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誰污染
Ⅰ 誰污染,誰治理"原則,造成土壤污染的單位或個人要承擔治理與修復的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規定:誰污染,誰治理
(二十一)明確治理與修復主體。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原則,造成土壤污染的單位或個人要承擔治理與修復的主體責任。責任主體發生變更的,由變更後繼承其債權、債務的單位或個人承擔相關責任;土地使用權依法轉讓的,由土地使用權受讓人或雙方約定的責任人承擔相關責任。責任主體滅失或責任主體不明確的,由所在地縣級人民依法承擔相關責任。
參考文獻:
Ⅱ 環境污染為什麼不實行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缺罰款
"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
「誰污染誰治理」是中國環保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環境保護工作中一項重要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第六條指出:「已經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應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制定規劃,積極治理,或者報請主管部門批准轉產、搬遷。」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誰污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原則,並明確「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第三方治理優點:
①有利於實現專業化。「誰污染、誰治理」是我國環境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則,但隨著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注重生產而忽視治污的短板及局限性就日益顯現出來。要想治污工作取得預期效果,就有必要委託第三方專門承擔治污工作,這是治污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②有利於節約社會成本。環境污染實行第三方治理,是將分散於各企業的治污工作,由第三方負責運營,可以實現治污工作的規模化和集約化,會降低治理環境污染的成本,節約社會成本。
③有利於社會監督。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備受公眾關注,但是企業如何治污,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社會監督不易。實行第三方治理後,可以將治污工作情況定期向社會公布,接受委託企業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更好地推動治污工作的開展。
Ⅲ 誰污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原則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51)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劃定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開發管制界限,落實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節約集約使用制度。
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完善自然資源監管體制,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
(52)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發展,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和海洋資源超載區域實行限制性措施。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取消地區生產總值考核。
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幹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53)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加快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改革。堅持使用資源付費和誰污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原則,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佔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穩定和擴大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范圍,調整嚴重污染和地下水嚴重超采區耕地用途,有序實現耕地、河湖休養生息。建立有效調節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價機制,提高工業用地價格。堅持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完善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發展環保市場,推行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54)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獨立進行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健全國有林區經營管理體制,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及時公布環境信息,健全舉報制度,加強社會監督。完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行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Ⅳ 到底是誰污染了環境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大家都應該保護環境,不能隨地扔垃圾。不能亂砍亂伐。
Ⅳ 「誰污染誰治理」原則
\n 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會直接或間接地造成經濟損失和人身危害,而且會損害環境質量,為維護環境質量也要支付一定的費用,諸如治理污染費用、環境恢復費用和預防費用。近幾十年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環境保護的投資越來越大。各國政府為保護環境對環境保護投資大都實行財政援助政策。有人認為,如果政府的財政援助數量過大,就無異於把污染者應該承擔的經濟責任大部分轉嫁給全體納稅人。這既不合理,也不利於保護環境和資源。針對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應該由誰承擔的問題,70年代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環境委員會首先提出了「污染者負擔原則」。因為實行這一原則可以促進合理利用資源,防止並減輕環境損害,實現社會公平。所以這一原則得到國際上的廣泛承認,並被很多國家作為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訂入法律。編輯摘要目錄[隱藏 ]1 2 正文3 配圖4 相關連接 - - 正文 見污染者負擔原則。
Ⅵ 誰污染誰修復
"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
「誰污染誰治理」是中國環保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環境保護工作中一項重要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第六條指出:「已經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應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制定規劃,積極治理,或者報請主管部門批准轉產、搬遷。」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誰污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原則,並明確「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第三方治理優點:
①有利於實現專業化。「誰污染、誰治理」是我國環境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則,但隨著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注重生產而忽視治污的短板及局限性就日益顯現出來。要想治污工作取得預期效果,就有必要委託第三方專門承擔治污工作,這是治污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②有利於節約社會成本。環境污染實行第三方治理,是將分散於各的治污工作,由第三方負責運營,可以實現治污工作的規模化和集約化,會降低治理環境污染的成本,節約社會成本。
③有利於社會監督。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備受公眾關注,但是如何治污,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社會監督不易。實行第三方治理後,可以將治污工作情況定期向社會公布,接受委託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更好地推動治污工作的開展。
Ⅶ 誰污染誰治理是誰提出來的
解決污染要從源頭抓起,但是在源頭上無法解決或者是難以解決的情況下,只能是後期補救性治理了.治理污染要全方位的,源頭治理必不可少,後期治理更是勢在必行.
Ⅷ 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是在那提出的
"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誰污染誰治理」是中國環保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環境保護工作中一項重要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條指出:「已經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應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制定規劃,積極治理,或者報請主管部門批准轉產、搬遷。」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誰污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原則,並明確「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8)堅持誰污染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其它法條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任務,是保證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合理地利用自然環境,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為人民造成清潔適宜的生活和勞動環境,保護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發展。
第三條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勝古跡、風景游覽區、溫泉、療養區、自然保護區、生活居住區等。
第四條環境保護工作的方針是: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第五條國務院和所屬各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切實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在制定發展國民經濟計劃的時候,必須對環境的保護和改善統籌安排,並認真組織實施;
對已經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必須作出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解決。
我國環保的基本原則有4點:
1、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2、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3、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
4、依靠群眾保護環境。
Ⅸ 「誰污染誰治理」是哪一個法的基本原則
\n 環境的來污染和破壞會直源接或間接地造成經濟損失和人身危害,而且會損害環境質量,為維護環境質量也要支付一定的費用,諸如治理污染費用、環境恢復費用和預防費用。近幾十年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環境保護的投資越來越大。各國政府為保護環境對環境保護投資大都實行財政援助政策。有人認為,如果政府的財政援助數量過大,就無異於把污染者應該承擔的經濟責任大部分轉嫁給全體納稅人。這既不合理,也不利於保護環境和資源。針對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應該由誰承擔的問題,70年代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環境委員會首先提出了「污染者負擔原則」。因為實行這一原則可以促進合理利用資源,防止並減輕環境損害,實現社會公平。所以這一原則得到國際上的廣泛承認,並被很多國家作為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訂入法律。編輯摘要目錄[隱藏 ]1 2 正文3 配圖4 相關連接 - - 正文 見污染者負擔原則。
Ⅹ 誰污染誰治理在環境保護法幾條
「誰污染誰治理」是保護法的內涵,沒有明文這樣表述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章 第二十八條
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企業事業單位,依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並負責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規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