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公共安全感

公共安全感

發布時間: 2021-02-03 13:28:15

Ⅰ 公眾安全感指數包括那些內容謝謝回答

公眾來安全感,是老源百姓對社會治安環境和自身安全的感受,包括了老百姓的工作、居住、出行、娛樂、社交等各個方面,最為社會所關注。這次調查由省城綜治辦委託太原市統計咨詢中心進行,從2009年11月底至12月,在太原市六區三縣一市的所有街辦和部分鄉鎮選取3000個家庭,每個家庭抽取一名16周歲以上的人員,按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部門、行業、職業的不同,進行分類、分項調查。

Ⅱ 請問對提高公眾安全感有什麼建議和意見

你好!安全感 它是一種自我感覺,而不是一種認識中的對外感覺。也就是說有沒有安全感是你自己的感覺。沒有任何衡量標准

Ⅲ 公眾安全感是什麼

公眾安全感,就是社會大眾基於特定時期的社會治安狀況的主觀感受和評價,是專公眾在一定時期內的屬社會生活中對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及保護程度的綜合意識反應,也就是社會治安的滿意率,反映了人們對社會治安的肯定程度及相應的生活態度。

Ⅳ 什麼是社會安全感

社會安全感是人們對社會安全與否的認識的整體的反映,它是由社會中個體的安全感來體現的,安全感是反映社會治安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衡量社會運行機制和人們生活安定程度的標志。


簡介
安全感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是心理學的一項重要課題。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五種基本需求的塔形層次圖。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於層次圖的底層,是實現人類更高層次需求的基礎。在人們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時,潛意識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認為安全的需要是人類最重要的需要,也是決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我國對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觀點,但有三點是一致的:"第一,認為安全感是一種主觀感受,而非客觀實體;第二,其感受的客體是社會治安秩序與公共安全的現狀;第三,其感受的主體應是稱作為'公眾'的一定范圍的居民群眾,而不是某一居民個體。" 在我國,關於安全感的研究有:198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決定開展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活動的有關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要將人民群眾普遍具有安全感作為社會治安根本好轉的標志之一;1988年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主持了"公眾安全感指標研究與評價"的課題,這一課題在"社會秩序與公共安全指標體系"的編制過程中,把"公眾安全感指標研究與評價"作為其三個子課題之一;1988年和1991年,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大面積的安全感調查,深入了解了公眾安全感狀況;1998年,中國公安大學的"中國居民社會安全感調查"發現居民社會安全感不容樂觀,主要受社會治安狀況影響;2002年華東師范大學等人的"上海市重點大學學生心理安全感的調查分析",發現上海市重點大學生在心理安全感的安定感、歸屬感、適應不良性上普遍表現出較為良好的狀況,但在尊重感的獲得上表現出普遍不足和顯著差異。

影響因素
(一)流動人口
在問到「影響我區社會治安的原因」時,63.6%的人選擇了「流動人口太多」,居第一位;「貧富差距過大」 和「對犯罪打擊力度不夠」也是影響社會治安的重要因素,所佔比重分別為16.6%和10.1%。
(二)盜竊搶劫和寵物傷害
在眾多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因素中,「遭遇盜竊搶劫」所佔比重為36.2%,居首位;「寵物傷害」次之,佔21.1%。
(三)在眾多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因素中「網路安全」也成為對大眾心理構成影響的因素。
(四)公民的社會安全感還來自於政府對於公民各項福利待遇的重視程度。例如老有所養,當一位公民時刻害怕到老年無法生存時,那麼他就對這個社會沒有安全感;病有所醫,大病無錢治療,社會不及時的伸出援助之手時,那麼此時的社會安全感也無從談起,等等。所以說,政府對於整個社會的福利重視程度也從一定方面決定了公民的社會安全感。
(五)政府賦予公民權利的多少也會影響公民的社會安全感,當公民得不到應有的權利時,公民會感覺被社會拋棄,不相信、不贊成、不支持政府的所作所為,那時的安全感更是天方夜譚。

群眾建議
1、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
調查結果顯示:63.6%的戶認為流動人口太多嚴重影響了社會治安,「外來人口潛在危險」也是僅次於「盜竊搶劫」和「寵物傷害」的另一大因素。所以被訪者建議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
2、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
調查結果顯示:53.6%的戶所在小區未實行封閉式管理或沒有專人值班,主要集中在花鄉、南苑鄉、右安門街道、南苑街道及東鐵營街道。不實行封閉式管理的小區,出入人員混雜,影響群眾安全感。所以,被訪者建議實行小區封閉式管理或者設有專人值班。
3、加強法治道德宣傳教育
從調查結果看,寵物傷害是影響群眾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損壞公共設施、遇到危險不能互相幫助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群眾的安全感。所以,被訪者建議通過各種形式的法治道德宣傳,提高民眾素質,自覺管好寵物,保護公共設施,維護社區環境。
4、增加執法部門警力
調查顯示,三成多的被訪者在社區內從未見過民警,1/3的人在社區內偶爾見到民警。調查中,被訪者建議關部門應增加警力,增加巡邏次數,保證居民安全。

Ⅳ 什麼是社會公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

社會公眾安全感是人們對社會安全與否的認識的整體的反映,它是由社會中個體的安全感來體現的,安全感是反映社會治安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衡量社會運行機制和人們生活安定程度的標志。

滿意度調查是顧客認為供應商已達到或超過他消費預期的一種感受調查。根據滿意度調研關注點和解決問題不同,滿意度調研技術歸為10代。第1代到第10代的滿意度調研技術,適用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企事業單位需求。循序漸進採用有針對性技術級別,可顯著有效地管理和提升服務水平。

(5)公共安全感擴展閱讀:

社會公眾安全感提升方法

1、維護社會穩定、平安,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定、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這是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的基礎。社會平安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

2、加強隊伍建設,公正執法、文明執勤,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是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的關鍵。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的基石,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

3、優化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水平,這是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的重點。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需求呈現出增長迅速、主體多元、需求多樣的特點。

4、接訪納諫,提高矛盾化解率,解決群眾信訪問題。這是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的重要手段。接訪納諫,提高矛盾化解率,解決群眾信訪問題。這是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的重要手段。

Ⅵ 公眾安全感指數

目前,群眾安全來感指數是通過問自卷設計,單一指標由百姓對周邊環境、治安狀況及與安全有關的指標進行主觀判斷進行計算得出。

從群眾安全感調查的樣本來看,調查立足於群眾對社會治安狀況的反映以及對公共安全、社會治安秩序的真實感受。調查活動分為群眾安全感、群眾對社會治安狀況的評價、影響群眾安全感的主要因素、被調查者認為增強群眾安全感最急需解決的問題、群眾對於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情況、群眾對政法工作和隊伍建設的滿意程度等等。調查對象為年滿16周歲以上的中國公民。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的形式,由調查員入戶發放《群眾安全感調查問卷》,由被調查人自己填寫,填寫完畢,由調查員負責收回。

然則,指標是什麼指標,計算是如何計算的呢?「有關部門」似乎沒有詳細科學規范統一的回答。

Ⅶ 社會公共安全感和責任度

人有八個重要的安全感:
一、情感的安全感:
(1)和所愛的人在一起。父母離婚或戀人分手都會消減情感的安全感。
(2)和所愛的人彼此深愛。丈夫出軌或妻子出軌都會消減情感的安全感。
二、身體的安全感:
(1)不要得病。
(2)不要傷殘。
三、社會關系的安全感:
(1)不得罪人。
(2)不被人傷害。
四、法律的安全感:
(1)不犯法。
(2)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
五、收入的安全感:
(1)收入滿足普通生活。
(2)收入穩定。
六、福利的安全感: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
七、房子的安全感:
在工作的城市,擁有自己的房子,心中才有歸宿感。
八、生活環境的安全感:
(1)生活環境里,有超市、市場、商店、醫院、公安局、公交車站等生活的配套機構。
(2)生活環境干凈整潔、空氣質量好。
有了這八個安全感,才能安心、踏實的生活。

Ⅷ 公眾安全感兩項指標是什麼

公眾安全感是考察和評價城市安全的重要指標,主要可以從4個方面進行測評:①群眾對城市安全狀況的評價;②群眾對自身安全狀態的感覺;③群眾受到不法侵犯時的反應;④群眾對司法機關提供城市安全保障狀況的評價。

Ⅸ 如何提升公眾安全感

公眾安全感,就是社會大眾基於特定時期的社會治安狀況的主觀感受和評價,是公眾在一定時期內的社會生活中對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及保護程度的綜合意識反應,也就是社會治安的滿意率,反映了人們對社會治安的肯定程度及相應的生活態度。

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就沒有群眾的安居樂業。因此,各級幹部應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對提升公眾安全感的要求,以更高昂飽滿的激情、更加有為的狀態、更加有力的舉措,全力做好維護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安全感屬於人的意識范疇,它的形成過程有多個渠道。
一是直接遭受刑事犯罪侵害或親眼目睹刑事犯罪發生,群眾感受最深,反應也最強烈。
二是親屬、鄰里、同事、朋友等親近人員遭受不法侵害。
三是道聽途說發生的刑事案件或者媒介的誤導。社會宣傳工具出於吸引觀眾和增加發行量等考慮,加大對犯罪及打擊犯罪細節的宣傳,往往起到負面的影響。
四是整體破案率不高。案件發了破得了,公眾安全感就能得到維護,案件發了又破不了,隨著數量的增多,公眾就會失去安全感。
五是外來流動人口密集。據跟蹤研究表明,流動人口過多一直是居民感覺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六是執法、服務質量還有差距。執法不公、執法不文明現象仍然存在;服務群眾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六是基層警力相對不足,群眾見警率不高,使群眾在一定程度上會產生安全缺乏保障的感覺。

至於如何提升公眾安全感,結合公安部對公眾安全感調查成果及實際,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公眾的安全感。
(一)要強化責任,要強化治安巡防,加強街頭巡邏警力,健全機制,加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三、抓住重點,嚴厲打擊,夯實基礎,著力整治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全力構建治安防控體系,以震懾違法犯罪分子,讓群眾實實在在地體會到平安就在身邊。要把殺人、綁架、強奸等嚴重刑事犯罪作為打擊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破案率,把犯罪造成的惡劣影響降到最低。
(二)司法機關和公安人員的形象和地位是影響公眾安全感水平的重要因素。為此要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規范司法行為,擴大司法公開,進一步加強政法隊伍建設。不斷充實警力、提高素質、規范執法、改進作風,樹立政法部門的良好形象。提高司法機關和公安人員的執法、服務質量。積極推進憲法和法律實施,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司法活動的滿意率。
(三)要切實保障外來人員的合法權益,和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城市中的外來人口之所以傾向於組成基於地緣與業緣的團伙,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因此,要依法保障我市外來人員的合法權益,從制度及心理層面消除對外來人員的歧視,並切實解決其實際困難,是實現治安好轉、公眾安全感提升的重要途徑。
(四)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從公眾安全感的形成渠道以及影響公眾安全感的因素分析中,我們已經知道媒介對於公眾安全感的特殊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宣傳報道,特別是對社會治安、刑事案件的報道中,必須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宣傳媒介的正面作用,注意防止進行個案炒作,消除負面影響。
(五)建立犯罪被害補償制度。長期以來,刑事司法由於自身特點所限,注重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等國家利益,而忽視被害人權利保障,這些往往使被害人在受害後處於無助狀態,導致其安全感急劇下降。因此,從提高公眾安全感的角度出發,有必要建立犯罪被害補償制度。
(六)增強公眾的防範意識。犯罪互動規律表明,犯罪往往是犯罪人與被害人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應通過宣傳、教育、警示等各種有效方式而使公眾明白預防犯罪的有效途徑,並在生活中有意的調整自己的言行舉止以防被害。要切實按照黨的十七大的部署,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全社會的法治意識;

(七)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法治理念教育學習培訓班,引導廣大政法幹警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的理念。宣傳造勢,營造氛圍,提高群眾對平安浮梁建設的知曉率、參與率、滿意率 。要緊緊依靠群眾,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形成平安建設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總之,我們一定要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大力發展經濟,著力改善民生,切實轉變幹部作風,努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升公眾的安全感、群眾的滿意度和人民的幸福感。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