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設施建設
A. 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是怎樣的
1、公路
截至年底,中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73.02萬公里,比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萬公里增長了45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60302公里,一級公路有54216公里。均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
2、鐵路
到2008年底,中國鐵路總延展里程已達16.11萬公里,運營里程達到8萬公里。2009年鐵路總運營里程將達到8.6萬公里,將超過俄羅斯,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中國電氣化鐵路總里程近26000公里,僅次於俄羅斯,位居世界第二位。
3、港口
2008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70.22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為1.28億標准箱。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排名前10名中,我國佔有7席。我國已成為港口大國和集裝箱運輸大國,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
4、電力
截止目前,中國電力裝機容量超過8億千瓦,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達到37.5萬公里,電網規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
…………
基礎設施的范圍太廣,交通、電力、通信、廣播電視、水利等等都屬要納入基礎設施的范疇,想一下子把數據搜集全,不是件容易的事。總之,中國的基礎設施水平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
B. 購買土地作為公共設施建設使用,國家有沒有補償
一、我國的土地使用政策
我國實行土地公有制,這種公有制又分二種,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憲法明確規定:「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集體所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1、進行建設必須使用國有土地,但符合一定條件的可以使用集體土地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准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從以上的規定可以看出:進行建設必須使用國有土地,原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必須辦理徵收手續,征為國有後才能進行建設,但有幾點例外:一是鄉鎮企業用地,二是村民的宅基地建設,三是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
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應當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2008年元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國發„2008‟3號),通知強調:「深入推進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國土資源部要嚴格限定劃撥用地范圍,及時調整劃撥用地目錄。今後除軍事、社會保障性住房和特殊用地等可以繼續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外,對國家機關辦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產業)、城市基礎設施以及各類社會事業用地要積極探索實行有償使用,對其中的經營性用地先行實行有償使用。其他建設用地應嚴格實行市場配臵,有償使用。」
2、農村土地使用政策
根據土地用途分類,土地可分為: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類。我國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限制將農用地和未利用地轉變為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轉變為建設用地需要經過審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於農業的土地,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給農民使用,但未經依法批准不得將承包地用於非農建設。 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三類建設可以使用集體土地,分別是鄉鎮企業用地、村民宅基地用地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但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也就是說農民宅基地出讓和轉讓是違法的,其交易行為不受法律保護。 自2000年起國土資源部批准我省蕪湖市5個鎮開展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試點,至今我省先後批准了51個鄉鎮開展了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主要做法是在依法補償農民的前提下,不將集體建設用地徵收為國有,將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土地收益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二、農民建房的有關規定
1、農民建房的概念和標准
農民建房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集體土地上新建或翻建自用的住宅。
2、宅基地的申請
根據法律規定,農民建房可以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集體土地,在符合一定條件的前提下,由農民提出申請。 申請使用宅基地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因結婚等原因,確需建房分戶,原宅基地面積低於分戶標準的;
(二)因自然災害或者實施村鎮規劃需要搬遷的;
(三)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戶,沒有住宅需要新建住宅的;
(四)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徵用的;
(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
3、農民建房用地的審批
農村村民建住宅,由本人提出用地申請,經村民會議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討論同意,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佔用農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安徽省†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 三、農民建房收費政策
省人民政府關於轉發省物價局等六部門關於專項治理農民建房收費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意見的通知(皖政[2001]99號)規定,農民建房收費是指農民依法利用農村集體土地新建、翻建自用住房負擔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
由於農民建房使用的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所以,農民建房第一,不需要支付土地補償費用,第二不存在繳納土地收益。但農民建房常也屬於建設,需要經過審批,審批程序與一般的建設用地審批相同,用地審批中涉及許多政府性基金和行政性收費項目,但這些項目大都不能對農民徵收。
根據皖政[2001]99號文件的規定,農民依法利用農村集體土地新建、翻建自用住房時,除依法頒發的土地證書工本費外,其他所有面向農民建房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一律取消。國務院和財政部、國家計委以及省政府和財政、價格部門批準的涉及住房建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凡未明確規定適用於農民建房的,一律不得向農民收取。
保留的收費項目:土地證書工本費(簡裝本)每證5元。 除保留的收費項目以外的其它收費項目一律取消和禁止。
取消的收費項目:
1、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費;
2、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費;
3、村鎮規劃選址意見書工本費;
4、村鎮建設規劃許可證工本費;
5、其它。
禁止的收費項目:
1、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費;
2、農村宅基地超占費;
3、土地登記費;
4、村鎮規劃管理費;
5、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費;
6、房屋所有權登記費;
7、耕地開墾費;
8、土地復墾費;
9、其它。
對農民建房提供經營服務的收費,要堅持農民自願接受服務的原則,與農民簽訂委託合同,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服務收費。否則,一律按亂收費予以查處。
根據新頒布的•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規定,農民建房除繳納土地讓書工本費外還應繳納耕地佔用稅。
•條例‣第十條「農村居民佔用耕地新建住宅,按照當地適用稅額減半徵收耕地佔用稅。
農村烈士家屬、殘疾軍人、鰥寡孤獨以及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聚居區和邊遠貧困山區生活困難的農村居民,在規定用地標准以內新建住宅繳納耕地佔用稅確有困難的,經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可以免徵或者減征耕地佔用稅。
佔用林地、牧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以及漁業水域灘塗等其他農用地建房或者從事非農業建設的,比照本條例的規定徵收耕地佔用稅。
四、防止可能出現對農民建房的亂收費項目
農民建房可依法使用集體土地,但需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佔用農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審批程序與建設項目使用國有土地基本相同。建設使用國有土地,在審批中需要收取一些政府性基金及行政性收費項目,如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耕地開墾費等,但這些費用不能針對農民建房徵收。
1、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
其性質是一行政區域內的土地平均純收益,通過徵收這項費用來調整土地收益在各級政府之間的分配,並將資金使用到農業土地的開發和整理上。此項費用在將農用地或未利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前繳納,繳費主體是市縣人民政府。中央文件一再強調,此項費用不得轉嫁給用地單位。農民建房也屬於建設,如符合繳費范圍的第一條規定即屬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含建制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新增建設用地(含村莊和集鎮新增建設用地)」,也應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但應由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繳納,而不是農民。
2、耕地開墾費
•土地管理法‣規定: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的,按照「佔多少,墾多少」的原則,由佔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佔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於開墾新的耕地。」 農民不屬於單位,建房如佔用耕地並不承擔補充耕地的義務,其補充耕地的義務由其所在的集體經濟組織承擔。因此,不得以佔用耕地應履行補充耕地義務為由對農民徵收耕地開墾費。
3、土地登記費
根據皖政[2001]99號文件規定,可收取注冊登記發證費5元,但不得收取地籍測繪權屬調查費。
4、征地管理費和水利基金
目前僅對徵收的土地徵收,農民建房並不徵收土地,因此不得向農民收取征地管理費和水利基金。
五、對向建房農民亂收費行為的處理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關於違反農村稅費改革政策行為的處分規定‣等農村稅費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皖辦發[2002]25號),其中•向建房農民亂收費行為的處分規定‣對向建房農民亂收費行為作如下規定:
第三條:違反規定,擅自設立以建房農民為收費對象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或者擅自變更依法設立的收費范圍、標準的,給予文件簽發人或者作出決定的負責人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行政撤職處分。
第四條:黨政機關或者其他單位違反規定,通過農民建房收費單位向建房農民「搭車」收取費用和集資、攤派款的,給予作出決定的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黨內警告,行政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
農民建房收費單位幫助黨政機關或者其他單位,向建房農民收取前款所列費用和款項的,給予單位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警告或者記過處分。
第五條:農民建房收費單位或其他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作出決定的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黨內警告,行政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
(一)超過規定標准和項目收費的;
(二)強行向建房農民提供經營性服務,收取服務費的;
(三)在辦理農民建房審批手續時,向農民推銷或強行要求農民購買建築材料、報刊雜志或者其他物品的。
第六條:未取得•安徽省行政事業性收費許可證‣而向建房農民收費,或者收費不開具省財政廳統一印製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的,給予收費單位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黨內警告,行政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
六、對國土部門的幾點要求
1、提高認識,依法行政,堅決杜絕亂收費行為。農村宅基地關繫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對於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節約和保護耕地,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各市、縣國土資源部門一定要提高認識,依法行政,嚴格按省政府皖政[2001]99號文件的規定收取費用,堅決杜絕亂收費行為。
2、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當前,由於鄉鎮基層國土所經費較緊張,而農民建房又不得收取任何費用,在農民建房管理方面存在入不敷出的現象,因此有的鄉鎮在農民建房問題上疏於管理,導致農民建房沒有規劃,存在亂搭、亂建等現象,一些地方只見新房,不見新村。因此各地要在編制、修訂和完善村莊建設規劃的基礎上,全面實施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和集鎮建設規劃、村莊建設規劃。農村村民建住宅要堅持集約、合理用地的原則,鼓勵由自然村向中心村、中心鎮集聚,要與村莊改造、土地整理相結合,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村周邊的荒地。要嚴格控制佔用耕地建住宅,嚴禁佔用基本農田建住宅。積極鼓勵農村村民聯戶建設多層住宅。
3、做好老宅基地的還耕工作,確保耕地佔補平衡任務的落實。 要認真核定用地標准。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易地新建住宅的,原老宅其地必須還耕。同時要加強用地計劃指標控制。農村村民建住宅佔用農用地的,必須納入年度農用地轉用計劃,按規定許可權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涉及確需佔用耕地的,可以通過居民點整理新增耕地折抵臵換建設用地指標的方式解決,確保耕地佔補平衡任務的落實。
C. 什麼是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的意義
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
一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
二 基礎設施建設內容
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設(physical infrastructure),而且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social infrastructure).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三 基礎設施建設的意義
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所謂乘數效應,即能帶來幾倍於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基礎設施是否完善,是其經濟是否可以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為了應對空前的經濟大蕭條,
美國總統羅斯福推行了著名的羅斯福新政,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政策就是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基建項目,不僅提高了就業,增加了民眾收入,還為後期美國經濟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D.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什麼內容
基礎設施是指為直接生產部門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條件和公共服務的設施。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住宅區、別墅、公寓等居住建築項目
● 高檔酒店、商場、寫字樓,辦公樓等辦公商用建築項目
● 石油、煤炭、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動力項目
● 鐵路、公路、航空、水運、道橋、隧道、港口等交通運輸項目
● 水庫、大壩、污水處理、空氣凈化等環保水利項目
● 電信、通信、信息網路等郵電通訊
為了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近幾年中國各城市實施了公有公營、私有私營、公有私營、用戶和社區自助模式等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模式。其中公有私營又分為兩種主要形式即BOT方式和TOT方式。 ①BOT模式。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運營-移交」的縮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家發改委對BOT的定義略有差別。在此選取比較通行的定義:政府(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門)通過特許權協議,授權項目發起人(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法人國企)聯合其他公司或股東為某個項目(主要是自然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項目)成立專門的項目公司,負責該項目的融資、設計、建造、運營和維護,在規定的特許期內向該項目(產品/服務)的使用者收取適當的費用,由此回收項目的投資(還本付息)、經營和維護等成本,並獲得合理的回報;特許期滿後,項目公司將項目(一般免費)移交給政府。在國際融資領域BOT不僅僅包含了建設、運營和移交的過程,更主要的是項目融資的一種方式,具有有限追索的特性。
E. 基礎設施建設保障
一、交通
阿勒泰地區只有福海—富蘊鐵路獲得審批,於 2010 年 4 月開工建設,福海—吉木乃鐵路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准備工作,對於地廣人稀、經濟欠發達的阿勒泰地區來說,兩條鐵路遠遠滿足不了交通運輸的需求。因此,要加強鐵路的規劃建設,最少要保證 6 縣 1 市之間有鐵路相通。地方政府要協同交通部門做好鐵路建設的規劃。
礦業特區內立體交通網基本形成,但是,礦山路建設以及省道通達至礦業園區的支線道路或末梢交通體系沒有形成。因此,要加快各礦業園區之間的交通體系規劃,為了實現礦業特區內各工業園區公路交通樞紐目標,盡快解決城市主幹道與省道 318 和 324 線、擬建高速公路的合理連接,確保礦業特區內個礦業園區的高速暢通,其他工業園區交通道路要結合所在縣道路交通建設規劃,盡可能實現與省道和縣域主幹道的連接,完善礦業特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國家、自治區給予特殊的補貼,或是採用政府向企業集資的方式獲取資金,完成礦業特區內道路的建設。
二、水資源及能源
阿勒泰地區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建設相對滯後,水利控制體系不完善,要加強對地區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合理調配水資源,統籌規劃,構建完善的水利控制體系。強化節水意識,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對居民用水、農業用水和工業用水區別對待,完善水價計價方式,農業用水推廣節水灌溉,工業用水推廣循環利用,使礦業特區的建設走節約之路。
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原煤、成品油、天然氣不能滿足當地發展的需要。阿勒泰地區歷史上就屬於缺煤地區,原煤幾乎都是從區外引進,要加大煤炭資源的勘查力度,建立以煤電、煤化工等以煤為主的深加工的富福礦業園區,結束阿勒泰地區缺煤的歷史。地區油氣資源豐富,具備一定的產能,但是處於勘查開發的初期,要加強布爾津盆地油氣資源勘查的力度,遠期可規劃建設一定規模的煉油廠,滿足礦業特區建設對油氣資源的需求。近年來,地區促進電站和電網建設,水電、風電工程項目不斷增加,但是,由於存在風電上網體制等障礙,造成地區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今後,要根據風電上網情況、認真分析電力供應等因素,對全區的風能資源進行評估,做好風電開發利用規劃,優化風電產業布局,促進地區風電資源的發展,更好的服務礦業特區的建設。
F. 如何構建美麗鄉村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如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1、加強頂層設計,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要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城鄉一體化,逐步縮小城鄉間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學校、醫院、文化站、體育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和交通郵電、農田水利、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差距。健全穩定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與財政收入增長同步增長,讓鄉村產業強起來、設施多起來、環境好起來,讓農民和城鎮居民一樣公平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吸引和帶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投入美麗鄉村建設,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2、強化規劃引領,推動一村一個規劃。要根據鄉村的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發展、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農民實際需要等要素,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尊重自然美,注重個性美,構建整體美,細化生產、生活、服務等功能區塊的定位,合理安排村莊的產業平台、基礎設施、農田保護等空間布局,注重空間布局、建築形式、田園風貌和自然景觀的融合,在美麗鄉村的特色上下工夫,在美麗鄉村的差異化上找出路,加強與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等上位規劃的無縫銜接,確保一村一個規劃能落地、可實施,「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嚴控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面。
3、倡導節約集約,堅決守住耕地紅線。要牢固樹立節約集約用地的發展理念,在美麗鄉村規劃建設中推廣節約集約用地的典型經驗和做法,減少土地的粗放利用,避免土地利用的浪費。引導鄉村民居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鎮集聚,向農民推薦節地建築戶型,實現鄉村住宅用地集約化;引導村辦企業逐步向工業園區集聚,減少佔用非農建設用地數量,實現鄉村非農建設用地集約化,挖掘鄉村節約集約用地的潛力。堅決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大力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切實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和農戶,嚴格禁止亂占濫用耕地行為,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降低,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4、傾聽農民心聲,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媒體和圖片展、宣傳欄、宣傳標語等形式,大力開展宣傳發動工作,讓家家戶戶切身感受到美麗鄉村建設取得的成效和得到的實惠,主動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美麗鄉村規劃要由各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充分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農民的聰明才智,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美麗鄉村規劃變成農民的美麗鄉村建設願望。美麗鄉村建設要廣泛聽取和積極吸收農民的意見,讓農民能夠自己選擇、自己決策、自己建設、自己管理,推動美麗鄉村規劃落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按照規劃實施,將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5、尊重農民意願,推進特色民居建設。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遵循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經濟適用、分步實施的原則,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新建住房和改造危房,注重保護、挖掘和傳承鄉村的自然、歷史、文化、民俗等特色資源和優秀傳統建築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尊重農民的生產、生活習慣,全面落實節地、節材、節能、節水和環境保護等要求,切實改變鄉村民居長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建設模式,確保鄉村特色民居數量穩步增長、建設水平穩步提升和建設質量穩步提高,跳出建新房不見新村、建新村不見新貌的怪圈,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6、夯實產業支撐,穩步提高農民收入。要創新現代農業發展體制機制,發展精準設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精深加工農業,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經濟協會、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把農民組織帶動起來,引導農民依託鄉村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遊、農家樂等新興服務業,提升服務水平和檔次,吸引城鎮居民到鄉村吃住行游購娛,促進農民增收。拓寬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以合資、合作等方式,參與鄉村的產業開發和項目經營,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做強鄉村的產業,增強農民增收後勁。
7、加強村莊整治,提高生活環境質量。要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過程,大力開展綠化造林活動,重點抓好交通沿線、河道溝渠、村莊庭院和房前屋後的綠化美化。實施鄉村生產生活污染源治理工程,重點開展以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為主的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垃圾收集點、中轉站、無害化處理場等設施建設,加快污水收集系統、污水處理廠等設施建設,利用發展沼氣、生產有機肥等方式,實現畜禽養殖污染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嚴格落實保護生態的法律法規,加強鄉村水域保護和重點區域生態修復,建設「天藍、地綠、山青、水凈」的生態環境,提升農民生活環境質量。
8、培育文明風尚,提升鄉村文化內涵。要加大對地域風情、傳統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質文化的發掘和傳承力度,加大對古民居、古農具、古樹木等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和開發力度,豐富鄉村的文化內涵。針對新型農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不同群體,開展喜聞樂見、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廣大村民在家門口有演出看、有電影看、有廣播聽、有電視看、有書讀、有報讀、有棋牌、乒乓球等室內文體活動、有籃球、排球等室外文體活動,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村規民約,規范村民行為,倡導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堅決遏制鄉村賭博迷信之風,營造文明和諧的生活氛圍。
9、創新社會管理,維護鄉村和諧穩定。要推進鄉村網格化社會管理,配備專職網格員和網格協管員,嚴格落實管理責任制,由過去浮在面上變為沉到下面、被動應付變為主動服務,做到有問題及時發現、有需求及時服務,實現鄉村社會管理人性化、精細化、信息化。建立鄉村多元化調處機制,整合綜治、司法、信訪、治保等基層工作力量,加大調處力度,及時化解影響鄉村社會穩定的各種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採取法律講座、以案說法、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與農民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提高農民的法制意識,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幫扶管理,提高美麗鄉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10、深化綜合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要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深化鄉鎮機構改革,規范鄉鎮機構設置,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理順部門責權關系,引導農民參與鄉鎮的決策、管理和監督,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深化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規范財政收支管理,建立財權與事權相匹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提高鄉鎮的財政保障能力,保障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提高村幹部報酬待遇,增強村級組織自我發展和自我保障能力。總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經驗,完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增加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投入,強化財政獎補資金項目管理,進一步增強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G. 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
城市基礎設施來建設是推進城市源化進程必不可少的物質保證,是實現國家或區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重要條件,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基礎設施是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運行的基礎:若把國民經濟視作人體看待,基礎設施猶如人體的生理系統,交通則是人體的脈絡系統,郵電是人的神經系統,給排水是消化和泌尿系統,電力是血液循環系統,要維持人體正常運轉,這些系統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面失靈,都將導致人體失衡。
(二)基礎設施是社會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基礎設施是生產力要素的一種體現,它反映了一個現代化社會的物質生活豐富程度。列寧曾把蘇維埃政權和電氣化看作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兩大支柱,說明作為先進生產力代表的電氣化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
(三)基礎設施是經濟布局合理化的前提:在當前「要想富,先修路」已成為全民的共識,這也是解決貧困地區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重要措施。
(四)基礎設施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基礎設施是一個產業關聯度大,勞動密集型的部門。
H. 如何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一)高度重視,加強政府主導。城市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對於提升城市旅遊目的地形象、增強旅遊產業整體素質、把旅遊業培育成為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具有重要意義。2013年正式實施的《旅遊法》明確了縣級以上政府在旅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責。2011年,北京市政府投資為全市A級旅遊景區統一配套「九個一」,即:一塊以上五種語言導覽圖、一批旅遊公共廁所、一種以上特色旅遊商品、一冊景區導覽故事書、一批旅遊公共服務設施、一個旅遊咨詢服務中心、一支旅遊志願服務隊伍、一家北京禮物專營店、一套旅遊安全應急信息管理系統。廣西從2013年起每年安排旅遊發展專項資金上億元用於扶持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河北近年來堅持政府引導,把停車場建成景區第一道風景。江蘇、浙江、雲南等許多旅遊先進地區,都把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作為政府職責進行大力推進。省旅遊局也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列為2014年全省重點旅遊工作之一。為此,建議市政府對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給予高度重視,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制定出台促進政策,大力推進全市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根據《中國旅遊公共服務「十二五」專項規劃》,編制本市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發展規劃,統籌城鄉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旅遊集散中心、旅遊咨詢中心、旅遊指示標識等要輻射到鄉村旅遊連片發展的地區和重點鄉村旅遊點。結合本地實際,未來5年預計全市至少需要新建1個大型旅遊集散中心,5-8個集散分中心;新建改造20-30個旅遊咨詢中心;新建改建道路旅遊指示標識100-120塊,新建旅遊交通導覽圖10-15塊;規劃建設自駕車游營地2-3個;旅遊景區建設或改造達標星級旅遊廁所130-150處、達標遊客中心35-40個、生態停車場60-80處。在全市構建以旅遊集散中心、旅遊咨詢中心、旅遊標識系統、自駕車游營地、景區服務設施為主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三)政策扶持,分類推進。城市旅遊基礎設施與文化、教育、衛生事業一樣,是公共服務設施,是公共財政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政府給予政策扶持,同時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廣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和經營,提高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資多元化、經營市場化和管理社會化水平。建議對旅遊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分類施策,扶持推進。
旅遊集散中心:政府獨立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或者政府協調交通運營劃出地方,政府投資裝修、運營和管理;或者吸引企業投資建設、運營,政府在建設用地、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方面給予優惠支持,旅遊部門參與管理。
旅遊咨詢中心:積極探索運營模式,採取與通訊運營商、火車站、長途客運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大型商場等單位的客服中心合作,由政府統一規劃和監管,政府補貼部分建設運營資金,旅遊部門在業務上進行管理。
旅遊公共標識系統:對各類旅遊標識的建設,以各區縣政府、交通運輸部門為建設主體,政府按照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支持,住房城鄉建設、旅遊等有關部門配合共同推進。
自駕車游營地:按照財政適當補助的方式,充分運用市場化運作模式推進。對市場化運作較為困難,但有必要建設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可採用由政府提供土地、財政給予適當補助的方式投資建設和管理。
旅遊景區服務設施:對景區旅遊廁所、遊客中心、停車場等服務設施,由景區負責籌資建設;旅遊主管部門按照《旅遊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8973-2003)、《旅遊景區遊客中心設置與服務規范》等國家標准,組織旅遊景區開展達標創建;對創建達標的星級旅遊廁所、遊客中心和停車場,政府按照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引導支持。
I. 如何打進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建設內涵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對於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市運行效率、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仍存在總量不足、標准不高、運行管理粗放等問題。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拉動投資和消費增長,擴大就業,促進節能減排。為加強和改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現提出以下意見:
當前,要圍繞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投資拉動效應明顯的重點領域,加快城市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水平。
(一)加強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按照「量力而行、有序發展」的原則,推進地鐵、輕軌等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建設,發揮地鐵等作為公共交通的骨幹作用,帶動城市公共交通和相關產業發展。到2015年,全國軌道交通新增運營里程1000公里。積極發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調度中心、停車場、保養場、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設;推進換乘樞紐及充電樁、充電站、公共停車場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將其納入城市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規劃同步實施。
城市道路、橋梁建設改造。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網路系統,提升道路網路密度,提高城市道路網路連通性和可達性。加強城市橋梁安全檢測和加固改造,限期整改安全隱患。加快推進城市橋梁信息系統建設,嚴格落實橋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城市路橋的運行安全。各城市應盡快完成城市橋梁的安全檢測並及時公布檢測結果,到2015年,力爭完成對全國城市危橋加固改造,地級以上城市建成橋梁信息管理系統。
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城市交通要樹立行人優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環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導綠色出行。設市城市應建設城市步行、自行車「綠道」,加強行人過街設施、自行車停車設施、道路林蔭綠化、照明等設施建設,切實轉變過度依賴小汽車出行的交通發展模式。
(二)加大城市管網建設和改造力度。
市政地下管網建設改造。加強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氣、供熱、通信等各類地下管網的建設、改造和檢查,優先改造材質落後、漏損嚴重、影響安全的老舊管網,確保管網漏損率控制在國家標准以內。到2015年,完成全國城鎮燃氣8萬公里、北方採暖地區城鎮集中供熱9.28萬公里老舊管網改造任務,管網事故率顯著降低;實現城市燃氣普及率94%、縣城及小城鎮燃氣普及率65%的目標。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全面啟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綜合管廊項目。新建道路、城市新區和各類園區地下管網應按照綜合管廊模式進行開發建設。
城市供水、排水防澇和防洪設施建設。加快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力爭到2015年實現全國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95%和水質達標雙目標;加強飲用水水源建設與保護,合理利用水資源,限期關閉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自備水井,切實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在全面普查、摸清現狀基礎上,編制城市排水防澇設施規劃。加快雨污分流管網改造與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解決城市積水內澇問題。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將建築、小區雨水收集利用、可滲透面積、藍線劃定與保護等要求作為城市規劃許可和項目建設的前置條件,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滯滲、收集利用等削峰調蓄設施。加強城市河湖水系保護和管理,強化城市藍線保護,堅決制止因城市建設非法侵佔河湖水系的行為,維護其生態、排水防澇和防洪功能。完善城市防洪設施,健全預報預警、指揮調度、應急搶險等措施,到2015年,重要防洪城市達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全面提高城市排水防澇、防洪減災能力,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防洪工程體系。
城市電網建設。將配電網發展納入城鄉整體規劃,進一步加強城市配電網建設,實現各電壓等級協調發展。到2015年,全國中心城市基本形成500(或330)千伏環網網架,大部分城市建成220(或110)千伏環網網架。推進城市電網智能化,以滿足新能源電力、分布式發電系統並網需求,優化需求側管理,逐步實現電力系統與用戶雙向互動。以提高電力系統利用率、安全可靠水平和電能質量為目標,進一步加強城市智能配電網關鍵技術研究與試點示範。
(三)加快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以設施建設和運行保障為主線,加快形成「廠網並舉、泥水並重、再生利用」的建設格局。優先升級改造落後設施,確保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國家新的環保排放要求或地表水Ⅳ類標准。到2015年,36個重點城市城區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國所有設市城市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建設完成污水管網7.3萬公里。按照「無害化、資源化」要求,加強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70%左右;加快推進節水城市建設,在水資源緊缺和水環境質量差的地區,加快推動建築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到2015年,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保障城市水安全、修復城市水生態,消除劣Ⅴ類水體,改善城市水環境。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以大中城市為重點,建設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區)和生活垃圾存量治理示範項目。加大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生活垃圾處理能力。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到2015年,3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左右;到2017年,設市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確保垃圾處理設施規范運行,防止二次污染,擺脫「垃圾圍城」困境。
(四)加強生態園林建設。
城市公園建設。結合城鄉環境整治、城中村改造、棄置地生態修復等,加大社區公園、街頭游園、郊野公園、綠道綠廊等規劃建設力度,完善生態園林指標體系,推動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到2015年,確保老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於5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於60%。加強運營管理,強化公園公共服務屬性,嚴格綠線管制。
提升城市綠地功能。到2015年,設市城市至少建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水、氣、電等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的防災避險公園。結合城市污水管網、排水防澇設施改造建設,通過透水性鋪裝,選用耐水濕、吸附凈化能力強的植物等,建設下沉式綠地及城市濕地公園,提升城市綠地匯聚雨水、蓄洪排澇、補充地下水、凈化生態等功能。
三、科學編制規劃,發揮調控引領作用
(一)科學編制城市總體規劃。牢固樹立規劃先行理念,遵循城鎮化和城鄉發展客觀規律,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科學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統籌安排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民生為本,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嚴格禁止不切實際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和滋生腐敗的「豆腐渣工程」。強化城市總體規劃對空間布局的統籌協調。嚴格按照規劃進行建設,防止各類開發活動無序蔓延。開展地下空間資源調查與評估,制定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統籌地下各類設施、管線布局,實現合理開發利用。
(二)完善和落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著力提高科學性和前瞻性,避免盲目和無序建設。盡快編制完成城市綜合交通、電力、排水防澇和北方採暖地區集中供熱老舊管網改造規劃。抓緊落實已明確的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城鎮供水、城鎮燃氣等「十二五」規劃。所有建設行為應嚴格執行建築節能標准,落實《綠色建築行動方案》。
(三)加強公共服務配套基礎設施規劃統籌。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過程中,要統籌考慮城鄉醫療、教育、治安、文化、體育、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合理布局和建設專業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物流配送場站等,完善城市公共廁所建設和管理,加強公共消防設施、人防設施以及防災避險場所等設施建設。
四、抓好項目落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一)加快在建項目建設。各地要統籌組織協調在建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施工建設進度。通過建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信息系統,全面掌握在建項目進展情況。對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設施建設、市政地下管網建設、城市供水設施建設和改造、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消防設施建設等在建項目,要確保工程建設在規定工期內完成。各地要列出在建項目的竣工時間表,倒排工期,分項、分段落實;要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建設資金、材料、人工、裝備設施等及時或提前到位;要優化工程組織設計,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推進在建項目實施。
(二)積極推進新項目開工。根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落實具體項目,科學論證,加快項目立項、規劃、環保、用地等前期工作。進一步優化簡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減少和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干預,逐步轉向備案、核准與審批相結合的專業化管理模式。要強化部門間的分工合作,做好環境、技術、安全等領域審查論證,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探索建立審批「綠色通道」,提高效率。在完善規劃的基礎上,對經審核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要抓緊落實招投標、施工圖設計審查、確定施工及監理單位等配套工作,盡快開工建設。
(三)做好後續項目儲備。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和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要求,超前謀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各級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規劃和國土資源等部門要解放思想,轉變職能和工作作風,通過統籌研究、做好用地規劃安排、提前下撥項目前期可研經費、加快項目可行性研究等措施,實現儲備項目與年度建設計劃有效對接。對2016年、2017年擬安排建設的項目,要抓緊做好前期准備工作,建立健全統一、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儲備庫。
J.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一、立體交通網路基本形成,礦山路建設、國道及省道通達至礦業園區的支線道路或末梢交通體系仍需完善
近年來,阿勒泰地區經濟發展速度日益加快,礦業特區建設對交通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奎北鐵路已經鋪通,福海—富蘊鐵路建設項目、富蘊機場遷建、阿勒泰機場擴建、阿勒泰市至新區高速公路修建等大型項目已列入自治區 2009 年道路建設計劃,並逐步付諸實施。形成了地區鐵路、公路、航空立體化交通網路,為阿勒泰礦業特區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隨著地區礦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交通道路及運輸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強。目前阿勒泰地區道路交通設施建設仍不能滿足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需求,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對礦業的快速發展產生影響,不能滿足勘查工作和礦業生產的正常需要。富蘊縣縣城—蒙庫礦區每天運輸礦產品專用車流量往返將達 1 200 次,礦山道路已不適應礦山生產的需要,資源路建設問題日益突出。地區北部山區如諾爾特等許多有前景的成礦區帶至今無路通達,地質勘查工作的重型設備無法到達,嚴重影響地質勘查工作進度。另外,紅山嘴口岸至阿勒泰市的道路兩側存在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也應引起重視。
新區道路交通體系規劃建設工作急需開展。國道及省道通達至礦業園區的支線道路或末梢交通體系仍需完善。
二、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建設相對滯後,水利控制體系有待完善,優化資源配置和節水成為礦業特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阿勒泰地區水資源豐富,集中分布在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和吉木乃山溪三大水系,但是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控制性水利工程少,水資源配置不合理。因此,夏季由於農田灌溉而出現缺水的情況,使得一些礦山企業不得不閉礦停產。如 2006 年,阿勒泰地區受歷史罕見的暖冬天氣影響,降水量明顯減少,積雪明顯偏薄。2007 年春季,由於氣溫回升較快,積雪快速融化,大風天氣頻繁,土壤失墒嚴重,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乾旱的年份,農牧業缺水嚴重,對正在發展中的礦業企業也產生了不利影響。為此,提出如下解決措施:
一要進一步對地區水資源優化配置,合理調配水資源,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調控作用,統籌規劃,綜合利用,著力構建完整的水利控制體系。利用國家將水利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的良好機遇,地區加快了納噶什水庫等 5 個控制性水利工程和克孜加爾灌區等 6 個灌區前期工作,將為礦業特區的建設提供充足的水資源保障。
二要強化節水意識和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研究探索完善水價計價方式,積極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加價制度,合理確定不同級別的水量基數及其比價關系,對超過基數或定額的用水,實行較高價格,以切實提高居民節水意識,更加充分發揮引導資源節約的價格杠桿作用,同時盡量減少水價調整對低收入群體的影響。截至 2009 年底,全國 36 個大中城市中有接近一半實行了居民用水階梯式水價,非居民用水超定額加價制度已經普遍施行。農業用水方面,大力推廣節水灌溉,積極推廣和應用高效節水技術,實現高效節水面積佔耕地面積80%的目標。工業用水方面,倡導循環經濟理念,大力推廣工業節水技術,循環利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
三、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原煤、成品油、天然氣需從區外引進,水火風電結構也存在問題
阿勒泰地區一次能源主要為: 煤炭、油氣、電力,另外,作為新能源的風能等發展也很快。但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地區能源結構不合理; 水電比例大、火電比重少,電價相對較高,影響對礦業企業的持續供電; 煤炭資源潛力大,但產量少,供需矛盾日趨突出。油氣資源豐富,具備一定的產能,但由於處於勘查開發的初期,地區可利用天然氣量少,且價格較高。風電建設成績喜人,但由於存在風電上網體制等障礙,加之風電產能過剩,造成地區風能產業布局的不盡合理。
( 一) 電力
地區電力主要包括水電、火電和風電,主要以水電為主。地區電力供應中火電供應嚴重不足,如在地區的 27 座電站中,火電僅有 4 座,總裝機 25. 5 MW,佔地區總裝機量的17. 5% ,其他水電占 81. 8% ,風力發電占 0. 7% 。由於地區電力供應以徑流式小水電為主,調節能力有限,而且枯水期長,造成水電供應不足,隨著各重點礦山企業步入實質性的快速建設階段,隨著蒙庫鐵礦、可可塔勒鉛鋅礦、喀拉通克銅鎳礦、可可托海稀有礦等重點工礦企業的球團廠、選廠、冶煉廠等一大批新建項目和技改項目的上馬投產,特別是新興鑄管等 10 大項目的上馬,無法滿足地區繼續發展有色金屬深加工及五大礦業園區建設的用電需求,將使電力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同時,由於地區電力大多是小水電,電價相對較高,直接影響了冶煉等高耗能礦冶企業的落地,制約了產業鏈的延伸。
近年來,阿勒泰地區促進電站及電網建設。2009 年,沖乎爾水電站投入試運行,哈德布特、吉勒布拉克水電站正式開工,蒙古 ( 香港) 能源公司火電項目已具備開工條件等。2009 年新建裝機容量 39 萬 kW、新增發電量 5 000 萬 kWh。地區在未來 3 ~ 4 年內新增水電裝機容量 100. 4 萬 kW。隨著這些水電、風電工程的建設及並網發電,裝機容量將大幅增加,電價也有望降低,地區電力供需矛盾將得到有效緩解。
風電建設成績喜人,金風科技布爾津風電場,華電布爾津電場完工,使地區風電比例有所增加,但由於存在風電上網體制等障礙,加之風電產能過剩,造成地區風電產業布局的不合理。今後,要根據風電上網情況、認真分析電力供需等因素,對全地區的風能資源進行評估,做好風電開發利用規劃,優化風電產業布局,探索解決風電上網體制、風電產能過剩等障礙和問題,促進風電資源的良性發展。
( 二) 煤炭
截至 2008 年底,阿勒泰地區煤炭資源探明儲量 10. 26 億 t,探明程度很低,僅佔新疆全區預測資源總量的 4. 7%,資源分布大致以額爾齊斯河幹流為界,以北地區不具備成煤條件,屬無煤區,以南地區為含煤區。歷史上,該地區屬於煤炭嚴重缺乏地區,原煤幾乎從外引進,盡管近幾年勘查工作不斷加大,但目前原煤產量遠不能滿足礦業特區工業發展需求。
2008 年地區原煤產量只有 3. 78 萬 t。煤炭消費量,2008 年地區工業交通部門原煤消費量 33. 5 萬 t,民用原煤消費量不詳,但由於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決定了地區的冬季供暖時間較長,每年供暖時間為 180 天,而供暖採用的燃料幾乎全部為煤。經測算,地區原煤缺口至少在 30 萬 t 以上 ( 不包括民用煤) ,未來缺口會更大。隨著富蘊縣卡姆斯特地區煤炭資源勘查開發,富福礦業園區將以開發利用該地區的煤炭資源為主,將該園區規劃建設成為煤電、煤化工產業基地。屆時,將結束阿勒泰地區少煤的歷史。
( 三) 油氣
據地區新疆油氣公司資料,全地區 7 縣 ( 市) 均有很好的油氣顯示,資源潛力大。地區油氣資源比較豐富,油氣前景較好,烏倫古河區域具備形成中型油氣田的地質條件,該區域內烏倫古坳陷、福津盆地均具有良好的勘探潛力。但是目前勘查開發利用程度低,不能滿足礦業特區建設與發展的要求。
福津盆地作為地區油氣資源勘查重點區域,要加大勘查投入,2010 年爭取實施 1 ~2 口探井,進一步掌握福津盆地油氣資源分布以及資源儲量情況。2008 年地區原油產量大約2. 2 萬 t,主要輸送到克拉瑪依市進行深加工。地區成品油消費量約 5 萬 t,因地區沒有煉油廠,所有成品油均通過車載由克拉瑪依市運到阿勒泰地區銷售,價格相對較高,據預測地區成品油需求量未來會成倍增加。從能源產業布局看,地區原油就地加工,可降低成品油價,對阿勒泰地區而言,是可行的,因為地區油氣資源豐富,未來在新區礦業園區內可規劃建設一定規模的煉油廠,在滿足地區成品油需求的情況下,可將部分成品油銷往中亞地區。
2008 年地區天然氣生產規模 30 萬 m3,主要通過環准噶爾天然氣管線供給烏魯木齊市。據預測,阿勒泰地區 ( 不包括兵團) 2007 年天然氣需求量約 4 800 萬 m3,2015 年和2020 年地區 ( 包括兵團) 分別達到 8 000 萬 m3和 2. 16 億 m3,中石油給地區天然氣的年配額為3000 萬 m3,未來供需矛盾突出。新疆廣匯集團的 LNG 項目的落地,以及富蘊縣煤制氣項目的實施,對緩解地區天然氣供需緊張局面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若福津盆地油氣資源勘查開發實現突破,在吉木乃能源礦業園區內,遠期可規劃建設一定規模的煉油廠,屆時礦業園區將形成油氣加工並重、兼顧煤炭等資源深加工、能源產業鏈相對完善的園區,天然氣資源從國外引進,石油、煤炭等資源面向國內,產品市場銷售定位在國內及周邊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