000噸和48700噸,但北海的區域污染卻是波羅的海的3倍以上。 波羅的海和北海自然條件下的磷污染流失分別在總污染量的25%和7%,人類活動形成的磷污染占波羅的海磷污染主要來源的50%。 對於北海來說,含磷污染物主要來源於點源性污染,而波羅的海磷污染中只有25%來源於點源性污染,北海相對稠密的人口和高度工業化布局很好地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5.2地中海和大西洋東北部 黑海的主要河流包括多瑙河、第聶伯河(Southern Bug)、南巴戈河和庫班(Kuban),流域面積為200萬平方公里,所收集的污水來源於100多萬的居民、重工業和農業。而多瑙河流域,這個擁有800000平方公里和8300萬人口的流域所產生的含氮、含磷污染物占污染物總量的65%。 據估計,黑海氮污染物和磷污染物的面積流失比例為324kg/ha和0.25kg/ha(每公頃千克)。 這個結果與波羅的海和北海相比是比較小的,大概是因為有很多磷和氮的污染被滯留在多瑙河和很多其他大河的水庫內了。 5.3國家 歐洲很多國家的含磷、含氮污染物對海濱環境影響的評估,有的是從國家級角度,有的是從地區級,相對於某一具體海域的污染而言的。 國家級評估依賴於國家級統計,例如,食品和農業組織(FAO)對化肥消費量的統計,這些數據不考慮動物糞便的使用,但是,化肥的使用比點源性污染或來自農業污染源流失方面,呈現出明顯的對應關系。 中歐各國,例如比利時、丹麥、德國、荷蘭和英國使用較多的化肥,同時也產生較多的氮和磷的污染物,排放到海濱環境。具有較大自然面積的國家,例如,北海諸國,具有較小的化肥消耗,同時,其非點源性污染少。 5.4大河流域 歐洲很多大河位於中歐,對於這些河流研究,人們進行污染源分析。 很多河流研究應用了Noneris模型,結果表明,歐洲西部河流有較高的農業污染物流失和含磷污染物,而東歐河流則較少。 每個河流所面臨的環境影響因素包括:人口密度、農業面積和氮過剩,這些要素需要被計算出來。 農業含氮污染物法與氮過剩密切相關,農業面積占總面積的比例是農業影響環境的標注因素,但是,對於精細農業,化肥的使用必須考慮。 5.4小流域 對於小流域的污染源解析表明,從農業密度和農業操作對污染物流失有更明顯的影響。 小流域的污染源解析表明,流域中磷污染來源於非點源性不再是主要方面,而點源性排放則較大,雖然人口稠密的地方,點源性污染也大,但是,污水處理在減少點源性污染方面仍有很大作用。

Ⅲ 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有:來自固定和流動污染源的人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響空氣質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車輛、船舶、飛機的尾氣、工業污染、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燒等。城市的發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氣象等也是影響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

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 2.5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

(3)東歐空氣污染擴展閱讀:

空氣質量不僅關乎人類生存質量,而且也深深影響著地球上其他的生物。因此我們要自覺維護環境保護義務,努力提高人類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空氣質量。

我國採用的空氣污染指數(API)分為五級,API值小於等於50,說明空氣質量為優,相當於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一級標准,符合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它需要特殊保護地區的空氣質量要求。API值大於50且小於等於100,表明空氣質量良好,相當於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

API值大於100且小於等於200,表明空氣質量為輕度污染,相當於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三級標准;長期接觸,易感人群病狀有輕度加劇,健康人群出現刺激症狀。API值大於200,表明空氣質量較差,超過國家空氣質量三級標准,一定時間接觸後,對人體危害較大

Ⅳ 目前全球遭到破壞的原因{主要指大氣環境遭到污染},會對人類帶來哪些危害並說說如何解決這一全球性問題

主要的原因是人類的發展,這屬於一個可持續發展問題,對於這一問題的解決只能是減緩其過程

Ⅳ 東歐人的英文水平

我在東歐生活多年,東歐的教育水平較高,而且東歐人似乎都有學習多種語言的天賦和習版慣,一般高中畢權業就已經熟練掌握三、四種外語。因此英語水平普遍不低,一般年輕人都能說流利英文,老年人則不一定。不過土生土長的東歐人說的英文一般會有較重的斯拉夫口音,尤其在r,z之類發音上。
德國和奧地利這兩個德語國家的情況也基本類似,英語比較普及,絕大多數人會說,說起英文來的德文口音年輕人較輕,年長的人則很重。
但總的來說,中東歐地區的人英文水平決不會比義大利西班牙這些拉丁國家要差,但口音會有所不同。
希臘沒去過。不過認識幾個希臘人,口音有些奇怪,但是英文水平也都不錯。
北歐人的英語水平更高一點,因為他們的母語本身和英文就比較接近,口音也較輕。但是我不能同意另一位同學什麼北歐人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奇怪觀點,北歐有自己的語言,如挪威語瑞典語丹麥語等,雖然和英語本身比較接近,但是絕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
幾乎所有的歐洲受過教育的人都基本上會說三種語言以上,所以這不是北歐的特點。

Ⅵ 大氣污染的危害是怎麼樣的

地球表層生物圈的外圍,有一層維護生物生存的空氣,離地面約1100~1400千米,這就是大氣層,其中占空氣重量95%左右,離地面12千米厚的空氣層,即人們常說的對流層。在這個對流層以內,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5℃。這種上冷下熱的周而復始,產生了活躍的空氣對流,形成風、雨、雪、霧等等。大氣基本上由氮氣(78.09%)、氧氣(20.95%)、氬氣(0.93%)和二氧化碳(0.027%)組成,還有微量的氫、氖、氦、氪、氙。這種組成就是人類應呼吸到的純潔空氣。天空之大使人們產生一種錯誤想法,認為向大氣中排放的氣體數量與包圍地球的大氣相比微乎其微。其實,地球周圍的大氣層是相對稀薄的。若大氣在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諸如塵埃、微生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大氣就會受到污染。

大氣污染源頭

據一項報告的調查,紐約、倫敦、香港等地的大氣污染程度還算過得去。但是,包括里約熱內盧、巴黎、馬德里在內的16個城市污染相當嚴重。拉美的5個城市,如聖保羅、墨西哥城、墨西哥的蒙特雷、智利的聖地亞哥、瓜地馬拉城,已成為真正的煤氣室。東歐所有的工業城市對大氣的污染水平遠遠超過容許的程度。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環境組織曾對曼谷、北京、孟買、洛杉磯、馬尼拉、墨西哥城、德里、雅加達、卡拉奇、倫敦、開羅、布宜諾斯艾利斯、加爾各答、莫斯科、紐約、里約熱內盧、漢城、聖保羅、上海、東京20個大城市做了15年的調查,於1992年12月發表了一份報告。該報告指出,空氣污染已成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個無法逃避的現實。造成城市空氣污染最主要的因素是汽車排放的尾氣。在6種主要空氣污染成分中,有4種幾乎完全來自汽車,即鉛、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另兩種污染成分來自工業廢氣的二氧化硫和浮塵。該報告指出,盡管在過去20年裡發達國家在控制污染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但在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中空氣質量正在繼續惡化。

城市大氣污染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全世界約有13億人口居住在沒有達到世界衛生組織顆粒物標準的城市地區,他們面臨著呼吸紊亂和癌症的嚴重威脅,尤其對患有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肺炎和心臟疾病的老年人,危害更大。據估計,若不設法減少這些排放物,每年有30萬~70萬人過早地死亡,14歲以下兒童的慢性咳嗽發病率劇增,每年達到1億病例。同時,由於車輛排放的廢氣,空氣中含鉛水平大幅度提高,鉛污染已成為若干發展中國家大城市最主要的環境危害。在曼谷,因增加了與鉛的接觸,兒童到7歲時會損失4或4以上的智商點。對成年人的威脅是使血壓升高,心臟病、中風患者增加。

大氣污染造成酸雨,已成為「綠樹的瘟疫」,許多動植物瀕臨滅絕。酸雨是由排入大氣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所造成的,自美國1936年第一次記錄到pH(氫離子濃度)值為5.9的酸雨以來,酸沉降現象已在世界許多地方發生,它危害面積已達數千萬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歐洲工業發達地區,那裡雨水中的酸性程度已超過正常情況的10倍。酸雨使湖泊喪失生機、森林枯萎、土壤酸化。在歐洲,森林面積的35%受到不同程度的酸雨危害。19個國家中森林的受害率已佔到22.2%,針葉和落葉喬木受害尤其嚴重,其中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捷克、德國、波蘭、英國的森林受到的污染最嚴重。1964~1976年,美國佛蒙特州的中、高海拔地區,紅雲杉因酸沉降減少了大約一半。酸雨還使不少動物面臨滅絕。使科學家們感到不安的是,青蛙正在急劇減少。例如,奧地利3種用腸胃養育蝌蚪的稀有青蛙在1980年前後絕跡。70年代調查時,在加利福尼亞州山中生息的一種青蛙還有800多隻,到1989年時只發現1隻。在中美洲哥斯大黎加熱帶森林中,80年代後半期以來有3種青蛙也瀕臨滅絕。在西非的喀麥隆、巴西的亞馬孫等地數種青蛙蹤影全無。據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1992年6月的統計,急劇減少和滅絕的青蛙已達30種。這種現象的出現,其原因雖眾說紛紜,但酸雨在全球范圍蔓延,使土壤酸化,導致青蛙的生息地遭到破壞,不能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人們歷來認為,北極是地球上最潔凈的聖地,那裡沒有工廠,少有人煙,污染應該與這個白色世界無緣。然而,事實與人們想像的相差甚遠。這里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環境污染和破壞。由於北極極端寒冷,生命稀少,生態系統極為脆弱,本身的修復機能很低,一旦遭受污染和破壞,便一發不可收拾。

早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飛經北極圈航線的日本幾家航空公司和美國航空公司發現,航班客機的有機玻璃窗上常常出現網狀裂痕,以致在逆光時產生散射,使人難以看清窗外。開始,人們怎麼也弄不明白這到底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才發現這與北極上空的污染物濃度急劇升高有關。

1984年,在北極圈內有領土的美國、加拿大、挪威和丹麥等國的科學家聯合對北極上空的大氣進行了調查,才算是真正弄清了大氣污染的狀況。他們發現,北極圈上空,有一條寬達160千米、厚300米的污染帶,其高度隨季節變化,有時高達8000米,每年2~3月最為嚴重。這就是著名的「北極煙霧」。

北極煙霧主要是由煙塵、水蒸氣和冰晶等組成。在煙塵中,可以檢測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砷、鉛、錳、釩等金屬元素以及氟利昂和氯仿等有機化合物。這些物質顯然來自於地球中緯度地區,是當地工業生產向大氣排放的燃煤、燃油等污染物質隨大氣環流向北極飄散的結果。尤其在北極的冬天,幾乎不下雪,受到污染的大氣得不到清洗而長期滯留在空中,從而形成了嚴重的煙霧。北美、歐亞大陸的工業化活動所釋放的氣體,是造成北極煙霧的主要罪魁禍首。如果照此持續下去,說不定哪一天,飛越北極圈的飛機必須另改航道。

北極地區主要有兩大食物鏈:海洋生態系統食物鏈和陸地生態系統食物鏈。在北冰洋生態系統中,藻類等浮游植物被浮游性動物食掉,魚類吃浮游性動物,它們又成為海豹、海象的食物。兇猛的北極熊以海豹類為食。這樣,便形成一條海洋食物鏈。北極熊位於這個食物鏈的終端。

北極陸地生態系統食物鏈以陸地植物、苔蘚和地衣為能量傳遞的起點,馴鹿、北極兔等以植物為食,而北極狼、北極狐捕食馴鹿、北極兔,它們又往往成為北極熊的獵物。

北極熊在北極生態系統食物鏈中起著雙重作用。它既是海洋食物鏈的終端,又是陸地食物鏈的終端。因此,北極熊是北極地區當之無愧的主宰。當然,如果把人也納入食物鏈的話,愛斯基摩人便是北極地區的最後主宰了。

人們通過大量的調查,發現北極生態系統已遭受了有機農葯的污染。無論在北極的冰雪、凍土及植物中,還是在北極馴鹿、海豹以及北極熊體內,都已檢測出各類有機氯污染物,情形實在令人擔憂。比如,在加拿大北極地區,多氯聯苯在大氣沉降物中的平均濃度約為每升1納克,在人體母乳中司達3.6ppm。在北極熊的脂肪里,檢測出了滴滴涕、六六六、多氯聯苯等典型有機氯污染物。在距離北極點僅有500千米處獵獲的北極熊,其脂肪中的多氯聯苯濃度高達67ppm。

Ⅶ 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區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嗎

酸雨形成原因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主要來源於煤和石油的燃燒,它們內在空氣容中氧化劑的作用下形成溶解於雨水的種酸。據統計,全球每年排放進大氣的二氧化硫約1億噸,二氧化氮的5000萬噸,所以,酸雨主要是人類生產活動和生活造成的。二氧化硫(SO2),氮的氧化物(如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四氧化二氮(N2O4))等氣體的排放,在大氣中會轉化為2SO2+O2=SO3(塵埃做催化劑)
SO3+H2O=H2SO4(硫酸)
2NO+O2=2NO2(常溫常壓下即可)3NO2+H2O=2HNO3(硝酸)+NO
酸雨就這樣形成了,不過注意的是,當雨水的PH值小於5.6才能算酸雨,因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反應CO2+H2O=H2CO3生成碳酸。
酸雨是指pH值小於5.0的雨水、凍雨、雪、雹、露等大氣降水。現已確認,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氣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
首先我要說的是雲呢它是漂浮的,它會移動。在我們日常中的酸雨除了是大量的本地工廠、汽車尾氣等等生活污染外,也會有其它地區的。當然本地造成的污染空氣也有可能漂浮到其他的地區!

Ⅷ 空氣中的污染源——微粒講的是什麼

說到空氣污染,人們往往自然聯想起空氣中的氟化氫、氯化氫、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其實,除此之外,空氣中飄浮的細小微粒也是嚴重的污染源。這些直徑不到千萬分之一米的微粒被定名為「PM10」,人們稱其為「空氣殺手」。有些專家認為,它是造成倫敦每年死亡許多人的罪魁禍首。美國《紐約時報》載文說:一個環保組織得出的最新計算結果表明,因吸入污染空氣中的微粒而死亡的人數在洛杉磯地區每年達5000多人;在紐約每年達4000多人。

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說,美國、波蘭和捷克科學家在污染嚴重的東歐地區進行研究後得出了微粒污染會阻礙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育的結論。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弗雷德麗卡?佩雷拉,在布達佩斯的一次醫學會議上說,婦女在懷孕期如果生活在微粒污染物含量很高的環境中,生下的嬰兒頭部和軀干較小,這些兒童患癌症的危險性可能增大,他們以後的學習能力也可能受影響。《新科學家》雜志同時報道說,美國環保局在捷克共和國的北波希米亞所作的一項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果。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對239個城市所作的研究表明,如果將每立方米空氣中微粒的重量限定不超過20毫克,那麼每年可能挽救4700人的生命;如果限定在10毫克,每年就可挽救大約5.6萬人。有人測定,當空氣中飄浮的微粒達100微克時,兒童氣喘顯著增多;達200微克時,老人和體弱者死亡率增加。更使人擔心的是,每天心臟病的發病率的變化也與空氣微粒的增減密切相關。當空氣微粒的數量增加時,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也會急劇增加。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道格拉斯?多克里博士,在對美國6個城市進行調查時,發現了死亡與空氣微粒聯系的證據。

盡管空氣微粒引發心臟病的機理尚待研究,但是,考慮到血液必須經過肺部,美多克里博士認為,可能存在如下兩個方面的原因:①物理方面的原因。近年來科學家已發現,人們每次呼吸都往肺部深處吸入大量微粒,在正常情況下,大約一次吸氣要吸入50萬個微粒。這些微粒進入肺部深處,就會作為經常性刺激物留在肺里。這種刺激物會導致炎症並產生黏液,使呼吸困難,甚至導致死亡。②化學方面的原因。微粒可以充當把化學污染物(如酸類物質、鉛、汞等金屬)帶入肺部深處的媒介,這些物質會加速游離基之類有害物質的產生。

空氣中微粒的來源十分廣泛,以煤為燃料的火力發電站產生的微粒最多,燒1噸煤排放的這種微粒就達10千克;以汽油和柴油為能源的各類機動車,以及工業鍋爐產生的微粒量也很大。此外,還有狂風颳起裸露地上的塵土,工業區中冶金業、石灰廠、水泥廠等排放的微粒,車輛排放的氧化氮變成的硝酸鹽微粒,電廠排放的氧化硫產生的硫酸鹽微粒等。

為了對付微粒這個「空氣殺手」,人們想到了森林。

研究表明,森林具有清除空氣微粒的「過濾器」的作用。由於樹木枝繁葉茂,滯塵面積大,同時,枝葉具有與煙塵相反的電荷,能吸附飄塵。此外,林內濕度大,增加了對微粒的附著力;枝乾和茂密的枝葉能阻止狂風減低風速,也使微粒不易被颳起,加之微粒又是雨滴的凝聚核,隨雨降落地面,雨後大氣中微粒大大減少,染塵樹木經雨水沖刷後又可恢復其滯塵能力。據測定,1公頃松林每年能清除微粒36噸,1英畝林帶1年可吸收並同化污染物100噸;榆樹的吸塵能力高達3.39克/米2。此外,如毛白楊、大葉楊、泡桐、紫穗槐、女貞、夾竹桃、側柏等都是滯塵的好樹種;青楊、桑樹有吸鉛塵的本領;桂花、棕櫚、臘梅都有吸汞的能力。難怪人們將森林稱為降服空氣塵埃的「剋星」。所以,我們要加強綠化工作,使空氣更加清新,環境更加美麗。

Ⅸ 什麼是空氣中的污染源——微粒

說到空氣污染,人們往往自然聯想起空氣中的氟化氫、氯化氫、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其實,除此之外,空氣中飄浮的細小微粒也是嚴重的污染源。這些直徑不到千萬分之一米的微粒被定名為「PMIO」,人們稱其為「空氣殺手」。有些專家認為,它是造成倫敦每年死亡許多人的罪魁禍首。美國《紐約時報》載文說:一個環保組織得出的最新計算結果表明,因吸入污染空氣中的微粒而死亡的人數在洛杉磯地區每年達5000多人;在紐約每年達4000多人。

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說,美國、波蘭和捷克科學家在污染嚴重的東歐地區進行研究後得出了微粒污染會阻礙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育的結論。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弗雷德麗卡·佩雷拉,在布達佩斯的一次醫學會議上說,婦女在懷孕期如果生活在微粒污染物含量很高的環境中,生下的嬰兒頭部和軀干較小,這些兒童患癌症的危險性可能增大,他們以後的學習能力也可能受影響。《新科學家》雜志同時報道說,美國環保局在捷克共和國的北波希米亞所作的一項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果。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對239個城市所作的研究表明,如果將每立方米空氣中微粒的重量限定不超過20毫克,那麼每年可能挽救4700人的生命;如果限定在10毫克,每年就可挽救大約5.6萬人。有人測定,當空氣中飄浮的微粒達100微克時,兒童氣喘顯著增多;達200微克時,老人和體弱者死亡率增加。更使人擔心的是,每天心臟病的發病率的變化也與空氣微粒的增減密切相關。當空氣微粒的數量增加時,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也會急劇增加。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道格拉斯·多克里博士,在對美國6個城市進行調查時,發現了死亡與空氣微粒聯系的證據。

盡管空氣微粒引發心臟病的機理尚待研究,但是,考慮到血液必須經過肺部,美多克里博士認為,可能存在如下兩個方面的原因:①物理方面的原因。近年來科學家已發現,人們每次呼吸都往肺部深處吸入大量微粒,在正常情況下,大約一次吸氣要吸入50萬個微粒。這些微粒進入肺部深處,就會作為經常性刺激物留在肺里。這種刺激物會導致炎症並產生黏液,使呼吸困難,甚至導致死亡。②化學方面的原因。微粒可以充當把化學污染物(如酸類物質、鉛、汞等金屬)帶入肺部深處的媒介,這些物質會加速游離基之類有害物質的產生。

空氣中微粒的來源十分廣泛,以煤為燃料的火力發電站產生的微粒最多,燒1噸煤排放的這種微粒就達10千克;以汽油和柴油為能源的各類機動車,以及工業鍋爐產生的微粒量也很大。此外,還有狂風颳起裸露地上的塵土,工業區中冶金業、石灰廠、水泥廠等排放的微粒,車輛排放的氧化氮變成的硝酸鹽微粒,電廠排放的氧化硫產生的硫酸鹽微粒等。

為了對付微粒這個「空氣殺手」,人們想到了森林。

研究表明,森林具有清除空氣微粒的「過濾器」的作用。由於樹木枝繁葉茂,滯塵面積大,同時,枝葉具有與煙塵相反的電荷,能吸附飄塵。此外,林內濕度大,增加了對微粒的附著力;枝乾和茂密的枝葉能阻止狂風減低風速,也使微粒不易被颳起,加之微粒又是雨滴的凝聚核,隨雨降落地面,雨後大氣中微粒大大減少,染塵樹木經雨水沖刷後又可恢復其滯塵能力。據測定,1公頃松林每年能清除微粒36噸,1英畝林帶1年可吸收並同化污染物100噸;榆樹的吸塵能力高達3.39克/米2。此外,如毛白楊、大葉楊、泡桐、紫穗槐、女貞、夾竹桃、側柏等都是滯塵的好樹種;青楊、桑樹有吸鉛塵的本領;桂花、棕櫚、臘梅都有吸汞的能力。難怪人們將森林稱為降服空氣塵埃的「剋星」。所以,我們要加強綠化工作,使空氣更加清新,環境更加美麗。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