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激勵制度
① 四十三,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能力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綱要》規定,要通過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考核,不斷提高他們依法行政的能力。
(一)提高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領導幹部要從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提高自身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學法、懂法,才能信法、用法。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和掌握憲法、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增強法律觀念,提高法律素養,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將法律知識列入領導幹部初任培訓、在職培訓的重要內容。要通過實行領導幹部的學法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對領導幹部進行依法行政知識輪訓、新法規培訓,提高其對有關法律法規的了解。有條件的,要積極探索對領導幹部任職前實行法律知識考試的制度,以督促行政機關領導幹部重視學習法律知識。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的領導更要帶頭學法、用法、守法,嚴格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行使權力不越權,履行職責不推諉,關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政府管理中的問題和矛盾。領導幹部要成為依法辦事的楷模和典範,把依法行政的觀念貫徹到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全部過程。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先對照有關法律規定,看看這樣做合不合法,決策和重大決定都要盡量事先進行合法性論證,防止出現與法律不一致的內容。要改變依法行政與經濟工作兩張皮的現象,把依法行政能力的強弱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作為各地方和各部門領導能力的一項重要評價指標,各級政府社會經濟發展的考核內容。要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領導能力相聯系,促進和保障依法行政的激勵機制,把是否認真學法、真正懂法、准確用法、自覺守法作為選拔幹部、考核政績的重要標准,引導各級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嚴格依法行政。
(二)提高一般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法制度,強化依法行政知識培訓。
根據行政機關性質的不同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崗位的不同,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培訓方式,增強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知識水平。要採取自學與集中培訓相結合、以自學為主的方式,通過脫產培訓、舉辦專題輔導講座、召開學習報告會等形式,充分利用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互聯網、政府區域網等媒體,進行分層次、多渠道的培訓,組織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習法學基本理論、憲法、規范政府共同行為的法律等通用法律知識以及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本職工作有關的專門法律知識。要將法律知識水平作為錄用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重要考試考核內容。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要增加有關法律知識的內容,凡進必考,法律知識要考試錄用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重要內容;對從事執法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要實行上崗前法律知識培訓和考試制度,未經培訓並考試合格的,不得從事執法活動。要通過科學的培訓、嚴格的考試考核激勵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強化法律知識學習,為依法實施行政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強培訓、提高法律知識是前提,嚴格依法辦事、學以致用是關鍵。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情況考核制度,將學法和用法結合起來,引導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結合實際工作,不斷提高運用法律管理行政事務的能力。要把是否學法、用法,是否依法行政的情況作為考核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重要內容,作為年度考核與幹部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之一。應當說明的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能力與整個社會法律意識的發展程度息息相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是促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不斷增強法律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直接動力。因此,行政機關一方面要著力提高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採取各種形式,加強普法和法制宣傳,增強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觀念和意識,逐步形成與建設法治政府相適應的良好社會氛圍。
② 公務員激勵機制的意義
你的問題只需要一篇文章來解決。在網上找一篇文章,你看,好嗎?。現有公務員現行的公務員考試制度在中國1993個主要的問題,與西方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公務員考試系統不僅繼承了過去幹部考核的優點很多,但也有一些不適應公務員考試的內容和形式等新時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思想認識,去代性能、地面發電性能的錯誤思維方式仍然存在。一些部門和單位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強調政治素質的重要性,思想意識淡薄,忽視了一些能力的表現等於績效,往往等同於績效。由於主觀印象德國評價有很大的影響,在地方和單位民主評價公務員的主要手段往往會考德,處理與同事和人際領導被視為更重要的工作,而忽略了與工作效果的客觀規律。二、在考核內容上,部分單位缺乏針對性,缺乏部門間的可比性。公務員考試包括德國、和勤奮,五方面的誠實,因為比較一般,各部門很難掌握,在實際執行中,可比性差,特別是一些崗位忙閑不均,大小不同的職責,不同的工作難度和考核的內容、標准,沒有對不同層次的規范和不同崗位的具體業務特點建立評價標准,不能體現分類管理的原則。三是在考試方法上,簡化、流於形式的現象,重年底、輕平時、重定性、輕量化。有些單位只需要一次性年終考核,不注重平時考核和工作績效;對公務員考試的一些單位,相當於過去一年成績優異先進,實行輪流坐莊,搞平衡,一些單位根據重點地位提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忽視,,如拉開,可以有效避免憑印象,評價關系的評價,從而影響檢查結果。四、在考核等方面,不稱職的人員很難確定,有沒有拉臉的想法。被認定為不稱職的工作人員後,絕大多數人都受到紀律處分人員的處理,真的因為工作能力、責任心、敬業精神等原因被認定為唯一個別失職的案件。五、在考核結果中,使用不當,影響考試的公正性,激勵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公務員考試的結果應該是一個公務員的激勵、培訓、提升管理是基於實際工作還有其他檢查結果及相關管理活動不大,與公務員職位升降、相關因素與治療質量不明顯,有更多或更少的一個樣,干好乾壞一個樣的現象,很容易造成心理評估,評估的形式,難以起到獎優罰劣的作用。二、進一步完善公務員考試制度在公平和科學不僅有利於促進公平與效率,保證干凈的公務員考試制度,也可以激發公務員的競爭意識和進取意識,促進依法行政,實現管理的現代化。針對當前公務員考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公務員考核制度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和完善。一是提高認識,樹立公平公正的考核觀。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考核工作在公務員管理中的重要性,評估工作,完善公務員制度的核心地位,完善和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的高度來認識,進一步增強對公務員考試的責任感。堅持公平、公正、科學的精神,通過考試客觀反映公務員德能勤績廉等實際情況,使勞動和公務員的貢獻,公正合理的評價。公正的評估不僅能幫助領導發現
考拉巴巴——公務員考試輔導管家
③ 五五普法宣傳工作的激勵和考核機制具體是什麼
為組織開展「五五」普法檢查驗收工作,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的《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和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作出《關於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現提出全國「五五」普法檢查驗收指導標准。
一、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
1、黨委、政府批轉「五五」普法規劃,人大常委會作出決議。
2、黨委、政府將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聽取情況匯報。
3、各級人大定期對「五五」普法決議的貫徹落實情況,聽取匯報,進行審議、視察、檢查。
4、每年制定工作計劃或要點,年初有部署,年內有檢查,年度有總結。
5、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和辦事機構,配備有相應的工作人員和必要的辦公設備。
6、領導換屆後,做好普法依法治理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的調整和充實。
7、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工作職責明確、工作制度健全。
8、每年召開領導小組會議,聽取工作匯報,總結和研究部署年度工作。
二、著力提高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9、突出抓好憲法和國家基本法律法規的宣傳,著力提高公民的憲法意識。
10、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學習宣傳,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並逐步深入人心。
11、深入開展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著力提高依法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重點圍繞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學習宣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圍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學習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圍繞健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學習宣傳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圍繞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安定有序,學習宣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相關法律法規。
12、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普法辦關於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的通知》,根據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針對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單位的不同特點,制定實施意見,召開啟動會議,廣泛開展以「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大力推進「法律六進」活動。
13、貫徹落實《中組部、中宣部、司法部關於加強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見》,制定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意見或實施方案;建立健全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集體學法、政府辦公會前學法、領導幹部法制講座、法律知識年度考試、任前法律知識考試考核等制度。加強對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情況的考核,並作為考察、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把法制宣傳納入各級黨校和行政學院的培訓計劃,加強對領導幹部的法制教育培訓工作。
14、貫徹落實《中宣部、人事部、司法部關於在全國公務員中開展學法用法和進行依法行政培訓的意見》,制定相應的意見或實施方案。開展「法律進機關」活動,把公務員學法作為創建學習型機關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公務員法律知識培訓、考試考核制度,組織公務員年度法律知識考試,並將公務員學法用法考試考核成績作為公務員任職、定級、晉升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組織司法和行政執法人員進行專業法培訓,每年組織專業法律知識考試。
15、貫徹落實《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綜治辦、共青團中央關於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校法制教育指導綱要》,制定相應的意見或實施方案,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落實中小學校法制教育工作計劃、課時、教材、師資,促進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做好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的培訓工作,培訓率要達95%以上;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
16、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建立健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律知識培訓、企業領導幹部學法用法、職工法制教育、法律顧問等制度。制定培訓計劃,分期分批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進行法制培訓和法律知識考試。
17、開展 「法律進社區」、「法律進鄉村」活動,對城鄉居民學法內容年度有計劃、有安排。開展經常性的法律進社區活動,「四個一」落實到位。貫徹落實《中宣部、司法部、民政部、農業部關於加強農民學法用法意見》,開展經常性的法律下鄉活動,建立村(居)民法制教育陣地,組織經常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對流動人員的法制教育有計劃、有安排、有要求,每年在流動人員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18、開展「法律進單位」活動,深化「依法辦事示範單位」創建活動。
19、利用宣傳日、宣傳周、紀念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組織開展「人文奧運·法治同行」、「打黑除惡」專項斗爭、禁毒和「掃黃打非」等專項法制宣傳活動。
三、著力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
20、制定地方依法治理綱要或實施規劃,有實施依法治理的規范性或指導性文件,積極推進地方、行業、基層依法治理工作。
21、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普法辦《關於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的意見》,制定出台開展創建活動的意見和細則,召開啟動大會,確定試點單位,制定實施創建活動的量化考評體系。把創建活動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實現目標管理責任制,定期進行檢查考核和評比表彰,推進創建活動扎實開展。
22、黨委、政府建立法律顧問或法律咨詢制度,實行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23、認真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不斷完善依法行政體制和機制,健全依法行政制度,嚴格依法行政程序,強化行政行為監督,促進法治政府建設。完善和推廣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開展執法質量考核評議。
24、推進司法公開、透明,加強法治化管理和監督,維護和促進公正司法。
25、努力深化鄉村、社區、企業、學校等基層依法治理,推進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落實民主法治村工作標准;積極探索城市社區依法治理,不斷提高社區法治化管理水平;積極開展企業依法治理,企業依法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實行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積極開展依法治校活動,建立健全依法治校規章制度,實行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對學校周邊環境進行專項整治。
26、圍繞平安建設、和諧區域建設,針對群眾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專項依法治理,促進依法治理全面開展。
四、積極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形式創新
27、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傳媒的積極作用,大力開展公益性法制宣傳教育。辦好新聞媒體的法制宣傳欄目,辦好政府網站、商業網站和社區網路的法制頻道。整合地方法制網路資源,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覆蓋面。
28、加強各類法制宣傳陣地建設,多渠道增加投入,建立健全社區、農村法制宣傳陣地,增加公共場所法制宣傳教育設施,建立相對固定的法制宣傳教育培訓基地。
29、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普法講師團隊伍、法制文藝隊伍、法制宣傳員隊伍、法制宣傳志願者隊伍,定期組織法制宣傳骨乾和聯絡員培訓,各支隊伍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30、圍繞中心工作適時開展法律知識競賽、咨詢、演講、文藝晚會等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31、善於發揮法制文藝的教育功能,組織開展法制文藝作品創作和評比,利用各種渠道推出一批法制文藝精品。
五、強化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保障
32、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各地方各部門各行業的目標管理責任制,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目標責任考核。
33、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獎懲制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與評先樹優工作和年度工作目標考核掛鉤,作為年度工作考評的重要內容。
34、普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專款專用,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調高經費保障標准。
35、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監督檢查制度,圍繞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標及時組織檢查,抓好工作落實。
36、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基本情況清楚,制度完善,檔案齊全,管理規范。
37、辦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簡報或刊物,及時反饋信息、上報各類報表及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況總結,積極開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理論研究。
④ 我是一位教師結合自身實際談如何提高專業技術人員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
(一)高度重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1、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既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也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指導思想。包含著「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的基本內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我國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現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思想基礎。只有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才能進一步端正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執法思想,改進執法作風,確保實現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更好地擔當起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服務大局的重任。
2、提高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努力提高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嚴格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行使權力不越權,履行職責不推諉,不斷增強依法執政和運用法律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本領。領導幹部要成為依法辦事的楷模和典範,把依法行政的觀念貫徹到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全部過程。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先對照有關法律規定,做出重大決策都要事先進行合法性論證,防止發生與法律不一致的內容。
3、重視提拔善於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優秀幹部。由於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與對行政機關領導幹部的考評脫節,導致推進依法行政成了「軟約束」,一些部門的領導幹部不重視推進依法行政,不習慣運用法律手段推進科學發展。因此,必須加強對行政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依法行政情況的考核考評。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領導能力相聯系,促進和保障依法行政的激勵機制,把是否認真學法、真心懂法、准確用法、自覺守法作為選拔幹部、考核政績的重要標准,重視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識強,善於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優秀幹部,推動形成「依法行政者上,違法行政者下」的用人機制和導向。把依法行政能力的強弱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作為考核各地各部門領導能力的一項重要評價指標,引導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嚴格依法行政。
(二)推行依法行政情況考察和法律知識測試制度
1、建立和完善任職法律知識測試和依法行政情況考察制度。《意見》要求,擬任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領導職務的幹部,任職前要考察其掌握機關法律知識和依法行政情況。建立和完善任職前法律知識測試和依法行政情況考察制度,主要目的是將學法和用法結合起來,引導行政機關領導幹部結合實際工作,不斷提高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完善該項制度,應當明確以下主要內容:
一是參加法律知識測試和依法行政情況考察的擬任領導幹部的范圍。
二是法律知識測試和依法行政考察的內容。主要包括法律基礎知識、依法行政知識的掌握情況,本人在依法行政方面的情況,對所任崗位涉及的重要法律制度的熟悉情況等。
三是測試和考察的方式。可採用調查、測評、開卷、和閉卷考試等形式。
四是測試和考察結果的使用。把測試和考察結果作為是否任職的重要依據,對測試和考察不合格的,不得任職或者暫緩任職。以保證這項制度得以實施,發揮作用。
2、建立健全公職人員錄用法律知識考試制度。主管部門要將法律知識作為錄用公職人員考試的重要內容,並適當增加法律知識在相關考試科目中的比重,凡進必考,把好「入口關」,從源頭上保證公職人員具備必要的法律知識,真正將那些具備法律知識,具有依法行政理念和能力的優秀人才吸收到行政執法隊伍中來。
擬從事行政執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人員,更應當具備扎實的法律知識和良好的法律素養,必須通過專門的法律知識考試後持證上崗。
(三)建立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
1、完善領導幹部學法制度。要按照《意見》的要求,通過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法制講座等形式,組織學習憲法、通用法律知識和與履行職責相關的專門法律知識。區政府每年要舉辦2期領導幹部依法行政專題培訓講座。在學習內容上,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憲法、黨中央有關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方針政策,管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事務有關的法律法規,國家新頒布的重要法律法規,與本身工體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學習方式上,要堅持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制度、專題法制講座、集中培訓和自學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重大事項決策法律咨詢制度。把領導幹部法律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與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工作同考核。
2、強化依法行政知識培訓。
一是明確培訓內容。培訓內容課分為通用法律知識和專門法律知識兩大部分,並根據新形勢的要求及時更新。通用法律知識主要包括:黨中央有關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文件;有關領導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重要講話;國務院出台的有關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文件,例如《綱要》、《決定》、《意見》等依法行政的基本原理;憲法和規范共同行政行為的法律,包括行政訴訟法、行政許可法、行政監察法、行政強製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法律法規。專門法律知識主要是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二是明確培訓的組織者。對通用法律知識培訓,由區司法局、政府法制辦制定規劃並具體組織實施。對專門法律知識培訓,由負責具體執法的行政機關自行組織。培訓學習情況必須進行嚴格考核。
三是採取有效的培訓方式。可採取自學與集中培訓相結合,以自學為主的方式,通過脫產培訓、舉辦領導幹部依法行政專題研討班和專題輔導講座、召開學習報告會等形式,充分利用廣播、電台、電視、政府區域網、單位網頁等媒體,進行分層次、多渠道的培訓,組織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認真學習依法行政知識。
3、健全行政執法人員培訓制度。行政執法人員執法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能否實現行政管理的目標,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關系。要解決好行政執法活動中存在的不執法、亂執法、粗暴執法、執法謀私等突出問題,必須定期組織對行政執法人員進行依法行政培訓,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行政執法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各行政執法部門要健全行政執法人員培訓制度,嚴肅認真的組織安排培訓活動。要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考核,促使行政執法人員必學、愛學、勤學法律知識和業務技能,增強意識,提高工作能力。
(四)建立切實可行的依法行政責任追究機制
基層公務人員作為政府行政行為的直接實施者,如果不依法行政,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要嚴格執行《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和《銅川市王益區人民政府行政問責暫行辦法》各項規定,嚴肅查處違反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嚴肅查處以權謀私、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的行為;嚴肅查處違法實施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行為;嚴肅查處濫用權力或不作為、貽誤工作的行為。同時,通過依法界定行政執法職責、科學設定執法崗位、公開執法流程、清理並公布執法依據、評查執法案卷、考評執法效果、落實執法責任等措施,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高行政執法效能,維護經濟和社會秩序。
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健全對行政執法人員的錄用、辭退等制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機制。將執法人員培訓考試成績、是否出現錯案和行政訴訟、敗訴案等情況列為年終考核的主要內容,通過激勵、競爭促使行政執法人員自找差距,自覺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五)加強執法監督,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加強案件指導,重視經驗推廣。由於執法實踐中的個案具有具體性、復雜性和可借鑒性等特點,其中的典型案例對提高辦案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要定期組織案卷評比活動,將優秀案例匯編成冊加以推廣,相互借鑒執法中的成功經驗,集中集體智慧探討執法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將法制監督工作貫穿於行政執法的全過程。通過制度規范,讓行政執法人員有壓力感和緊迫感,從而強化學習的自覺性和嚴格依法行政意識,切實履行好黨和政府賦予的神聖職責。要採取形式多樣、效果明顯、群眾樂於接受的方法,加強普法和法制宣傳,特別是要加大《行政復議法》的宣傳力度,積極開展「行政復議進農村(社區)」等活動,增強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觀念和意識,積極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自身權益,逐步形成與建設法治政府相適應的良好社會氛圍,從而促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不斷增強法律意識、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⑤ 如何加強城管執法工作中依法行政能力建設
首要的是提高推進發展的能力,築牢黨的執政根基。只有不斷發展,才能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這里最重要的,一是會抓大事。所謂大事,就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及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環節。比如在城市建設方面,要注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在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問題方面,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在深化改革、體制創新方面,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等。二是強調抓落實。要從完善制度、強化機制入手,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細化、量化,層層分解,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特別是要完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級政府、各部門以及廣大公務員的積極性,真正把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抓出成效。
其次是要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按照「職權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監督、高效便民」的要求,努力建設行為規范的法治政府、責任政府、信用政府、有限政府。重點解決好政府管理中的「越位」、「缺位」和「錯位」問題。
第三,要提高保持穩定的能力,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社會轉型的深入,協調社會利益,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社會,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政府工作來說,處理和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實現和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把握好關鍵環節。比如要兼顧社會各階層利益。要正確處理人民群眾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關系。堅決糾正在徵用土地中侵害農民利益、城鎮拆遷中侵害居民利益、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中侵害職工利益、剋扣農民工工資等問題。同時要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要求,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矛盾。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確保政府履行各項職責,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基礎。要鼓勵廣大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幹部更新知識結構,注重學習市場經濟、科技、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解決「本領恐慌」問題,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要求,並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要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公開辦事程序、時限和質量要求,接受社會監督,健全和完善反腐倡廉的監督制約機制,確保行政能力的提高。
⑥ 城市管理如何依法行政
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形成自覺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1,這兩個重要概念在黨的綱領性文件中出現,是繼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之後,民主法制建設領域兩個具有戰略號召力的新概念,也成為十七大報告的亮點。貫徹好十七大精神,就要求我們結合城市管理執法實際,堅持依法行政。當前城市管理執法中出現的各種執法不規范,甚至違法執法行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必然要求將如何規范執法行為作為當前城市管理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城市管理工作中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從城市管理執法的性質、目的來講,加強依法行政是當前我們弘揚法治精神的首要任務。城市管理部門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城市管理執法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務性的重要體現之一。城市管理執法的目的和職能,就是為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需求服務。在這個意義上,由城市管理的公共性質所決定城市管理的公共服務性決定了城市管理執法的目的,即保障和維持城市高效、協調運行和城市功能的正常發揮。城市管理執法的水平最終要體現在執法的法律效益和社會效益上,即是否以最低的執法成本最大限度地實現城市高效、協調運轉和城市功能的正常發揮,促進城市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從城市管理執法存在問題的表現形式及其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影響來講,加強依法行政是規范城管執法行為的根本舉措。在城市管理實踐中,執法人員的依法行政意識有所增強,依法行政水平有所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是,在執法過程中出現的負面影響也不容低估。存在問題,固然有許多客觀的因素,但也不可否認,我們城管執法的自身行為上也存在著諸多問題,規范執法行為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有法不知道、知道不執行、執行不嚴格」2的現象仍然比較普遍,一些行政執法人員把執法當作一種特權,有的執法犯法,濫施處罰,徇私枉法,以權代法,尤其野蠻執法、暴力抗法事件層出不窮。這就充分說明,我們對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認識和按法定程序辦事等方面,都還存在較大差距。從行政執法的現實情況來看,導致失范失當和違規 違法行政行為的發生,主要源於「四個不適應」:一是領導幹部思想觀念不適應。在領導層中不少人法制觀念還很淡薄,總覺得依法行政不管用、按法定程序辦事太麻煩,尤其是一些肩負組織指揮職能的領導者頭腦里存在著傳統的「人治」觀念,有的甚至「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置法律於不顧。二是行政執法隊伍素質不適應。目前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不少,既有因不懂法而導致出錯的,也有濫用權力而違法的,這些都可以歸結為執法隊伍的素質問題,要麼是業務素質偏低,要麼是思想道德素質不高。三是執法手段不適應。突出表現在,由於缺乏統一規范,加上具體操作時的個人偏好及其他人為因素,致使行政許可標准不一,范圍失控;行政處罰畸輕畸重,顯失公正;行政強制執行往往貿然實施;行政監督檢查難免流於形式。種種執法手段目前所達到的效果,顯然與依法行政的要求反差較大。四是執法機制不適應。一方面,在執法運作上注重實體法而忽視程序法,注重執法環節而忽視承擔相應責任;另一方面,既缺乏有效的激勵,又缺乏得力的監督。
從城市管理執法的特徵來講,依法行政是規范執法行為的基本要求。就城市管理執法活動的特徵而言,執法人員所面對的管理對象紛繁復雜,由於城管執法的管理對象是廣大市民群眾,而又大多為弱勢群體,不能等同於公安執法的預防犯罪、制止犯罪的執法行為。城管執法的這一特性,就使城管執法行為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也對城管執法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城市管理執法領域出現了大量的暴力抗法事件,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執法者道德修養偏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並已成為依法行政的一大障礙。每日每時都會遇到新情況、新問題,要保證執法隊伍具有快速反應、機動決策、果斷行動的行為能力,就必須賦予其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而自由裁量權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辦事效率的同時,也容易帶來權力的濫用。只有依法行政,才能在保證行政效率的同時,防止執法權力的失控。
依法行政已經成為規范城管執法行為的根本舉措;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法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而且直接影響到執法隊伍的形象和政府的權威。
⑦ 四十、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能力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答:《綱要》規定,要通過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考核,不斷提高他們依法行政的能力。 (一)提高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能力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領導幹部要從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提高自身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學法、懂法,才能信法、用法。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和掌握憲法、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增強法律觀念,提高法律素養,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將法律知識列入領導幹部初任培訓、在職培訓的重要內容。要通過實行領導幹部的學法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對領導幹部進行依法行政知識輪訓、新法規培訓,提高其對有關法律法規的了解。有條件的,要積極探索對領導幹部任職前實行法律知識考試的制度,以督促行政機關領導幹部重視學習法律知識。 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的領導更要帶頭學法、用法、守法,嚴格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行使權力不越權,履行職責不推諉,關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政府管理中的問題和矛盾。領導幹部要成為依法辦事的楷模和典範,把依法行政的觀念貫徹到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全部過程。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先對照有關法律規定,看看這樣做合不合法,決策和重大決定都要盡量事先進行合法性論證,防止出現與法律不一致的內容。 要改變依法行政與經濟工作兩張皮的現象,把依法行政能力的強弱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作為各地方和各部門領導能力的一項重要評價指標,各級政府社會經濟發展的考核內容。要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領導能力相聯系,促進和保障依法行政的激勵機制,把是否認真學法、真正懂法、准確用法、自覺守法作為選拔幹部、考核政績的重要標准,引導各級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嚴格依法行政。 (二)提高一般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要建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法制度,強化依法行政知識培訓。根據行政機關性質的不同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崗位的不同,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培訓方式,增強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知識水平。要採取自學與集中培訓相結合、以自學為主的方式,通過脫產培訓、舉辦專題輔導講座、召開學習報告會等形式,充分利用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互聯網、政府區域網等媒體,進行分層次、多渠道的培訓,組織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習法學基本理論、憲法、規范政府共同行為的法律等通用法律知識以及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本職工作有關的專門法律知識。 要將法律知識水平作為錄用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重要考試考核內容。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要增加有關法律知識的內容,凡進必考,法律知識要考試錄用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重要內容;對從事執法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要實行上崗前法律知識培訓和考試制度,未經培訓並考試合格的,不得從事執法活動。要通過科學的培訓、嚴格的考試考核激勵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強化法律知識學習,為依法實施行政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強培訓、提高法律知識是前提,嚴格依法辦事、學以致用是關鍵。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情況考核制度,將學法和用法結合起來,引導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結合實際工作,不斷提高運用法律管理行政事務的能力。要把是否學法、用法,是否依法行政的情況作為考核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重要內容,作為年度考核與幹部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之一。 應當說明的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能力與整個社會法律意識的發展程度息息相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是促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不斷增強法律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直接動力。因此,行政機關一方面要著力提高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採取各種形式,加強普法和法制宣傳,增強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觀念和意識,逐步形成與建設法治政府相適應的良好社會氛圍。
⑧ ,求一篇翻譯成漢字約3000字的行政法(最好是依法行政方面的)的英語文獻,外加翻譯。好的話 會多加分!
二十一世紀的美國行政法
理查德B.斯圖爾特
行政法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里,行政法規本身亦要受到行政法的規制。行政法確立了行政機關在整個政治體制中的構架地位;設定了行政機關做出決定時所必須遵循的程序要求;規定了可以被獨立的司法機關予以審查的行政行為的可能性及范圍。它給行政管理和行政法規中的各個關鍵領域提供了普遍性的原則和程序規定。傳統上,行政法的要義主要集中於如何通過使行政機關按照公平無偏的程序,在法定的授權范圍內且是尊重私人權利這樣行為的方法來確保法治、保護自由。在此,行政法的功能主要是消極意義上的(negative),即旨在防止具有強制性的行政權針對私人個體的非法使用或濫用。
在最近十年,美國行政法也擔負起了一些積極的使命。通過新的程序要求和新的司法審查途徑,它確保行政機關要以一種合理的且是充分考慮了那些因它的決定而會在經濟和社會利益上受到影響的廣泛的相關人的利益(包括該規定的受益人和受該規定約束和制裁的人)的方式,才可以做出政策決定。
目前美國行政管理的現狀:法規管理的疲軟(Fatigue)今天,我們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行政管理疲軟這一尖銳問題。公眾需要越來越高的法律保護,但行政管理機構卻似乎越來越不能以一種有效而且高效的方式提供這種保護了。一般說來,制定和採用一個新的法規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執行這一法規亦相當費時。管理的結果常常是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反而還衍生出了更多麻煩。我認為,出現這種困境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們過分依賴命令——控制的行政模式。在過去50年中,這一模式的運用曾使我們實現了既定目標。但在一個大且多民族的國度里,這一模式仍企圖通過命令來規制處於一個急劇變化且紛繁復雜的經濟社會環境中的成千上萬的人的行為,那勢必會使其固有弊端暴露無遺,尤其是在通過聯邦法規將管理統一化的時候。由於管理的強化,上述問題也就越發越嚴重了。聯邦行政機關所制定的詳細行動規劃由於缺乏靈活性而且易過時(obsolescence),因而既增加了負擔,又降低了效率。除了對行政管理的效率有影響外,僵化的、單方性控制(unresponsive Controls)的擴張也影響了其合法性,而且不利於責任的承擔。這些問題隨著針對公共需要而致的聯邦命令性管理的擴張和加劇就更加嚴重了。
我們現在所依賴的兩種主要是針對行政機關制定法規和政策的自由載量權進行規制的行政法模式並不能解決上述固有弊病。事實上,它們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遭,即加劇行政管理的疲軟。由法律人推動的(Lawyer-driven)利益代表模式程序將會使行政管理過程過分遲延。大多數法規至少要花上5年時間才能被通過。司法審查也有費時的問題,而且假如法院認定行政法規無效的話,行政機構還可以重新作一個規定。這樣就會造成法規制定程序的「僵化」(ossification)。預算和管理局的法規分析和其它對審查有影響的管理方法也會因分析而造成管理的癱瘓(paralysis by analysis)。因而行政機關越來越傾向於採用不太正規的,且又不負說明責任的不透明的法規政策模式了。對此,有觀點認為,應當在聯邦層面解除行政控制。這種觀點認為,比起市場本身的問題和存在於州和地方層面的管理問題來講,聯邦行政管理的失敗更加嚴重。雖然,這種認識有一定依據,即在聯邦層面中對市場的規制有著嚴重問題,但我們的疑問是如何去解決問題?
新管理方法。答案在於運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去化解過去因過分依賴命令——控制模式而帶來的問題。在行政管理實踐中,有兩種新模式開始出現,即政府——利益相關人網路構架(government-stakeholder network structures)和經濟激勵制度(economy incentive systems)。
為了避免由上而下(top-down)的命令型管理以及行政法所要求的正式化程序所生的缺陷,作為一種新型解決之道的行政機關——利益相關人網路模式正多種形式得以發展。不同於過去的那種企圖單方決定被管理者行為的方法,行政機關在制定和執行行政規章中業已創造了多種策略以贏得包括商業企業和非贏利團體在內的各種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支持。下面就是幾個例證:行政機關在行政法的法規制定正式程序之外製定法規時,通過與來自實業界、公眾及州和地方政府代表的協商而相互達成一致;行政機構在提供市政服務和行政醫療保健方面與政府和非政府實體的協作安排;針對《瀕臨滅絕物種保護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的嚴格規定,被聯邦自然資源管理機關劃定的保護區內的居民、土地所有者、開發商及地方政府之間的協商。在上述例子中,聯邦行政機關主動出擊,從而在這個程序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其結果便是在協商的基礎上與各參加者達成一種准合同性質的關系,進而解決行政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不同於集中化的批量生產方法(centralized mass proction),這一方法信奉後工業時代法規制定的策略。它的主要特點在於其行為方式富於靈活性、創新性,具有基準程序性(benchmarking)、透明性,並且可以使相互之間知情。在歐盟,這一方法在《協商公開法》(Open Method of Coordination)項下被廣泛用以執行在成員國中的社會服務管理方案。行政機構似乎也有許多理由來採用這一策略從而推動其目標的實現:減少因更正式程序而致的辦事成本;確保選民的合作以支持而不是阻礙行政機關目標的實現;充分利用選民的知識和經驗,並確保其更有效地參與到政策的執行中來。非政府的選民(Nongovernmental constituencies)也有足夠動力來參與這一過程。去研究參加者的相互激勵以及通過何種方式可以使不同的制度設計能被廣泛認同都是極其重要的課題。
有些網路管理方法甚至與命令模式大相徑庭,它使行政機關從與相對人直接的實質聯系中抽身而以一種遠距離式的策略來管理(government at a distance)。比如環保局(EPA)的有毒物質排放目錄(TRI)要求信息的發布者要監督、報告並且公布各個設施所排放的空氣污染物。由於來自信息公開的非官方壓力,從而極大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基於信息之上的方法也被用於促進包括健康醫療領域管理在內的目標的實現。其他的例子還包括政府對企業主動跟蹤和改善污染行為的環境管理和監管制度的鼓勵,以及環保局和能源部(Energy Department)與業界在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所自願達成的合作協議。在這些被稱為「反身法」(reflexive law)的方法中,政府通過提供參照標准和交流途徑來促進非政府實體的自我管理。在證券、廣播、電影領域的自我管理規則是這一策略的另一種典型。
第二,針對管理疲軟問題而正在出現的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方法是使用經濟激勵制度。比如,允許徵收污染稅、基礎建設及環境保護費。不同於以往對人們的行為直接做出命令,這種方法利用價格杠桿(如對排污單位征稅),這一形式來使人們的行為符合既定目標;但同時也留給被管理者以選擇成本最低的方式行為的靈活性。污染稅制度也激勵私人部門去研發和採用污染少的生產方式。邏輯上講,經濟激勵法是超越於現行的管理預算局程序的一種進步。它並不是使用經濟手段去規制被授權的管理者,而是以此來減少授權管理並運用經濟手段重新恢復市場本身對實現管理目標的作用力。不要誤解,這並不是說要回到自由放任的狀態(Liaissez-faire)。為使這一方法行之有效,必須密切監視和嚴格實施這些制度以防止欺騙。相對於傳統的命令型管理,這一制度的合理設計和實施可以同時實現降低污染物排放和大量節約成本(可達50%或更多)的雙重功效。
為了贏得更廣泛的認可,新管理方法必須提供更好的管理成果。它們同時也必定會遇到法律責任和政策合法性的難題。網路管理策略故意以聯合協作的形式模糊傳統意義上公和私的區別。這一方法的前提是它的代表資格必須與該管理問題所涉領域相匹配,而這一點正日益與司法許可權相交叉。針對某個管理問題,網路參加人組成一個具有專門知識與經驗的團隊,但這些參加者所代表的是不同的政府、社會階層和經濟部門的利益和視角。這些特徵會使剛剛出現的管理政策要費上很長時間才能奏效。然而網路管理方法卻故意減損正式的法規制定和執行行為的作用。但像我們所知道的那樣,這卻是行政法的核心所在。依「反身法」的觀點,政府就如同柴郡貓(Cheshire Cat)它是幾乎不用現身的。當一個重要的決定被轉為由非政府部門參與的非正式程序而做出時,法律又如何去防止權力被部分人所濫用?又如何去約束專家的暴政(tyranny of expertise)?又如何來確保最後的結論是考慮了公眾的利益了的呢?包括如何確保分配的公平?
這種網路管理並不是一個負有法律上的說明責任的實體。但在很多情況下,網路管理程序最終可以產生涉及政府授權、互諒備忘錄、發放許可證,甚至是正式的法規在內的正式法律安排。因而,當這一權力的運用明顯違反了憲法、法律的限制時,就要受到司法審查。許多參與這一過程的政府單位,無論是哪個級別,都要受到相關法院的審查。即使這是消極被動的,但行政法的權力制衡功能卻可以被成功地保持。很難講,基於規范決策作出的正式法律程序之上的利益代表模式如何才能被成功地運用於網路管理。另外,如何讓網路決定模式能成功地受到基於管理和預算局模式上的法規分析機制的審查也是相當成問題的。
網路模式的擁護者們爭辯道,公開透明的公告和交換機制為其提供了安全保障,也為程序審查留出了餘地。但這一方法仍未被闡述清楚。聯邦政府將在制定基準程序和確保對管理行為的恰當監管和報告中起主要作用。因為這可以加強政策的能見度(visibility)和管理方法上的說明義務。但就如同行政法的其它方法一樣,在這一方法中效率和說明義務兩者是此消彼長的(tradeoffs)。
經濟激勵制度也縮小了行政法的效力范圍,通過委託市場主體(Market actors),經過價格信號的作用來執行政府機關依照要受司法審查的,且多少有些正式的程序而作出的決定。結果會因私人部門的執行決定而產生一些不利影響,例如,有關不同地區污染費的徵收標准,可能只能受到有限的法律調整。因而,在確保法規平等地適用時就有可能存在諸多問題。但是,不同於網路策略經濟激勵制度在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間保持了一個固定的距離,並且由此而劃清了責任的分擔。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激勵制度的目標和設計的決定要受到法規制定程序的調整和普通程序上的司法審查。通過大量減少政府所做出的決定,經濟激勵制度會促進政策上的說明義務的履行。例如,在有償排污或徵收污染稅制度下,政府決定的目標旨在激勵整體環境的改善(如在許可證制度下,整個范圍內的排污許可),而不是去做大量應由企業來做的細節工作。(打不完,英文見下張)
⑨ 推出依法行政,調研各行政機關有沒有落實好,如何保證數據真實性和有效性
統計數據經濟社發展晴雨表統計數據質量統計工作命統計數據質量使用要求看取決於准確性、及性完整性准確性統計數據質量統計信息客觀真實性面體現統計數據使用者首要要求及性統計數據質量統計信息間價值體現統計數據形提供高速度、快節奏、強效率要求完整性統計數據統計信息內容含量體現要求統計部門提供統計數據內容應該包括使用者所需所項目能殘缺全隨著我社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立完善經濟領域呈現經濟利益元化、經濟格局化、經濟統計現化化趨勢統計工作面臨困難挑戰越越縣(市、區)統計工作何適應新形勢要求發揮統計經濟社發展作用確保統計數據信靠筆者認要抓幾面工作:
、優化統計環境 強化統計態
統計態指統計組織賴存發展各種外部政治、體制、經濟、律、社、文化環境素相互聯系態演化形機整體惡劣統計態環境能准確統計數據能樹立統計公信力我需要共建、共、共保、共享統計態鏈項系統工程需要社各共同努力
第要完善《統計》加強統計制建設提高律操作性加執力度市場經濟制經濟我定要做必依、執必嚴、違必究保障統計態環境健康發展統計機構必須依照律獨立設置並且統計機構行政應保持其獨立位要健全統計制建設依統計尤其要嚴格執強力律實施機制使違本極高真杜絕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統計資料阻撓統計執檢查等統計違行發三要加普力度廣泛宣傳《統計》增強社各界統計制觀念才能依統計保證統計工作順利進行統計數據客觀真實性力加強統計制建設提高依行政水平要與、政協、監察局、制、司等部門聯合展執檢查違案件進行處罰曝光增強各級領導廣統計員統計律意識統計數據質量較提高
第二進步完善各級統計部門機關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管事獎優罰劣精神物質鼓勵相結合;強力推進習型統計局建設深入展三代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機關作風建設統計系統形講政治、講局、講團結、比習、比作風、比進步良風尚;加強領導班決策能力建設按照三強五要求切實加強領導班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狠抓統計職業道德教育忠誠統計、崗敬業、恪盡職守、私奉獻爭創流工作業績五抓辦公條件改善幹部職工營造良工作環境配備電腦使辦公條件改善工作效率顯著提高
第三進步理順統計管理體制增強統計系統凝聚力更體現整體性特點發揮統計整體功能必須堅持行政管理與業務管理致原則面統計機構制度提高獨立性抗干擾能力另面要建立約束機制減少各面干預科管理工作要求決定利於貫徹責權利統
第四進步增強縣(市)級統計局力量按照統計工作流程各級各類統計機構設置合理內部機構進行系統優化統計局建設符合未形勢發展要求靈敏、快速、高效、精幹調查機構提高效率並使適合中國絡代特點各縣(市)按照普查制度規定立適應普查任務要求普查機構專司各項普查工作
第五切實樹立統計系統觀念.各級統計部門領導要基層著想基層辦實事、解難事展普查要貫徹受益者錢原則按照受益擔經費使基層統計局領導級要經費尷尬局面解脫級統計部門要切實基層統計幹部待遇排憂解難爭取提高統計員待遇關政策二經濟貧困縣(市)統計部門實行經濟扶貧增加經濟投入解決統計員經濟待遇差問題確保統計幹部隊伍穩定
第六改革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現行考核評價體系程度統計數據主要考核依據考核經濟社發展評價領導政績體現考核作指揮棒具強引導性近各級各類工作考核某種程度發揮定作用存少問題:互相攀比二數據失真三圍繞考核想盡辦拿名些問題能解決造聰明益、實吃虧挫傷部積極性要逐步淡化考核工作或建立種科合理、客觀公考核體系引導各級領導樹立確政績觀使統計數據受包括政府內各干擾推進各項工作順利展
二、改善統計 提高統計質量
提供高質量統計數據統計工作任務根本職責統計事業改革建設發點歸宿點亦新期新形勢統計工作基本要求
1、樹立新統計數據質量觀理念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統計工作永恆主題同期統計數據質量同標准明確新期統計數據質量涵義概念樹立全新統計數據質量理念指導我做工作前提基礎數據質量評估判斷標准思維須狹義轉向廣義要重視搜集產轉產營銷並重觀念要單純注重提高數據准確性及性擴展提高數據效性、科性維質量內涵要工作重點收集報搞准統計數據工作思維解脫既要抓數據准確性,要做解讀統計數據,發統計析研究逐漸滿足用戶需求程度作評價數據質量標准新理念確立新思路制定新措施拓新局面
2、改革統計制度及前統計制度存著調查單、全面報表依賴仍、指標體系盡合理、任務繁重及完任務條件脫節等問題要解決些問題必須加快統計制度及調查改革首先必須明確應收集哪些資料官統計機構職能除些數據收集、整理及版外要些數據進行進步統計析或數據析工作交給社研究機構些都必須定製度形式予規定其建立套更加完善民經濟核算體系及適應經濟增式轉變統計指標體系並且保證經確定統計指標體系全統相穩定指標含義、統計口徑、計算都必須做說明界定范圍同指標能兩種口徑隨意變更些都必須制度形式予規定面保證數據間比性使能更反映現象發展數量特徵;另面利於使用者根據指標說明按研究需要數據進行調整析增強數據適用性外應建立實際發科適用統計調查體系適減少全面統計報表推廣抽調查注重效益、節省本提高效減少調查者負擔
3、建立完整規范統計數據質量控制體系統計數據質量監控評估統計數據質量監控與評估項復雜、期系統工程政府統計部門內建立權威數據質量監控評估建立健全完善統計數據產品質量管理體系統計數據產全程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提高統計數據完整性透明度近家統計部門建立自我檢查評估制度內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價格指數、社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統計指標數據質量實行定期評估於減少統計數據誤差提高統計數據質量著積極作用實際統計數據監控與評估採用自我評估、監督評估與定性評估、定量評估相結合
4、加強統計基礎建設工作提高統計員素質統計基礎工作整統計工作基石要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必須加強基層統計組織建設狠抓基層統計機構設立統計員配備工作;二加強基層統計基礎工作業務指導統計員業務培訓統計員業務素質斷提高;三抓基層基礎規范化建設工作針部鄉鎮統計力量薄弱工作條件差些部門統計、行業統計工作削弱、員精減、統計員兼數職、統計台帳、原始記錄全狀況必須採取種力措施強化統計基礎工作;軟硬並舉統計信息化工作再新台階爭取領導重視充實統計信息化硬體設施;統計信息化水平提升使鄉鎮單位實現聯中國直報
面要加資金投入解決經費問題改善基層統計組織工作條件提高先進統計設施基層統計部門普及率應用率考慮建立部數據償使用機制幫助籌措更資金更收集數據維持統計基層部門工作進行?幫助統計機構建立激勵機制獎勵些數據搜集做突貢獻員另面要著手培養提高基層工作員素質採取定期培訓或考核辦斷提高基層工作員業務素質使熟練掌握統計新知識、新特別現代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析技能計算機應用技術並做培訓教育經化、制度化、規范化斷提高統計員業務水平同加強統計職業道德建設樹立行業職業道德優秀典型弘揚務實求真、忠於職守精
⑩ 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一體系主要包括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內容主要包括:完善國家行政體制、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健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體制機制。
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始終是我們在處理中央和地方關系時把握的根本原則。要充分考慮信息不對稱、公共產品層次性、激勵相容等因素,賦予地方更多自主權,支持地方創造性開展工作,盡快構建從中央到地方權責清晰、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工作體系。
(10)依法行政激勵制度擴展閱讀:
在優化政府職責體系方面,四中全會提出,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能,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釐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關系。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為了保證國家的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和市場統一,宏觀事務的管理肯定要加強,不能搞地方保護主義,特別強調,要適當加強中央在知識產權保護、養老保險,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這方面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