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和諧
『壹』 《親情·法治·和諧》議論文800字
俗話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千金易得,朋友難求。朋友是人的精神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友誼的人,就像生活在寂寞的荒野;缺乏朋友的人,最感到人間的孤獨。人們需要友誼,追求友誼,是因為真誠的友誼可以使人奮發,使人欣慰,使人快樂,使人向前。 面對這個話題,要進行深入的思考、比較與甄別,友誼是朋友之間的相處,首先要明確判斷的標准,理解友誼的內涵,才能找准思路。寫作前要注意:1、認清什麼是真正的友誼,小人之交是利用,君子之交才是能同生共患難;2、友誼需要雙方的付出,一味的索取最終會導致友誼破裂;3、友誼不是一味的認同,有時它需要真誠的批評;4、友誼是雙方的互相理解與支持,要同甘苦,共難患!我們抒寫的是人世間純潔、真摯的友誼,不是互相利用甚至狼狽為奸似的「友誼」。當然,這里的友誼也可不僅限於同學間的友情,還可寫與陌生人之間、萍水相逢一面之緣結下的深厚友誼,甚至化敵為友。總之,文章要有真情,切忌空洞。 可以採用記敘文的形式,通過對一件具體事情的描述體現友誼的內涵,或者談友誼給自己或他人帶來的益處,值得倍加珍惜;可以分析影響友誼的不利因素,可寫如何加強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可寫真誠的友誼得來的過程;也可抒發對友誼的贊美、嚮往等感情……例如寫全班同學為一個即將轉學的同學舉行的告別班會,細致地描寫當時的場景,具體的表情動作,表現相互的眷戀和牽掛,用一個特別的時刻來體現友誼的真摯深厚。也可寫成議論文,以「要建立真正的友誼」為論點,首先提出友誼是可貴的,然後列舉一些不良現象,並指明這些不是真正友誼,接著闡明真正友誼的內涵,列出判斷的標准,然後再論述如何去獲得真正的友誼,最後總結全文,得出觀點。 友誼是相互的,朋友之間應該盡量保持和諧。但人與人的摩擦總是難免的,而且現代社會中充滿競爭,面對朋友之間的摩擦,競爭和友誼的矛盾,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用什麼方法去處理這些都是在我們的作文中值得思考的問題。 將友誼改成友情
『貳』 以「依法禁毒,構建和諧」為主題的作文(600字)
「毒品」一個可怕的名詞,他就像一隻擁有魔力的手掌,只要進入他的手中,多少鮮活的生命,都深陷不能自拔;因為被它妖艷的外表所誘惑,多少鮮活的生命,從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這是一條充滿了精神和肉體的痛苦,充滿了妻離子散的痛苦,充滿了「是痛苦的生存還是死亡?」的不歸路。
在我們眼中「愛」是個神聖而又純潔的感情,很多人為了這份寶貴的「愛」而犧牲,然而在吸毒者的眼裡「愛」卻是一個發財的工具,一個利用友愛,父愛,母愛謀取金錢的工具。曾經一位戒毒者在接受訪問,回想他當初吸毒的情形時說:「當初我在家也曾經想戒毒,但是毒隱一旦上來了就什麼也不想了。只想著怎麼弄到毒品。」並且他說吸毒者六親不認,為了有足夠的錢來買毒品,說謊、打劫、殺人……只要是能夠獲得錢的方法吸毒者都會用。因為此時的吸毒者已經拋下了自尊,他們的腦中只有一個信念「只要有錢買毒管他會不會被抓。」
雲南省藝術學校一名19歲的女生,以跳孔雀舞而在娛樂圈裡小有名氣。她第一次吸毒是因為胃疼,聽人說吸了馬上就不疼。第二次還想找點感覺,第三次就什麼都不想了。吃飯、穿衣都成了額外的負擔,更何況起早練功、晚上演出了。直到有一天她在排練廳犯了毒癮,人們才知道她吸毒了。我們可以這樣說「是海洛因扼殺了孔雀,毒品埋葬了她的藝術青春。」
毒品是無形的,它不在明處。毒品,這個白色的魔鬼,他佔領了一個健康人的身軀,侵入了一個純潔的靈魂。這個靈魂在吶喊,耳邊卻只剩下魔鬼的聲音在回響;意志在掙扎,身心卻早被惡靈所摧殘!多麼可悲的現實!一旦被魔鬼所纏上,將靈魂交給了魔鬼,便幾乎永無翻身之日;活生生的一個人,竟然成了行屍走肉般的傀儡,身不由己,為了滿足到自己一旦發作的慾望可以做到拋妻棄子,六親不認,為了籌集昂貴的毒資,可以打家劫舍,偷訛拐騙,無惡不作。
毒品是什麼?毒品就像是一個電腦黑客,一旦進入你的腦中,目的只有一個——控制你的思維,讓原本你主宰的大腦轉變為它駕馭的領地。毒品是一顆種子,在你的心靈深處生根發芽,當你向要除去他時,他發出了猙獰的笑臉,你懼怕了,退縮了,然而,就在這一瞬間,你完全被他所虜獲,不能自拔。
覺悟吧,那些吸毒的人們,覺悟吧,那些販毒的人們,趕快從毒品的泥潭中爬出來,我們不會放棄你們,社會也不會放棄你們,為了家人,為了孩子的將來,遠離毒品,讓我們攜手,創建一個沒有毒品的美好世界。
『叄』 依法禁毒共建和諧校園 600字作文
「毒品」一個可怕的名詞,他就像一隻擁有魔力的手掌,只要進入他的手中,多少鮮活的生命,都深陷不能自拔;因為被它妖艷的外表所誘惑,多少鮮活的生命,從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這是一條充滿了精神和肉體的痛苦,充滿了妻離子散的痛苦,充滿了「是痛苦的生存還是死亡?」的不歸路。
在我們眼中「愛」是個神聖而又純潔的感情,很多人為了這份寶貴的「愛」而犧牲,然而在吸毒者的眼裡「愛」卻是一個發財的工具,一個利用友愛,父愛,母愛謀取金錢的工具。曾經一位戒毒者在接受訪問,回想他當初吸毒的情形時說:「當初我在家也曾經想戒毒,但是毒隱一旦上來了就什麼也不想了。只想著怎麼弄到毒品。」並且他說吸毒者六親不認,為了有足夠的錢來買毒品,說謊、打劫、殺人……只要是能夠獲得錢的方法吸毒者都會用。因為此時的吸毒者已經拋下了自尊,他們的腦中只有一個信念「只要有錢買毒管他會不會被抓。」
雲南省藝術學校一名19歲的女生,以跳孔雀舞而在娛樂圈裡小有名氣。她第一次吸毒是因為胃疼,聽人說吸了馬上就不疼。第二次還想找點感覺,第三次就什麼都不想了。吃飯、穿衣都成了額外的負擔,更何況起早練功、晚上演出了。直到有一天她在排練廳犯了毒癮,人們才知道她吸毒了。我們可以這樣說「是海洛因扼殺了孔雀,毒品埋葬了她的藝術青春。」
毒品是無形的,它不在明處。毒品,這個白色的魔鬼,他佔領了一個健康人的身軀,侵入了一個純潔的靈魂。這個靈魂在吶喊,耳邊卻只剩下魔鬼的聲音在回響;意志在掙扎,身心卻早被惡靈所摧殘!多麼可悲的現實!一旦被魔鬼所纏上,將靈魂交給了魔鬼,便幾乎永無翻身之日;活生生的一個人,竟然成了行屍走肉般的傀儡,身不由己,為了滿足到自己一旦發作的慾望可以做到拋妻棄子,六親不認,為了籌集昂貴的毒資,可以打家劫舍,偷訛拐騙,無惡不作。
『肆』 簡述法治與和諧的關系
法律是和諧社會法治的基礎與保障,和諧社會法治是法律的發展。
和諧社會法治的本質是法治,法治的根本在法律。法律為和諧法治提供條文闡釋,制度基礎與執行保障。
法律的理念與原則是和諧社會法治條文訂立的理念與原則。當代法律公平正義的原則,也是和諧社會的法治的原則。更是和諧社會的發展建設目標。和諧社會法律條文的制定離不開現代法律,正因為和諧社會法治的訂立是依據法律所以法律可以對其條文進行闡釋。保證其合法性、正確性、統一性。
法制是制度,法治為理念。法制的實體性是法治理念形成的基礎,正確的法治理念形成,離不開法制的客觀性。沒有法制為制度的法治便是空中樓閣。法治需要法制,法制在該法制基礎上,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為原則,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以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和諧社會為目標,堅持不懈的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的任務。
目的法治。達成和諧社會法治的目標必須要一個成熟的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
和諧社會的基本目標是建立一個社會各體系間對立事物的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補、共同發展的關系。事物間的協調統一,需要人類道德的自我修正,也需要社會法律的外界調節。因此,法律對調節社會間對立事物的關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諧社會法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要手段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
和諧社會法治是法律的發展。是法律的升華,是人類歷史上最完善,最適應中國社會的法律。是以中國的基本國情為基礎發展的
『伍』 富強民主,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怎麼寫
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別是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陸』 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含義】: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重要作用】:
面對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於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1-4]
從適應國內國際大局深刻變化看,我國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發展和開放進程中,各種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紛繁復雜。國際敵對勢力正在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思想文化領域是他們長期滲透的重點領域。面對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迫切需要我們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擴大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解決好價值體系問題,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整合社會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能力,掌握價值觀念領域的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引導人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道路。
從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價值觀是精神支柱,是行動向導,對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建設民族精神家園,具有基礎性、決定性作用。一個人、一個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核心價值觀的引領。發展起來的當代中國,更加嚮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強大的價值支撐。要振奮起人們的精氣神、增強全民族的精神紐帶,必須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就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精神。
從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看,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構建具有強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有廣泛的價值共識和共同的價值追求。這就要求我們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力量。 【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怡情養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大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華文化中的思想精華,作出通俗易懂的當代表達,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使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不斷發揚光大。重視民族傳統節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豐富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活動,培育特色鮮明、氣氛濃郁的節日文化。增加國民教育中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內容,分階段有序推進學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展移風易俗,創新民俗文化樣式,形成與歷史文化傳統相承接、與時代發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相互關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柒』 依法治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這段話是胡錦濤同志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提出的,簡單明了的指出今後我國社會發展的方向,也蘊含著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然而,社會和諧絕不會自發生成,也不會自然實現,只有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六條基本特徵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有機結合下才能實現。
在這個意義上,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社會;和諧社會是公平正義的社會;和諧社會是充滿活力的社會;和諧社會是誠信友愛的社會;和諧社會是安定有序的社會;和諧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其中,社會主義法治應該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保障,只有以法律手段來治國理政,使國家權力的行使和社會成員的活動處於嚴格依法辦事的狀態,經濟、政治、文化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才有基本的秩序保障,整個社會才能成為一個和諧的社會。易言之,法治是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的調控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依法治國,離不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貫徹落實。
一、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是社會安定有序的基本保障。
理念是一種觀念,是行動的指導,也是為人民群眾普遍認同的一種價值取向。理念的偏差直接導致行為的偏差。我們要厲行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首先要有正確的理念作為指導,這就是要堅持實行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依法治國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尊重社會發展規律,順應世界潮流,體現人民意願,落實執政為民理念的最佳方略。
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體現了一種高層次的政治文明,是已經被人類歷史所證明的一種進步的治國方式,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必須將國家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納入法治的軌道,用法治的權威來保障國家政治和社會秩序的安定。
二、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為協調各種社會利益關系和矛盾創造有利條件。
社會公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和諧社會的核心價值取向。維護和實現社會公正,關鍵在於妥善處理和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在全社會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我國利益主體和利益需求的多樣化,使得社會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如果各種利益關系和矛盾不能及時有效地得以調整和解決,就會在各個社會階層和群體之間造成對立,甚至引發社會不穩定。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通過在民主基礎上制定的法律法規,確定利益主體、界定利益范圍、指導利益分配、協調利益關系,並對生活困難群眾給予救助,就能維護社會公正,避免社會利益之爭的激化,使各個階層實現共贏共榮,共享社會發展進步的成果。
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為人們之間的誠信友愛創造良好環境。沒有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就沒有相互的合作和普遍的社會認同,也就沒有社會和諧。和諧社會要求社會成員之間團結友愛、和睦相處。法治社會可以創造誠信友愛所需的社會環境,有利於培養人們內心的寬容、謙讓和互助友愛地相處。
三、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為激發社會活力創造寬松氛圍。
社會活力不斷增強,是推動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也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揮各方面的創造活力。依法治國通過法律的形式確認和維護勞動者的創業動力、經濟利益和創造成果,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鼓勵人們創新的良好氛圍,營造平等競爭和共謀發展的社會環境。
四、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提供製度支持。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和物質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空前發展,但面臨著人口膨脹、資源匱乏、環境污染等嚴重問題。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以法律的形成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的基本原則,抑制和制裁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是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社會的必由之路。
綜上所述,構建和諧社會應當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是因為和諧社會同時也是一個法治社會。和諧社會的建立必須以法治為中心,構建一個秩序井然、公平公正、人民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人人能夠安居樂業、和睦相處的社會,可以說和諧社會就是法治社會,只有加強法治,才能保障社會有秩序的運行,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人民享有殷實安康的生活。所以,和諧社會和法治社會的目標是一致的,二者都追求在規則和秩序范圍內的社會和諧與進步。
『捌』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分別都是什麼意思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1-4]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富強即國富民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的應然狀態,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願,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建設的應有狀態,是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概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1-4]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嚮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1-4]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准。愛國是基於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准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准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1-4]
發展歷程
新中國的建立,確立了以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質基礎和文化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不斷進行新的探索,提出了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繫到以「三個倡導」為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斷和戰略任務。[1-4]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恢復和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改革開放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相結合,科學繼承了毛澤東思想,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1-4]
2006年3月,我黨提出了「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和發展了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褒榮貶恥、我國古代的「知恥」文化傳統,同時又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規律的認識。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和戰略任務,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並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學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開始深入探討。[1-4]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1-4]
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任務。提煉和概括出簡明扼要、便於傳播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意義。[1-4]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1-4]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1-4]
『玖』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二十四字的楷書
價值觀【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