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文章
Ⅰ 以基層普法與依法治理為話題寫文章可以寫依法治國么(包含這兩個內容)
從以下九抄個方面做好普法工作,深化法制治建設: 1、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切實加強法治文化設施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 3、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 4、推動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 5、推動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 6、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及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 7、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 8、健全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守法、依法辦事制度。 9、推動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Ⅱ 有時道德比法治更重要 作文
什麼是法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是對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所以我們又常常把法律稱為「國法」。
因此,一直以來,法律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很遠的。其實,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因為法律與道德是分不開的,那麼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又是什麼樣的呢?
有這么一個故事:
某村的張大爺一生操勞,撫育了六個兒子,他用全部財力和滿身疾病換來了兒子們的成家立業。長子承包村裡的魚塘,一年純收入三萬余元,但對老人卻「一毛不拔」,其他幾個兒子也拒絕贍養老人。張大爺孤獨地住在村外簡陋茅屋裡,靠鄰里接濟度日,也無錢看病,村委會幹部多次出面調解,要求六個兒子共同贍養老人,但六個兒子卻互相推脫,老人的生活一直無人照顧,村裡人對此義憤填膺,主動幫助老人打官司。法庭調解無效後,判決六個兒子每年共同支付張大爺三千元贍養費,共同承擔醫療費用。
這樣的故事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在道德無法差遣人們去負起應負的責任時,法律就會體現出它的強制性。
大千世界,紛繁復雜,法律制定得再多,也不能詳盡地規范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法律可以嚴禁遺棄、拒絕贍養老人的行為,但卻無法使人們自覺地尊敬老人。道德則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們的心靈,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廣的范圍內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所以,法律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法治與德治同樣重要,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現在的中國便是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因此,我們應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那麼,我們青少年該如何護法、維德呢?
我們應該要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地守法、護法,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道德水平。以此,來維護法律與道德。
道德與法治作文二:道德的考驗
在生活中,時刻都存在著對我們道德的考驗。
早晨,我來晨讀,可是太冷了,把我的臉都凍紅。我想:太冷了,進了教室就不怕了。不知不覺到了教室門口。我剛進門就有人叫我關門,於是我就把門關上。接著,進來了一個男同學,有人叫他把門關上,他卻好像沒聽見似的,繼續往前走。再說一聲,他卻反瞪了那個同學一眼。後來紫媚進來了,她隨手把門關上了。看到這一幕,使他感到很慚愧。接著又進來了一個男生,他可是班上的調皮大王,叫他關門,他卻把門一踢,關上了。可那門打了個哆嗦。往後退了不少,可他卻兩手一張,走到座位上去了。剛剛才溫暖起來的教室,又逐漸變冷了。同學一個接著一個進來,可卻沒有一個能把門關上。第一排得有一個同學冷得受不了,就到別的座位去了。我也在第一排,所以我知道她的苦。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直到下課鈴響。
關門是一件小事,卻可以在這件小事上考驗出同學們的品質。
道德與法治作文三:用道德面對人生
我看過一篇文章,寫的是一個人去買荔枝,他看到老闆將壞的給了老伯,老闆看見了他,也許是怕他告訴老伯,竟然拿出10元錢想賄賂他!可他氣憤地說:「收起你的臭錢!你以為這樣就能收買我了嗎?哼!」這個故事會令人深刻啟發,我也不例外。
一個老闆為了金錢將壞的荔枝給了老伯,還想讓看到這事的人不要說出去,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受騙,可小男孩說出了讓黑心老闆大吃一驚的話。
是啊!它可以不受金錢的誘惑,為什麼有些人卻為了錢干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呢?有些人可以為了金錢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他們有沒有在做這些事前想過,這是對人有利還是有害,這是會被眾人贊揚還是被眾人辱罵,要知道,這是損人不利己呀!
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10元錢」,你是否克服,你是否經不住過?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10元錢還給黑心老闆這樣的事,他就會得到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可古往今來,有多少人解出了這道題,有多少人經不住誘惑,用最好的道德品質面對人生,你將會得到這道題的答案——付出最好的道德,收獲最多的笑容。
道德與法治作文四:道德
道德是一個人的品質,一個人心靈的內在,像一片陽光,溫暖人心。道德是一種無形的規則,沒有特別的約束,在行為上是出於內心的。
道德在人們眼裡,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也許是很起眼的。在道德的行為上,也許會有人是發自內心的,也許會有人是刻意做作的。這些人都存在。但是,一個淺淺的微笑,就是一種禮貌,可以使人心情愉快,同時又顯示出一個人的端莊優雅。
今天,我遇到了一件事,讓我深有感慨。
今天我和往常一樣,到公園散步。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好像有一個老奶奶蹲在地上。剛開始,我以為她和她的親屬出來,因為在旁邊的長椅上,坐了一個年輕的姑娘。於是我沒有再注意她,繼續向前走。忽然我看見那位穿著年輕的姑娘帶著厭惡的表情轉身離開,那老奶奶仍然蹲在那兒,我發現不對勁了。於是我急忙跑過去,看見老奶奶的手一直按住右腳,原來老奶奶的腳受傷流血了,我趕忙扶起她,坐在長椅上,看著老人,一張布滿了皺紋的臉,一雙孤獨的眼睛要流出淚來似的。過路好心的人們也趕忙過來了,但只在一旁觀看。忽然不知是誰說出一句話:「誰有布,幫老奶奶先包紮起來。」「我有,請讓開。」一個清脆響亮的聲音。迎面走來的也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她走過來,蹲在地上,看了一下老奶奶的腳,從褲兜掏出一條全新的手帕,手腳利索的幫老奶奶包紮起來了。最後,還把老奶奶送回了家。
回家後,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和母親,他們只對我說:「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同了,不像往常一樣互相幫助,只顧自個兒了。」我也深有感慨:同樣是兩個漂亮的姑娘,為什麼就是這么與眾不同呢?這也許就是道德的問題吧!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具備道德意識,並在行為上實現它。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有道德,行為做道德,一定能共創和諧社會!共創美好未來!
道德與法治作文五:道德與法讀後感
面對葯家鑫案,面對教育公平問題,面對司法腐-敗等等。我不禁自問何為正義,又何為公平?如何正義,又如何公平?……在字典里,正義的解釋為公正的、有利於人民的道理,公平則是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這樣的解釋在我看來是正確卻很表層的。自古以來,我們都有強調著公平與正義;可是在很多時候,這些美麗的詞彙僅僅運用於上層,而非勞苦大眾。俗話有雲,得不到永遠都是最好的。人類在荊棘斑斑的朝聖之路上從來沒有滿足過,我們一直強調公平正因我們總是難以達到這一水平。反觀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中,我們國人也同樣追求著公平與正義,不可否認地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可是這依然是不夠的。近來,閱讀了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裡面說談到有關正義與公平的觀念令我大開眼界,同時對於正義與公平重新有了思考。
在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羅爾斯從公平正義入手,全面系統深刻地論證了自由與公平、個人與國家、機會與結果等廣泛的社會政治問題,力圖為現代西方社會重建「公平正義」的道德基矗他提出了「無知才能公平。」這一無知之幕的假設,初看下覺得有點荒唐,但是仔細咀嚼才發現其中的道理。正如羅爾斯所說的:「既然人人處於同一狀態,任何人都不能設計出有利於自己特殊情況的原則,於是公平協議或交易的結果就是正義的原則。」人們在無知等級差別,無知利益慾望之時,自然而然的不會為著某些私慾而違背良心、違背道德從而也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正義及不偏袒。無知之幕的假設固然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同時羅爾斯的這一觀點是給予了我關於正義的看法的另一種理解。
可是,理想狀態是有距離的;人類不可能沒有慾望,這表明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總會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利益。就拿中國社會的司法公正問題來說,作為一個國家的司法機關,必然表示著它應該是正義、公平的。可是在現實中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司法腐-敗,諸如人情案、金錢案等等。這說明了什麼?這正正說明了人類慾望、追求功利的不可磨滅。全國zhèngxié委員、湖北省黃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林也指出,司法公正影響最大的問題之一是,提前退休的法官藉助老同學關系、老上司關系、老朋友關系,來搞關系案、人情案,操縱法律服務市場,危害了司法公正。我認為,社會主義中國要向前發展就要處理好之一問題,最大程度地實現公平與正義,像兩會中所提到的實現司法公開,司法廉潔,司法隊伍建設再加強加強司法建設頂層設計;這些都是可行的做法。
如何做到正義與公平呢?在《正義論》中,羅爾斯借鑒了啟蒙者盧梭的「確信每個人都應該是自由而平等的,他認為這是人類社會制度的根本前提,只有這樣的制度才是公正的、有生命力」的思維方式,提出了「正義的理想國」。羅爾斯提出,正義的定義首先需要三個前提,其實這也和盧梭定義社會契約的前提有點類似,那就是:理性的人、原始狀態和無知之幕。這自然也是一種純粹假設的狀態,但也是得到真正正義必須的狀態。羅爾斯更是提出了兩個正義原則。這也不禁讓我想起了一部影片《地下裁判團》,影片中道德與法的沖擊,它們之間關系的復雜,也是體現出了理性與人性問題。同時這些觀點不僅僅在西方國家引發了思考,在東方國家同樣引起了關注。在我看來,羅爾斯對於實現公平與正義的看法與傳統觀念有所不同,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有重要的意義。對於社會主義中國的建設與發展來說也是如此,在發展的道路上,在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沖擊下,在傳統與現實的交融中,不可避免遇到挫折,出現錯誤;如何做到理性,如何實現最大程度的公平與正義,如何協調道德與法等等,借鑒如《正義論》等經典著作可以為我們提供思想的火花。
正義與公平還將是不斷探索的問題。作為一部經典著作,《正義論》中所提到的相關觀點內涵十分豐富,上述個人觀點也只是較表層的思考與理解。稍稍閱讀此書,收獲遠比想像的多埃
Ⅲ 急求一篇1500字的《依法行政的內涵及意義》的文章
「依法行政」的內涵及其對我國行政制度建設的意義
一、建國以來我國依法行政的發展歷程及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國依法行政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是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過去的20 年裡, 它的實踐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是以「 依法治事」 為中心的起步階段( 1978———1989) , 這個階段致力於建立、健全各項行政法律制度, 逐漸從依政策行政向依法律行政轉變。
二是以事後的行政權力監督與公民權利救濟為重心的發展階段( 1989———1996) , 隨著《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條例》、《國家賠償法》和《行政處罰法》的實施, 標志著我國依法行政轉向以事後的行政權力監督與公民權利救濟為重心。
三是強調全方位規范、制約行政權運行過程的全面推進階段( 1996———現在) , 該階段我國黨政各方對依法行政的本質的認識有了根本性的突破, 極大的推進了我國依法行政的實踐。我國依法行政工作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由於我國20 多年的依法行政的發展, 基本上與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過程同步, 採用的是政府推進型模式, 其現狀可以概括為「五個並存」: 一是成績與問題並存; 二是有利條件與困難並存;三是緊迫性與長期性並存; 四是動力與阻力並存;五是把法治作為價值目標與把法製作為實用工具並存。正是這「五個並存」的現狀, 決定了我國依法行政在當前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主要表現在:
一是依法行政體制不順, 行政管理體制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還不適應; 依法行政工作講起來重要, 但在行政管理實踐中卻往往不容易落實到位。二是制度反映客觀規律不足, 難以解決實際問題。三是對行政決策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學性重視不夠, 決策程序不完善, 決策責任追究機制不健全, 決策失誤頻頻發生, 給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權益造成重大損失。四是行政立法和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中存在著部門利益化傾向, 公開透明和公眾參與不夠, 缺乏充分的專家論證。五是執法不嚴, 違法不究, 執法牟利現象普遍存在, 缺乏嚴格的執法責任制。人民反映強烈。六是政府解決糾紛機制不夠完善, 信訪、調解、裁決、復議等糾紛解決方式之間缺乏銜接和整合, 制約著政府化解糾紛功能的全面發揮。七是違背法制統一原則和政令不夠暢通問題比較突出, 下位法與上位法相抵觸, 同一位階的法律規范相沖突,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現象嚴重損害了法治的權威。八是對行政制約, 監督機制不完善, 導致行政權力在運行過程中相當程度地被濫用, 侵犯了人民群眾的權益和影響了政府形象。九是一些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觀念還比較淡薄, 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提高。上述問題在一定程序上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 妨礙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為解決這些問題以適應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新形勢和依法治國的進程就必須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但是, 在我國行政實踐中, 有關行政機關對「依法行政」的理解有些偏差, 認為「依法治國」就是用法來統治公民, 而「依法行政」就是用法來管束公民。這些錯誤觀念的存在將阻礙我國依法行政的正確實施。
所以, 針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及對「依法行政」認識的偏差, 有必要對依法行政原則的涵義進行清晰的梳理, 才有助於對我國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按照依法行政的內在涵義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
二、對兩大法系「依法行政」原則的涵義進行分析
( 一) 英美法系
現代英國的依法行政原則的涵義有以下四點:1、「合法」。政府的行為必須遵守法律, 具有法律依據。2、「合理」。( 1) 政府的行為在實體上無缺陷;( 2) 遵守憲法和普通法確立的權力行使原則; ( 3)政府的行為不得具有壓迫性。3、「程序正當」。4、「符合比例原則」。
美國的依法行政原則的涵義為:1、承認法律的最高權威, 要求政府依照法律行使權力, 但法律必須符合一定的標准和一定的內容, 否則法律也可以作為專制統治的工具。2、為了保護公民的利益不受政府和官員的侵犯, 還必須在程序方面對政府權力的行使加以限制, 政府行使權力必須遵守正當法律程序。3、法律規定的權力和程序必須執行, 為此, 必須有保障法律權威、限制政府權力、保護公民權利的機構。
( 二) 大陸法系
德國行政法治原則的涵義有以下兩個方面構成:1、依法行政原則。它要求行政機關受立法機關規則的約束, 同時處於行政法院的控制之下, 行政法院應當在其管轄范圍內審查行政機關遵守法律的情況。該原則包括兩項內容:( 1) 法律優先原則。它是指行政應當受現行法律的約束, 不得採取任何違反法律的措施。( 2) 法律保留原則。它是指行政機關只有得到法律的授權才能活動。2、比例原則。它由三個子原則構成:( 1) 行政措施對目的適應性原則。即所採取的國家措施( 普遍的或個案的) 適應於它所追求的或法律所規定的目的, 不得偏離。( 2) 最小干預可能的必要性原則。如果以國家措施干預公民權利自由為實現公共利益所不可缺少, 那麼這種干預應當是最低限度的。( 3) 禁止過分的適當性原則。基本意思是干預自由的國家措施對當事人來說是不過分的, 對國家所追求的目標來說是適當的。
法國的行政法治原則為:1、行政行為必須根據法律。2、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3、行政機關必須採取行動保證法律規范的實施。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依法行政既是現代法治國家所普遍遵循的原則, 也是各國據此原則所建立的一整套行政法律制度, 西方國家依法行政理論觀念、制度體制的多樣性為我國依法行政提供了啟示, 法治理念、法治規律的普遍性為我國依法行政提供了借鑒:
1、減弱行政權的管制功能, 加強行政權的服務功能; 減弱行政權的微觀管理功能, 加強行政
權的宏觀調控功能。2、在行政權的運行上, 大力推動行政程序的法治化、公開化; 在行政權的行使上, 建立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公務員隊伍。3、擴大行政自由裁量權, 同時, 加強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司法審查。4、實行救濟類型多樣化、救濟依據明確化和救濟范圍擴大化。
三、我國「依法行政」應有的內涵
在我國, 依法行政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是作為依法治國方略在政府行政領域的具體運用而被提出來的。我國的依法行政可以界定為:「各級人民政府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推行公共行政並採取有效措施保證法律實施的活動」。〔4〕可以說, 依法行政既是一種理念, 也是一種活動; 既是目標, 也是過程。它具有以下內涵:
1、依法行政首先要有法, 沒有法就沒有行政所依據的基礎。在我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 國務院的行政法規, 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規章, 都是行政管理活動的依據。
2、依法行政中的「行政」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所從事的對公共事務的管理活動。因此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在從事公共事務的管理活動過程中, 必須遵守法律, 符合法律規定, 完全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 只有這樣, 才能達到依法行政的標准。
3、依法行政的根本含義是要用法來管理社會, 而不是用法統治行政相對人, 行政相對人與行政機關處於同一管理規范之下,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是依法行政的真諦所在。
4、在我國, 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應該由以下兩方面構成:( 1) 行政機關的立法行為應遵循依法行政原則。( 2) 行政機關的執法行為應遵循依法行政原則。
四、對目前我國依法行政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措施的初步的設想
在我國,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各級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其一切行動一定要維護和保障人民權利為出發點和歸宿。要切實推進行政法治, 首先要解決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工部的的認識問題。要認識到, 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法治權。政府要樹立「公民的權利是無限的, 除非法律有限制」,「行政機關的權力是有限的, 除非法律授權」,「無授權則無行政」等行政法治基本觀念。政府要改變原來重權力、輕義務; 重管理、輕服務; 重行政效率、輕行政程序的觀念。行政機關應以命令行政,權力行政向依法行政和非權力行政轉變。要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進程, 適應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 目前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轉變政府職能,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依法界定和規范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合理劃分和依法規范各級行政機關的職能和許可權。完善依法行政的財政保障機制, 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要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 減少行政許可項目, 規范行政許可行為, 改革行政許可方式。要充分運用間接管理、動態管理和事後監督管理等手段對經濟和社會事務實施管理; 充分發揮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 提高政府辦事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 創新管理方式, 方便人民群眾。推進政府信息公開。除涉及國家機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事項外, 行政機關應當公開政府信息。
2、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
健全行政決策機制。科學、合理界定各級政府, 政府各部門的行政決策權, 完善政府內部決策規劃。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 實行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
3、提高制度建設質量制度建設的基本要求在於提出法律方案和地方性法規草案, 制定行政法規、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設, 重在提高質量。
4、理順行政執法體制, 加快行政程序建設,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理順行政執法體制, 就要做到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繼續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 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 推進綜合執法試點。要減少行政執法層次, 適當下移執法重心。要完善行政執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
5、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範、化解社會矛盾機制
積極探索預防和解決社會矛盾的新路子, 要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 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對矛盾糾紛要依法妥善解決。對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調處的民事糾紛, 行政機關要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 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予以處理, 要積極探索解決民事糾紛的新機制。
6、完善行政監督制度和機制, 強化對行政行為的監督
各級行政機關要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對行政機關實施的監督。對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 行政機關應當積極出庭應訴、答辯; 對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的行政判決和裁定, 行政機關應當自覺履行。加強對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監督。認真貫徹《行政復議法》, 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完善並嚴格執行行政賠償和補償制度, 要按照《國家賠償法》實施行政賠償。創新層級監督新機制, 強化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上級行政機關要建立健全經常性的監督制度, 探索層級監督的新方式, 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
7、不斷提高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能力
首先, 提高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 建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法制度, 增強法律意識, 提高法律素質, 強化依法行政知識培訓; 再次, 建立和完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情況考核制度; 最後, 積極營造全社會遵法守法, 依法維權的良好環境。
Ⅳ 求一篇關於大學生如何踐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文章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資源與環境學院 地質工程03級 郭輝
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我們,首先要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榮八恥」就是一面修身的明鏡,從鏡中能映照出什麼是榮,什麼是辱,什麼是正,什麼是斜,什麼是美,什麼是丑,映照出我們的品格和情操。孟子嘗言:「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因此,我們要把 「八榮八恥」作為心中的明鏡,以修其身,以鑒自己的所言所行所想所做,時時刻刻不忘照一照自己,做的對與錯、好與歹。要把別人的評價當作對自己的勉勵和鞭策,掌握好「八榮八恥」這個標桿,知榮明恥,修身養性。作為老百姓評價我們,不會只看他在人前講得如何,而是主要看他做得怎樣,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日常表現看他的作風。用「八榮八恥」這個明鏡給幹部照照,就能看出這個幹部的道德與品質,用這個明鏡的標准更利於對幹部的監督。修身正己,暮夜如金,兩袖清風,一身正氣。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八榮八恥」,以此為鏡,日勉,月勉,年勉,時時事事處處勉勵和警戒自己,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充分行使好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服好務,為大多數人服好務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光榮和神聖的職責。「八榮八恥」正是從思想教育著手,來提高的道德修養。
榮辱觀古已有之,榮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人們,其榮辱觀是不同的。恩格斯說,「每個社會集團都有他自己的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回答的是社會主義社會中,什麼是光榮,什麼是恥辱。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既要發揚優良傳統,又要體現時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國,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來。
每個時代、每個民族的榮辱觀,歸根結底是由那個時代那個民族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同時也極大地作用於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它對榮恥的界定,對是非的判斷,對美醜的區分,立足中國的現實國情,著眼現代化的發展要求,體現了繼承與創新的統一。
「八榮八恥」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徵。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含著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堅持了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八榮八恥」既有先進性的導向,又有廣泛性的要求,引導人們擺正個人、集體、國家的關系,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確立了在社會主義社會,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榮」與「恥」,是對立的兩極。榮,光榮,是社會對某種思想、精神、行為、事物的高度積極的評價。肯定其為「榮」,就意味著社會對其給予褒獎、鼓勵、提倡。與榮相聯系,便有了榮譽、榮獲、榮膺、榮任、榮幸、榮耀等等。恥,恥辱,是社會對某種思想、精神、行為、事物的高度消極的評價。肯定其為「恥」,就意味著社會對其給予批評、貶斥、譴責。與恥相聯系,便有了羞恥、可恥、無恥、恥笑等等。榮與恥,結合起來,便成為一定社會非常明確的價值評價標准。這種標准,廣泛作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衡量著每個社會成員的思想和行為,通過鼓勵和限制兩方面的作用,引導社會向著一定的方向發展。
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應該深入理解和踐行「八榮八恥」。 「八榮八恥」是榮辱觀與道德倫理觀的體現 。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提出的「八榮八恥」,充分體現了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八榮八恥」是一個有關榮辱觀與道德倫理觀的問題,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體現。在政治和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金錢的過分崇拜,使得對道德榮辱觀念的認識產生了偏差。「八榮八恥」的提出為思想道德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更正了人們的錯誤觀念,讓人們感知榮辱。在政治上,「八榮八恥」指引著為官之人勤政廉明,以道德衡量自身的行為;在學術上,它面向各個高校,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大學生正處於青年晚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八榮八恥」的提出對大學生人生觀念的形成起著導向的作用。此外,大學生即將邁向社會,將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提高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將引領大學生走向一條光明的人生道路。
如何實踐「八榮八恥」的重要思想,這是每個人對「八榮八恥」理解的重要體現。首先,搞好角色定位是至關重要的一點。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是德才兼備,「德」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大學生應該首先學會做人,做一個有思想有道德的大學生,要有很強的道德榮辱觀,知道什麼樣的事是正確的,什麼樣的事是錯誤的,何為榮,何為辱。「八榮八恥」正是從思想教育著手,來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大學生要關注社會,學科是社會的組成部分,讀書不僅要學會讀有字的書,還要學會讀無字的書,將知識付諸於實踐,並用於指導大學生的思想。真正要踐行「八榮八恥」的思想需要完全的理解它,從思想上認可它,只有這樣才能將它付諸於實踐,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伴隨著學校整體素質的增強,這也會為社會提供更多優秀的接班人,最終實現雙贏。
踐行「八榮八恥」從身邊做起 ,踐行「八榮八恥」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舉行相關的活動也要和大學生自己的特點聯系起來。「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最有感慨,目前的大學生多半是獨生子女,先天的溺愛使大多數同學都形成以自己為中心思想,獨立性偏強,缺乏關注他人,但團結互助作為集體精神的重要內涵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同學之間能夠傾聽煩惱,分享快樂,相互幫助,相互關心,多一些交流、合作與溝通,但是在交往之中,應把持好「度」,不能傷害到他人的自尊,更不能做出傷害他人的事。
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經濟社會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要深刻認識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彰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要性。社會的深刻變革,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的相互激盪,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產生了多方面影響。熱愛祖國、積極向上、科學文明、團結友愛,是我們社會精神風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榮辱、不辨善惡、不分美醜的現象還大量存在,不僅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也阻礙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事實證明,沒有健康的社會風氣,沒有良好的道德水準,一個國家的經濟再發展,綜合國力也強大不起來,更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一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最能震撼人們的心靈———內心裡崇高的道德,頭頂上燦爛的星空。「八榮八恥」涵蓋個人、集體、國家三者關系,涉及人生態度、公共行為、社會風尚,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鮮明指向。它是光輝的,又是樸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現實的。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天天面對,事事相關,需要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
奮進的中國,不僅要向世界展示物質文明的豐碩成果,更要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隨著全體人民的積極參與、共同踐行、自覺行動,我們深信,社會主義榮辱觀必將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激勵我們奔向新的精神高地,推進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完》
摘要:八榮八恥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是社會主義的新風尚.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體會.做到...」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八榮八恥」的重要論述,概括精闢,寓意深刻,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是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進一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
Ⅳ 我是外國人.下面的文章我了解不了。 "我們要堅持堂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詞語
三個意思並列,有機統一就是把這些充分合理的結合在一起,協調起來。
Ⅵ 依法治國這本書上海喜福事件這篇文章的讀後感
如何寫讀後感!
寫好「讀後感」要做到四點:一、讀懂原文抓中心:版我們在讀中可分權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才有寫「感」的條件.二、選擇重點作感點:一本好書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點很多,必須指導學生從眾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感點,作自己讀後感的切入點.三、讀感結合有側重:指導學生處理好寫讀後感時「讀」與「感」的關系,做到二不二要.四、聯系實際談感受:指導學生聯系自己或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Ⅶ 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中國何時可以建成法治國家
110年前,即1901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中國何時可以建成法治國家的疑問。110年之後的今年,我們用如期形成中國特色法律體系為「梁啟超之問」作了一個回答,而這也必將成為我國法治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過各方面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立法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
立法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活動。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其他各級立法機關,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認真履行立法職責,努力探索立法規律,不斷總結立法經驗,著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步積累形成了一些寶貴經驗。這些經驗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帶有普遍性、規律性、指導性的一些根本原則,二是體現我國立法工作實際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從立法原則來看,主要有以下一些經驗:
(一)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定不移地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要求,構建我們自己的法律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充分表明,要構建我們自己的法律體系,必須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確把握和解決立法理論與實踐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和穩定性的問題,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傾向的影響,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符合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在需要。
(二)堅持黨的領導,服從並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努力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
構建我們自己的法律體系,要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把黨關於改革發展穩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貫徹到工作的全過程,自覺地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成為全社會一體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准則。要服從並服務於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嚴格按照黨中央確定的方針和政策履職用權。就本質而言,我國的法律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成熟的黨的政策。
(三)堅持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實際出發,將法律體系的構建紮根於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構建我們自己的法律體系,必須始終堅持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實際出發,不斷總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經驗,確立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法律制度。要特別注重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分析社會生活各方面提出的實際問題。要使制定出來的法律規范,既符合全局的需要,又考慮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既符合長遠的發展方向,又切合當前的實際;既充分反映和肯定改革開放已有成功經驗,又積極促進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還要為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留有必要空間。
(四)堅持以憲法為依據,自覺貫徹憲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精神,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
構建我們自己的法律體系,要始終堅持以憲法為依據、為統帥、為核心,自覺貫徹憲法的基本原則,堅決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任何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能同憲法相抵觸,行政法規不得同法律相抵觸,地方性法規不得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一切立法都必須依照法定許可權,遵循法定程序,不得超越立法許可權、違反立法程序。在制定法律法規時,要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出發,從人民長遠、根本的利益出發,而不能從本部門、本地方利益出發,從制度上確保國家法制的統一和諧和內部一致。
(五)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始終將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不斷提高立法質量
構建我們自己的法律體系,必須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充分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努力實現立法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科學立法,要求立法准確反映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內在規律和法律自身體系的規律;民主立法,要求立法真正體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這是貫徹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是切實提高立法質量的重要途徑。要在立法過程中實行公開立法,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尊重民意,廣泛集中民智,最終實現「以人為本、立法為民」。
二、從具體做法來看,主要有以下一些經驗:
(一)堅持有目標、按計劃、分階段積極推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為抓緊解決有法可依的問題,我們採取了立足現實、突出重點、精心組織、階段推進的積極構建方式。在不同時期,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按照黨中央提出的立法工作目標,適應改革開放的階段性要求,根據需要和可能,區別輕重緩急,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有目標、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立法工作。這是我國法律體系構建的一個突出特點。
從立法工作的階段性目標來看,1997年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明確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工作總目標。至九屆全國人大任期屆滿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形成。2002年黨的十六大重申了這一目標。至十屆全國人大任期屆滿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任務。在此基礎上,十一屆全國人大提出,確保到2010年如期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並不斷加以完善。
從立法工作的計劃性和指導性來看,為了統籌制定急需的法律,1988年七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提出了關於五年立法規劃的初步設想。1991年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立法規劃,對其任期屆滿前一年多的立法工作作出安排。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制定了五年立法規劃。此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形成了任期五年要有立法規劃、年度要有立法工作計劃的做法,立法工作的計劃性和指導性得到進一步加強,確保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立法工作。與此同時,還形成了將五年立法規劃報請黨中央批準的做法,以此作為加強黨對立法工作領導的重要方面。這樣,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主導下,經過積極探索,逐漸形成了我國有目標、按計劃、有重點、分階段推進法律體系建設的基本道路,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供了十分有力的保障。
(二)堅持不同層次立法齊頭並進
為適應改革開放以來加快立法步伐的需要,從一開始我們就實行了「多條腿走路」的辦法,堅持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不同法律規范共同推進。考慮到所有法律規范都讓全國人大來制定,難以適應現實的需要,1982年憲法將國家立法權由1954年憲法規定的僅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擴大到全國人大常委會,並賦予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權力,肯定了1979年制定的地方組織法賦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的制度。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立足地方實際,從本地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立法探索,取得了突出立法成就,創造了大量鮮活經驗,為國家立法提供了重要基礎和有力支持。
30多年來,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同時,各級立法機關積極開展立法活動,制定了大量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規范性文件,形成了不同層次立法齊頭並進的繁榮局面。實踐證明,「多條腿走路」的辦法是行之有效的,有利於充分調動起各方面積極性,既維護了國家法制的統一,又照顧到了各地的差異;既保障了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又加快了法律體系建設的步伐。
(三)堅持綜合運用多種立法手段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30多年來,我們綜合運用制定、修改、廢止、解釋、清理、備案等多種立法手段,確保在較短時期內建立起科學和諧統一的法律體系。一是抓緊制定一大批法律法規,特別是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急需的、基本的、主要的法律。二是堅持把修改原有法律與制定新的法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及時對過去制定的一些不適應現實情況的法律進行修改,使法律適應我國社會發生的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更好地發揮法律對現實生活的規范作用。事實上,立法工作越向前推進,修改法律的數量就越多。自十屆全國人大以來,修改法律已佔到全部立法任務的一半以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憲法和一大批法律進行了修改,有的法律甚至多次修改。三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對於明顯不合時宜、已無繼續施行必要的法律,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及時予以廢止,促進法律的新陳代謝。四是為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積極行使解釋法律的職權。五是適時開展法律法規清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集中開展了法律清理工作,國務院和地方人大也集中開展了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清理工作,促進了法律體系的科學和諧統一。六是依法履行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等的審查權,以保證法律以外其他形式的規范符合憲法和法律。
(四)堅持在繼承和借鑒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30多年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過程中,我們立足於基本國情,從實際出發,堅持將繼承歷史傳統、借鑒國外經驗和進行制度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和世界文明的融合。
一方面,實現歷史傳統的現代化。繼承中國歷史傳統中的優秀成分,將過去一些好的東西發揚光大,推陳出新,使之現代化。比如我國法律規定的調解制度,就是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而進行的制度創新,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
另一方面,實現國外經驗的中國化。充分吸收人類法制文明的成果,大膽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立法成果和先進的法律制度,特別是發展市場經濟方面的制度,比如證券制度、反壟斷制度等,但又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而是根據中國國情和實際加以改造和創新,將國外的東西轉化成我們自己的制度,為我所用。學習借鑒國外有益經驗,成為30多年來我國立法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樣做,大大加快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步伐,也充分體現了這個體系的包容性、開放性和創新性。
來源於人民網
Ⅷ 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的理解寫一篇2000字的作文
我覺得寫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的理解這篇文章。我們一定要立足道德為基礎,法律為准繩。這樣才能使兩個說法得到一個很好的統一。
Ⅸ 求依法治國和老百姓關系的討論文章
可以做啊。你要做成什麼樣子的,需要提供素材?