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人民法院依法治區調研報告

人民法院依法治區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1-27 04:18:07

❶ 如何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增強公民法治觀念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了普及法律常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與過去相比,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眾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識,對如何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有關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開始有了依法辦事、依法治理的覺悟,人們的法制觀念初步形成。但是,這些成績與現代法治國家的要求仍有相當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識仍然處在較低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仍是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課題。
一、我國現階段公民意識欠缺的原因
公民意識在建構法治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國公民的公民意識還不是很強,還存在一些影響公民意識形成的消極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
(一)臣民意識的影響。從歷史上看,古代中國的基本政體形態是君主專制,維護皇帝的權力、地位和尊嚴,樹立皇帝至高無上的獨尊地位,乃是中國古代社會一切法律制度的出發點。而且法律的至高無上性也被皇權的絕對神聖所代替,皇帝一言可以立法,一言也可以廢法,使古代中國形成了系統嚴密的官僚體制,這種封建專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適應封建政治文化發展的臣民意識。近代以來,中國曾經有過幾次思想啟蒙運動,但由於各種原因,大都是曇花一現。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群眾翻身做了主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特別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權觀念、自由與平等、個性解放等現代價值觀念統統被視為資產階級的東西而拋棄,而許多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主義的東西,其中就包括臣民意識卻一直存在了下來。改革開放後,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較大的解放,但由於缺乏系統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家長制、特權思想、臣民意識在一部分人的大腦中仍然根深蒂固。
(二)權利意識的淡薄。權利意識是公民意識的核心,但在古代中國,民眾的權利意識極其淡薄。這主要是由於:1.客觀上由於自然經濟、宗法家族和集權專制三位一體的社會存在形式,導致商品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與之相聯系的權利、自由、平等等觀念無法正常發育與成長。這是傳統社會民眾缺乏權利意識的客觀原因。2.主觀上由於儒家思想一向推崇重義輕利。受其影響,時至今日部分公民依然羞於言利,當他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居然會因打官司有貪利嫌而不願用法律來維護自身權益。這就不是現代公民應有的意識和行為。
(三)公民教育的滯後。市場經濟的發展證明,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現代化的市場經濟實踐要求有現代法治觀念和倫理精神的支撐,需要有與之相應的思想教育理念和運作體系。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是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那一套教育模式,而沒有及時轉變思路。轉變到提高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民的法治意識和道德水平上來。這也是導致公民意識缺失的重要原因。
(四)社會轉型期制度的不完善。當前我國正處於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進程中,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這主要表現為:1.存在著制度空場和制度沖突。所謂制度空場,就是制度的供給滯後、不到位,人們有了新的活動卻無相應的活動規則。所謂制度沖突,就是不同制度之間存在著矛盾沖突。比如在法律、法規方面,有些人鑽法律的空子,干著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的勾當。2.現存制度的效率不高或無效。制度的效率是指制度對人們行為的約束作用的大小。如果制度對人們行為沒有約束力,則是無效。如制度對公款吃喝、公款消費等行為的規定,基本上是無效的。如果制度對人們行為有一定約束力,但沒有達到制定製度時的預期效果,則是效率不高。如制度對假冒偽劣、偷稅漏稅等行為的規定。現階段,社會制度失效或效率不高的現象大量存在,甚至出現了諸如打假者被打、索賠者索不到賠、納稅人競爭不過高逃稅等現象。制度的不完善影響了國家社會的正常運轉,對公民意識的形成起著抑製作用。
二、提高法律意識的途徑及方法
培養和提高我國公民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是時代的呼喚和歷史的責任,也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認為主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必須創造適宜於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形成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所謂外部環境,主要是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經濟環境方面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因為現代法律意識是商品經濟充分發展的產物。政治環境方面要大力推進政治體制民主體、政治活動程序和政治觀念的科學化。因為法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律意識是在民主意識的基礎上產生的。文化環境方面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精神文明組成部分的法律意識必然要受到精神文明整體發展水平的制約,公民法律意識的完善和提高也有賴於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完善和發展。所謂內部環境,主要是指法制自身狀況。包括兩方面,
一是建立和制定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理論和方針;二是努力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二)深入持久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社會主義法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意識的體現。其創制和實施都有賴於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參與。但是,廣大人民群眾法律知識的掌握、法制觀念的增強、正確法律觀點的確立,都需要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來完成。從1985年開始,經過幾次普及法律常識的活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這對進一步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將起到重要作用。
(三)堅定不移地實行依法治國、嚴格執法。認識來源於實踐。社會上日常的法制實踐活動對公民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巨大的、現實的影響作用。如果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都能嚴格地依法行政,依法辦案,就能真正顯示出社會主義法制的權威和力量。顯示出法制的嚴肅性和強制性,使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遵守,並得到他們的信任。經過長期的重復實踐,就會形成固定的習慣和觀念,不斷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
(四)重視法學教育,開展法學研究。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發達與否,與法學教育、法學研究是否繁榮有直接的關系。法學教育是培養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徑,而法律人才又是宣傳、傳播、深化法律意識的使者,法學研究是培養健全的法律意識的重要條件。社會在不斷發展,法律也需要發展,人們在運用法律來改造社會的過程中,仍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在法律實踐中,一些新經驗、新思想也需要及時總結、推廣,這些都離不開法學研究。而研究的成果,又通過法學教育使一部分人先行接受,然後又通過這些受教育者用各種方式向社會傳播、推廣並付諸實踐,從而推動整個社會法律意識的不斷更新和提高。
(五)充分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利用大眾傳播媒介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識是一種涉及面最廣、運用最多、影響最大的途徑。所謂大眾傳播就是通過某種媒介(如廣播、電視、報刊等)向眾多對象傳遞思想和觀點的過程。大眾傳播具有信息來源的普遍性、強烈的時效性和敏感性、廣泛的普及性以及公眾教育機能等特徵。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傳播工具的普及率已大大提高。只要充分利用大眾傳播媒介,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就能產生迅速廣泛的影響,同時極容易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強大的輿論和氛圍,使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深入人心。
(六)強化或樹立具體的法律觀念。1.權利觀念。樹立公民的權利觀念,是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義務本質」反思的結果,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建立民主政治和法治社會的需要。強化權利觀念,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原則得以真正體現,在廣泛的經濟、社會活動中充分地適用權利,發揮其創造性,同時尊重維護他人的權利。樹立正確的權利觀,應當包括對權利概念、性質、來源的正確認識;行使權利的自主意識和自覺性;權利行使時的求實態度與自律觀念;建立和完善權利行使機制的使命感和創造精神等。這種權利觀首先是公民的,與以往只重視國家權力(利)是不同的,它是人民作為國家的主人在法律上的具體表現。2.契約觀念。商品經濟的交換活動是通過契約的形式連接起來的。而契約具有平等、自主、自願、互利、互相制約等特點。樹立契約觀念能夠減少交換過程中的不確定、不安全因素。其法律含義在於通過明確契約雙方的權利義務,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擔任的法律角色,從而有效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契約觀念的普遍化,是指這種觀念延伸到更廣泛的政治社會領域,使整個社會活動既充滿活力,又有必要的約束,從而達到一種和諧的有序狀態。3.正確的訴訟觀念。程序法是對實體法的保護手段。訴訟是適用法律的必要方式,是解決矛盾和糾紛的正當途徑。由於傳統法律文化的影響,人們群眾對訴訟抱有一種深深的偏見。不管有理與否,都認為是很不光彩的事情。並往往把訴訟與受懲罰聯系在一起。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們不是通過正當的法律程序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糾紛,而是尋求法律以外的方式,這樣就不能運用法律對其權利和利益進行有力保護。社會秩序是一種法律秩序,社會矛盾和糾紛如果只通過非正當途徑解決,往往造成對正常法律秩序的破壞。因此,樹立正確的訴訟觀念,既是維護個人權益的需要,也是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的需要。
三、結語
人們的法律意識狀態是受其物質生活條件和其他社會意識制約和影響的。社會生活的變化必然引起法律意識的變化。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大變革時代,人們的法律意識尤其顯得復雜。因此,從實踐需要出發,深入到社會生活中,調查、了解、把握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和個體法律意識的狀況,分析、總結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提出各種有益的看法、主張,對於培養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推進現階段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❷ 如何增強公民的法治意識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我可以幫你寫
調研報告不同於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後寫出報告。調研報告的寫作者必須自覺以研究為目的,根據社會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調研計劃,即將被動的適應變為有計劃的、積極主動的寫作實踐,從明確的追求出發,經常深入到社會第一線,不斷了解新情況、新問題,有意識地探索和研究,寫出有價值的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的核心是實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觀事實。調研報告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調查,二是研究。調查,應該深入實際,准確地反映客觀事實,不憑主觀想像,按事物的本來面目了解事物,詳細地鑽研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認真分析,透徹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至於對策,調研報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為,對策的制定是一個深入的、復雜的、綜合的研究過程,調研報告提出的對策是否被採納,能否上升到政策,應該經過政策預評估。
調查報告是整個調查工作,包括計劃、實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過程的總結,是調查研究人員勞動與智慧的結晶,也是客戶需要的最重要的書面結果之一。它是一種溝通、交流形式,其目的是將調查結果、戰略性的建議以及其他結果傳遞給管理人員或其他擔任專門職務的人員。因此,認真撰寫調查報告,准確分析調查結果,明確給出調查結論,是報告撰寫者的責任。

❸ 如何作實法治宣傳工作 調研報告

法制宣傳教育是黨的宣傳工作的一部分,屬於思想意識形態領域,它是做人的工作,是培養人的意識和觀念。要把長期存在的傳統「人治」觀念,轉變為適應建設法治國家需要的「法治」觀念,需要時間和歷程,更需要與時俱進。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人民群眾對法制宣傳工作的需求就是我們工作的目標」為宗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切實有效的法制宣傳工作。
(一)各級領導部門要切實從法制宣傳教育是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高度來重視普法工作
法律必須被信仰,司法必須被尊重,這是現代法治社會的共識。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法制的力量越來越顯現,發揮著保證國家安寧、促進社會穩定、維護人民權益的重要作用。在現行體制下,各級領導部門,特別是主要領導和關鍵部門,對普法工作的重視要落在實際工作中,落實在群眾路線、為民執政上,聚焦關鍵,准確定位,帶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決策,依法行政,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認真研究解決制約普法工作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力戒形式主義。
(二)轉變觀念,針對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有效地開展普法工作
一是要樹立以人民群眾為根本的思想,要從受眾者的角度出發考慮普法工作重點,既要圍繞黨和政府的工作部署,還要考慮「民生」這個工作大局,圍繞服務「民生」確定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措施。特別要加強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宣傳,既不能對人民群眾進行重義務、輕權利宣傳,也要引導人民群眾不能只講權利,不盡義務。二是把主體需要做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宣傳內容上,要把人民群眾希望知道、了解、掌握的法律內容及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宣傳的重點。要改變行政部門說了算,我宣傳什麼,你聽什麼;我採用什麼方式,你就按什麼方式接受的理念,變被動普法為主動求法,切不可讓人民群眾「被普法」、「被宣傳」。三是要堅決拋棄「向民施捨」的「救世主」觀念,真正站在受眾的角度,研究他們的心理,選擇最適合的載體和形式,不僅在內容上要貼近群眾的需求,在形式上也要生動活潑,易於公眾的理解和參與,不斷提高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三)充分利用現代傳媒提高普法工作的實效
近年來,較之於傳統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外,出現了諸如網路、手機、微博、微信、微電影等新興媒體,信息傳播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趨勢。普法工作也要適應這一變化,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實現普法工作媒體全覆蓋。要認真分析研究各類受眾群體接受信息的特點,有目的、有重點開展普法工作,增強實效。如分析機關幹部、公務員主要通過黨報、政務平台、互聯網獲取信息;年輕人主要通過網路、手機、微博、微信獲取信息;老年人主要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獲取信息;進城務工人員主要通過廣播、書籍資料獲取信息等等。要深入調查了解各類群體最關注的法律熱點問題,有重點、針對性地利用各類媒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各類媒資源優勢,放大傳播效應,最大限度地提高法制宣傳的實際效果。如與《現代快報》開展的「法律大講堂」欄目,就是把在有限課堂上所講授的法制內容通過《現代快報》在南京的近30萬發行量,傳播到廣大市民中,放大講堂效應;又如南京市中院通過邀請十萬群眾進法庭旁聽真實的庭審活動,力改傳統「模擬法庭」宣傳模式,讓人民群眾走進法院,了解法律,監督審判活動,不僅宣傳了法律,而且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公平正義的需求,提升對司法公信的認同度。要利用電視專訪、網路直播等形式,針對社會上法制熱點問題,邀請法學專家、專業人士、各界代表等進行專題討論,會更加有效地提高普法工作的實際效果。
(四)充分發揮社會力量提高普法工作實效
法制宣傳教育是一項政府主導的、適應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社會系統工程,是全社會共同參與,旨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質的公益性社會事業。法制宣傳教育社會性的特點,決定了參與人員的社會性。在日常普法工作中,除了部門聯動、協調推進、發揮普法聯絡員隊伍作用外,還要充分利用各種社會力量、特別是發揮普法志願者隊伍的特殊作用,有效推動全社會開展法制宣傳活動。在長期的普法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個熱愛普法公益事業、自願參與、只求奉獻、不圖回報的法制宣傳志願者群體,如我市的「法律人在行動」群體。他們長期紮根基層,利用自己的資源和優勢,義務為法制宣傳作貢獻。普法志願者的工作沒有條條框框,什麼形式受群眾歡迎,他們就採用什麼形式;什麼內容受群眾歡迎,他們就宣傳什麼;因而對於提高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要充分這只隊伍在普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完善普法志願者公益工作記錄機制,統一納入社會公益活動紀錄,向社會公示,鼓勵更多的普法志願者參與到普法工作中來,形成強有力的社會普法資源。
(五)制定科學有效的普法工作考評機制
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這種長期性、復雜性、潛移默化、投入高而短期內不易見到成效的特點,需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研究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要堅決摒棄形而上學、不切實際、官僚主義的考評機制,不為考評而考評,特別是要取消那些全憑拍腦袋想像的根本無法確定、無法完成的考核指標,使考評機制更加趨於合理,更加趨於實際,更加有利於推進普法工作的深入開展,取得實效。如近期市委政法委委託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開展的法治建設滿意度調查,涉及法制宣傳工作的一個指標是:「表示近兩年有參加過普法活動的佔24%」。這個指標看似較低,仔細分析卻很有成效。這個指標特指親自參加普法活動的人群占總人群比例。南京有近1000萬人口,24%就是240萬,即近兩年來全市有240萬人親身參加了普法活動,這個數字不小啊,反映了兩年來普法的實際工作成效。這個指標遠比「普法知曉率」指標更有意義。
總之,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內容任務之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實現中國夢的具體舉措。提高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就是要追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預期目的與結果的統一,全方位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需求,發揮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最大效能和社會效果,實現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價值追求。

❹ 如何建設法治公安和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調研報告

領導要求這樣搞:

一要堅持素質能力建設,以固本強基思路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教育,增強領導幹部法治素養,繼續深化執法資格等級考試制度,著力提高廣大民警的法治意識和執法能力。
二要堅持強化執法管理,以確保法律和執法制度的真正貫徹實施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健全執法管理機制,建立科學的執法績效考評標准,推進執法信息化的深度應用,全面落實執法責任制。
三要堅持與時俱進,以改革創新精神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改革公安機關的決策機制,完善公安執法權力運行機制,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執法公開機制,依法全面履行職責,確保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四要堅持問題導向,以實用實效原則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圍繞有效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提高服務管理水平和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的要求,針對重點問題加強制度建設,針對薄弱環節加強制度執行,針對執法突出問題加強專項整改,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