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產品的名詞解釋
㈠ 財政學中公共產品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是什麼意思
一、非競爭性是指一個使用者對該物品的消費並不減少它對其他使用者的供應,換句話說,增加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
非競爭性它包含四層含義:
(1)同一單位的公共產品可以被許多人消費,它對某一個人的供給並不減少對其他人的供給;
(2)某人享用該公共產品得到收益並不減少其他人享用該產品所得到的收益,也就是說根本不會帶來"擁擠成本";
(3)公共產品一旦被提供,消費者的增多並不導致該公共產品生產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說,生產方面無需追加資源的投入來增加供給。
(4)不可或沒有能力競爭。
二、非排他性是與排他性相對應的。排他性是指排斥他人消費的可能性,即如你在使用一件產品時別人就不能使用,或當你能完全擁有一件產品時,別人就不能擁有。
一般來說,凡是企業和個人家庭能完整地購買其消費權的產品,都具有消費上的排他性。這種產品是私人產品。
公共產品的非排他性也稱為消費上的非排斥性,是指一個人在消費這類產品時,無法排除他人也同時消費這類產品,而且即使你不願意消費這一產品,你也沒有辦法排斥。
如你走在一條公路上,你無法排除其他人也走這條公路,如你不願意受到公路上的路燈的光照,但只要你走上這條有路燈的公路,就必須受到照射。
(1)公共產品的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純公共產品的本質特點:
1.非競爭性。
非競爭性有兩方面含義:
(1)邊際成本為零。這里所述的邊際成本是指增加一個消費者對供給者帶來的邊際成本,例如增加一個電視觀眾並不會導致發射成本的增加。
(2)邊際擁擠成本為零。每個消費者的消費都不影響其他消費者的消費數量和質量。
2.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是指某些產品投入消費領域,任何人都不能獨占專用,而且要想將其他人排斥在該產品的消費之外,不允許他享受該產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有者如果一定要這樣辦,則要付出高昂的費用,因而是不合算的,所以不能阻止任何人享受這類產品。
例如:環境保護中,清除了空氣、噪音等污染,為人們帶來了享受新鮮空氣和安靜環境,如果要排斥這一區域的某人享受新鮮空氣和安靜的環境是不可能的,在技術上講具有非排他性。
3.有非分割性。
另外,純公共產品還具有非分割性,它的消費是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由眾多的消費者共同享用的。如交通警察給人們帶來的安全利益是不可分割的。
㈡ 名詞解釋題
為了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必須拓展政府的功能,運用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勢地位進行資源的再配置。這種新的資源配置方式的核心內容,就是適應並體現出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即政府資源配置)。
㈢ 名詞解釋:公共產品提供的庇古模型
Public goods offer by the model
㈣ 名詞解釋:公共產品
公共產品(Public good)是私人產品的對稱,是指具有消費或使用上的非競爭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產品。公共座椅,亦稱「公共財貨」、「公共物品」。西方經濟學用語。指能為絕大多數人共同消費或享用的產品或服務。如國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財物和勞務,以及義務教育、公共福利事業等。特點是一些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它的消費,具有非競爭性;某些人對這一產品的利用,不會排斥另一些人對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會團體提供。
㈤ 誰能通俗地解釋一下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區別
非排他性是指公共產品一旦被生產出來,就不能排出其他人不用付出任何成本內都可以享受。容非競爭性是指:公共產品一旦被生產出來,你可以免費享受,我也可以同時免費享受,而不會因為你享受了我就不能享受或者我要多花錢才能享受的情況,是指我們之間是不沖突,不用去競爭享受公共產品的意思。
㈥ 公共行政決策名詞解釋
公共行政就是國家行政機構依法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有效活動。這一定義的含義包括: 首先,公共行政是一種活動,這一活動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構,即通常所說的政府或者行政當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機構。其次,這一活動的客體是社會公共事務,與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主體相應的必然是具有社會公共權威的機構,而這一機構在現代社會中非政府莫屬。第三,作為一種活動,它必須依法舉行,而且必須是有效的。有效包含兩層含義,即有效性和效率。公共行政學,在我國也稱為行政管理學或是行政學,是一門研究公共行政組織及其對公共事務管理活動的科學。學習公共行政學,首先必須明確公共行政的概念,搞清楚什麼是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學是一個傳統學科,早期的公共行政學與政治學聯系密切,當時主要研究的是政府角色的理論規定性和與政治民主等價值觀相關的范疇,而對於政府的實際運作,例如提供服務的過程和政策決策關注甚少。美國著名行政學家羅森布洛姆將西方對公共行政的界定總結為六種:一,認為公共行政是政府行為的一部分,是實現政府目標的方式;二,公共行政意味著政治價值的執行;三,公共行政最好被定義為政府的執行部門;四,公共行政以科層制組織的形式與行為模式以及非贏利組織的評估技術為特徵,是政治與管理的綜合與創新;五,公共行政是政府實現自身目標與願望的過程;六,公共行政是(1)公共部門中各團隊的合作,(2)包括執行、立法與裁判及三者之間的聯系,(3)政治過程的組成部分,(4)與私人行政不同,(5)與私人組織與個人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 公共行政的功能1、提供公共產品公共產品是和私人產品相對而言的,是指產品和勞動的利益由社會成員共同享有。它與私人產品能夠加以分割並且提供給不同的個人是根本不同的。公共產品同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兩個基本特徵。公共產品的范圍十分廣泛,從政治、法律、國防、治安、政府行政管理、大中型水利設施,到城市規劃、公共道路、環境治理、環境衛生、防病防疫、天氣預報、科學研究以及鐵路、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廣播、電視、教育以及抗旱、防洪等,都屬於公共產品的范圍。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基本方式是服務,無論是公安、法律、政府行政管理,還是教育、衛生等都是服務。2、實現社會公平社會公平有三個不同的標准:第一是貢獻標准,第二是需求標准,第三是機會均等標准。3、實施管制政府發揮著為社會和市場提供必要的法律和制度的作用。管制意味著政府以法律方式對社會發展和市場運行進行規范。管制可以是經濟方面也可以是社會方面的。市場的局限性和市場失靈使得政府管製成為必要。政府針對市場失靈的現象,設計出相應的制度來約束和規范經濟主體的行為,以保證整個社會經濟規范有序的運行。這些管制內容主要包括:(1)公益事業政策方面的管制;(2)保護消費者權益、信息公開、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管制;(3)針對外部不經濟問題的管制;(4)針對非價值物品的管制;(5)財稅、金融政策方面的管制;(6)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方面的管制;(7)民商法及反不正當競爭法方面的管制;(8)產業政策和振興科技政策方面的管制;(9)保護環境、土地及自然資源、勞動保護等方面的管制。4、宏觀調控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1)充分就業。是指非自願失業者都能夠就業。(2)穩定物價。是指一般價格水平的穩定。(3)經濟持續均衡增長。(4)國際收支平衡。(5)收入公平分配,保障最低生活需要。(6)控制人口。(7)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8)合理配置資源。(9)控制外部性。公共行政的原則現代公共行政是在一些原則的指導下進行的,這些原則是:1、法制原則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一個核心內容。2、服務原則服務原則除了涉及一種意識之外,還涉及政府行為的兩個方面,即反應和質量。3、效率原則這里的效率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政府活動的有效性,二是政府活動追求的目標是以盡可能少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大的產出。4、責任原則責任原則有兩層含義:一是政府的行為對社會大眾負責,一個輕率的魯莽的不計後果的政府註定會給社會帶來災難。二是政府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自身的失職、失誤承擔相應的責任。公共行政的理論和實踐 西方的公共行政理論1、古典學派,也稱程序學派和制度學派古典學派有三位重要的代表人物。首先被稱為程序學派創始人的法國人亨利.法約爾。他的貢獻在於首先提出了管理有五大功能,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其次,他提出了著名的14項管理原則。再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法約爾跳板」原理。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時古典學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論述了官僚制度的特徵,並分析它在西歐工業社會中的作用。第三位代表人物是科學管理的創始人泰勒。他的科學管理思想及管理主義對管理理論與實踐產生的影響是首屈一指的。2、行為學派該學派經歷了一個從「人際關系」到人類行為科學的發展過程。3、決策學派西蒙在20世紀40年代出版的《行政行為:行政組織中決策程序的研究》一書開創了對決策的研究。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另一個有影響的決策理論是林德布羅姆的漸進決策理論。4、系統學派切斯特巴.納德是第一個把組織看作是一個社會系統的理論家。5、經濟學的貢獻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經濟學中的公共選擇理論和新制度經濟理論對西方的公共行政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西方一些主要國家尤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一以新公共管理名義出現的公共行政改革,有以下幾方面特徵:(1)將注意力集中於取得結果和管理者的個人責任;(2)以市場運作方式消解官僚組織的弊端;(3)引入私人部門的管理方法;(4)政府的某些功能通過市場的測試而承包出去;(5)把公眾視為公共管理機構的客戶;(6)在資源使用中強調削減直接成本;(7)在公共部門中引入更多的競爭。轉型時期的中國行政中國公共行政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經歷了一個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過程,轉變的基礎是經濟體制從原來的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這一轉變導致了許多方面的變化。首先是政府與人民關系的變化。其次是政府職能和角色的變化。最後是政府觀念的變化。在整個轉型時期,中國的公共行政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1、政府定位問題政府的定位問題涉及它扮演的角色及其運作方式。2、政府官員問題官員的問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中國政府的命運。3、制度建設和創新問題制度建設和創新在組織結構、領導體制、運作程序和非人格管理方面顯得尤為重要。4、依法行政問題 轉型時期中國公共管理如何在運作中擺脫人格化管理,仍然是法制建設面臨的一個問題。5、觀念更新問題市場體制的確立以及世界范圍內一種新的經濟社會形態的出現,要求中國的公共行政有一種全新的思維,這首先要求進行觀念的更新。其次要有世界眼光。知識經濟社會與公共行政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使公共行政呈現如下的變化:1、從等級行政向網路行政的發展。網路行政首先使得命令、指示、信息等不必完全通過等級進行傳遞,網路的傳遞方式既迅速且面廣。其次,網路行政的公開度將得到極大的提高。2、從精英行政向大眾自治發展。精英的「黑箱式」操作將逐漸為公眾參與的運作所取代,這是一個社會最終走向民主的必然要求。3、從官僚式行政向企業式運作的發展。
㈦ 名詞解釋 公共選擇理論
公共選擇理論是當代經濟學領域中一個相對較新的理論分支與學說;內它幫助人們理解和加容深對公共產品、公共權力、公共選擇等核心概念的認識,主要從新政治經濟學理論的視角介紹國家的起源、政府的權利和義務、公共所有權、公共資源、公共政策、憲法、憲政、共和、民主和自由、市場與國家等方面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
㈧ 公共產品 名詞解釋
公共產品是每個人消費這種物品或勞務不會導致別人對該種產品或勞務消費的減少的一種產品。
而且公共產品或勞務具有與私人產品或勞務顯著不同的三個特徵: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費的非競 爭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而凡是可以由個別消費者所佔有和享用,具有敵對性、排他性和可分性的產品就是私人產品。介於二者之間的產品稱為准公共產品。
私人產品可以被分割成許多可以買賣的單位,誰付款,誰受益。公共產品是不可分割的。國防、外交、治安等最為典型。
(8)公共產品的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公共產品的消費的非競爭性
1、邊際生產成本為零:在現有的公共產品供給水平上,新增消費者不需增加供給成本。(如燈塔等)
2、邊際擁擠成本為零:任何人對公共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其他人同時享用該公共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個人無法調節其消費數量和質量。
3、邊際擁擠成本是否為零是區分純公共產品、准公共產品或混合產品的重要標准。
根據西方經濟理論,由於存在「市場失靈」,從而使市場機制難以在一切領域達到「帕累托最優」,特別是在公共產品方面。如果由私人部分通過市場提供就不 可避免地出現「免費搭車者」,從而導致休謨所指出的「公共的悲劇」,難以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的公共利益最大化,這是市場機制本身難以解決的難題,這時就需要 政府來出面提供公共產品或勞務。
此外,由於外部效應的存在,私人不能有效提供也會造成其供給不足,這也需政府出面彌補這種「市場缺陷」,提供相關的公共產品或勞務。
㈨ 公共經濟學綜合作業1-3
樓主,本人學的就是這個專業,要是需要做各科作業的話,先加一下本人的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